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就黑了下来。
下游的船只因为去的时候是顺水,反而提前返回。不过相差的时间不大,嘻嘻哈哈地进了军营,吃了晚饭,休息了一下,又再度搬运物资。这一回行驶有些远,是到左右二营的。
一切看上去很正常,物资送到中军,由中军调度,用船只运输也节约了人力。但是唐朝军队完成了决战前的最后布署。
双方从兵力数量上来说,大食人占了优势,不过军队屡屡受挫,士气低落,又将最精锐的军队,抽调到了巴里黑,总体战斗力不如唐军。但是有乌浒河这道天险,无论是用小木船,或者用现在河中耀武扬威的大船,都要从船上下来,这就成了最后的箭靶子。但为了保持每一军,都能占到数量上的优势,大食军队一直跟着唐朝军队调整而调整。
唐朝军队左右二营各布置了三千五百兵力,左右一营布置了六千五百名兵力。要么瓜卵山有一万多唐军,剩下的两万多全部是在中营大营。这个战线拉得有些长,左右一营离中军有五十里路远,二营离中军有九十多里路远。所以萨勒姆在左右一营驻扎了一万五千人,数量略略有些重,这是防止唐军再来个声攻击西。四营离中营有些远,象边营就是用骑兵通报,一来一去,也需要很长时间反馈。左右一营兵扎得稍重,能在关健的时候,能支持左右营地。左右二营各驻扎了五千士兵。剩下来的近四万军队,全部驻扎在中营。
为了取胜,会战的第一目标是集中在敌人的中军大营。一旦中军崩溃,两边兵力皆很少,大食军队就能成溃败之势。可这一带河岸平坦,地势开阔,任何兵力调动,都很难逃过对方的眼睛。从后方调兵更是不行,战斗力成问题,调来的兵少起不了作用,调来的兵多,必然被对方察觉。
所以在会战前用了瞒天过海的计策。
一万押运粮草的民夫并没有离开,真正离开的是士兵。搬运粮草时,借助帐蓬的掩护,相互将衣服换上,民夫穿上了盔甲。士兵穿上了民夫的衣服。为了怕敌人起疑心,刻意上午到达,下午离开。走了三十几里后,扎下大营。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距离,又为下面的布置腾出了时间。
下午送物资时,用民夫,将左右两营的一千五百名士兵,替换下来。保证在发起总攻时,能有优势兵力。实际替换下来是两千五百名将士,但那时候在搬物资,人乱蓬蓬的,各少了一千人,也没有人在意这个微妙的差距。
仅是第一步安排。
看着一个个假冒士兵的民夫上了船,李威对薛讷与辛承嗣再三的叮嘱:“这一战能不能获胜,全靠你们了。特别是你,薛讷,我知道瓜卵山一战,让你屈于骆务整之下,你很不甘心。你跟我时间长,但用人不能看跟我时间有多长来用人的。若是那样,东宫里的奴婢还少吗?”
辛承嗣咧开大嘴笑了起来。
他是一个粗人,只知道打与杀,倒不会产生什么争功劳的想法。
“辛将军,你也勿得笑,这一战若你有任何失误,以前的功劳就会一抹到底了。”
“是,陛下放心吧。”辛承嗣拍着胸脯说道。
“薛讷,以后能不能让我放心地给你挑大梁,这一战,你也要证明自己。”
“是。”
“辛将军,你此行最大的仗倚就是那个沙山,抵达后,迅速将引水渠上的桥梁毁去,借助沙山修建一道工事。薛讷,你此行更紧迫,没有任何地形阻挡,但是引水渠边泥质松软。只能借助这松软的泥质,立即修一道壕沟出来,增加防御力度。”
“是。”
两个人登上了船只,此次登船的士兵比前次多,立即被对岸斥候看到。就是让他们看到的,李威没有管,而是看着船队离去,想着心事。是对后世演义产生怀疑的,同样的薛丁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反差,演义上的无所不能,实际呢,论资质,并不比骆务整、郭元振强,甚至不如。辛承嗣只能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将,倒不用这么烦恼。
“陛下,不用担心,虽然担子重,可是时间不长,他们能坚持下来的。”李谨行说道。
“李将军,我在想其他的事。”
“呵呵,”李谨行不说了。陛下考虑的事情很多,军事统筹,长远的河中安排,甚至还有国内的政局变化。
“陛下,要打了?”马修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突然问道。
“还早,要到凌晨会战。”
“能不能让我观战?”别的几人不懂军务,只有他懂,想要看看唐朝军队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好啊,到时候我派人叫醒你。”
说完了,下令三军休息。这是这段时间养成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很早休息。然后天不亮,士兵全部起床了,坐在帐蓬前面数星星。但这个生物钟,也是刻意养成的,正是为了明天凌晨会战,做的安排。
辛承嗣与薛讷上了船后,立即下令用力划桨。时不时看着浪花,用号令指挥各船,用强壮的民夫代替原来的士兵,轮流划桨。时间紧迫,这些民夫又不需要参战的,不惜他们的体力。
然后都握着沙漏,看到漏瓶里白色的细沙,缓慢地下滑。
两只船队速度都很快,又带着许多士兵在船上,斥候马上将情报禀报了萨勒姆。
萨勒姆一颗松着的心又提了起来。难道唐朝人现得了大批的粮草,还要发动渡河进攻吗?这倒很有可能的。越是这时候,自己军中越是疏忽。于是让斥候对左右四营通知,加强戒备。
三更时分,薛讷先抵达了西一营,过了半个时辰后,辛承嗣也抵达了东一营。将物资卸下,其实什么物资也没有,麻袋里除了少量让民夫吃的口粮外,都是沙子。边上两营的唐军从傍晚时分就休息到了现在,养精蓄锐,正等着他们前来。混了混,上了船只。然后返航。听到唐朝军队卸完了货物又离开了,左右二营大食人才松了一口气。反正这些天唐朝军队时常骚扰,真真假假的,却没有发起一次真正的攻击。
不过略略有些反常,两边都留下来一些船舶,停在河北岸边。大队的船离开了。就在左右大营大食人松了一口气时,忽然斥候再次禀报,说对岸唐军有动静。
月末时分,月色不明,夜色有些黑。但天气晴朗,借着星光,能看到更北方有一条长长的黑影,正从左右一营向左右二营狂奔。离得远,有多少军队看不真切,但看上去,人数不会少。情报用骑兵迅速在反馈。以前也真真假假地弄过,继续观望。但是边上两营已经警戒起来。似乎真要发起进攻了,对面唐朝边上两个营地,皆举起了火把。反正悄悄的,也能看到,不如光明正大的点火把发起进攻。一艘艘小船推下河去。有的士兵登上了船只,手中持着武器,准备渡河。以前唐军也做过类似的事,结果虚惊一场。
大食人继续观望,但没有大意,派出军队,列在河边,备起投车机与弓龘弩,准备迎战。即便是假打,也权当练军的。但是这次怎么看也不象假打,余下的几十艘大船飞快地驶了过来。接近了河边,船上也放起了投石机,士兵用盾牌相互掩护着,将火龘药包点燃了,放在投石机上。吐蕃人临走时,以为打到现在,唐朝应当用火龘药了。而且火龘药也不是万能的,于是没有交待离开。
第一次投放到了河中的战场上。
大食人已经开始抛石,双方射程差不多。唐朝的新式投石机射程略远,然而船上带来的投石机全部是小型的。单从射程上不占优势。有的石头就砸到船只甲板上,造成了少数唐军伤亡。
唐朝也将火龘药包投射了出去,这种火龘药包经过了多次改进。原来为了增加杀伤力,里面放了一些铁钉。可是炸飞时,有的铁钉未必正好对着敌人,降低了杀伤效果。后来有一个工匠发明了一个六角刺,中间一个铁球,外面铸上六根长钉,均匀地分布在小铁球上。这种六角刺能随着火龘药的爆炸,旋转着飞射出去,无论那一个角度,只要碰在人手上,非得扎进去。制造出来后,又经过了改进,在每根刺下面,加了一些回须。制造成本比原来的高,但比原来塞一些小铁弹与小铁钉的杀伤力更强。再配合火龘药的爆炸,无疑是天下第二的暗器。第一是希腊火,那玩意更恶心人。
这种热武器,是每一个大食人生平以来第一次看到的。若是不各自的指挥将领强行弹压住,仅是这一波打压,大多数是波斯伪军组成的军队,就能拔腿就逃。
只好一步步地后退,渐渐脱离了投石机的抛射射程,可是河岸边却留下了一大片空地,给了敌人登陆的空间。
一声声巨响,在夜间传得很远。这时候唐军不需要再隐饰了,左右两路赶来的军队举起了手中的火把,大张旗鼓地向边上两营跑去。好在唐军不会水性,上了小木船后,手忙脚乱,给大食人得到缓解的时间。
看到情势危急,本来心中发寒,兵力又是最少的一营,两营将领立刻让侍卫用马飞驰,向左右一营禀报求援,唐朝军队真的进攻了。甚至刚才返回船上的唐兵并不多,大部分兵力留了下来,之所以往船上返回,是迷惑我们的。西营的将领纳尔喜懦弱,说西营已经会聚了一万多唐朝的军队。还有强大的武器,一旦攻过乌浒河,我们必将不敌。唐朝的左右一营分出许多兵力到了边营,已不会作为主攻方向。所以大食的东一营分了八千士兵,西一营在纳尔喜的会报下,居然分了一万军队向纳尔喜进行支援。
到了四更半时分,薛讷与辛承嗣的船队接近了左右一营,也看到了大食人分兵去救。看了看,继续航行。其实经过这一调,等到他们抵达西营时,离中营已有九十多里地,骑兵又少,中营的战局与他们无关了。
看了看各自的沙漏,到了五更时分,天际依是漆黑一团,但东方的启明星亮得分外耀眼,两支船队相差了五十多里地,几乎同时下令,让船队一头扎向岸边,两营中间的空地上。
大喝一声,两名将领带着士兵从船上跳下来,有一些缓坡,没有真正靠到岸边。但水也不深,最大的船舶能让它搁浅,也不过大半人深的水。只是早晨的河水带着一丝凉意,有的士兵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摆子。迅速地就扑上了岸。 。
第一百零三章 会战(四
看到士兵上了岸,一百多艘船只象一条条大白鱼一样,调了一个头,灵活地向香柳渡驶去。!
才上了岸,少数士兵有些害怕的。他们是两支孤军,如果只切断左右敌人的援兵,坚持战斗,还可以做到的。但若是中营大军失误,误了半个时辰,很有可能大食中营会派出军囘队,两面击夹,那么这一行就凶多吉少了。
正在此时,北岸中营方向响起了号角声,离得远,看不真切,可有的士兵能登在高处,看到中营的亮光。
与此同时,薛讷与辛承嗣都向这群手下说了一句:“小子们,等着立功吧。”
打到现在,也记了战功,战功记得很公平。换别人很难做到,但李威亲至,任何一个低层军官都不敢打马虎眼子,贪墨属下的功绩。功劳记下了,奖励没有发出。但这也不用担心,因为有谋夫城。
公元六囘四一年,尼哈文一战,伊嗣俟全军被大食人歼灭,逃到谋夫城,让谋夫城主马贺与突厥人杀死了他的近卫队,伊嗣俟又逃到那个磨坊,被磨坊主杀死。马贺立即投降了大食人。因此,对待谋夫城与对待泰西封大食人的政囘策不同。谋夫城很少遭到大食人的洗掠,而且占领了很长时间,许多大食贵囘族前来居住。象在河中多次掳掠的财富,全部囤积在谋夫城中。
本身这个城市也是中亚地区的最大城市,仅次于原来的波斯首府泰西封,多年屹立不倒,积累了大量财富。一旦攻破,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收获。但想分配战利品,得拿出功劳出来。
这就是战前李威的动员之一。
强行刺囘激士兵作战时会拿出勇气,否则这些河中的士兵,十分羸弱,不大好用。拼过命了,发觉也就那么回事了。下一回也就好用了。于是在唐朝各级将领贯塞下,一提起功劳,几乎所有人都在想金子,银子。
轰!
一下子来了精神,向前冲去。
……
也许河中地区以前的将领对时间误差不计较。李威绝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的,这个战例不可复制,原因是地形,两囘岸平坦,甚至比华北平原还要平坦。但华北平原有许多村庄、沟壑、河渠与庄稼。然而这一带地区,除了少量的庄稼外,都是平坦的绿洲,戈壁滩与沙漠,连成规模的树林都难以找到几处。
这种平坦的地形,十分难调动大军作战。花了无数的布置,赢了战机。在这关健时候,时间绝对不能出现半份误差。沙漏计时很不准确,提前准备了许多沙漏,慢慢核对,找出其中比较可靠的十几个沙漏。又计算了船的速度,保持没有失误之后,才将这些沙漏分发下去。也许会出现误差,但这个误差不会超过十分钟。
黎明前夕,夜色还是很黑的时候。作为奇袭之兵,薛讷与辛承嗣到达后,也不可能吹号角通知。只能看沙漏,到了五更,号角吹响。所有船只一起走了,但大营中有许多小木船,一起上了小木船。
这是总攻的号角了。
随着这一声号角,东西一营的唐朝军囘队一个个骑了马,向中营汇集。此次唐朝军囘队与大食人一样,不是全骑兵,河中各国的士兵,有一半是步兵,但通囘过一些调动,让左右一营准备了大量战马。马匹数量不足,提前让船只将两千多士兵接走了。这是保证要在第一时间,抢完这五十里路,使中军实力增厚。
后面还有一万军囘队,在四更半时分,就起身了。因为全部是步行,他们会是最晚到达的军囘队。可是时间相差不是很大,皆是小跑而来,足以保持大半个时辰就能全部赶来。但也不能太早动身,太早动身,会让萨勒姆察觉,做好提前准备。
号角一吹,萨勒姆也起了床。
这些天让唐朝人弄得仙仙欲死,多次想率军回城拱卫,等到天热时交战。然而粮食却将他的步伐拖了下来。
看了看河面,许多唐朝士兵上了小木船,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还配合了大船,做演习。此时萨勒姆已经得知了唐朝军囘队攻击边营的消息。派了侍卫通知中营,准备侧应。但打了这么多天的交道,也知道敌人喜欢虚虚实实的作战,攻击边营,未必是真去攻击边营,很有可能会攻中营,很有可能乘左右一营空虚时,攻击一营。因此,勒令左右一营看好了,不准轻易出动军囘队,上了敌人的迷惑。
有三个失误之处,唐朝并没有攻打边营,一直在“渡河”,攻击的的只是少数船只,用了投石机,投射囘了火囘药包。唐朝军囘队没有上岸,也没有办法上岸,让那些民夫上岸,是去送死的。但在边营两个将领害怕之下,疏忽了,没有将这条消息通报。
说了火囘药,边营将领也说了它的可怕,为了求得其他各路援兵支持,侧重点放在了渡河上,无数唐朝军囘队正在渡河。以前也听过,但火囘药一直作为一种辅助武囘器,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斥候淡淡说过。只知道它厉害,不知道有多厉害,否则早就拿出来使用了。
知道大约唐朝军囘队此时,是真正发起进攻。但在虚虚实实之下,却下令左右营的将领勿要轻易出动,又认为即使唐朝向中路发起进攻,东西九十几里地外,还有许多唐朝兵力侧应。最少有一万多人吧,从兵力上自己不占劣势。放弃了集囘合主力军囘队的时间。
但还是很从容地做了布署,让士兵进入矮墙后面,防止瓜卵山上的唐朝军囘队突击,又于两囘岸布置兵力,阻止唐军从两边上岸。
自从开战以来,有许多原因,才能的不足,准备的不足,道囘义的不足,从瓜卵山之战开始,萨勒姆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这次会战前的安排,失误是最大的。
此次他面对的敌人,与任何囘在波斯活动的义军,或者与突厥人、河中人与吐火罗人都是不同。不但会统军,手下还有一批凶悍的军囘队,而且最善长的是各种阴囘谋诡囘计。
瓜卵山的唐朝军囘队,看到有的小木船已经渡到了河中间,才开始出动。
首先推出三百台投石机,有两百多台,是来到河中后才制囘作的,比较粗糙,平均射程与射速,或者抛射的重量,略略强于大食人的投石机。相差不大,是因为各个部件的工艺造成的。
但也不能小视了大食人的投石机技术。
大食人的投石机技术是在拜占庭人与波斯人工艺上做了改进。原来西方投石机技术很早就在成形,如亚历山大,或者耶路撒冷之围时,最大的投石机,可以将五十二公斤的石头投到三百七十米外,若是重量轻一点的物体,能投到四百多米外的地方。当然,这种大型投石机往往需要几百人操作,操作不便,运输不便,即便能制囘造出来,战争时很少能看到。
这项技术因为工艺的问题,很长时间没有进步。大食的投石机大约与古罗马巅峰时,或者与原来唐朝的投石机工艺相当。有许多缺点,发射慢,操作人手多,成本高昂,容易损坏。
唐朝的投石机技术,是经李威利囘用科学原理做了一些改进。但原理他懂,具体的细节却是一窍不通。看到姚州之战的威力后,朝囘廷又做了改进,李威一股脑地将杠杆原理,器械的扭力与弹力原理,全部写成小册子,传授给了工匠。为什么有这些原理,工匠不问,但有了这些原理指导,指明了方向,又进一步对技术革新,并且推出各种投石机的种类。比如在船上使用的小巧型投石机,第一批运到瓜卵山的,也是这种小巧的投石机。
还从国内带来了一些大型投石机,屡次改进后,威力已不亚于后来元蒙时的回囘回炮。虽不能象回囘回炮巅峰时,能将千磅重物投于几百米外,但这些大型投石机能最大投射近两百公斤的物体,正常投射一百多斤的重量,若是重量减轻,最大射程能达到近六百米开外。
路途远,运输不便,从国内运来的投石机仅有两百台,这种大型投石机不到六十台,东西两军都分了一些。后来火烧乌浒河后,西路大军的所有大型投石机都运了瓜卵山上,为了不让敌人防备,一直没有动用。
三百台投石机,动用了近三千士兵操作。特别是那三十台大型投石机,每台依然需要三十几人操作,速度很慢,但威力十足。主要是东西两侧,为了打开登陆通道,各集中了十台大型投石机,以及大部分制囘作优良的投石机。余下的士兵手持弓箭,与盾牌兵相互保护,还有部分士兵准备了长矛与横刀准备杀敌。从各个栅栏的门口鱼贯而出,也早就安排了,怎么进怎么退,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士兵做什么,这么多天也准备妥当。
看到唐朝军囘队从瓜卵山上出来,大食人也用投石机开始打击。这么多天,唐朝军囘队做了许多准备,大食人也做了许多准备,运来了更多的投石机。有的石头落下来,砸中了唐军。付出一些牺牲后,唐军列好队,也反击了。
十分凶猛的反击,三百台投石机会成了三个班次,将中午运来的“粮食”一起搬了出来。一包包火囘药,甚至为大型投石机准备了一些火囘药桶,发射囘出去后,所有唐朝士兵用棉花塞住了耳朵。
这才是真正的爆囘炸。
特别是那三十个火囘药桶,每一个火囘药桶都带了十几名大食士兵飞上了天空。
不停息的进行了三波轰炸,大食人都炸蒙了,萨勒姆也炸蒙了。
又上了五十步,弓箭手与部分盾牌兵,长矛手上前了一百五十步,正是大食人挖的壕沟,壕沟很深,里面铺满了棘刺,壕沟后面大食用挖壕沟的泥土砌成的矮墙,一人来高,还有箭垛。刚才一番轰炸,部分波斯兵吓得拔腿就逃,然而萨勒姆治军很严,让执囘法队杀死,阻止了胆小的波斯士兵溃逃,还有部分士兵被炸死,连同墙垛都炸出一个个豁口,但剩下不少士兵在继续反囘抗,试图用弓箭布置一道防线。
冲了冲,河中士兵不足暴囘露囘出来,部分士兵因为怕死,留出空档,造成了大量牺牲。自唐军指导后,治军很严,屡屡执行军法,斩杀过不听命令的河中士兵。然而不足就是不足,一旦看大规模死亡,队型逐渐紊乱起来。骆务整连忙下令,让士兵撤退下来,保护放投石机的士兵,又进行了第二轮轰炸,主要是对付矮墙后面的大食人。
二轮轰炸过后,矮墙后面形成一个真空地带。杀伤力太强了,特别是那个六角刺,即便利囘用墙壁掩护,这些六角刺还是不停地旋转着过来。而且多是波斯士兵,盔甲不精甲,保护不得力,刺进了皮肤,有的深入到骨头里,不住地嚎叫着。本来波斯人战斗力不高,几乎全让这情象吓着了。
骆务整乘机让士兵喊话,投降不杀,放你回家。攀过墙,到了墙这边就安全了,受伤的给你立即医治。
除了少数大食人负隅顽抗,许多波斯人,早就听过瓜卵山前一场的战事,人家唐朝人是说到做到的,真放你回家。立即从墙那边攀过墙这边,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