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朝重臣此时都已经聚集在崇政殿,众臣们议论纷纷,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多尔衮站了出来示意静下来。他说道:“大清不能一日无君,如今诸位重臣都到齐了,希望大家能推选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继承皇位,当然得按照刚才索尼说得办,要立先皇之子才行。”

多尔衮话刚一说完,坐在一旁的豪格脸色骤然变了颜色,他不知道多尔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话一说出来,就表明他已经退出了争夺皇位。那么,他肯定也不会让自己得皇位,会是谁呢?他猜不出来。

殿下诸臣也都不理解多尔衮话里的意思,有的认为多尔衮觉得不能和豪格抗衡夺位,所以提前改变了想法,要推举豪格了。有的大臣认为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做,是另有目的的,他口上说要立先皇之子,但也未必会是豪格,那么除了豪格还会有谁更适合继承皇位呢?

代善的资格最老,说话举足轻重。众臣把目光全都集中在代善这边来,希望代善能给一个合理的答案。

代善说道:“本王也曾为此事绞费脑力,先皇去世过于突然,以至于许多事没有交代清楚。特别是在皇位继承人上,先皇提前没有做过明确指示,这样一来便把问题留给了我们。刚才亲王多尔衮已经说了,大清不可一日无君,但是选立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在诸皇子之中。经过本王和诸贝勒协商,决定推举福临继承皇位。诸位有什么意见么?”

代善的这句话只是敷衍众臣罢了,众臣都没想到继承皇位的会是福临,而不是豪格。当然最惊讶的还是豪格本人,但豪格心里也并不觉得难受,他认为只要多尔衮不得皇位便成,豪格没有做出反对的举动来,相反他也很支持福临继承皇位。既然豪格都这样支持了,原先支持豪格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支持起来。

多尔衮心中的那块重石终于落在了地上,豪格也一样。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互看了一眼,均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一丝说不清的神色。

时间不容错过,多尔衮马上宣布福临继位。福临被众人簇拥着走上大殿,坐在了皇座上。

多尔衮心机颇重,这点不能不提。他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如果自己夺得皇位也未必会得到臣民的认可,于是他放弃了。扶助福临继位是多尔衮心中拟定好的一个策略,当孝庄皇后来找多尔衮面谈此事的时候,更加大了多尔衮对此事的决心。豪格继位对多尔衮是个威胁,如果让福临继位这些问题就不复存在了,相反自己还会名正言顺地得到更大的权势,而不会遭受非议。

2。 高度集权,顺治鞭尸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死于喀喇城,享年三十九岁。多尔衮死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清廷内部集团进行暗斗,想谋取多尔衮的权势。而这时的顺治皇帝已经长大,并且能主政了。多尔衮死后,辅政王济尔哈朗的权势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很多曾效忠于多尔衮的大臣们在这个时候纷纷投靠济尔哈朗。多尔衮的死对顺治来说是个机会,他没有错失这个机会,顺治皇帝已经开始密谋筹划在混乱中夺取本该归属自己的权利。

自多尔衮入关到现在,清廷的政治大权一直握在多尔衮手中。大小政事全由多尔衮一手操作,顺治虽名为皇帝,却没有皇帝该有的权利,并且称多尔衮为皇父。这在顺治心里逐渐形成了一个阴影,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其实不是皇帝,真正的皇帝是摄政王多尔衮。但是顺治没办法,他没有能力去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尔衮死后,局面突然转变,顺治认为夺回政权的机会已经来了。要想降服多尔衮的旧部和手持重权的大臣不容易,必须找到突破口才行。多尔衮死后,辅政王济尔哈朗见缝插针,欲谋取多尔衮的权势,从而制造出了一系列或真或假多尔衮生前做出的不逆之事来。顺治觉得这是个机会,利用这点,自己则完全有可能把权利夺回来,并且让群臣臣服于自己。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了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准备阴谋篡位,信中补充说,多尔衮曾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府中收藏有只有皇帝才能用的珠宝。顺治心中不禁怒火中烧,一连想到多尔衮在世时的诸多事情,自己的兄长豪格被多尔衮谋杀、强占自己的母亲,剥夺自己的权利,让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他暗自庆幸这面蒙着自己的鼓终于被打破了,多尔衮的结局是上天注定的,他应该得到惩罚,但是他的惩罚在哪里呢?多尔衮死后自己竟然还被封为义皇帝,为其修筑了豪华的陵墓。换个角度去想,自己现在其实依然是个傀儡皇帝,没有实权。顺治这时十三岁,他决定亲理朝政,并且召开王爷大臣密会。

顺治心中有些紧张,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诸臣,心中的感觉跟先前是不一样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坐在自己的右下方,会议开始后,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递给顺治。顺治接过细看,仍然是记述多尔衮生前罪状的,看来多尔衮生前树敌颇多。他点了点头说道:“朕这是第一次亲自主持政事,就面临了这样严峻的问题。”他朝众大臣看了看说道:“生前即使隐藏得再好,死后也必会泄露。朕知道的晚了,封了他谥号,重筑了他的陵墓。朕现在便要收回这些,让其死后仍要受到惩戒。”

众臣不语,济尔哈朗躬身说道:“皇上,多尔衮其罪孽深重,不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臣和他共事多年,亦有好多次受到过他的胁迫和利诱。但臣一直退避三舍,不予理睬。”

顺治说道:“朕第一次和诸位大臣谈心,回想过去真如置身在梦境一般,朕就坐在现在这个龙椅上,一声不吭一直坐到退朝。你们知道朕心中是怎么想的么?朕在想什么时候能坐在这里跟诸位大臣讨论政事,为天下谋福。朕知道多尔衮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没有把朕放在眼里。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朕不想在看到有重蹈多尔衮覆辙的人。亲王能做到如此,当属不易。我想殿下诸臣也都是这般想和做的吧?”

文武百官当然明白皇上的话外之意,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趁着多尔衮之死,制造事端。心里却想,皇上这是多心了,权力现在都让济尔哈朗亲王给夺去了,我们做臣子的能做出什么来?济尔哈朗自然也听明白了皇上的话意,但他一直沉默,没开口说什么。

顺治接着说道:“朕现在就下一道旨,撤销多尔衮的帝号,削除其爵位,其亲属的封典全部撤销并治罪,所有家财一并充入国库。多尔衮活着没受罪,死后当受罚。明日午时朕要亲自移驾九王坟,毁多尔衮之陵,鞭其尸以做惩。”

顺治的这句话,让殿下所有人包括亲王济尔哈朗为之一震,心想多尔衮已死,这样做未免太过于残忍了。济尔哈朗的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顺治这样的想法其实并非这么单纯,他是在利用此事来警告所有人,他已经能掌权了,任何跟他争权的人都会和多尔衮的下场一样,济尔哈朗的脊背冒出一层冷汗。

多尔衮下葬不久,坟冢的供奉台上摆放的贡品还很新鲜,仿佛刚放上去的一样。坟冢的两旁是数十棵松柏,也是刚种的。自多尔衮下葬后,这里便成了皇家禁地,普通人路过这里都要绕道而行。

顺治在坟冢前站了一会儿,他的身后站着十来个手拿铲子的侍卫。亲王济尔哈朗在顺治身后站着,他的眼睛盯着侍卫手里的铲子,他产生了一种错觉,铲子“噼里啪啦”全都从侍卫手里挣脱出来,刺向自己的心口,济尔哈朗不由得呻吟了一声。顺治扭过头说道:“亲王不舒服么?”

济尔哈朗急忙说道:“没有……没有……可能最近受了些风寒,不碍事。”

顺治说道:“亲王还是要照料好自己的身子,我大清现在人才不济,亲王是朕最为看中的一个,我大清要是少了亲王,朕的负担可就重多了。”

济尔哈朗点头说道:“谢皇上关心,臣自当把身子养好,替皇上分担劳苦。”他口上这么说,心里却暗说,皇上这几天说话越来越露骨了,话里藏锋,凌厉得很,和先前果然是不同了。

顺治沉默了一会儿,对着多尔衮的坟冢说道:“多尔衮,朕今日来的目的是来定你罪的。你活着的时候,无视朕的存在,干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把朕都蒙骗了,朕还以为摄政王一直在为我大清谋福。直到你死后,你的所有罪行才被一一揭穿。如今朕便要效仿古人伍子胥,对你进行惩戒!”说着他摆了下手,身后的十几名拿铲子的侍卫,蜂拥到多尔衮的墓前。

半个时辰,棺材板露了出来,有侍卫拿着撬棒使劲一撬,棺材盖翻滚着掉在地上。他们把棺材推翻了,多尔衮的尸体滚了出来,随棺的陪葬物撒了一地,浓烈的尸体腐烂的味道刺激着所有的人。

顺治伸出手,有人马上递过来一支皮鞭。顺治缓步走向多尔衮的尸体,鞭子缓慢地举了起来。在场所有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的额头都覆有一层细密的汗珠,有人用袖口擦了擦,汗珠马上又渗了出来。

“啪……啪……啪……”几声鞭响,多尔衮的尸体顿时被抽得变形了。顺治没有停下来,继续抽打着,有的大臣不敢去看,低头用袖口挡住了眼睛。

顺治喘着气终于停了下来,命令道:“把多尔衮的头给我砍下来。”手持鬼头刀的虬髯大汉一挥刀,“咔嚓”一声脆响,多尔衮身首异处。

济尔哈朗的脑袋有些发晕,不知是吓的还是真的病了,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顺治甩鞭而去,多尔衮的尸体支离破碎……

顺治鞭尸多尔衮一事在京城轰动极大,人们认为多尔衮死后还受到如此的惩罚,生前肯定是做了罪大恶极的坏事。朝中的文武大臣想的更进一步,他们认为皇上是给他们下了一道警戒符,本来想利用多尔衮之死趁势做出些事来的人,这时纷纷改变了想法,庆幸自己还没有做。这件事情对济尔哈朗的打击最大,他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早晚也会像多尔衮一样。皇上的一句平常话也蕴含了警戒之意,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皇上长大了,他有很深的心机,济尔哈朗决定把手中的大权放开了。

顺治回到宫中后,长舒了一口气。他洗了手,拿起铜镜仔细地端详起自己的面孔来,他在想,朕有那么残忍么?朕不残忍,只不过是想借用一个罪人的尸体来警示世人罢了。这时门外有人来报说,亲王济尔哈朗觐见。顺治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心想,第一个交权的人来了。

顺治鞭尸多尔衮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是存在两面意义的。一方面是顺治真的对多尔衮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恨意;另一方面才是他做此举的出发点,他想利用鞭尸多尔衮来警示那些准备或者正在钻空子的人。顺治的这种做法从道义上来讲确实有些过于偏激,但是从政治角度上来讲,他很好地抓住了一点,解除了内心的顾虑,从而把权力集中起来。

3。 暗度陈仓,孝庄立幼帝稳朝政

顺治在位十八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得皇权,并一步步巩固了清朝的政权。作为入关以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对清朝的贡献不容磨灭,但是他的帝王人生充满坎坷,他在政治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终于承受不了,从而选择了一条皈依佛门的不归路。董鄂妃的逝世最终突破了顺治皇帝的承受底线。而此时的孝庄太后也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劝顺治回心转意成了她的当务之急。

董鄂妃的逝世并不突然,这在孝庄太后的意料之中。自董鄂妃的儿子夭折后,董鄂妃就陷入了失子的痛苦中,终日神情恍惚,以泪洗面。顺治很着急,放弃了朝政,整日身在承乾宫,陪在董鄂妃的身边。孝庄太后很担心顺治这种状况,并一再正面或者暗地里提醒顺治,不要把自己的身份给忘记了。顺治在这时候显得很倔强,任凭孝庄太后怎么劝告都无济于事。孝庄皇后了解顺治的倔强个性,在屡次劝告没有结果后,孝庄皇后不得不去考虑一个下策。如果顺治帝出家,只得对外宣布顺治驾崩的谎言。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孝庄太后想道。

京城的八月本是丰收金黄季节,但是此时给人的感觉却是苍白的,没有一点生机。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顺治帝沉浸在失去爱妃的沉痛中不能自拔。董鄂妃是憔悴而死,死或许对她来说是种解脱,但对顺治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顺治在承乾宫待了两天,没进水米,不寝不眠。他不想吃东西,也不想睡觉,在床边倚靠一会儿,迷糊着就会想起从前的点滴来,仿佛很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他觉得自己或许是做梦了,梦里他拉着董鄂妃的手说话,说了很多,她的手很温暖。仿佛是一瞬间的事情,一切突然就都变了,董鄂妃倒了下去,她的手也变得异常冰凉。顺治揉了揉眼睛,她静静地躺在床上。他想起她说的一句话,她现在在五台山等他。然后他就想到,五台山是个寺院,出家?

孝庄太后心里着急,侍者过来了,她便问道:“怎么样,皇上吃东西了么?”

侍者面色难看,摇了摇头说道:“送过去的饭菜都排了好多,皇上不让进去,就一个人守在里面,一个人自言自语,‘我要出家,皈依佛门’之类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孝庄太后的手出汗了,她用手帕擦了擦,说道:“再去准备一份,我亲自带过去。”

门虚掩着,孝庄轻轻一推就开了,顺治依然在董鄂妃的床边坐着,面色憔悴。孝庄叹了口气说道:“人死不能复生,皇上还是节哀顺变吧。”

顺治摇了摇头,说道:“母后不是我,怎能体会到我此刻的心情呢?您说的都对,但我还是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上天为什么要对她如此残酷?”

孝庄说道:“这便是人间事态,我现在最希望看到皇上能重新振作起来,把董鄂妃的死当成一种动力。还有好多事情等着皇上去做,我大清不能一日无君,天下黎民也不能一日无君。皇上不能放下儿女私情,把精力投放到为国为民上么?”

顺治惨淡地笑了笑,说道:“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朕现在就想马上摆脱这个枷锁,皈依佛门……”

“皇上你太天真了,为了一个女人竟然会有这种荒唐的想法,我是万万不会同意你这样做的,你没想过你的身份么?在你继位之时,有些事便由不得你使性子了,皇上不好做。作为一个皇上自然要承受很多压力,我希望你能走出来。”

“好不好做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母后去抉择吧。朕主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了。”顺治沉声说道。

走出承乾宫时,孝庄的脚步有些凌乱。她不想要的那个结果还是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压在了她的心头,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劝说皇上显然已经没有希望了。皇上有几个儿子,孝庄过滤般地筛选一番。三皇子玄烨是最适合的人选,虽然才八岁,但其聪明才智远在于各位皇兄弟之上。

孝庄秘密在坤宁宫宣召了朝中执政的几位重臣。这毕竟是一件关系到清朝将来的大事,她无法完全自己做主,和朝中重臣商讨在程序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坤宁宫是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坤宁宫只有在萨满祭祀时才开门,如今孝庄太后宣召大臣入坤宁宫商讨政要,大臣们也从中觉察到宫中肯定发生重大的事情了。

坤宁宫有些阴暗,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相继赶到了坤宁宫,此时他们端坐在坤宁宫殿下的四张檀木椅上,表情都很紧张。

孝庄朝殿下走了几步,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沉声说道:“我大清怕是要经受一场灾难了。”

太后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四人无不咋舌。索尼问道:“太后能否细讲?”

孝庄一连叹了几口气,说道:“董鄂妃过世后,皇上万念俱灰,说是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我曾劝过多次,但都无济于事。我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所以就请四位前来坤宁宫商讨。”

太后说的明显是敷衍话,坐在殿下的四位大臣心里都明白。在他们心里,太后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她的言行举止里似乎都暗藏着别的意思。所以在谈话间,众人一直都在顺着孝庄的意思来,并没有妄加自己的观点。

“看来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皇上为了一个妃子出家当和尚,传出去我大清怕是会有失体统。所以我考虑,当务之急是要确认继承皇位的人选,等皇上真的走到了那一步,也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当然,这是个秘密,关乎我大清兴衰的秘密。我希望四位要严守秘密,就算是满朝文武也不能透露,要是以讹传讹,无法收场,我们再做补救也晚了。”孝庄说道。

遏必隆说道:“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在皇上‘驾崩’之前选立好太子,这是继承皇位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孝庄说道:“这个我也考虑到了,继承皇位的皇子我已经选好了,是三皇子玄烨。他各方面均比其他皇子强,汤若望曾告诉我,得过天花的人,治好后就对这种病有了抵抗性。让玄烨继承皇位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遏必隆说道:“玄烨确实不错。”看来事先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了。

苏克萨哈说道:“这样会不会有些太突然了?一旦发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在朝廷很可能引起乱子来。朝中虎视眈眈的人不在少数,明里暗里冷不防就会放些冷箭出来。如果他们趁着这个机会来‘捣乱’该怎么办?”

孝庄脸色顿时变了,眼角抽动了几下,说道:“这就是我叫你们来的目的之一。在朝中你们是皇上的心腹大臣,皇上赐予你们偌大的权力,便是让你们维护我大清的安宁。现在我大清就要面临严峻的考验了,该怎么做你们心里应该明白吧?”

四人同时应道:“臣就算肝脑涂地也会忠于皇上,忠于大清,请太后放心。”

清廷宫中的“大事”都是在隐秘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顺治不甘董鄂妃死后的身份,在下葬董鄂妃后,顺治重新立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一长串封号,把顺治对董鄂妃的感情全部寄托在字义里了。他依然很消沉,整日浑浑噩噩,把“出家”二字念叨得如同朗诵经文一般。孝庄没有答应,说,你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其实孝庄已经对顺治死心了,她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在没准备好之前,顺治依然是皇帝。

绕过乾清宫的大殿,在朝后走就到了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无逸斋。孝庄记得自己曾来过几次,那时候顺治坐在书房的最前面,念了不到一刻就开始嚷嚷着要出来,说要学骑马射箭……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往日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数不尽的烦琐事困扰着她。

玄烨在书房的窗前坐着,身板挺得很直,朗朗之声在书房内回荡着传了出来,遮掩不住孩童的稚气。孝庄对站在门外的侍者说道:“你去把三阿哥叫出来,就说我在寻他。”

玄烨小跑着从书房里出来,脸色红润,额头上渗出一层汗。“给祖母请安。”说着,玄烨跪下给孝庄磕了头。孝庄把玄烨扶了起来,用手帕擦了擦他额头的汗珠,说道:“累么?”

玄烨用力摇了摇头,说道:“不累,先生讲得很精彩,把书房里的学习气氛全都调动起来了,大家都很认真。”

孝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问你一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回答啊。”她看着玄烨说道:“如果将来你当了皇帝,你会怎么治天下?”这个问题放在玄烨身上显然有些沉重,一个刚满八岁的孩童何时会想这些问题,孝庄心想。

玄烨眨了眨眼睛,朗声说道:“我虽然不能引经据典列出一长串治国之道来,但我知道,如果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必须约束自己,然后再约束官吏,以慈之心治天下,以和之心平天下,民安则国才能安……”玄烨一口气说了很多。

孝庄一时愣在那里,心想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玄烨这么小的年龄,竟然能说出治国必先安民的话来,出乎她的意料。

董鄂妃已经去世五个多月了,顺治曾先后找了孝庄太后多次,说已经决定在五台山出家,即日起就要起程。孝庄便把利害关系跟顺治说了。

她说道:“皇上执意要出家,我便没有办法在奉劝皇上了。但是皇上一旦出家,从此便和我大清皇室没有任何瓜葛了,你可曾想清楚?”孝庄还抱有一丝希望。

“我心已定,母后就不要再劝我了。”顺治把朕改成了我,孝庄听得很清楚,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放弃了皇位。

孝庄说道:“皇上出家不能公之于世,为了我大清的声誉,我必须对外宣布皇上患了疾病‘驾崩’的消息,并让三皇子玄烨继承皇位,你觉得可妥当?”

顺治点头说道:“玄烨很聪明,我先前也曾想过立玄烨为太子,希望在我走后,母后多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