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玄宗-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上的流星雨已然散尽,夜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星月按照其自行的轨迹固守着自己的位置,一轮明月下,北斗七星最为明亮。现在,地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刚刚拉开序幕,天地间依然平静,并无什么特殊的异象。
玄武门现在火光通明,数千名万骑兵士皆手持火把,脸色肃穆。看来万骑将士毕竟平时训练有素,数千人聚拢在这里,依旧依队列站立,没有任何乱象,且鸦雀无声。比较而言,钟绍京带领的二百余名园丁工匠就有些特别了,他们手执的家伙皆为斧锯剪刀,衣服驳杂,且聚在一起彼此说话,声响较大。
李隆基一行很快就到了门前,李隆基看到钟绍京带领的一班人,眉头微皱了皱,就令人把钟绍京唤了过来,说道:“绍京兄,此后城中肯定很乱,为保相王和太平公主安全,你速带你的手下人前去他们府前守卫,不许闲杂人接近府前。”
钟绍京道:“好的,我马上将他们分为两拨分守相王府与太平公主府。殿下,我意还须分出一拨前去护卫殿下之府。”
李隆基摇手道:“不用!绍京兄,你速去安排。你将事儿排定后,速回宫中,这里还有用你的地方。”
钟绍京不再废话,领命而去。
葛福顺与李仙凫此时迎了出来,李隆基问道:“北军那里有动静吗?”
葛福顺道:“禀殿下,韦捷与韦濯【“文】被斩后,他们又见这【“人】边动静,已然乱【“书】成一团。不过他们【“屋】已然群龙无首,无法再得号令,只会继续乱下去,却于我们无碍。”
刘幽求道:“我们若得皇帝之玺后,即可安排人员弹压抚慰,现在却不用管他们。”
李隆基又问道:“这里的万骑将士,合并有多少人?”
葛福顺答道:“加上玄武门原来守军,合并有近四千人。”
火光中,李隆基与刘幽求对视一眼,其眼光中皆为欣喜之色,他们事先没有想到,事儿竟然如此顺利,且葛福顺他们竟然拉来这么多人。以如此兵力攻入宫城,看来是十拿九稳之事。
李隆基说道:“事不宜迟,须向宫城攻击前进。福顺,你可带领左万骑一千五百人攻击玄德门;仙凫,你带领右万骑一千五百人攻击白兽门。”
葛福顺道:“一千五百人?殿下,此为牛刀杀鸡,不用半个时辰,我们皆可拿下。下步如何呢?”
李隆基道:“你们拿下此两门后,可约在凌烟阁前集合,然后大声鼓噪起来。我们听闻此声后,即前去与你们会合。”
葛福顺与李仙凫接令,转身欲调派所属兵士进入。
李隆基又唤过他们,说道:“我与玄礼领兵在玄武门等候,万一进展不顺,你们可速速知会我,届时我领兵支援你们。”
葛福顺大大咧咧道:“殿下请放心,韦太后他们民心失尽,军中兄弟一听收拾他们,肯定望风响应。我们不用支援,殿下可准备随时跟进,你就在这里听好吧。”
李隆基点点头,令他们速去布置。
门前的万骑将士很快被分为三队,葛福顺性子最急,先带一队去攻玄德门,后一队才跟李仙凫入宫,剩下之人由陈玄礼上前召集,令他们也入宫集于临湖殿前。
普润今晚也派上了用场,李隆基令他在玄武门坐镇,不可擅离。李隆基明白,玄武门城楼坚固,进可攻退可守,现在虽进展顺利,然突发事件也不可预料,所以要有万全之策。
安排好玄武门的事儿,李隆基带同刘幽求与陈玄礼到临湖殿等候。
破败的临湖殿门前,近千名万骑兵士在这里列队等候。看来他们平时果然训练有素,只见陈列整齐,黑暗中皆屏息站立,没有喧哗之声。
李隆基带领刘幽求、陈玄礼和李宜德站立在临湖殿门前,于此等候凌烟阁前的鼓噪声。
这一番等候与刚才在钟绍京宅中的等候相比,无疑轻松多了。那时候,葛福顺他们的前程未卜,只要其中出了一些岔子,则会走向事情的反面;眼下有万骑将士为依托,其人数众多又进攻犀利,宫内的守卫之兵不是对手,事情很明显,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事变能够成功。
刘幽求的心里比较轻松,其一直悬着的心大多放了下来,黑暗中其脸上绽出笑容,身子倾向李隆基说道:“殿下,观眼前大势,事情似可成功。”
李隆基“嗯”了一声,并未答话。
其实李隆基一直紧绷的神经此时也松弛了下来,其思绪已飞了开去。他在想一件事儿,眼前的此情此景,与太宗皇帝当时何其相似啊!
太宗皇帝当时领兵埋伏于临湖殿,等待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到来。李隆基此时心想,自己现在看似掌握了大势,而太宗皇帝当时埋伏于此,看似尚未发动,其实已掌握了先机,所以,二者其实有相似之处。
李隆基抬头向玄武门方向看了一眼,心想历史何其相似。唐王朝是经高祖太宗皇帝打拼而来,那么其后代往往经过如此逼宫,就可轻松获得权柄,如此也太轻易了。
李隆基此时的脑海里晃过一个念头:今后如何避免同样的事件重演?
李隆基的思绪虽纷纭万千,毕竟是一刹那的念头,他还要专注于眼前之事。他对刘幽求说道:“若葛福顺他们能够得手,擒拿韦太后之后,剩下的事儿就看你的了。”
刘幽求知道李隆基说话的意思,他们事先已多次商议:宫中得手之后,首要者须取得皇帝之玺印,如此方能在宫中拟诏敕连夜发出,以安定局势。刘幽求闻言后答应了一声,问道:“擒拿?殿下难道还想让韦太后活到天亮吗?”
陈玄礼插言道:“殿下,这个老淫妇就交给我了。请放心,我不会让她活到天亮的。”
李隆基没有接腔,他抬头仰望星空道:“嗯,时辰已交三更了。不知崔日用和张暐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刘幽求道:“请殿下放心,他们纯粹是瓮中捉鳖,现在应该已经得手了。”
这时,宫内传来了巨大的鼓噪声,陈玄礼喜道:“殿下,看来福顺他们已然攻门而入,现在已至凌烟阁了。”
黑暗中的李隆基满脸欣喜,知道今日的事儿已有九成胜算,他晃动了一下手臂,然后向宫内一挥,说道:“好吧,我们出发。”
第十二回 祸首贼臣大浪去 新贵贤者逐波来
韦太后是夜唤来了马秦客侍寝。两人在那里颠鸾倒凤,连战两番,马秦客抖擞精神使出百般手段,将韦太后侍候得眉开眼笑,通体舒泰。事罢后,韦太后枕着马秦客的臂膀含笑说道:“你很好哇,现在愈来愈让我舒服了。”
马秦客急忙谄笑道:“微臣此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够侍奉太后之万一。只要太后满意,微臣即为最大的满足。”
韦太后含笑不语。
马秦客又道:“太后,微臣的事儿应该办一办了。”
“什么事儿?”
“微臣现在还是一个六品官儿,以这等身份来侍奉皇后,实在有点低。微臣以为该升一升了。”
“这事儿好办,不过一句话就行了。你先任中书侍郎,明儿个我吩咐宗楚客马上办。”
马秦客顿时大喜,又在韦太后周身抚摸起来,并送上一个长长的吻。谁知韦太后已然筋疲力尽,她轻轻推开马秦客,嗔道:“罢了,我身子还如你那样的结实吗?早点睡吧。”
很快,韦太后沉入甜蜜的梦乡中。睡梦中,她头戴通天冠,身穿大衮服,在那里威风八面地指点江山,那势头绝对把则天皇后当初的威风都盖了下去。只见百官庶民都俯伏在自己的脚下,他们山呼万岁,自己慨然受之。
韦皇后此时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她听明白了,那并非山呼万岁的喊声,而是鼓声夹杂着巨大的喊叫声,感觉这些声音就在宫中,且离自己很近。韦太后一面呼叫掌灯宫女掌灯,一面推醒身边犹在酣睡的马秦客,问道:“马卿,你听,这是些什么声音?”
马秦客迷迷瞪瞪不辨东西,随口应道:“是啊,深更半夜,他们鼓噪什么?”
韦皇后到了此时,开始感觉宫内有变。她毕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当初太子重俊举事也是深夜发动,其情景与眼前何等类似。想到这里,她拨开帐幔跳了下去,一面自顾自地穿衣,一面说道:“不对,事情有异。快起来,我们找个地方躲避。”
马秦客也急忙下榻穿衣,并问道:“躲避?太后,我们到什么地方最好?”
“这里离献化门不远,那里有飞骑屯营。我们先入此营,再观下步行止。”献化门的飞骑屯营属于北军节制,韦太后此时想起那次入玄武门躲避的情景,然现在鼓噪之声已在宫中,玄武门显然已失守,再去玄武门根本不现实,只好求其次到献化门。
马秦客答应了一声,急忙穿衣蹬靴,然后说道:“杨均此时也在殿侧侍候,我们两人保护太后前往屯营。”韦太后素爱与他们一同就寝,孰料太后单唤了马秦客一人,杨均不敢走远,只好独自在侧殿独寝。
韦太后答应了一声,然后向殿外走去。马秦客急忙跟随。他们到了殿门口,发现杨均正在那里探头探脑,原来这厮甚是灵动,听到鼓噪声急忙穿衣出外,其动作要比太后快了许多。
马秦客唤了杨均一声,两人遂一人搀着太后的一条臂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向西首的献化门走去。
宫内的喊声震天,听其声音又要比刚才的位置南进不少。黑暗中的韦太后骇然失色,只有一迭声地催促两人快走。三人心里甚急,又是一阵猛奔,他们浑身上下很快大汗淋漓。
这样好歹到了献化门,马秦客大声向守门卫士喊道:“太后到此,速来接驾。”
献化门约驻有飞骑兵三百人,由一名薛姓果毅都尉率领。他们闻听宫内的鼓噪声皆醒来集于门前,薛都尉更派出三人前往鼓噪声处打探。按照宫中规制,守卫兵士只许在该门守卫,不可踏入宫中一步,然现在事发紧急,什么也顾不得了。
薛都尉闻听皇太后到此,急忙列队迎候。火光中,就见两个男人搀扶着韦太后,他们皆衣冠不整,模样着实狼狈。马秦客说道:“赶快在营中腾出一处静室,请太后入内安歇。”
薛都尉急忙将他们引入营中,将自己日常居住的地方让出来请韦太后入内。韦太后入室后坐下,然后喘息半天,问薛都尉道:“你是何人?”
薛都尉道:“禀太后,卑职为北军飞骑果毅都尉薛某。”
“嗯,薛都尉,宫中声响你也听到了,估计有人作乱。这样吧,你速去传韦捷和韦濯领兵来这里见我。”
薛都尉躬身答应,心里却暗暗叫苦,外面一片黑暗且一片混乱,到什么地方去找这两个人呢?
薛都尉出门后,就见那三名入宫探事的兵士回来了。薛都尉将他们引入城楼下的暗影中,悄声问道:“宫中到底是何状况?”
其中一人答道:“禀都尉,我们靠前观察,原来是万骑在那里闹事。领头的两人我们识得,一个叫葛福顺,一个叫李仙凫,他们手中持有四个脑袋,说是高嵩、韦捷、韦播、韦濯大人的。
“嗯,他们说些什么?”
“他们说韦太后毒死先帝,欲谋逆篡位,今日他们要诛灭韦党,迎相王为主。”
“他们在那里吆喝什么?”
“他们每到一门,皆拿那四个脑袋示众,然后将这一番话说出。说也奇怪,各门兵士闻言皆欢呼起来,然后弃甲投顺。”
韦捷与韦濯在北军中也曾立威一番,使其中下层军官怨气不小。这薛都尉也是北军的一位资深果毅了,深明眼前形势,他闻言后喃喃自语道:“奶奶的,大势如此,老子一不做,二不休,眼前有一个天大的礼物,何不抢占先机呢?”
他说罢召来数十人,吩咐道:“大家随我入内,听我的号令,把刚才入营的三个人统统斩首。”
有一名兵士询问道:“薛都尉,我刚才识得他们,那是皇太后呀,如何能下手?”
薛都尉伸指示意此人来到自己面前,然后挥刀将其砍翻在地,他伸袖抹了一把刀刃上的血珠子,狰狞说道:“谁再啰唆,此为榜样。什么皇太后,她现在已然不是了。我们拿下她,大家都有好处。”
众人轰然答应。
韦太后看到薛都尉带领一帮人闯入室内,尚未感到有异样,问道:“薛都尉,这么快就回来了,找到他们了吗?”
薛都尉答应了一声,说道:“禀太后,已然找到了。”然后拔出刀来当空一挥,大声喝道,“大家动手。”
众人一拥而上,分别扯紧了三人,就见三道白光一闪,三人的首级顿时滚下地来。
可怜尊贵而美貌的韦太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做了刀下之鬼。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两位榻上之伴也随同她命丧黄泉,其在阴间的路上不至于孤独,如此就有了不少慰藉。
所谓墙倒众人推,薛都尉认为韦太后找到自己,实乃天赐良机。以此来邀赏,定可官升几级。人在关键时候反目,非为大义,非为小人,实因其自身利益使然,那也怨不了别人。
婉儿在寝宫中闻到鼓噪声,她先是坐立榻上倾听良久,然后作出了自己的正确判断:事情果然来了,李氏宗族不忍太后革命,决然动手了。
婉儿令人掌灯,然后派出一名宫女悄然出外打探,她自己从腰间取出钥匙,抬步向墙角的那只描金木箱走去。
这只木箱的钥匙由婉儿独掌,平素不许别人染指。她打开木箱,小心地倾身从箱角处取出一个小小锦包,然后移步来到灯下,解开锦包上的丝结,从中取出折叠着的丝绢。
婉儿将丝绢按在自己胸前,眼睛微闭。看得出来,这方丝绢对婉儿十分重要,大约她事先已筹谋良久,到此关键时候方才取出。
这时,那位探事宫女跌跌撞撞闯入门内,惊慌失措地喊道:“娘娘,大事不好了。”
婉儿反而款然坐下,斥道:“有什么事值得如此大惊小怪,慢慢说!”
宫女敛了一口气,禀道:“婢子闻听鼓噪声在凌烟阁处,就小跑着前去。婢子到了凌烟阁在暗处细细观察,发现是万骑反了。”
“嗯,都是些什么人?”
“婢子不甚清楚,只见众人皆向一人禀报,婢子依稀听众人呼年轻人为临淄王。”
婉儿心里顿时了然,临淄王即是李隆基,其背后定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在那里指使,这也印证了婉儿此前的判断。
宫女急急说道:“娘娘,赶快逃吧,婢子离开时,他们已然大张火把向南面行进,很快就到这里了。”
“逃什么?”婉儿斥了一声,然后大声喊道,“都起来,到殿门外列队。”
殿内的近二十名宫女闻言纷纷出外,她们在门外列成两队,人手或持灯笼或执团扇。婉儿缓步出殿,站立在两队之间,她环视宫女们一眼,轻声说道:“随我走吧。”
宫内于是有了这样一种奇观,宫内此端喊杀震天,两列执灯青衣宫女缓步行走,显得不慌不忙,很明显她们正迎向声响最大处走去。
李隆基到了凌烟阁前与葛福顺等人会合,他在行进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错误,就是不该放钟绍京出去。宫内道路曲折,钟绍京最为熟悉,眼下正是用得到他的时候。他当即唤过一人,令他快马去传钟绍京入宫。
葛福顺向李隆基禀道:“殿下,真是想不到的顺利。各门守卫闻听擒拿韦太后,皆二话不说纷纷加入队伍。他娘的,这老淫婆实在不得人心,就是我们不反她,她也难以长久。”
李隆基抚慰了他们几句,然后唤过葛福顺和李仙凫道:“你们还是兵分两路,一左一右逐殿搜索,像韦太后、上官昭容、尚官柴氏、贺娄氏,以及女巫第五英儿为首恶,务必擒拿。”
葛福顺道:“殿下太麻烦了,何必擒拿他们,‘咔嚓’一刀结果了她们最为省事。”
李隆基点头道:“嗯,你们可以便宜行事。不过到了太极殿,你们不可入内,可将那里团团围住。”
于是,两队人马散开后大张火把,呈扇形向前搜索前进。
李隆基面向刘幽求和普润说道:“我们也走吧,听说上官婉儿的寝殿内笔砚齐备,我们就奔向那里。待寻来皇帝玺印之后,该是你们忙累的时候了。”
这时,钟绍京气喘吁吁地赶到,李隆基马上说道:“绍京兄,你来得正好,你熟悉宫殿内的布置,我给你二百人,由你负责把各种玺印找到,并马上送到上官婉儿的寝殿,将之交给刘兄使用。”
钟绍京点头答应,他大致知道玺印的所在。由于太后专权,其将所有玺印收归到显德殿,由自己亲自看管使用。那么只要到了显德殿,这些东西就唾手可得。
说话间,就见一彪人马斜刺里大张火把飞速而来,李宜德见状带人上前盘问,他们说了几句话,李宜德即后转身来到李隆基面前,禀道:“好叫主人欢喜,那个老淫婆已被飞骑兵宰了。他们由一名薛都尉带领,现在前来找主人请功。”
李隆基大喜,说道:“好哇,让他们把首级带来瞧瞧。嗯,让他们大多数人退后等待,来三四人即可。”李隆基心细如发,深明此黑夜里什么事儿都可发生,因此百般警惕。
薛都尉带领两名从人走了过来,他们将韦太后的首级放在地上,然后请李隆基验看。
李隆基问道:“嗯,怎么成了三人?”
薛都尉道:“禀殿下,除了太后首级之外,另两个为其奸夫马秦客和杨均的脑袋。”他起初仅知是万骑之人在这里起事,后来得知领头者为临淄王李隆基,不禁大喜过望,明白这一宝彻底押对了。
“好,薛都尉,你深明大义,立下大功,事情过后朝廷定会重重赏你。眼下事情紧急,你还要继续出力,一者,你要保管好韦太后的尸首,不可在混乱中遗失;二者,从现在开始,你要听从钟总监的号令,现在须往显德殿搜索。”
薛都尉顿时跪倒在地,心里狂喜,口中说道:“末将谨遵殿下号令。”
“去吧。”李隆基挥手令他们离开,自己带领一帮人奔往婉儿寝殿。他们刚刚过了拐角处,就看到那群奇特的宫女,顿觉奇怪,刘幽求带人迎上前去。
上官婉儿并不认识刘幽求,她看到有人来迎,急忙趋前道:“来者是谁?我为上官昭容,特来迎候临淄王殿下。”
刘幽求还是识得这位才名满天下的宫中奇女子的,他听到婉儿说主动来迎李隆基,心里大觉奇怪,想不通他们什么时候做成了一路。其心中怀疑,口中犹问道:“本人正是临淄王的属下,敢问昭容,你深夜迎候殿下,到底有何要事?”
婉儿此时明白刘幽求的背后肯定有李隆基,遂大声说道:“贱妾心向唐廷,早与太平公主私下沟通。殿下今夜举事,大遂贱妾心愿,特来投效殿下以供驱使。”
刘幽求哼了一声,斥道:“上官昭容好大的名声,谁不知道你与武三思、韦太后沆瀣一气,怎么又突然成了反水之人?我劝你呀,早早束手就擒,若殿下恩典,你许是能保下一条命来。”
婉儿眼见事态紧急,急忙从胸前摸出那方丝绢,挥向刘幽求道:“口说无凭,我有证据。先皇遗制让相王辅政,正是贱妾与太平公主一起谋略而成。此方丝绢,正是当初所草遗制,你一看便知。”
刘幽求接过那方丝绢,展开后借着火把之光扫描了几眼,赫然正是传说中的李显遗制。当初太平公主入宫参与遗制草拟之事,他与李隆基也是知道的,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向婉儿说道:“你在这里稍待片刻,待我向殿下禀报。”
“好呀,你可速去。记住,其中的幽微之处,太平公主最为知晓,若殿下存疑,可天亮后找太平公主求证。”
刘幽求点点头,转身向后走去。
李隆基阴沉着脸立在那里,他听清了两人对话的大概,心中早有了决断。
刘幽求将素绢递给李隆基,并说道:“殿下,看来上官昭容早就与太平公主联络,从他们共同让相王辅政来看,此人还是有功的。”
李隆基不接丝绢,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杀了她!”
刘幽求显然于心不忍,急忙止道:“殿下不可!若果然有此事,将来太平公主知道,她会怪我们的。”
李隆基冷冷地看着刘幽求,并不吭声。
刘幽求又道:“再说呢,此人文名满天下,若殿下杀了她,定会寒了天下文士之心。”
李隆基开口道:“寒了天下文士之心?一个人纵然有天纵之才,然心底龌龊,没有正义,其才具又有何用?再说了,眼前的乱世,皆是这几个女人造就而成,这个上官婉儿惯会见风使舵,首鼠两端,实为极大的祸胎。刘兄,从今日起,你要记住,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话。”
刘幽求在火光中见到李隆基那坚定而阴沉的神色,这是他以前很少见到的,其心底竟然涌出一阵莫名的寒意。他知道不宜再多说话,遂转头对李宜德说道:“你去,速将其头斩下。”
李宜德抖动了一下手中的利刃,疾步向婉儿走去。
婉儿早把那方丝绢看成是自己的救命稻草,若韦太后一直权柄在手,此丝绢就可永压箱底;若李氏宗族势起,此丝绢又可证明自己是拥立相王的立功之人,那么自己就可摇身一变成为李氏宗族的功臣。
她在那里满心希望地等待着李隆基的答复,相信凭着这方丝绢可以度过眼前的危机。人言狡兔三窟,婉儿向来对自己的眼光颇为自信,当初韦太后权倾朝野,自己隐秘地通过太平公主向李氏宗族示好,现在正是收到成效的时候。
然而她在灯影中看到一人腾跃而来,那人手中的刀锋在火光中熠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