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2徐海东-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共中央在这里举行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庆祝会师昨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毛泽东作了《直罗镇战役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指出:(直罗镇战役)我们胜利的原因: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葫芦河与直罗镇);三、战斗准备的充分;四、群众与我们一致。(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 页。)
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迫使敌第五十七军退回陇东,敌第六十七军退回(鹿阝)县。此役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攻,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时隔一年,毛泽东深刻论述了歼灭战对敌人的破坏力: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 页。)
掏家底保中央 英名传四方陕北。保安。
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西北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在灰黄的山谷中保安那一片古老城墙,会使人感到十分新奇。
在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保安曾是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边防要塞。至今人们犹可在一条狭窄的隘口两旁,看到堡垒的残迹,被下千的阳光染成一片火红色。当年蒙古人的征略大军,就是通过这条隘口倾入山谷里来的。保安还有一座内城,从前驻扎过国民党边防军;近年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北红军攻占了这座古城,经红军修缮的一道高厚的防御砖墙,围绕着大约两公里见方的城池,这就是保安城。毛泽东暂时住在一个逃走的地主家里。地主逃去时很慌张,墙上的古画、橱里的古玩、还有丝绸棉絮的大花被……都留给了红军。
毛泽东和徐海东分别坐在棕色油漆的木椅上,正在谈话。毛泽东亲切地问到徐海东的家庭、亲人等情况。
徐海东略有伤感,坦率地说:“我家七代窑工,母亲为我受了许多的苦,我十分怀念被国民党惨杀的母亲。为了革命,尽忠而不能尽孝呀!”说着,他的眼睛模糊了。
徐海东感慨地说:“你是个好共产党员,又是一个大孝子啊!”
当毛泽东关心地问起他个人的婚姻时,徐海东将与童养媳田德载和长征路上的周少兰相处的经过说了一遍。毛泽东仔细地听着,最后,满怀深情地说:“要多关心爱护长征过来的女同志,她们一路走下来就很了不起啦!如果合适,选个良辰吉日就完婚吧!”
徐海东没有马上回答,红红的脸,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说:“她和我一样,从小受苦,没念过书,也是个‘粗人’!”
毛泽东笑了,站了起来踱了几步,转过脸来说:“我们今天的革命,就是粗人的革命,工人、农民的革命。等情况好转了,我们要办些学校,让‘粗人’都变成‘细人’!”
直罗镇战役后,徐海东经常和毛泽东在一起。他觉得:徐海东有知识、有学问,难懂的道理经他一讲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了;毛泽东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全面精辟,使徐海东耳目一新;徐海东指挥打仗也是行家里手、经常谈论古今中外的兵书战策,尤其是红军的游击战、运动战、击溃战、歼灭战……然而,指挥中国百万大军,推翻蒋家王朝的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却一生没受过一次枪伤。
一次野外游击,毛泽东也亲临前线。
冬季的晚上,北风呼啸,地冻天寒,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毛泽东、彭德怀和徐海东坐在一铺炕上热烈地交谈着,谈当前的革命形势、谈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构思瓦窑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他不时启发彭德怀和徐海东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而细心倾听,时而颔首点头,时而发出会意的“嗯!嗯!”声,也算是对徐海东和彭德怀鼓励。
徐海东开始有些拘谨,像小学生第一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恐怕说错。当得到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认同后,便敞开胸怀,滔滔不绝地谈开自己的看法:从“九。一八”谈到“华北事变”;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到宋哲元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从红二十五军的《北上抗日宣言》到最近中央发出的《抗日救国宣言》……
徐海东独到见地的谈话,使毛泽东对他刮目相看,赞叹地说:“海东同志,你对国内政治形势分析得很透彻,对我有很大启发呀!”
由于天气很冷,他们一边谈,一边不时地把被子往胸前拉着。警卫员看见首长们都缩着身子,就用大把的干柴烧炕。哪知,彭德怀最怕热,他喊道:“莫烧了,莫烧了!”
毛泽东却高兴地叫,“烧喽!烧喽!”
半夜,炕上和席子,铺的狗皮褥,突然有一块烧着了,彭德怀一边扑着火,一边笑着骂道:“烧啊!烧啊!都把老子烧焦了!”
毛泽东这时也笑着说:“没有彭老总的叫骂,到明天,我们都成肉干喽!”
这么融洽、和谐的同志关系,使徐海东感到更加亲热。如果说,刚刚见面时,徐海东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还有些生疏感,很快,这种生疏消失了。徐海东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棉衣都破旧了,就叫供给部做好几套冬装给送过去;见到他们一个个面庞消瘦,想到在陕南打土豪时缴些银耳,他就叫供给部包几包送去。他这个“粗人”,这时候真“细”啊!连中央领导每个人身材高低、棉衣尺码都放在心上了。
冬天。红十五军团供给部。
一场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寒风卷着黄沙,扑打着窑洞的窗门。
徐海东看到穿着薄棉衣的红军战士,把热炕让给伤病员,他们背靠背缩坐在窑洞里,他心里很难过,气冲冲地推开了红十五军团供给部的窑门。
一个红军干部正拨弄着算盘。他看见军团长气冲冲的样子,忙放下算盘说:“我们正算帐!准备分些钱下去,让各团买几只羊,给战士们改善一下伙食!”
徐海东一听,气消了,说:“这说对了,冬天要多吃点肉,一只羊能顶几百斤山药蛋。你们到底还有多少现洋?要给我实说!”
“七千块”那管帐的干部说,“还有些零头!”
徐海东顿时眉开眼笑地说:“嗬嗬,怪不得有人骂你们是守财奴,你们还真是个财神爷呀!攥着这么多现大洋。它又不像女人会生小的,松松手,拨给下边一些嘛!”
“首长!”那干部叹了口气说:“不管钱不知难!都骂我们供给部是守财奴,让他们骂去吧!反正是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一个子儿不给!供给部就是挨骂的差使。”说着,他又拨拉着算盘算给徐海东听,添厚冬装要多少钱、买药多少钱、又是买盐、油……最后说,“要是再有三至五千块大洋,这个冬就好过了!”
徐海东很喜欢这样实实在在、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干部。他很少过问钱的事,如今,也坐在炕头,和这个管钱的干部一块拨弄起算盘来了……
“报告!”值班参谋进屋说,“红一方面军总部的杨志诚同志来了!就在门口!”
“快让他进来!”徐海东一边忙着下地,一边对旁边站着的警卫员说,“小鬼,快泡点茶!”
徐海东现在不吸烟,不喝酒,不知什么时候,却染上了茶瘾,平日闲时,自己就泡壶喝,有了客人,首先要用茶来招待。
杨志城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徐海东说:“我是为这事而来!”
徐海东打开纸条一看,是毛泽东签的名,上面写着:海东同志:您好!因红一方面军过冬,吃、穿出现了困难,特向你借款二千五百元!
毛泽东徐海东看完条子,脸红红的,半晌没开口。
“我们知道,你们也转战了一年多,也一定很困难,要是……”杨志诚知道红十五军团也不会宽裕,况且红军的制度是:哪个部队的钱财,由哪个部队所有,不许“共产”。他想说,要是实在困难,我回去跟主席说说就算了。
“不!”徐海东马上明白了杨志诚话里的意思,坚决地说,“我们有钱!即使没钱,现去筹款,也不能让中央红军挨冻呀!我马上派人给中央红军送去!”
送走杨志诚,徐海东在窑洞门口站了很久很久。大雪纷飞,千里黄土高原,一片银装素裹;风雪中,荒原上的枯树在不停地摇晃着,像是在一个劲儿地打着冷颤。
徐海东站在那里想了许多。自从与中央红军会师以来,只注意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破旧衣服,却没想到更多的红一军团指战员还在挨冻。他责怪自己太粗心了,没想到这个问题,还让毛主席亲自写条借钱。他感到无限的惭愧和内疚。
那个拨弄算盘的干部很快就把供给部长查国桢找回来了。一见面,徐海东就说:“那七千块钱,留下两千,拿出五千,送给党中央!”
查部长愣了,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说什么?”
徐海东又重申一遍。
“老军长,你还不知道,这七千元钱还不够我们自己过冬呢!”查部长诉苦道,“这七千元钱是我们从长征开征,省吃节用,一分一分地攒下来的呀!”说着,眼里竟涌出了泪水。
徐海东慢慢地摸出毛泽东的那张借条,递给了查国桢。他说:“我也知道,这钱来的不容易,我们目前很困难。但总比中央红军强些吧!他们更苦,要不怎么会是毛主席亲自写条子来?现在,革命需要我们!但更需要党同央!更需要毛主席!我们哪怕就是冻死,也要抠出钱来,保证他们熬过陕北这第一个冬天!”查国桢毕竟是个老红军,虽然,在送出他日积月累省下的五千元钱,就像剜他身上的肉一样,但是,他马上理解了军团长的决定是对的。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红军干部,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小范围,要讲大局,顾大体。再也没说什么,只默默地点了点头,匆匆走出窑洞,亲自点钱去了。
查国桢不满三十岁,却像个有了一把年纪的人,上身穿着件补丁罗补丁的破棉袄,下身的单裤显得十分宽大,脚上套着用布条打的草鞋,抱着膀儿,佝偻着腰,消失在风雪中。徐海东望着他的背影,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
在当时山头主义、本位观念还十分严重的时代里,红军十五军团拿出家底的百分之七十给党中央的领导机关,这一举动确实难能可贵。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演出哆嗦央和中央红军的领导人,都把徐海东送来的五千元钱,看做是“雪中送炭”!
多年后,毛泽东还经常在干部大会上动情地说道:“在陕背景了困难时,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的那五千块钱啊!”
1935年11月,日本扶植老官僚汉奸殷汝耕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冀东二十二个县。1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同“一切抗日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部队”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中央又于11月28日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组成中华民族抗日联军,共同抗日等主张。
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国民党当局原计划于12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作为适应日本提出的“华北自治”的妥协办法,以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为委员长。“一二。九”运动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
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委治局会议。确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明确指出;经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总任务下,必须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还提出:红一斋的行动部署应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向山西发展。
遵义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军事路线问题,实际也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瓦窑堡会议进一步完满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同时指明了线军事家运动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继遵义会议以后,又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1936年1 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东进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命令》,并以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兼),徐海东任右路纵队总指挥,挥师东征。
2 月22日,徐海东指挥红十五军团夜渡黄河,直捣义牒镇,乘胜向隰县挺进,进逼同蒲铁路,与左纵队配合,打了几个胜仗,所到之处,开展群众工作,打土豪,分财物,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扩大红军队伍。
1936年2 月27日。太原阎锡山官邸。
红军的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吓坏了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他急忙把围攻陕甘的孙楚四个旅和晋中杨效欧第六十六师调过来,堵截红军东进北上。
阎锡山在他的官邸设宴款待这两位将要替他出征的将领。
阎锡山向来视财如命。他自己挥霍无度,只要有第二个人参与,就像个吝啬鬼,铁公鸡。
餐桌摆着四个又浅又小的盘子,炒了几道山西最普通的小菜,像个馒头放到盘子中间。
孙楚和杨效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笑又不敢笑,也不敢大口吃菜。
“现在是党国最困难的时期,我们都要厉行节约呀!”阎锡山舞动着筷子,不断地往嘴里送菜,还冠冕堂皇地说,“我平时,连这样的好菜还吃不上呢!”说着,拿起了酒壶,给自己斟满,举起酒杯说,“来!喝!祝你们马到成功!”
酒,也只有一壶,阎锡山自己就喝了半壶,孙楚和杨效欧,每次端起酒杯都是抿一抿嘴唇就放下。
“老头子(指蒋介石)已经答应,派十个师的兵力入晋,帮助我们剿匪!”阎锡山的黑胡子动着,“等你们剿灭共匪后,我要加两道菜来给你们庆功!”
在这顿“丰盛”的晚宴中,孙楚和杨效欧强作欢颜,不知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是!是!”
红一方面军突破敌人十多个团在阳泉曲南北的防线后,红十五军团在徐海东指挥下挺进晋西北,分散调动敌人。3 月25日,军团骑兵连进至距太原仅十多公里的晋祠、威逼太原。随后,继续北上,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八军会合,击溃沿路之敌,发动群众,开仓济民。4 月14日,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进至大麦郊,进行为期一周的休整。
同日。红二十八军在围攻三交的战斗中,军长刘志丹侦察敌情,指挥战斗,不幸壮烈牺牲。
刘志丹,和其他红军高级将领一样,也有许多传奇的经历。这个农民的儿子诞生于陕北保安。1926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随北伐军到达武汉,“四。一二”反革政变后,返回陕南。
1928年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陕北红军的核心由此产生。他率领的小分队几次被消灭,只身潜回老家保安,当了民团团长。因他利用职权逮捕地主老财并将其处决,被撤职查办;他带领三个部下在一次国民党军官的宴会上,趁酒酣耳热之际,夺了二十支枪,又拉起了三百人的部队。
当这支小小的部队遭到重重的包围,面临灭顶之灾时,刘志丹提出议和,担任国民党军队的上校长官。他又打土豪、分财物,再次被围剿、逮捕;在哥老会朋友的帮助,又死里逃生,所辖军队被改编为一个运输旅,旅长的头衔又加在他的头上。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是他第三次故态复萌。他专向享有免税优待的豪绅征税,第三次遭撤职围剿。最后在悬赏缉拿他首级的情况下,被迫退到保安,于1931年举起一面独立的“镰刀斧头”红旗,攻占保安和中阳两座县城,进行土地革命,发展和壮大陕北红军,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刘志丹的大胆勇敢、智勇双全很快在整个西北闻名遐迩,传开了“刀枪不入”的神话。美国著名进步记者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这样赞道:刘志丹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见斯诺著《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82 页。)
刘志丹的牺牲,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大损失,全体红一方面军战员极度悲伤。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也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4 月的山西,时而被寒流袭击,偶尔的早霜,暂时压制了萌动的春意。但,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会太远。
蒋介石调集近十个师的兵力先后入晋。同时,蒋介石又令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等共十几个师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犯。阎锡山以五个师又两个旅向南推进,企图将红军聚歼于晋西地区。
红十五军团按方面军的指示,进行了调整。调出第八十一师编制;以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为基础扩编为第七十三师;第七十五、七十八师番号不变。
晋西大麦郊。红十五军团指挥部。
阳光明媚,气候温和。远处柳林已呈现一片绿意。封冻的河水,开始一点点融化。
毛泽东用他的“五齿梳子”梳着自己的长发,穿着肥大的棉衣,在和徐海东交谈。
徐海东呷了一口茶后欲言又止。
毛泽东却谈笑风生。当他发现徐海东的表情时问道:“海东同志,有什么话要说吧!”
“哦……哦……”徐海东吱吱唔唔。
“说哟!”毛泽东点着一支用菜叶子做成的烟卷,吸了一口说,“说错话,也不会打屁股的!”
徐海东试探着,怯怯地说:“国民党十七、八个师,大兵压境,我们地形不熟;陕北老根据地又面临危险。款、粮也筹得差不多了,打通山西阎锡山这条通道,进入华北抗日前线,目前看,牺牲太大,几乎不可能。我看是不是……”
徐海东说到这里不敢轻易说下去了,因为此时的毛泽东咳嗽一声,把菜叶烟扔到地上不吸了,并站了起来,向窗前走去:“说下去,说下去嘛!谈谈你的看法!”
徐海东鼓足了勇气说:“依我看,不如红军先打回陕甘革命根据地,积蓄力量;迎接北上的朱德、贺龙两支红军主力;向四周巩固扩大根据地……”
“好!好啊!”毛泽东转过身来,用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海东同志,我俩是英雄所见略同嘛!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已和闻天同志、恩来同志、彭老总达成了初步共识,有你们几个大将军支持,就可以形成决议啦!”
“主席!我是瞎说胡想,别影响了中央的正确思路!”徐海东把吊在嗓子眼的一块石头放到了肚里,从容地说,“走时,我们再留下些小股部队,就地打游击,将来再次东征时,就有导航的了!”
5 月5 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国民党南京政府及海陆空各军队、各党派、各团体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通电》痛斥蒋介石、阎锡山阴拦红军抗日的罪行,申明抗日先锋军虽然能够打破反动军队的阴拦继续挺进,但是,为避免大规模内战及损耗国防力量,红军撤回河西。通电敦促南京政府,在中国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应当幡然悔改,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如果执迷不悟,甘为汉奸卖国贼,则必为全人民所唾弃、所倾覆。
红军的东征和回师,使全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诚意和决心,在政治上大大孤立了蒋介石反动集团,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回师通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从“抗日反蒋”公开转变为“逼蒋伉日”(见《中国共产党历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7 页。)
东征的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的率领下驰骋于晋西山区,打到哪里,哪里人民欢天喜地。贫苦农民纷纷组织起来、抗捐税、斗土豪,青年人纷纷报名参加红军。娃娃们唱起了新编的歌谣:共产党、红军天心顺,普天下的老百姓心随红军。
抗捐抗税当红军哟!
阎老西心上着了蒙……
徐海东率领红十五军团踏上了回返的征途。他以前只是听说,阎锡山爱财职命。这次东征,徐海东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阎锡山花了“血本”——悬赏五万元买徐海东的脑袋。徐海东听说以后,摸着自己的头,笑呵呵地说:“娘卖匹的!阎老西就是比蒋介石小器,蒋介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