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胡说!血口喷人!”刘狼眼中已经流露出恐惧了。

“老爷您不要再抵赖了……”一个被打得脸上满是血印的仆人劝道,“您留神皮肉之苦吧……我们刚进来时比您还横呢?这会儿您瞧瞧……”

刘狼脸色霎时雪白,但依旧振振有词道:“我认罪……不过大人,此案系去年发生,年初已有大赦,纵然杀人罪实,您也断不得我的罪。”他这么一讲曹操倒是呆住了。年初大赦的事属实,这该怎么办?扭头看看衙门里姓方的、姓袁的两位班头,俩人都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治罪。曹操心中一阵恼火:这衙门的老人平日必定与姓刘的有牵连!想至此轻轻扭转身子,斜了一眼徐佗,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徐功曹,您以为如何?”

徐佗是老刑名,何等八面玲珑?曹操还未上任,他便把曹操的根底、履历、脾气秉性打听了个八九不离十。这会儿听他如此阴阳怪气地问自己,情知事发赦前曹操若断便坏了规矩,却一概不管故意顺着他的心思道:“国家大赦,不可不察……然此案前任县令并未审查,下官认为当以今日之时为立案之期,刘狼等人之罪不在赦中。”

要的就是这句话!

曹操咬牙狞笑道:“刘狼纵家奴害死人命,又咆哮公堂百般抵赖,将他连同四名共犯游街三日,然后……打入死囚牢!”又是死罪,又要游街,满堂哗然。兵丁扯着几个人就往堂下拉,刘狼这下真是吓傻了,蹬着两条腿大叫:“大人饶命,饶命呀……袁班头!方班头!收了钱为什么不救我?”

“且慢!”曹操一听连忙叫住,狠狠扫视了一眼两个班头。方、袁二人被他看得身子一矮!袁班头一张青脸唬得煞白,慌忙跪倒,口中嘟哝道:“岂有此理……血口喷人……罪不容诛……大人您不要听他的。”曹操不理他,对刘狼道:“你把话说完!”

“袁班头、方班头,你们怎么答应我的?绝不会叫县令治我罪,这话是不是你们说的?”刘狼一席话,门里门外顿时开了锅。徐佗也倒吸一口凉气:好险!衙役班头吃黑钱是常有的事,自己原做过这样的事,幸亏自曹孟德上任就不再沾了,要不然像袁、方二人一样撞在曹操手里,岂还有下场?

果不其然,曹操笑呵呵地看着袁、方二人道:“怪不得一上任你们就撺掇我断这案子,后来又说刘家势大劝我缓办呢!”

“大人!我来替他们解释一下吧。”徐佗也笑了,“翻出这案子是为了放出风叫刘家塞钱,当然要撺掇您快办,后来钱到了手要与人消灾,自然就主张缓办。”

曹操点点头:“好心计呀……你们两个可知罪?”

“小的、小的知罪了。”袁班头慌忙叩头,“求大人饶了我们这一遭吧,往后不敢了。”

“可惜没有往后了……”曹操腾地站了起来,“各打二十板子,游街三日,然后……卷铺盖回家吧!你们都听着,今后谁再敢收受贿赂,四十板子,游街六日!再有者,八十板子,游街十二日!我就不信小小一个顿丘县贪婪俗吏打不绝!堂内堂外的人都给我听着,以后谁再听说衙门有贪赃收受之事,告到我这里来,我扣贪赃人的俸禄奖赏他!”

“好!”也不知哪个百姓带头喊了一嗓子,顿时人群里热闹起来,百姓欢悦的声音此起彼伏。

楼异亲自操棍把两个班头打得皮开肉绽,然后一干人犯扛枷戴锁,被押出去游街。百姓见了恶霸、俗吏哪个不恨——这个扔石块,那个上去踹一脚,没一会儿工夫刘狼等人就被打成花瓜了!

衙门诸人直跟到大门口,见百姓围着人犯兴冲冲去远了,徐佗赶紧提醒曹操:“县令大人,这么处置恐怕不妥。用不了两天,这几个人不被打死也得被折腾死。”

“罪有应得!”曹操狠狠咬了咬牙,“若不是他们罪孽深重,百姓岂会为难他们,熬不过这三天——死了活该!”

“这……”

“不用说了!要是人犯死了被朝廷追究,我一人担当!阳球、王吉的本事我都见识过,只要见成效,学他们当个酷吏也无妨……不说这些了,你随我到后面坐坐。”

徐佗知道他的性子,多说也无益,便垂手随着他往后衙去。刚过二门,就见卞秉和一个看样子三十来岁的官人在一处说笑。

“来来来,徐功曹。”曹操拉过那个年轻官人,“我为你引荐,这位官人名唤程立,字仲德,乃东阿县功曹,万县令派来给他们送人犯的……这位就是本县功曹徐佗。”

徐佗听是万潜打发来的人,不敢怠慢,上前施礼并细细打量,见这程立个头甚高,相貌英俊,非似衙门口的俗吏。

“徐功曹,刚才我一直在后面听着。您对那两个班头缓办严办的解释还真是鞭辟入里呀!”程立笑呵呵地说,“但是阁下既然是老刑名了,能见人之未见,为什么既见端倪而不提醒曹大人呢?”

徐佗一愣:这人精明刻薄!连忙跪倒低头道:“下官有罪!”

“罪倒谈不上,只是这样的用心不好。”曹操接过了话茬,“你虽然未受贿赂,但多少也是帮着他们欺上了。现如今是我在这里当官了,过去你在别人手底下,也未必手里就干净吧!”

徐佗吓得连气都不敢出,却听程立又解劝道:“当官的捞钱现在都快成天经地义的事了。这样的大案徐功曹没有插手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再说这也是前任县令时的龌龊事,既往不咎嘛!您已然把两个班头的命豁出去了,难道真想把这县衙里旧员全撵走吗?那以后谁还敢在您手底下效力呢?”

“唉……起来吧!”曹操搀起了徐佗,“这事就算了,不过就像我刚才在堂上说的,从明天起这衙门里再不可有一点蝇营狗苟的事儿!老方、老袁栽了,给两家送点儿钱,别叫人说跟着我做事没好下场,明天起楼异补班头。”

徐佗诺诺连声,总算松了口气:“属下以后必当忠诚做事,再不敢欺瞒大人。”

“行了,老兄,放轻松点儿!”程立拍了拍他肩膀,“跟着曹大人是你的福分!各种的差事放胆去做,管他什么宗室、土豪,该办就办!哪个督邮下来敢说个不字?曹老卿爷的大公子,他们惹得起吗?”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徐佗脸上带笑,心里却暗暗叫苦:“好你个程仲德,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真有你的!”

曹操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我虽行得正走得直,但也仰仗父亲的关照……还是贵县万县令,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儿,真把个东阿治理得夜不闭户,曹某人心服口服。”

“用我们万大人的话说,他这辈子就是吃亏在直上了,若是能巴结好上差、不得罪权贵,这会儿早当上列卿了……可是能造福一方黎民,切切实实干点儿实事又有什么不好?现在他受人爱戴,就是给他个体面的京官他也不去了!”程立感慨道,“得了,我的事也办完了,这就回去交差。曹大人、徐功曹、卞公子,咱们后会有期,卑职告辞了。”

“一路走好,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拜访万大人!”曹操关照了几句,想要送他出去,卞秉却拉住他的手耳语道:“秦宜禄给老爷送信回来了,刚才问案没告诉您,他带了老爷的回信,在屋里等着您呐。”

曹操听了,便叫徐佗、卞秉相送,自己赶忙进去看信。

“小的给大人问安!”秦宜禄最会来事儿了,“几日没见大爷,爷您好像瘦了。”

“真心为民办事,自当操劳辛劳,既然已经许下志愿,瘦了总比食言而肥的好。”

“您说的是,大人是好官清官。”秦宜禄永远不会忘了拍马屁。

“叫你自京师采买的东西可办来了?”

“回爷的话,一应吃穿用品置备已齐!”秦宜禄笑答。

“起来吧!差事办得不错,这么快就回来了。明儿起个大早,带着东西速往长垣县桑园,赠与郭景图先生,多说好话!”曹操微然一笑,“再给你个新差事,等你回来,跟着楼异一块当班头……记住,手底下干净点儿!”

“谢爷的栽培。”

“嗯。父亲身体还好吗?心情怎么样?这次进京见没见到鲍信?有桥公他老人家的消息吗?”曹操接过曹嵩的书信问个不停。

“老爷身体康健,见了您的信还颇为愉快呢。”

“这就好。”曹操离京时父亲闭门不见,这会儿听秦宜禄说他愉快,总算是放宽了心。

“另外,这次小的特意拜谒了鲍公子,他大哥鲍鸿上个月刚得了官,正庆贺呢!”秦宜禄继续道,“桥公仍然是托病不任事,听闻皇上就是不放他还乡,有意叫他转光禄大夫与杨公对调。还有王儁公子被三公征辟,却一概不受,好像是不打算当官了……”

“啪!”曹操看着半截信突然拍案而起,“狗奴才!你回去怎么说的?我收留卞氏姐弟的事我爹怎么知道的?”

“小的不知!”秦宜禄扑通一声跪倒。

“你不知?顿丘洛阳远隔千里,你不说他怎么会知道?”

“小的实在不知,我怎么有这样的胆子?”此事却是秦宜禄告知曹嵩的,他却故作一脸无辜,“况且将此事告知老爷也与我无益呀!爷一定要明察。”

曹操死死盯着秦宜禄,平日谄媚的笑容还是迷惑了判断,他良久才诺诺道:“应该不是你……那他是从何而知呢……到这里都逃不出他老人家的手心……”毕竟曹嵩的眼睛长,当初护送何颙都能知道,曹操便没再怀疑秦宜禄,而是把这件事往二叔曹炽的身上联系。

“您不要多心,”秦宜禄松了口气,眼珠一转道,“我料老爷不过是想为您周全些事!”

“唉……”曹操将书信放在了案上,“周全?真是周全!他叫我把卞家姐弟撵走,我怎么能如此不义……”这时外面一阵说话声,想必是徐佗、卞秉回来了,他连忙将书信卷好,塞在袖子里。

【抗诏县令】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八月,大汉对鲜卑发动了战争。这一仗动用了汉军六万,兵分三路。以匈奴中郎将臧旻、护乌丸校尉夏育、破羌中郎将田晏为统帅;还特请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征调并州八郡的匈奴部族配合汉军行动。

虽然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战争的起因却是由一桩丑事引发的。中郎将田晏因事获罪,为了摆脱牢狱,以重金贿赂中常侍王甫。王甫见钱眼开,但却无力挽救,搜肠刮肚数日,竟想出煽动对鲜卑作战,借机保举田晏将功赎罪的荒唐主意。

鲜卑虽与汉庭小有冲突,但其首领檀石槐倚仗武力暂时统一部族,内部矛盾重重,基本上对汉朝没有重大威胁。王甫以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旧事怂恿刘宏,引发朝议。以蔡邕为首的老成大臣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可宦官和一心往上爬的中下级武将势力却大唱赞歌。最终,利令智昏的刘宏还是做出了错误决定,对鲜卑宣战。

皇帝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天下可就开了锅。因为数年来大汉针对的敌人一直是羌族,所以如何从胶着的西北战场收手,并转移到东北成了难题。苦于兵力严重不足,刘宏下令自河朔诸州征兵。政令一下,冀、青、幽、并四州都开始强征男丁入伍。

朝廷政令下至顿丘县,曹操马上找来徐佗商量对策。

“今朝廷要征兵入伍,但我顿丘县人丁甚少。虽说整治了几个豪强大户,但是前几年的饥荒还没有恢复,眼瞅着冬天又到了。韩非子有云‘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这要是耽误了可不得了。一场仗打下来,几年都缓不上这口气。”曹操颇为忧虑,“您资历比我深,在县里待的年头也比我长。遇上这样的事,当如何上奏呢?”

徐佗嘿嘿一笑:“大人,您想得也太多了。既然朝廷有政令到此,照章办事就行了。”

曹操一皱眉:“话虽如此,只是苦了我顿丘的百姓。”

“国家有令,岂可不从?百姓即便受苦也是职分应当的。”

“什么应当不应当的?”曹操瞥了他一眼。“若以我的见解,这一仗就不该打!檀石槐的这个鲜卑单于是靠杀人杀出来的,部族本身就对他不服。而且他也一把年纪了,将来老了或者死了,鲜卑群龙无首马上就会内乱。到时候用不着打,册封他几个首领,煽动他们内乱,用不了几年的工夫鲜卑就瓦解了。现在出塞打他们,他们本来不和,反会因为有外敌而团结起来。再者,咱们汉军不适合草原作战,征兵劳民伤财不说,动静也太大,只怕还没出兵消息就传到檀石槐那里了,他们准备好了跟咱玩命,那还怎么打?要是一仗败下来,兵、粮、财三伤,到时候连掉过手来对付羌人都难了。”

徐佗赶紧解释:“话虽如此,但是……”

曹操根本不听他讲话,兀自阐述着自己的看法:“坚守边防以待其内乱才是上策!城墙该加筑的加筑,边郡可以组织民兵巡查、保护百姓和良田,这花不了什么钱,只要皇上把修园子的钱挪出一点儿来就全有了……”

徐佗这半年多已经被他训斥惯了,早明白他的性情,也不敢打断,索性给个耳朵,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直等到他没什么可说了,才插言道:“大人说的都对,但是圣上听不进去呀!如今政令已经下来,您即便不乐意,又能如何?”

“我上疏言事,看能不能挽回圣心!”曹操气哼哼道。

“大人,朝中岂能无有忠良耿介之人?那杨公、桥公、马公、蔡大人,哪个不是忧国忧民股肱栋梁?属下恕个罪说,他们都不能挽回圣心,您区区一个县令,别提能不能说动皇上,就是表章能不能递到他手中都很难说呀。”

这倒是实话,当初他的表章不是半路上就被曹节扣押了吗?曹操叹了口气:“即便如此……这等差事,如何能办?”

“大人,冀、青、幽并多少个县?人家都在征兵,咱们也该遵令行事才对,不能在这件事上出毛病,这可是关系前程的大事,倘若抗诏行事,王法无情啊!”

曹操把手一摊:“大不了我不当这个官了。”

徐佗知道今天这曹孟德的倔劲又上来了,若是硬顶下去,他急了能给自己一个嘴巴,眼珠一转,改口顺着他讲:“属下知道您爱民如子,自上任以来行下不少善政。可是您若不做这个县令,顿丘的百姓还指望谁?不为自己想,也得为百姓的今后想想。您顶到最后,左不过换一任县令,到那时该征兵还是要征兵的,一个人少不了。”

这两句话才算是打到曹操心坎里,他低下头默然不语。徐佗赶紧趁热打铁:“大人,俗话讲长痛不如短痛,这件事情越拖,朝廷就越要催促追究。到时候官兵抓、皮鞭打、绳子拉,百姓遭的罪更大,而且您的前程也耽误了,以前做的那些善政也就前功尽弃了。”

“天要下雨谁能奈何?要想马儿跑得快,先得喂好草料,不给草料一个劲拿鞭子赶,早晚它脱缰而逃……你不要再说了,去吩咐楼异、宜禄他们办吧。”曹操这才勉勉强强答应下来,“不过,照章办事切不可骚扰百姓。”

翌日起,自顿丘县衙遍贴朝廷文榜,招集各乡啬夫、有秩按数抽丁,由徐佗带领楼异、秦宜禄督办。曹操是不忍亲自办这等差事的,苦闷在衙门里等候民词。

哪知政令攽下三天,诉讼之事没有,却有大量的百姓跑到衙门来请愿,要求赦回自家亲眷不要上战场。曹操刚开始还硬着头皮开导他们,说是朝廷的政令不可违抗。到后来百姓越聚越多,曹操也只好紧闭大门,强自忍耐。半年多的善政毁于朝廷一纸诏命,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没脸再面见乡亲们了。忽又见楼异慌里慌张跑来道:“大人,我瞧见太平道的人了。”

“哦?”

“今日我和宜禄带人在南乡征丁,恰遇见太平道的一伙人传道。我已经打听过了,那帮人专在征兵之地活动,鼓动不愿从军之人随他们离乡修道。”

“这还了得!我看这个太平道是别有用心。”

“我看也是。”说着楼异自怀里掏出几张帛书、黄纸交到他手里,“小的不识字,您看看吧,这是太平道的人散发的符咒。”

曹操拿过来细看,黄纸上所书皆是咒语文字。奇怪的是这些字不是常人看得懂的,尽是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的组合体。再看那帛书,倒皆是成语句,宣扬中黄太一之道。他把玩了半晌,吟道:“中黄太一……中黄太一……”

“大人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吗?”

“我听父亲念叨过,先帝重用宦官五侯的时候,有个叫襄楷的平原人曾经以布衣之身跑到皇宫进谏。他虽是一介平头百姓,却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把满朝的奸臣、宦官骂了个遍,要求皇上励精图治亲自理政。当时还带了一本书,美其名曰是方士于吉在阳泉得仙人所赐,书名《太平清领书》。”说罢曹操指了指这两张帛书,“我年纪尚轻未曾得见,不过《太平清领书》所述就是中黄太一之事。想必这几张帛书便是从那书中抄录下来的……要真是这样,这些都是朝廷严令收缴的邪书。”

“邪书?”楼异大吃一惊。

“当年襄楷进谏,先帝不纳。时隔一年之后,他再次上疏,这一次措辞极为胆大,甚至直接骂了皇上。先帝大怒,将他打入天牢,后来多亏陈蕃竭力挽救才得免一死。可是《太平清领书》因为涉及五行方术,却被定为禁书,严令收缴焚毁。民间还流传一些,都是残缺不全的。”

“哦,原来如此。难怪张角一派势力叫太平道呢!”

“哼!想那襄楷乃是一代不屈的名士,怎么可能以邪道蛊惑人心呢?”曹操把杏黄的符咒举起来,“《太平清领书》本没有什么妖异之处,倒是这些牵强附会的咒语才是应该禁绝之物。”

楼异接过去,又仔仔细细相了一阵子面:“那些人把它传得神乎其神,什么又能治病了,又能驱邪了,又能祈福了。我看不过是胡编瞎写的破玩意!别看我老楼不识字,闭着眼睛也能画出几张来!这等低劣的把戏,骗小孩儿还差不多。”

“你想得真简单!”曹操冷笑道,“当年王莽兴图谶,开始时世人也道是邪术,后来怎样?把我大汉江山都篡夺了,光武爷复兴汉室靠的不也是图谶启示吗?邪书本身不可怕,但是却能附会于正道。古往今来,邪术附会正道是最能移人心智的。”

楼异眨巴眨巴眼,这些深奥的话题他是弄不明白的,却赶紧提醒道:“大人,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你去把传教之人抓起来,以蛊惑人心之罪惩处。缴获的邪书一律焚毁!”说罢曹操又看了看那些帛书,“你注意到这些缣帛的质地了吗?这绝不是一般家织的粗布。想想吧,一张传教的帛书尚且这样讲究,他太平道里面岂皆是穷苦人?必有心计深远之人在其中谋划,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属下这就带人往南乡去抓人。”楼异请示道。

“等等!”曹操冷笑一声,“我这就更衣,亲自带人去。倒要领教领教他们有多大本事。”

曹操后堂换武弁,挎了青釭剑,又挑了十个精干衙役兵丁。可刚一开门就被请愿的老百姓团团围住。这些人除了老汉就是老妪,一把年纪晃晃悠悠的,兵士也不便推搡。还有几位啬夫、里长也来了,劝着自己村里的老人赶紧回去。

大家见县太爷出来了,齐刷刷都跪倒一大片,请求留下自己的儿孙。这些乡下老人也真有办法,不拉不扯,只跪得严严实实,就是不叫县太爷出去。曹操带着诸兵丁搀起这个跪下那个,搀起那个这边的又跪下了,安慰的话说了半车还是出不去。最后楼异急了:“诸位乡里百姓,大人现在有要案去办!大家速速闪开,等大人拿了人犯再和大家叙谈。再不闪开,误了公事是要下大牢的!”老人们这才闪开道路,可还是坐在衙门口,就是不肯走。

曹操这会儿也顾不得他们了,带着众衙役急急渴渴往南乡赶。

出了顿丘南门,还未到南乡,又见一群人拉拉扯扯而来。有衙门的兵丁,也有百姓,大人哭孩子闹,吵得沸反盈天,徐佗、秦宜禄也在其中。只见秦宜禄挥舞皮鞭驱赶百姓,兀自骂道:“这是国家的法令,你们都不要脑袋了吗?土豹子都给我滚开点!”

曹操看了心里光火,过去一把揪住秦宜禄的脖领子,甩手就是一巴掌:“好兔崽子!在这里作威作福,你说的那是人话吗?”

秦宜禄被打了个满脸花,自他跟随曹操以来,凭着一张好嘴从未被他发作过。今天见他真急了,赶紧跪倒在地:“大爷,小的错了……小的错了。”众百姓一见做主的来了,都连滚带爬围到曹操膝前,七嘴八舌地哭诉:

“我兄弟冤枉,他还没成年呀。”

“我两个儿子全被他们抓了,求太爷做主!”

“老爹爹年纪大,上不得战场了。”

“你们已经抓了我一个儿子走,再不能抓第二个了。”

曹操越听越生气,自兵丁手里拉过一个小男孩来,指着秦宜禄的鼻子咆哮道:“你他妈瞎了眼还是黑了心?这么小的孩子也能上战场吗!你们就忍心叫他送死去?”

秦宜禄吓得脑袋都要扎进裤裆里了。

“你他妈说话呀!”曹操一脚把他踹倒在地。

秦宜禄捂着被他踢得生疼的肩膀,哆哆嗦嗦支吾道:“都是、是……徐功曹吩咐的。”

曹操听罢,刀子一样的眼光扫向徐佗。

徐佗吓得身子一矬,辩解道:“这些家的男丁都逃了,属下也是迫于无奈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