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时间充足,他们便想着先到太明湖畔住下,第二天再去拜访东山书院的秦先生。
一大早出杭州城后,竟然遇上了许家族长,说来也巧,这日他也是带着自己的儿子,计划送他去东山书院。
许家的族人大多居住在杭州、扬州、苏州和金陵等地,本家也是住在杭州,与许承周那一脉血缘最近。
许老太爷的父亲与族长的曾祖父是亲兄弟,只是族长那一脉是长子嫡孙,许老太爷这一脉分了出来后,也是住在杭州,这两家因同在杭州,血缘又近,平时来往也是挺密的。
当初许二老爷薄待自己的发妻,族长也是认为不妥的,但是毕竟是别人的家事,只要不是对宗族有坏影响,就算身为族长也不好说什么。
虽然如此,族长一向对许承周还是不错的,许承周拿回自己母亲嫁妆的时候,分家出去的时候,族长也是出了一分力气的。对此,许承周看见族长也格外尊敬。他已经打算三年孝期满后,就要脱离宗族,自己开宗立祠。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借助族长的力量。
因此两家人碰面后,许承周十分热情邀请族长与自己同行。许家这任族长叫许伯伦,嫡长子也是个读书苗子,因此他已经通过关系,准备将儿子送进东山书院。
许家虽然世代显贵,但是在朝中做上大官的人并不多,而且多为文官,像许承周这种做过二品京官,现在又任浙江总兵的武官,少之又少。
得知许承周要去东山书院见名声远播的秦先生,许伯伦心中很是激动,打定主意一路上就跟着许承周走了,要让自己儿子在秦先生面前也露上一面。
许承周也能看出族长的心意,其实这个堂弟,他平时也有接触,对方并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与许承志一起都是许家这个辈分中读书读得不错的人。
既然已经计划帮许承志一把,再为这个堂弟牵桥搭线,也不是什么难事。反正今天就是打算全家去拜见秦先生,带多两个亲戚,想来秦先生也不会在意的。
浩哥儿虽然跟爹爹、娘亲一起坐车,兴高采烈,但是来了一个小叔叔,他善于交际的优点又冒头了,他开始缠着这个小叔叔玩。族长的这个儿子叫许承明,平日并不是读死书的人,也看了不少闲书,腹中也有不少故事,一路上他跟浩哥儿讲了好多故事,而且都是有感而发,比如说看见一地西瓜,讲了一个有关路人想偷西瓜,婆婆巧计吓退他的故事;看见有人骑着高头骏马,就讲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战马救主人的故事,把浩哥儿听得对他可崇拜了。
苏锦不禁有些吃醋了,“平日里,娘亲也讲那么多故事给你听,也没见你露出这么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子,白养你了。”
许承明有点腼腆,“嫂子别恼,我这些故事都是平时听说书先生或者家里的婆子讲的,都是比较粗俗的故事,浩哥儿只是听了个新鲜而已?”
苏锦想了想,也对,自己讲的故事都是着重教育意义,自然没有这种来自生活的典故显得生气勃勃。难怪浩哥儿喜欢听,自己听得也是十分入迷。
由于大家都不赶时间,日落时分才走到太明湖。许承周已经派了身边的管事快马加鞭,先赶到太明湖畔,订好了客栈的上房,因为族长两父子也跟着一起,许承周让管事再加订了两间上房。
众人在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再直接去东山书院。东山书院和西山书院都是座落在山脚下,再蜿蜒向上,占地颇大,江南江北的不少年轻学子都是慕名而来,朝廷中不少祖籍江南的大官,都是出自这里的书院,因此名气极大。
江南的人家都会为自己的子女能进入书院而感到骄傲。江南离皇权很远,这里的书院风格也与京城的两间著名书院风格迥异。特别是女子书院更加明显不同,北地的慎思书院明显是为皇宫培养女官,是京城皇家媳妇培训地。
而江南的西山女子书院,科目并不偏重文字学识上,反而根据女子嫁人后需要的技能,一门一门分类,因此江南不少世家都愿意将自家的女儿送来这里速成两三年,拿了个好名声,然后就回家待嫁,因此江南的西山女子书院可以说是最佳媳妇速成地。
东山男子书院的秦先生虽然不是书院的校长,但是他是当年连中三甲的才子,本来也在京城当官,后来卷入京城的党派争斗中,他倒也聪明,趁着家中老母去世一事回乡丁忧,他本来就是喜欢田园生活的人从此就没有再重返过朝廷,反而留在江南这里山清水秀,日子过得倒也休闲。
他家本来就是江南本地富贵人家,家中产业颇丰,兄弟又擅长理财,因此即使赋闲在家,也不愁吃穿。后来东山书院邀他去左坐席讲授,他欣然答应了,一直做到现在,名声远播。他自己本身也十分喜欢这个工作,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是留在书院中。因此他的家人也跟着长住到麓山脚下。
麓山确实是个风景极佳的地方,山色郁葱,流水淙淙,太明湖广阔浩荡,旁边的太明小镇十分繁华,就是苏锦看了也有留下来长住的冲动。
许承周是先带着苏锦他们到了秦先生的家中,秦夫人亲自在垂花门迎接苏锦她们。秦夫人在当年因秦先生也得了诰命,虽然秦先生后来致仕,跟着秦先生隐居于此。
许承周将苏锦和朵姐儿留下在秦家,带着浩哥儿和族长父子,一起去了东山书院。对此,苏锦真想拿起许承周的手狠狠咬上几口。本来她打的主意是好好逛逛与谨习书院齐名的东山书院,没有想到还是失之交臂。
秦夫人也是个妙人,可能看出了苏锦的心思,便笑着说,“他们书院不许女子进去的,现在能进去都是一些粗使婆子,我平日都没有进去过那里。你要是能多待几天,我带你去湖对面的西山书院玩,那里的许多先生我都认识。那边格局听说跟东山书院是差不多的。”
苏锦十分向往,“可惜我夫君这次只有三天假期,我们明天就得回城了。”
秦夫人笑了,“总有机会的,反正这里离杭州城也不算太远。下回你来,我不仅要带你逛西山书院,还可以去镇上逛逛。还有我们这里的庄子,也有不少好吃的果子蔬菜野味等等。这里冬天的梅花开得可好看了,到时候你一定要来瞧瞧,我家夫君最喜欢画雪中红梅了。”苏锦想想也是,横竖自己还得在这里住满三年呢,雪中赏山中红梅的事情,自己还真没有做过呢,虽然秋水山庄也有梅树,但是每年冬天自己都不在山庄,所以也没有赏过那种景致。
第一百一十三章启蒙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一十三章启蒙
秦家有个女儿,闺名叫做霞光,名字颇有英气,可能是小时候在京城呆过,性子也是南方人少见的爽朗大方,今年九岁,跟朵姐儿玩得开心。
朵姐儿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迈着还不大熟练的脚步,跟着秦家小姐在院子里面满地跑,玩着你追我躲的游戏。朵姐儿抓不着霞光姐姐的时候就跟在霞光后面哇哇乱叫,好不容易秦家小姐故意放慢脚步叫她抓住了,就仰着头咯咯直笑。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在院子里面玩得热闹,把旁观的秦夫人逗得直乐,一个劲儿说,“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好玩,我们家姐儿像你们家朵姐儿那么大的时候,也是可爱的不得了,走路歪歪斜斜的,有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哭,爬起来继续走,跟你们家朵姐儿一样胆子大。她爹爹那会儿每天抱着都不肯撒手,如今大了,过多几年就要出嫁了。”
秦夫人越说越惆怅,苏锦听了觉得有趣,才九岁的年龄就联想到嫁人生子了,但是转念一想到现在还是粉团似的朵姐儿要说婆家,更加有点想象不出来。
秦先生和秦夫人子嗣艰难,这么多年只得一个嫡女,偏偏这个秦先生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无迂腐之气,也无风花雪月的花花肠子,端的是有情有义有承担的男子,他至今并未纳妾。听说秦夫人曾主动为他纳过一房良妾,却被秦先生当做妹子再嫁了出去。
这样的男子在古代真是凤毛麟角了,苏锦这次有备而来,为秦夫人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礼物,那是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来的送子符,菁华公主的想法是,既然是灵验的东西,拿得越多越好,当时请了一大堆这样的送子符,苏锦怀朵姐儿的时候,就送了三个给苏锦,说是数量越多越能保护苏锦平安生产。
苏锦哪里用得了那么多,留下两个,如今拿出一个送给秦夫人。“夫人和先生都还年轻着,指不定今年就有了一个儿子了。这是当初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得的送子符,我借花献佛,希望能为你们带来好运。”
秦夫人这些年来也跑了不少寺庙,求神拜佛,但是始终求不得,对此心也淡了不少。人年纪大了,自然对神佛有了更多的敬畏,这些年来,她虽然面上不显,但是还是十分渴望能为自己夫君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的。因此这个礼物正得她的欢心,拿到手上,仔细端详了一番,再慎重放入自己衣袖中。
朵姐儿和霞光玩累了,就回到屋子里面,霞光坐在窗边做针线活,朵姐儿在旁边跟着曾妈妈学习分线。秦夫人则是带着苏锦去了秦先生的书房,观赏他的收藏品。
秦先生擅长书画,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如今他的画作在外面更是行情不错。苏锦不仅看了秦先生的一些作品,还看了他平时搜罗到的古画名画。最后秦夫人还拿了一卷秦先生画的冬日麓山图,一定要送给苏锦。
苏锦虽然很想要,但是又不敢造次,只说礼物太贵重了,需要等她夫君回来再说。秦夫人笑眯眯把画包好,拿到正房去。
一直等到申时,许承周与秦先生才一起回来了,同行的还有许族长。浩哥儿还挂在秦先生怀抱中。苏锦吓了一跳,赶紧让浩哥儿下来,秦先生把浩哥儿抱得牢牢的,“哈哈,别责怪孩子,是我喜欢这孩子。”
看见秦夫人,秦先生还把浩哥儿交到秦夫人怀中,“夫人抱一抱,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转头看见了粉团似的朵姐儿,秦先生像个小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把端坐在罗汉床上的朵姐儿抱起来,还用胡子扎她。
朵姐儿一开始呆呆地盯着秦先生的脸看,被秦先生的胡子扎得自己脸上发痒的时候,笑得明媚,还反手一抓,把秦先生的胡子抓了个正着。许承周见她玩得太厉害了,把她抱了过去,朵姐儿才依依不舍地放开秦先生的胡子。秦先生也不恼,自己用手梳着被弄乱的胡子,兴致勃勃地指挥着丫鬟沏上最好的碧螺春。
浩哥儿跟着父亲去了书院,有大半天没有看见娘亲,这会子看见苏锦,就挣脱着从秦夫人怀抱中,扑进站在旁边的苏锦的怀中,他如今大了,也重了,苏锦差点保不住他,好不容易将他稳在怀中,坐在椅子上,细细检查他的脸蛋、手掌是否干净。
浩哥儿虽然只是去了半天,但是魅力无边,居然拐回了不少礼品,他一边把这些战利品一一拿出来,一边给苏锦介绍说,这是哪位先生送的,那是哪位先生送的,足足拿了人家七八份礼物。
苏锦笑盈盈地问,“该不会是把书院的先生都见了一遍吧?”
许族长看来收获不错,红光满面,“我们在秦先生那里,碰见好几位书院的先生,还有麓山的院长,也见着了。我们家的承明得了秦先生的赞扬,如今已经进了书院。”
秦先生一边惬意地喝茶,一边笑着说,“承明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假以时日,必有成就。”
秦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浩哥儿,问道,“浩哥儿应该是四五岁了吧?”
苏锦忙道,“今年四岁,平时在家里面都是吃喝玩乐,只是教他认了几个字,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小孩。”
浩哥儿听得出娘亲是在损自己,嘴巴撅得高高的,“我还会画画。”
苏锦不禁汗颜,他那个水平也敢说是画画,但是也不好当着别人的面太过于落了浩哥儿的面子,便笑了笑,低头摆弄着浩哥儿得来的那些礼物。
秦先生在一旁突然问浩哥儿平时都具体学过些什么。苏锦努力回想了下,好像自己这个儿子一直被放养着,并没有认真学过什么东西,“教他认过字,画过画,读过诗,但是都是小打小闹,还没有正式入学启蒙。”
许承周补充说,“带他骑过马,教他扎过马步。”
苏锦越说越心虚,“平日里,他还是爱玩泥巴多点,哦,他还学会游泳了。”
秦先生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有没有想过几时开始为他启蒙呢?”
“六岁吧。”苏锦看了眼儿子,他似乎对大人们这段对话毫不在意,还在努力翻腾着那些礼物,还煞有其事地指挥着杨妈妈拿了个小匣子来装。
秦先生也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要不我来给他启蒙吧,我看浩哥儿是个不错的苗子,你放心,我们书院也有习武的功课,绝对是文武兼备的。”
苏锦张大了嘴巴,哦,浩哥儿这么小,就有先生主动来做他启蒙先生?
还是许承周性子够稳当,他波澜不惊,语气却又恰到好处地带着几分惊喜,“如果能得秦先生当犬子的先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他只有四岁,会不会早了点?而且书院离我们家还是远了点,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夫妻俩都不放心。”
这的确是个问题,苏锦是一定不会同意将浩哥儿留在书院中的,这么一丁点儿大的娃娃,也太拔苗助长了吧。
秦夫人笑着亲自捧了一杯温开水喂朵姐儿喝,“你们别听他的,他这是老毛病犯了,一看见底子好的孩子,他就会爱才,也不想想浩哥儿才几岁,能留在书院吗?”
秦先生讪讪笑了,他的确有这个习惯,每次看到聪明伶俐的孩子,就会主动问人家要不要送到书院来。但是富贵人家往往舍不得将孩子这么小就送到书院中,贫贱人家的孩子,他又嫌弃人家太淘气了。做先生做了这么多年,都做出了职业病。
这会子看见浩哥儿,便觉得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脑子灵活,反应快,胆子也大,不论学文学武都有着不错的根基。他便又起了惜才之心。
许族长在旁边听得羡慕,便建议道,“现在孩子还小,自然不好留在书院中。但是秦先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杭州城的,不如就让秦先生麻烦点,每次去杭州城的时候,去总兵府指点下浩哥儿好了。”
秦先生眼睛一亮,他家本就在杭州城,只不过长年留在书院教授,所以家人都跟着搬来书院附近。但是每两个月,他是必定会回杭州城一次的,一般都会停留几天,一来见见自己娘亲和其他家人,二来也是去杭州城见见其他朋友,喝喝酒,再买些书籍,到街上淘些东西等等。
秦夫人在一旁听得清楚,便笑着说,“可不是这个理呢,我们家这位时不时都要进城住几天的,有时候我跟囡囡也会跟着进城,到时候我们约上一起也跟着去乐一乐。”
苏锦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浩哥儿年纪尚幼,她是断然不会接受让他从小就离家求学的,如果真的需要离开家门,出外求学或者历练,也至少得是十岁之后了。
许承周十分高兴,秦先生的学识,他是最清楚不过的,就算是全国范围内,也是前十位的。在江南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儒人物,桃李满天下。如果浩哥儿得他教导启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摸了摸浩哥儿的头,浩哥儿懵懂不知已经降临到他头上的好运,抬起头对着自己父亲笑得眼睛弯弯的,露出整齐洁白的小牙齿。
于是乎,大家开始讨论拜师的事情。最后决定等苏锦他们回家后,再备好拜师礼,等秦先生回到杭州城的时候,再去秦府拜师。以后秦先生在杭州的时候,就将浩哥儿每天送去秦府学习半天,正式为他启蒙。
许承周还一心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跟自己一样的文武双全的人,便让秦先生帮忙留意下有无合适的武术师傅,想替浩哥儿定下一个,学习武术的人,从小打好根基,将来也会事半功倍。
朵姐儿在旁边听得有趣,当霞光姐姐问她,“等我们回杭州城的时候,你要不要上我家玩呀?我们家还有好多姐妹呢。”
朵姐儿用力地点头,指着浩哥儿说,“还有哥哥。”浩哥儿眉开眼笑地拿了今天刚得的一块玉佩,递给朵姐儿,兄妹两个就着那一匣子新得的宝贝吱吱喳喳,说个不停。
许族长看见秦先生要收浩哥儿为学生,对许承周更加看得起,决定回家后就跟家中的妻子说,以后要更加善待许承周一家,让妻子有空也要去跟苏锦多点走动走动。
中秋节前,书院放了假期,秦先生带着家人回了杭州城。第二天,苏锦就带着浩哥儿、朵姐儿,再带上早已备好的拜师礼,去了秦府。
当天完成拜师礼后,秦先生就单独留了浩哥儿,说要考核他一番。苏锦就拉着一步三回头看哥哥的朵姐儿留在内院,苏锦与秦夫人在后花园亭子中,一边喝茶一边吃着新鲜的桂花糕。霞光带着朵姐儿,还有秦府当中其他小姐们,一起在赏菊花。朵姐儿还不大懂得赏花,三番四次想把她觉得好看的菊花摘下来,霞光赶紧拉住她,告诉她这是什么菊,那是什么菊,朵姐儿跑来跑去,兴奋得满脸通红,还一直想拉苏锦去外面看花。
在秦府吃完午饭后,秦先生又留下浩哥儿,说是要带着他一起出门,下午再送他回去。苏锦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想到他是跟着秦先生,也不用过于担心。于是吩咐两个小厮跟着浩哥儿,还派了一个护院跟着保护。
秦先生其实只是去拜会下朋友,想着带着浩哥儿,让他开阔下眼界。更重要的是,秦先生多年无子,与浩哥儿一见如故,虽然有师徒名分,实际上有忘年之交的感觉。
苏锦带着朵姐儿午饭后先回了家中,因为第一次让浩哥儿离开自己身边这么久,苏锦在家中有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地与朵姐儿玩着插花的游戏。
一直等到酉时,秦先生才将浩哥儿送回总兵府。浩哥儿今天在外面一整天,虽然很是兴奋,但是毕竟还是四岁的小孩子,一看见苏锦,就飞奔扑进苏锦怀中,巴着苏锦的脖子,不肯放手。苏锦只好努力抱着胖嘟嘟的他进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防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防
浩哥儿跟着秦先生在外面吃了晚饭才回来的,但是儿子跟着自己养了四年多,从来没有分离过这么久,苏锦把他拉到面前从头到脚都检查了一遍,又担心他在外面没有吃饱,或者吃的东西不够营养,还是让杨妈妈端了一碗羊奶上来。刚喂他喝完,浩哥儿就已经开始一边揉眼睛,一边打瞌睡了。苏锦与杨妈妈一起,给他快速洗了个澡,换好了干净的衣裳,才放他到床上睡下。
浩哥儿还在那里努力跟周公打架,嘴里嘟囔着“娘亲,讲故事”,结果一头栽在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好不容易安顿好了浩哥儿,苏锦唤了他身边那两个小厮到正屋,仔细询问浩哥儿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
一虎和黑蛋努力回忆着大少爷这一整天的行程,“上午的时候,秦先生与少爷都在屋里头,我们隐约听到少爷是在跟着秦先生读书。依稀听见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少爷跟小的说,秦先生还夸他了。“
苏锦忍不住微微笑,这三字经,自己从小就在浩哥儿耳边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就算不会背下来,也会念下去的了。苏锦又问下午,浩哥儿去了哪里。
“大少爷下午跟着秦先生去了公孙家,少爷跟着秦先生见公孙家大老爷,我们站在书房外面,听不清里面说什么,但是公孙家大老爷很是喜欢大少爷,不只送了礼物给大少爷,还赏了几个钱给我们。”
苏锦记得公孙家重文轻财,导致家中剩下书香世家的空架子,实际上各房虽然都有产业,但是由于他们都不擅长经营产业,入不敷出,都需要靠着典当度日。也亏得他们家底子厚,要是普通家庭早就撑不下去了。
上次公孙氏还说起,他们家已经准备好分家,希望能减轻本家的压力,各房各户都轻装过日子,谁有能力的,就自己去努力挣下一笔家产去,没有能力的,只能继续没落下去了。
公孙氏的娘家是公孙家本家,一虎他们提到的公孙家大老爷其实就是公孙氏的爹爹。听说自从公孙氏嫁入首富孙家后,公孙本家有的子弟也开始跟着涉足商界,再加上公孙家一向阴盛阳衰,公孙氏本来就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在她帮助下,公孙家本家也慢慢开始有了起色。
苏锦想起浩哥儿今日在公孙家轻易得的一本古籍,心中忍不住嘀咕,这公孙家估计值钱的东西还有不少,只是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宁愿送人,也不能明目张胆拿去卖,但是如果家道继续中落下去,也会拦不住有的不孝无能子孙,拿了这些值钱的古物去典当。
浩哥儿这么一个第一次见面的晚辈,他都能随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