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母仪天下 完结-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瑶对蔡攸没有不放心的,相反,她不放心那个赵构,完颜宗弼现在被困在江南,进不来杭州正四处乱撞,若是被他碰见了,你乱子可就大了。

    “眼下杭州之围虽然解了,但是宗弼的主力未灭,你要通知各处守将看好门户,不可与他硬碰。”

    蔡攸点了点头,南方厢军的战力比西军弱的不是一点半点,简直可以说没有多少战斗力,守城还算勉强,与其野战只是送死,二十万大军的教训就在眼前,他当然得慎之又慎。

    “完颜宗翰在江北虎视眈眈,长江一线的守军现在还不能动,种师道在西北重建西军,现在也刚刚有了点起色,宗老将军虽然招募了不少义军,但是未经训练,人数越多上了战场反而容易误事。现在也只能稳扎稳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世瑶自然理解蔡攸的想法,不是被金人吓破了胆,而是对自己的实力更为了解,然而,放着银术可几万人在江南乱窜,她这心里还是跟扎了根刺一样。

    “臣明白娘娘心里不痛苦,其实臣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现在也只能慢慢消耗他,贸然出战一旦失礼反而会动摇军心。”

    “正该如此,虽不痛快也不是不能忍,但是坚守不出也要有事时限,时间长了只怕军心涣散。”

    “臣正要跟韩世忠商议此事。眼看着就要过冬,宗弼必然要北归,只要运筹得当,借助长江天险,我们要让他来得去不得。”

    “好,你自去与韩将军商议,朝中若有意见,便让他们来与我说话。”

    皇太后无条件的信任,对于蔡攸来说是非常大的助力,虽然现在皇帝逃跑了,但是杭州行在好歹也算是一个小朝廷,大臣们渐渐地往此地聚集,对战和也都各有看法,光是平衡各方势力,就已经很让他头疼了。

    “有太后做主,臣也可以轻松不少。”

    世瑶现在对于战事算是彻底放权,她明白自己不会比蔡攸做的更好。而她既然是大宋的太后,应付那些只善于空谈的书生,就正应该是她分内的事情,“你要于国有利,你尽管放心去做。至于会宁府那边的事情,你也挑几个得力的人配合一二。”

    蔡攸郑重点头,对比现在的战事,金上京会宁府那边的功夫才是根本,他也没想到太后竟然早早就在会宁埋下了钉子,并且,能用的这么是时候!此番带兵南下的,已经不再是完颜宗翰,就连他的手下的悍将银术可、娄室、活女父子都只能留在上京养老。

    蔡攸心想着,此番若是宗翰带兵前来,怕是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宗翰现在已经被夺了兵权,尤做困兽之斗,微臣敢断言,吴乞买在能容他半年都算是多的。娘娘若是不放心,咱们也可以再加把劲儿,只是臣觉得,不如就这样顺其自然,否则,落了痕迹反而会金人疑心,他们若是君臣相合,对于我们就是万分不利了。”

    功高震主的风险哪一国都是一样的,完颜宗翰打仗打的太顺了,反而忘了吴乞买登基不久最忌讳的是什么,他给自己身后留了空门,也怪不得世瑶捅他一刀,而且,孟太后这一刀没把他捅死,还想拉两个帮手再补两刀。

    “他活着一天我就不放心一天,他若是带兵南下,局面还未必能像现在这般,不过,你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也再考虑考虑,你若是改了主意,直接叫人去找乔氏,她知道北地的所有联络方式。”

    “是。”

    蔡攸跟太后商议了些军粮调拨的事情,很快便退下去了。他是走了,世瑶的心里反而更加沉重,总是这样龟缩在城里,对士气可是极大的打击。

    “奴婢知道娘娘在烦什么,现在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红玉低声劝道。

    “办法也总是人想出来的,你们也别忙那些,召集宫人们做些冬衣,虽然是杯水车薪,也算是咱们的一片心思。还有我让你们带过来的东西,挑些金银兑换了犒赏三军。”

    “是,娘娘这法子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世瑶其实最听不得这个,若不是西军早早就养成了这种陋习,种师中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这算什么好主意,不过是没办法的办法,眼下正是最艰难的时候,你们也都得打起精神来。”

    从那以后,城头上就经常有庆国公的身影,有时候,还有皇太后孟氏,人们刚开始的时候不敢随意议论,但是时间长了,总是免不了要提到皇帝。

    皇帝这一路逃亡可是心惊胆战的,后来听说金军北撤才便想着回杭州,就算是太后和蔡攸都不怀好意,他也是逃不动了。

    “娘娘,金人开始北撤了。”红玉一脸兴奋的说道。

    世瑶等这一天可是等的太久了,她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消息可确切?”

    红玉点头说道,“绝无半点差错,是大帅派人过来通知。”红玉随后附在太后耳边低声说道,“大帅应该在商讨阻截金兵,所以才不得空亲自前来。”

    世瑶的确是知道蔡攸在做准备,但是红玉可以全凭猜测,然而,这样隐秘的事情都能猜得出,世瑶对她不得不刮目相看,“军机大事,不可随意议论。”

    “娘娘,奴婢不是想议论。”红玉说着突然跪下了,“奴婢请旨狙击金军。”

    世瑶忙加她起来,给魏紫一个眼色让她留心左右,“战场上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虽然会点功夫,却也难保万无一失,你就好好的跟着我,将来自有你立功的机会。”

    “娘娘,奴婢并非一时意气,这个决定其实奴婢已经考虑很久了,奴婢也不是妄想建功立业,只是恨不得杀尽天下金人。而现在南方情势稳定,娘娘也用不上奴婢,就请娘娘成全了奴婢了吧,这一仗打完奴婢就马上就回来。”

 第一百二十章 反击(中)

    世瑶最终还是同意放红玉走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连折家两姐妹也一同去了。因赶上蔡攸派人传书给韩世忠,她们三个便接下了这差事。

    一连几日,世瑶都有些神思不属,这几个丫头虽然都会些武艺,但是战场上刀剑无眼,谁也不敢保证她们就能平安无事。而过了这么长时间,经历了这么多事儿,那情分自热是不同寻常,世瑶真怕她们出什么意外。

    “她们会吉人天相的。”朱衣柔声劝道。

    朱衣这丫头快要成精了,什么事儿一眼就看的透透的,世瑶倒也不反驳,只是轻声说道,“但愿如此。”

    世瑶话音刚落,就看见魏紫一脸古怪的进来了,她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娘娘!”魏紫皱着眉头,看起来非常烦躁,“圣上回来了。”

    这倒是挺意外的,不过世瑶也就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好事啊,总比被金人捉了去好。”

    “杭州危难的时候一声不响就跑掉了,现在金人退了他却回来,奴婢这心里,实在是堵的很。”

    “这也算个事儿!”世瑶无奈的笑了笑,“好了,毕竟是皇帝回来了,别哭丧着脸。”世瑶转头叫朱衣,“你去潘贤妃那边告诉一声,圣上回杭州了。”

    至于圣上什么能到行在,世瑶没问,朱衣也没问,反正都是要回来的,没得早晚!

    赵构杭州城戒备森严,兵强马壮,心中略感安慰,或许,金人没本事攻下这里。

    赵构这次回来,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潘妃,倒不是说他对潘妃有多少不同寻常的情分,而是潘妃的儿子还好好的活着让他觉得安心。他总觉得太后既然没有对他的儿子下手,那他回来也就没什么太大不妥。当然了,他也不会想的太好。觉得太后会让他手握大权。

    世瑶见到赵构,提都没提他临阵脱逃的事情,“皇帝平安回来,这都是祖宗保佑,明日本宫要跟皇帝一起去叩谢祖先。”

    说到祖先赵构脸就红了,是他让孟忠厚把历代先祖的神主排位请到杭州的,可是,祖宗还没安放好他就逃了,太后这是没追究,否则。他这皇帝的脸上也好看不了。然而。丢脸的事儿他也不会自己主动挑拨。只能厚着脸皮说道,“全凭太后吩咐。”

    赵构对祖宗的态度对于世瑶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回来之后不要混乱参与朝政就可以了,特别是两军即将到了的两军第一次正面对战。绝对不能让他坏了大事。

    “皇帝刚回来,还是先去看看皇长子吧,潘妃日日为皇帝悬心,皇帝也该好好安抚一番才是。”

    儿子摆在那儿,什么时候都能见,但是朝臣不一样啊,他们都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拜见过他这个皇帝。

    蔡攸秘密的派人把他接近了城,并有没有让百官跪迎,他这个皇帝。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赵构想来想去,都觉得这大概是自己唯一一次能够争取权力的机会,“多谢太后体恤,但是儿不敢因私废公。现在金人正在北撤,儿臣想于众爱卿商议应对之策。”

    世瑶闻言淡淡的笑了笑,“皇帝不在行在的事情,群臣们并不知道实情,本宫也还没想好如何跟群臣交代,皇帝还是先跟着潘妃去瞧瞧皇子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在说。”

    世瑶从没有说过皇帝病了之类的话,怕的就是他有一天突然“好”了没办法控制,看这个架势他也是绝不甘心当个提线木偶,日后的麻烦恐怕还会更多。

    赵构知道这架势是没的商量了,现在行在又都是太后的人,谁让他错过了抓住权利的最好时机,现在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潘妃悄悄地赵构使了个眼色,二人便告退回去了,一路上赵构闷闷不乐,潘妃也不敢说话,知道回到自己的住处,潘妃这才喜极而泣。

    “臣妾恭贺圣上,圣上平安回銮,实在是臣妾之幸,万民之幸。”

    潘妃这话说的好听,但是赵构却只能苦笑,万民之幸?万民恐怕都忘了他这个皇帝了!

    “只有爱妃是诚意迎接朕的。”他黯然说道。

    皇帝虽然情绪不高,但是这话听在潘氏的耳朵里却别有一番滋味,她抹了抹泪,低声的说道,“自古夫妻一体,圣上何必说这样的话。”

    潘氏在赵构的心中一直都是妻子,这话他听着倒也顺耳,只是他现在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他这皇帝当的实在是窝囊。

    “圣上不必忧心,真龙天子岂有久困浅滩的道理,圣上自己先稳住了,太后也不敢明着对付咱们。”

    潘妃这话让赵构豁然省悟,他现在最该关心的并不是夺回权利,而是该怎么太太平平的活着才对!之前太后不曾为难与他,却引得他打错了主意,这个孟氏,实在是阴险。

    “你不了解太后,这世上的事情就没有她不敢的。”

    “圣上莫要如此多虑,太后自己又没个儿子,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图的是什么?”潘妃见皇帝神色有些松动,赶紧趁机劝道,“太后纵然不念着母子之情,也得想想自己百年身后,孟家现在可都在江南呢,话句话说,那不就是在圣上的手里!”

    潘妃说的高兴,赵构却觉得没那么简单,“她是卯这劲儿要迎回太上皇呢!”

    “金人哪儿是那么好对付的,圣上回銮之前,杭州城就被攻破一次,太后差点就回不来了。”

    赵构在逃亡的路上就听说了杭州城破的消息,吓的他好几夜都没睡着觉,后来听说蔡攸又夺回了杭州,这心里是又高兴又失望。

    孟氏,还真够命硬的了。

    “最近的事情,你好好跟我说说。”

    “圣上之前离开行在,太后并没有对外发布消息。只是从那时候起,朝事无论大小,都是由太后在决断,而朝臣似乎也都默认了。”

    赵构听闻此言简直是怒火攻心,他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到底是谁鼓动他难逃的,若是想起来,必要当场让他粉身碎骨。

    “杭州现在都有些什么人?”

    “凡没有随二帝北迁的朝臣,几乎都到杭州来了,就连李纲也在,前些天还在为了张邦昌和吕好问争执不休。”

    “李纲!他怎么也在京城?”赵构急忙问道。

    潘妃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一听到李纲的名字就这样激动,但还是片刻也不敢耽误的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李相公是为了西军的粮饷而来,不巧的是他到了杭州就回不去了,所以,一直跟在蔡攸的身边,掌管各军的粮草调运。”

    赵构听了暗暗点头,李纲这人迂腐不知变通,而他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在皇帝和太后之间,李纲的选择不言而喻。想到此,他的心中渐渐有些雀跃,然而具体该怎么办,他还的计划周详,否则一旦打草惊蛇,以后就再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李纲为了什么跟张邦昌争执?” 

    “也不算是跟张邦昌,主要的还是吕好问。”因为事关吕好问,所以潘氏才格外留心,毕竟,没有吕好问她现在就是皇后了,“李相公认为张邦昌和吕好问身侍二主,不配立于朝堂,而张邦昌现在汴梁他管不着,所以就揪住了吕好问不放。”

    赵构听了连连冷笑,“张邦昌这个逆贼,竟然敢僭越帝位,就是千刀万剐,也是应该,吕好问亦曾附逆,自然该与张邦昌同罪。”

    “圣上说的极是,但是太后却不这样认为,所以,他二人非但没有定罪,反而备受重用。”

    赵构从来都猜不透太后在想些什么,此次自然也没有例外,“真真是妇人之见。”

    “若不是张邦昌率先承认了她的什么太后身份,现在她也不过是瑶华宫的道姑而已,就算是投桃报李,她也不可能不保着张邦昌。”

    赵构此刻可是无比的后悔,他当时是太心急了,就算是不奉孟氏为太后,他的皇位也一样是跑不了的,而那时候以假传懿旨的罪名处罚了孟氏,现在也没那么多麻烦,然而,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他现在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此刻为难的不仅仅是赵构,太后比他更为难,李纲那个死脑瓜骨,成天盯着吕好问不放。然而现在国家正在缓慢的恢复秩序,而吕好问、张邦昌都是能做事的人,对于世瑶来说,只要是能做事的,并且肯用心做事的,过去的那些瑕疵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否则的话,她第一个容不下的,就是李纲了。若不是他逼着太上皇退位,也未必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蔡相公不是说决战的地点就在长江南线吗?”朱衣突然说道。

    “让他去前线啊?”世瑶想想还是摇了摇头,“只怕一打起仗来就没命了。”

    “不是要调船,还要封锁江面?这些事情李相公去做,定然不会出什么差错。”

    “这些事情蔡攸都有安排,用不着他,在说他来给西军筹饷的,局势平静了就要回去。”

    朱衣却笑道,“现在还管那些,赶紧把他打发走要紧,他天天盯着张相公不放,难道不知道西军现在吃的都是张相公调的粮!”

    世瑶也想赶紧把李纲打发走,但是跟金人这次会战实在是太重要了,蔡攸带着南边为数不多的几个将领,昼夜不休的筹划了许久,而李纲是个刺头,世瑶怕他坏事,“我到是想到办法安置他了。”

 结文修改,暂停几天

结局有点纠结,改了几次都不太满意,请大家稍等几天,十号准时发布,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不足之处还请多原谅。

 第一百二十一章 反击(下)

    世瑶想来想去,给李纲安排了一个修葺宗庙的差事。

    “虽然只是临时的行在,但是祖宗的神主牌位也不可轻慢了,朝中大臣本宫最信的过的就是李相公了,李相公务必要尽心尽力啊!”皇太后这样说道。

    李纲自从在西军见过太后一面,对她的看法就有很大的改观,但是他不理解的是,太后怎么就能容得张邦昌那些人?太后此举,明摆着就是不让他再过问朝政了。

    “太后?”

    “都是我们无能,这才让祖先蒙羞,所以,李相公务必要把宗庙建好,即便将来回了汴京,这边也要每年祭祀,让后世子孙不忘今日之耻。”

    李纲敏锐的察觉到自己受排挤、不得志的日子又要到了,但是他的初衷永远都不会改变,他赤胆忠心,绝容不下卖国求荣,那么,有可能卖国的皇帝,他能去扶持吗?

    李纲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早回西军的好,现在西军已经收拢了十几万的兵马,与完颜氏小心周旋着,他们现在几乎适应了金人的作战速度,正在一步一步的逼近胜利,而他回去之后,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做。

    李纲把心一横,草草地给皇帝的祖宗们盖了个屋子,朝臣们猛的攻击他,太后却不欲多事,“李相公做的正是,不如此何以警醒世人。”

    太后发了话,朝臣们也就不敢在争执,国家落到这个地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功劳,其实,谁也不必说谁。

    朝会散了之后,世瑶独独留下了李纲,“蔡攸给西军调了一部分粮草,你先运回去,至于后续,你也尽管放心。”

    李纲非常用心的磕了头。“臣即日出发,请太后保重。”

    “李相公也保重。”

    李纲临去之前,忍不住说道,“臣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说吧。”

    “太后一念抗敌,朝野上下有目共睹,那太后为何还要留着那些曾经力主议和的人,难道,太后就不担心他们对大局不利吗?”

    要说担心,世瑶只担心一个人,但是当今皇帝赵构。至于那些朝臣。世瑶淡淡笑了笑。“本宫跟李相公在很多事情上看法并不一致,但是仍要重用相公,只因为相公一片赤胆忠心。至于那些主张议和大臣们,他们有些是有私心。有些的确是认为议和是这个国家的唯一出路,但是更多的,不过是看上位者的脸色罢了。如果太上皇和废帝抗敌之意坚决,就连蔡京那样的人都不会主张议和,本宫不会把皇家的错误推倒朝臣身上,让他们做赵氏的替罪羊。”

    李纲一直都知道太后是看的透彻的人,但是他却没想到太后丝毫不为皇家做掩饰。其实,世瑶也掩饰了,就是所有的过错都是废帝赵桓的。跟太上皇没有关系!其实世瑶的心里很明白,所有的过错都在赵佶一个人身上,只是人心都是偏的,谁让赵桓要当那个皇帝!

    “而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朝臣们都各有所长。如果仅仅以主战还是主和来区分,那这个国家就要永无宁日了。”

    世瑶不指望李纲能明白太多,也不指望能说通他,但是,李纲还是或多或少有些领悟,或许,他一直以来的坚持都是错的。

    李纲走后,世瑶把伯琮叫到身边,低声问道,“我跟李纲说的话,你可听见了?”

    自上次临安城破之后,伯琮一直都跟在太后的身边,除非有教授讲学。而太后召见大臣的时候,他就在屏风后面习字,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一点害怕,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伯琮点了点头。

    “那你可听懂了?”

    “臣不是很懂,不过臣都记下了。”

    一个小孩子若是能懂这些,那就成了精了!而且,世瑶也发现了,她跟蔡攸太心急,反而有些时候弄得这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她才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慢慢看着,看着大人们勾心斗角,去领会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要记着,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党争,朝臣们一旦拉帮结派,就会抛弃公正之心。不问是非对错,一切都是攻击对手的砝码,那样的话,就离亡国不远了。”

    “是,臣记下了。”

    “我们战胜金人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朝臣们虽有分歧,但是国事危急的情况下,他们却也还能够同心同德。但是,一旦国事稳定,为了权力他们就会再起纷争,曾经的主和派必然要饱受攻讦,你要记住那些曾经为国出力的人,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能随意地听信人言。”

    伯琮年纪小,却很知道君臣有别,他以为太后只是教导他要做个贤臣,但是现在说的这些话可就让他困惑了!

    “太后!”

    世瑶也不解释,就是轻轻地揉了揉他的脑袋,“记住我说的话,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世瑶看着伯琮有时候会很着急,这个孩子被教导的很好,一心一意做一个闲散宗室,言行举止都很符合他的身份。但是,世瑶既然已经决定放弃赵构,那伯琮必然要做这个皇帝,可是,她就是给他一个铁打的江山,也得他自己坐得住才行。

    “傻孩子!”

    “娘娘,蔡相来了。”朱衣过来说道。

    “请进来。”

    伯琮想回屏风后面去,世瑶却说道,“你自己的授业恩师,怕的什么。”

    蔡攸进来的时候满脸的喜色,世瑶的心情也跟着轻松了许多,“可是前方大胜了?”

    “完颜兀术忙着沿途抢劫,比我们预计的慢了许多,这样也好,可以给韩世忠充分的准备时间。”

    世瑶便笑道,“少见你这么轻松,我还以为前方大胜了呢!”

    “虽不是大捷,但也是好消息。”

    世瑶似有所觉,瞪大了双眼,“完颜宗翰死了!”

    蔡攸笑道,“太后英明。”

    世瑶长出了一口气,沉默了良久,蔡攸便笑说道,“太后莫不是心有遗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