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回忆录-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讨论这个问题;我是支持他的呼吁的。我们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同意,目前雷诺和他的部长们心情都比较好转。

  雷诺深深地感觉到,如果没有获得最后胜利的希望,他便不能鼓动法国人民继续战斗下去,而这种希望,只有等你尽量使美国进行最大限度的干涉才能产生。正如他所说的,他们希望在隧道的尽头能看见光明。

  当我们乘飞机归国的时候,你已经拍来了这封庄严的电报,我一到达,肯尼迪大使就给我送来了。英国内阁为这封电报所深深感动。要我替他们表示谢意,可是,总统先生,我必须告诉你,为了使这封电报在扭转世界历史的进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在明天——6月14日——公布这封电报是绝对必要的。我确信,这一定会使法国拒绝希特勒掩人耳目的和平。希特勒需要这样的和平是为了毁灭我们,是为了向称霸全世界这一目标迈进一大步。如果法国现在退出战争,那么,你在这封电报中阐述的在战略、经济、政治以及道义上有深远影响的计划,就全部落空。因此,我极力主张现在就发表这封电报。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希特勒一发现他不能在巴黎强迫实现纳粹式的和平,他就要把他的凶焰转向我们。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抵抗,如果我们获得成功,走向未来的新出路是非常广阔的,在成功之日所有的希望都将实现。

  对雷诺先生,我发出了如下的电报:

                      1940年6月13日

  在我们归来对,曾收到罗斯福总统对你6月10日呼吁复文的副本。内阁一致认为,这一庄严的文件绝对有利于法国按照你自己在6月10日发表的宣言的精神继续抵抗,该宣言曾说,法国将在巴黎的前面、巴黎的后面,在一个省,或者,如果必要的话,在非洲或者跨越大西洋进行抵抗。这个文件一方面提出了加倍给予物资援助的诺言,一方面又提出了明确的劝告,鼓励法国即便到了你所说的最艰难的地步也要继续战斗。如果法国根据罗斯福总统的这一电报继续战斗,继续作战,我觉得美国就会无可挽回地承担了责任,要采取仅余的最后一步,即在形式上成为一个交战国,而事实上它早已经是交战国了。正如你预见到的,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要总统自己决定宣战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按照现在接到的总统的复电去做,我确信,这一步就不可避免地要跟着到来。我们正在要求总统准许发表这封电报,但是即便他在这一两天内不同意这样做,但已记录在案,可以作为你的行动的根据。我们非常钦佩你和你的同僚们的决心,我衷心请求你们切莫错过这促成世界范围的跨海洋的和经济的联合的大好机会,这样的联合必然给纳粹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了明确的行动纲领,也见到了你所说的隧道尽头的一线光明。

  最后,根据内阁的意见,我又拍给法国政府一封正式的电报,鼓励法国再接再励,在这封电报中,第一次提到了我们两国之间的永久联盟。

  首相致雷诺先生       1940年6月13日

  当英法两国的生死存亡系于一发的时刻,为了两国决意捍卫的自由民主事业,英王陛下政府特向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致敬,赞扬法国军队在以寡敌众的战斗中表现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法国军队的努力无愧于法国最光荣的传统,使敌军遭受惨重而持久的创伤。大不列颠将竭尽所能继续给予最大的援助。我们愿借此机会声明我们两国人民和两个帝国之间的团结是牢不可破的。我们不能估计最近要落在两国人民头上的各种苦难有多大,但我们确信,这次战火的考验只能把我们两国熔化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整体。我们再次向法兰西共和国提出我们的保证和决心,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战斗,在法国,在我们这个岛上,在海洋上,在天空中,战争蔓延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我们要把我们的人力、物力利用到最大的限度,要分担医治创伤的重担。我们绝不放弃战斗,我们要战斗到法国安如磐石、恢复过去的光荣,战斗到受迫害、受奴役的国家和人民得到解放,战斗到把文明从纳粹统治的恐怖中解救出来。我们比以前更加确信这一天终将到来。这一天可能比我们现在预期的还来得早。

  所有这三个电报都是13日午夜以后我就寝之前亲自起草的,实际上是在14日零点以后的几个钟点内写出来的。

  第二天总统打来一封电报,说他不能同意发表他致雷诺的电报。据肯尼迪先生说,总统本人愿意发表,但国务院虽一方面同情总统的看法,另一方面却认为有极大的危险。总统向我致谢,感谢我向他报告图尔会议的经过,并且就英法部队的英勇作战,向英国和法国政府祝贺。总统再次保证,要给予一切物资援助和支持。可是他又接着说,他已告诉肯尼迪大使,让他通知我,他13日的电报,毫无使美国政府承担战争义务的意图,并且也没有使美国政府承担这种义务。根据美国宪法,除国会外,任何人也无权承担这种性质的义务。

  他特别惦念法国舰队的问题。国会根据总统的要求,已拨款五千万美元,给法国境内的难民提供食物和衣物。最后他向我表示,他重视我在信中提出的那件事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一封令人失望的电报。

  在我们桌子周围的人都充分了解,总统有被指责为僭越宪法权限的危险,因而会在即将到来的竞选中落选,而我们的命运,以及比我们的命运更多的东西,都要以这次选举的结果为转移。我深信,为了处于极度危险的世界自由事业,不用说总统的职位,就是牺牲生命他也是愿意的,但是那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遥隔大西洋,我就能感觉到他的痛苦,白宫的苦恼,在性质上不同于波尔多或伦敦的苦恼,但是个人的痛苦在程度上却没什么有不同。

  在我的回电中,我曾就一旦欧洲沦陷、英国战败、美国将面临的危险提出了一些论点,以供总统去说服他人。这件事不是感情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前海军人员致罗斯福总统     1940年6月14—15日

  我对你的来电非常感激,我已将其中的关键语句转达雷诺,并向他提出了比较乐观的看法。我相信,他将因你不同意发表感到失望。我了解你在美国舆论和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局势急转直下,等到事态终于成熟时,就不是美国舆论所能控制的了。你是否考虑过希特勒将向法国提出什么条件?他可能说:“法国舰队全部投降,我就给你们留下阿尔萨斯—洛林①。”不然就是:“如果你们不把兵舰交出,我就捣毁你们的城池。”我个人深信,美国终归要走最后一步,但是目前对法国来说,正是危急存亡之秋。如果美国发表将在必要的时候参战的宣言,便可能挽救法国。不这么做,法国的抵抗在数日之内便要瓦解,那时就只有我们单独作战了。

  ①阿尔萨斯—洛林位于法国东部,靠近德国,为历史上法国与德国发生争议的地区。——译者

  如果我们在此间的抵抗失败,现政府和我个人虽然一定要把舰队调往大西洋对岸,但是,这一斗争可能达到这种地步:现任的大臣们到时已无力控制事态的演变,只要英国肯变成希特勒帝国的附庸,那么,讲和的条件是非常容易的。那时必然会成立亲德政府,进行和谈,使一个满目疮夷或饥寒交迫的民族不可抗拒地完全屈服于纳粹的意志。正如我过去曾向你提到过的,英国舰队的命运将决定美国的未来,原因是:如果英国舰队同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的舰队联合起来,再加上德国庞大的工业资源,那么,占绝对压倒之势的海上力量便要掌握在希特勒之手。当然,希特勒也可能十分适度地使用这一力量。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未必这样做。海上力量的对比可能迅速发生剧变,而且必然是远在美国作好应付的准备以前发生。如果我们战败,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在纳粹统治下的欧洲联邦,它远比新大陆的人数多、力量强,并且拥有更好的武装。

  我很知道,总统先生,你的眼光早已洞察到这些深奥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有权把我以下的看法记录在案:美国的利益大大地系于我们的战斗和法国的战斗。

  我通过肯尼迪大使给你送上一份海军参谋部制定的驱逐舰实力情况报告书,供你参考。如果我们必需把大部分驱逐舰留在东岸防止入侵(我们将这样做的),我们怎么能够应付德、意两国对我们赖以为生的食物和商品运输船只的攻击呢?

  正如我曾经阐述过的,派遣三十五只驱逐舰便可以弥补今年年底我们新造舰只下水以前这一段时间内舰只的不足。这是一个可以立即采取的步骤,既具体可行,而且可能还具有决定的意义,我深切希望你衡量我这几句话的含意。

         ※        ※         ※

  这时候,法国前线的情况更加恶化。在德军于巴黎西北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中,我们丧失了第五十一师,6月9日敌人进抵塞纳河和瓦兹河的下游。在南岸,被击溃的法国第十和第七集团军的残部匆匆地组织防御;他们被敌人从中央突破;

  为了封闭这一缺口,首都卫戍部队,即所谓的巴黎兵团,开出巴黎,投入战斗。

  再往东,沿埃纳河,第六、第四和第二集团军的情形要好得多了。他们有三个星期的时间布置防线,并且得到了调来的援军。在敦刻尔克之役和敌军向鲁昂推进的这段期间内,相对说来,他们并未受到多大骚扰,但是,要固守一条长达一百哩的战线,他们的力量还是不够,而敌人又利用了这段时间集结许多师的兵力,准备对他们作最后一击。6月9日,这条战线陷落了。尽管法国进行顽强的抵抗——当时法军战斗得非常坚决——德军还是在埃纳河南岸从苏瓦松到雷代尔一带建立了桥头阵地,在以后的两天中一直扩展到马恩河。在沿着海岸长驱直下的战斗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德国装甲师,也被调过河来参加这一新的战役。八个装甲师两次猛冲,使已遭挫败的法军溃不成军。法军人数大减,一片混乱,已不能抵挡在人数、装备和技术上俱占优势的强大的敌军。四天之内,到6月16日,敌军遂进抵奥尔良和卢瓦尔河;在东部,德军发动猛攻,越过了迪戎和贝桑松,几乎达到了瑞士边境。

  在巴黎以西,第十集团军的残部不到两师,被德军逼回西南方向,自塞纳河向阿朗松退却。首都于14日陷落;担任巴黎守备的第七集团军和巴黎兵团被击溃奔散;西部微弱的英法兵力就和其余的部队以及曾一度十分自豪的法军的残部隔断了。

  马奇诺防线——法国的盾牌和捍卫者——的情况怎样呢?直到6月14日,德军也未对它直接进攻,那时,已经有一些作战部队离开了守卫部队,凡能参加的都参加了中部迅速撤退的队伍,但是为时已经太晚了。就在当天,在萨尔布吕肯之前的马奇诺防线被突破,敌军在科耳马尔附近越过莱茵河;撤退的法军被敌军追上,交上了火,不能脱身。两天以后,德军侵入贝桑松,切断了法军的退路。四十多万法军被包围,毫无逃脱的希望。许多被包围的守军拚死抵御,直到停战后,派法国军官去下达命令以后才投降。最后一批堡垒在6月30日服从了命令,但堡垒指挥官还抗议说,他的防御工事的每一据点依然完整无损。

  在法国战场上,这一规模甚大但缺乏组织的战役便这样结束了。至于英军所能起的微弱的作用,则有待后文补叙。

         ※        ※         ※

  布鲁克将军在率军撤往敦刻尔克时曾立下大功,特别在比军投降所造成的缺口处更是打得非常出色。因此,我们选派他指挥留在法国境内的英国军队和所有增援的部队,直到凑够足够的人数应由戈特勋爵去担任集团军司令官时为止。

  布鲁克这时已经到达法国,他在14日会见了魏刚将军和乔治将军。魏刚说,法国军队已经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或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了。法国军队已被切成四段,其中,在最西端的是法军第十集团军。魏刚还告诉他,同盟国政府已经同意在布列塔尼半岛建立桥头阵地,由英军和法军大致从南到北穿过雷恩一线共同防守。他命令布鲁克把他的部队部署在穿过该市镇的防线上。布鲁克指出,这条防线长达一百五十公里,至少需要十五个师的兵力。魏刚告诉他说,他应当把他接到的指示看作是命令。

  6月11日雷诺和我在布里阿尔时确曾一致同意穿过布列塔尼半岛下方布置一条类似“托里希—佛德腊希战线”①的防线。但是,这件事在当时就搁下了,这一计划,尽管有它的价值,但从未付诸实施。这一计划本身是很正确的,但是事态已经使它不可能成为现实。一旦法国的主力被击溃或者被消灭,这一桥头阵地虽然有很大价值,但在德军集中火力攻击之下,就不能长久固守。不过,即便是在这里只抵抗几个星期,那也可以保持和英国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大批的法国部队从这条业已瓦解的辽阔战线的其他地方撤往非洲。

  如果在法国的战斗要继续下去,那只有在布雷斯特半岛和孚日那样林木茂密的地区或山岳地区进行。否则,法国就只好投降。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嘲笑在布列塔尼半岛建立桥头阵地的想法。在艾森豪威尔(当时还是一位不知名的美军上校)指挥下的盟军,后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又把它替我们夺回来。

  ①托里希—佛德腊希(TorresVedras),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北四十三哩。1810年,英国威灵顿将军任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联军统帅与拿破仑作战时,曾在此建立“托里希—佛德腊希”战线。——译者

  布鲁克将军和法国的司令官们谈话之后,又从自己的司令部的角度衡量了愈来愈坏的战局,接着便向陆军部报告,并用电话告诉艾登先生局势已无可挽回。所有的后续增援应即停止,留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共有十五万人)应立即重新上船。因为他认为我很固执,便在6月14日夜间给我打电话,很运气,他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电话打通了,于是极力劝我接受他的意见。我听得很清楚,十分钟以后,我认为他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军必须离开。于是便根据他的意见下了命令。

  他从此便不再接受法军司令的指挥。运回大量物资、装备和士兵的工作开始了。已经登陆的加拿大师先头部队又重新上船,第五十二师,除第一百五十七旅外,还没有参加战斗,也退回布雷斯特。在法国第十集团军指挥下作战的英国部队没有撤回来,但是我们所有的其他部队都在布雷斯特、瑟堡、圣马洛和圣纳泽尔上了船。6月15日,我们的部队不再接受法国第十集团军的指挥,第二天,当第十集团军继续向南撤退的时候,我军便向瑟堡移动。第一百五十七旅经过激战后,当夜脱围,乘卡车撤退,于6月17——18日的夜间登船。17日宣布了贝当政府要求停战的消息,贝当政府命令一切法国军队停止战斗,对我国部队连这个消息也不通知一声,因此,我们便命令布鲁克将军尽量抢救装备、尽量携带士兵登船归国。

  当时,我们又重演了敦刻尔克撤退那一幕,规模既相当可观,使用的船只也比上次大。有两万多波兰军队拒绝投降,直奔海岸,后来搭乘我们的军舰到达英国。德军从各方面追击我军。在瑟堡半岛,德军于18日晨和我后卫在港口以南十哩的地方接触。最后一只船在午后4时离开法国,当时隆美尔指挥的敌第七坦克师离港口不到三哩。我方被俘的士兵为数无几。

  从法国各港口撤退的英国军队共十三万六千名、大炮三百一十门;连同波兰军队总计十五万六千人。这反映了布鲁克将军手下组织登船的人员的巨大功绩,其中,为首的是英国军官德·方布兰克将军,他因积劳成疾,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了。

  在布雷斯特和西部港口撤退的人数众多。德军对英军运输舰只大肆轰炸。17日在圣·纳泽尔发生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事件。两万吨的邮船“兰卡斯特里亚”号上载有五千人,在将要启航之际遭到敌机的轰炸。船上有三千多人丧命。其余的人被小船从继续不断的空袭下努力抢救出来。下午,我在寂静的内阁办公室里获悉这项消息,我禁止发表,我说:“今天报上的坏消息已经够多了。”我本打算几天以后才发表这项消息,但是,意外事件纷至沓来,既令人如此沮丧,而又来得那么快,以致使我忘记了解除禁令,过了好久公众才知道这件骇人听闻的事。

         ※        ※         ※

  为了减轻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法国投降感到震惊的程度,这时必须给各自治领的总理拍发电报,向他们表明,即使是单独作战,我们也有继续战斗的决心,我们的决心绝不是出于固执或绝望的挣扎,我们要以他们也许并不十分了解的实际理由和技术上的理由说服他们,使他们相信我们在当前的实际力量。因此,在6月16日,尽管当天已经排满了许多工作要做,但我在那天下午还是口授了下面这封信。

  首相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各位总理

         1940年6月16日

  〔开头有几句分别对每位总理单说的话。〕我并不认为我们对目前的形势已经无能为力了。法国是否就不在非洲或海洋上继续战斗,这一点无论如何还难以肯定,但是,不管法国人怎么做,希特勒已经决心要在这个岛上打败我们,否则他就要失败。我们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将集中轰炸,配合伞兵和空运部队的降落,并试图以陆军渡海入侵。从战争一开始我们就面临着这样的危险,法国根本不能使我们免除这个危险,因为希特勒总是能够把这危险加到我们头上。毫无疑问,由于希特勒已经征服了邻近我们海岸的欧洲沿海地带,这个危险就更严重了,但是,这个危险大体上还是一样的。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付它。海军从来没有说过他们能阻挡五千到一万人的袭击;但是我们还看不出:比如说一支八万到十万人的大军,怎能运过海峡,更不用说在我们占优势的海军的炮口下呆下去了。只要我们的空军还存在,就能为我们的舰队提供火力的援助,阻止敌军从海上登陆,并且消灭一大部分空运着陆的敌军。

  由于援助法国和从敦刻尔克撤退,我们虽曾蒙受重大损失,但是我们还是设法保存了我们空军的战斗实力,而没有按法国的强烈呼吁轻率地把空军投入这场还不能算作是决定性的地面大战。我们高兴地告诉你,我们的空军现在像以往一样强大,而飞机的制造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迅速;事实上,目前驾驶员成了一种限制性因素。我们的战斗机即便在法国那样不利的条件下作战,也经常使敌人遭受到一比二或一比二·五的损失。在敦刻尔克的撤退中,那地方已是无人地带,我们使敌人遭受到一比三或四的损失,德国的编队往往遇到只有他们飞机数目四分之一的我机便望风而逃。所有的空军权威人士都一致同意,保卫英国免于遭受来自海外的空袭,更有莫大的有利条件,因为,第一我们有各种装置,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敌机从哪里飞来,其次,我们各空军中队的驻地相距很近,能使我们集中力量攻击入侵的敌机,并能调动足够的飞机,同时攻击敌人的轰炸机及其作为掩护之用的战斗机。所有他们被击落的飞机都是彻底的损失,而我们被击落的飞机和驾驶员则有许多还可以再度参加战斗。因此,我认为,狠狠地打击他们,使他们认识到,白天来犯牺牲太大,这决不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危险将是敌人夜间袭击我们的飞机制造厂,但是,夜间袭击不如白天袭击准确,而我们也作好了许多使敌机袭击的效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计划。当然,他们的飞机比我们的飞机多得多,但是也不是多到使我们不敢抱这样一个美好而合理的希望:经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空战之后,把他们打得精疲力竭,一蹶不振。同时,我们的轰炸机当然要继续不断地轰炸他们的重要地点,特别是炼油厂、飞机制造厂和集中在鲁尔地区的密集的军需工厂。我们希望,我国人民经受得起敌机的轰炸和敌人的袭击。敌我双方都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轰炸。所有我们的情报表明,德国人对截至目前所遭受的损失颇感沮丧。

  要记住,现在英国远征军已经归国,大部分都已重新装备或正在重新装备,如果说不够大陆作战的标准,但无论如何是足够保卫本土的,我们目前在本土拥有的军事力量比上次大战或这次大战的任何时期都强大得多,因此,我们希望能悉数消灭从空中降落或从海上袭来的敌军,给那些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