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必须打破敌人,要打破敌人,又须由内线作战适时转移至外线作战。如果只要一个或缺一个动作,都是不完整的东西。所以必须具备上列三个内容,又要相互联系运用,才是完整的转移。

现在我们各指挥员,主要是首先研究与了解战役上与战术上的转移,为目前所使用,其次再研究战略上转移。这并不是说战略转移不重要,相反的,它是关于全局的问题,非常重要的。这种战略转移,通常是由军部决定,不是由各地区自行决定的(只有特别情况时则在例外)。

(三)坚持与转移的联系怎样任何事物没有互相联系,则不能起作用。但它的相互联系,又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不是完全一样的。所有事物既是如此,坚持与转移也是如此。为了懂得运用坚持与转移的动作,就必须研究它的联系问题。它的联系又是怎样呢?

如当在我们坚持某一阵地的时候,就要一方面积极的主动的部署各种坚持工作,另一方面亦要有转移的打算,以免无备之患。如果只照顾坚持一方面,而没有照顾到转移之准备,一旦遇到情况变化,将会处于被动与混乱的状态,甚至有受莫大损失的可能。如道了大的损失,则阵地亦难坚持了。因为这样,在情况有新的变化之时,只有适当将主力转移,保存力量,有力量才可乘机破敌,才可坚持阵地。所以坚持必须联系转移,才可达到坚持之目的。

如当在主力部队由此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时候,也须一面作转移的部署,同时又须以一部坚持原阵地作为转移配合,才可获得转移的成就。如果只照顾转移一方面,没有照顾到坚持一方面的部署,结果成为无目的之转移,这样就会把阵地失掉,再图恢复,已不容易。此时只有适当部署坚持,才是正确的转移。所以转移也要联系坚持,才能达到安全转移之目的。

上面已说明坚持与转移的联系了,但这些相互联系不是把二者并列为一样的,而是有重要与次要之分。如现在我们执行坚持根据地任务之时,应以坚持为主要的,转移为辅助。因为转移是为着坚持而服务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主力部队需要转移之时,则应以转移为主要,坚持为次要(暂时的),因为此时坚持主要是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同时亦有坚持阵地之任务。这就是坚持与转移,又有互变其主要与次要之作用。它的互变,是看当时具体情况的变动而决定,不要预先想好的。

(四)为什么要坚持与转移呢我们有巩固敌后根据地,继续坚持敌后抗战之任务。而敌人正加强扫荡我根据地,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在这情况下,我们为着粉碎敌之企图,完成上述任务,一定要采用坚持的动作。

可是敌军现仍强大、又处于外线作战优势的地位。它持这优势,采取分进合击我军和根据地;而我军力量现尚弱小,又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但我占有政治上优势。在这情况下,我为着打破敌之企图,争取坚持之胜利,必须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法。运用战法,一定要主动的由内线作战转之外线作战,因此又要采取转移动作了。

这就是主客观需要坚持与转移的根据,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决定的。

(五)怎样坚持与转移呢第一,要有正确的作战指导。战略的指导在上面讲执行积极战略防御方针时已说了,现只说战斗指挥的一般办法。战斗指挥必须有主动的计划周到,准备充分,严守秘密,突然动作,特别是指挥员要不慌不忙,看清情况,寻求良机。如发觉对敌不利对我有利的地方,应即乘机以我之利击敌之不利,并积极扩张我之有利敌之不利,而至战胜敌人为止。如果粗心大意,不问情况,不择时间,单凭自己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结果会吃大亏。或者犹豫不决,模棱两可,想打又不下决心打,想走又不下决心走,这更是有害的。

因此,我们现在坚持某地区的时候,或要向某地区转移的时候,凡吾指导作战的各级指挥员(政委)就要精密考虑与切实把握有利情况,有利时间,有利地形与道路,不失时机的确定坚持与转移的决心,采取坚决的动作,否则,欲达到坚持与转移之目的是很困难的。

要知道坚持敌后根据地的斗争,我军在战略上是处于内线作战,但在战役战斗上我要力求外线作战,并采用各个击破之方针,才能战胜敌人。因此我军在根据地内坚持之时,各级指挥员尤其直接指挥作战的指挥员,必须预先想好准备好两套办法,一是准备以主力坚持,一部转移,一是准备一部坚持,主力转移。这两套办法的运用,是看当时当地敌我实际情况决定,应用那一套即用那一套(当然还要略加修正与补充),其他一套作为应付新情况之准备。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以主力坚持一部转移呢?又在什么情况下以一部坚持,主力转移呢?要在什么时机转移呢?这是、由当时敌我的具体情况决定,不能预先想好的。但一般来说,如在敌人来向我进攻之前,我多以一部兵力向边区及敌占区游击活动。主力则在根据地整训和准备各方面的工作,或是对我进攻之敌兵力不大,我有把握在原地区战胜敌人之时,则以主力坚持原地,伺机破敌,只以一部转向边区及敌占区活动,牵制另一方面敌人,或威胁敌人之侧背,配合主力作战,这就是主力坚持,一部转移的办法。如果在敌人大举向我根据地进攻之时,估计敌人兵力强大,我主力难于在原地坚持活动的时候,在战役初期,则应避免过早与敌决战,而适时将我主力转移到原地区(敌企图合击地区)以外活动,待机破敌,只留一部在原地区与敌游击,坚持原地,并能配合主力回击敌人,这就是一部坚持,主力转移的办法。

至于转移时机的选择,在内线作战一般的动作,通常是选择在敌人已分进将到合击线(就是利害分界线)以前的时机为宜,如过早转移,各路之敌尚未分进,则我之企图已先暴露;如过迟转移,各路之敌已合拢来,则我地区狭小,又不能周旋,都是不利的。

然而转移时机的选择得宜,即由于努力搜集情况的精密研究情况,正确判断情况而来的。因为这样,我们指挥员如欲求得坚持与转移的动作运用自如,即应该以搜集、研究、判断情况为最重要的问题了。如果不这样,将会被危险不利的情况所吓倒,被复杂、似是而非的情况所迷惑,亦会为可以克服的困难所沮丧,为不应摘取的小利所引诱。所以不贪得,不喜功,败不馁,胜不骄,审情势之趋向,见良机而动作,老成待重,胸有成竹,此乃我们指挥员指导坚持与转移动作的原则,也是正确的态度。

第二,要有根据地各种工作配合。为着保证坚持与转移动作做得好,不仅依靠作战指导的工作(当然是主要的),还要依靠根据地各种工作的配合。如果没有群众热烈的参加,没有军民的合作,没有民主政府的协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政军民的团结与共同协力,欲达到坚持与转移的任务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就要加强根据地的工作,首先是群众工作,民兵工作,生产工作,以及民主政权,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工作,一致配合起来。只有这些工作做得好,配合得好,则坚持根据地动作,或转移地区的动作,就会便利了。

第三,要有敌占区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在政治宣传上,尽量暴露敌人的滔天罪恶,揭破敌人的种种阴谋,同时宣传我必胜,敌必败,以动摇其人心,瓦解其组织,争取其群众。在经济斗争上,要极力破坏其经济设施与封锁,并煽动其人民起来反抗抽捐抽税,同时加紧我根据地的禁粮出口工作,以断绝其粮源,混乱其秩序,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有公开与秘密的各种各样的斗争配合。如果把这工作做好,对我们与敌斗争有莫大作用。

所讲这些,就是执行坚持与转移的一般办法,现在举例来说:在1943年春季,我三师在盐阜区反扫荡之时,当反扫荡初期,敌人以万余之众,疯狂的分向我根据地进犯企图找我主力决战,消灭我军与根据地。在这情况下,我三师领导同志,即决心以我主力分向淮海与盐东转移,避免与敌过早决战,只留一部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分散就地坚持游击与敌纠缠,一面保持阵地,保护民众,一面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亦为将来配合主力回头破敌。至反扫荡中期,敌人分散建筑据点,并开始撤退的时候,我三师即集中力量回击敌人,打下陈集、八滩,攻克东沟、益林等地,恢复我原有地区。从此来看,在敌集中力量大举扫荡初期,我主力必须适时转移,暂避决战保存力量。但这时转移,并不是单纯为着避免决战,保存力量而转移,正是积极为着打破敌人与坚持根据地而转移的。同时亦须有一部就地坚持游击配合,否则不能达到坚持之任务。假使我三师采取单纯坚持或单纯转移,没有把这两个动作联系运用,则我三师部队与盐阜根据地可能受到大的损害。相反的,这次反扫荡得到胜利,主要由于我三师各领导同志善于把握坚持与转移的战术,以及运用其他战术的结果。

根据这次我三师在盐阜区反扫荡的战例,已可证明在敌后斗争中,如我们同志能够学会正确灵活的运用坚持与转移的战术和其他战术动作,最后歼灭敌人,达到坚持根据地与保存力量是有充分可能的。

三、隐蔽与暴露的动作问题为了坚持敌后抗战,为了实现目前积极战略防御的方针,以达到坚持根据地的目的,又必须研究隐蔽与暴露的动作,因为它也是坚持游击战争中的主要问题,我想分为3 个问题来说:一、隐蔽与暴露动作的作用怎样?

二、隐蔽与暴露动作的联系怎样?

三、怎样运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一)隐蔽与暴露的作用怎样隐蔽是为了秘密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企图,蒙蔽敌人,遮掩自己,使敌人视听不灵,失去其侦察情报的作用,不能发现我之目标,如在“迷魂阵”中,莫知所向,而陷于情况不明的困境。我们若能很好的隐蔽了自己,则在情况紧张时,或大敌进逼时,可以保存我之力量,不致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使我之行动自如,获得在隐蔽中争取我之行动的主动。

暴露是为了使出自己的力量,来打击或消灭敌人;以我之暴露来暴露敌人,支配敌人的行动,求得争取战斗或战役的胜利。在必要使用暴露时,其动作应如急风骤雨般,出敌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使敌人促不及防。若我之暴露的时机适宜,动作积极,则可以主动的有力的打击敌人,威胁敌人,同时又因我暴露的时机倏忽不定,出没无常,可以迷乱敌人,使其莫知所措,而陷于处处受我牵制和支配的被动地位。

(二)隐蔽与暴露动作的联系怎样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本是两个东西,但又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着的,如在执行隐蔽的动作中,常有暴露的动作配合,在执行暴露的动作中,也有隐蔽的动作配合,如果只要隐蔽动作不要暴露动作,或者只要暴露动作不要隐蔽动作的话,都是不对的,和不完全的。但是在隐蔽中的暴露动作,及在暴露中的隐蔽动作,都是居于配合的服从的地位,前者应该为主,后者应该为辅,不能等量齐观,同时并重。关于隐蔽与暴露的联系就是这样。

(三)怎样运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在一般使用这两个动作,对自己是多用隐蔽动作,对敌人则是力求暴露其动作,并常以我之隐蔽对敌之暴露(如伏击敌人),也有以我之暴露对敌之隐蔽(如武装侦察搜索等),但不是绝对分开与固定的运用,而是有联系有变动的运用。如当我采用隐蔽动作时,不是单纯的顾到部署隐蔽动作,还要注意暴露动作的配合;同时,当采用暴露动作时,也须顾到隐蔽动作的配合。如这里隐蔽我主力,同时又在那里暴露我一部力量,迷惑敌人,以掩护我主力安全隐蔽,这就说明了隐蔽动作须要与暴露动作联系配合运用,才能达到隐蔽之目的。又如在伏击敌人时,它在未暴露之前,是极秘密的埋伏着,待敌人进入我埋伏圈,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如狂风暴雨般打击敌人,这又说明了暴露又要与隐蔽配合运用,才能达到暴露之目的,二者都不可偏废的。

同时当使用这两个动作的时候,不是依靠考察其本身利害,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决定,而主要是应经过详细研究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地形、时间、天气等条件谁优谁劣,又根据自己所负的任务,综合判断而决定使用隐蔽动作抑是使用暴露动作,并不是机械不变的东西。

现在坚持敌后抗战的第二阶段中,对于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更有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我军所采取的动作,主要是根据游击战争的总方针,我们游击部队的活动,常常采用忽然暴露忽然隐蔽的动作,以迷惑敌人,打击敌人,和保存自己,所以我们每个干部都要学会这两个动作,尤其要学会这两个动作的相互配合运用,才会把游击战争打得更好些。

如在敌人向我根据地扫荡的时候,它每每采用分进合围的战术,我们亦时常运用一部,分途牵制其数路,集中主力突击其一路,以各个击破它,这个战法,在牵制方面的各部队,就要到处扰乱、迷惑、引诱、消耗敌人,以阻滞它的行动,使它不能齐头并进,想做到这点,必须懂得使用暴露的动作。在突击方面的主力部队,就先要选择良好的地形,秘密部署,适时出击,突破敌人,想做到这点,又须懂得使用隐蔽的动作,更要懂得把这两个动作统一运用起来。又在强大敌人攻入我根据地寻求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下,我们为暂时避免不利的过早决战,有时采用隐蔽的动作,把主力转移隐蔽于适当地区,伺机破敌,也有时采用暴露的动作,把主力转移到敌人后方去积极打击它所必救的地方,威胁与引诱敌人离开我根据地,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战法。以上这已够说明,在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斗争中,都要求我们学会把握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总之,不管隐蔽动作也好,暴露动作也好,都要为着打破敌人,保存自己,以达到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根据地,储蓄力量,准备反攻之目的;如果不为此目的而隐蔽或暴露,便是无的放矢的盲动,因此你们使用这两种动作的时候,必须反对躲避斗争的埋伏主义,也要反对耀武扬威的冒险主义,只有坚决反对这两种现象,才能保证正确执行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兹再举最近的战例来说,如民国31①' 即公远1942年。' 年冬,我四师在淮北反扫荡战役中,曾经采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最后击退敌人,保卫了我淮北根据地。当在11月14日夜,我四师党的军政委员会,对反扫荡战役讨论决定的作战方针是这样:第一步主力跳出敌合击圈到适当地区隐蔽,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就地坚持与敌纠缠。

第二步主力转移于敌之翼侧或后方,协同我敌后部队(如宿东区睢铜)打击敌人实行破击战。

第三步如敌伪建立据点,则制造并找寻其弱点而集中袭击拔除之。

我四师负责同志能正确的决定这些方针,就是善于灵活运用隐蔽与暴露之动作,同时它的各级干部在反扫荡战役中,又能切实执行这个方针。如第一步把主力不失时机的跳出敌合击圈,转移到隐蔽地区;第二步又不失时机的把主力暴露于敌后进行破击战,威胁与吸引敌人撤退;第三步亦适时的暴露主力,坚决打下敌新占之青阳、金锁镇、马公店诸据点。在此战斗中又赖我英勇的指战员努力奋斗,和有群众的配合作战,终于12月15、16两日,敌人分途败退,我军乘胜追至泗州城下,敌人一场大的扫荡遂告粉碎。我被占阵地(青阳、金锁镇、马公店诸大市镇)也告克复,这次反扫荡我们是赢得胜利了。

由这战例的主要动作来看,已证明了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把握游击战争中正确的隐蔽与暴露动作,以及其他战术诸动作,最后是可以战胜敌人,达到坚持根据地与保存力量之目的。

四、集中与分散动作的问题在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中,对于集中与分散的动作,是经常要用的,如弄不清这问题,就不会掌握“坚持与转移”的动作,亦不会掌握“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更不会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所以我们每个干部必须了解这两个动作,现在我只提出4 个问题来研究:一、为什么要集中动作?

二、为什么要分散动作?

三、集中与分散动作相互联系怎样?

四、怎样使用集中与分散动作?

(一)为什么要集中动作所谓集中动作就是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向敌人施行有效的打击,为什么要集中动作呢?因为我们在打大仗的时候,经常都是使用很多的兵力于主要决战方向,才能够迅速获得战斗的胜利,所以要集中的动作。现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我各游击部队,亦常是分散活动,如果老是这样分散在各地,没有轮流整训,既不能大的打击敌人,又妨碍部队进步,因此集中动作,不但是作战需要,就整训来说也是需要的。

(二)为什么要分散动作所谓分散动作,就是把自己的部队分散于各地向敌活动,为什么需要分散动作呢?因为现在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进行的,我们为了牵制敌人,疲惫敌人,引诱敌人,而便于各个击破敌人,则常采取分散活动,或是在做地方工作的时候,亦采取分散游击掩护工作,所以必须要分散的动作,就是在集中打仗或集中整训的时候,也要派一部分散动作,担任对敌人的游击侦察警戒,才能保证集中动作之安全,这样看来,分散动作也是在军事斗争上不可缺少的动作了。

(三)集中与分散动作相互联系怎样集中动作是为了打大仗,分散动作是为了打小仗,但是打大仗要有打小仗的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而打小仗也要有打大仗的打算,才能大量破敌,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不是孤立的。因此在打大仗的时候,不单是照顾到集中动作方面,还要照顾到打小仗的分散动作方面;在打小仗的时候,亦不单照顾到分散动作方面,还须照顾到打大仗的集中动作方面,如果只有集中动作不要分散动作,或只是要分散动作不要集中动作,都是片面的,不是完全的东西。这两个动作虽有相互联系,但它的相互作用不是一样的,从一般战争来说,集中动作是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分散动作是次要的辅助作用的,但在另一个条件下,分散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如游击战争中分散动作,经常站在主要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怎样使用分散动作与集中动作从一般军事斗争来说,在大的进攻敌人的时候,多用集中的动作,在防御敌人前进的时候,多用分散动作,在游击战争中,亦多兼用这两个动作。如敌人分散行动时,我则使用集中动作,以打击敌人,围歼敌人,如敌人集中行动时,我则使用分散动作,以扰乱敌人,牵制敌人,疲惫敌人,寻机打击敌人,求得达到逐渐削弱以至打破敌人之目的,这就是集中打敌分散游击的办法,也就是以我之集中对敌之分散,以我之分散对敌之集中的游击战法。但这些战法的使用,不是依据考察它本身的利害得失与主观所想以决定,而是正确估计当时当地敌我的一切情况,对比孰优孰劣决定的,并要互相配合使用之。

当在敌人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扫荡或清乡)之时,如我们估计敌人力量不强,又是分散进攻联络困难的时候,有利于我破敌之条件,同时又估计自己的力量及地形、群众、时间等条件亦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此时则应采取集中动作,以我之强大的兵力迅速围歼敌一路或一部,并继续各个击破敌人,粉碎敌人的进攻。但次要的各方面亦须以小部兵力游击,箝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以保证我主力对敌集中打击之顺利进行。

假若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的敌人力量很大,而我的兵力弱小的时候,但我有坚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此时我军则应采用分散动作,并配合地方武装和群众等力量就地游击,就地坚持,以分散敌人,诱惑敌人,造成敌人弱点,如一发现敌人这个弱点,即应抓紧时机迅速打击敌人,求得逐渐削弱敌人的力量,集小胜为大胜,改变敌我的形势,再图大的破敌,巩固根据地,这就是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主要斗争的动作。

又就“坚持与转移动作”,和“隐蔽与暴露”动作来说,这些动作有时以集中动作行之,也有时以分散动作行之,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集中动作呢?又在什么条件下才分散动作呢?这是应该看当时当地敌我兵力大小与强弱,情况的缓急,地形的好坏,居民的影响,时间的多少,以及我的任务诸条件加以正确的估计,与双方利害得失的对比,谁多谁寡,用实事求是办法来研究判断,然后审情决定,不是预先想好的,兹分别叙说之:在实行坚持动作时,如敌人强大,情况严重,地形与居民也好,时间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