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介石感叹地说:“我黄埔师生,各奔东西,一别八载,无日不牵挂,……
真没想到,你我师生竟然反目相争,同室操戈,煮豆燃其,怎不令人感伤啊!……“
说着,蒋介石挤出几滴眼泪,神色凄怆。
陈赓眯起眼睛,像观看表演似地看着蒋介石。
蒋介石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接着说:“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剿匪当中死去三十多万都是同胞啊,中国不能这样牺牲……”
这时一个侍从走过来,递给蒋介石一包东西。蒋介石接过,对陈赓说:“哦,你看,这是西洋参,是一个外国朋友送的,对滋补身体很有疗效,你拿回去吃吧,吃完了我那边还有!”
陈赓没有理睬,反而背过身去。
蒋介石十分难堪,在一旁的邓文仪慌了,上前劝道:“陈兄,你看校长对你多好啊!”
蒋介石端出长者之态,笑着说:“没关系,他一时想不开,还可以多想想。”
接着蒋介石又理论一番。最后,他对陈赓说:“你不要想不开,只要你跟我走,我马上让你自由,你不是想带兵吗?我可以让你随意挑选哪个师当师长!”
“让我当师长去剿共,这简直是做梦!”
“不,你没有别的办法,你迟早要听校长的话。假如你不愿上前线,你也可跟我回南京,我让你做南京的卫戌司令!”
这时,一副官双手托着高级呢料将军服走进来。邓文仪手里拿着一张委任状。
蒋介石表现得十分宽容大度。“我蒋某素有江湖义气,愿救人于危难之中,只要你跟着我干,我既往不咎。这是给你的委任状。”
陈赓非常认真地问:“这委任状是真的?”
蒋介石:“我亲自签发的,不信你看……”
陈赓:“我陈赓无功不受禄。我决不背叛共产党,决不背弃马克思主义,更不会领着军队去剿共!”
“你应该明白你现在的处境,陈赓!”蒋介石威胁说。
“我不怕死,从你把我投进监狱的那一天起,我就作好了被你杀死的思想准备。不过,只要你敢杀害我,我敢断定,所有的黄埔同学,包括那些效忠于你的人,都会看清你的真面目,你这个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独夫民贼!”
陈赓声音高昂,声色俱厉。
蒋介石脸色惨白,用发颤的声音说:“你……你这个态度,这个态度,我一定……一定要你悔过!”
陈赓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他的严正态度使蒋介石十分难堪,几乎无法下台。双方对视良久。
这时于学忠手持电文,从楼上下来:“委座,宁都急电……
蒋介石这才找了台阶下,忙对身边的邓文仪说:“你再好好劝他,这个不行,这个不行!”
陈赓站起来,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斩钉截铁他说:“我决不会出卖我们的党,而来向你们投降!”
蒋介石一脸恼怒,气冲冲地走了。
走到门口,蒋介石又转身说:“以后邓文仪代表我同你谈。校长不跟你一般见识,校长还允许你考虑悔过……我要找一个最清静、最舒适、最自由的地方,让你去好好考虑,反省,悔过!”说完,跟着于学忠走出了门。
邓文仪又喋喋不休地劝了陈赓好半天。可陈赓仍然不为所动。末了,他对邓文仪说:“邓文仪,你别枉费心机,回去跟老头子讲,我陈赓不会跟他走的,死也不会!”
南昌。蒋介石剿总行营。
蒋介石慢慢地,沉重而有节奏地踱着方步。此刻,蒋介石心绪难平,一想起前天与陈赓的那场对话,想起陈赓那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说实在的,自从陈赓被抓起来后,他无时不刻不在考虑如何对付陈赓,如何才能让陈赓跟他走。现在看来,要想陈赓跟他走几乎不可能。怎么办呢?
难哪!陈赓真成了扎在蒋介石心上的一根刺,甩又甩不开,拔又拔不掉。
硬的用过了,各种严酷的刑罚都用过了,可在他面前都失去了威力。软的也用了,封官许愿他全不接受。
杀又杀不得,放也放不得。那就再把他关进监狱里吧,不行,那些为陈赓说情的、上书的,搅得他日夜不宁。
陈赓真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一个陈赓尚且如此不好对付,共产党就更使他寝食难安了。井冈山就那么一片弹丸之地,竟成了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他集中百万精锐兵力,前后进行三次围剿,井冈山根据地居然不为所动,他反而损兵折将……眼前这个陈赓,曾经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如何对付他呢?……
蒋介石思绪万千。
“总司令!”邓文仪拿着一探书信和电报走进来。“一个陈赓,把咱们搅得鸡犬不宁,请总座过目,又有这么多为陈赓说情的。”
蒋介石摆摆手,他此刻不想看。
“这有一份黄埔学生联名发来的电报,您是否要听听?”邓文仪从中抽出一份。
蒋介石一抬手说:“念念!”
邓文仪撕开电报,读了起来。
总司令:我等三十二名黄埔一期同学,三叩于地,为陈赓求情。恳求总座——我们的老校长,宽大为怀,道义为重,刀下留情,放走陈赓。师生情份,不能不讲;救命之恩,不能不报。有道是:知恩不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
倘使执意要杀,不仅黄埔子弟为老校长绝情绝义而心灰意冷,总司令也将无面目立足于人间。此可谓:杀一人之命,失众人之心,孰轻孰重,何得何失,请总司令三思,明鉴……
黄埔同学联名上书为陈赓说情,真是情真意切,溢于纸上。
“还有吗?”蒋介石冷冷地问了一句。
“有。”邓文仪从一大摞信件中一封一封地翻着,“还有杜聿明将军的,张治中将军的,还有孙夫人宋庆龄的……都是为陈赓求情的。”
“算了,别念了!”蒋介石一脸恼怒。
南昌机场。
陈赓被蒙上眼睛、押上一架军用专机。
飞机在南京机场降落,陈赓又被推上一辆囚车。囚车把陈赓带到南京郊外的汤山。这里有一座城堡似的院落,这是一座特别拘留所。这里环境优美,室内布置典雅富丽,但外面却是高耸的危墙和电网。
在这里,陈赓拥有绝对的自由,可是却与世隔绝。他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就是钓鱼、画画、照相。表面上看,他似乎已平静下来了,这使看管他的宪兵班长一阵兴奋,连忙向邓文仪汇报:“他好像安静下来了,并有悔过之心了!”
邓文仪听了高兴地叫道:“太好了,我马上就向校长汇报!”[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而实际上,在陈赓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挂念的是前方的战场,他得设法把他的处境告诉关心他、营救他的人们。
陈赓在狱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化了看管他的宪兵班班长,他们成了好朋友。一天,陈赓托他把一大堆材料、照片带了出去,找到内山书店,转交给了鲁迅先生。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材料从鲁迅手里转到了宋庆龄手中。
南京。宋庆龄居室。
宋庆龄、鲁迅正被一群外国记者包围着。
宋庆龄将照片伸到一位外国女记者面前,用流利的英语说:“看见了吗?
亲爱的史沫特莱,这就是当局所说的‘陈赓越狱逃跑’!“
史沫特莱说:“我又一次被欺骗了,想不到你们的蒋委员长,竟敢这样欺骗公众和舆论!中国实在太不幸了!”
宋庆龄说:“现在,我们就是要解除这种不幸!”
杨杏佛说:“我去,我带证据去,去当面质问他,看他还说什么?”
宋庆龄说:“不,这一次,我们要悄悄地去,要把证据突然放在他面前。
不然,如果他发觉泄露了秘密,他一定会把陈赓再转移出去,或秘密杀害……“
两天后,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堆放了一大堆陈赓在汤山拘留所的照片,还有一份文稿的副本——宋庆龄通电。
邓文仪焦虑地说:“委座,孙夫人和杨杏佛,还有一群外国记者,都在外面等候您!”
蒋介石怒目圆睁,说:“不见,我一概不见!”
“可是,您不见,他们是不会走的!”邓文仪战战兢兢他说。
“都是你干的好事,你要负责!”蒋介石怒吼道。
电话铃又急骤地响起来。
邓文仪拿起话筒:“啊,夫人……好,请等等!”回头对蒋介石说:“委座,夫人请您讲话!”
蒋介石说:“我不讲,告诉她,我正在开军事会议,抽不开身!”
话筒里传出宋庆龄的声音:“中正,我听到你的声音了,你为什么怕见我?为什么不接电话!”
蒋介石惊恐地接过电话:“啊,夫人,对不起,对不起,我刚从前线回来,现在正在开一个紧急会议,我走不开……”习惯于撒谎的蒋介石编了一大段谎言。
宋庆龄对着话筒厉声斥责:“你还在敷衍。你原来的保证在哪?人格在哪?你不见我也可以,不过你要立刻回答我,到底放还是不放陈赓?放,我的通电可以作罢;不放,你已看到了,那些照片、证词、通电明天一起见报!
我相信,全国和全世界都会一致声讨你!“
“不,夫人,”蒋介石早已惊恐不安,“我立刻就放!”
宋庆龄一行气愤地离去。
蒋介石转声瞪着邓文仪:“下命令,放陈赓!”
邓文仪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放陈赓?”
“是的,立刻下命令!”
“委座,你这不是放虎归山吗?”邓文仪忐忑不安地说。
蒋介石一边用手帕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躲着脚,说:“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呢?”
邓文仪说:“依卑职所见,情势已很清楚:杀,则失义于众;放,犹如放虎归山,此事难两全。不过,委座一定另有高招,既不失义于众,又无放虎归山之患。”
第二天,邓文仪带着一群宪兵和一群中外记者,来到宪兵司令部监狱。
邓文仪故意高声喊叫:“陈赓同学,你自由了!校长讲了,以后你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自己回来!”
陈赓被带了出来,记者们纷纷举起了照相机。
陈赓说:“我是要回来的,不过不是来投靠蒋介石,而是来解放南京!”
两天后,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中外报刊,看着报上刊登的“蒋介石义释陈赓”的新闻,蒋介石狡黠地笑了,一个阴谋又在他心中谋划而成。
他拿起话筒:“我是总司令,接调查局……立夫吗?你挑两个最可靠的人,要枪法好的,马上到我这里来……有紧急行动……”
刚刚获得自由的陈赓,又面临着蒋介石指使的特务的暗杀。这是蒋介石的惯用伎俩。
陈赓从拘留所出来后,找到宋庆龄。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他与党组织联络上了,党组织派一名绰号叫麻老广的老共产党员护送他先到上海,再往苏区。
列车上,两个便衣特务紧紧地跟随着他。车到一小站,趁列车慢慢地降速之际,麻老广用力挽起陈赓的胳膊,两人一起跳下火车,负责迎接他们的一位同志,带着他们拼命奔跑,来到一个安全的所在,终于摆脱了特务的跟踪。
呼吸着自由的新鲜的空气,望着远离的列车,陈赓说道:“蒋介石,你太狠毒太狡诈了,我陈质算是彻底地看清了你的面目!”说着,挽起麻老广和另一名同志的手,冒着蒙蒙细雨,踏上了新的征途。
第五章 击惊涛破骇浪战场露锋芒1931年9 月。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陈赓离开上海,跋山涉水,几经周折,经过河南信阳前往鄂豫皖苏区,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却加紧了对鄂豫皖苏区的重点“围剿”。
陈赓一踏上苏区的土地,就感到一股的人的革命热浪。这里到处是激动人心的场面。新的战斗生活在召唤着他。他一来到苏区,党组织就安排他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积极投入反围剿的各项准备工作。
11月初,由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正式成立。陈赓晋升为十二师师长。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集中全力攻击南线敌人盘踞的黄安。陈赓率十二师担任主攻任务,协同兄弟部队英勇战斗。
黄安位于大别山的南麓,是鄂东北重镇和南线蒋军伸入根据地的重要踞点。
陈赓初到根据地,就被委以如此重任,他既兴奋又紧张。从秘密的智力较量到公开的武装斗争,这一战是陈质战斗生涯的转折点。接到任务后,陈赓投入到紧张的战斗准备之中。
11月10日夜,陈赓以三十四团向下徐家、三十六团向东王家发起猛烈攻击。守军赵冠英遭此突然袭击,慌忙于十一日上午派了两个团的兵力向黄安增援。陈赓率部一举击溃敌援军,并部署力量阻击南逃之敌。
14日上午,三十四团与南逃之敌展开一场恶战。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率领全团战士,不顾敌人机枪的扫射,挥起大刀率先冲入敌群,战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使出浑身解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最后,敌人弃阵逃跑。
21日,黄安战役转入第二阶段。陈赓率第十二师担负紧缩包围圈的任务。为诱敌远离城池于野外聚歼,陈赓巧妙布置,设置口袋,俘虏近千名敌人。陈赓又趁势紧缩包围圈,把守军赵冠英紧紧地逼到危城绝地。此时适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赵军军营一片鬼哭人嚎,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的赵冠英叫苦不迭,士兵们怨声载道。
12月18日,宋埠、黄陂之敌以八个团联合大举北援黄安,敌人凭借其优势火力一举突破前沿阵地,蜂拥而来,严重威胁着红四方面军总部的安全。
在此危急关头,总指挥徐向前亲临前线,调陈赓十二师三十五团和三十三团从王家湾由右翼包抄;以总预备队三十团由倒水河西岸作左侧迂回;将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置于嶂山正面。经数小时的激战,终将二千多敌人包围歼灭,从而彻底粉碎了蒋军增援的企图。
22日,战役转入第三阶段,总攻黄安。陈赓精心布署,决定以三十五团担任主攻,将三十四团二营置于城东门佯攻。
黄安战役历时四十三天,无日不战,最后攻占黄安城,歼灭敌第六十九师,活捉敌师长赵冠英。这一战,迫使南线蒋军居于守势,从而巩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紧接着,红四方面军又发动了商潢战役。
1932年1 月19日,红四方面军第十、十一、十三师由黄安向北,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由皖西向西对进,合力发起攻击。陈赓率十二师从西面直捣汤恩伯盘踞之地,协同兄弟部队完全控制了商潢公路,切断了敌人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商城之敌的孤立与包围。
商城之敌被围之后,频频向河南呼救。河南刘峙急令第二十路军总指挥率七十六师急驰潢川,会同潢川之敌,分两路驰援商城。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红四方面军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与敌人展开搏斗。陈赓的十二师在此危急关头,又担负起正面御敌的艰巨任务。
1932年2 月1 日,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豆腐店,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仅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里道路曲折,东西两面临河,南边是一片森林,北边是一条高岗。陈赓实地勘察,认为这实在是一个理想的打援战场。
经过精心部置,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在此打响了。陈赓率部连续击溃敌人十九个团的二十多次进攻。豆腐店一役,陈赓声名大震。当年参战的红四方面军将领在谈及商潢战役时,都盛赞陈赓直接指挥的豆腐店之役是整个战役中最精彩的一幕。蒋介石的嫡系二师师长汤恩伯一出马就碰到了陈赓这一颗硬钉子,蒋介石赖以起家的第二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一气之下,蒋介石撤了汤恩伯之职。
同年6 月,潢光战役中,陈赓又率十二师三面包围双柳树。陈赓采取“三面围攻,网开一面”的战法,从东、南、西三个方面向敌人展开围攻,另以一个团的兵力隐蔽集结在双柳树以东,环山以北地区,虚留北面为出路,诱敌突围时予以追歼。这一战斗,全歼敌军一个旅,击毙其旅长。
当时任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事后回忆双柳树之战时说:这个战役的部署,充分表现了陈赓同志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当时我们三个团对敌人两个团,在兵力对比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况且敌据守于工事之内,强攻硬打不易奏效。采取三面包围,网开一面的战法。
诱敌撤离既设阵地,这就为我军歼敌子运动之中打下了基础。
仅仅八个月时间,红四方面军即四战四捷。活捉赵冠英,痛打汤恩伯,生擒厉式鼎,严惩陈调元,歼敌六万多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红军声威大震。陈赓的军事指挥艺术初露锋芒,被誉为未尝一挫的红十二师师长。
庐山。
蒋介石别墅。
蒋介石得悉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又以失败而终,恼羞成怒,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消灭鄂豫皖、湘鄂西两区红军,然后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总战略。
1932年5 月,蒋介石又亲自出马,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坐镇武汉。调集主力组成左、中、右三路大军,附四个航空队,总共约三十余①见许世友著《我在红军十年》第158 页。
万人的强大阵势,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这次,蒋介石是下了决心要一举歼灭红军。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凭借他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为什么就对付不了红军?
形势对红军来说是异常严竣的。在严寒酷暑中转战了数月的部队已疲惫不堪,急需休整。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当时任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却对形势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没有作反围剿的各项准备,却反而命令红军主力向京汉线出击,从而丧失了反围攻的有利时机。当各路敌军发起总围攻后,张国焘方才如梦初醒,急忙命令红军仓促应战。
陈赓接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命令后,即率红十二师先行出发拒敌,星夜转移到红安七里坪,与敌展开了一场恶战。
陈赓所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冒着炽烈的炮火和敌机轮番轰炸,向敌展开猛烈反击。有的指战员与敌人肉搏十余次,血染征衣,仍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胡山寨一役中,陈赓在指挥战士们向敌人发动冲击时,一颗子弹飞来,正好打中他的右腿膝盖,鲜红的血,立时染红了衣裤。陈赓咬紧牙关,继续指挥战斗。在场的徐向前总指挥看到了,命令他立即离开战场,陈赓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火线。
战斗仍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陈赓未等卫生员将伤口包扎好,就急着要去指挥战斗,可他的腿已无法活动。陈赓心急如焚,他命令警卫:“快找一副担架,把我抬到战场去!”就这样,警卫们用担架抬着陈赓,又来到了指挥现场。
陈赓躺在担架上,指挥红十二师与兄弟部队红十师在河口以东击溃了敌人一个旅和胡宗南第一师一个团。第二天,敌第二师又向河口东北地区进犯,陈赓又在担架上指挥战士用刺刀、手榴弹打退了敌人七八次冲击。
红军艰苦作战两个多月,虽多次击溃敌人,终因张国焘战略指导思想的错误,未能扭转战局,导致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越过平汉线西进。一路上,陈赓仍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成为担架上的指挥员。
10月,红四方面军来到河南,此刻伴随着战士们的,没有欢声笑语,只有疲惫和沮丧。陈赓的心情更是沉重,丢弃了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鄂豫皖根据地,他心里痛苦极了。面对张国焘搞的那套宗派主义和肃反运动,陈赓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营垒,却被张国焘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第四次反围剿为什么失利?带着这种种疑问,陈赓陷入痛苦的思索中。他的腿在流血,他的心也在流血。
部队走到河南南阳、新野之间时,陈赓的伤腿已严重化脓感染,无法随部队行动。于是组织上决定让他离开部队,前往上海治疗。陈赓的腿无法行走,于是大家想出一个办法:让陈赓扮成商人,腿上生疮,去城市医院治疗。
另派两名机敏的战士装扮成脚夫,推着独轮小车送行。三人乔装打扮就绪,就上路了。
三人行至一个山乡小镇,已是太阳落山,他们决定在此歇口气。不料他们刚在一家饭铺坐下,就碰到民团的人来查店。民团的人上下打量着陈赓。
问:“从哪里来?”
陈赓急中生智回答说:“从樊城来。”
“干什么的?”团丁继续追问。
“卖桐油的。”陈赓随口答道。
“你们住樊城哪条街?”
这可把陈赓问住了,他从没到过樊城,他只依稀记得樊城滨临汉水,就顺口说道:“住河街。”
陈赓暗暗捏了一把汗,等着对方发作。奇怪的是那几个团丁听了,并没说什么。难道樊城当真有一条河街?陈赓心里想。
乔扮成“脚夫”的两名红军战士,忙端起酒杯,请团丁喝酒,民团班长把杯子一推拒绝了,又继续盘查其它人去了。
陈赓和两名战士暗自高兴。一名战士正欲问:“师长,你去过樊城?”
话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