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雄师-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12月14日,历时34天的广西战役结束。此役全歼“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部及直属部队三个兵团部,12个军部,25个师另15个团,歼敌两个兵团和10个师的大部,共172900余人。

当时《长江日报》对广西战役的意义曾有如下评论:“广西战役胜利结束,桂系匪军以及华南蒋匪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因为我国大陆上,再也没有一支像桂系匪军这样骠悍的反动武装了。对于华中南来说,今天,解放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了。。。这是我华中南地区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李宗仁赴美一个月以后的白崇禧,并没有记住李宗仁对他的忠告,去了他原先曾答应不去的地方——台湾。

李宗仁走后不久,解放军几十万大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白崇禧的十几万桂系精锐,在强大的解放军进攻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被解放军打得稀里哗啦。白崇禧只好实施他退往海南岛、退往越南的计划,因为滇黔他退不了了,卢汉率部起义,昆明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

尽管李宗仁走前,受白崇禧之托,曾专程奔走海南一趟,与陈济棠协商,要求华中部队退往海南岛,但陈济棠一直不松口。最后白崇禧只好请蒋介石出来说话,经过讨价还价,陈济棠才勉强答应。条件是:帮助陈济棠守护雷州半岛。

但由于解放军进军神速,彻底打破了白崇禧的梦想。逃到海南岛的部队不多,逃到越南的也只有黄杰兵团一部万余人。桂林失守以后,白崇禧飞到了海南岛,还险些为陈赓兵团活捉。

桂林不守,南宁易主,海南岛也不可能是久留之地。李宗仁去了美国,他白崇禧以后将安身何处!

正在他难择退路之时,他的广西老乡,陆军副总司令罗奇从台湾来到了海南岛。

罗奇见了白崇禧说道:“健公啊!总裁到台湾后,对健公思念倍至,真可谓是食不甘味,夜不安榻。因此,特命我来海南拜见。临行前总裁特地说道:‘请转告健生兄,我请他到台湾来组阁,由他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军事指挥权我全部交给他。’健公,这可是总裁对健公的信任呀!”白崇禧再一次对蒋介石产生感激之情,说道:“感谢总裁的厚爱!”罗奇说完,打开他挟在腋下的一只小黑包,取出一张单据,交给白崇禧,说道:“健公,这是总裁命我携带来的400万银元和500块金砖,给华中部队发放军饷。”现在白崇禧仍然需要钱,退入越南的部队和留在广西山上打游击的部队,都急需钱!他非常感激蒋介石,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蒋介石还想着他,他愉快地在单据上签了字。很明显,他的心已飞向了台湾。

恰在这天,程思远送走李宗仁,从香港飞往海口,秘密在天主教堂会见了白崇禧。程思远从贴身的衣服里取出一封信给白崇禧,说道:“这是德公临飞美前留下的一封信,嘱我到海口一定面呈健公。”白崇禧接到这信,心中涌起波澜,德公在去美国之前还不忘关照我!

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打开,信纸上只有寥寥一语:“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唯独不可去台湾!”看完李宗仁的信,白崇禧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他简直有点恼恨李宗仁:你走了就走了,何必留一封这样的信给我!

白崇禧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去台湾,他确也担心蒋介石找他算帐,不去台湾,他又不甘心到海外过寂寞的生活,因此想来想去,皆无良策。

以后几日,蒋介石又连连来了几封电报,催他赴台组阁,电文亲切,充满感人之意,罗奇又整天来向他游说纠缠。陈济棠、薛岳、余汉谋等人,闻知老蒋要白赴台组阁,对他的态度也大大改变了。原来他们不过把他看成是一位落魄的桂系头目来借地盘栖身的。从前,桂系势力煊赫之时,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李、白不得不怀敬畏之情,而今桂系己败落,前来求他们收容,陈济棠等可就再也不买李、白的帐了。因此,白崇禧逃到海口,对陈等的态度也不难察觉,大有寄人篱下,乞人收留之感。现在李、白的势力虽已败落,如果老蒋要重新启用白崇禧的话,则桂系仍有复起之可能。陈济棠等为着将来的利益着想,此后便对白一反冷落为热情,甚至薛岳还特地邀请白驱车同去巡视他在海南经营的“伯陵防线”。

“鬼不迷心窍的人不会走错路。”当时李宗仁在美国就这样讥讽白崇禧。

白崇禧一心想着权,想有势,最后上了蒋介石的大当。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怀着侥幸、不安、反共复国、振兴桂系的心理,在已犹豫数日之后,应邀从海口赴台组阁。

白崇禧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是“我白崇禧一生只有两个长官,一个是德公,一个是介公。但白自到台北以后,经常念叨的长官变成了一个。蒋介石给他的并不是组阁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允诺,而是把他幽禁于台北,作了张学良第二。从此,在中国军阀混战史中名声赫赫的小诸葛,湮没无闻;

桂系势力,在国民党的派系大辞典中,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白崇禧被“软禁”在台湾,蒋介石还不甘心,还要以“谋叛”的罪名惩治这个“历史罪人”。白到台湾不久,蒋介石便密召保密局长毛人凤,授意查办。毛人凤对手下的人安排任务时说:“领袖认为老妹子(当时台湾保密局奉命跟踪监视十余名敏感的政治人物,白崇禧是其中之一,代号叫“老妹子”。)可能谋叛,你们去进行调查。”当年的“小诸葛”一直受到蒋介石的监视,虽然多次设计谋害未成,但最终仍未逃脱蒋介石的魔掌。1966年12月1日夜晚,白崇禧暴死在自己的住所。有人发现他赤身裸体死在卧室的地板上,尸体周身发绿,睡衣和床单统统被撕得稀烂,表明他死前曾有过一段极痛苦的折磨。后来,台湾军统特务头目谷正文在新加坡《联合晚报》上披露,这是他受蒋介石之命,关照药店在药剂上做了手脚,下了猛药,要了多年郁郁不得志的白崇禧的老命。

割据西南,蒋介石的最后梦想。关起门来打狗,毛泽东的基本战略方针。兵不厌诈,刘伯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稳定军心,蒋介石硬着头皮住重庆。垂死挣扎,胡宗南、宋希濂彻夜不眠筹良策。迂回作战,杨勇兵团突破黔东防线。打开通道,一三八团勇士斩断“鹅翅膀”。

为了逃命,敌士兵只好拉在裤子里。抢时间,刘伯承规定了部队行军的里程表。战争奇观:铁脚板和汽车轮开展拉力赛。

中南地区白崇禧的军队被歼之后,国民党军队的残余,主要麇集西南一隅。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西藏五省区,地形十分复杂。

北有大巴山脉横亘川陕边界,东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纵贯川、鄂、湘、黔边境,形成西起奉节、东至宜昌,长达200余公里的峡谷地带,是川鄂交通的咽喉,地形极为险要。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蜿蜒于该省的西部和南部,长达3000余公里,是我国西南的门户。

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上,系藏族聚居区。整个西南五省区,除四川盆地外,其余多为山地和起伏连绵的丘陵,山陡路窄,崎岖弯曲,交通极其不便。云、贵、川三省,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历来为我国兵、粮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势特点和政治、经济条件,蒋介石企图把西南建成“反共基地”,盘踞川蜀,开拓滇康,支撑一隅,等待时机。

于是,在他引退后,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遂提出了以四川为中心,建都重庆,背靠云贵两省,“割据西南”的计划。

白崇禧的部队被歼之后,在西南地区,逃集在此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有: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胡宗南部第五、第七、第十八兵团;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部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共六个兵团,连同新组建的部队在内,共计37个军约90万人。

蒋对割据西南早已盘算好了。秦岭、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诸山脉是一道共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便于封锁,可以割断川黔两省与内地的联系;

西南地区盘根错节的地方封建势力和各据一方的军阀土匪,可以作为实行反动统治的政治基础;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兵员和军粮都有保障;

地处边陲,接壤数国边境,便于取得外援。因此,蒋决定大力“建设西南”。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决定把退集在西北、西南的残部,统统组织起来,沿川陕、川湘鄂边区,层层设防,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固守西南”。蒋介石计划:以胡宗南集团在川陕边区的部队扼守秦岭、大巴山,防止解放军由陕入川;以宋希濂集团布防川湘鄂边区,扼守川东门户。如果上述计划落空,退往云贵,再不能存身时,则逃往国外。

为了保住西南这最后一个反共堡垒。1949年4月,他派心腹王陵基接替了邓锡侯的省主席,要他看好成都这个据点;重庆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则由亲信张群坐镇。王陵基顽固骄矜,张群老谋深算,圆滑善变,且二人均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然而,蒋介石还是放心不下,8月24日,携长子蒋经国由广州飞往重庆,亲白布置反共大计。一下飞机,蒋介石就发表讲话,说:“今日重庆将成为反侵略、反共产主义之中心,重新负起支持作战艰苦之使命。”蒋来到重庆,住进了抗战时期曾住过的山洞陵园,以示与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负责守卫大西南的主要将领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何绍周、刘伯龙等人,联名上书,请求蒋介石这次来就不要走了,长期住在重庆,“使之成为反共复兴基地”。将领们的心意,蒋介石完全理解,但此时蒋介石心里想的只有他自己才能知晓。蒋介石看完将领们的上书后说:“我在台湾创办了一所革命实践学院,要由我亲自主持。因此,我要经常住在台湾,而不能长期留在四川。”蒋介石这次到重庆,为了稳定军心,硬着头皮住了28天,开军事会议,部署西南防务,召见主要将领询问情况,面授机宜。但好些人已经感到蒋介石不再具有以前的威望了。事后来希濂说:“蒋介石又重复了他那套空洞无物的话。老实说,我当时口虽唯唯,心目中已开始觉得蒋介石这座偶像不过如此而已。”罗广文说:“这次总裁来,我们以为一定有些新消息,新办法,但结果仍然是老一套,这样能长期支持下去吗?”就在蒋介石来重庆之前,“保卫西南的主将“胡宗南和宋希濂,曾在汉中与蒋做过彻夜交谈。胡、宋认为:为了保存实力,必须设法避免部队被共军包围消灭。在共军尚未向西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前应设法将主力转移到滇缅边区。第一步,应先控制西康和川南,作为逐步向滇缅边区转移的基地。第二步,等共军开始向西南进军时,立即将主力转移至滇缅西之保山、腾冲、龙陵、芒市一带,以一部转至滇南。如将来再受共军压迫时,则以主力退入缅甸,以一部通至滇、缅、泰边境。为考虑到缅甸政府可能采取拒绝入境及敌对行为,必须具有击破缅甸政府可能采取的敌对行动的思想准备和力量,因此在转移时,要尽最大努力保存现有的重武器如战车及重炮、山炮等。

但蒋介石拒绝接受胡、宋二人提出的方案,蒋认为:两广势难保持,在华南丢掉之后,在大陆上必须保有西南地区,将来才能够与台湾及沿海岛屿相配合,进行反攻。如果把大陆完全放弃,则国民政府将完全丧失其国际地位。西南地区,形势险要,物资丰富,尤其是四川,人力物力很充足,必须保持这一地区。刘文辉等人虽不可靠,但由于利害关系,只要他们不在后方捣乱,应设法加以笼络。

蒋介石决意经营西南,想保持一个偏安之局,但在解放军方面,已决定向西南进攻了。解放军进军西南的部署是:杨勇兵团,由湖南直趋贵州,然后插入川南;陈锡联兵团,则向湘西进击,然后插入川东;周士第兵团,由北向川西压迫;陈赓兵团解放两广后,迂回云南。可见,解放军总的目标,都是指向四川,以粉碎蒋介石负隅顽抗之企图。

关起门来打狗,这是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彻底消灭国民党残部的战略指导思想。解放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策略,置内陆之敌于不顾,直插沿海、沿边地区,首先把国门封住,堵住残敌退向国外的路,然后逐个歼灭之。这是非常英明的战略决策。

只不过不同的是,打白崇禧是公开的大迂回、大包围,而打胡宗南,在最初阶段,则是暗中大迂回、大包围,这主要因为作战对象不同。

当时蒋介石为了阻止解放军入川,把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的14个军约16万人,布防于秦岭、汉中、川北一带,以北面作重点防守。

以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张群所辖23个军约30万人,控制于巴东一带,其中川湘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部八个军约20万人,控制于巴东、恩施、威丰之线,作为西南防守的前进阵地。

另外以孙震部三个军约4万人,控制于巫山、万县之线,屏障川东北,其余兵力则散布于川滇黔各地。

显然,蒋介石把重点布防在川北。

要想堵住敌人逃向国外的退路,就必须直插川滇黔之西南部,并有足够的兵力,才能把国境的大门关住。

既然敌人兵力的重点布防在川北,而且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多次对秦岭之敌发起佯攻,不但吸引了胡宗南的兵力,而且也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力,误认为共产党的主攻方向是在川北奇书…整理…提供下载,因而在川南、滇、黔方向,敌人的兵力相对空虚。

于是,刘伯承以假对真,避实就虚,绕开敌人的主力部队,直插敌人后部退路,首先关住大门,然后再关起门来打狗。

刘伯承为了让蒋介石进一步相信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川北,而不是在川南或其它地方,故意做了些手脚。

刘伯承在10月23日从徐州西下,当他乘坐的火车路过郑州时,还特意下火车,参加了一个群众大集会,又是讲演,又是喊口号,并若有其事地宣布,他率二野大军正在入川途中。

次日,中共新华社向国内外发布了刘伯承在郑州活动的消息。

与此同时,以作进军川北行动的二野领导机关和第三兵团,正经津浦、陇海铁路,公开乘火车西进,而且故意制造声势。

这就更给蒋介石造成错觉,认为解放军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川北无疑。

岂不知刘伯承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此之前,他早已派杨勇第五兵团,乘四野进行衡(阳)宝(庆)战役及广东战役的机会,在湘西隐蔽集结,随时准备向川西南迂回包围敌人。

在刘伯承坐的火车到达武汉时,看到自己的策略收到预期的效果,高兴地对部下说:“毛主席就是要这种气氛,这很好。”当蒋介石、胡宗南专心防守川北的时候,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在兵团司令杨勇的率领下,已于9月4日,从江西上饶出发,开始秘密由湖南向贵州进军。

当时在贵州境内作战的,除了五兵团之外,还有三兵团的十军,十一军三十一师,四兵团的十五军四十五师,华北野战军的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六师,以及滇桂黔边纵队等武装力量。

第二野战军刘、邓首长给五兵团和三兵团十军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攻占贵阳及黔东南,以大迂回之动作,先进击宜宾、泸州、江津地带,并控制上述地带及其川南地区,使宋希濂集团及重庆等地之敌完全孤立于川东地区,尔后聚歼或利用政治方法解决这些敌人,以便协同川北我军逐步解决全川问题。同时,又命令五兵团和三兵团十军,由湘西入黔,于11月15日前攻占贵阳,兵团主力11月25日攻占毕节,12月10日攻占宜宾至纳溪地区,完成战役迂回,配合三兵团主力在川东的作战,在进行战役迂回中解放贵州,以堵住敌人的退路。

五兵团进军川黔的作战部署是:十七军沿湘黔公路西进至晃县、玉屏,歼敌四十九军,夺取贵阳市,然后再进而解放贵州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十六军向三穗、镇远、黄平进攻,尔后迅速沿湘黔公路前进,协同十七军解放贵阳等地;十八军为兵团的第二梯队,尔后与十六军一起参加解放成都战役。

根据刘、邓的指示,五兵团在6月份开始,在上饶地区进行备战整训。

在整训期间,兵团党委进行了多方的准备工作。在思想上,教育全体指战员充分认识我军进军西南的重要意义,树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观念。物资方面,本着既要保证必须的补充和供应,又要注意节约的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人员方面,除补充了大量新兵,充实部队外,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提出的接收城市,管理城市,在新区城乡建立人民政权的需要,为加强领导力量,选调了一批贵州籍的老干部,和从冀鲁豫老区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南下工作班子,为解决于部不足,还从京、沪、杭、闽、浙、赣等地动员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经过短期训练,随我军进贵州开辟地方工作。

五兵团十六军是解放军西进贵州的一支主力部队,军长尹先炳,政治委员王辉球,副政治委员戴润生,参谋长杨俊生,政治部主任王实。

10月上旬,十六军在四野组织的衡宝战役的掩护下,由萍乡、醴陵,经株洲渡过湘江,进至衡阳、邵阳地区,继又利用友邻部队经湘西南调为掩护,隐蔽地西进,于10月底进到湘西之黔阳、洪江、会同、洞口地区,准备向贵州进军。

当时,防守贵州的敌十九兵团何绍周部,判断我军向贵州进军时,主要沿湘黔公路西进。即以其四十九军的两个师,分别部署在湘黔边的新店坪、晃县、玉屏和黔境内的三穗、镇远、施秉地区。另外一个师驻黄平、旧州为预备队。又以其八十九军驻贵阳作为机动。敌人的作战部署,是企图利用黔东的险要地形,成梯次大纵深的防御态势,重点卡住湘黔公路晃具、三穗、黄平一段,与锦屏西南之敌一起组成黔东防线,阻止解放军前进。

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根据野战军首长的作战意图,决定首先突破黔东防线,打开大迂回的通路后,再向敌纵深挺进。

十六军遵照兵团的作战意图,制定军的作战计划:四十六师沿托口镇、瓮洞、瓦寨、三穗方向,直插敌三二七师侧后,协同十七军歼灭该敌,尔后沿湘黔公路西进;四十八师由洞口向天柱、剑河方向进击,并负责对南面之敌警戒;四十七师为二梯队,随四十六师跟进。

11月3日,部队开始向贵州进军。

四十六师部队前卫一三八团,于4日渡过湘黔边之清水江,占领瓮洞、邦洞、天柱后,继续向西急进。正当敌军把其注意力放在对付我沿湘黔公路西进的友邻部队时,四十六师突然前出到敌军重点设防的晃县、玉屏右侧。

敌慌忙以一个团进至瓦寨,欲阻止我前进。但我前卫团主力已迅速绕到该敌侧后,该敌惧怕包围被歼,被迫仓皇由山路向西南逃窜。四十六师将其掩护部队歼灭,继续向三穗疾进。敌四十九军恐三穗被我占领后,其在三穗东北地区部队的后路被我切断,即赶忙令其向西撤退。敌第一线防御即行瓦解。

我乘机攻占三穗、镇远。7月,我军先头部队抵达敌人在黔东的第二道防线要点镇雄关。

镇雄关是黔东的门户,也是我军西进贵阳的必经要道,因此,敌人设重兵把守,企图利用险要,阻挡我军西进。

镇雄关要隘的西侧,有一处更加险要的地势,名叫鹅翅膀。鹅翅膀由两个800米左右的高山组成,山势陡险,难以攀登,两山犹如天鹅飞起时展开的双翅,紧紧护卫着镇雄关隘口,故得名鹅翅膀。在鹅翅膀的前面,有一条岸陡谷深南北横向的相见河,又象护城河一样拱卫着鹅翅膀要地。湘黔公路东西走向穿过镇雄关。穿过镇雄关的公路在不到2000米长的路段之内,有16个急转弯,三次通过险桥过河。地势之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被我军粉碎以后,敌人立即加强了镇雄关的防守。

敌四十九军、二四九师七四五团,在鹅翅膀、刘家庄、黄土坡等地均构筑阵地,进行坚守。敌人在鹅翅膀阵地派了一个加强营。敌人的企图是:首先利用天险隘路,重兵把守,阻我西进,并掩护敌之主力向后撤退;如果关口坚守不住,即炸毁相见河上的险桥,迟滞我西进。因此能否迅速夺取鹅翅膀阵地和保住隘口通路,已成为十六军及五兵团主力部队能否适时西进贵阳,以至完成关闭国门战略性任务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尹先炳军长和王辉球政委考虑,若从正面强攻,不但会增加伤亡,而且容易导致敌人在难以防守时炸毁隘口,这样就会使我军的车、炮和辎重分队难以通过。因此,指示四十六师,一定要采取奇袭的手段,迅速拿下鹅翅膀要地,保证我军大部队顺利西进。

攻取鹅翅膀要地的任务,由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