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幸福生活1-500-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爷既然定了,就一定有办法让女儿成亲。早说了这个孩子一发起火来,还不带了马跑到十万八千里外去。

    易达庆,周亦玉重复一下这个名字,对母亲道:“爹爹这话我可以作证,虽然这事我没有亲历过。听人说过,对胡人一战,易达庆战得一身是血,王爷问他赏什么,他就提了说兄妹分离,彼此挂念,本来王府里是只有一位石姨娘的。”

    周夫人就好奇了,笑道:“这位石姨娘一定很厉害吧,如果没有易达床的战功,王府里就只有她一个姨娘了。”

    周亦玉扑哧一笑道:“妈,你们女人真奇怪,什么都能联想到家斗上去。石姨娘的娘家还有人在京都,可是她却是被直送到这里来献给王爷的。”

    周夫人就啐了一声:“你就不是女人。还什么家斗,傻丫头,幸亏你爹有主意,拦住你的傻心思,不然你进了王府,有的是家斗。”

    见母亲生气,周亦玉就扑在母亲怀里撒娇。周夫人揉着她笑道:“傻丫头,说,还是你爹有主意吧。”

    周亦玉违心地应着,心里却幽怨地想着朱宣那硕长健壮的身影。

    过了几天,朱宣自己走过来,递了一个大红的贴子给玉妙,是一份请客的名单,朱宣笑道:“有不认识的字吗?”

    玉妙摇摇头,只是都是竖着还不太习惯,就是每天看的书一样。不过在心里没有说出来。

    看了一遍,玉妙觉得不对,抬眼看了朱宣一眼,再仔细看一遍,忍住了笑端正地把贴子还给了朱宣。

    妙姐儿到底是看懂还是没有看懂,朱宣正这样想着,玉妙再也忍不住一笑,泄露了想法。

    那名单上人数并不多,大多都是自己两次出去见到的人,但是却少了几个人,就是在薛家的客厅上对自己敲打讽刺的那几个。

    也还少了一个,就是周亦玉,那个有着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的周亦玉。玉妙还想与她作个朋友呢。

    就问朱宣:“表哥,怎么没请周姑娘?”朱宣眼睛都没有抬:“那是个野丫头,从来不参与女眷们的事情。”

    哦,那薛家为什么去了?玉妙咽了下来没有问,只是睁了黑眸看了朱宣。

    朱宣没有什么表示,也就代表这个话题不用再继续下去了。

    玉妙觉得自己现在越来越能配合得当了,要我问就问,不要我问就不问呗。

    从薛家回来那天,春暖对自己说过:“姑娘,你现在是站在风口里。”

    表哥召了祝妈妈去,又问自己开不开心。当时回答他:“荷花好看,菜很香。”朱宣又大乐。

    因天热,归德郎将的夫人张氏正躺在摇椅上让丫头们扇扇子,人报说定远将军家吕夫人来了。

    两家本来常来常往,不一会儿,吕夫人就到了,面上通红的象是气得不轻。

    张夫人暗笑,让了坐后端详吕夫人脸色笑道:“什么事情气成这个样子,你家老爷又去了姨娘房里?”

    吕夫人哼了一声道:“你家老爷也不差了,房里也好几个。”

    张夫人不高兴了,拉了脸下来道:“你来就是说这个的。”

    吕夫人这才想起来,道:“我是来问问你,有没有收到沈姑娘请客的贴子的。”

    沈姑娘?“没有啊,论理她也应该回请薛将军夫人。”张夫人道:“她打算哪一天请客?”

    吕夫人道:“后天请客。我表哥只是个六品军官,我嫂子都收到请帖了,却唯独没有我。好歹我家老爷也是正五品,她竟然敢这么做。”

    张夫人的兴趣一下子来,闲闲说了一句:“难道不怕王爷知道?”

    送走了吕夫人,张夫人立即唤丫头来问:“王府里有人来吗?”丫头说没有。

    张夫人想了一想,也不敢相信自己会不在邀请之内,命人看着只要有王府里来人的就立即请进来。

    一直等到晚上,归德郎将张权公走进来,就问了一句:“听人说王府里沈姑娘回请,贴子拿来我看。”

    等得心焦气躁的张夫人没好气道:“别人的家都有,倒没有我的。你倒是去王府里问一下王爷,是不是漏写了?”

    “这种事去问王爷,不请一定是有道理的。”官场上也呆了十几年的张权公不悦地看了夫人。

    张夫人想了想道:“王爷当然不会不请,可是沈姑娘初来乍到的,又只过一面,小姑娘家记性不好,忘了也不一定。”

    却不过妻子的张权公只得出来。再回来已经面如锅底:“王爷说了,你最明白。你去薛家做客是怎么一回事?”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呵)

正文 第三十八章,馈赠

    玉妙的宴请在园子里,女眷众多,差不多有品阶军官的家眷都来了。

    沈姑娘的请贴,有好吃好喝的不说,就是给碗白水,也是体面。

    玉妙心里暗笑,表哥这么一弄,到象是单纯和那几个人过不去一样。

    外面别人招呼去,她请了薛夫人到自己房里来坐着说话。

    先是闲闲的聊了别的,玉妙就笑了看着薛夫人今天的装扮,笑道:“我来到这里,也和就薛夫人相熟一些。”

    薛夫人笑道:“能和姑娘有缘份,是求之不得的。”这话说得诚恳无比。

    玉妙就笑接了道:“所以有句话,不知道方不方便问。”她略顿了一下。

    薛夫人立即就紧张起来,和玉妙一样年青的面庞上多了拘谨,忙道:“姑娘请说。”

    玉妙笑道:“你可不能生我的气。”

    “当然!”

    “上一次夫人来看我,我夸你紫瑛石的簪子好看,你对我说是出嫁时夫人的母亲给的,应该是心爱的。这两次怎么都不见夫人戴呢?”

    玉妙一边缓缓地说,一边留意了薛夫人神色。与薛夫人的交往,看得出来她其实也是一个需要人怜爱的女孩。

    在她家里的宴会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早早出嫁对她并不是件幸事,薛家姨娘当了客人对她说话勉强的恭敬,眼神却是无视。

    作为主人请客也依然不安紧张,玉妙都替她有些拿捏。

    “这个,”起初是想隐瞒,嘴唇哆嗦了却没说出来什么,就放弃了。薛夫人低下了头不说话。

    玉妙道:“我也是从小门小户出来的,夫人如果有难处不必瞒我。”母亲出嫁时相赠的东西不戴,要么是丢了要么就只有一种去处了,赏人是肯定不会的。

    象是作了很大的思想斗争,薛夫人终于放弃了,道:“没有想到在姑娘面前会失礼。”

    春暖坐在外面的房里,听了房间里细细碎碎,中途换茶看薛夫人又象在拭泪,一个人出来正猜测着。听房间里面唤自己:“春暖。”

    原来是玉妙与薛夫人说完了话,要去园子里逛逛。春暖跟在后面,偷眼看薛夫人又面色如常,只是阳光照耀着,眼底有未干的泪水暴露了她刚悲伤过的事实。

    晚上朱宣并不在家,玉妙一个人吃了晚饭,窗下做了功课,春暖过来服侍她歇息,提醒了一句:“姑娘给薛夫人银子的事,要对王爷说一声吧。”

    玉妙也正在想这件事情,犹豫道:“说了倒象是问表哥要钱。”不说如果朱宣知道了,又不知道是何种反应。

    玉妙再不想被人亦步亦趋地规劝:“姑娘千万别惹王爷生气。”

    春暖也犹豫道:“是吗?我们来的时候家里老爷给带了一千两银子的,其中两百银是散碎银子用来赏人。来了以后不错日子管事妈妈送月钱来,姑娘一个月就六十两银子的月例,打赏的又另外,姑娘也没处花去。这才八十两银子,我到是觉得只要王爷不再觉得姑娘又做了任情任意的事情,说说倒也没什么。”

    又有些担心:“薛夫人居然借这么多的银子,以后要月月借去怎么办?”

    玉妙就笑:“你哪里来的这些话。人家不是那样的人。”

    春暖就笑:“我哪里会看人呢。不如姑娘和祝妈妈商议一下。”现在诸事邢妈妈与春暖都要问了祝妈妈。

    和祝妈妈商议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表哥,玉妙骇笑:“不用了。”要是表哥知道了,必定眉头又要皱起来,这不是觉得祝妈妈反而比朱宣亲近了吗。

    春暖也没有说什么,打发玉妙睡下,房内只留了用红纱罩的一盏灯。

    夏波见她出来,忙道:“为姐姐备了水快洗去。”

    春暖见她灯下在开牌,看了一会儿,笑道:“小心听着,姑娘今天玩了大半天,要是睡不着要茶要水的。我可去了。”

    夏波悄声笑道:“对了,你先别去,过来听笑话。”

    看了看院子里无人,笑道:“听小丫头说,易姨娘天天哭得跟什么似的。她娘家的两位嫂嫂这几天是天天来。”

    春暖不放在心上,道:“前天我见了她一次,一点儿气色都没有。我还吓了一跳,可怜秋巧那个丫头,自从进来,就象霜打了一样,见了人小心胆怯的。见了我们更象是见了鬼。”

    夏波更小声道:“说王爷说了,秋巧再起坏心就乱棍打死。”又往姑娘房里看一眼,见没动静才悄声道:“说我们王爷战场上杀人如麻,我看王爷对姑娘到和蔼。”

    “我们王爷,”春暖就笑她:“你现在成了府里的人了。”又叹气道:“这话我相信。那天王爷发脾气你是没有见到,朱喜都哆嗦,朱福还挨了一顿鞭子,也只是对王爷说一句姑娘要去。”

    想想头疼:“快别提这件事了,谢天谢地总算过去了。赵姑娘总算是出嫁了。”又想到玉妙让自己拿银票出来,晚上才知道给了薛夫人。不会又是一个和赵姑娘一样的惹事精吧。

    “姐姐自己提的。”夏波笑嘻嘻道。春暖往外走:“我去洗澡了。”

    又隔了几天上学被徐从安夸了几句:“原以为身体不好,没有想到念书这么聪明的。”徐从安拿了玉妙这几天写的字认真看了看,对玉妙满意地微笑:“才写了这几天,能写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可以看出来下了一番苦功了。”

    玉妙在心里做鬼脸,自己上学是专门修过这个专业,虽然并不用功,放在一个从没有写过字的十四岁的小姑娘手里,也是出色的。

    临放学时,朱宣走了进来,一进门就笑道:“夸什么呢,我刚才就听到了,不好过来打扰你上课。”

    弟子出色,师傅当然炫耀。徐从安就拿了玉妙的字给朱宣看:“王爷看,妙姐儿写字倒有天份。”

    朱宣也夸了几句,脸上也放了光。对玉妙笑道:“既然下课了,就过来吧。”

    带了玉妙到隔壁自己的房间里去,几天没有见,妙姐儿越发显得气色红润,因是天热的原因,脸上微微沁出汗珠,双颊红扑扑的,惹人喜爱。

    玉妙并没有问朱宣几天去了哪里,表哥有时在有时不在。她忙抓紧时间把薛夫人的事情说了一遍,看朱宣是如何看待。

    朱宣就笑了,先没有说话,起身来走到柜子前拿出一个盒子里,取了几张东西拿在手里递给玉妙。

    是十张一百两的银票。还是自己猜测对了,就是象来要钱的。

    朱宣笑道:“我不在家,要用钱只管对管家说。”

    看了手里的银票,玉妙又有些结巴:“那个呃。。。。。。。。”还是觉得自己象要钱的。

    眼角余光看到朱宣又要不高兴了,说话一下子流利:“谢谢表哥。”

    看来妙姐儿没有想好的时候,说话就打结。这要是去了京里还这个样子可不行。朱宣心里只闪了一下。

    玉妙又道:“这几天里,归德郎将夫人,定远将军夫人都来看我,说在薛家口不择言来陪不是。”

    朱宣随便听了,因几天没有见玉妙,让她留下来吃午饭。

    玉妙回到房里,就把银票递给春暖,笑道:“我说对了吧。”春暖小心收了,又笑道:“那薛夫人怎么会缺钱用呢?明威将军府里难道连八十两银子都没有。”

    玉妙回想了当日薛夫人的眼泪:“她嫁过来的时候陪嫁都是实物,她娘家只是一般京官,你就没听说过穷京官,穷京官的。她嫁过来才一年,月例银子又少,又要安排自己带的家人,又要打赏别人,每月都没有节余。

    公中的钱又不能动,又遇到两家家人娶亲的,姨娘们都一人赏了三十两银子,太少了会被别人笑话,才把自己娘家的首饰给当了的。”

    春暖啧了嘴道:“明威将军家的姨娘真是大方,我们家姨娘一个月的月例银子才二两,三姨娘有了小少爷才添了一倍。她们就多了十倍去,也不过二十两银子。怎么听了象是诚心挤兑薛夫人似的。”

    玉妙也这样觉得,突然想起来自己来时,父亲给备了一千两银子,对家里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求收藏,求票票,求推荐,谢谢了)

正文 第三十九章,装病

    周亦玉心烦意乱地人群里穿走,身后跟着的连哥斯文儒雅,追之不及,只能小声唤她:“玉姐儿,玉姐儿。”

    玉姐儿?要不是人多,周亦玉必定一拳打过去,人人都喊我周姑娘或周将军。

    不年不节的,舅舅家的连哥居然来了,耻于喊只大了自己十几天的连哥叫表哥,周亦玉也喊他连哥。

    而且看看他那副样子,天天就是蓝色儒袍,一说话必定:“啊,姑父。。。”啊什么啊。又不是唱戏的。

    要不是母亲再三劝说,父亲下了严命,自己才不会陪他出来玩的。

    因是母亲说:“普济寺里香火盛,玉姐儿带了连哥去吧。”每年都来自己家里住,难道还不认识路。

    “玉姐儿,”好不容易才追上了她。玉姐儿大步流星,自己是方步正迈,现在则变成慌里慌张地跟她后面跑。

    小心看了周亦玉的脸色,连哥陪笑道:“表妹你走慢一些。”

    回答他的是一个怒声:“喊我周将军。”周将军,连哥背过了脸去笑。再回过头来,周亦玉正盯了前面几个人看。

    那是通向普济寺净室的院门,门外站着的几个人自己都认识,是南平王府的人。正冲了自己笑。

    周亦玉走过去,不顾身上穿的是女儿服装,拱了拱手。

    “周将军也来寺中游玩。”南平王府的人拱手还礼。跟在后面的连哥心想,这下子有人喊你周将军了。

    周亦玉往院内看了看,问了一句:“沈姑娘在?”王爷才不会来这种地方。

    “是。”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看了身后跟着的连哥,周亦玉露出了笑容:“请通报一声,周亦玉要见沈姑娘。”

    回头对连哥露出了笑容:“里面都是女眷,你在外面等我一会儿。王爷府里的沈姑娘,不得不去拜会。”

    连哥连连点头,不疑有它。

    玉妙倒是很高兴,面前坐着的几位都是稳重老实的夫人,对了自己只是一心的关爱似的谈话,周亦玉至少年龄相仿。

    玉妙喜欢那一双蓄含了精光的眼睛,练武之人都是这样吧。表哥却不是,黑眸中时有漫然,表达不悦时才会有骇人的冷峻。

    周亦玉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坐着的女眷都避开了,就算再老实的人也受不了周亦玉那种不象女儿的形态,亏了周将军还拿她当个宝贝,也不怕嫁不出去当老姑娘。

    看了周亦玉进来就喝茶,不客气地吃点心,玉妙更是喜欢,这样吃东西才香。可自己不能。

    “周姐姐,”玉妙笑得甜甜的:“我也觉得很好吃呢。”与周亦玉的共同语言在哪里。

    周亦玉差一点没有噎着,周姐姐,这种称呼更让人发麻。看了面前玉妙的笑容,对了连哥能说出来的话就说不出来。

    玉妙担心地看了周亦玉,命人快快为她续茶。

    近八月的天气,连哥站在外面等得浑汗如雨,里面周亦玉早已经两盘子点心,一壶茶下去。看到玉妙又带了担心的面孔,明白她在想什么,谁象你似的,碰一下就会有事。

    间中除了方丈来问安以外,有女眷进来,看到周亦玉也是三言两语就走了,竟然一座活门神。

    周亦玉不怎么说话,只是埋头大吃,玉妙则时而说几句,觉得前路不通时又停下来想一想,换一个话题,还是周亦玉先问到薛夫人的。

    玉妙恍然大悟,上次在薛家周亦玉熟不拘礼,不仅仅是与明威将军是同僚那么简单,自己还真的不是一般的笨。先回答了周亦玉的话:“我今天没有见到她,这么热的天可能不耐烦出来。”

    周亦玉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了玉妙一眼,玉妙只能冲她笑。

    这么热的天当然不想出来,可是那些女眷们还不是一个一个穿戴整齐了过来看你,难道都是凑巧与你一天出门不成。

    玉妙象是也有觉悟,自从自己回请过后,再也没有见到薛夫人。看了看天色还早,她对周亦玉道:“周姐姐,我们一起去看看薛夫人如何?”

    “现在?”这个想法打动了周亦玉,又问道:“王爷只让你进香,你乱跑不会有事吧。”

    沈姑娘出门一定是王爷同意的,不然她哪里知道普济寺。

    玉妙想了想道:“看过薛夫人再回去时间刚刚好。”

    那今天一天就可以把连哥甩开了。周亦玉随便擦了擦手,站起来道:“我们走。”

    连哥惊愕地看着周亦玉与玉妙站在一起,被一群丫头婆子围着出来。大摇大摆地上了马车,全然没有看自己一眼。

    马车行到半路上停了下来,马车的人齐声道:“王爷。”

    丫头们拉开车帘,朱宣坐在马上探身笑道:“因为没事,我来接你。这么早就回来了,想来是不好玩。”看到玉妙旁边坐了一个姑娘,很眼熟一时没有认出来是谁。

    “不是,”玉妙示意同车的周亦玉:“与周姐姐一起去看薛夫人。”

    朱宣耐人寻味的眼光让周亦玉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姐姐,朱宣又看了看周亦玉,嘴角扯了一下算是笑容,唤了一声:“周将军也来敬香。”周亦玉去敬香,太阳打西边出来。她只相信她手中双刀。

    周亦玉习惯性地站直身子准备回话,却忘了车里只有那么高,哎哟一声已是碰到了头。

    朱宣在马上坐直了身子,听车里忙乱过后,才吩咐道:“走,去明威将军府第。”

    因为王爷在外面,周亦玉忍了气看玉妙象哄小孩子一样帮自己揉,全然忘了她自己才象孩子。战场上厮杀过,这一点痛算什么。

    一定很痛吧,玉妙总算能关心一下周亦玉了,一时忘形,忘了周亦玉是皮粗肉厚的习武之人。接下来的路程,她用爱惜的眼光一直关爱了周亦玉。

    马车刚到了街口,就有人报信了。薛名时迎出了府第,原以为王爷来,没有想到沈姑娘也在。

    朱宣道:“妙姐儿要来看你夫人,我就跟来了。”

    王爷大驾光临,薛名时当然高兴,沈姑娘旁边站着的却是周亦玉,一身绣花衣服的周亦玉。平日偶然不是戎装打扮,也是蓝色青色无花样的衣服,今天居然一只花蝴蝶。

    顾不得王爷在旁,薛名时还是没有掌住,才二十岁出头的他咧了嘴拱手笑道:“周将军。”

    周亦玉气白了脸,今天是一件糗事接着一件来。

    “周姐姐,”玉妙回身唤她。周亦玉低了头跟了玉妙进去。薛夫人已经匆匆迎了出来。

    原来是生病了,象是刚打扮了的,脸面也微浮肿,热感冒是最不容易好的。作为对感冒有基本认识的现代人,玉妙当然知道。

    强按了她睡下来,薛夫人却不过,周亦玉又不是外人。谢了重新回到床上。玉妙坐在她床边有一句没有一句地说话。

    薛名时在和朱宣说奏折的事情:“皇上不准三方齐动兵,说只为了一个南诏,就各处对吐蕃开战,虽然只是详攻策应,也觉得劳民伤财。

    再者南诏地处偏僻,并不好打。还有御史们有折子弹勀王爷,王爷准备如何应对?“

    “那一干子只会吃饭的御史。”朱宣道:“南诏的局势他们哪里能想得到这么严峻。”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谢谢呵。)

正文 第四十一章,逢迎

    坐了一会儿,因天快晚了。朱宣对跟来的人道:“去一个请了妙姐儿,天晚了,夫人又病着。我们回去了。”

    薛名时当然请了朱宣留下来吃饭,朱宣只是说夫人病了不肯。玉妙也觉得不好打扰的,只是说话就忘了时间,听了表哥叫,忙告辞出来。

    送走了王爷,薛名时走进来看夫人,薛夫人手抓了被褥有些惭愧:“老爷,如果不是我病了,王爷就会留下来了。”

    薛名时淡淡应了一声,妻子看到了自己总是躲闪的。

    “老爷,”吕姨娘笑嘻嘻走了进来,笑道:“饭好了,夫人又病了,我让送到我房里了,都累了一天了,您快来吃饭吧。”

    说着把薛名时弄走了。薛夫人睡在床上眼睛看了帐顶,黯淡无光。

    “夫人,”贴身的丫头当然是娘家陪送的,道:“沈姑娘来,您应该对她说一说。她是善良人,不是还帮了您银子。”

    薛夫人年轻的声音有些嘶哑:“人家一心来看我,听了一耳朵的烦难事去太失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