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再寻机歼灭李铁军主力,并继续攻占郑洛以南、平汉以西十余县。”
11月2 日,敌十五师师长武廷麟率其师部从许昌进驻郏县。敌六十四旅的两个团,也由许昌而来。行装未卸,我军即“神兵天降”,出现在郏县城下。
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周希汉旅长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地歼灭该敌。
周希汉率第十旅于11月2 日夜完成了对郏县的包围。
此时,李铁军率五个旅正向郏县行进,欲包围第十旅以解郏县之危。李铁军在报话机里告诉武廷麟,说他四日到达郏县,包围共军不成问题,要武坚守待援。
周希汉得悉这一情况,一面立即派一个团去阻击来援之敌,一面又加紧作发起总攻的准备。
11月3 日,周希汉一声令下,部队突然向郏县之敌十五师袭击,发起猛烈的进攻。我军集中炮火压倒了敌人火力,炮兵将山炮推到距敌碉堡仅二十米的地方直接瞄准射击,工兵则对封锁、阻挡我军前进的碉堡进行连续爆破,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活捉敌第十五师师长武廷麟。在最后的一刻,武廷麟仍然负隅顽抗,声嘶力竭地请求李铁军快速增援,然而,尽管李铁军近在咫尺,却无法挽救十五师全军覆没的命运。
当李铁军急冲冲地赶来时,满以为可抓住我主力军决一雌雄,却不料周希汉率领部队已转移。李铁军一路追击,并以三个旅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当即遭到我军痛击。随后第十旅甩开敌人的追击,与纵队主力会合了。
“郏县战斗是周希汉的杰作!”陈赓高兴地夸奖。的确,这是一个机动作战的范例。
首战告捷,李铁军尝到了陈赓的厉害。再不敢轻举妄动了,企图再寻战机与陈赓较量。
十一月的豫西地区,已是天寒地冻,冷风嗖嗖。
打下郏县,我军刚进至南召、方城一带,李铁军就带着七个整旅,气势汹汹地扑上来。
李铁军几万人马拼在一起,使陈赓既吃不了他,也感到巨大压力。如何对付敌人的尾追呢?对此,有人提出把部队拉向西面到伏牛山的牛背上建立根据地,有人又提出就地设伏,立即歼灭这股敌人。
针对这种种意见,陈赓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上议论纷纷。陈赓提出将主力再作分遣展开,以拖散和疲惫敌人,创造新的歼敌条件。他说:“我们的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如果我们贸然行动,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接着他又说道,“李铁军我知道,他和我曾是黄埔同期,这个广东人精明得很,想让他上你的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没后台,全是靠小心谨慎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们对付他,必须得有个法子,可以把他引得四处跑,消磨他的气势,然后再寻机吃掉他。从中原的全局着眼,我们的主力绝不能向西钻到大山里去,而要在平汉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展开,以便有力地配合挺进中原的主力作战。”
陈赓的意见,得到干部们的一致赞同。
但如何才能调动李铁军呢?陈赓又陷入沉思中。一连几天几夜,他吃不好,睡不香。终于一个成熟的作战方案在他脑子里酝酿而成:由十三旅、二十五旅负责伪装我主力,向宛西行动,想法引李铁军入伏牛山,其余部队则隐蔽待命。
第二天,陈赓提出了这一作战方案,指战员们一致认为这的确是引牛上钩的好办法。
会上,陈赓对陈康旅长说:“你这个旅,要牵着敌人走!”
部队就要出发的那天,陈赓来到十三旅,他对同志们说:“同志们,我们先给这条肥牛栓上绳子,一路上牵着别放,拖疲,拖瘦,拖垮他,然后杀牛过年!”陈赓师长几句幽默风趣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任务下达后的当天黄昏,陈赓就带十三旅南下镇平,二十五旅则奔袭南阳以西的五佛寺。兵团主力也同时行动。牵牛部队,大张旗鼓地行进了。为了造成声势,诱骗敌人,部队一反常规,把队伍排成巨大的扇形向前推进。
于是广阔的平原上,到处留下了战士们的脚印。晚上,战士们又故意大声喧嚷、一反夜行军不准讲话的惯例。每到一个村庄附近,还特地传下口令:“往后传,拉开距离,放慢脚步。”
第二天,附近几个乡都传开了:昨天晚上有好几万八路路过呢,部队要打大仗啦!
这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李铁军耳朵里,但狡黠谨慎的李铁军仍不相信,不敢轻举妄动。他派人前去侦察,侦察员回来向他报告了情形,他感到疑惑,这一切不合共产党的常规呀!共军历来善于袭击,怎么会这样大造声势呢?
正当李铁军满腹疑惑时,恰巧我牵牛部队在前面遇到了一股地方反动武装。陈康旅长正愁没办法引“牛”上钩,便下令用火炮轰击这股反动地方武装,以造声势。
前方的炮声一阵阵传来,迟疑不决的李铁军惊叫道:“共军主力,共军主力就在前面!快,快追上去!”
担负牵牛任务的十三旅,听说“牛”跟了上来,一下活跃起来。有的战士编起了快板:“大摇大摆向前来,身后跟条大肥牛,这牛生得真奇怪,鼻子不用绳子牵;这牛真听咱的话,屁股不用鞭子打。”
战士们闹腾了半天,却仍不见李铁军部跟上来。
原来,这位谨慎用兵的李铁军心中的疑团仍未解开:“哼,我还是怀疑陈赓在耍把戏!堂堂一个陈赓对付几个地方武装怎么会用宰牛刀呢?我李铁军不会轻易上当的!”
陈康见牛牵引不上来,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急忙报告陈赓。
收到陈康的电报,陈赓并没感到意外,他了解他的这位老同学。面对地图,陈赓又陷入了沉思:我们要引开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攻击敌人必救的战略点,但这个点在哪呢?
又是一个通宵未眠。当拂晓警卫员进屋时,看到陈赓眼里布满血丝,正想劝他休息一会,却见陈赓笑眯眯地拉他到地图前:“小鬼,怕是累了吧?来,我来踉你说,我找到牵李铁军这条牛的办法了!”只见他一脸的兴奋,“请将不如激将,诱敌不成便强按牛低头。”
第二天,陈康收到了陈赓的电报,只有六个字:“坚决攻下镇平!”
镇平是李铁军西去的必经之地。
陈康看过电报,立即下达了命令,连夜包围镇平。
11月17日夜,天刚蒙蒙亮。镇平,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一时火光冲天。
激烈的枪声、炮声震耳欲聋。几十个司号员分布在县城四周,一起吹起冲锋号,排山倒海的炮火,炸垮了城墙,摧毁了碉堡,城内敌人一片恐慌。炮火如此猛烈,甚至我军那些趴在工事里准备冲锋的战士也以为是我们的大部队真的来了。城里被围困的敌人声嘶力竭地向李铁军救授:“共军主力围攻镇平,几百门大炮正向城上轰击,万望火速增援……”
这一仗活捉一千多名俘虏,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
这下李铁军终于完全上钩了。待他火速赶往镇平时,我们的部队已经补充了弹药,吃饱了饭,又浩浩荡荡地西进了。李铁军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下令:“快给我猛追!决不放走共军主力!”
同时国民党中央广播社很快传来消息:“陈赓主力已被追入伏牛山中。”
而此时战士们又编起了欢快的快板:“李铁军,大笨虫,昏头昏脑判军情。我军攻下镇平县,消息传到他耳中。拍桌子,打板凳,气得双眼发了红,指手划脚下命令,明明上了咱们当;他在那里还逞能!”
从此以后,李铁军的整三师就被陈康牢牢地牵着了。十三旅在前面牵,整三师紧跟其后,与敌人相距不过半天路程,有时仅一河之隔,就像和敌人捉迷藏一样。李铁军亦步亦趋地按照他的对手陈赓给他规划好的路线行动开了。
1947年11月。豫西,寒风凛冽。
李铁军不上当则己,一上就不得了。白天穷追猛赶,疲于奔忙,又千方百计地打探我军虚实,频繁地在地面、空中进行侦察活动。为迷惑敌人,陈康故意让部队白天行军,队伍拉成一条长龙,休息时,又故意燃起熊熊簧火。
侦察的结果,李铁军完全相信,陈赓主力就在前头,他立功的机会就要到了。
因此信心百倍,耀武扬威。可怜他的部队,带着沉重的辎重,整天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路。我军走,他们不敢停,我军一停,他们得赶忙拉开“进击”的架势。夜晚敌人刚想歇口气,又被我军小股部队不断袭扰,这样,敌人被弄得昼夜不安,越来越狼狈,行军速度也越来越慢了。
这时,陈赓怕敌人把“牵牛”部队吃掉,一会儿发出一个电报,询问陈康到了什么地方,一会儿又及时告诉陈康敌人的行动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陈赓非常重视通讯联络。牢牢地掌握了敌情、我情。当得悉敌人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这一情况后,陈赓又着急了:如何才能把“牛”牵得更紧些,让它跑得更快些呢?
11月19日,正当李铁军想休整一天的时候,又传来了内乡的告急电。
这是陈赓鞭抽敌人的计策。这一次的炮火比打镇平时更加猛烈。
内乡敌人向李铁军频频告急。听到一阵阵猛烈的炮火声,李铁军“牛性”
大发了,兴冲冲地向内乡扑来。本来已被吓破了胆的城内敌人,听到援军到来,突然又活跃起来。扬言我军已被包围,要我军赶快投降。有些战士听到这些,气急了,有的干部也要求下令攻城。这时陈康旅长提醒大家:别忘了,咱们的任务是“牵牛”。于是部队又拉紧“僵绳”西进了。未等李铁军整三师赶到内乡,我牵牛部队早已转移。李铁军见状,急令“快追!”
整三师一路被牵到了赤眉镇。这里是由内乡通向伏牛山深处的一个隘口。再往里走,沟深路窄,大部队不便运动,而便于我军伏击。
陈康立即派出一支侦察分队返回去诱惑敌人,另派三十八团三营在鱼关口,布置了囊形设伏阵地。
11月28日八点,赤眉镇枪声大作。
敌人被我侦察队从鱼关口对面牵了过来。第八连正准备将敌人引进口袋,可是狡猾的敌人却没有进去,扭头向九连阵地扑来,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了。
李铁军以为这下真的抓住了共军主力,亲自赶到鱼关口督战。可是,除了遍地都是自己部属的尸体外,李铁军连一个共军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但山上的工事又多又密。李铁军看了,更加坚信共军主力就在此地!
面对山势险峻的伏牛山,李铁军不禁心中打了个寒颤。心想:好你个陈赓,你躲在了这么个险要的地方,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李铁军传令部下:“对各隘口进行火力侦察,如无意外,全军杀进去,打它一个歼灭战!”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也大肆鼓吹:“国军已将陈赓主力逼进深山穷路,共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粮食困难……”
满以为陈赓藏在深山里的李铁军,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是陈赓精心设计的只等他往里钻的口袋。而此刻陈赓则正在他的后面包抄过来。
李铁军得意洋洋,以为大功即将告成。第二天,他竟然丢掉辎重,扔下大炮,拼着老命往深山里追赶。
“牵牛”的战士们又欢快地编起了快板:“李铁军,好大胆,一心想把便宜沾,陈赓首长指挥巧,将计就计把牛牵,牵牛牛就跟着来,把它牵进伏牛山,拖得它精疲力尽,一刀杀死大会餐!”
李铁军兵团被我“牵”到南阳,整三师追过镇平,才发现进入宛西的并不是陈赓部队主力,还有一些部队在伏牛山东侧活动,而且攻克了一些县城。
于是,李铁军又慌忙将兵团部留驻南阳窥测我军动向,将二十师派置于南阳准备机动;又命其整三师继续跟着我军向西峡口、夏馆山区前进。23日,驻守南阳的敌二十师向方城发起攻击。但进入方城后发觉我军行动,又慌忙夺路逃亡。至此,李铁军的主力已被我军彻底拖垮,拖散。李铁军的整三师被陈赓的一个旅牵着走了几十天。几十天来,陈康率十三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毫无后方的情况下,牵着比他们强大数倍的敌军在伏牛山兜了一个大圈。
此时,在伏牛山东麓隐蔽待机的陈赓兵团主力已向平汉线靠拢,并和华东野战军的部队会师。震憾中原的平汉线破击战打响了。
陈赓挥师于平汉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有力地策应了刘邓主力在大别山的活动。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挽救其在平汉路上的惨败,企图重新控制平汉路,继续其对大别山的围攻,急令孙元良兵团由郑州南下,第五兵团北上,实施南北对进夹击,以防陈赓南下。
根据这一情况,陈赓立即命令陈康,变“牵牛”为“赶牛”,十一旅代替十三旅担任“牵牛”任务,十二旅则参加宰牛。
李铁军率整三师由西面进到平汉线后,就把十一旅当成了大部队,紧追不放。十一旅把牛牵到了我军预定伏击的地区。新年将至,该是宰牛的时候了。
听说要宰牛了,战士们个个兴高采烈,摩拳擦掌,准备出击。追击的命令一发出,战士们个个像长了飞毛腿一样。尽管天气寒冷,战士们心里却有一团火在燃烧。
担任“牵牛”任务的十一旅估计敌军不会跟得那么紧,因此准备在夏馆镇休整一天。不料,李铁军派出两个旅由西面向我包抄过来。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真使十一旅又惊又喜,惊的是差点没给敌人追到,喜的是敌人到这时还没有醒悟过来,而正在寻找我主力“决战”呢。得悉这一情况,陈赓立即指示十一旅连夜撤离夏馆镇,迅速进到伏牛山深处形势险要的二郎坪。奇怪的是李铁军却又没赶来。正在疑惑时,从纵队突然传来了特大喜讯:平汉线破击战我军大获全胜,郑州至信阳八百多里铁路被我军破坏,敌人的重要屯兵基地许昌、漯河等二十三个县城被攻克。带着三十二个旅“清剿”大别山的白崇禧,不得不抽兵回援。蒋介石围歼刘邓大军的阴谋彻底破产。
听到这一消息,李铁军一下惊呆了,半天才醒悟过来。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要他急速驰援平汉线。接到命令后,李铁军又不得不冒着风雪,星夜驰援平汉线。
此时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号称蒋介石嫡系精锐的整三师,被陈赓的一个旅牵着鼻子走了几十天。其士兵早已精疲力竭,怨声载道,一路开小差,待他昼夜赶到平汉线,不仅未能帮上他的兄弟部队的忙,反而把自己也拖上了坟墓。
12月23日清晨,陈赓派出一支小部队,沿西平、遂平公路,会“迎接”敌人。正面受阻,李铁军以一个团的兵力,两次由公路以西,迂回我右侧,都被我击退。这时陈赓指挥主力迅速集结,准备对敌发起攻击。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一部也沿平汉线向南急进。李铁军见状,大声喝令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位于西平、遂平之间的祝王砦、金刚寺地区,负隅顽抗,立图固守待援。
25日黄昏,整三师全部陷入我军重围。李铁军成天梦寐以求的寻找共军主力决战的时刻来到了。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到26日晚,敌人的大部分已被我军歼灭,龟缩在祝王砦的李铁军部,一片混乱和恐慌。
我第九纵队二十七旅七十九团,在枣子牙对交手的整三师三旅八团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一个被俘的少尉感叹道:“这天下,八成是你们的了……长官,让我去喊话好吗?那边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弟兄们一怕死,二怕饿,三怕冷,早就想过来。二连长是我表弟,说不定会过来的。”
“好哇!放下武器,投向人民,这是所有蒋军官兵的唯一出路!”
于是,前沿的“攻心战”出现了一个高潮。那个少尉喊着八团连排长的名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共军对俘虏的宽大政策。
奇迹出现了。雪野中跑过来一个戴钢盔的蒋军士兵,他交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整三师三旅八团团长愿意与共军谈判的措词。
经过一番谈判,敌三旅八团团长,耷拉着脑袋,带着一千多名部属走出了枣子牙,投降缴械。
末日将至,李铁军完全乱了方寸。他急令参谋长李英才赶紧报告蒋介石,还未等李英才发出电报,他又令李英才抓紧突围,然后塞给李英才一百万元钱,说:“快,你快逃出去后再到遂平附近集合。”
李英才也不知该如何动作,情急之中,他抓起一顶士兵军帽戴上,和兵团部、师部的一部分人员,冒死跳一两丈高的寨墙向南突围。还未跑出半里,我军就追了上来,李英才只好乖乖地做了俘虏。
李铁军见势不妙,慌忙率少数残敌向西逃窜。
在逃跑之前,李铁军极其伤心地感叹道:“我半世英名,竟被陈赓毁于一旦!”
战斗一直进行到26日晚八时。除李铁军率少数几个残敌逃跑外,其余敌军全部被歼,共歼敌六千余人。
第二天上午,一架美式敌机在祝王砦上空盘旋,企图与李铁军部取得联络。但是,它再也找不到它的五兵团和整三师了,第五兵团及整三师已全军覆灭。
兵团指挥所。气氛热烈。
被俘的敌参谋长李英才被带了进来。当问及整三师为何如此迅速地覆灭时,他大声供认:“还不是吃了顾祝同的亏!我们这次来是顾祝同的命令,叫我们启程北上。命令说二十师与我们在一起,可是当我们走到西平二十里铺和贵军一接触时,就发现情况严重,便立刻打电报给郑州,催二十师快赶来,这时顾祝同来电说二十师不能来了。电报又说贵军主力已经南下,我们又去电要求立刻派援兵来,但是没有下文,只让我们‘酌情处理’,弄得我们进退两难,只好缩到这一两个寨子来防守待援,一进来就发觉被你们四面包围了!”
李英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上面只顾乱喊着要我们前进解围,但却不把情况和贵军的兵力告诉我们,又调不出兵力来作有效的增援。李铁军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上面叫进就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你们布置好的袋子里钻,哪晓得钻进去就再出不来了!”
当问及战争的前途,李英才感叹他说:“不管蒋介石怎样割肉补疮,他们的命运是确定不移的了!‘国军’的全部垮台,只是时间问题了!”
谈到解放军的素质和战略战术,李英才感到无限惊讶,他说:“你们的战略战术,使我们不可能不处在常败的境地,你们在墙上写标语说:”打死团队,拖垮国军‘。的确,我们这次垮台,一半是打的,一半也是拖的。我看,我们的其他部队,早晚也逃不脱这个命运!“他说,”你们士兵都愿意打仗,而且知道为谁打,而我们的兵不愿打仗,也不知道为谁打。这就是我们两军最基本的不同。当我被俘后,你们许多士兵都来和我谈话,我实在奇怪他们为什么每个人都说得这样好,这样动人,简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完整的人生观。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我们难道还不会失败么?“
李英才,黄埔四期毕业,与陈赓是同乡。他的这番感慨,可谓一语破的,道出了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陈赓的牵牛豫西计划完满成功,打乱了国民党中原地区的兵力部署,歼灭国民党几万名有生力量。陈赓兵团从此牢牢地在伏牛山地区立足。
“十载征战铁■裆,陈郎才气不寻常,中原万里纵横意,会见红旗下洛阳。”
这是诗人柳亚子早在陈赓兵团渡过黄河、挺进豫西时作的诗。
整三师被歼,平汉战役结束后,陈赓兵团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攻打洛阳城。
南京。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急召邱行湘,面授机宜:“洛阳是中原与西北联接的要点,陈赓他们欺你兵单,或许会贸然来犯,我之计划是诱其来攻,随后几路大军会战夹击共军,你只要顶住最初阶段的攻击,主动权就转到我们手里了!”
蒋介石顿了顿,望着邱行湘,又继续道:“你在四平打得很好,你有卓越的治军才能,由你来担负洛阳的任务,我是放心的。”
邱行湘,浑名邱老虎,是顽固的反共分子。听罢蒋介石的话,他回答:“谢谢委员长的信任,我邱行湘决不辱使命!”
邱行湘回洛阳后,即全面加强洛阳防御工事。依靠坚固城墙,他亲临前线指挥,击退解放军多次进攻。他不由得满怀信心地对其部属说:“洛阳会战,两天之内必定解决问题,共军一个也休想跑掉!”他在《保卫洛阳告将士书》中告诫其部属:“洛阳会战,关系到国军的整个战局成败,我部务必不是成功即是成仁。”
邱行湘在每个据点上,都加修了上、中、下三层的射击设备,并配备充足的粮弹、医药储备。
如此之顽敌,如此坚固的设防,使攻取洛阳的战斗,必是一场硬仗。蒋介石有言在先:“此乃‘金城汤池’,共军如攻此城,无疑自投罗网。”
接到命令后,陈赓即开始行动。他判断洛阳东面及东南面为援军必经之路,夺取邱行湘的核心工事西关,是洛阳战役的关键。
这是一块硬骨头,陈赓决定自己来啃。他的任务是配合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的第三和第八纵队,攻打洛阳。他同陈、唐商定:决定以陈唐的第三纵队打北关、东关,相机攻城;第八纵队阻击郑州援兵;陈赓兵团之第二十二旅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