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民科-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在和克莱斯勒沟通后他们并没有提供更先进车型的意思,艾克卡代表的克莱斯勒董事会并没有做好和中国合作的准备。克莱斯勒认为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没有到可以迎接国外品牌的时候,他们似乎并不相信中国人有多少钱能买得起轿车。

在代表团访问了几家美国巨型汽车公司之后毫不掩饰的显出了失落的情绪,这些美国车企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并不重视,而且他们普遍担心像中国这样的共产主义国家一旦掌握了汽车技术就会把外国人赶走。这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像前苏联就善于干这样的事。

而且其中还参杂着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让他们与中国合资首先就要考虑会不会让美国的技术泄密,而且美国人还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合资工厂都是净投入,美国人预估中国工厂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盈利,这么考虑的美国人当然不会热心的帮助中国人发展汽车工业。

在五天后李刚找到了林强生,他们都被林强生安排住在了一家市区内的大酒店,从这里的高层能看到通用总部等一些底特律的经典建筑。

“强生,我早就想和你谈谈!”李刚说道。

林强生笑道:“李老,有什么您就直说就好了。”

李刚笑着问道:“强生,你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发展起来吗?什么时候咱们的汽车企业能发展得像这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一样强大?”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当然能,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潜力大,以后我们的汽车工业也一定能得到很大发展,当然这中间难免会磕磕绊绊但是总会发展起来的!”

李刚点了点头笑着感慨说道:“我也相信,但是前路多艰辛啊!”

接着他又说道:“来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大街上很多都是日本车,而且看样子在美国日本车很受欢迎!难道日本汽车在美国这么成功吗?这才多少年啊,日本的汽车工业就变得这么发达了!”李刚有些感叹的说道。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日本汽车企业做得确实成功,他们也很会做产品!而且美国也是日本车的主要销售市场,日本的汽车产业为这个小小的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仅过去二十年间日本汽车总产量就超过2000万辆而且有一多半是销往海外的!”

“2000万辆,真是不可思议!如果不是来了国外,还真的很难想象这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李刚感叹的说道。

这也是他这辈子除了苏联第二次出国,亲自感受到发达国家的工业能力。几天的访问让李老见识到了什么叫汽车工业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在底特律的工业规模庞大无比,这不是国内一汽二汽那样大而全技术落后型的手工作坊式的大工厂,而是专业化很强的工业体系联合体!

而就是这样的汽车巨头在和日本的汽车企业竞争中也显得很被动,虽然底特律大街上看到的车多是三大巨头的品牌,但是明显得比在洛杉矶街头见到的众多日本车来的落后。

李刚有些忧虑的说道:“姚斌部长和其他的一些经济权威专家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理论,我们国家开放市场让外国商品进来从而吸引一些国外企业来华建设工厂生产,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可我这些日子看到的情况,美国的企业技术并不低,可是还被日本企业打得落花流水,不但技术和日本车比相对落后就连外型也没日本车来的好,而且我这几天的走访美国汽车企业好像在管理上也在学习日本汽车公司的管理技术。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美国人的汽车工业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人了?”

林强生摇了摇头说道:“美国人的技术并不落后,只是他们的思路滞后了一些,加上企业规模庞大一时改变不过来。决定汽车好坏的有性能、价位、适合市场的产品等几方面。日本车有制造成本的优势价位低,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团结拼搏的民族,干活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而在底特律一位普通的汽车一线工人,他的时薪已经达到了12美元,一天工作8小时就是96美元。而且工厂很难让工人们加班,加班还得给工人支付大量的加班费。一个普通的美国汽车工人的月工资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还有汽车工人联合会不断的要求给工人加工资,如果不满足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要求他们就鼓动工人示威游行,这又给工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游行一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企业又耽误了一天生产!”

林强生摊了摊手说道:“就这样,种种问题纠缠着美国的几家汽车巨头,而日本人却凭着廉价的劳动力偷偷的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大半,现在已经稳居美国汽车市场的50%,年出口美国200万辆汽车以上!还有一个原因,日本车耗油低虽然相对美国车紧凑但极其适合家庭使用,而美国车在石油危机来临时由于高油耗而丧失了很多处于中产阶级的购买者!这些问题加在一起,等这些巨头注意到的时候日本汽车公司早已经成长为与他们差不多的实力,想要对付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跟在这些日本汽车企业后边不断的追赶!”

“原来是这样,我们中国人口众多是不是也能像日本汽车工业一样学习走他们的发展道路?”李刚有些兴奋,他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由得好奇的向林强生问道。

林强生听到后笑了笑摇头说道:“哪有这么容易,美国人也不是傻瓜,他们看到别人抢家门口的市场已经开始拼命了,在产品上竞争不过对手就在政治上下力气!美国的进口关税已经提高了很多,为了阻挡日本车大量冲击美国汽车企业,这些巨头公司动用大量资金向美国政府游说逐步的加高了轿车进入美国的门槛。小批量的卖个几万辆的美国人不会在意,但是要想学日本那是绝对不行的。”

“而且为了应对美国日益提高的关税门槛,丰田公司也已经在美国投资建设了一家汽车工厂而且现在已经生产了,本田汽车公司也跟在其后在美国投资设厂。日本人把一部分产能放在美国以规避高昂的进口关税。所以说想要复制日本人的发展道路很难,没有个十年的发展时间是不可能的!再说当初日本二战后有美国向它输出技术,还有向他们开放的广阔的国际市场,加上日本人几十年的人才技术积累这才把汽车工业发展了起来,我们想要学习他们还缺很多东西!”

第三百八十四章工业基础

李刚接着问道:“强生你的公司在国外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滨汽生产的变速箱和捷达车也是由你们公司代理销售。于你了解到的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来看,你觉得国内汽车工业还缺少什么?”

李刚向林强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两人就像唠家常一样,他也想听听林强生这个年轻人站在体制外或者在国外的角度所看到的国内情况。

林强生停顿了一下,说道:“技术、人才、管理,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很好解决的,也能解决!我们就不谈人的问题了,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是人也都会犯错误也都会总结经验,没道理外国人能干好我们中国人就干不好!国外企业也有官僚作风也有贪污腐败,倘若企业亏损了干不好换人就是了,这没有什么国外企业也经常这么干!”

他看着李刚郑重说道:“但是我觉得制约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原因都不是这些问题,我认为实际上我们缺少的是基础环境没有做好,缺失了很重要的工业根基!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商品为什么就没有外国商品质量好呢?我们的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为什么不如国外的质量好寿命长?就像水泥这么普通的商品,我们国内的产品就没有欧美发达国家的水泥质量好,我们建设起来的大楼为什么就没有国外的耐用?国内的专家们应该多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工厂人家是怎么生产产品的,把这些基础的东西做好不难,难得是你根本不做!我们应该制定出一个能够促进工业水平不断增长的好标准,严格执行,这样我们的下游企业才能有好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受欢迎质量才能更高!”

林强生的话有些不中听,李刚沉默了一会,他点了点头对林强生说道:“没想到你提出的是这个问题,国内现在已经注意到是时候出台一套工业标准了。过去我们国内由于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错误,一直觉得工业标准是西方社会才有的东西。现在来看来经济建设工业发展都离不开一套先进的工业标准制度,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欲速则不达。你要知道国内还有那么多工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制定标准也是要考虑到国内这些企业的,如果把工业标准定得高了你让这些企业怎么办,国家现在还困难没有那么多钱为这些企业更换设备,只能慢慢来!”

“慢慢来可以,但这个时间是多久!”看到林强生皱着眉头说道。

李刚说道:“你说的话我会转告姚部长,中央也正在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你的企业就在努力向产品原材料制造这些上游环节发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很好啊!”

林强生无奈的笑了一声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寿命必须过硬,欧美市场纯熟竞争激烈外国人也不好糊弄!为了制造高品质产品,我们用到的材料都是要求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标准来,严格进行质量检测。但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么严要求也不行,因为很多原材料就是质量低劣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这样即使下游加工企业技术再高原材料不行就是不行,后来我们也想明白了想要做好产品就得从原材料生产上下手,建设先进的钢铁企业铸造企业,建设先进的工程塑料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具有优良性能的工程塑料,特种金属、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就根本谈不上整个国家的汽车工业体系升级,产品的质量性能就根本不可能提高。我们只有这些企业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非如此恐怕很难达到让欧美客户满意的程度!”

“你们企业自己制定标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很好走到了国家的前面!”李刚点了点头感慨的说道。

“实际上我们这种做法也是根据国内和美国的经验相结合的做法,国内的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像一汽这样的大厂几乎就能制造汽车工业涉及到的全部产品,这样的企业体系高大全,虽然造成企业规模庞大体积臃肿,但是这样的大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它的生产体系很全而且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我们的企业体系正像一汽靠近!”

李刚点了点头,疑惑的问道:“你不担心有一天你的企业也会像一汽一样有着庞大的体积,到那时你想在这个制度里有所改变都是很难的,强生你要注意这点啊!”

林强生笑道:“这就是我说的学习美国的经验,美国的工业标准并不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而是由生产这个产品的各家企业自己设定的标准然后向国家申请通过的!”

李刚疑惑而又惊奇的问道:“难道美国企业就那么自觉?自己制定的标准,他们就能够实行的好?不需要国家监督吗?!”

林强生摊了摊手说道:“也许这点上美国人确实比国人也强吧,就我了解的状况美国企业大都是自己邀请专业人士自己制定一套产品工业标准然后向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审查通过的。他们在随货的生产过程中,还真就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实行了!这或许就是美国有成熟的商品经济市场,如果这里的企业不严格执行一套高标准的话他们的商品就会没有竞争力!”

林强生向震惊的李刚说道:“这并不是说就美国人的道德水平比国人高,我觉得是市场觉得的企业行为自发的去维护自己的产品,美国人这么做是想使自己的商品质量达到更好的层次从而打败竞争对手!这或许有一些教育的原因,但不失主要的,我认为咱们国内现在还没有一套工业标准,完全可以学习美国啊!”

林强生向李刚郑重的说道:“让企业自己制定标准然后申请实行,成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产品进行监督!我们东星公司已经制定一套成熟的轿车及零部件产品工业标准,我们可以把这套标准贡献出来让国家来实行!”

“李老,您看怎么样?”林强生向李刚重重的问道。

李刚瞪大眼睛惊奇的看着林强生,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他笑着拍了拍林强生的肩膀,大笑道:“好小子,在这等着我呢!你想让你们的工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当然,我们的这套工业标准很先进啊!”林强生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谁制定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如果国家实行了他们的这套标准,东星公司所掌握的那些工业企业生产单位已经实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他们已经站到了国内众多工业企业的前头,就等于别的企业还远远落后于起跑线而东星公司却已经开始跑了起来!

李刚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制定的标准要求很高,我就怕中国实行起来有困难!毕竟是为了迎合欧美发达国家的制度,我就怕不适合国内啊!”

林强生感慨的说道:“我们不怕追赶不上,就怕连追赶的心思都没有!不制定严格的工业标准,谁又知道中国人能不能做到?”

李刚想了想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说道:“嗯,强生你有一点说对了,高标准严要求我们未必做不到!这个事我会和姚部长说的,为你们争取一下,毕竟我们都希望国家的汽车工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林强生也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一套轿车标准,抓紧时间!既然中央有心实行市场换技术政策,那总不能让一些国外已经淘汰的产品涌进国内吧?外国人也不傻,就怕他们拿这些东西欺骗国人!”

“你说的对,看来我们还真要注意这点!”李刚想到克莱斯勒拿一款79年的道奇600车型应付代表团就觉得这个问题还真得注意。

他又笑着说道:“底特律的三家大型汽车企业我们都访问过了,是不是接下来我们双方该商谈合作事宜了?”

林强生站起来也笑道:“既然你们觉得可以了,那就等我公司的律师到了咱们就开始商谈合作细节!”

李刚拍了拍林强生的肩膀笑道:“看了一圈还是觉得你提供的东西好,无论车型还是发动机都是最先进的,比美国人提供的东西好的不是一点两点!唉,这些美国人根本就不重视我们的合作申请,还拿老眼光看待中国!”

“这也是难免的,他们向来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对国内缺乏了解!”林强生一边送着李刚一边说道。

林强生表面可惜,实际上心里巴不得美国人不在乎中国轿车市场呢,他甚至还希望国家再封闭这个市场几年让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多点时间,只有那样中国的汽车产业才不会被猛然涌进的大量进口车打趴下!

第三百八十五章最后都是钱的事

林强生的律师团到了两方开始正式进入谈判阶段,这些年国内已经建设了很多合资企业,先前也已经有了合资的汽车公司如滨汽、哈汽,这些年还有上汽与北汽一直在和外国人谈合同。

代表团对商业谈判已经是很熟悉了,这次大家驾轻就熟,首先是滨汽的新车型帕萨特B5的引进,捷达车型已经生产了4年,这几年滨汽也对这款车型做了一些小改进,但是基本外观一直没有改变。

这次的B5车型正好弥补了滨汽一直没有高端车型的缺失,让滨汽成为了一家能够生产高档轿车的企业就必须要调整其生产线,合理的进行工艺改善以及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双方签订协议LS汽车设计研究所把B5车型授权给滨汽,对这款车型的生产数量、车型尺寸、后续改型等等细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点林强生做得和很多著名汽车厂商一样严格的把控授权车型,厂家想要开发后续车型那只能得到林强生同意才行。

滨汽方面的耿少杰也没过分纠缠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双方合作紧密愉快,每次小改变也都是双方互相通知一下走个程序就可以了,对此他们也没有多想答应了这些个要求。

而一汽方面的商谈就繁琐的多了,这家企业的规模大制度也相对更僵化一些,且他们本来就是一家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为了节省外汇资金也为了盘活自己的生产设备,必定是不能引进全套的生产线也没有那么多钱。这样的谈判就会很麻烦,没有一家新工厂来的痛快。

范恒光和吕福源等人和律师们逐项设备的商谈,哪些是一汽有的哪些是能够生产制造或者可以改进升级的。为了尽量节省外汇,几人甚至做到了瑕疵必究的程度!

实际上这次国家只给了一汽1500万美元的外汇额度,先前在范恒光出国前厂长黄兆銮还嘱咐他别把外汇都用了,一汽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外汇,嘱咐他给企业尽量留下点外汇余额没准将来还能应应急,范恒光当然也想省钱,每一条生产线的价格压下来一些都是胜利,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有的设备都十分开心!

“强生,你先前说底特律的汽车工厂有的已经破产了,那么据你所知有没有我们能够用上的生产线和设备?”这天范恒光来向林强生打听消息,实际上几天前他们早就想到了并且联络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公司,已经派人去几家公司打听是否有二手设备了。

林强生有些惊讶,他对范恒光说道:“范厂长,难道您看不出来吗?我给你们提供的全套生产线已经是最便宜的了,1200万美元你们就能拿走,而且我这是到货价!”

看着范恒光林强生继续说道:“这1200万美元包括了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全套生产线,开卷、落料、码垛、冲压、焊接、涂装、组装、测试,这可是年产10万辆轿车的能力,如果你们一汽进行三班制连续生产甚至可以把产量提高到20万辆以上!更何况还包括了一条年产7万台的发动机生产线!我给你们的可是实在价了,不能再便宜了。再说还包括技术授权呢,你光买了喷涂设备不买喷涂工艺吗?先进的汽车金属漆制造工艺你们上哪里能买到?”

范恒光想了想,笑着说道:“这个价格是挺低了,但是你知道咱们国家还困难嘛!强生你看咱们也很熟了我跟你说实话,你这里有些设备我们一汽是有的,有的机器我们也能造,像开卷机落料机码垛机这样的设备我们一汽自己就有,还有那套汽车测试设备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掉?那些仪器要不少外汇,国内也可以试着生产代替嘛!”

林强生直接干脆的对范恒光说道:“范厂长,如果你们一汽把合资公司的股本降到50%,那我就答应你免费赠送全套生产线,汽车授权和技术转让也不要你们的钱了!怎么样?”

范恒光听到林强生的话后怔了一会可是紧接着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他拒绝说道:“这不行,我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再说先前不是答应好的我们一汽占60%股份的吗?”

范恒光笑着指着林强生说道:“小子你可不要反悔!”

林强生笑着两手一摊说道:“那就没办法了,我提供的设备肯定是比其他家的便宜,1200万美元不能再少了!”

一汽的人和底特律的几家巨头汽车公司联系之后也确实由几家企业的人领着看了一些生产线和设备,但是几家巨头企业提供给他们的无疑都是七十年代的工业设备。

通用汽车等公司也确实有众多的老旧生产线淘汰了下来,这些淘汰的生产线大多摆在露天慢慢变成废品。其实林强生的生产线和设备也是从底特律的破产工厂中收购来的,经过了安永机械公司的再改进加装新式的电子控制系统而成。

“克莱斯勒可以向我们提供一条年产3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但是我们看了,是七十年代早期的工艺水准,设备老旧技术落后跟林总提供的生产线比不了!”吕福源向范恒光报告,几天来他们走访了几家汽车巨头企业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3万台生产线?轿车生产我们是刚起步,其实3万台的产量也够了!”范恒光寻思了一下说道。

他紧接着问道:“克莱斯勒的人说了这条生产线什么价格?咱们外汇不多能节省一点是一点吧!”

“300万美元!”吕福源轻声的说道。

“什么?300万美元!”范恒光颇为吃惊的看着吕福源,接着他连连摇头说道:“不行不行,这样的价格我们接受不了,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就要300万美元,那买其他生产线的外汇就更不够了!”

范恒光大摇其头,原本他们一汽是想引进车型后再购买一条发动机生产线,最好再来一条组装生产线,其他的生产线和设备由一汽自己或改进或制造,这样就能节省下来不少的外汇。

但是当他们看了林强生提供的全套生产线之后,不自觉的就把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少。关键是林强生提供的设备是真的好,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完全是世界最先进的,那机器人焊接线和喷涂线也只在参观滨汽哈汽的时候见过,甚至比见到的还先进一个档次,一汽虽然自己也在搞研究但是离成型还很远。

范恒光觉得只要一汽引进了全套生产线那他们企业从此就鸟枪换炮了,他们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现代化企业的标准。作为项目引进人,将来新成立的轿车合资公司他范恒光也许就能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