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里随波行-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五章

  滕琰一身描金绣凤的宫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侧是同样一身宫装的邓钰,后面是戎装的李瑞山,带着宋十二等一百多人的侍卫,走在燕都的街道上,起到的安定作用还是不错的,配合了燕都官员的行动,粮价已经平稳了下来,谣言虽然没有查到源头,但也控制下来了。
  滕琰还是亲自检查了燕都的防守,看着精神饱满的士兵们守在城墙上和九门边,滕琰总算是放下心来。没几天,从九原调来的一万人马也到了燕都,滕琰将他们驻防在燕都城外。
  不等滕琰松一口气,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萧家的海盗上了岸,他们打着前燕国的旗号,推陈王,也是前燕末帝的弟弟,为燕国皇帝,号称十万大军,打败了平阳的守军,向燕都袭来。
  滕琰赶紧派人把安乐侯也就是原来的周王接到了燕都里,在王府给他安排了一个院子,让可靠地侍卫看管着,跟他一起接回来的还有安静公主,送到王蓉那里去,这时候怎么也不能让周王再落到萧家或其他人的手里。
  已经有不少的人陆续逃进了燕都,滕琰也让人通知了她庄子上的庄户和孤女们都进燕都城,可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燕都里来。她一想到外面长势良好的农田,安稳度日的燕地人,萧家人到了后会糟蹋成什么样子,将京郊就这样让给了萧家人,滕琰心里非常不甘。
  不过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滕琰冷静地安排人通知周围县城加强防务,同时她把城外的九原来的一万人马和原来驻在前燕皇陵的五千驻军集中了起来,并招来了李瑞山,与他商议。
  李瑞山的想法就是把城外的一万五千人也调入城内,关闭九门,死守燕都,“末将敢保证能守住燕都,保王妃安全。”
  滕琰深思起来,这样无疑是最稳妥地方法,不用李瑞山保证,滕琰也知道燕都城墙坚固,当初燕王攻下燕都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现在萧家人想攻下来并没那么容易。只要拖过一个月,燕王就会带兵回援,她能看透的问题,萧家不可能看不透,那么萧家人想干什么呢?
  首先,萧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当初从平阳逃出去的只有几千人马,现在能打败平阳的守军,应该能有几万人吧。滕琰又想起了公孙家的反攻,都是差不多时间发生的事,难道这里面有联系?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世上就没有这样的巧合,就连刘家的挑衅也都恰逢此时,只能说这是一个连环计。调走燕王,东山郡与平阳郡同时出击,接着他们应该是合兵一处,如果顺利占了燕都当然好,就是不顺利,也能让两郡连到一起从背后给邓家父子一刀。
  东山、平阳两郡的联合,应该是通过海上,萧家公孙家都是东靠大海,掌握船队是顺理成章的。
  想通了这些,滕琰冷冷地笑了,她不会让公孙家和萧家的人得逞的。她对李瑞山把她分析的局势说了,李瑞山也冒出了汗,原来他只想着守住燕都,现在看敌人目标并不全在此处。“那怎么办?王妃。”
  怎么办?滕琰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她虽然参加过昌平的守城,又北上跟着燕王一直打到草原上,但还真没自己做主打过仗。如果燕王在这里就好了。滕琰想要是燕王在,他会怎样做呢?滕琰看着燕王打了多少场大仗了,怎么也能摸到他的大致思路了。
  顺着这个思路,滕琰立刻安排人紧急给邓家父子送信,现在的通信太慢,公孙家的进一步反攻应该已经开始了。但她总要让邓家父子知道燕地整体的情况,并且做好两面迎战的准备。接着是给东边草原上的才凌送信,让他带兵助邓家父子一臂之力。然后安排昌平调来的守军不要向燕都方向来,而是去平阳郡附近准备迎战萧家。又派了不少的信使到平阳去找败了的军队,找到就命令他们向平阳和燕都方向集结,与昌平来的军队一起迎战萧家的人马。
  最后,她让李瑞山留守燕都,只给他留下五千步兵,其余的两万人她要带着去截住萧家的人马。要是燕王在应该就会这样做吧。
  李瑞山听明白了滕琰的意思,马上请求滕琰守燕都,他带兵出战。表面上看只留五千人守城很危险,其实,滕琰是想拒敌于燕都外,所以守城反倒没事,他怎么能让滕琰去冒险而自己留在城里呢?
  滕琰也很坚决,李瑞山稳重是足够了,但智谋却有所不足,自己这个门外汉都看明白了形势,而他还要自己分析出来才懂,所以燕王留下他时也说过李瑞山守城没问题,那么打仗恐怕是不行的。
  而这一战,滕琰觉得实力恐怕不占上锋,她得随机应变,李瑞山很难胜任,所以,她抬手止住了李瑞山的请求,说:“现在,我不是与你商议,而是下命令,燕王走时,不也让你听我的吗?更何况,守在燕都也不是轻松的任务,你只有五千人,肯定是不够的,马上去征召青年男子加到守城的大军中,做好守城的一切准备,如果我没有挡住萧家的人马,燕都就靠你了。”
  滕琰里面穿上了软铠,外面还是一身的正装,时间虽然紧急,但李瑞山与燕都的官员们还是按规矩送她出城。邓钰也坚持跟在她身边,滕琰劝阻无效也就随着她了,虽然她没有把握一定会赢,但轻易也不会输,邓钰骑术精湛,弓马娴熟,就是不能给她帮上忙,也不会成拖累的。
  行了两天军,六月二十五日黄昏时分,前面传来消息,说是先头部队与燕萧家的人马在平阳与燕都交界处相遇了,对方大约有五千人。
  滕琰跃马上前,看出对方跟本没有想到能遇到自己,急于后撤。机不可失,滕琰马上命令整队,然后分左中右三面包了过去。她把宋十二派到了前面,自己领着邓钰和百十名侍卫在后面督战。
  燕王亲手训练出来的铁骑自然不可小瞧,一个多时辰,萧家的几千人大部分被消灭了。宋十二带着一个战俘来请功,“我看萧家的人只想护着这人逃跑,就知道他是个大官,把他抓了过来。”
  滕琰仔细一看,被抓的居然是陈王,陈王一直与萧家关系深厚,在平阳城破时,萧家最后弃了皇帝,但一直带着他到了海岛,现在更是把他推出来做个傀儡皇帝。今天陈王出来是为了祭拜前燕国的皇旁,皇陵就在离这里不远处,周王早就让滕琰送回了燕都,军队也撤了下来,那里现在只有些百姓。陈王如此做打的也是感情牌,因此一路上也收拢了不少对前燕有感情的百姓。
  原以为燕王出了征,剩下的守军只能死守燕都,所以萧家的人也好,陈王也好,都有些放松了警惕,滕琰运气也真好,就这样没费什么力气抓住了这样一个重要人物。
  非常时期,滕琰也不敢放松,直接就在军前让宋十二把陈王斩首,首级挂了出来,又把萧家被俘的人中挑了几个放他们回去报信,首战败了,陈王被斩了,萧家军的势头毫无疑问地被阻。
  滕琰给宋十二记了首功,其余各人的功劳也一一登记在册,又放了赏。晚上,安营扎寨后,亲自带了邓钰去巡营,又多放了些岗哨,派斥侯去打探消息,联络平阳和昌平两方面的军队。
  重任在肩,自从出征后滕琰就感到压力非常之大,已经很晚了,她还有些睡不着,看着一旁睡得香甜的邓钰,想到以前自己在军中也睡得好,更加佩服起燕王来,算起来,他与在这里的自己同龄,不过是不到二十岁的青年,担着这样大的压力做得就挺好,自己两世为人,怎么也不能让他比下去,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滕琰扎营的地方曾经是郑先生选的址,背靠五龙山脉,那还是燕王打到平阳时,郑先生配合燕王消灭犬戎人的防线。当时郑先生带着几万步兵在这里既拦住了燕都来的援军,又阻挡了从平阳逃出来的犬戎人。现存滕琰正好拦住了萧家人从平阳方面出兵,萧家后续到达的人马只好在几十里外驻扎了下来,双方约定三日后交战。
  虽然首战告捷,但滕琰一点也不敢大意,陈王被斩,好象压住了萧家的锋芒,其实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实力。据侦察,萧家有六万兵马,比滕琰多上三倍。但滕琰也有优势,昌平和平阳两方面的军队已经全部联系上了,加起来也有两万人,这样兵力就基本持平了。之所以没有合兵一处,滕琰就想让他们出其不意地从背后出兵。再加上滕琰这边的兵士战斗力要强于萧家,打胜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六月三十日,两军对峙于一片平坦的原野上,萧家那边有萧德宝、萧德宗、萧德宪几个滕琰认识的,还有一些军官滕琰看着眼生,可能是从东山郡那边过来的。滕琰身边是邓宋十二、周进、刘冲等几名大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篇文,难免生涩,有很多的不足,回首看发表过的章节,也有不满意之处。作者的迷茫之处还不止这些,可能是因为网络原因,一直无法按编缉的要求登录后台,做些本文的宣传工作,中秋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看文章的进度没多少,心里又很急,最后决定还是专心写文了,请喜欢本文的读者帮忙推荐一下吧!




☆、第一百三十六章

  这时候打仗还是喜欢先表明一下已方的立场,讲一下自己多么有理,是正义之师。
  对面的萧德宪打马上前高声说:“燕王没人可用了吗?把自己的大小老婆都派到了阵前!滕家的丫头,你们家也世受皇恩,现在跟了敌国与大燕对阵,还害了皇上,一会儿我将你们斩于阵前,死后看你如何面对先皇、皇上和滕家的祖先!”
  滕琰也上前了几步,让宋十二大声给她传话:“我滕家世代忠良,镇守边关保卫燕国,我祖父就是被你们萧家陷害才命丧犬戎人之手!就是这样,你们萧家依旧挑拔皇上对我家夺爵、流放,但滕家依旧助邓郡尉守住了昌平,保住了燕国的子民。燕王受命于天,将燕地的犬戎人打回草原,恢复了中华衣冠,为燕国皇室保留了祭嗣,安抚燕地子民,让百姓衣食温饱。这期间,你们在做什么?现在没了犬戎人,百姓刚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你们萧家又跳出来做什么?难道还想让百姓过以前三餐不继、随时被犬戎人抢掠的日子吗?陈王倒行逆施,燕地人不会要一个见了犬戎人就躲的皇上,就是燕国的太祖皇上也不会认这样的子孙!”
  滕琰接着说:“对面的将士们听着,燕王手下的铁骑曾经横扫过草原,犬戎人望风而逃,你们根本不是对手。现在只要放下刀箭,我替燕王保证,同为中华血脉,一定给你们重新做良民的机会。但逆天而行的,杀无赦!”
  滕琰的口才本来就好,现在又占了大义,一番话说听萧家那边的人少了三分的士气。滕琰把手一挥,身后的铁甲军蜂拥而上。战场上一片厮杀声。
  滕琰退到一片高地上,俯看眼前的形势,从东面和南面来的两支军队也加入了战团,眼下还分不出胜败。但燕王带出来的铁骑气势逼人,在一混乱地战局中仍保持着阵形,而敌军就看不出什么组织来了,这样下来,胜利在望了。
  滕琰让侍卫们高呼:“燕王来了!”
  一队她事先安排好的骑兵冲进了战场。
  燕王的威名家喻户晓,滕琰自然知道借势。
  果然,战场上的形势又是一变,萧家的军队有些乱了,此消彼长,滕琰这方面自然气势大涨。
  滕琰兴奋地看着两军对阵,这一仗她会赢!
  有侍卫跑过来,大声地对滕琰说:“真来援军了!”滕琰转头一看,从燕都方向驰来一支队伍,从铠甲上看应该是燕王带走的铁骑。可是信虽然给燕王带去了,但算时间,燕王不可能这样快就赶回来,但眼下,却不是问这些事情的时候。
  滕琰眼见着几万人再次冲进战场,萧家的军队一败涂地,丢盔弃甲地四散逃跑。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萧德宝、萧德宗两人被擒,投降的将士不计其数。
  滕琰没想到真的看到了燕王,援军来时,距离不近,滕琰不可能看清是谁。
  燕王刚刚也进了战场里加入了厮杀,现在一身红色的战袍布满灰尘和血迹,看见了滕琰,赞赏地说:“王妃巾帼不让须眉!”
  滕琰笑着说:“还不是王爷一战定乾坤!”又问:“王爷怎么这样及时赶过来?我算着还得几天才能派兵回援。”
  燕王说:“我看到平阳和东山的战报,就起了疑心,怎么就这样巧,晋地也这时出了问题,又想燕都空虚,怎么也不能放心,所以就带了两万人星夜兼程赶回来了。”
  他看看滕琰,满意地点点头说:“要知道王妃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我就不必回来了。”
  滕琰由衷地说:“王爷还是回来的好,这几日,我日夜悬心,实在是不胜忧虑。出燕都时,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不忍亲手建设的燕地这样被萧家人糟蹋了,现在燕王回来,我正好卸下重任。”
  燕王笑了笑说:“我若不回来,王妃下一步将如何?”
  滕琰见燕王考教自己,也笑着说:“自然要带兵把萧家的人一直赶到大海里。”
  “那么,明天,我们一起追杀过去吧!”燕王同意了滕琰的看法。
  滕琰没说什么,张罗着收兵回到营地,燕王带来的两万人,一直在超强度地行军,又打了一场仗,疲劳过度,先安排他们休息,还有昌平和平阳方面来的军队,指定了他们在自己营盘几里外驻扎下来,又巡了营,查了岗哨,布置了斥侯,还有记了功劳薄,放了赏,查看了粮草,回到了军中的大帐里,燕王正与几位将军布置下一步的行动。
  毕竟是与燕王一起在军中渡过两年,滕琰与燕王立刻进入了默契的配合,滕琰将自己置于燕王的助手的位子上,把军中的细务做好。燕王那边布置起下一步行动,事情安排妥当后,将领们回了各自的营地,侍卫们摆上了晚饭。滕琰毫不客气地坐在燕王下手,端起晚餐吃了起来,今天一场激烈地战斗,从早上吃了点饭,到现在还水米未进呢。她自己大口地吃着,又关照一直跟在她身边的邓钰赶紧吃,这孩子也累坏了。邓钰虽说是将门之女,其实是第一次参加战争,这两天她受到的冲击不小,不过论起来也不错,起码没有被杀人的现场吓哭,但也紧张地寸步不离自己左右,现在见到了她一直害怕的燕王,更是放不开了。
  “赶紧吃,在军中,自己得会照顾自己,吃不饱就只能饿着了。”滕琰放下自己的碗,把邓钰的碗塞在她手里,让她不要再讲什么风度了,今天白天一场大战,晚上突然多出来这些人,晚饭很简陋,饭和菜煮在一起,每人一大碗。
  燕王也难得地对邓钰笑笑说:“我和你哥哥在草原上打仗时,有时连这样的饭也吃不上呢。”
  滕琰看邓钰听了燕王的话,并没有放松下来,好象是被大灰狼安慰的小白兔,心里想邓钰不知怎么被燕王吓成这个样子的呢。她知道了燕王的秘密,自然不能说出来,但免不了更心疼邓钰一些。看她吃了饭,就让她先回了帐篷,她和邓钰原来用的是中军的大帐,现在自然由燕王用,她们就挪到不远处的一个帐篷里了。
  滕琰很疲惫,燕王应该更累,但现在不是体贴谁的时候,他们对着一盏孤灯,交流起情况来。
  燕王身上的战袍还没有换下来,林公公等内侍跟着他到晋地去了,现在急着回来,又把他们扔下了。但燕王并不介意,他俨然端坐着,不急不徐地说:“晋地那边陈家和孙家的家主都向我献上了他们属地的地图,并把军队交到了我的手上,我也就答应请皇上给他们两家封侯。我让钱将军带着剩下的人马继续与刘家对峙,现在刘家失了一半的领土,缩在砀城等几个县里,背靠犬戎人,双方对峙,局面也算稳定了,倒不用急着打。只是,这次出征是有些草率了,你也多次说过最好休养两三年的话,还真是有理。”
  滕琰有些后怕地说:“真没想到,公孙家还有不小的实力,能把人用船送到平阳,又联络了刘家,做出这样一个连环计来,我是上了当,还好王爷赶了来。”
  燕王一想到自己被公孙家牵着鼻子到了晋地,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脸红了红说:“说起来,我先被骗了,总以为东山和平阳那两处没什么要紧,结果差一点出了事!”
  滕琰看燕王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平静地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做人呢,总得有吃亏上当的时候,我倒觉得算不了什么。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一次,以后我们遇事就会多想想。”
  “你倒是比我大度,”燕王也平和下来了,“守平阳的张平将军,我让他戴罪立功了。”
  滕琰赞同地点了点头,张平虽然败了,也是出其不意,实力不济,但并没有丢掉城池,算不上大错,燕王也是成熟多了,要是过去,他把张平砍了头都有可能,“我们没估计到的事,张平想不到也正常,萧家突然兵力增加了十倍,他一时措手不及也没什么,而且虽然当时败了,马上就重整了兵马,这次的胜仗他也出力不少。”
  “我一路心急如焚,就怕你们只顾着守燕都,让萧家与公孙家前后夹击东山郡,那样邓家父子未必能挺住。没想到王妃竟然敢亲自带兵出战,原来我和邓锋几次让你带兵,你都不肯。”
  “我这不是被逼无奈吗?”滕琰笑着说:“明天,我还是回燕都吧,王爷打到平阳也不用有后顾之忧。”
  “本想重温我们一起打到草原时的情景,但王妃既然不愿意,就先回燕都也行。”燕王难得感慨一回,但滕琰没有应和,她回燕都保证后方稳定才是最适宜的安排,燕王自然心里明白,不再提这些,而是问:“你砍下伪燕皇帝的头时,害怕没有?”
  “是我让宋十二砍的,难道传是我动的手?”滕琰看燕王点点头就知道外面真的是这样传的,“当时,也想不到害怕什么的,我必需得下决心。留着他还得有人看守,大战在即,就是个祸患,他既然称了帝,只能死路一条,早点下了手,还能打击萧家的气焰。”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鼓励!人总有软弱和想退缩的时候,不过调整一下就好了。作者很喜欢写文,觉得乐在其中,大家喜欢看文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还有谢谢hh的打赏!




☆、第一百三十七章

  滕琰虽然有些悲哀自己不得不下令杀人,但也没什么遗憾的,那个时候,她不心狠,自己就可能没命,还有跟着她的几万将士,所以,只能是让敌人没命,但她还是自嘲了一句。“这回知道我也能心狠手辣了吧。”
  燕王一点也不会怜香惜玉,他冷酷地说:“要是你自己动手就更好了。”
  “如果能避免,我还是不想杀人的。”
  “不过,你还是杀了。”燕王的话是实话,但滕琰真不愿意听,可能是看到滕琰皱起了眉,他总算是缓和的语气说:“你不杀,我来了后,也一样会杀了的,而且还没有你那时候动手效果好。不过,我也算放心了,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心慈手软,为了个不认识的人,也能跟我吵上一架。这次要是你又拼着命求情,我还真不知道怎样办好。”
  “我求情的都是有道理的。”滕琰不客气地回击。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大体的情况都交待清楚了,滕琰准备离开,燕王在她走到帐篷的门前时叫住了她,“滕琰,”燕王连名带姓地称呼人还是跟她学的,“你确实是个人才,很多地方本王都自愧不如。你能不能答应我不嫁人,一直留在我身边,无论你要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都会答应你。”
  滕琰回眸笑了笑说:“谢谢王爷对我的肯定,王爷不想我嫁人其实是担心我嫁了人不再帮王爷做事了,我以前就答应过王爷,我可以一直追随王爷,你可以相信我,至于嫁不嫁人,我保留自主权。”
  “但女人一旦有了丈夫,总会一心听丈夫的,”燕王并没有完全信滕琰的保证,他笑着说:“我会想办法留住你的。”挥手让滕琰离开了。
  滕琰并没有太介意,燕地现在困难重重,燕王看重自己也很正常,但过几年后,自己的作用就没有这样大了,而且她也亲手培养了不少人才,自己被取代是早晚的事。现在陆伯甫已经尚了公主,她心无所属,就是想嫁人,一时间也没有可嫁的,倒不必与燕王争论这些。
  第二天,燕王拔营向平阳方向进军,滕琰带着邓钰回了燕都,本来她想将宋十二交给燕王带走,怎么也是多一员猛将,不过燕王还是让宋十二保护她回燕都了。宋十二脑筋不灵活,可是有一点谁也比不了,就是忠心听话。
  滕琰成了燕王妃后,燕王再次把宋十二派给她,并告诉宋十二王妃是滕公子的姐姐,宋十二就死心塌地跟着滕琰了。滕琰有时觉得自己耽误了宋十二的前程,跟在一个王妃身边,立功的机会太少,好在宋十二命也算好,跟着她只打了一仗,就生擒了伪燕的皇帝。
  回去的路上,邓钰对滕琰钦佩不已,她心思简单,没有想太多,只是问:“琰姐姐你可真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