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4哟苏判寰凸楦降讲懿僬氏拢懿俑枵判宓拇鲈对冻鹑耍判遄詈蟊环獾搅角ЩВ渌说姆夂疃济挥谐磺ЩУ摹

而策划这一切的贾诩也成为曹操的一名谋士。如果说曹操对张绣的态度多少出于外交目的的话,那么对贾诩,曹操则是衷心感激、倾心欣赏。张绣来降以后,曹操曾私下里握着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的人就是先生啊。

贾诩自投到曹操麾下以后,为人处世变得非常低调,从不出风头,也不多交际,经常闭门谢客,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他的儿子、女儿嫁娶的也是平常人家。在三国那个风云莫测的时代,谋士的下场往往凄惨,而贾诩却得以平平安安地活到77岁,寿终正寝,是三国时代结局最好的谋士。

就在张绣投降曹操的这一年春天,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向许都方向开进,而曹操也率领部队抵达了官渡,一场决定时局的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

贾诩为什么能够神机妙算?原因就在于他看透了人性和人心。他是一个知人的人,能够把打交道的对象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够看到曹操撤退后面的原因,能够看到张绣投降以后的结果。同时,他又是一个知己的人,所以他明白像他这样从敌对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人,对于曹操来说,既是被利用的对象,又是被防范的对象。所以,他在投曹以后,收敛锋芒,低调处事,为自己在乱世中赢得了平静安宁的一生。

3。 官渡之战

从公元190年开始,经过十年的战争淘汰,绝大多数首领渐渐退出政治舞台,杨奉被灭,吕布已死,袁术身亡,张绣投降,孙策据守江东,刘备尚未出头,逐鹿中原的只剩下两名选手——曹操和袁绍。袁绍据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曹操则掌控西到关中,东到兖州、豫州、徐州,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两巨头在黄河下游隔河南北对峙。

一山难容二虎,曹操、袁绍一决雌雄势在必行,挑头的人是不可一世的袁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先发制人,派大将颜良越过黄河,攻打白马,同时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官渡之战就此打响。

袁绍主攻白马,驻守白马的刘延只有三千人,抵挡到四月的时候,实在顶不住了,就给曹操写了一封鸡毛信求援。曹操当即决定增援白马,他的谋士荀攸建议说,咱们不打白马,打延津,做出一副要从延津渡过黄河、包抄袁绍后路的架势,这样袁绍一定会上当受骗,派兵增援延津。

这就是所谓“声东击西”之计,曹操心领神会,于是率领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延津进发。袁绍果然上当,马上派人增援延津。曹操行至半路,停了下来,派关羽率领一支轻骑兵走小路直扑白马。

关羽为何在曹操手下呢?公元199年,刘备起兵反抗曹操,曹操亲自率领精兵攻打刘备,占领沛县,收复徐州,刘备溃不成军,逃往袁绍帐下,关羽无力抵抗,只好投降了曹操。曹操爱惜关羽是英雄,对他百般笼络,关羽虽然感恩,却无法忘怀哥哥刘备,决定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以酬曹操知遇之恩,然后再回去找刘备。

眼下正是立功的机会,关羽一行像神兵天将一般突降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当场砍掉脑袋。这个时候,袁绍才明白自己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赶快派刘备和文丑转而拦截曹操。曹操早已料到袁绍的反应,根本就没打算守白马,为了避免袁绍到白马后拿当地百姓出气,曹操决定带着白马的老百姓沿着黄河往延津的方向走。带着老百姓行军,速度自然快不了。没多久,刘备和文丑的军队就迎头赶来了。

当时曹操率领五六百骑兵正走到一个山坡,哨兵报告说来了几百骑兵,过一会儿又报来了一千骑兵,步兵更是数不胜数。曹操听到,不仅不逃,反而下令全部人马就地休息。手下奇怪了,敌人都要来了,我们应该准备迎战,怎么能休息呢?而且从白马运来的那些辎重,粮食啊、布匹啊都横七竖八地丢在路上,不能不收拾一下吧?曹操说,你别管,我自有分寸。原来这是曹操的又一计——诱敌之计。

果不其然,刘备和文丑的骑兵冲过来,一看满地都是好东西,犹豫了一下,到底没能抵挡住诱惑,敌人也不打了,都下马来捡宝贝。这时候,曹操突然站起来,下令说,上马!一时间,号鼓齐鸣,杀声震天,六百铁骑从山丘上一冲而下,打得袁军四处逃窜,文丑也被关羽立斩马下。刘备见此状况,好汉不吃眼前亏,脚底抹油,掉头就跑。关羽立下此功,算是报答了曹操的厚遇,就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留下了曹操给他的赏赐,骑上赤兔马追赶他那跑得比兔子还快的哥哥去了。

战争初期,曹操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打了袁绍个措手不及,还杀了袁绍两员大将,可以说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袁绍毕竟在兵力上占有极大的优势,当时袁绍号称十万大军,曹操兵力不足一万,所以曹操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接下来,战争就进入最艰难的相持期。

曹操获胜后,没有驻守白马,也没有留在延津,而是退到了官渡。袁绍一见,越发得意了,曹操打了胜仗还往回退,分明是害怕我嘛,于是紧跟而来,在官渡扎下营帐,与曹操对峙。袁绍还煞有介事地让每个士兵都带一根三尺长的绳子,以便抓住曹操就地捆绑起来。袁绍着实可爱,也不想想,曹操就是这么好抓的吗?他更没料到曹操此举的良苦用心。从白马转移到官渡,袁绍的补给线长了,曹操的补给线却短了。曹操以退为进,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两军在官渡扎下营帐后,开始各施绝技,斗智斗勇起来。袁绍先在自己那边垒起了高丘,丘上盖起高楼,然后派弓箭手居高临下,对着曹营射箭。高空射箭,和现在的火箭炮似的,挡都没法挡,曹军死伤惨重。曹操怎会束手待毙,就制造了一种叫做发石车的机器,利用杠杆原理,向上抛射巨石,把袁绍的木楼撞个粉碎。

袁绍又挖地道,打算挖到曹营,给曹操来个连锅端。曹操见招拆招,绕着营地挖了一圈深沟宽壕,让袁绍的土行孙计划就此破产。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几个月后,都疲惫至极,尤其曹操这边,粮草将尽,士兵疲乏,处境更加困窘。有一天许都的运粮车来了,曹操去劳军,看到运输队风尘仆仆,筋疲力尽,有的运夫连鞋都没有,光着脚赶路,满脚的老茧,有的还血迹斑斑。曹操见状非常难过,拉着运夫的手说,弟兄们辛苦了,请你们再给我十五天的时间,十五天之后,我再也不让你们这么辛苦了。

曹操哪儿有在十五天内决胜的把握?他实际上是不想打了。和袁绍比起来,自己势单力薄,哪里拼得过人家的实力啊,曹操打算在十五日之内撤军。他写了一封信给留守许都的荀彧,但荀彧坚决反对。荀彧用楚汉之战的例子来鼓励曹操,说您虽然处于劣势,但未必比当年刘邦在荥阳成皋更窘迫,当年刘邦和项羽对峙,谁都不肯后退,就是因为谁后退谁就会失去大势啊!袁绍这次倾巢出动,分明是要和我们决一死战,你退他会进,咱们没有退路,只能顶住。曹操又问贾诩,贾诩说,曹公啊,你在四个方面胜过袁绍,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可是为什么打了半年,还不能胜利呢?这是因为你一味求稳,顾虑太多,只要你下定决心,集中力量猛攻,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两位谋士的话就像定心丸一样,安定了曹操躁动的心,曹操下定决心,死守到底,决战到底,不胜不归!

就在曹操痛下决心的时候,转机突然来临,将曹方从战争的胶着状态解救了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在官渡相持的困难阶段,曹操如果放弃坚守,那么天下局势将有改写的可能。在战争中,尤其在冷兵器战争中,机遇与风险同在,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关键的时刻,双方比拼的是实力,是智力,更是意志,哪方主帅的意志坚定些,哪方就会多一分胜利的可能,往往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将会带来最后的全面胜利。当然,“再坚持一下,就赢得成功”并非仅仅适用于战争中。

4。 大败袁绍

在官渡,曹操和袁绍相持数月,曹军兵少粮缺,曹操几乎顶不住了,甚至动过撤军的念头,是谋士们的鼓励使他决定背水一战,坚持到底。

正当双方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为战争带来了转机,这就是许攸的叛变。原来,眼看两军僵持不下,袁绍的部下许攸想到了一条计策。他对袁绍说,曹操的大部队都耗在这个地方了,许都必然空虚,何不趁机派轻骑前去偷袭,这样一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是我们了,就算没得手,也可以让曹操腹背受敌两头难顾。这确实是一条妙计,不过一根筋的袁绍并不欣赏,没见我每人三尺绳子都发下去了吗?我偏要攻破官渡活捉曹操!

许攸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这时候又传来消息,他的家人在邺城犯法,被审配抓了起来。许攸一气之下,就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鞋子都顾不得穿就迎了出去,拍手大笑,吾事济矣,我的事情可以解决了。

确实如此,许攸是谁?他是袁绍的资深谋士,掌握了大量一手情报,更别说他聪明过人,鬼点子多多。果不其然,一见曹操,许攸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火烧乌巢。乌巢是什么地方呢?乌巢在官渡以北二十公里处,是袁绍囤积军粮辎重的地方。曹操立即采纳了这个主意,留下曹洪、荀攸守在官渡,自己亲率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马衔枚缚口,人各带柴草,星夜走小路直扑乌巢。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这边得到曹操攻打乌巢的消息。大将张郃就向袁绍建议,立即派重兵增援乌巢,这乌巢太重要了,丢了就连退路都没了。但袁绍手下一个叫郭图的谋士不同意,他说我们现在应该打官渡,官渡一吃紧,曹操就会回马相救,乌巢之围不就解了吗?袁绍一心楔在官渡,郭图的主意自然正中他下怀,于是分轻兵去救援乌巢,派重兵去攻打官渡。张郃继续劝说,官渡是曹操的大本营,我们如果能拿下,早就拿下了,还需要等到现在吗?还是多派人马救乌巢吧,袁绍不再理会。

这时候,曹操已经到达乌巢,一来就围攻放火,乌巢守将淳于琼遭此夜袭,一片混乱。第二天早上,袁绍增援的部队也到了,曹操不但不分兵抵抗,还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奋力向前。曹军得令,士气大振,拼死攻击,大破袁军,砍掉淳于琼的人头,一把火把乌巢烧了个精光。

曹操又命人将杀掉的袁军割下鼻子,缴获的牛马割掉舌头,向袁绍的人马示威。袁绍的士兵看到一箩筐的鼻子舌头,吓得魂飞天外,六神无主。

官渡那边又如何呢?如张郃所料,曹营固若金汤,急攻不下。郭图一看慌了,乌巢那边丢了,官渡这边又打不下,说明我这主意出错了啊。为了推卸责任,他跑去跟袁绍进谗言,说张郃攻打官渡没有尽力,现在听说乌巢丢了,又幸灾乐祸,说都是不听他的话才招此大祸。袁绍本来就是小心眼儿,马上起了疑心。张郃一看,前方失利,后院失火,无路可走了,与部下高览一商量,还是投降曹操吧,当下就烧了战车,举了旗子,来投降曹操。

这时候曹操还在回官渡的路上,大将曹洪听说张郃来投降,还在嘀咕,这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呢?军师荀攸说,肯定是真投降,曹将军不要犹豫了。于是大开营门,迎接张郃。曹操从乌巢回来,听说这事,喜不自禁,拉住张郃的手,说这是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啊!

许攸叛逃,袁绍失了智囊;张郃降曹,袁绍折了臂膀;乌巢被烧,袁绍没了退路。经此一役,袁绍大势已去。曹操就按照贾诩的建议,集中兵力攻打袁绍,袁绍这边军心早已大乱,不堪一击,曹军共歼灭袁军七万余人。袁绍带着他的长子袁谭掉头就跑,逃回河北。

袁绍逃后,曹操来到袁绍的大帐里面,发现大帐里图书、珍宝、古玩,一应俱全。这还真体现了袁绍特色,能力是不够的,摆谱是必需的,务实是不会的,务虚是一定的。袁绍向来以名士自居,走到哪儿都带齐珍宝古玩,以显示自己的风雅。这回可好,全变成了曹操的战利品。

这是发生在公元200年年底的事情,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公元201年,曹操在仓亭再败袁绍。袁绍从此忧闷成疾,202年5月,发病吐血身亡。此后,袁氏集团元气大伤,再也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和能力。

袁绍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成功地利用家族资源,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一个辉煌的顶峰,袁绍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他的先辈。然而,出身世家、仕途顺利也赋予了袁绍自以为是、眼高于顶的弱点,使他过分执著于自己的看法,无法博采众长,所以关键时刻,他就成了睁眼瞎,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袁绍的手下不乏有远见卓识的谋士,沮授和田丰就是其中的两个。沮授和田丰当初就坚决反对袁绍发动这场战争。田丰提出来,我们当前的策略应该是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可以派小股部队时不时去骚扰一下曹操,曹操在东边,我们就打西边,曹操在西边,我们就打东边,让曹操疲于应付,我们则以逸待劳,这样不用多久,何愁不能打败曹操。现在您举十万精锐全部力量孤注一掷,有没有想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呢?

袁绍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失败这两个字。袁绍想当然地认为,我大军压境,哪里有失败的道理,你却老给我泼冷水,左一个失败,又一个失败,喋喋不休,这不是咒我吗?于是不由分说地把田丰关到大牢里,你先在牢里待着吧,看我胜利归来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话说。

一年以后,官渡之战失败,朋友们纷纷到牢里来看望田丰,向他表示祝贺,说田兄,你的意见被证明是正确的,你总算可以出狱,得到重用了。谁知田丰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喜反悲,仰头长叹说,这回我是死定了。朋友们不解,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怎么会死定了呢?田丰说,如果这回我们打赢了,主公一高兴说不定就把我赦免了,胜利者总是宽容的嘛,可这次他打了败仗,一定会恼羞成怒,拿我出气,所以我这回是死定了。

这一回,田丰又说对了。袁绍带着仅剩的七百人马从官渡逃回邺城,袁军将士都捶胸顿足地说,如果田丰在这里,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个下场啊?袁绍听到这话,又嫉又恨,就问逢纪,田丰在邺城表现如何啊?逢纪就是个小人,于是说,他啊,听说我们打了败仗,拍手大笑,幸灾乐祸呢,说这下就证明他是英明的了。袁绍一回邺城,就先去杀了田丰。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袁绍和曹操的区别。曹操从来是打败了,就自己担负起责任,进行自我批评,打胜了,就感谢那些有功的将领。袁绍呢,是打胜了就归功于自己,打败了则迁怒于别人。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转折性的关键战役,经此一役,历史改变了走向,袁绍拱手让出了北方霸权,曹操则正式登上了北方霸主的地位。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绍还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官渡之战,与其说是曹操用兵如神的结果,不如说是袁绍的愚蠢所致。而袁绍的失败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失败、性格的失败。

袁绍在指挥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如白马中计,拉长补给线,不采纳奇兵袭许昌的意见,不派重兵救乌巢。

然而,他最根本的失误是用人的失误。袁绍眼高于顶,自己之外,不知有人。他用人的原则很简单,谁讨我高兴,我就听他的,谁给我提意见,我就讨厌谁。忠言很少有不逆耳的,所以袁绍就拥有了一种特别的才能: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是一定不会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是一定要听的。如此用人行事,袁绍不败,那才是怪事!

5。 千古奇才

袁绍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老二袁熙,最小的是袁尚。建安十年春,曹操在南皮杀了袁谭,袁尚和袁熙投奔了乌丸。乌丸又叫乌桓,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大本营柳城就是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乌丸一直是站在袁绍这边的,所以袁尚和袁熙逃到这个地方,准备在乌丸的帮助下对付曹操。

眼看统一北方的长征只剩下最后一步,这一步还走不走?

曹操阵营里一片反对的声音。还在袁绍与曹操开战的时候,刘备就借机溜到刘表那里去了,如今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枭雄刘备在荆州又积聚起相当的实力,如果曹操孤军远征,刘备会不会乘机在背后发难,袭击许都,劫持汉帝?更何况,打乌丸的难度太大,当时曹操的大本营在邺城,也就是河北的临漳,而乌丸在辽宁锦州,两地之间距离遥远不说,路途也非常险恶。

这些意见听起来句句正当,连曹操也陷入了疑虑。正在这个时候,议事朝堂响起了清风朗月般的笑声,曹操最年轻的谋士、唯一的知己郭嘉笑着说:主公你放心地去吧,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断定刘备不会给你添麻烦,因为有人会帮主公阻止他,谁呢?刘表。

在《三国志》中,郭嘉是这样分析的:“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刘表,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自知能力比不上刘备,重用刘备担心无法驾驭他,轻用则刘备的才干发挥不出来,主公完全可以放心远征。

至于关山险阻这事,也不全是坏事。郭嘉认为,正是因为乌丸既远又险,所以他们绝料不到我们会去打他,我们正可以来个突然袭击;另外,乌丸和袁氏的关系厚密,一旦他们结合起来,时日长久,酿成祸患,不但统一北方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是我们已经占有的冀州和青州都会失手。所以,乌丸必须打。

郭嘉确实料事如神。曹操的军队出发不久,刘备就向刘表建议说,这正是好机会,我们赶快乘虚而入,把皇上从许昌接到我们荆州来吧。那时候,就是我们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刘表下不了决心,说等等再看吧。刘备没有军队,干着急也没有办法。等曹操从乌丸凯旋的时候,刘表才遗憾地对刘备说,看来,我确实错过了一次机会。刘表那时候一定不知道,他错过的是最后一次机会。在平定乌丸的第二年,曹操就出兵攻打刘表,曹操七月出兵,刘表八月就死了。

回头说,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发兵远征。到达易县的时候,郭嘉嫌部队行进速度太慢,就说服曹操弃掉辎重,轻装奔袭。

这是曹操军旅生涯中最为凶险的一战,建安十一年的夏天,老天也要考验曹操,北方多雨,原先设定的路线被毁,无法通行。曹操没有放弃,他在原路竖了个牌子:“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设置了撤军假象,然后在当地向导田畴的带领下,另寻了一条名为卢龙塞的小路,继续进发。

这条路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人迹罕至,基本上是一条没有路的路。一路上,曹军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走得煞是艰难。沿途更有长达两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需要掘地三十多丈才能见水,后来粮食也吃光了,曹军不得不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就这样,曹军历尽艰辛,在建安十一年的八月抵达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直到这时候,乌丸那边才得到消息,仓皇之间集结数万骑兵前来迎战。

这是场遭遇战,也是场决战。曹操战败,曹军就会全部覆灭于辽西;乌丸战败,柳城肯定失守。狭路相逢勇者胜,曹操派勇将张辽、张郃为前锋冲阵。这两人向来彪悍无比,一路拍马下山,直冲敌阵。在他们的带动下,曹军奋勇上前。乌丸本就人心惶惶,看到曹军如此勇猛,阵形开始崩溃。辽西单于被曹军斩杀,乌丸群龙无首,被杀得七零八落。

曹操大获全胜,一举平定了乌丸。《三国志》记载:“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尚和袁熙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曹操料到公孙康会有所动作,不去追击,坐等袁氏公子人头。果然公孙康伏杀二袁,把他们的人头当礼物送给了曹操。

奇袭乌丸,是曹操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也是郭嘉敢出险招、险中求胜的军事天才的一次极致发挥。郭嘉谋略的成功,不仅寄托在他敢冒奇险的过人胆略上,更建立在他对对手心理的洞察和把握上。在追随曹操十一年的戎马生涯中,郭嘉为曹操贡献了诸多谋略,这些谋略无一不是出人意料,无一不是危险重重,无一不取决于对手的行为是否严格遵照郭嘉的预见。

曹操打吕布的时候,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军疲惫至极。曹操见状准备撤退,是郭嘉看出吕布的性格缺陷,他认为吕布就像项羽,有勇无谋,这种人没有智慧,也就不具备韧性,如果气衰力竭,就会败亡,于是劝曹操猛攻。曹操听了他的话,发动大军不要命地猛冲上去,果然一鼓作气打败了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