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其美大喜:来得好,马上向制造局发起进攻,对了老沈,你也别闲着了,马上回去发动群众,叫各家的爷叔们都拿锅勺瓢盆出来,协助作战。

沈敦和:爷叔……瓢盆,老陈你想气死我啊!

【16。日本兵来了】

接下来的战事,突然变得空前之惨烈,惨烈到了连陈其美都目瞪口呆的程度。

是役爆发于7月28日,虽然上海各家的爷叔没有出来,但青洪帮兄弟,能来的全都来了,最奇怪的是讨袁军这边军火充足到了可怕的程度,重炮轰击个不停,直打得制造局摇摇晃晃。制造局倒还罢了,猛烈的炮火狂轰江面上的战舰,竟将海筹号巡洋舰炸出来个大洞。

海筹号惊呆了,制造局里的郑汝成,更是惊骇到了极点。

郑汝成从隐蔽的地方冲出来,抬头看着空中密集如雨的炮弹,听着那刺耳的破空之声,他恍然大悟:

日本兵!

丢你老母陈其美,你把日本兵引来了!

而且还是日本炮兵!

他猜对了。

据刘秉荣先生撰《护国大战》一书披露,这支日本炮兵是红了眼睛的钮永键弄来的,来了多少人?是哪支联队?这个事,你就算打死革命党,他们也不会招供的。但日本人来了就是来了,这事却是无法隐瞒。

……双方自25日夜半始,战至天明,然讨袁军大败,陈其美遂急将总司令部机关迁至闸北,只有钮永键倔犟未服,尚欲誓死一战。到了28日,组织人马并聘请了日本炮兵,这场战斗相当激烈……

讨袁军鱼死网破,竟请来日本炮兵助战,终于激怒了北洋军:传令,调80磅的攻城重炮上来!

重炮80磅,有违国际公法的杀人之凶兵。一般时候只是用来攻城,巨大的炮弹,一炮就能够在坚固的城墙上开出一个洞门来。用来杀人,实在是可怕。

前者虽然两军血战,但忌惮于公义,这种重炮是不敢用的,都是一国同胞,所争不过是政治理念不同,动用凶兵者必遭天谴。但你日本炮兵来了,那就不用客气了,中国人再缺心眼,也不能由着你们日本人随便轰吧?

巨大的炮弹破空而来,整座上海城都感受到了那强烈的灼烧和震撼。

轰的一声巨响,尘烟遮天,火光遍地。眼见得讨袁军并日本炮兵被炸得肢残体烂,满天乱飞。革命领袖黄兴悲从心生,赋诗曰:

东南半壁锁吴中,顿失咽喉罪在躬。

不道兵粮资敌国,直将斧钻假奸雄。

党人此后无完卵,民贼从此益恣凶。

正义未伸输一死,江流石转恨无穷。

诗成,下令停止进攻。

【17。蒋介石的秘密】

有一个秘密,蒋介石一辈子也没告诉过别人。

他为什么不告诉别人呢?

因为这件事太丢人了,换了任何人,一辈子也不会说出来的。

话说1913年7月27日夜,当时讨袁军请来的日本炮兵已经悄悄溜入阵地,各路人马正在休整,准备于次日和北洋军血拼。当时的蒋志清同学,率了他那区区207名手下,趴在闸北会馆门外那冰冷的地上,正自呼呼大睡。

太累了,等睡醒了,跟日本人合伙去搞北洋,不死不休!

正睡得深沉,一只多毛的怪手摇醒了他:哈罗,窝特油耐母?

卖奶母……蒋志清睁开惺忪睡眼,就看到了一个人高马大、遍体怪毛的洋人,竟是租界的总巡捕卜罗斯。当时蒋志清大吃一惊:卜罗斯,窝特阿油堵硬?

卜罗斯用僵硬的中国话说:窝们不腰干什么,窝们是来缴你们械的,请把你的武器交出来。

我缴……蒋志清迷迷糊糊把短枪递了过去,却突然醒悟:不对,卜罗斯,你无权缴我的械!

闹!窝有权。卜罗斯温和地道。

你有个娘希匹权!蒋志清气急败坏,上前去抢夺他的短枪:我们又没有在你们的租界里打,用你来多管闲事?

没错,你们是没有在我们的租界里打。卜罗斯将短枪举得高高的,让蒋志清蹦高也摸不到——蒋志清同学的身材比较短小,只有168公分,卜罗斯身高223公分,这场景难免就要尴尬了——就听卜罗斯继续说道:我们是闸北的商团请来的。请我们来,就是为了让你们离开这里,战火会毁掉居民平静的生活,当地居民有权让你们离开。

蒋志清力辩:胡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地方,我们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卜罗斯:乱讲,这里是别人的家园,你无权扰乱别人的安宁。

说着话,卜罗斯展开一页纸,让蒋志清同学看个清楚。这页纸,便是由闸北的商民联合署名,央求租界当局派出外国的商团,进驻闸北。

所以这卜罗斯率了30名洋兵商团赶到,上来先缴了蒋志清的械,然后开始驱逐讨袁军。尽管卜罗斯带领的武装商团才不过30个人,可是革命党不敢惹他们,都是外国人,哪怕你碰他们一根手指头,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会来找你麻烦。

惹不起,就只能认瘪缴械。

卜罗斯的介入,成为了压垮讨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值此,战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剩下来的事,就是大家琢磨着如何保住性命,速速逃离。

被区区30个人的洋商团解除了武装,这对后来的蒋介石来说,是丢尽了颜面的事情,所以他一辈子咬紧了牙关,始终未曾吐露半个字。

然而若想不曝光,除非没这事。事隔多年,史学家吃惊地发现闸北有一支讨袁军被洋兵缴了械,于是多事的史学家就上天入地地搜集资料,还原当年上海战事全景,确定当时每支部队所在的位置,惊讶地发现正是蒋志清同学所率的207人,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和总巡捕卜罗斯发生了交集。这段久已湮没的历史隐私,最终还是被人给挖出来了。

【18。记者都是大神探】

上海总巡捕房的洋人开始访拿乱党,排第一名的就是黄兴。同时,江苏都督程德全奉了袁世凯之令,贴出告示,悬赏缉拿乱党,黄兴开价十万元,陈其美开价五万元。

制造局的郑汝城也跑了出来,满大街张贴告示,同样是黄兴开价十万,陈其美开价五万,后面还有黄郛开价两万,李书城开价两万,不论生死,一体给赏。

国民党北京本部发表声明,将黄兴等人开除出国民党。

此时,黄兴已经登船而走,但日本拍来电报,绝不允许黄兴登陆日本。不登陆日本还能去哪儿?所以这个日本是一定要登陆的,黄兴先生乘坐在一只大箱之内,箱子放在一条运煤船上,船号第四海运丸,乃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的产业。

箱子到了神户,不好往岸上搬运,于是黄兴被转移到了一只装信件的储物箱里,成功登陆日本。

孙文先生和胡汉民,是易容之后,乘坐一艘银白色的小汽艇,在神户的诹访山附近一个僻静的小港湾,悄悄登陆。可是万万没料到,孙先生抵达神户,还没找好地方藏起来,当地报纸就已经报道了此事。

神户警察出动,将孙文先生乘坐的信侬号扣押搜查。扣押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家媒体何以消息如此灵通?

事后才查清楚,原来日本人超级喜爱侦探小说,媒体记者个个以神探福尔摩斯自居。中国二次革命,日本的记者就推理出孙文先生必然要登陆日本,再一看海船资料,发现有条信侬号,此船在神户靠岸之后,却不卸下货物,也不允许水手上岸,于是记者立即断定,孙文先生铁定是乘坐这艘船来了,遂报道之,结果是一报一个准。

通缉令上还有一个李书城,他却是不晓得革命已经失败了,仍然坐着电车去看朋友,忽见电车上有张贴纸,近前一看,原来是在通缉自己。李书城郁闷,遂逃到日本,到日本后,他见警察就问:知道黄兴吗?知道黄兴住哪儿吗?看他这问题问的,哪个警察敢说知道?

正问之际,忽然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有机密事件相告,李书城按信中的指示,到达一个奇怪的地方,就见到一个日本浪人。那浪人请李书城到他家里喝清酒,吃寿司,说自己愿意为中国政府效劳,愿意为中国政府刺杀黄兴,只要李书城从中国驻日使馆给他弄一支枪来,他现在就去干。

原来这是一个缺心眼的日本人,一门心思琢磨着弄支枪,却把李书城误认为是袁世凯的人了。

李书城回来,立即向警察报案,警察听了哈哈大笑,却不捉那个缺心眼的家伙。捉他干什么?他缺心眼你还缺心眼啊?

借这个机会,李书城再次询问黄兴的地址,警察终于告诉了他。

李书城终于和黄兴会师,并在日本继续坚持革命。

看看还有谁没逃……对了,老熊熊秉坤。前者,老熊在武昌发动第六次革命,被肥仔黎元洪摆平之后,跑到了江西,然后来到了上海。这一次上海打得如此激烈,各国军队都搅和进来了,怎么又没见老熊露面呢?

老熊没露面,那是因为,当黄兴回到上海的时候,老熊却又去了南京。

老熊去了南京,那是因为黄兴及军队将领纷纷逃走,南京的讨袁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况,正所谓人心惶惶,一夕数惊。于是便向上海的革命党苦苦求救:拜托,哪位大哥有空,过来一下,过来帮个忙,求你们了。

听到南京讨袁军的呼救声,老熊心肠一下子软了。老熊说:南京人民的声声呼唤,牵动着我的一颗熊心。就和一些革命党组团去了南京。于是,老熊的辉煌人生,就和黑锅将军张宗昌发生了美妙的交集。

【19。生错了国度的骑士】

当熊秉坤率一众党人,奔赴南京死地之时,张宗昌正爬在床上,摸着屁股上的伤口呜呜地哭。

现在,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件事:张宗昌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只有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才能够理解他所做的事情。同样的,要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必须看他做了什么事。

说起这张宗昌,他是民国年代最操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有名的三不知将军,不知手下人有多少,不知道老婆有多少,不知道自己的钱有多少。无论是民间的口碑还是官方的定论,此人都是不堪提起,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

张宗昌还有一桩私事,说起来实是骇人听闻:

张宗昌的原配妻子,叫袁书娥,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情感融洽。可是忽然有一天,袁书娥的妹妹袁中娥跑了来,也不知是小姨子爱上了姐夫,还是姐夫打小姨子的主意,总之两人就有点儿不清不白。袁书娥大怒,抄起擀面杖暴打张宗昌,打得张宗昌逃出家门,不敢回来。

袁书娥痛恨丈夫移情别恋,果断采取了报复措施——她给自己也找了个情夫,江湖人称贾瘸子,还给这个瘸子生了个女儿。

此后,贾瘸子就住在张宗昌的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着快乐而幸福的人生。

张宗昌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那么,他将如何处理此事呢?

张宗昌回到自己家,要求贾瘸子离开,被贾瘸子断然拒绝。直到张宗昌掏出手枪,贾瘸子这才大惊,知道人家老公是真不乐意,只好怏怏地离开。

此后,张宗昌又是如何惩治红杏出墙的妻子的呢?

——没有任何惩治手段,张宗昌依然善待袁书娥,而袁书娥却始终对张宗昌愤愤不平,认为都是这个没种的男人毁灭了自己的爱情。直到张宗昌死后,再也没有人庇护袁书娥,遭遇到窘境之时,袁书娥这才大放悲声:老张啊,老张,你为什么死得那么早啊,你要在,我们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

单说张宗昌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妻子偷人,甚至为野男人生下孩子,他老兄却浑不当回事。态度如此怪异,休要说是在中国,即使在人类历史上,想要理解他,也是比较难。

张宗昌遇到这种事,在中国被称之为戴了绿帽子,是非常丢人之事。一个等闲小男人,如果你告诉他说,他老婆偷野汉子啦,通常意味着鲜血喷溅,外加几条人命。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围绕着防范老婆偷情而建立起来的。从秦始皇开始沿袭到民国才终止的皇宫太监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宫中的嫔妃跟别的男人乱来,为此干脆割掉男人的卵袋。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将女人缠足禁锢,就是为了让女人丧失与男人抗争的能力。至于中国的文化,单只是“绿帽子”这三个字,就足以全面涵盖。

历史上,婚外偷情的女性,照例是要猪笼沉水,以雪男人为此所蒙受的奇耻大辱。

所以,想让中国人理解张宗昌,那就太难了。

理解不了,所以鄙视——鄙视很容易,所以张宗昌惨遭鄙视。

但同样的,想让张宗昌来理解中国人,同样也不容易。

为什么呢?

想想张宗昌的家世吧,9岁那年,他的母亲带着他离家出走,另嫁了别的男人,而后母亲亡故,继父又娶了新的女人,对他和继父一样视为己出。此外他的亲生父亲又娶了新的老婆,结果搞到最后,张宗昌拥有着双份的父亲母亲,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给了他无尽的关爱,抚育他长大成人。

但对他人生成长最重要的一课,是在母亲侯栓妮于寒冬腊月冻得昏死在路边,当他于恐惧和绝望之中,抱着母亲那身体号啕大哭之时,他的继父赶到了——从此,他明白了人生的两个问题。

母亲的经历告诉他:在这艰难的人世,女人比男人更艰难。

继父的拯救告诉他:男人,是为了保护柔弱的女人而存在。

事实上,张宗昌终生奉行这两条人生准则,他在男人的世界中奋争、打拼,甚至不择手段,却对女人无限宽容。

张宗昌最被人嘲笑的事情是,他的府中养了无数的女人,却都在和男人偷情私奔,张宗昌不闻不问,并因此沦为了世人耻笑的话柄——然而那心地肮脏龌龊的小男人,又如何知道这种行为恰是符合张宗昌的人生信条的:女人,在绝境的时候帮助她们,一旦她们寻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那就祝福她们。

如果说,张宗昌是一个孤独的骑士——这似乎夸张了,然而这却是事实。

事实就是,张宗昌是一个不幸生错了国度的骑士。他那庇护女人的天性,在西方会成为传奇与美谈,但他落在以欺凌女性为特色的东方文化氛围之中,所以他被嘲弄、被辱骂、被取笑,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之,只有理解了张宗昌这个人,才能够对他的选择做出评判。

【20。张宗昌纯爷们儿】

却说南京的第三师师长冷遹,自打黄兴撂挑子走人,张宗昌屁股受伤,被北洋军三面合围之后,他就苦思冥想:嗯,有什么好的法子,解决眼下的困境呢……咦,有了,就这么办!

冷遹扛起自己的铺盖卷,扔下第三师部队不要了,从此复员转业,笑傲烟霞,遨游五湖,端的是逍遥自在。

师长走了,旅长们也撇下队伍,四散而走。

第三师的兄弟们慌了神,急得直跳脚,这时候张宗昌屁股已经痊愈,回到前线,见此情形,立即召集众家兄弟开会。会议上,兄弟们有的哭,有的闹,有的骂黄兴害人,有的骂师长冷遹不是东西……等大家哭过闹过,骂得累了,张宗昌这才发话。

张宗昌说:弟兄们,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师长逃了而已。这个狗屁师长,你们以前指望上过他没有?恐怕没有吧?以前指望不上,以后更甭想。所以呢,他逃了是好事,你们干吗闹成这个样子?

众人道:可是师长走了,我们到底应该咋个办呢?

张宗昌笑:想知道怎么办还不容易?马上回军营,各自进入各自的作战位置,我听说这次来的是北洋冯国璋,天下名将啊,不过呢,我们第三师也不是吃素的,到底是他北洋冯国璋厉害,还是咱们第三师厉害,这得较量较量看。

众家兄弟茫然:老张,你是在给我们下命令吗?

张宗昌:我是否在下命令,我说了不算,你们说了才算。一句话,如果你们相信我,那我一定能够带你们闯出一条生路来,而且比冷遹在的时候更好。如果你们不相信我,那也没关系。

众家兄弟恍然大悟:老张……不不不,张师长,你向来为兄弟们着想,我们绝对相信你,你就给我们当师长吧。

张宗昌:开玩笑,你们说了能算吗?这得所有的兄弟,全都答应才行。

都答应,肯定都会答应……众兄弟们冲了出去,稍顷,第三师的所有士兵全都跑来了,围着张宗昌,高举着手中的枪,大声喊叫:张师长!张师长!

张宗昌跳到高处,大声道:兄弟们,你们让我当师长,那么我老张就是天底下第一个由兄弟们推举出来的师长,没有人任命我,我也不需要接受别人的任命。从今天起,我只接受你们的命令,一定要带兄弟们过上好日子,啃肘子,喝美酒。但是首先,我要求兄弟们全部进入作战阵地,先让北洋见识见识咱们第三师的威风!

威望最高的张宗昌主动出来担任师长,第三师顿时士气大振,立即进入作战阵地,准备给北洋冯国璋一个教训。

【21。山东人很厉害】

却说那冯国璋,乃民国年间一等一的战将,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三军未动,间谍先行,南京第三师张宗昌出任师长之事,很快就被报到了他的司令部。

冯国璋接报大惊,曰:苦也,这回我老冯遇到对头了,这可如何是好?

身边的参谋人员问道:冯将军,我听说那张宗昌,不过是海参崴一家夜总会的小保安,像这样的人做了师长,这说明党人气数已尽,将军何以如此惊恐?

冯国璋道:正因为这张宗昌是地道的草根出身,而且是士兵推举,并非是上峰任命的师长,我们才危险。你们要知道,若是那冷遹仍在,那么他就必须要解决士兵们的粮草和饷银等许多工作,所以士兵们打起仗来,必然是不肯尽心尽力。可现在张宗昌是士兵们自己推举的,士兵们只有表现的机会,没有要饷银的资格。所以第三师正是同仇敌忾、决死相搏的时候。这种时候我们跟他们硬碰,就算是打赢了,那也是伤残累累,损失惨重啊。

参谋们道:若然如此,那咋个办呢?

冯国璋道:只有一个办法,找个嘴巴厉害的说客,去说服张宗昌主动弃械来降,否则我们北洋军必吃大亏。

传令,找找营中是否有人认得第三师师长张宗昌,最好跟他有交情。

不长时间有消息回报:报告将军,没人认得张宗昌,只知道他是山东人。

冯国璋:立即给大总统打电报,请大总统帮忙找个认识张宗昌的人。

参谋大惊:这事也值得打电报?

冯国璋:这事必须打电报,事关胜负生死,这岂是小事?

果然,袁世凯收到冯国璋的求助电报,连连点头:小冯可以啊,办事果然是滴水不漏,若不为此事打电报来,那他就不是冯国璋了。

话虽这么说,可让袁世凯去找个和张宗昌有交情的人,这同样让老袁为难。愁眉不展的老袁回到家里,正在继续发愁,这时候,他为儿子聘请的家庭女教师来了,问:大总统,前线方面,没有什么坏消息吧?

这个家庭女教师,说话怎么不对头呢?居然问袁世凯前线没有坏消息吧,好像她盼着前线有什么坏消息一样。

书中暗表,女教师的这句话里,隐藏着民国一段佳话。

话说这位家庭女教师,姓周,名周道如,江苏祟明人氏,幼承家训,熟读五经,擅长诗文,是有名的女才子,所以才被袁世凯请到家里教孩子。那北洋名将冯国璋,经常来袁世凯家里串门,见周道如美丽聪慧,灵气动人,顿时就迷迷糊糊爱上了她。

而那冯国璋,乃北洋第一员大将,气宇轩昂,英华内敛,满身上下一股成熟男人的味道。小女生周道如见了,也是意乱情迷,芳心暗许。

冯国璋和周道如相互暗恋了,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可袁世凯闲着没事,却在一边看得清清楚楚。听周道如这么说话,袁世凯知道,她是心里时刻惦记着冯国璋,生怕老冯在前线有个闪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小女儿心态。

袁世凯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如何不知道周道如的心事?所谓关心则乱,也不怪她说错话,就告诉了她情形:现在你家老冯麻烦了,遇到个煞星张宗昌,据说是山东人氏,这仗可就不好打了,搞不好就要吃亏。[小说网·。。]

周道如大惊:山东人很厉害吗?

袁世凯道:厉害倒未必有多厉害。可他是由士兵推举出来做师长的,这种得军心的人物最是可怕,起码士兵打起仗来,都是不要命的。除非能找到个认识他的人,去说服他主动投降,否则这事可真麻烦。

周道如听了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出去找找看,看谁认识张宗昌。

周道如出去了,袁世凯坐那儿翻白眼,心想这小妮子真敢乱讲话,连我都找不到个认识张宗昌的人,她居然敢瞎掰。

一个白眼尚未翻完,周道如已经回来了:大总统,我找来了一个认识张宗昌的人,你看合不合适。

袁世凯腾地站了起来:真的假的?这……也太能扯了吧?

【22。卑劣无底线】

周道如找来的那个人,是她的表叔,叫李重禄。此人走南闯北,做小买卖,生意上倒是没赚到钱,可天底下的人,没几个他不认识的。那张宗昌说起来也是知名人物,李重禄对他熟到了不能再熟。

于是李重禄出发,去摆平张宗昌。

老友相会,分外欣然,张宗昌摆酒为李重禄接风。酒过三巡,李重禄问道:老张,你在东北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