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玄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词牛菹虏豢晌巳帕诵闹恰!
韦安石言道:“西域之事,唯郭元振最为知晓,陛下,不知近日有无郭元振奏书?若有,依之即可。”
李显迷茫道:“是呀,好长时间未见郭元振奏章了,宗卿,中书省有近日西域奏报吗?”
宗楚客道:“禀陛下,中书省近来未曾收到西域奏报。”
太仆卿纪处讷自从被授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在朝中言语骤然多了起来,他这时排众奏道:“陛下,臣以为宗令所言有理,西域若能一战而定,实为高宗皇帝之后最大战功。眼下国富民强,海内富足,再辅以边功拓疆,则陛下之英武堪与太宗皇帝相比。”
韦安石斜眼瞧了纪处讷一眼,心道此等不学无术之人惯会逢迎颂扬,也不能与他们太较真了,遂退回班中不再言语。朝臣中一些正直之人近来见宗楚客与纪处讷在朝堂之中你捧我随,又知他们皆为皇后亲信之人,皇帝李显也没个正经主意,皆缄口不言。
李显果然说道:“也罢,西域若能一战而定,实为幸事,就按宗卿所言行之吧。”
李显如此听信宗楚客之言,实在上了大当。娑葛自从当了西突厥可汗,与唐朝互不侵扰,唐朝安西四镇相对安定。娑葛父亲的旧将阙啜忠节对娑葛当了可汗不服,他拉出部分人马另立山头,两人互相攻伐。阙啜忠节毕竟兵力单薄渐渐不支,遂找到郭元振请求帮忙。郭元振久在西域,深明让西突厥内部互相制约的道理,不愿意阙啜忠节让娑葛彻底消灭,遂让阙啜忠节入长安由朝廷授以官职,其部落迁于瓜州、沙州之间安置。郭元振一面写了一道奏章,申明己意并奏请为阙啜忠节授任,另一方面让阙啜忠节向长安出发。
阙啜忠节大喜,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遂带领从人向长安进发。他到了播仙城,遇到宗楚客的亲信周以悌,其正以安西经略使的身份前往龟兹。他看到阙啜忠节行囊甚丰,觉得这是讨好主子的一个好时机,遂向阙啜忠节说嘴道:“国家以厚秩待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阙啜忠节急问究竟。
周以悌说道:“那是因为你的部落中有兵力的缘故。你现在与部落分离,成为孤身一人,如此到了京城虽被授任,不过一个羁旅胡人而已,你将来如何能保全自己呢?”
阙啜忠节默然,想想也有道理。
周以悌神秘一笑,说道:“我有一法,包你起死回生,不知你愿行否?”
阙啜忠节大喜,急问究竟。
周以悌道:“如今朝中,圣上皇后最信任者为宰相宗楚客、纪处讷二人,你可派人携重金去见他们,取得此二人帮助。则圣上定会让我朝安西之兵导引吐蕃之兵夹攻娑葛,娑葛定然难敌。若娑葛一倒,你就成为西突厥之主。”
阙啜忠节大喜,觉得这个主意实在很妙,回答道:“好呀,就这样办。我若成为突厥之主,好处少不了宗纪二位大人的,更少不了你的。”他说干就干,当即停下不走,带领手下之兵攻占坎城居住,一面派人携带重金去见宗纪二人。
宗纪二人眼见大堆黄金,心想这些财物要比为人讨个斜封官好得多,且略动手脚不用大费周折,遂收下礼物答应帮忙。于是,他们就在今日朝会上一唱一和,蒙骗李显办了大事。郭元振闻听阙啜忠节有变,又紧急写了数道奏章,皆被宗楚客压下不奏。
宗楚客深怕西域那里的郭元振不听号令,又奏道:“陛下,此战甚为关键,需增派人手妥善布置。臣以为,可以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以协助郭元振领四镇及甘、凉之兵与吐蕃兵共击娑葛,再授安西经略使周以悌为持节使,使其节制西域事务。”
李显当然准奏。所授任二人皆为宗楚客亲信,宗楚客又在文书中动了手脚,让郭元振大权旁落,西域之事从此由此二人把持,他们秉承宗纪二人所授方略,着力进攻娑葛。西域顿时狼烟四起,唐朝西疆又复大乱。
群臣奏事完毕,李显说道:“朕这里命人绘了一幅画,今请众爱卿一同观瞻。”说罢,数名太监抬出一幅巨画。
群臣见此画如此巨大,观之色彩斑斓,遂移步趋前细观。只见此画以蓝天为背景,一名贵妇人身着五彩帏衣,头顶十二树花钿,观其容貌依稀是韦皇后模样。画中的韦皇后身边无一人,仅有五彩祥云环绕在其身侧。画幅的右上角写有一行字,数人凑近一看,只见那里写有“翊圣皇后五彩祥云图”的字样,那么画中人物定是韦皇后无疑。
李显眼见群臣神色大多茫然,心中有些得意,说道:“此画中人物为皇后,众位爱卿想知道此画的由来吗?”
群臣自然轰然响应。
李显说道:“元日辰时,数名宫女入侧殿皇后衣箱中取衣,忽然受惊,她们有的人当场跌倒,有的人惊悸逃走,此后满殿之人前去察看究竟,众人也呆了,原来皇后衣箱那里有奇异之事出现。”
宗楚客急问:“陛下,有何奇异之事?”
李显很满意宗楚客识趣,笑道:“呵呵,你们说奇怪不奇怪,原来皇后衣箱周围,竟然涌起了五色云彩。你们所观画样,即是朕命画工张萱依样而绘,唉,可惜阎立本已逝,张萱的画技毕竟差了一些。”
阎立本系太宗时代画师,至高宗时代官至中书令,此时已逝去多年。至于张萱,此时年仅二十,任画馆画工,其笔法毕竟稚嫩。
宗楚客与纪处讷闻言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跪伏在地,叩首道:“陛下,此为天大的祥瑞,臣等恭贺皇上,恭颂皇后。”
群臣见状,觉得自己的逢迎功夫毕竟比宗纪二人差了一截,心中自愧不如,于是纷纷俯地叩首。他们纷纷山呼万岁,殿内一时众声鼎沸,热闹非凡。
李显心中很高兴,说道:“天降祥瑞,当佐朕等福祉。众位爱卿,都平身吧,朕想好了,可将此画悬于宫城门前,以利天下百姓观瞻。”
宗纪二人又叩首道:“陛下圣明。”
宗楚客又奏道:“陛下,自永徽年间之后,俚歌忽然有‘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之唱词,臣此前并未留意,也是元日那天忽有感触,遂命人收集此歌。共收集十篇,名为《桑韦歌》,今日陛下示此祥瑞,臣以为实为天意,谨上此歌请陛下御览。”宗楚客说罢,从袖中取出疏折,内官上前取过转呈李显。
李显看了一眼,不明其意,问道:“此歌如何与此祥瑞有关呢?”
宗楚客道:“陛下,昔神尧皇帝未受命时,天下人皆唱《桃李子》;太宗皇帝未受命时,天下人皆歌《秦王破阵乐》;高宗皇帝未受命时,天下人皆唱《唐唐》;则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人皆歌《武媚娘》;翊圣皇后未受命时,天下人皆唱《桑韦歌》,如今皇后衣箱又现五色云,显示翊圣皇后宜为国母,主蚕桑之事。陛下,臣请将此《桑韦歌》编入乐府,待翊圣皇后祭祀及亲蚕时奏之。”
纪处讷也奏道:“陛下,周唐一统,符命同归。当初高宗皇帝封陛下为周王,则天皇后时,唐同泰献洛水图,今日祥瑞纷至,正为一统。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代不知也。’陛下继则天皇后大统,子孙当百代王天下。”
韦安石眼见这二人如此表演,心想他们生拉硬扯,将不着边际之事拢在一起,独独蒙骗了这个糊涂的皇帝。他知道,以宗纪二人的才具,骤然之间想不出如此的媚词,其定然周密准备多时,今日方才有机会抛出。其实宗楚客的言语里有极大的破绽,他颂扬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未成皇帝之前,天下有俚歌流行,那么如今有利于韦皇后的俚歌颂出,摆明了韦皇后今后也会成为皇帝,这是明显的大逆不道之言!此后的纪处讷百般遮掩,又如何遮掩得了无破绽?皇帝为何就听不出来呢?
李显听了两个人的奏言,愈发欢喜,说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朕心甚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连降祥瑞,启示于朕。嗯,你们说得好,朕要重赏。来人,赐宗爱卿、纪爱卿每人黄金十斤、潞绸五百段。”
宗纪二人急忙叩首谢赏。
李显说道:“两位爱卿平身吧。此祥瑞为大喜,朕也不能独赏你们。这样吧,可嘱吏部为百官之母、妻加封号,另大赦天下,赐酺三日。”
李显的这一番话,含金量颇重,又使国库之财下落不少。
数日过后,李显又发诏书,授任崔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虽为中书侍郎,今后可以以宰相身份参与政事;授任窦怀贞为谏议大夫,其原为从三品,现在成了正三品,也算官升一级。这两人升职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因为女人。窦怀贞自不必说,刚娶了皇后奶妈。而崔湜,却是缘于与上官婉儿的关系。
崔湜三十多岁,身材魁梧,貌美神澈,早年进士及第,从张氏兄弟编撰《三教珠英》,以诗文著天下。此人还有一个好处,即善于左右逢源,有奶便是娘,因而仕途顺利。他先奉张氏兄弟,再出卖张柬之等人取媚武三思与韦皇后,短短数年,已从一个七品的考左补阙擢升为中书侍郎,成为一个三品大员。上官婉儿难耐宫闱寂寞,早已与崔湜有了私情。那崔湜除把婉儿侍候得妥帖外,还常借婉儿之力行为人求官之事。
那日,两人又缱绻良久。婉儿眼光忽然扫过几案上的那道敕书,笑道:“你所求数人已然授任,这下子你的囊中又丰厚不少。”
崔湜道:“我们什么时候又分彼此了?婉儿,我们待积攒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办一件事儿。”
“有什么事儿可办?哼,你有妻儿府第,亦有田亩俸禄,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孤身一人,要钱有什么用?”婉儿说到这里忽然勾起心事,自己一生虽地位甚高,然无如意郎君,膝下更无儿女,到头来终归孑然一身。崔湜虽然能给自己带来片刻欢乐,毕竟是别人的夫君。女人心性最为脆弱,往往希望有所依托,以婉儿如此奇特女人,亦不能免俗。
崔湜明白婉儿的心事,遂转移其他话题,笑道:“婉儿,像别人求官这等小事,还要转呈你来办理,此事太过繁复。我这几日想了,不如想一个省事的法子。”
“如何才能省事?”
“只要不劳婉儿动手,我来亲自操作最为省事。我现为中书侍郎,假若能进身宰相职,则办事最为方便。”
婉儿嫣然一笑,说道:“你的胃口越来越大呀,晋升宰相职?此为多少人梦寐以求之事,你说得如此轻巧,以为我能手到擒来呀?”
“只要婉儿认真去办,定能成功。”
婉儿心中盘算,以崔湜的能力,做宰相至少比宗楚客、纪处讷要强许多,届时只要韦皇后不反对,自己找李显轻轻一说,即可授任。想到这里,婉儿微微一笑道:“也罢,我去试一试,哎,假若事儿成了,你如何谢我呀?”
崔湜一把把婉儿又揽入怀中,说道:“来吧,我在这里先谢你一次。假若事成,我定会给你安排一乐事,包你欲死欲仙如神仙一般快活。”
“什么乐事?”婉儿已然眼迷神驰,喃喃问道。
崔湜并不作答,一翻身把婉儿压在身底。
却说韦皇后衣箱出现五彩云的图画挂在朱雀门首,这里是百官出衙门的必经之地,官员们可以日日瞻仰数回。长安百姓闻听朱雀门前挂了一幅大美人画像,都想一睹这名美人儿的容颜,于是扶老携幼,纷纷来此看个稀罕,把朱雀门前围了个水泄不通。北军将领眼见这里忙乱,生怕惹出事端,只好接连增派人手来此维持秩序。
李显张挂此画的本意是想显示祥瑞,长安百姓却不理会这个茬儿,专在皇后的容貌身材上说嘴。
许多人看了图画的第一印象就是:皇后确实很美,不愧为皇帝的老婆。看来国母不是任何女人都能当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相要美。
更有好事者观后垂涎三尺,私下对曰:“奶奶的,天下竟然有如此美的女人。我明白了,人们挤破头皮都想做皇帝,大约若当了皇帝,就可以睡天下最美的女人,是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样美貌的太平公主李令月对韦皇后的美貌熟视无睹,那日朝会散后,马上有人将五色云的故事与《桑韦歌》报告给她。太平公主闻言后不做一声,心中明白,这个女人已然按捺不住,她也想当皇帝!
她的大儿子薛崇简此时在身侧,看到母亲脸色阴晴不定,遂问道:“母亲,车仗已备好,我们走吧。”
太平公主喟然叹道:“罢了,我今天身子有些乏,你带领几个弟弟去吧,我在府中歇息就不去了。”
薛崇简乖觉地答应,然后悄然出门。
每年的元日之后,太平公主按例会带领与薛绍所生的四个儿女到薛绍墓前凭吊一番,这日因心情不好,故而不行。
眼望薛崇简的背影,太平公主的脑海里浮现出前夫薛绍的面貌。那是一个暮春时分,十五岁的太平公主与一帮年龄相仿的表兄妹去郊外游玩,太平公主的衣衫被树枝绊着因此跌倒,这时,一双手将她从地上扶起来,一张俊秀的脸映入太平公主的眼帘,那人柔声说道:“令月妹妹,疼吗?”
此人名薛绍,为太平公主的姑家表兄。薛绍的母亲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城阳公主,即为太平公主父亲高宗皇帝的亲姐姐。薛绍为城阳公主的第三子,是时城阳公主已逝,因为是至亲,表兄妹们来往颇多。
情窦初开的太平公主忽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眼望薛绍那熟悉的脸庞,今日竟然油然生出另外一种心情,粉嫩的脸上现出一团红晕。
转眼太平公主十七岁了,早已过了适婚年龄。然父皇体弱多病,母后忙于夺取皇帝大权的勾当,根本无暇顾及小女儿的心事。终于有一天,太平公主决定要自己去争取幸福。那天是中秋节,皇家照例有宴会,未开席之前,太平公主步入殿内,众人见其装束顿时眼前一亮。只见太平公主身穿禁军戎装,腰佩长剑,英姿飒爽。太平公主来到高宗皇帝与则天皇后面前,躬身说道:“父皇,母后,今日佳节,容女儿舞蹈一回以助兴。”说罢,拔出剑来站立殿中央,挥剑起舞,却是军中惯舞的《破阵舞》,其姿势虽生疏,却也像模像样,一通舞罢,殿内人击掌叫好。
高宗皇帝问道:“月儿什么时候学会了军中之舞?”
太平公主答道:“女儿近日入禁军学之,不知能否博父皇一乐?”
“不错,不错,今后军中又多了一名女将军。”高宗皇帝哈哈笑道。
则天皇后却认为女儿的行为有些反常,遂微笑着问道:“月儿,戎装为男儿所着,你着戎装有些不合体,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太平公主的举动正是想等这样的问题,遂转颜一笑,说道:“对呀,父皇母后若认为此装不适合女儿,可将此装赐予驸马呀!如此,方为得宜。”
则天皇后恍然大悟,笑对高宗道:“陛下,女儿向我们要驸马了。”
高宗皇帝点头道:“对,对,该给月儿选驸马了,女儿已大,我们为何就忘了这等大事呢?”
则天皇后道:“也罢,明日我让有司呈上名册,要为月儿精选一位好驸马。”
太平公主不答,则天皇后心细如发,遂招手让太平公主来到自己面前,轻声问道:“月儿,你不愿选之吗?如此,你定是心里有人了。你对我说,到底心仪何人?”
太平公主羞色上脸,扭捏不答,迟疑片刻方才趴在母亲耳边轻声说了两个字。则天皇后一听,顿时喜色上脸,笑道:“好呀,就是他了,月儿,看来你很有眼力嘛。”
太平公主与薛绍结婚那天,也是李显与韦氏大婚的日子。自唐朝开国以来,这场婚礼最为奢华,仅夜里街道两旁照明的火把就将树木烤焦了,由此可见婚礼之盛。
太平公主从一个怀春少女步入婚礼的殿堂,婚后与薛绍柔情蜜意,用心成为一个贤妻,数年下来,其与薛绍的四个儿女相继呱呱坠地,太平公主就在府内相夫教子,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此后高宗皇帝逝世,则天皇后当政重用酷吏,这些酷吏明白则天皇后的心思,以大肆打击李氏宗族为要,作为城阳公主的儿子们,自然心向舅家,结果薛绍也被罗织入狱。则天皇后看在女儿的面子上,赏薛绍狱中自尽。
太平公主顿失夫婿,心痛如割,那些日子以泪洗面,模样憔悴万分。她想不到自己作为尊贵的公主,连心爱的夫婿都不能保全,她由此体会了朝政旋涡的无情与可怕。
目睹了朝政中的风风雨雨后,太平公主逢事皆能泰然处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然自太子李重俊谋乱未遂之后,她开始感受到了危机。她知道,这个危机的核心缘于现在的皇后姓韦,而自己姓李。
如今的韦皇后咄咄逼人,如果以前她想当皇帝的心思犹显遮遮掩掩,那么从今日朝中发生的故事来看,其欲求皇位之心,昭然若揭。李显哥哥虽然糊涂,然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对自己还算亲热。假若韦皇后拿下李显,自己当皇帝,那么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人若卷入某种旋涡,靠躲避退让是行不通的,唯有主动进击方为谋生之道,太平公主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太平公主想到这里,召来府内典签王师虔,说道:“你到城内寻一僻静所在,再请萧至忠在那里等候,我要见他。”
王师虔不明就里,说道:“召萧至忠入府即可,何必劳动公主大驾?”
太平公主不愿解释,斥道:“你速去办理就是,何必啰唆!”
王师虔领命而去。
太平公主知道,自己在京中的眼线甚多,韦皇后的眼线也不会少了。弄不好,韦皇后会在自己府前派专人观察,诸事还要小心为妙。
而韦安石府中这日一下子来了三位客人:姚崇、宋璟,还有一位母丧丁忧在家的张说。
四人分宾主坐下,韦安石道:“你们三人今日一同来府,似事先约定。姚公现在常州,广平(宋璟)现在杭州,你们回京一趟,实属不易啊。”
姚崇脸庞瘦削,眼睛晶亮,是年正好六十岁。此人在则天皇后时代已然脱颖而出,官至宰辅,既受则天皇后信任,官声也不错,此后张柬之能够升任宰辅,皆赖姚崇举荐之功。后来张柬之等人杀掉了张氏兄弟,拥立李显为皇帝,姚崇也参与了密谋,还出力不少。然而张柬之等人将则天皇后逐出皇宫迁往上阳宫幽居时,姚崇却在那里呜咽流涕。张柬之见状斥之道:“今日岂是涕泣时候?恐怕你的大祸将从今日开始。”姚崇答道:“我侍奉则天皇后日久,今日乍一别离,不知此生还有相见时候否?我之流泪,情发于衷,那是掩饰不了的,若因此而获罪,我也甘心。”事后不久,姚崇果然被贬为外任,此后一直在外任刺史至今。
姚崇此时接口答道:“我与广平年前回京,那日遇到了道济(张说),闻听韦公官秩有变,一直想来探望,今日方才成行。”若论年龄,韦安石还要比姚崇小一岁,然韦安石现在毕竟是朝中重臣,姚崇虽以往官名显赫,毕竟是明日黄花。姚崇宦海沉浮,对世事甚为练达,所以对韦安石尊敬有加。
宋璟一副圆脸,其神色显得很谦和,是年四十七岁,他从得罪了张氏兄弟后,一直外任至今。张说是年四十三岁,生得方脸阔额,一副饱学之相。两人闻听姚崇之言,皆点头拱手道:“我等确实为此而来。”
如今朝中大乱,诸般不堪之事轮番上演,使一班忠直之臣心甚郁闷。这些人心目中隐隐将韦安石奉为己类人物领袖。此三人齐来,固然是来探望慰问,其心中也想探听一些朝中消息,兼而讨些主意。
韦安石道:“如此,就感谢你们的好意了。我很好,如今之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谓避祸而安吧。像你们三人就很好,姚公与广平远在东南隅,从京城行到那里需要许多时间,所以若有事说什么也攀不到你们的头上。至于道济丁忧在家,如今许多人遇此等事皆渴望朝廷酌情起复,且以此为荣,独你接到吏部起复之书,数次推辞不就,这实在很好哇。”
这四人久在宦海沉浮,皆明其中玄机,韦安石用此等话语轻轻一点,三人顿明朝中形势。韦安石的意思,眼下朝中形势混乱,且奸邪之风盛行,这些忠直且想有作为之人不宜蹚这池浑水,以自保为要。
张说为在座之人中最为年轻者,问道:“韦公,我这几日曾经过朱雀门前,看到那幅皇后五色云图画,我想知道,这幅画真是皇上所命悬挂的吗?”
韦安石点点头:“不错,皇上在朝堂之上亲口命人悬挂。我当时在朝班中站立,亲眼所见,此事一点都不假。”
姚崇微笑道:“我们的这个皇帝,实在有趣得紧。皇后的祥瑞,却与国家扯上什么干系?何至于如此大张旗鼓,示之天下呢?韦公,你当时在朝中为何不阻之呢?”
韦安石反问道:“姚公,你当时若在朝堂之中,会不会拦阻圣上呢?”
“韦公不拦阻,我当然也不会。”姚崇哈哈一笑,自嘲道。
宋璟这时接口道:“我在杭州虽然离京城较远,也能听知一些京中消息。韦公,我们皆同侍则天皇后,深明则天皇后临机决断,识人赏罚,皆臻一流。然这位韦皇后呀,我怎么看都要比则天皇后差上一大截子。她现在又是五色云,又是令人上《桑韦歌》,又名翊圣皇后,摆明了想以‘二圣’之名号召天下。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想,这样下去能成吗?说句不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