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真的很有料-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剥支持封杀者的皮,发现支持封杀者更低俗,于是封杀形成了连锁反应,最后,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被封杀了……
斗争:斗争哲学鼓励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斗,其理论基于阶级的社会学分类之上,并将动态的社会固化,具体的人概念化,否认人是具体的,否认同一阶级的人是有区别的——最重要的是,阶级只不过是一种经济属性,斗争哲学却将其混淆为道德属性。一旦你将经济属性混视为道德属性,斗争的欲望就从此产生。
我们常常会认为人群总是要比个人聪明,事实上,这一点是绝不可能的。当个人汇集成群体的时候,绝不会有集思广益这样的事情发生,相反的是,群体的叠加只能增加他们的愚蠢,智力反而会大幅度下降。相比于个人,群体不存在丝毫的智力优势!——庞勒:《乌合之众》
自由:公民是不可奴役的,因为奴役首先是心灵的物役,一旦你放弃自我的责任与权利,寄希望于他人,就踏上了奴役之路。被奴役者只有服从与膜拜,无法建立起独立人格。唯内心中的责任萌苏与对自我人生的高度责任感,这时候人才会获得自由。心灵的自由,基于平等文化之上,具有克制权力的特质。
奴化:奴化教育,有4个步骤:1。严厉的管制,强调对威权的绝对性服从。2。权威没有提到的事情或想法,都是禁止而危险的。3。绝不允许对威权流露出丝毫的敌意。4。绝对服从者,会得到关心和奖励。经过这么4个步骤,就会形成明显的奴性人格,特别强调权力、地位与支配,并随时准备迎合任何形式的权威。
奴性:明明是被统治者,潜意识却模仿统治者的思维,想象着“我就是国家,我就是民族,我就是人民”。他们将人分为两类,应该跪拜的和应该向自己跪拜的,对于前者,他们的表现是诚惶诚恐、顶礼膜拜。对于后者,他们表现出控制一切的欲望,要求对方向他无条件臣服,否则就不择手段,伤害对方。
奴性文化:奴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奴性文化。一旦奴性文化成了气候,人的自由权利与尊严,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奴性形成了文化,有着其固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成王败寇的哲学,暴力崇拜(或权力崇拜)的思维,视强弱为是非,以成败定善恶,辅以不择手段对他人的攻击……归结到底就是思维退缩回猿猴时代。
善恶:有人相信与生俱来的善,有人相信与生俱来的恶。相信善的人,最终会得到一个巨大的善人,对这个巨善的任何质疑和反对,都是恶的表现,这导致了他们除了山呼万岁,已经不再有着任何权力。相信人性恶的人,他们必须学习克制自己和别人的邪恶,通过限制恶,而获得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理想的生存空间。
马基雅维利:希望获取更多,这无疑是相当自然而普遍的心态;当人们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时,他们总是受到赞扬而非谴责。可是,当人们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惜一切代价这样干时,他们就是犯了应该加以谴责的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你的能力,取决于你能够承担多少社会责任。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是内向的,审视自我心灵的欲念。迷信是外向的,自己是好人,外边有妖怪要吃我。理性国家会在知识阶层的引领下,形成审视自我的文化。而暴政国家拒绝自我审视,宣称自己是永远正确的,所以他们致力于推行迷信文化。在后者,→文·冇·人·冇·书·冇·屋←科学也会沦为迷信,你会经常听到他们说,要相信科学……
圣经: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只不过吃个水果,至于这么大动肝火吗?实际上,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是非心与善恶心。在没有分别心之前,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当善恶心出现之后,人就会追求善而攻击恶,这时候心灵的痛苦就产生了——当人取代上帝评判世界时,就意味着心灵的自我放逐。
阶级:阶级原本是一种经济属性,并非是一种道德属性。富裕并不是罪恶,贫穷也不是占了天大的理,但当有人故意将这二者的界限模糊时,灾难就发生了——有的人智商急速跳水回落,简单地将良性的道德归于一个阶级,恶性的道德归于另一个阶级,是非善恶就这样混淆了。
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发表个人的时政观点,被投入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才放出来。官府想找到他写的书将其毁掉,但却没找到,原来书被他女儿藏了起来。又过了好多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此书公之于世。历史,是承载思想的最适宜体裁,最易于激活思想。传播者付出惨烈的代价,让民众获得自由的武器。
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八大本《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200多万字。胡适称自己是唯一看完这套书的人。唐德刚问:里面难道没有一点学问和真理?胡答:没有学术自由,哪里谈得到学问?次年,老友陈源从大陆邀请胡适,致信说,大批判是对你的思想,不是对你个人。胡适批注:除了思想之外,什么是“我”?
胡适墓志铭: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说一下专制。专制最憎恨思想,最喜欢技术。秦始皇尽焚经书,只留下了农耕种植书,号召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可群众学到最后,农植书反而失传了,被暴君憎恨的经书却传读至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技术源于思想,切断思想,技术就沦为无根之木,非死不可。专制国家非常渴望在技术上有点突破,但终究是没戏。
讲个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故事。这个哲学家超级恐怖,他坐在自家小窝棚前,用逻辑推导出太阳是个火球,月亮是块冰冷的石头。要知道,他的研究可是没有任何工具,纯粹是用脑子的。正当他研究太阳时,爱国青年来找麻烦,质问他:你为什么不关心你的祖国?他回答:老子这么个搞法,才是真正的爱国。
这段时间看哈耶克,老哈认为:思想获得生命,是基于不同知识与不同见解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不能够预知无法事先计划的。所以呢,举凡不限制思想的国度,思想就爆发了,智慧就产生了。相反,在对思想控制的地方,理性终以毁灭而告终。这个结果差异,始自于对智慧的认知上。
精神:贵族,是指一种精神,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二是社会的担当,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思辨:龙应台说……教育的目的无他,就是教会一个人如何评估事证,如何判断虚实,如何厘清真假,如何分辨事实和虚构……对社会最大的挑战毋宁就是人民思辨的能力。在黑与白之间,出现众多层次的灰色,如何判定是非真假成为全民课题,更凸显一个事实:没有思辨能力的民族,只能往一个方向走,就是沉沦。
十微智慧
智慧:王阳明教导弟子,弟子问:老师,我犯过许多错误,可你为什么不提醒我?王阳明:我没提醒你,你怎么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弟子:我学习后才知道。王阳明:所以我教导你学习啊。弟子:我的意思是说,你应该帮助我改正错误。王阳明:你自己的错误,别人怎么改正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手段:唐太宗时,有个姓薛的驸马,可能是外貌比较淳朴,唐太宗说了句:我这个女婿像个乡巴佬。从此人人嘲笑薛驸马,公主也认为自己嫁给这个人,是终生的耻辱。于是唐太宗召薛驸马入宫,两人玩赌博,故意把自己的佩刀输给了薛驸马。还没等薛驸马出宫,公主已经坐着车子赶来了,拉着他的手上车回家了——与大人物在一起,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个大人物。
内向:许多人并不是不善于思考,而是不善于表达。思考而不对外表达,就会让自己的思维陷入逻辑上的死循环,就会变得特别固执,钻进牛角尖而难以自拔。只有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才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所以巴菲特说,人的能力有多种,但勇于当众讲演的能力是核心。
症结:权力和愚昧,是互为因果的社会症因。权力否定能力,天大的本事也不如当官的一句话。所以思想和知识就沦为民众的笑柄,成就了愚昧的公众。愚众必然会对权力膜拜,反过来构成权力的体系并维护权力,同时愚昧之众又被权力残酷伤害——解决这个二元相扣的死环,只有提高独立知识分子占公众的比例。
规律:有人说,历史不能假设。这是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依循着人性博弈法则向前推进,你只能把握住你自己,而无法决定或假设任何人。所以我们在史书中应该看到的是人性博弈法则,是人性规律中所呈现的善与爱。如果你没有在书中看到这些,却看到了所谓的民族自豪感,那么SORRY,你肯定OUT了。
日本教材上的故事:偏僻小山村的孩子,写信给一位女明星,希望她能去小山村演出。女明星回信:可以,但必须要准备20万日元演出费。于是孩子们就想办法筹钱,钱凑够了,女明星来演出,拿钱走人——日本式的教育:只要你尊重别人为你的付出,尊重别人的劳动,那么,你就会在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赢取尊重。
眼光:乔布斯和惠恩,同一条街道上长大的伙伴。后来两人共同开创苹果电脑公司。可公司开张后,惠恩却要求退出。为什么呢?惠恩解释说:乔布斯这人太有野心了,万一让公司负上巨额债务,那我就得受连累还债了。如果他当时没有退出,那么他现在至少拥有10亿美元身家。惠恩因此被称为美国最没眼光的合伙人。
野心: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临死前悬赏100万法郎,征集一个问题的答案。穷人之所以穷最缺的是什么?一个9岁小女孩给出了答案:穷人最缺的是野心。野心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让你勤奋努力,力图比别人更具智慧,能力更优秀,既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够影响别人的原始动力,可以简称为狂野不羁的过人能力。
智慧: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将学校告到法庭,指控学校违背契约,他花费时间上了课,取得了学位文凭,可是最终却未获得智慧。因此控校方违约,要求退还学费。法官裁决说:大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不是传授智慧,智慧无法传授,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够获得——因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退庭。
运气:李嘉诚说,人在20岁前获得的收入,都是来自于苦干,而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中运气成分越来越多,直到占到全部收入的四成以上——六分打拼,四分运气,这就是运气最好的人。如果你时运不济,多半因你的思维是线性的,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过于关注单一目标,结果屡屡失去机会。
陷阱:人生最大的陷阱,就是对群体的依赖性,有两件事足以打破你的幻想:第一,你在父母身上都无法获得的东西,绝无可能在别人的父母那里获得。第二,所谓集体主义的成功,不过是群体组织者的成功,是以最大限度地剥夺你的发展为代价的——如果你选择万里之外的人作为对手,那么你的人生已经步入失败。
思想:人的大脑,犹如一片原始森林,充斥着的是野蛮的欲念和法则。人希望知识之光照亮这片黑暗之域,但知识不具解脱蒙昩的力量。只有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自我思考,才会让人逐渐接近智慧,思考就好比在思维的原始森林中修筑一条通往智慧的大道,这条大道在你的思想之中,获得的是你的智慧,别人插不进脚。
恐惧:恐惧会让人丧失思辨能力,导致智商回落到原始本能与环境认知上。原始本能的焦点就是性欲,也就是对别人的性隐私兴趣超浓。而环境认知的强化,也就是俗话说的窥伺风向,告密之风盛行。终日惶惶,处于恐惧的国度,由于思辨能力的丧失,对思想与科学缺乏兴趣。唯有开放民智的民族,未来才会有希望。
扭曲:把人按阶级来分类,研究每个不同阶级的共性,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如果恶意抹除每个人的个性,强以群体的共性而代之,就是典型的小人哲学。正常思维是以事论人,依据人的行为确定人的品质。但是小人哲学是对人不对事,强以群体的共性抹除个性,这就导致了是非善恶颠倒,认知观念彻底扭曲。
知识:人的思维扫描半径,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成就。思维扫描半径越大,考虑问题的时候越是全面,这个思维扫描半径就是“知”,但仅有知还不够,看问题还要深而透,这是指逻辑思维的深度,称之为“识”,也就是有见识的意思。思维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合称知识。看看你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
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1。把别人的当成自己的。2。把老师嘴上的当成自己脑子里的。3。把未来的当成现在的。4。把有可能的当成真实的。
标准:利害的判断,同样也是是非,利者是,害者非。
《君主论》:才智有三类:第一类能自己理解事物;第二类能够领会他人理解了的事物;第三类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通过他人理解……我这样理解这句话: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笨,那我们就能够成为非常聪明的人,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聪明智慧,就有可能犯愚蠢的错误。
智慧:越是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就越是需要寻求智慧的帮助,一旦被伤害者忽略了这样一件事: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他不考虑别人的心情却希望获得公正,这很难。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位智慧老伯,他提出来的决斗创意让人耳目一新,老伯的智慧远在诸多策略大师之上,他值得人们谈论并学习他。
解读:《论语·季氏》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的关键在一个均字上。如果你理解为平均,那你就惨了,平均是一种主观感觉,不管你怎么个摆弄法,别人都不会满意。如果你把这个均理解成均衡——那么有关这段话的解读,就完全不一样了。
简单: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那么在他看来,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寂寞将不称其为寂寞,贫困将不称其为贫困,软弱也将不称其为软弱。
厚积:或许有些人生来就具有大智慧,但绝大多数人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生为大众,如何才能够让自己更优秀呢?答案是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成功,那就是资本,如果不成功,那就是资源。人世间的所谓厚积薄发,就是先前做的许多事情,在某个时点收回了成本,可如果你不肯付出,不肯厚积,那就绝无可能薄发。
恐惧:森林里,最凶猛的动物是豹子。可是豹子睡觉时,为了寻找一根能够经受得住自己体重的树枝,不得不在树上爬来爬去,把自己折腾得半死。为什么豹子一定要睡在树上?因为它心里充满了恐惧……恐惧也是人生的大敌,它让你失去太多的机会。除非你能够克服恐惧,勇于尝试,否则成功距你仍然遥遥无期。
公平:一个社会的制度公平与否,取决于社会博弈规则的宽松还是严苛,严苛的社会法则,造成的将是在公正追求之下绝对的不公平。所以凡由群体参与的暴力公平追求,莫不是以绝对的不公平而告终。而宽松的社会法则,通过改良的方式慢慢微调,尽管永远也不可能达成于公平,但会循着这一路线渐进向前。
规则:人不是圣使,也不是恶魔。世上的人,都因利欲与争斗,凸显出善恶两重性。同一个人,可能会跳水救人搭进性命,也可能会趁火打劫贻误终生。是善是恶,一念之间。好的社会倡导合作,激发人心中的善,恶的社会渲染仇恨与斗争。争斗会让人丧失理性,为了赢取对方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就是邪恶。
改变自己:企鹅无法把自己改变为天鹅,天牛也无法让自己成为耕牛。当我们被迫屈服,改变自己的时候,除了为自己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外,什么也不会得到。我们不可能改变环境,同样也无法改变自己,我们能够做的,只有适应,让自己适应环境,让自己适应自己,适应才是王道,改变徒劳无益。
爱因斯坦,年轻时谋职无成,先去中学教书,后当专利检验员。忽有一天石破天惊,搞出了相对论。他何以会有如此成就呢?传记作家弗尔辛认为,这是因为爱因斯坦“并没有与权威科学家进行辩驳、纠缠不休,而是在独立的环境下任由自己的思绪飞扬”……所以,你如果想搞出点名堂来,就千万别跟闲人争吵。
史上最奇特的皇后,羊献容。嫁给傻子晋惠帝,就是那个说:牛奶有毒,何不喝特供的惠帝。羊献容当了皇后,赶上八王之乱,先后四次被军阀废除皇后职务。接着晋朝灭亡,羊献容被匈奴汉国捉走,捉去干啥子?继续当皇后,帮匈奴老公管理国家政务,到死都是皇后……是你的,夺也夺不走,这世道就是这样子的。
说徐志摩到英国求学,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问一个学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你怎么看相对论?对方答:我不管。徐志摩大叫:不对呀,你学科学的,怎么能不管相对论呢?对方火了,吼道:狗屁相对论,时间也不绝对了,地心吸力也变样儿了,那还成世界吗?徐志摩无奈,只好自学……
当我是我自己的王子时,我只是借由妖魔化别人来捍卫没有意义的洁癖;当我自以为是王子时,我只能看到仰角的蝴蝶,却忽视了脚边的蚯蚓。所以,当我把我当成最大公约数时,其实我只是井里的青蛙。但当我学会把我视为最小公约数时,我却成为凡人眼中的王子……这段话,是蒋友柏说的,感觉很有文艺范儿。
三国时,刘备取西川。恐将士不用命,承诺说:攻下西川,库府中的金银,大家随意拿,爱拿多少拿多少……于是西川一鼓而下,库府也劫掠而空。此时兵富而帅穷,大家问刘备如何是好,刘皇叔笑曰:易尔……遂建官市,禁止民众私下交易,于是士兵抢到手的钱,经由官市流回刘皇叔手中,皇叔遂富,称霸江湖。
智慧:海蒂拉玛,世界首位全裸出镜女明星,在影片中赤身跑过丛林,引得无数男人神魂颠倒。海蒂试图告诉男人们,她最重要的不是容貌,而是智慧,但直到她死后的第三年,2003年,世人才意识到她还是位女发明家,注意到她对这世界的改变——3G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就是她在60年前申请专利的扩频通讯技术。
狠人:苏东坡和章惇游黑水谷,百尺深涧,深流翻滚,两侧巨石陡峭。章惇建议到绝谷的对面去题诗,苏东坡不敢,可是章惇却胆大心细,抓住藤条荡到对面,在岩石上题道:苏东坡章惇游此。又荡了回来。苏东坡对章惇说:迟早你会杀人的,不爱自己的人,又怎么会爱别人?……此后章惇果然心狠手辣,居于高位。
十一微规律
戊戌变法失败后,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慈禧与光绪西逃。这时候慈禧终于认识到了,得改革啊,不改革怎么成。于是回来就开始经济改革,也就是照着康有为的方法来搞,搞来搞去,越搞当官的捞得越多,百姓碗里的越少。不过是……打开了新的敲诈勒索、贪污盗窃的门路……
曾国藩说: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由此可以推出人生的四个境界:一是童真境界,知道人或事的美好,所以喜欢。二为萌苏境界,知道你喜欢的人或事,也有其不足之处。三为成熟阶段,知道你厌恶的人或事,也有它们自己的闪光点。四为智慧境界,知道你喜欢的,和你不喜欢的,没任何区别。
人生:苏东坡,天才,二十岁中进士,被任命为知县秘书,他拒绝,因为这种工作发挥不出他的才干。有人劝他:你虽然有才,但经验不足,为什么不肯从头学起呢?但是苏东坡不肯,最终参加御前殿试,到了皇帝身边。此后,就是他不间断遭受政敌打击的人生经历……人生之路是走的,你跳过去,迟早也要补回来。
规律:1。人类社会的组织,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性。人性没有差异,如果有人说有,那么你肯定遇到骗子了。2。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都依循共同的规律法则。3。组织之间,不存在目标的差异,只有规则的不同。所以组织推行的不是目标和理念,而是游戏规则……结论:别听他们怎样对你说,看看他们怎样玩。
分类:1。无善无恶,而行事趋于善,是圣贤。2。区分善恶,而行事趋于善,是智者。3。知善恶而畏惧恶,行事趋于善,是大多数人。4。知道善恶却选择邪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