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警卫班箭一般离弦而去。
彭德怀在回指挥所的路上,一声未吭。
中午时分。
赵博生亲提人马,来到赣州城下。
周师长眼睛血红。三个多小时,预备队都打光了,就是坑道作业部队接应不出来。
赵博生二话没说,命令部队一个集团冲锋,如猛虎扑食。战士们冲进了敌人的阵地。
一时间,刀光闪闪,血肉横飞。西北军的大刀片是十分著名的。而起义部队尤善擒拿格斗。短兵相接中,起义战士们如蚊龙得水。被包围的部队见敌人乱了阵脚,也配合出击。敌人看看就支持不住了,仓惶退回城里。
几十年以后,一位当时曾在坑道作业的那个师任职的干部见到肖劲光,提起这件事时仍然感慨他说:“那次若不是红五军团及时赶到,我们师就全完了。”
部队是接应出来了,但战斗仍然相持不下,看不出会有什么好办法。
1932年3 月7 日。拂晓。
赣州久攻不克,前后历经一月有余。
部队接到命令:撤围。
赣县。江口。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编红一、红三、红五军团。
原红五军团十五军调归红一军团指挥;十四军调归红三军团指挥;十三军和原红一军团第三军重新组成红五军团。
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周子昆任参谋长。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兼,政委何长工;三军军长徐彦刚,政治委员葛耀山。
军委部署:红一军团由林彪、聂荣臻率领,向福建进军,先打龙岩,得手后再攻漳洲;红三军团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沿赣江西岸北迸,与红一军团隔江相望而行,“赤化”赣江西岸,红五军团则监视粤军,掩护红三军团过江,并处理红一军团开走之后的善后事宜。
5 月。
红一军团攻克龙岩之后,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取得漳州战役的胜利。
漳州一直为张贞盘踞,实力雄厚,气焰十分嚣张。
歼灭张贞主力之后,红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各种战略和生活用品,同时也筹了一大笔款子。此役,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壮大了红军的声威,震撼了敌人的营垒。
红三军团在赣江西岸频频呼应,打了不少土围子,攻占了沿江县城。
红五军团则紧紧把把守着苏区南大门。他们消灭土匪、发动群众、筹粮筹款,为稳定后方作了巨大贡献。
夏夜的南国,是极美好的时光。一弯新月从东方渐渐升起,满天星星诉说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白天的暑热退了,天地间缓缓弥漫出一抹宜人的凉意。要不是残酷的战争在这夜色中悄悄孕育,那该有多好呵。
季振同从小在北国长大,对这南方的夏夜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自从部队混编之后,他的思想变得更为复杂了。夜里,常常很晚很晚还睡不着。
今晚,他又是这样。他忍不住披上衬衣,朝肖劲光住房走去。
肖劲光则对季振同更关心,更体谅了。他理解季振同作为一个旧军人蜕变的苦处和难处。当季振同敲开肖劲光的房门时,肖劲光热情他说:“总指挥,来,我们好好聊聊。”
季振同一边坐下,一边说:“其实也没什么好聊了的。”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老季呵,你我共事半年多了。难道还信不过我肖劲光。说嘛!”肖劲光诚挚他说。
“政治委员,”季振同终于开口道,“我想到苏联去学习。”
肖劲光看着季振同,理解地点了点头。
“我是一个旧军人,不经过脱胎换骨的学习改造,是很难真正跟上形势发展的。你说呢,政治委员?”
“好!我给中央打报告,争取这个机会。”肖劲光说。
季振同感激地看着肖劲光。
肖劲光则尽力安慰季振同。
夜深了,两人的谈话在这宁静的夏夜里持续着……
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季振同的请求。
季振同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伤感。这段时间,他老想着到苏联去的事。
但一想到要他马上离开军队,他又依依难舍。十多年一直当兵打仗,一下子脱下军服,谁不生惆怅的心绪呢!
季振同找到肖劲光:“政治委员,枪我已经交了,这个就留给你吧!”
说着,季振同把一架漂亮的望远镜递给肖劲光,“留个纪念吧,尽管我们今后还要见面的。”
肖劲光接过望远镜,勉励他到苏联后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回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季振同道:“政治委员,这是我唯一最好的选择。我为什么不珍惜呢?
我会珍惜的。请你放心。“
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哦,还有,我那匹马也留给你吧,它脚力特强。”季振同又补光说。
肖劲光婉拒了。但季振同走的时候,还是把马交了。肖劲光后来把这匹马送给了朱德总司令。
两天以后,红五军团开了欢送会。然后,肖劲光派人将季振同送到中央,等候出国。红五军团的总指挥由董振堂接任。
当然,肖劲光想不到,随后发生了所谓“季黄谋反事件”。那是一个下午,在行军路上,他和一个起义军官闲聊。那个军官告诉他,十五军军长黄中岳前天被逮捕,随后等待出国的季振同也被抓了起来。
在“左”倾教条主义占据领导地位的日子里,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尽管肖劲光在前线为季振同整理了专门材料,证明季振同离开部队去苏联是中央批准的,证明季振同走得干净——他没有带枪,没有带人,唯一的一个警卫员,还是肖劲光派的。但,不久之后,季振同仍然被公审。原定死刑,经中央执行委员会研究,改判为十年徒刑。但后来在1934年长征之前,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季、黄二人还是被处决了。
许多年以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后厅的一次高干会上讲起这件事,仍然说,季、黄在宁都起义中是有功的,没有他们,全部起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把他们处决是错误的。
季振同走了。黄中岳军划归红一军团。董振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至此,红五军团的改造基本结束了。肖劲光在红五军团经过大半年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支国民党的军阀部队变成了能打能拼的红军部队。
尤其是在7 月著名的水口战役中,原红五军团各部,与敌人进行三天三夜的激战,战士们渴了就喝稻田的水,饿了就嚼几把生谷子,战斗的短暂空隙,露宿在田头路边,醒来才发现与敌人的尸体躺在一起。在拼抢阵地时,多半是白刃格斗,反复拉锯。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全体指战员无一人临阵脱逃。
后来,原红五军团的指成员,无论是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中,还是在万里长征中,指战员南北转战,屡建奇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专门接见了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并书写了“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题词。红五军团以她光辉灿烂的业绩载入了革命史册。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面等着肖劲光的是又一场腥风血雨……
第六章听夜雨对铁窗耿耿是丹心1933年11月。闽西建宁,红一方面军总部。
肖劲光被关在禁闭室里。门口是两个持枪的看守。
“同志,请你帮忙传一声,就说肖劲光要见总部领导。”肖劲光隔着门对一个矮个子看守说,声音不亢不卑。
矮个子看守转过脸,声音不高但恶狠狠他说:“老实点!”
肖劲光回到屋子中间,坐在冰冷的板凳上,苦思冥索,我到底犯了什么罪呢?
宣布撤职审查的名义是黎川失守和浒湾战斗失利。肖劲光更不明白他在这两次战斗中究竟要负多大的责任。
肖劲光没有别的办法、坐在凳子上反复回忆黎川失守的前前后后和每一个细节……
关于黎川失守——1933年1 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搬到了中央根据地。蒋介石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围剿”。中央苏区形势十分严重。
6 月,中央军委决定,对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取消军的编制,由军团直辖师。红一军团辖第一、第二、第三师;红三军团辖第四、第五、第六师,红五军团辖第十二师。同时,决定成立红七军团,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肖劲光受命,组建红七军团。
6 月中旬,中央又以红三军团和十九师组建为东方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分离作战。而二十师,二十一师则仍回闽北,配合东方军作战。这样,红七军团实际上没能完成组建。
肖劲光则带领部队在延平、将乐、顺昌一带东奔西调,配合东方军行动。
此时,蒋介石已调集六十七个师,另九个旅共一百万军队、聘请德、日、美等国军事顾问,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开始对各根据地进行“围剿”。其中,用于直接攻击中央根据地的有四十六个师,另四个旅,约三十万人,企图歼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根据地。
根据敌我势态,毛泽东曾向军委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将敌人引进建宁、泰宁一带山区根据地,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由于“左”
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的意见没能被中央采纳。
九月中旬,肖劲光奉总部命令从将乐战场赶回泰宁总部。九月的南方,依然暑热未减,当肖劲光翻身下马的时候,马和人湿淋淋的。
“劲光同志,你辛苦了。”总政委周恩来接待了他。
“将乐战斗现在怎么样?能打下来吗?”周恩来一边问,一边为肖劲光倒茶水。
肖劲光脱去透湿的上衣,拧于后在脸上又抹了几把,然后用一个大搪瓷缸从水桶里舀了一缸凉水,“咕嘟、咕嘟”喝了个底朝天,擦了一把嘴道:“哎,简直渴死了!”
“来,坐下!”周恩来拖过一把椅子。
肖劲光坐下:“将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天然工事,易守难攻啊。能不能打下来,很难说。”
“伤亡如何?”周恩来关切的问。
“代价太大了。六师师长牺牲了。部队打得很苦哇!”
“哦……”周恩来若有所思。
肖劲光看着周恩来,问道:“要我回来,有新的任务吗?”
周恩来抬起头:“是的。有敌情通报,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正在启动。
敌周浑元部已经向我闽赣苏区逼近。黎川地区可能是敌人的首攻目标。你得赶紧回‘老家’去,准备迎敌。‘肖劲光是去年年底调任建黎泰地区(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司令员兼政委的。后来改设闽赣省,成立了中共闽赣省委和省革命委员会(即省政府),顾作霖任省委书记、邵式平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肖劲光任闽赣军区司令员,辖建宁、黎川、泰宁、金溪、资溪、光泽、邵武以及信江、抚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后来,虽然肖劲光经常调用别处,但这个省军区司令员他仍然兼着。
因此,周恩来说是让他回“老家”去。
“迎敌?总政委,我哪有兵呐!”肖劲光叫了起未,“我这个闽赣军区司令、七军团政委现在是光杆一根呐!”
本来也是,军区成立后,只有一个五百多人的独立团和游击队,负责留守,前不久被调到硝石归前总指挥,现在只剩下一个七十几人的教导队。红七军团压根儿就没有组建到位。肖劲光能不叫吗?
周恩来站起来:“你先在这儿熟悉一下敌情,然后谈一谈你的要求和想法。”
肖劲光再没说什么,一头扎进敌情的研究和分析中。
他仔细对照翻阅了所有的敌情通报。一个大胆的建议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
他找到中央军委负责人,建议:针对敌人大规模的“围剿”,红军主力应及早集结于黎川东北的光泽、资溪一带,避开敌人进攻的锋芒,从侧面打击进攻黎川的敌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他强调,死守黎川没有什么价值。
但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
肖劲光只身回到黎川。
这才有了黎川失守的事件。
“眶啷”一声,禁闭室门开了。
前总的一位负责人走了进来:“肖劲光,首长要找你,跟你谈话。请跟我来。”
肖劲光被带到了首长办公室。
首长起身,从桌子上拿过一份《红色中华》报的副刊《铁拳》:“你看看这个吧!”
肖劲光接过报纸,通栏标题赫然入目:“反对肖劲光机会主义专号”。
肖劲光急忙往下看,自己怎么一夜之间成了机会主义呢?肖劲光看到下面有三篇文章。
没等肖劲光看完,首长便开腔了:“肖劲光、你要老实交待你的问题,‘罗明路线’在军队,你是最典型的。”
肖劲光没吭声,连忙把目光移到第三篇署名文章上——《反对红军中以肖劲光为代表的罗明路线》。这是给肖劲光的问题规定的性质。
肖劲光痛苦、疑虑、委屈,他大声申辩:“近两年来,我一直在军队打仗,作战方针和作战部署,都是中央定的。我是按中央的要求完成任务,怎么变成了‘罗明路线’的代表呢?另外,军人行事以战场要求为第一需要,有些战斗的具体打法,我是按军事常识工作的,即使有失误,那与机会主义也挂不上钩啊……”
“肖劲光,首先你要端正态度,你要从思想上检查路线问题。”
肖劲光愤然站起来:“我是党员,我是军人,我的所作所为全是按中央的路线行事。说我有什么具体的缺点错误,我都承认,说我有路线问题,我不能接受。”
首长推了推眼镜,想了想说道:“好,咱们先不说路线问题。你说,黎川是怎么失守的?你有没有责任?”
肖劲光详述了黎川失守的经过——肖劲光从泰宁回到黎川时,不禁大为惊疑:城内冷冷清清,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连行人都没有。
肖劲光来到省委、省政府机关。院子里空无一人。对面政府的供销合作社门开着,于是他连忙走过来。
“喂,小同志,省委机关的人呢?”肖劲光见到一个办事员,上前问道。
“省委机关已经奉命撤走两天了,敌人马上要来‘围剿’。你这是——”
办事员抬头说道。
“哦——”肖劲光没来得及多问,返身退了出来。
肖劲光来到军区教导大队。
这支六七十人的队伍,就是这个小城唯一的武装力量,它要面对几十倍于它的敌人的进攻。
这个空城计怎么唱呢?肖劲光心头暗暗发急。他把零散的地方游击队集中起来,配属各教导中队领导,与大队统一行动。他要在这唱一出新的“空城计”。
5 天之后,敌周浑元部的三个师,离开南城、硝石,直扑黎川。
9 月28日,敌先头部队占领黎川城外围阵地。
9 月29日,敌主力跟进,截断退路,对黎川城形成包围。
敌我力量悬殊。怎么办?肖劲光满头是汗,他一面组织部队凭险抵抗,一面想下步棋究竟该如何走。
教导队队长满脸是血跑过来:“司令员,再拼下去,这点本钱就没了。”
肖劲光两眼火光直冒。
“派去要增援部队的人,冲出去没有?”肖劲光停了停才问道。
队长擦了一把血汗水,说:“四周都是敌人。出是出去了,谁知是死是活。”
肖劲光没有再吭声。本来黎川战斗一打响,总部就会有消息。这里没有兵力,总部也是知道的。要有部队,增援早就上来了,何须去搬呢?
“突围!”肖劲光权衡再三、决定放弃黎川。
说到这儿,肖劲光紧紧地盯着这位首长:“黎川就是这样失守的。”
首长一边听,一边抽着烟。一对小眼睛不停地打转。等肖劲光一停,便反问道:“谁命令你放弃黎川的呀?”
肖劲光辩道:“也没有谁指示我要死守黎川呐!”
首长扔掉了很长的烟屁股:“逃跑了,总是事实嘛!”
肖劲光想了一想,说道:“的确,作为一名军人丢了阵地,还不如战死。
但是,我得对党的事业负责呀,党正需要这样的战士去消灭敌人,无理由让战士们去作无代价的牺牲呀!“首长听到这,站起身来:”今天就谈这些吧。
逃跑了,就有个逃跑主义的路线问题。“
肖劲光再没什么可说。他拿着那张《红色中华》的副刊,回到了禁闭室。
主观反省是痛苦的。更叫人痛苦的是反省没有什么结果。
夜,渐渐走向深处。肖劲光吹了灯,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又硬又冷的床边,和衣躺下。怎么也睡不着。外面的看守在那跺脚,搓手。肖劲光迷迷糊糊中,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之后,就一直再没睡着,他反复地思考,自己究竟与“罗明路线”有什么关系呢?
反“罗明路线”,是从1933年年初开始的。
1933年1 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要求各根据地最大限度地扩大和巩固主力红军,强调以“攻打大城市为中心”的“进攻路线”。当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的罗明,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写了《对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关于杭永情况给闽粤省委的报告》,认为党在闽西上杭、永定地区力量薄弱,困难很多。党在这些地区的工作方针应该与中心地区有所不同,强调在边缘地区要开展游击战争,逐步扩大红军,保留一部分地方武装等等。这些意见,反映了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和主张。但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错误地认为罗明的意见是“对革命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2 月15日,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摘福建省委,形成了“以罗明同志为首的机会主义路线”,撤销了罗明的省委代理书记以及省委驻上杭、永定、龙岩全权代表的职务,并在党内开展了所谓反“罗明路线”
的斗争,以排斥一大批正确主张的同志。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江西的罗明路线”斗争,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相等因在工作中坚持正确主张,抵制“左”倾错误在本地区的贯彻而受到了批判。4 月,江西召开全省三个月工作的总结会议,邓、毛、谢、古被说成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等。5 月,中共江西省委通过《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决定全部撤销他们在红军、地方领导机关中所担任的职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得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贯彻。“反罗明路线”也成了为“左”倾路线开路的杀手锏。
建宁。红一方面军总部。
还是那位首长的办公室。彭德怀一面端起茶杯喝茶,一面等待这位首长发话。
首长推了推眼镜,说:“彭德怀同志,请你说一下关于肖劲光黎川和浒湾战斗失利的调查情况。”
彭德怀是三天前由总部派去专门调查肖劲光战斗头利的有关情况的。
彭德怀放下茶杯,从怀里摸出几张纸,一边递过去,一边说:“黎川失守,责任不在肖劲光,按当时的情况看,七十几人的教导队,加上游击队员一共才二百来人。就是凭险据守,在敌人四个师的兵力面前,至多能坚持几个小时,而东方军自延平、顺昌前线撤回泰宁时已经是10月了。也就是说,这中间有五天。如何守法?”
首长见彭德怀说得有理有据,便往下追问:“那么,浒湾战斗呢?”
彭德怀站起身来:“都写在纸上了,你自己看吧。”说完,便一副告辞的架式。
首长见状,只好送客。
彭德怀反剪着双手大步出门。
首长又开始认真阅读关于符湾战斗的情况——1933年11月。
敌一个师出资溪,由金溪向浒湾方向移动。
中央军委命令肖劲光,迅速打击这股敌人,并电告肖劲光,部队划归红三军团指挥。在三军团到达之前,钳制这股敌人,截断金溪至浒湾的公路。
等彭、滕主力赶到,消灭这股敌人。
11月1 日,十九师、二十师进入阵地。十九师配置在北面高山地区,钳制浒湾之敌,使浒湾之敌不敢出城接应移动部队,与处于东西南三面赶来的三军团,形成合围之势。二十师占领八角亭一带阵地,由粟裕形成对来敌的封锁。
11日晚,战斗打响,肖、粟所部将敌人压在一片森林地带。两军相持不下。
12日晚,红三军团从东南两个方向,向敌人靠拢。但指挥部没能及时告知肖、粟等人。直到13日拂晓,东南两面枪声大作,肖劲光才估计是三军团主力赶到,于是,配合向敌人出击。
两天多时间,敌人已经在森林地带构筑了工事。三军团主力进攻未能奏效,反而伤亡七百多人。
敌人在击退红三军团主力后,终日派飞机对肖、粟两部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同时,浒湾之敌蠢蠢欲动。
战斗又持续一天,阻止阵地被敌人的飞机炸得翻了一遍,部队伤亡也很大。
晚上,浒湾之敌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出来接应,正面的敌人集中兵力向阻击阵地突围。粟裕第二十师在宽大的正面打阻击,只是一层很薄的力量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突破包围,打通了去浒湾的道路。
首长看完这些材料,又拿起铅笔从头翻过来。他很希望能在里面找到对他有用的东西,但结果很失望。
来到建宁好几天,肖劲光被关在那间小房子里日复一日地反省。
反省什么呢?他坐在床上怀念起战场上的那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