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陈良宇传奇-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尤丽芬发生了关系。但是实际上他对尤丽芬并不十分看重。这不仅是因为尤丽芬长得不够漂亮,也因为尤丽芬胸无点墨,十分俗气。这是后话。
却说六四事件的路障刚刚拆除,太上皇邓小平一声令下,平庸愚钝的江泽民一夜之间,从上海市委书记成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这对于江泽民、黄菊、吴邦国和陈良宇等人来说,简直是六月里喝到了雪水,严冬中遇到了春天,实在是天大的喜讯。虽然江泽民匆忙上任,对于北京政治中心,不知水之深浅,战战兢兢地当着傀儡皇帝,但是至少上海帮的人是弹冠相庆。他们相信江泽民在北京羽毛丰满之后,必定将惠泽兄弟们。
陈良宇从此开始,也就慢慢地放开了。他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而是大胆而无所顾忌地当他的官了。一方面,他开始大言惑众,到处讲话,强调什么超前性思维,什么前瞻性设计,什么“华山天险一条路”等等,大有和大跃进年代的口号相似的狂热。其二、他虽然不懂经济,但是却大胆地插手经济改革,追求别人都看得见的政绩。其三则是西装革履,生活也开始淫逸放荡起来了。
这一时间,陈良宇的政绩主要是三项。一是强制要求黄浦江两岸的大楼晚间必须有泛光照明,并且安装彩灯,彻夜不得关闭。从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开始,强制执行。这样每天入夜黄浦江两岸灯火通明,彩灯闪烁,呈现出一片繁华美景。这当然不算是坏事,本身也是学习欧美城市的经验,但是主观上却是陈良宇为了凸现他的政绩。他特意让摄影师制作了一张外滩建筑物夜景的巨幅照片,送往北京,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陈良宇的这一手高明之极,这副外滩夜景照片,等于时常在提醒江泽民总书记,别忘了在上海的黄浦江旁边,还有他这么一位小兄弟在。
陈良宇的另一大手笔,就是不惜代价,在黄浦区最繁华地段引进外资银行。他先通过关系,在一九九零年八月至十二月,引进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分别在洋径、东昌路和崂山西路开业。一九九一年初,又引进了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在这个基础上,陈良宇又用优惠政策,陆续引进了一批外资银行。一九九一年六月到十月,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在延安东路一百号相继开业。延安东路一百号,其实就在外滩。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共产党当年把外国银行通通从上海赶走,使得上海外滩徒具其形,现在又通过陈良宇的手,出让黄浦区的利益,再把他们请回来。请回来还不算,陈良宇还因此作为他的重要政绩。

【批租土地的骗局】
在一九九零到一九九一年这一年中,陈良宇既是区长,又以区委副书记之名主持黄浦区党务,端的是一言九鼎,成为黄浦区说一不二的小皇上。这从客观上也助长了陈良宇逐渐从一个谨小慎维的基层干部,发展到自我陶醉,不可一世的上海帮悍将。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四日,陈良宇举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黄浦区对外经济贸易信息发布会”,并让“大阿哥”黄菊亲到现场捧场。区区一个发布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一百八十多人出席会议,十多家中外新闻单位的四十多名记者到会采访。
举办这场发布会的目的,乃是陈良宇策划对黄浦区进行旧城改造,批租土地的前奏。而旧城改造,批租土地,正是陈良宇为日后的倒台埋下的最早祸根。尤其是在批租土地这个关键环节上,陈良宇的小兄弟吴明烈,正是日后上海滩的闻人。
吴明烈是共产党统治中国的一九四九年生人,像所有时运不济的“老三届”毕业生一样,他在应该上学读书的年份时遇到了“上山下乡”,被发配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把大好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江西农村。一九七八年吴明烈病退回城,开始在黄浦区的一个房管所工作。吴明烈不甘平庸,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广播电视大学的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然后混上了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42。
陈良宇上台之后,提拔吴明烈担任黄浦区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他对陈良宇早已忠心耿耿,尤其是在九一年初,为了让外滩所有建筑都安装泛光照明和彩灯,前后奔跑有功,一九九一年由陈良宇一手提拔为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成为陈良宇的铁杆小兄弟。
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可想而知是一个多么有油水的官职。吴明烈上台之后,自然唯陈良宇的意见是从,为陈良宇充当捞取政绩的急先锋。在陈良宇的通盘棋局中,奇…书…。先召开这么一个对外经济贸易信息发布会,紧接着就轮到吴明烈出马了。吴明烈到处和开发商进行了多轮谈判,力求在旧城改造中凸现新意,体现陈良宇的政绩。吴明烈最终于一九九二年四月,以黄浦区房产经营公司的名义,和所谓的“新加坡长立国际开发公司”合资,受让北京东路七十一街坊(现一百三十六街坊)土地计二点三九公顷。协议规定合资双方支付土地出让金四百六十万美元,获得该幅土地五十年的使用权。另行投资五千三百万美元,用于土地的开发和改造。同一年,黄浦区批租土地十块,总面积六点六公顷。获得土地批租受让金一点五亿美元。
吴明烈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上海市通过土地批租,引进外资,在闹市中心改造危旧房的第一例。尽管当时陈良宇人在英国进修,但是整个事情由陈良宇策划和指挥,而且他还是现职的黄浦区区长,这当然也算在陈良宇的功劳薄上。为了给小兄弟撑腰,协议签订的同时,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黄菊以新上任的市长身份到黄浦区视察工作,并对黄浦区的发展工作,做出了许多指示43。
现在看来,这个直接促使陈良宇升为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重大政绩,非常有可能就是当时上海帮的弟兄们策划的一个骗局。因为当时的外资方,所谓“新加坡长立国际开发公司”,纯属子虚乌有,既不登新加坡企业名录,也从来没有在中国任何其他地方出现过。而吴明烈、陈良宇给市政府的汇报中,甚至从来不提到这个新加坡公司的名字,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是新加坡国际开发公司。
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下属的黄浦区房产经营公司,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新黄浦置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再也听不到所谓新加坡公司的消息。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地说,是陈良宇勾结了黄菊和吴明烈,用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新加坡公司,假造了引进外资,收取美金作为批租收入的合同。这个所谓上海市第一批租土地,引进外资改造旧城的案例,完全是自己左手卖给右手的一个骗局。
但是陈良宇设计好骗局之后,自己飞往英国培训,让吴明烈出面签订合同。然后再由“大阿哥”黄菊出面提气鼓励。这样,他也就捞到了厚厚的一叠政治资本。当年十二月,他就以引进外资专家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家的身份,当上了上海市的市委副书记。当然,他对吴明烈小兄弟也有所回报。一九九二年,吴明烈以上海市黄浦区房管局局长的身份,被推举为“为黄浦争光”十佳个人,予以隆重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首次上海土地批租的骗局,陈良宇首次意识到土地批租所带来的巨大利益。造成此后他牢牢抓住土地审批权,从中谋取利益的强烈意识。

【侵吞英国奖学金】
九十年代以前,上海市并没有派遣干部到国外进行中长期培训的计划。唯一的一个项目乃是与友好城市旧金山联合举办了六期以培养高级项目经理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商务进修班。参加这个项目的有八十七名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一九九一年,国务院外国专家局44经与英国外交部签署协议,选派中级干部前往英国进行中短期培训。其中一个名额,就给了上海。
刚刚上任担任上海市长的“大阿哥”黄菊马上把这个好处给了小兄弟陈良宇。因此陈良宇一九九一年九月得到通知,将于一九九二年前去英国留学。因此他从一九九一年九月起,将主持黄浦区党务的工作移交给了区委副书记高寿成。他自己只负责与政绩有关的国外银行引进与土地批租事务。也就是说,从一九九一年九月起,陈良宇脱开了具体的日常事务,第一次有了自己较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中,陈良宇一方面临时抱佛脚,前去华东师大恶补英语,另一方面也有了许多时间和郁知非、吴明烈、尤丽芬等聚在一起,打网球,洗桑拿,甚至通宵狂欢。大概是在这段时间,陈良宇和尤丽芬的关系最密切,偷情次数最多。因此尤丽芬作为陈良宇的第一个情人被曝光,事非偶然。
陈良宇经由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提供的名额,本身享有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颁发的“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奖学金”,这也就是现在有名的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45。这是由英国政府颁发的官方奖学金,条件非常优厚。这份奖学金包括最高不超过一万零五百英镑的学费、每月的生活费、往返中国和英国两地的国际旅途中的费用,以及各种一次性付给的津贴等,总数达三万英镑之多46。但是陈良宇却隐瞒了可以领取奖学金这个事实,除了学费之外,其他费用全额由黄浦区财政支付。这样一来,等于陈良宇从中贪污了一万多英镑的费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陈良宇明明获得了英国外交部的官方奖学金,本来是一件非常有光彩的事情,他却从不提起。而英国外交部的“志奋领”奖学金颁发机构因为领取奖学金的学生中有陈良宇的名字,而拼命进行宣传。英国广播公司在二零零三年六月四日的报道中,特意写道:“令英国教育界人士自豪的是,目前已成为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在一九九二年就曾经在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进修过,而且成为了首名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前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获得者。这些留英归国的知名人士给潜在的中国留学生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这就一下子揭露了陈良宇侵吞奖学金的老底。
陈良宇不仅从英国外交部的奖学金上发了一笔小财,而且在他前去英国之前,就由郁知非前去伯明翰打前站。郁知非从一九九零年起,就经常在世界各地游玩,因此他比较熟悉英国的情况。郁知非不仅给陈良宇安排好了一切生活事务,还特地以三灵电器厂的名义,在伯明翰派驻了专职人员,听陈良宇指挥和调度。
这样,陈良宇到英国去培训,完全是一副贵族的派头,事先都有人作好了充分的安排,又从黄浦区政府贪污了充足的外汇。因此他在一九九二年一月底,即将去留学之前,心情十分愉快。在临上飞机的前一天,还带了一个小兄弟和两个女人,前去上海西郊宾馆打网球。结果发生了冲撞邓小平御前侍卫的事情。这也就是本书引子中所描述的故事。

【官拜上海市委副书记】
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是国际有名的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专门学院,陈良宇在那里学习城市管理科学的时间,仅八个月而已。在学习期间,陈良宇的日子并不好过,基本上是处于混日子的状态。陈良宇在外语方面有家庭熏陶,中学基础也比较好,但是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就不再接触英文。因此他的外文水平,也就是勉强能够阅读而已。所以他和大多数共产党派出去培训的干部一样,对所培训的内容,基本上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种外文水平到国外培训八个月的时间,收获当然是相当有限的。
另一方面,陈良宇一点也不因为人在英国,就脱离了大上海的实际。他时刻关注着黄浦区的事情,几乎天天用电话遥控。同时他也不停地给上海帮的兄弟们打电话,事先安排好自己回来后的位置。另外,陈良宇在英国期间的生活也不寂寞,郁知非专门留下了人手,供陈良宇差遣47。这段时间中,陈良宇脱离了熟悉的上海人群,因此自由自在。至于到底有什么风流情事,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陈良宇遥控之下,吴明烈以子虚乌有的新加坡国际投资公司合资的办法,成功地批租了上海外滩黄金地段的第一幅土地。陈良宇则捞到了引进外资改造旧城的名声和政绩。吴邦国、黄菊为了提拔陈良宇,连续到黄浦区视察,指导工作48。
果然,陈良宇九二年九月底回到上海后,就再也没有到黄浦区报到。二个星期后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命陈良宇为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其实这个时候,吴邦国和黄菊已经内定了让陈良宇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但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必须经过中央政治局同意。这个所谓的市委副秘书长只是中央还没有同意之前的一个过渡性职位。所以陈良宇基本上没有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的岗位上工作过,而是继续操心黄浦区的事情。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五日,他陪同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到黄浦区视察工作,和吴邦国一起对黄浦区的经济发展、南京路十大工程和旧区改造等工作,作了具体指示。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中央同意了上海的人事安排。上海市召开中共第六届上海市代表大会。会上宣布吴邦国继续担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陈至立、王立平、陈良宇为市委副书记。陈良宇成了四个市委副书记中的最后一名。这个时候,他担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不过两个月,时年四十六岁。参加共产党才不过才十二年之久。
这是江泽民在中央夺得主要权力之后,第一次按照他的想法,精心组织的一个兄弟班子。其中除了王力平是四川人之外,其他都是可以用上海话沟通,利益一致的兄弟。陈良宇虽然忝列末位,但是也终于成了上海帮独挡一面的大将。从这个时候起,陈良宇日后成为上海“一哥”的趋势,已经是呼之欲出。
但是,也正是在陈良宇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期间,他的贪欲和色欲大大地膨胀,并且留下了日后在政治斗争中被对手抓住致命把柄的明显痕迹。

第十四章 事关体育和儿子

【申花集团】
郁知非作为陈良宇网球场上的半师半友,又是第一个贴近陈良宇,为之解决小麻烦的商人,在陈良宇登上市委副书记宝座之后,心花怒放。陈良宇的步步高升,也使得他的三灵电器厂无形之中多了一把发展助力。因此郁知非立即和陈良宇商量,如何把三灵电器厂做大做强。
郁知非是个举重若轻的聪明人,他自己很少直接管理企业,而是把大量时间用于在国外旅行,寻找新产品和发展商机上。但是,三灵电器厂仅仅是一个区属的集体小厂,既没有政策空间,也没有经营范围空间。也就是说,三灵电器厂的性质决定了郁知非只能靠生产电器挣钱。这是当时的政策所明确规定的事情。
一九九二年七月,陈良宇人在英国,却通过遥控,帮助郁知非搞到了上海经委的一个批文。该批文声称会同上海市建委、市浦发办、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同意上海黄浦区三灵电器厂采用多角化经营的方针,抓住支柱产品,发展主导产品,涉足第三产业,逐步过渡到产、销、科、贸、商等形式组成的集团化企业模式的企业发展总体规划。说得非常复杂,也很好听,其实是给三灵电器厂从现行的工商法中打破一个缺口,让它任意发展。这完全是一种特权行为。但是在中国的官场中,却经常可以把一种违法的特权行为,描绘成创新。但是任何时候又可以因为政治需要,而把一种创新,说成是违法。
陈良宇当上市委副书记后不久,九三年六月十五日,又亲自督促上海市经委和黄浦区给三灵电器厂联合发出批文,同意该厂改为上海申花(集团)公司。三灵电器厂改名之后,郁知非立即投入了一条与电器无关的生产香烟过滤嘴的聚丙烯丝束项目。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陈良宇以上海市委副书记的身份,为郁知非的“上海申花卷烟滤嘴材料公司烟用聚丙烯丝束项目”竣工典礼剪彩。官商结合的特点,殊为明显。
当然,陈良宇和郁知非的交情,还不仅仅在于对企业的关注上。更引人瞩目的,自然是由于两个人共同的体育爱好,使他们联手打造了申花足球俱乐部,并把郁知非抬上了上海滩闻人的宝座。
一九九一年四月,三灵电器厂就和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上海足球一队签署了共建“上海申花足球队”的协议书。这就是所谓郁知非以二十万人民币的代价将上海足球队从广东顺德神州热水器厂购回的说法。其实从一九九一年四月起,郁知非的三灵电器厂不过是以每年二十万元人民币的代价,取得了上海足球一队的冠名权。离真正的体育品牌运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九九三年底,陈良宇和郁知非达成一致意见,借鉴国外职业足球的办法来运作上海足球队。九三年十二月十日,正式成立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由郁知非担任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孙春明任总经理,聘请徐根宝任总教练。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成立后,上海足球队在行政关系上与上海市体委脱钩,上海足球队完全隶属上海申花(集团)公司。这一运作,当然完全是陈良宇在幕后操刀,大刀阔斧地变更足球队的体制。否则官本位的上海市体委也绝对不会把上海足球队完全让给一个企业。
申花足球队因为体制的变化,也显得非常有活力。恰好陈良宇虽然官居高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一位熟悉申花队的人士最近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陈良宇酷爱足球,几乎每场申花队的主场比赛都会到现场观看,甚至比赛前的训练也会观看。49”
陈良宇不仅是一个球迷,而且还直接插手球队的事务。他经常跑到申花足球俱乐部大放厥词,要求申花足球队夺得全国甲级联赛的第一名。据徐根宝回忆说,陈良宇和龚学平多次对申花足球队提出要求:“上海的足球运动水平,要与上海这个世界大都市相婉美,必须是第一流。陈良宇常对我们说,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球队。什么是一流呢?那就是第一名,申花队应该在全国排名第一。50”这从客观上给总教练徐根宝和队员带来很大的压力。陈良宇在上海申花足球队成立的前几年中,可谓事事关心,处处鼓励,的确是费了不少精力。徐根宝心里明白,但是又不能明说。偌大个上海市委副书记亲自抓一支足球队,除了他本身是个足球迷之外,更关心他的儿子陈维力。

【儿子陈维力】

一九九三年七月,陈良宇的独子陈伟励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这个时候,陈伟励嫌自己的名字俗气,已经改名为陈维力。陈维力长得很像其父亲,高高瘦瘦,也是一张白净的长脸,戴着眼镜。和陈良宇一样,陈维力从小就长得比同学高上一头,非常喜欢体育运动。至于陈维力如何考上上海最著名的重点大学上海交大,也和郁知非、尤丽芬等人的非凡运作能力有关。
陈维力在大学学习期间,也显得非常平庸,是黄毅玲的羽翼下保护着的小鸡,经常由母亲带着出门,见到生人甚至还会相当害羞。刚上大学不久,陈维力就谈了一个女朋友,并且经常带着女朋友到外婆家去玩。人多聚在一起的时候,陈维力就一定要玩扑克,玩的时候时常要和女朋友争执,但是争执到后来,却总是由女朋友占上风。据当时和陈维力、黄毅玲熟悉的朋友陈述,陈维力显得毫无大志,甚至有点娘娘腔,一点也看不出来日后会有什么出息。
聪明者如陈良宇,自然也从小就看出这个儿子,天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能独挡一面。因此他很早就把儿子托付给贴心的兄弟郁知非。郁知非从陈维力入大学时候就多方照顾他,进了大学之后,更是处处照顾这位陈家公子。一九九三年夏天陈维力大学毕业后,郁知非立即出钱请陈维力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旅游,所谓增长见识。回来之后,这位陈公子满心希望自己做一番事业。于是,郁知非在一九九四年五月,专门为陈维力成立了一家“上海申花足球发展公司”,作为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直属企业。郁知非聘请这个胎毛未干的陈维力担任申花足球俱乐部的副总经理兼上海申花足球发展公司的总经理,将申花足球外围的一块传媒、协助等业务让给了陈维力。
上海申花足球队主教练徐根宝在其回忆担任申花队主教练的岁月,而出版的《风雨六载》一书中,明确写到,一九九四年申花足球队根据陈良宇的指示,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领队。因为报名者甚多,因此设立专门的考场,对应聘者进行考试(口试)。“主考官(有时是孙春明副总经理,有时是陈维力副总经理)主要要求这些面试者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比如,如果球队输球,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你将如何面对?如果球星违反纪律,队员有情绪,你将如何去做工作?如何对待主教练与你在工作上产生的分歧?如何理解主教练负责制?等等。51”
其实徐根宝这里的说法也有错误。因为根据上海申花集团日后发布的“申花发展史”,孙春明其实是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但是由于董事长郁知非事事在前,并且主持日常工作,孙春明就在球队人员的心目中变成了副总。而陈良宇的儿子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