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瑞卿同志缓和下来,说:“四团不应该有这样的事嘛。”

他用了信任的语调,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立即组织突击队出击。罗瑞卿同志为了缓和刚才的紧张气氛,给我一支烟,并说:“指挥战斗不要披着毯子,像什么样子嘛。”

警卫员杨力与他是熟人,赶紧把他拉到一边,诚恳地说:“罗局长,您弄错了。我们团长正在打摆子,是我给他披上的。”

罗瑞卿同志这才真正后悔了。他与我温和地谈了一会,告诉我:“红星”纵队刚刚渡过一半,阻击部队务必顶到12时以后才能保证大部队完全渡过。

我直言不讳地说:“每分钟都得用血换啊。”

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自语了一句:“格老子!打!”就匆匆走了。临走对杨力说:“过了江,到‘戴胡子”那里给你们团长要点药来。“

事后,我才知道罗瑞卿同志冒着火到我们阵地上来的原因。原来,那股冲进来的敌人,竞迂回到一军团军团长指挥部来了,当时林彪、聂荣臻、左权等指挥负正在吃早饭,开始还以为是我们自己的部队,等辨认清楚后,已经火烧眉毛了。差一点让他们连二师政治部同时抄了。

……直到接近正午时分,中央纵队才渡过湘江。罗瑞卿走在湘江渡口大路上,看到到处是中央纵队丢弃的印刷机、炮架、兵工厂的机器零件,一摞一摞的纸张,他的心里一阵阵憋闷:“格老子,这仗是怎么打的?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他弯腰拾起一张敌人丢下的传单,只见上面写着:“我们奉总司令的命令等你们好久了,请你们快来!来!来!来!来进我们安排好了的天罗地网。”

他扫了一眼传单,上面已经重叠了几个红军战士的脚印。他的嘴角溢出一丝轻蔑的笑意,将传单扔在地上。但他再看看疲惫不堪、衣装不整的队伍时,心里的憋闷变成了疑虑。他回想起第五次反“围剿”以前的各次战斗胜利,隐隐感到一种不安:这样的被动,不惜血本的硬拼方法已经使部队损失了不少力量,有的在战斗中牺牲了,有的被整团整营打散了……

凭他的经验和对指战员们情绪的观察,他觉得这是中央在指挥上失误造成的。早就听说那个李德的指挥总是黄昏出发,拂晓到达,有时机关枪、迫击炮放在哪个山头,他都要规定,明明一个晚上走不到的路,他硬要你走;明明打不胜的仗,他硬要你打。听说他指挥凭的就是一支红蓝铅笔,一张地图,一把米尺。毛主席也没有管军事了……他咬了咬牙,摸摸正在发炎的腮部伤口,迈着沉重的脚步,汇入匆匆行进的队伍。

1935年1 月9 日。黔北重镇遵义。

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干冷异常。但遵义城头红旗高高飘扬,街道两旁挤满了面带喜色、兴高采烈的群众。他们扶老携幼,敲锣打鼓,鸣放“火炮”,手挥小旗,高呼口号。鱼贯而入的红军战士精神抖擞,面含微笑,不时地向群众点头,挥手,彼此像是久别重逢一般。全城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今天是什么日子使人们如此高兴呢?哦,今天是红军中央纵队入城的日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都随军委纵队入城了。

居民终于摆脱了黔军的压榨和骚扰,怎能不感到轻松呢?红军离开苏区三月以来,第一次攻下一座城市,而且是一座比较富庶的城市,十多万追敌已被扔在乌江以南或以东地区,备尝艰苦的战士们怎不感到高兴呢?

第二天清早,罗瑞卿刚起床,聂荣臻政委便派人把他找去了。

“有么事?”罗瑞卿问来人。

“政委说去了告诉你。”

罗瑞卿跟着来人急匆匆地来到聂政委的住处。一进门,他就问:“什么任务?政委。”

聂政委从推开的军用地图上抬起头来,向罗瑞卿招招手:“过来说。”

罗瑞卿快步走到桌前,聂政委把手指停在图上的遵义城北桐梓一带。

“你看,”聂政委用手指按了按图上的“桐梓”两个字:“在这里,有一股土匪武装,头子号称‘一杆枪’,他们仗着王家烈和当地的地主势力,占据仙女洞,无恶不作,民愤很大,要想办法消灭他们,扫除我军北上之路的障碍。”

聂政委说完,抬起手有力地一挥,目光落在罗瑞卿的脸上。

罗瑞卿有力地点了点头:“我带保卫局的同志们去,保证消灭他们!”

“好。这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啊!”

聂政委紧紧地握住罗瑞卿的手,摇了几摇。

罗瑞卿走在洒满晨光的街上,见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红军的革命布告:《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三、五成群的居民围在一起,有的读布告,有的在读红军散发的革命传单。走到一家粮店前,他发现许多人正围着读一首写在门板上的歌谣:红军到,千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千人叫,绅粮笑。

要是千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

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人们读了一遍又一遍,有说有笑。

罗瑞卿觉得,这正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呀。他不敢稍停,快步走回保卫局,向大家交代了任务,便带领这支几十人的队伍,悄悄地出了遵义北门,爬上山道,在向导的带领下向桐梓进发了。

穿山越岭,这支精悍的队伍很快到达了指定地点。一进村,罗瑞卿就派战士找来了十几个老乡。老乡们一听说要打“一杆枪”,个个都十分高兴,七嘴八舌地开了腔。“‘一杆枪’这家伙不死,就没有咱穷人的活路了。”

“‘一杆枪’可厉害了,百发百中……”

“问问这里的人,谁家没遭过这伙土匪的欺负?有的给他抢过,有的被他打过,我爹就是他当活靶子打死的……”“这是我的五岁儿子的血衣,你们要替孩子报仇呀!”罗瑞卿默默地听着,怒火在他的胸中燃烧起来。但他强压住怒火,问身旁的一位老者:“老爹,‘一杆枪’现在在哪呢?”

“他跑了,进了‘仙女洞”,把他的全部财宝、粮食搬进去了。他还说:“只要我兄弟们住进仙女洞,红军就是变成鸟儿也休想飞过去。”

“这么厉害?”

“是啊,‘仙女洞’可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山洞在半山腰里,下面是直立的石壁,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那,他们怎么出入呢?”

“从半山腰崖缝处,有条小路通向洞口,但到洞口下就断了。过去人们出入,一定要有梯子。”

“哦……”

罗瑞卿沉吟片刻,一个念头闪过脑际,他又问在场的人:“再没有别的路可以进洞了?”

“唔,有一个,还是我那年采药时发现的。不过,路太难走了。”一个须髯银白的老者说。

“路再难走,我们也不怕,只要能消灭‘一杆枪’为乡亲们报仇就成。”

警卫员小尤赶紧说。

“对,老爹,你带我们去,好么?”

“为了捉住‘一杆枪’,我拚这把老骨头了。”

“好。谢谢老爹,谢谢乡亲们。”

听了老乡们的介绍,罗瑞卿的心中渐渐明朗起来。

送走了乡亲们,他召集保卫局干部开了一个短会,研究了作战方案,大家连夜作好了作战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部队分作两部分出发了。少部分由老乡带着,埋伏在“仙女洞”的正面,放了一阵枪后,就开始喊话:“洞中的老乡们,你们听着!你们跑不了啦,红军大部队己经把你们包围啦。”

“洞中的老乡们,你们的家人受‘一杆枪’的迫害太厉害了,你们还替他卖命吗?”

“红军优待俘虏。”

“投降才是出路。”

“一杆枪”早听得不耐烦了,他伏在洞口的一块巨石后面,挥舞着驳壳枪狂喊:“娘的,还愣着干嘛?给我打!”

土匪们便向喊话的地方猛打起来。

红军战士也还击他们。顿时,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起来。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保卫队员在采药老人的带领下,悄悄地从山背后的入口处摸进了洞里,战士们迅速展开,一阵密集的枪弹横扫过去,还在洞中的土匪们有的被打死,有的喊叫着向洞口跌跌撞撞地跑去。

“一杆枪”作梦也没想到红军会从这个秘密的入口包抄进来。他听到了枪声,也听到了“缴枪不杀”的喊声,一时乱了阵脚。正在向前面射击的土匪立即放下了枪,抱着头跪下了。“一杆枪”还想要威风,正要举枪,一颗子弹已经打得他的脑袋开了花。

这场战斗就这么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红军保卫队员们押着土匪们,扛着“一杆枪”的家当,在满天的晚霞中回到了村里。

老乡们听说“一杆枪”被打死了,个个拍手称快,看到红军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伙作恶多年的土匪,人人喷舌称奇。罗瑞卿带领的红色保卫队员不但消灭了这伙顽匪,解了当地人民的心头之恨,而且缴获了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凯旋而归。

不几天,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召开了。一军团保卫局担负起会议的外围警戒任务。罗瑞卿昼夜紧张地工作,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后来,罗瑞卿理解了聂政委的话的含义,肃清了这伙顽匪,会议才可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进行啊。再看到在与敌人一江(长江)之隔的桐梓、松坎以及湄潭等地部署了那么多的部队(红一、三、五、九军团都有)时,他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是多么重了。

1935年1 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上,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工作,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奋斗,经历了胜利和失败、前进和迟后、扩大和缩小的多次反复曲折斗争,终于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终于认识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思想和路线。

遵义会议刚刚结束。返回驻地的路上,罗瑞卿迈着轻快的步子正走着,警卫员小余凑上来说:“罗局长,今天有什么喜事,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嘛!你们知道么?中央开的这个会上做了一件大事哟!”

“什么事呀?”小尤、小余都凑上来了。

“告诉你们吧,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同志主持军事,红军得救啦!”

“这下可好啦!”

小尤、小余情不自禁地抓住罗瑞卿的手跳起来。

罗瑞卿看着小龙、小余兴奋的样子,一时来了兴致,边走边给他们讲起了毛泽东的故事。从毛泽东领导秋收暴动到井冈山斗争,从指挥红军胜利粉碎国民党军三次“围剿”到长征中运筹帷幄,使红军得以避开敌人主力,西进贵州争得主动。他越讲越激动,小尤、小余越听越兴奋,讲着讲着,他的语气由激动转向深沉:“党找到这么好的领袖不容易啊!”

小尤、小余受到了局长情绪的感染,脸色肃穆起来。罗瑞卿继续说:“离开苏区以来,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就常随着我们红一军团行动,我们的保卫任务完成得不错嘛。今后,我们更要好好工作,保卫好主席和中央的安全,要好好地跟着毛主席闹革命!”

小尤、小余不住地点头,眼中透出坚定的目光。他们紧紧跟在罗局长的身后,三人大踏步向前走去。

1935年5 月26日中午。大渡河安顺场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部。

此时,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正在房门口时而来回踱步,时而驻足远眺,像在等待什么,又像在焦虑什么。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罗瑞卿在不远处正交谈着什么。

发源于四川、青海两省交界的果洛山的大渡河水,汇积高原、雪山、草地的涓涓清溪成一股滚滚洪流,自北而南,直下群峰倾压的横断山脉,千回百转,劈山裂岭而来。在安顺场这个地方,河道急转,向东一指,呼啸而去。

湍急的河水受河道的限制,像不驯服的野马受到缰绳紧勒一般,雪浪翻飞,涛声荡谷。

过了一会儿,一群人从山道上急匆匆地走来了。走在前面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互笑着,指着迎候在那里的刘伯承他们说:“看,把他等急了吧?”

刘、聂、罗他们也看到了主席等人,急步上前,敬礼,六双大手紧紧地握着,摇着。

毛泽东握过刘伯承的手,朗声笑着说:“伯承哪,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

“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刘怕承谦逊地答道。

“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

毛泽东笑着又问。

“那当然,彝人最讲义气,他看我诚心诚意,才信任我。”

刘怕承说话时充满了认真的神气。

“那,彝人下跪是先跪左腿呢,还是先跪右腿呢?”

毛泽东也“认真”起来。

“这……”

刘伯承自己当时也没有太注意,当时是凭着一种民族兄弟的赤诚完成仪式的。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那天的情景:明静的海子边上,两碗清清的湖水,一只雄赳赳的公鸡,欢腾腾的人群……一时说不上话来。

周恩来一看主席把刘司令“问住”了,赶紧转变话题说:“后续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小叶丹打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出来欢迎,伯承、荣臻他们简直把彝区赤化喽。”

朱德也笑着说:“先遣队自5 月成立以来,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功劳可不小哇!”

这时,刘伯承连忙答话:“总司令先别论功行赏,我正为这大渡河架不起桥来发愁呢。”

到这里,终于言归正传了。这些人就在房前的石丛中坐下来,围成一圈,讨论起目前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由刘伯承详细汇报渡船和架桥失败的情况。他说:“我们现在有四只小船。由于大渡河高山夹峙,河床倾斜,水势异常湍急,小船不能直达对岸渡口,必须先用人力将小船拉向上游一二里,然后小船才能斜达对岸渡口。这样折腾,小船往返一次,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对我们这支庞大的队伍来说,速度太慢了,这样下去,会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工兵连试着在河上架桥,但是由于河流湍急,器材缺乏,这个办法连试几次都失败了。今天主席你们来了,正好研究一下,作个指示。

刘伯承说完,用期望的目光望着主席。

大家也把目光都集中在主席身上。聂荣臻和罗瑞卿听着刘伯承的介绍,一边点头,一边平静地等着主席的指示。

“大家也讨论一下吧,我们没有做石达开,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毛泽东挥挥手,神态安详地说。

于是,围绕部队过河问题,大家讨论起来。

最后,毛泽东总结道:“按伯承介绍的情况估计,这样渡河速度太慢了,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全军才能渡完。但是,目前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的。追赶我们的薛岳纵队,已经渡过金沙江到达西昌以北的礼州,四川军阀杨森等的增援部队也一天天逼近了。敌人离安顺场只有几天行程,如果红军不能迅速过河,长久处于这样的狭隘河谷地带,是极端危险的。因此,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兵分左右两路,沿大渡河两岸朔河而上,夺取沪定桥过河。”

毛泽东顿了顿,环顾一下大家,然后铿锵有力地指出:“这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沪定桥,我军大部队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避免石达开的命运,才能转到川西会合红四方面军。万一会合不了,一部红军也可到川西去开创个局面嘛。”

“好。”朱德听完毛泽东的分析,频频点头,“就兵分两路:右路由从这里过河的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组成,由伯承、荣臻、瑞卿率领,沿大渡河东岸前进,策应河西红军夺取沪定桥的行动;左路主力沿西岸前进。”

计划已定,方向已明,中央红军立即按计划夹河而上,直取沪定。

1935年5 月30日凌晨2 时许。沪定城下。

天色阴沉沉的,毛毛细雨在漆黑的夜色中无声地落着。

右路军踏着泥泞悄悄地接近沪定城。城上也是黑漆漆的,没一丝声响。

这一片漆黑与寂静,更增添了夜的复杂、可怕。

右路军在离城不远处悄悄的散开。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伏在一个土坡上,观察着城上的动静。

突然,城上闪起一阵火光,一排子弹立即呼啸着向右路军伏着的地方射过来。

“不好,我们被敌人发觉了。”

罗瑞卿附在刘伯承的耳边说。

“根据前两天的进展情况估计,左路军先锋应该到达这里了,怎么不见他们的影子呢?”“也许他们还没有到……”

“传令下去做好攻城的准备。”

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交换了一下意见,把这个命令通知了部队。

城上枪声又歇了下去。

刘伯承在黑暗中立起身,观察了一会儿,说:“吩咐部队做好攻城的准备,我去前面观察一下,如果确是敌人,我们就大干一场,拿下沪定城。”

说完,他就带着警卫员向城下摸去。

城上可能发觉有人向城下摸来,于是,又响起了枪声,鲜红的火舌在黑漆漆的夜色中显得分外耀眼,子弹不时地落至刘伯承等人的周围,刘伯承几个人又伏下身子。罗瑞卿心中暗叫一声“危险!”便纵身跃起,伏下身子紧跑几步,赶到刘伯承身边,一边警觉地向四周环视,一边提醒刘伯承:“司令,注意安全。”

刘伯承点点头,拍拍罗瑞卿抚在自己肩上的手,又拉了一把他的衣角:“再前进几步。”

枪声又稀落起来。

刘伯承、罗瑞卿等人屏息静听,只听到城上是地道的江西老表的方言:“伢子,会不是刘司令他们啊?”

噢,自己人!一定是左路军的先遣部队已占了沪定城了。刘伯承和罗瑞卿夜色中相视一笑,罗瑞卿冲着城楼喊道:“你们是江西同志吗?你们是红军,我们也是红军,告诉你们王团长,杨政委,①让他们派人下来接我们。”

枪声骤然而止,城上和城下霎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王开湘、杨成武出来后,简单地向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罗瑞卿参谋长介绍了他们夺桥的战斗情况,刘伯承动情他说:“红军战士真是钢铁勇士啊!”

在杨成武的陪同下,刘、聂等人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带着马灯,踏上铁索桥,从桥东走到桥西。

刘伯承俯视着桥下奔腾直泻的急流,细看着桥上的每根铁索,感慨万分:“沪定桥!沪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后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也随部队到达沪定桥。毛泽东等在桥西大树下稍作休息后,便和战士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走上沪定桥。有的说,这样的桥,有我们一个班守着,谁也不用想过来。毛泽东听后,朗声笑道:“敌人嘛,总是敌人!他们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不能相比的。”

6 月2 日,红军全部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使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计划成了一个可悲的梦呓。[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1935年5 月某日,会理地区。

罗瑞卿骑在马上,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晃晃的。警卫员小尤紧紧地牵着马的疆绳,尽量让马走得稳些。

他们从长长的行进中的队伍旁走过。“小尤,停下。”

骑在马上的罗瑞卿声音嘶哑而急促地说。

“参谋长,什么事?”

“你看,前面那个小鬼。”

“哪个呀?”

小尤不情愿地勒住马。

“别装蒜,把马牵过去,给他骑吧。”

“这……您的感冒……”

“早好多了——他年纪那么小,快连棍子也提不动哇。”小尤正踌躇间,罗瑞卿已经翻身下马。他看看小尤不情愿的样子,说:“算了,别生气嘛,快去吧。”

说着,罗瑞卿从小尤手中拿过缰绳,牵着马紧走几步,到了那位正拄着木棍艰难地行走的“红小鬼”身边。“小鬼,受伤了吧?来,骑上马走吧。”

“不,首长,您骑吧,我走得动呢。”

“小鬼”说着还硬往前赶了几步,腿伤痛得他咬住了牙关。“不要硬撑嘛,留着力气去前面打敌人。”

罗瑞卿说着,把“红小鬼”拉过来,抱住腰放到了马背上,自己牵着马缓绳走起来。

小尤看着赌气不行,就紧走几步跟上,绷着脸,噘着嘴,不说一句话。

罗瑞卿不用回头,就已察觉了小尤的情绪变化。他笑着说:“同志哥哎,别生气嘛,我走一走,身体爽快多了。”“参谋长,我不①指王开湘,杨成武,时任左路先遣队红四团团长和政治委员。

是反对您让马给别人,可您感冒好几天了,走路摇摇晃晃的,累坏了,我们怎么向组织交代?“”怕我累坏?好同志啊,给,你牵马,我跟在后面,好吧?“

罗瑞卿不由分说,把马缰绳塞到了小尤手里。

坐在马上的“小鬼”急了,要下马,罗瑞卿按住他,温和地说:“小鬼,坐好,路还很长,要积攒力量。”

说完这话,他又跟“小鬼”拉起了家常,家乡在哪里?什么时候参加红军的?想不想家?……

小尤牵着马,默默地走着,心里热浪翻腾。他想到那次在金沙江边,自己的脚被树枝划破了,罗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