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生了孩子,出了月子后,苏锦就再也闲不住,大冷的天,还想着去西湖看雪景。秦嬷嬷她们强烈反对,最后苏锦自豪留在府中照顾斌哥儿,宁氏也不敢带着不足岁孩子出门。所以变成了秦先生带着霞光、浩哥儿、朵姐儿,诸太太、诸小姐也跟着一起出门去了西湖看雪景。
杭州的冬天特别阴冷,苏锦在北方呆惯了,还真是不习惯,她担心冷着了孩子们,便吩咐马车上堆了厚厚的褥子,又每辆马车都配了好几个暖手炉,这才放了孩子们出门。
他们是直接去了西湖边的酒楼玩,据秦先生说,酒楼中铺了地龙,坐在屋里面看着窗外的西湖雪景,一点也不会觉得冷。就是可惜湖面结了冰,无法游船。
秦先生拉着浩哥儿要去学习溜冰,秦先生在京城那几年也学会了溜冰,浩哥儿因为年纪还小,所以一直还没有正式学习溜冰,便兴致勃勃地跟着秦先生去学溜冰。
酒楼前面的湖面,被划出一部分,是允许男客人去溜冰的,每天都有专人去观察冰的厚度,保证客人的安全。所以秦先生才会放心地拉着浩哥儿出去玩。
霞光看着自家爹爹和浩哥儿在冰上的身影,惆怅地说,“爹爹以前也教过我溜冰,不过那时候还是在书院那边住的,现在回到杭州,爹爹再也不敢教我这个了。”
朵姐儿傻傻地问,“为什么?”
霞光拧了拧朵姐儿肥嘟嘟的脸蛋,“小傻瓜,因为我祖母会骂我爹爹呀。”
朵姐儿偏着头想了一会,似乎想不通,其实朵姐儿印象中没有祖父祖母的痕迹,所以才会想不明白,但是她性子豁达,丢开不再想了。
诸太太也打听过了,知道霞光已经有了未婚夫,虽然心中觉得可惜,但是也不再经常打量霞光,只是将她当做是一个喜欢的晚辈来对待。
自从诸太太把心事丢开后,对待霞光的态度自然了不少,霞光性子开朗,很快就跟她熟悉起来,再加上跟诸小姐也成了好朋友。但是诸太太偶尔还是会有点惆怅,如果她能成为自己的二媳妇就好了。至少她跟自己和诸小姐都是相处得十分融洽的。
苏锦在家里有点幽怨,但是天气冷,又不敢带着斌哥儿出门去找宁氏玩,只好闷在房中,给许承周写家书。浩哥儿每次都会写上洋洋洒洒的两页纸给自家爹爹,朵姐儿如今也开始认字了,但是会的字还不多,所以都是字跟图片夹杂一起写的,她性子没有浩哥儿勤快,每次最多就是写了一页纸。
苏锦每次都要研究朵姐儿写的信半天,然后才能揣摩了她想表达的意思,苏锦心中乐得不行了,都不知道许承周每次是怎么看懂女儿的信的,偏偏每次还真的有回信给朵姐儿,朵姐儿看得也会自己直乐,有时候苏锦主动问,“朵姐儿宝宝,要不要娘亲帮你读信呀?”
朵姐儿每次都会警惕地收好回信,说,“不用了,我自己能看明白。”把苏锦闹得心中纳闷。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捷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捷
这次趁着朵姐儿出门,苏锦让人拿了许承周给朵姐儿写的回信来看,才发现原来许承周也是用字和图片的形式来回信的,信上的字基本都是朵姐儿认得的,小孩子对图片的理解也十分有想象力,所以不管是不是许承周最开始表达的意思,朵姐儿也能看得十分开心。
苏锦看了他们之间的天书来往,不禁觉得莞尔,这父女俩真是默契十足呀。又想到朵姐儿年纪虽小,但是已经有了维护自己隐私的想法,苏锦便让丫鬟把她的这些书信来往原样放好,免得朵姐儿发现自己翻看她的宝贝了。
秦嬷嬷笑着说,“夫人真是好性子,小姐也是天真可爱。”苏锦明白秦嬷嬷的意思是自己太过于娇纵朵姐儿了,这么丁点儿大,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苏锦笑而不语,她始终认为,即便是母女关系,也需要彼此留一点私密空间,现在朵姐儿觉得这些书信是最珍视的,所以不肯跟别人分享,但是等她大了点,有了其他更加珍视的东西,她相信朵姐儿终究会跟自己分享这些的。
一月的时候,苏锦接到苏夫人的来信,里面提到了宽哥儿的近况,说是宽哥儿带着一个外室和外室生的儿子回了京城,被三舅舅处了家法,打了他一顿,还把他的产业都收回去,交给一个管事打理,宽哥儿现在如果要支取超过两百两的银子,都要经过三舅舅同意才行。
那个外室,公主和楚家果然都不同意她入府。公主还说了,耀哥儿是奸生子,不可以入族谱,说句不好听的话,谁敢保证这个耀哥儿的亲生父亲就是宽哥儿呢?
宽哥儿一怒之下,打算搬出驸马府,去跟许姑娘住在一起,但是手头无钱,只能赁到小小的屋子,后来又实在过不下去,只好回了驸马府,身上还是现银不够,不过总算又拿了钱去赁了一个小院子给许姑娘和耀哥儿住。
苏夫人在信中问,怎么宽哥儿这么喜欢姓许的姑娘呀,走了一个会闹事的,又来一个不省心的,也不知道是哪里造了孽,惹来这么多事情。
苏锦看得心中很是愧疚,宽哥儿回了京城两个心愿都达成不了,而且更加不自由。不过苏锦也暗中安慰自己,如果宽哥儿一直流浪到自己手头没有现银才回京城,到时候三舅妈如果去世了,只怕他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现在不管怎么说,三舅妈都是会帮他的,如果他发愤图强,挣多点钱,就算给不了名分许姑娘和耀哥儿,至少物质生活能保证富裕。所以她这么做是没错的。
苏锦心中不安愧疚了好几天,直到许承周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已经探寻到宁家主力所在,战事有望在四月至六月结束,苏锦心情才又恢复了正常。
斌哥儿性格与浩哥儿不同,他十分安静,但是胆子也大,不管谁要抱他,他都不会哭闹。苏锦还发现他特别喜欢听浩哥儿背书,每次浩哥儿在苏锦面前背书的时候,斌哥儿就会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浩哥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直到浩哥儿背完书了,才惬意地左顾右盼,满脸笑容。
苏锦便常常一边做着手上的针线活,一边背着古人的诗歌给他听,他常常会乖乖听到困了,就闭上眼睛睡觉。连宁氏都赞了他几次,“我那两个孩子就跟混世魔王似的,有事没事就是一顿哭,有时候我半夜醒来,都会觉得是孩子们又在哭了。”
宁氏这大半年来照顾孩子十分辛苦,又不肯假手乳娘,每次都是亲自和孩子们一起休息,晚上难免要起来好几趟。
苏锦每次都是哄了斌哥儿睡着后,就让乳娘陪着他,这样她就能一觉睡到天亮,不然她也熬不住半夜醒来好几趟。不过斌哥儿也乖巧,如果晚上睡得晚,可以一觉到天亮,如果晚上睡得早,中途会醒来一次,把了尿,喂了奶,他又会呼呼睡去,大多数时候也不哭,只是哼哼唧唧几声。
四月的时候,天气暖和了,秦夫人有时候会带着数哥儿过来玩,或者苏锦带着斌哥儿去秦府玩,一来二往,这几个孩子都混熟悉了。这里面,数哥儿的年纪最大,其次就是辉哥儿、灵姐儿、斌哥儿,但是偏偏是斌哥儿最听话。
俗话说,泥人也有三分性子,已经会爬的数哥儿、辉哥儿他们有的时候会一手把斌哥儿手中的东西抢走,斌哥儿一开始还不会防备,常常被突袭后,就很郁闷地看着哥哥姐姐们,然后再去拿另外一样东西放到自己嘴里面咬。
被抢夺几次后,也知道防备了,只要哥哥姐姐们一靠近,就会警惕地盯着他们,手中紧紧攥住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数哥儿他们硬要抢,他就会拽住不放手,然后眼睛睁得大大盯着对方,即使眼中开始有泪花,也不会出声,一直忍着。
有一次数哥儿拉扯了很久都拉扯不过去,便小胖爪子一挥,往斌哥儿脸上招呼,斌哥儿白白胖胖的脸上立马多了五个爪印。
他抽了下鼻子,还是忍住眼中的一泡泪水,低头就拽住数哥儿的胳膊,狠狠咬下去,幸亏他还没有长牙,对数哥儿还没有造成威胁,但是数哥儿被吓了一跳,怔了半响,才哭倒在秦夫人怀中。
斌哥儿被苏锦抱起来,苏锦心疼摸了摸他被打红的脸蛋,心中有点埋怨数哥儿蛮横,斌哥儿在娘亲香香软软的怀抱中忍了半天,没有再忍住,终于哇一声哭得惊天动地,把数哥儿的哭声都压了下去。结果数哥儿那边停了哭泣,斌哥儿还在拼命大哭,把苏锦弄得又是心痛又是放心,因为斌哥儿平时太少哭,让苏锦都有点担心自己的儿子不会哭,这样对他的身体不大好。
这些孩子们聚在一块,经常打打闹闹,但是下次还在一起玩,一来二往,秦夫人和诸太太也混熟悉了。
诸太太早已从霞光那个挫折中恢复过来,想着秦夫人在江南的贵夫人中,有着一定的人脉,所以也积极地与秦夫人套着近乎,希望日后可以通过秦夫人给自己儿子和女儿找上合适的结姻对象。
秦夫人是个知礼守礼的人,所以虽然觉得苏锦这个姑姑身份有点可疑,行事也颇为怪异,但是从来没有质疑过什么,依然热情地对待对方,这一点让苏锦心中也十分感激。本来她还很担心如果大家走得近了,难免会遭遇一些尴尬的问题,但是秦夫人如此知情识趣,实在是让人交往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
秦夫人娘家姓李,祖籍宁波,现在也有伯父一家住在杭州,伯父家中有个侄女今年十三岁,闺名叫李念。年幼的时候曾经定过娃娃亲,但是后来男方夭折了。后来一直没有再说亲,一来是担心再次发生这种事情,念姐儿要背上一个克夫的名义。等到想正式替她说亲的时候,又七挑八拣,至今也没有定下来。
秦夫人得知诸太太在为她二儿子物色媳妇的时候,提到了自家的侄女。诸太太心思一下子又活络起来了。不过目前还不敢跟对方说得太过于仔细,因为还不是最合适的时候。
秦夫人背地里也问过苏锦的意思,苏锦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明白,只好囫囵着回答了,最终跟诸太太统一了口径,说是需要写信去问问家里人的意见,大概八月才能有准音。
秦夫人想着反正留着这么一个路子,说不定就是念姐儿的姻缘到了。也不催促,只是有时候想办法带上自己的侄女到苏锦家里玩,让诸太太也见见她。
念姐儿长得有点像秦夫人,温和柔婉,虽然年纪比霞光小,但是看上去竟像是她的姐姐一样。诸太太原来看霞光好,是喜欢她的活泼爽朗,如今见了念姐儿,又喜欢她的大家闺秀的风度,觉得这样的媳妇更能撑得起整个家。
诸太太心里面从此就多了一个心思,想直接挑明自己家的实况,又怕李家嫌弃了自家;想等到八月尘埃落定后再具体说亲,又担心念姐儿中途被许了人家。日思夜想,竟然憔悴了几分。
最后苏锦心中不忍,便出面跟秦夫人打了招呼,如果念姐儿那边有别的合适的人家想跟她结亲,一定要设法提前跟这边通通消息。因为诸太太是十分有诚意想结亲的,但是由于家里面有些事情,所以近半年不宜议亲,半年后就可以正式议亲了。又给了诸二公子的生辰八字,叫秦夫人拿去跟念姐儿算算两人是否适合。
结果算出来,这两人是天作之合,如果结了亲,不管对男方还是对女方,都是极好的姻缘。秦夫人十分高兴,跟她哥哥嫂嫂说了,就等半年后再具体议亲。
由于目前诸太太还是以苏锦姑姑的身份出现,所以苏锦和诸太太都不敢对此承诺太多,怕对方希望太大,到时候失望也很大。
在患得患失中,到了六月底,终于传来大捷的消息,宁家大败,现在诸家和朝廷的官兵正在乘胜追击,打算讲宁家一网打尽。
诸太太得到这个消息后,眉飞色舞,恨不得立马回家去,但是诸家那边的消息也说了,等战事平定后,诸家家主和诸家二公子需要入京面圣,然后可能会大举搬家,所以诸太太她们可以不必急着回家,免得遇上宁家余党和倭寇,遭到报复。
宁氏知道消息后,唯一的变化就是每天都会去总兵府的小佛堂大半个时辰,而诸太太自从开始为诸二公子算计婚事的时候,就很少去小佛堂了。
苏锦也曾偷偷问过宁氏,宁家出事后,她会不会一时冲动回去找自己家人。宁氏当时十分淡然地说,“我已经是诸家的人了,过去的事情不会再想,我会为他们念经,求佛保佑他们至少留得性命也好。”
苏锦担心诸太太知道宁氏日日求神拜佛,求的是这个,只怕会心生不满,便赶紧提醒她以后不要再提宁家的人事了。
七月底的时候,这次战事终于结束了,宁家的家主和大部分得力部下、男丁都被杀或者被俘。只有少量的几个非本家的男丁逃到东瀛,投奔了倭寇。
朝廷开始休整军队,准备八月与诸家的人一起入京面圣述职,等待朝廷的封赏。
许承周来信让苏锦收拾家当,到了九月可以先启程回京,他到时候还需要回杭州做好交接工作,才会跟着再次回京。
诸太太那边也接到消息,让她们在总兵府待到九月,然后先回娘家,然后等待朝廷封赏定了后,诸二公子会去接她们回家。
苏锦她们接到消息后,个个欢欣雀跃,都在积极地收拾行装。秦夫人那边得到消息后,特意赶了过来,苏锦知道她的心事,便承诺她,离开前,一定会跟她具体敲定念姐儿的事情。
事实上,苏锦已经跟诸太太商量过,诸家的人是八月启程入京的,他们沿路快马加鞭,到了九月,朝廷的封赏应该会出来,到时候再跟秦夫人那边明说了,如果李家还愿意结亲,便把事情定下来后,苏锦和诸太太她们再离开杭州。
到了九月下旬,京城传来消息,宁海诸家助朝廷剿灭与倭寇勾结的海盗宁家有功,获封宁海侯,以后协助朝廷继续稳定东南沿海,打击海盗和倭寇。诸二公子被封为世子。诸太太也获封一品夫人。
诸家算是彻底洗白了。诸夫人终于可以约了秦夫人,将自己的实际身份说明了,得知算来想与念姐儿结亲的是新鲜出炉的宁海侯世子,李家那边的意见分成两派,一派是看不起诸家海盗出身,说这种暴发户,跟他们结亲都会让自己掉价。一派是认为诸家目前形势大好,更重要的是诸二公子名声一向很好,聪明能干,如果能结亲,对于李家一族来说也会是很大的助力。
第一百二十八章回京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二十八章回京
李家为了李念的婚事,两种声音争持不下,最后还是秦先生说了一句,“诸二公子这种人才,谁嫁给他都会是福气。”十分信任自己妹婿的,念姐儿的父亲才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将念姐儿许配给诸二公子。
诸夫人得到李家的准信后,立刻与李家交换了两个孩子的庚帖,又令人快马加鞭通知了还在京城的宁海侯和世子。
远在京城宁海侯和世子之前已经知道诸夫人正在为世子想看媳妇人选,在皇上询问世子的婚事的时候,如实回答了,诸夫人已经在江南看中了合适的人。皇帝当时哈哈大笑,答应如果世子的婚事定下来后,会亲自为他们赐婚。
皇帝又问起诸小姐的婚事,宁海侯谦虚说,“小女自幼跟在老臣身边长大,养得跟个男孩子一样顽劣。至今未定婆家。”
皇帝笑着问,“卿家可要我也帮诸小姐赐婚呀。”
宁海侯心中大喜,低头叩谢皇恩浩荡。
皇帝决定将月老做到底,又问,“卿家心目中可有乘龙快婿的对象呀?”
宁海候心中还真有个理想对象。他与宁海候夫人两人分工明确,一个身边都是英勇善战的武将,一个负责与女眷做夫人外交。因此一个方便为儿子挑媳妇,一个方便为女儿挑丈夫。宁海候夫人已经挑了李念做媳妇,宁海候心中其实也有了合适人选做女婿。
但是当皇帝问他的时候,他犹豫了,因为他担心自己说了,皇帝会即刻赐婚。但是如果对方对这桩婚事不满,岂不是误了女儿终身?就算未来女婿不敢对赐婚的对象不满,但是如果纳了几个爱妾,以女儿的性格,夫妻不和是可以预想的。
皇帝看出宁海候的犹豫,便起了好奇心,“卿家有何难言之隐?只要卿家看中的儿郎并未娶妻,朕可以做这个月老的。”
宁海候不敢有所隐瞒,“启禀陛下,臣心中的确有理想的对象,但是未知对方心中是否愿意,如果他不愿意,岂不是耽误了两家人?”
皇帝点了点头,宁海候瞧着他兴致尚好,便大胆要求,“不若臣先探探对方的意思,如果他同意了,臣再求皇上替小女赐婚。”
皇帝同意了,又开玩笑说,“卿家不会看中了许总兵吧?他可是已经有娇妻儿女了。”
宁海候赶紧摇头摆手,以示绝对无此想法,“许总兵人才俊杰,老臣还没有这么好的福气。再说臣的内人和女儿,孙子孙女都承了许夫人照顾的大恩,臣又如何能够破坏恩人的大好姻缘?”
说到宁海候的孙子孙女,皇帝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听说你孙子孙女是宁家长女所生?这宁氏……”
宁海候知道皇帝眼可通天,只怕自己大儿子与宁氏的那点事瞒不住,便老老实实将已经去世的长子与宁氏的那段往事讲了出来。
皇帝沉吟了半天,宁海候心中忐忑不安,但是如果自己当初命人将宁氏去子留母,只怕皇帝又会觉得自己行事狠辣。但是如今留着宁氏,又担心皇帝怀疑自己与宁家有不正当的关系。
皇帝终于再度开口,“这宁氏始终是宁家的后人,就让她出家了吧。但是念在她毕竟为你家长子生了两个孩子,留了香火延续有功,特许她在你们府中带发修行,两个孩子,日后做个富贵闲人即可。”
宁海侯不禁暗松一口气,虽然有点替自己孙子可惜,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日后……大儿子那一脉未必没有出仕的可能。
宁海侯恭敬地跪谢圣恩浩荡。皇帝又让他先留在京中,等他夫人和女儿到了京城后可以一起入宫见见皇后。
宁海侯回家后即刻让人快马送家书给正在杭州的诸夫人,让她带着女儿,宁氏,孙子孙女一起尽快上京。
宁海侯他们首次进京,目前住在旅馆中,十分不便。为此皇帝还特意赏了一处宅子给宁海候,方便宁海候在京的时候有地方落脚。宁海候忙着安排人手修葺新屋,争取尽早可以搬进去。世子则多是跟随许承周在京城中交际结识朋友。
许承周带着萧副总兵一起进京面圣,皇帝对他们进行了嘉许,特别提拔萧副总兵做浙江总兵,许承周则直接调回京城,最新的任命带来年春天再公布。因此许承周无需再回杭州,他担心苏锦一直在杭州等他,便派了得力的管事南下去接家眷回京。
宁海侯其实一早就看中了萧总兵,虽然他没有空去打听萧总兵的婚姻情况,但是相处之下,感觉到对方没有妻子,所以才动了将女儿许配给萧总兵的念头。但是毕竟还没有打听过萧总兵的想法和婚姻实际情况,所以他打算找机会单独与萧总兵聊聊此事。
萧总兵最近其实也暂时留在京城,结交贵人,为自己将来仕途增添助力。朝廷只是命他十一月内回到杭州即可。萧总兵盘算了一番,决定十一月再启程快马回杭州都不会耽误正事。
宁海候找了个机会请萧总兵一起吃饭,席间世子也作陪。三巡酒后,宁海侯问萧总兵是否已经成亲。萧总兵最近春风得意,喝了酒,豪气暗生,说到自己的婚事,却不禁神色黯然,他直言自己在父母主持下,已经娶妻,但是元妻因为难产去世,目前只留下一个女儿在老家。
宁海候之前一心看中萧总兵年少有为,但是却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比如说现在萧总兵的这种情况,自己的女儿,自幼被养得性子较野,如果给她找了文臣的人家,只怕婆家规矩大,她不习惯。但是萧总兵这边是继室位置,只怕夫人不同意,而且按照朝廷规矩,总兵家眷要留京,留下女儿一个人在京城住着,别说自己夫人,就算自己也舍不得。
想来想去后,宁海候把到了嘴边的说话又吞了下去,决定还是等夫人到京城后再商量商量,于是改口说,“未知萧总兵想找个怎样的继室呢?”
萧总兵笑了,“按理婚姻大事应该父母决定,但是我希望能在京城找个。”
宁海候心中一凛,这萧总兵野心不小,日后仕途应该不错,但是这样的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也是暗藏祸事。而且自家的女儿已经不符合他的要求,这门亲事已经提不得。
萧总兵乘醉问宁海候,“侯爷可是有好人家介绍给我?”
宁海候连忙推托,“我这是第一次入京,哪里认识什么人家呀?你不如跟许大人提提。”
第二天萧总兵果然找了许承周说这件事。许承周苦笑着说,“这哪家有合适的女孩,我也不知道,不如等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