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生活实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鸭子得救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小鸭子约了它的几个好伙伴,小熊、大象、猴子,它们来到小河边去玩。小熊提着水桶,猴子拿着竹竿,小鸭子大摇大摆地走在最前面。刚走到一棵大树下,只听小鸭“哎呀”一声,大象说:“不好,小鸭掉进坑里啦。”机灵的小猴敏捷地爬上树,用尾巴卷住树竿,手里拿着竹子放进坑里,让小鸭子爬上来,可是竹竿又细又滑,小鸭子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小熊拿着木桶到小河边提了几桶水,它往坑里一倒,水就不见了。最后,大象想了一个好办法:“用我的长鼻子吧。”大象用它的长鼻子把小鸭卷了上来,小鸭子得救了,它说:“谢谢大家!”
二年级(2)班**
到四年级时才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此时各门课程在班上的70名同学中占居中上水平,当时还被全班同学推选担任了一个星期“昙花一现”的班长职务。上到六年级时担任了少先队员中队长,班卫生监督员,路队队长,并担任过班“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节目主持人。
2008年6月21日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78分、数学91分。8月23日去榆中六中上初中。2011年6月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于2011年8月23日上了榆中县师范学校。
他想当兵,全家人也都支持,于2011年12月11日9时离开榆中县城,起程奔赴兰州军区司令部所属部队服现役。
送孙参军
创业之初选军旅,鹏程万里展翅飞。
拼搏奋发夯基石,辉煌人生一路通。
爷爷:***2011。12。8
当代独生子女他们比较任性,霸道,自私,以我为中心,不讲道理,缺乏爱心,少交流,鲜沟通,与父母有代沟。这可以说是大部分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现象。可是这些现象在我孙子**身上有反映,但不是那么的太严重,这让我欣慰。
“三岁定八十”,在上小学以前我对他的看法:很有天赋,悟性好,反映快,有小男子汉的气质。别人见到也夸奖说:“你孙子长着一副当官的像。”我听到这话心里乐滋滋。以我过来人的眼光预测,他将来很有可能是我们武家窑王氏家族中有出息的一个孩子,有可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最起码要比他父辈和爷辈们强一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希望他“火车头无灯前途无量”。我是这么看的,这么想的,也是对他寄予这样很大厚望的。可是对他在求学上已基本失去了信心。至于参军入伍以后的发展视目以待。
回忆起我自己,筚路蓝缕,含辛茹苦,曲折艰辛,白手起家,那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功的经历,今天心里很是欣慰。
自从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农历6月18日建立起自己的家庭以来,我始终保持信心百倍劲头十足地埋头努力工作,同时一直在节衣缩食地积累财富,就这样苦苦经营了四十余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也达到了我想要的,我梦寐以求的成家立业,丰衣足食,儿孙满堂,幸福美满的目的。
要说我这个人算不得上是个最聪明的人的话,道不如说我这个人是最勤奋的人;现在我的家庭也许算不得上是最富有,但可以说是很殷实的家;我的一生也许算不得上是最顺利,但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生。
现在我一家人中有我老两口这样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尽职的丈夫,贤良的妻子,聪明的孙子;有讲究礼教家规,伦理道德,坚守中国传统尊老爱幼,言举涵养;有做人忠厚诚实,干良心活,挣清白钱,认真执著,一丝不苟;有为家业奋发图强,自强自立,自主创业,克勤克俭,追求幸福;有若为官者清政廉洁,奉公守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非义之财分文不取这样的家庭成员,所以我为之非常欣慰。
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和事业兴,我有一个和睦相处温暖如春的家。我的心愿是莫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我一直望子孙们上而为先祖争光荣,下而为子孙作榜样。望子孙昌盛日月增辉,为士者读学述,为农者力稼穑,为工者守绳墨,为商者通货则,为官者清政廉洁。食旧德,而服先畴,相维相系。
我的这一辈子,自从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才在生活上开始好了起来,到后来工作一直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以至仕途平步青云。比如说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成家,继而有儿有女,有家孙也有外孙,并且儿女们都比较争气,对我们很孝顺。
能有这样一个家境殷实,老少三代同堂坐欢声笑语绕耳旁,氛围和谐,平安温暖,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景象的家,怎不让我为之而深感非常非常的自豪和骄傲呢?“骑驴望着坐轿”,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麻雀住鸡窝绰绰有余”。这就让我已经很满足很满足再没啥遗憾。
现在我惟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在我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完成我正在编纂的我们《武家窑王氏宗谱》和我撰写的传记《生活实录》,藉此聊表心怀。另外,锻炼身体享清福安度晚年。
要用“幸福”二字来形容我现在的自己,我觉得很恰当。当然幸福观一个人和一个不一样,同时那是没有止境的,我觉得幸福是需要比较的。当你为鞋子的不合脚而抱怨时,想想那些没有双脚的人;当你为屋子没有空调而抱怨的时候,想想大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当你为薪水太低而抱怨的时候,想想那些正为找工作而顶着炎炎烈日或者冒着严寒四处奔波的“下岗”工人!幸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幸福需要比较。生病住院时,觉得健康就是幸福;孤独时,觉得有家就是幸福;饥饿时,觉得有一个馒头就是幸福;手头拮据时,觉得有几块钱就是幸福。所以幸福我以为就是得到了你所需要的东西就是幸福。
我看了看我周围有很多的人,他们的确也同样的辛苦劳碌了一辈子,可是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却比我要多得多,他们所负担的生活也要比我重得多。如果说我和他们相比较起来的话,那我个人是非常幸福,我的家庭是非常美满。
所以说我很知足,不是常有这样一句话“知足者常乐”嘛!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因为我终究达到了我想要达到的目的。那我开始设定的人生目标就是走出大山摆脱困境,勾画出的远景理想版是有工作、有票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儿子。
如今全实现了,全达到了,而且有些方面远远超出了我的初衷。我设定的人生目标实现了,所以我就觉得我是一个成功者。当然了,我设想的初衷希望值也可能并不算高,所以就容易达到。不过说心里话,就为这样并不算高的人生目标实现,我也的确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甚至于出现过生命的危险,有多次生命危险擦肩而过。
第四章 我的童年
我,可以说是从中国一个历史时期的夹缝中钻出来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透过时光的玻璃墙,清楚地就看得到我童年每走过来一步时的那种艰难的情景。哎!一提起过去,真的让人不堪回首啊!童年的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实在是很难想象,虽然不是奇迹吧,但的确也非常的不容易。
一提起我的童年时期,在我的心里就像是打开了闸门的水,急流般地滚滚而来,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就再也无法控制让我平静下来,因为我在童年时期经受了很多很多的磨难;遇到过很多很多的心酸事;吃过很多很多的苦。在那童年的生活中曾经有过不知多少痛不欲生的忧愁,那愁思和悲苦好似犹如弥天细雨般覆盖宇宙。真的我那童年像是涸辙之鲋。
当然凭良心说,童年的我也不完全都是痛苦,而应当说是痛苦和幸福就像是孪生姐妹一样都时时围绕着我,比喻说,也就好似吃了一粒未熟的葡萄有酸也有甜那样的感觉。不过我的那点甜也就是苦难缝隙中的一点甜。回味苦难缝隙中的那一点点甜,要说与我同龄同样遭遇的其他孩子们相比之下,我得到的那点甜要比他们多得多,所以说也要比他们幸运得多幸福得多。
回忆起来童年时期的岁月总还是让我有一种苦并幸福的感觉,感觉更多的时候它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信念。当父母亲去世之后,让我心里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已经是一个孤儿了。我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生存状态下生存,也就是这种环境造就出了我那时非常的一种性格。之所以在后来的各种场合下,我会出现性格各异的情况,这也是必然的。
对我小时候所受的苦难,在我心里对谁都不去埋怨,也不去抱恨谁,更是不想去追究,因为我觉得这有可能是我命里注定的。但是,对我小时候所得到地那些甜的恩惠,却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记得一清二楚,它已经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永世忘不掉,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要说我得到地最多的恩惠那还是我二伯母贾联桂她给我的最多。就在孩提时的我,当时在我的心里就已经暗自想着,等我长大成人之后一定要尽孝心,一定要报答他(她)们给予我的恩情。当然我也深知孝心是要凭良心来尽的。
在我五岁之前,我是躺在母亲怀抱里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从五岁半开始直到十七岁,这12年我却一直过着苦难的生活。这期间可以说历经了千难万苦,受尽了数不清无穷无尽的磨难,一直是沿着苦难的路在挣扎中前进,而且我那生命随时都有结束的可能性。二伯母的关怀,老天爷的保佑还好,最后总算抵达了我曾经想望的有阳光、有绿地、有房屋、有吃、有穿、有家的那一个宁静明丽生活的彼岸。
那是1947年的阳春三月,开始时一连下了好几场绵绵细雨,可后来突然急转暴风骤雨。但是不管是微风吹拂还是狂风吼叫,那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依然按照它自己的生活规律在运动。青草、绿叶各种色彩的鲜花都像赶集似的集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美好的春天。
冬天一过,那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很快从南方赶来加入到这百花争艳的盛会,要为春增添生趣。
公元1947年农历3月20日(阳历5月10日),这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尤其这一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甘肃省定西地区管辖的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这个傍山的街道,弯曲的如像一张弓一样镶嵌在这山岭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街道北面路口居住的王家院落里的一颗窑洞里,有一个小男孩勇猛的离开母体而降生。呱呱坠地之后,不谙世事的他就感受到了母亲那温存爱意的抚摸,体验着属于他的第一份幸福。母亲将早已准备好的新新的、绵绵的襁褓小心翼翼裹在了刚出生的儿子身上。
又一个响当当的儿子横空出世于王家,这给全家人又带来了无比愉快的喜庆。因为这是王家烧香求神拜佛盼呀盼,盼了四年时间,老天保佑终于盼来的第二个儿子,怎能不让一家人非常的高兴哩?
全家人围在炕头,在胡麻油灯盏光下细细看这孩子,他那圆圆的脸庞显得那样的白皙稚嫩,尤其惊人的是他的那一对黑溜溜,并含有泪水的一双明亮眼睛,在焦灼地朝门外张望那陌生的世界。再看他紧紧握着的一双小小拳头,好像是列着个来到这个世上要打天下的姿态。这孩子的表情叫大家眼前一亮,都说这孩子的表情不一般,将来一定有出息。
这个生不逢时的小生命他就是——我。
上帝好像有意把我安排在这个时间,这种环境条件下出世。这时从整个大的环境来看,国家积弱,社会黑暗,官吏腐败,中华大地布满战火,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从小环境来看,也就是从我们家庭看,我出生的这个家庭却正值生活富裕,继续蓬勃向上发展的时期。
人,本来来到人世间就是件很偶然的事情,也许你降生在富裕的“天堂”人家,也许你会出生在贫困的草芥人家,也许你也有可能出生在不穷又不富的人家。这里纯粹是自己没有一点办法挑选的余地,由不得你选择上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生命,这东西既不能“调换”也无法“退回”。用迷信的说法,上帝早已为我安排好了我这一辈子的日子是“青皮橄榄先苦后甜”的人生。就是说必定要走马鞍式的人生道路,首先得让我享受几年的荣华富贵生活,尝上一点点甜头,然后再让我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头,最后才让我一步步迈向永远幸福的生活道路。
我降生的这时候,正值是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胡宗南将军的指挥下大举进攻中国**控制的陕、甘、宁边区,并很快占领了中国**中央所在地——延安。
当时国民党政府官员陈诚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余曾有言,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但过去因和谈关系,国军多时被动挨打。政府用兵之目的,在于平定叛乱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止。”
这时,国民党政府正式颁布“戡乱”令。然而,蒋介石统帅的八百万大军似冰遇烈日逐日化水入地,毛主席、朱德统帅的人民解放军却似春天的花骨朵儿正在努嘴开放。
这时,人民喜欢的春天就要到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西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虽然恰巧出生在中国**和中国国民党两党争夺政权、争夺地盘,进行你死我活残酷斗争的恶劣社会环境的夹缝中。可是,我出生的季节却正好是非常之美好的阳春三月,此时正值是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春雨如酥,春香芳梦的季节。
经过一个严冬的洗礼,三月是没有朔风的凛冽,有只有生命拔节的声音;有只有风和日丽;有只有燕雀晛皖;有只有鸟语花香;有只有珍重春光的播种和耕耘。
要说我的出生地,其地理、地貌环境以及经济条件都特别的差。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像和尚头,满坡鸡爪沟,气候干燥,雨水贵如油,吃饭全靠天保佑,还不是说属于那种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是纯粹属于经济非常落后地区。可以这么说吧,我们那里有山没有水,有树没有林,有店没有厂,有窑没有砖瓦房,七零八落的农户都撒落在梁峁峁或者山旮旯里,出门就爬坡,四面环山。
就这样的地方,我家居住地在这里还算属于榆中县北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有一四七的集市贸易市场;有一所一至四个年级的小学校;山顶上还有一座建筑宏伟而非常考究的古庙宇,这庙宇里终日香烟袅袅,磬声常鸣。尤其一到每年的“六月六”庙会时,有榆中、定西、会宁三县的朝拜者络绎不绝。那些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有拉羊的,有抱鸡的,有拎着大馍馍的,从四面八方几百里地赶到这里来上香、还愿、求神拜佛。那空前的盛会,给我儿时的脑子里留下了美好而深刻快乐的印象。此庙后来被改建成为一所小学校,又在公元20世纪五十年代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路线和到六十年代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特殊时期”运动将此庙宇彻底破坏的面貌全非。
“武家窑”这个地名最早出现据我考证,原于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的“顺治”年间,据说那时有一个姓武的一家人来到这里,在山梁上筑窑而居安家落户,随之就有了“武家窑”之称。
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去过我国广东省的沙头角(也叫中英街),当时它的一半属英国管辖,一半属中国管辖。我就看我们武家窑街道的情形和广东省的沙头角的情形基本有些相似之处,也同样是从中间分开,一半归榆中县管辖,一半归定西县管辖。我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在我四岁半那年,开始了我的第一个人生分水岭。之前,我生活在一个三世同堂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全家人对我兄弟俩倍加宠爱。之后,厄运让我家雪上又加层层霜,母亲撒手人寰归天刚两年,接踵而至父亲又紧跟着母亲无奈地丢下他们的一双儿子也“走了”。真可谓“船漏偏遭顶头风”,“严霜单打独根草”,就这样我们幸福美满的这个家不几年便是家破人亡,就只留下我们兄弟俩。就是由于因父母双双的去世,使我们兄弟俩顿时如坠深渊。
母亲去世时我才只有四岁多,在我脑海里没有留下对母亲面目的深刻印象。可是父亲去世的那天对我印象特别特别地深刻。记得那天早上我在二伯母家外面玩,突然二伯母把我叫到她面前表情很悲伤样子小声的对我说:“佑祥,你爹过世了,快上去看看吧!”二伯母话音未落我转身撒腿就从白马山湾沟里一口气哭着跑着来到武家窑街道我们的家,一进家门就扑通跪倒在父亲遗体边,嚎啕大哭,泣不成声,泪如泉涌。哭得惊天动地,肝肠寸断;可怜幼小的我哭的像个泪人儿似的。那一声声“爹呀、爹呀”的叫声让在场的人撕心裂肺泪流满面也泣不成声(今天我一边写,一边又在伤心的掉眼泪)。一会儿就被大人们强性将我从父亲身边拖开,他们说;“佑祥起来吧!你就先到白马山湾沟你三伯父家奶奶跟前蹲着,等丧事办过之后就安置你以后在谁家生活的问题。
泪雨滂沱浸泡非常悲伤的我,乖乖听从大人的话,依依不舍含着泪水告别了父亲的遗体。在回来的路上一直是一边走着一边还是在出唏出唏不断抽泣哽咽着。到了三伯父家爬在炕头上还是伤心的抽泣不止,那泪水像似黄河源头的水一样流也流不完。整整伤心地哭泣、抽泣了三天三夜,眼球布满了血丝,两只眼睛都肿成个红花麻枣似的。第三天在葬我爷爷(爷爷和父亲是同一天过世的,父亲是天还没亮,爷爷是在晚上)和我父亲时,我跪在灵柩前像一棵被狂风吹动的小树一样东摇西摆泣不成声,哭的死去活来,哭哑了嗓子,哭坏了我瘦弱小的身体。我就是这样用我的泪水伴着嚎啕大哭声,送走了我爷爷和我父亲。至到今天,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当时泣涕涟涟的情景。
父亲这一走长眠于阴间,他的这个家就算彻彻底底地家破人亡了,一切的一切全都崩溃了。留下来的我兄弟俩立即陷入了极其穷困潦倒的境地,生活也就一下子从幸福的天堂顿时掉进了苦难的地狱,再永远没了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愉快幸福生活的那种生活环境条件了。此后的生活它不可逆转方向滚滚向前,把我兄弟俩像沙子一样想带到那儿就带到那,我们只能于其中挣扎扑腾着。
自打父母去世之后,每每思念父母的愁绪就像绕山尖的烟雾,经常在脑海里不能散去。从此以后,我那过去的明亮好心情骤然转阴,就像是阳光下的一片乌云挡住了所有的灿烂。同时我的性格也一下子变得寡言少语,整天落莫着个脸,神情一直是那样漠然。甚至变的窘怕,连说话时都有些结结巴巴。这完全是因为失去双亲和贫困交加,使得我变成了另一个样的孩子。不过,在这时候我不论在身体上,心灵上,还是思想意识上都在快速的成长,相比同龄人我却成熟的很快懂得的又很多,特别是思想比较的复杂起来了,尤其同时也让我的意志过早的刚毅了起来了。脑海里可以说是常常的思绪千万,经常自己在问自己,难道我的命运真的是天意吗?其实,谁也不想在童年过早的失去父母而快快的在方方面面成熟起来,但是老天却偏偏让我提前享受了这份“福分”。
自打父母去世之后,也常常想到了父母他们曾经给予我近5年光景的春天般温暖的阳光。同时也想到了父母至到弥留之际也没有福分盼来一直渴望的春天。这一点让我一生回味,却无以回报。
失去双亲的我们兄弟俩便成了无主的小舟,颠簸在命运的波涛中,风云莽莽,浊浪滚滚,我们时儿被推向浪峰,时儿被掷入深谷怪石嶙峋。暗礁处处,我两被左撞右磕弄得伤痕累累。
父亲过世后,我的生活问题刚开始时安排在三伯父母家(当时三伯父王英在榆中县政府宣传部工作,他家生活条件好些),在这里我生活了近半年的时间,然后被二伯母贾联桂(她和我母亲是堂姐妹)把我从三伯父母家要了过来。原因据说是二伯母她看不过三伯母家对我的不公平对待。打那以后,我兄弟俩就一直一块儿生活在二伯母家。
二伯母家虽然经济条件比不上三伯母家好,可是她对我们很关心,体贴入微,基本上和她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我兄弟两个。
我童年最最幸福的,是有二伯母这样好的好心人来关怀关照我,虽然经常穿的是“二服”、“二鞋”,甚至“三服”、“三鞋”(就是大人们穿过的),但二伯母却把它一针一线缝补的新新的,洗的干干净净的才让我穿在身上。所以在那么多年里处在那么贫穷落后的年代里,我也很少有踵决肘见的现象。
吃的虽然是粗粮淡饭,但肚子经常还能吃得饱。当然肚子虽然吃得饱,但小孩子家总是馋涎欲滴的盼望着过年吃顿长面饭、白面馍馍和偏食(饺子)之类的好吃的。二伯母总是想尽办法,公平地让我们亲堂姐弟五个人都能达到解馋的目的。
记忆犹新的事。早晨我们大家还没起床前,二伯母她早就早早的起来在炕洞里烧上了一大堆洋芋,当我们大家起来时洋芋已经烧好了。她就从炕洞门口抛出烧的金灿灿,咬上一口白花花,吃在嘴里像砂糖一样甜的香喷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