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不反思自己的行事作风是杨广所固有的,所以臣下也都习惯了。宇文述听他这么一说,急忙抢先一步说:“陛下,现在北方一直战事频繁,倒不如移驾江南。那里物产丰富,而且气候温和,皇上龙体这些天来太过颠簸,在那里正好可以休养好身体,再指挥平息暴乱,天下定然太平。”

这话说到了杨广的心坎上,他龙颜大悦:“这倒是个好办法。”略一沉思,他又说:“只是这一次南巡,一定要好好部署一下,不要我一走,这里就乱了套,那也不能省心。”

苏威说:“皇上英明,现在各地都有暴乱,所以重镇一定要有重将把守,才能放心。”

杨广说:“上次北巡的时候,我发现太原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是一个重镇,诸位觉得派谁去镇守会比较合适呢?”

苏威看看下面的诸臣,说:“臣觉得,唐国公李渊最适合。一来,他是皇上的近亲,可以信任;二来,他领兵作战的经验也丰富,万一有什么暴动,也绝对可以压得住。”

杨广听了这话,斜眯着眼看了看李渊。李渊赶紧起身拜倒,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说:“皇上,臣愚昧,恐怕不能担此重任啊!”

李渊表面看上去很老实,甚至有些木讷,杨广看到他这么惶恐,觉得有点放心。但是他又忍不住仔细盯着李渊的眼睛看了半天,他觉得李渊的眼睛里总是隐藏着一些什么,明亮灵动,和他脸上所带着的讪讪的笑容很不协调。

但纵观整个朝廷,除了李渊之外,杨广还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人来驻守太原,为自己杜绝后顾之忧。于是,他笑呵呵地说:“既然苏威这么推崇你,你又是我的表兄,我就封你为太原留守,为朕驻守太原。”

李渊诚惶诚恐地拜谢皇恩,他回到府邸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窦氏,窦氏却笑了,她说:“杨广现在任命你,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你看看现在的朝中,有几个人是他信任的?而且自从杨玄感起兵以来,他对朝臣多有猜忌,现在我们可以远离长安,也算是幸运的事。”

李渊一改在朝堂上的笑容,凝重地说:“正是因为他现在越来越猜忌我,所以我才更不敢轻易接受这个任命啊。”

第二天,杨广酒醒之后,正在园中赏花,萧瑀忽然来见,他对昨天对李渊的任命提出了异议。

“现在朝中可以独守一方的武将比比皆是,老将樊子盖、薛世雄,年轻一点的还有杨义臣等,皇上为什么要任用这个李渊呢?这些天来,外面童子们传唱一个歌谣,就在唱‘桃李子,得天下’,这个李渊不得不防啊!”

杨广皱着眉,他不是不想任用其他人,是其他人让他不放心呀!至于童谣的传唱,确实让他很头疼,“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说法搞得人心惶惶,为此已经逼走一个李密了,现在又有个李渊。他忍不住暴躁地对萧瑀说:“难道你要朕将他们一个个都杀掉才可以吗?”

这时萧瑀的姐姐萧皇后出来,对杨广说:“皇上息怒,我哥哥这么说也是为了大隋的江山着想啊。那个李渊位高权重,如今再独霸一方,说起来还真的让人很不放心。”

杨广皱着眉说:“他是我的姨表兄,太后和他的母亲是亲姐妹,他不会有什么异心的。”

萧瑀看杨广似乎已经烦躁,只好直奔主题,对他说:“皇上,既然是这样,臣倒有一计,让李渊虽然去了太原,也不会脱离皇上的掌控。”

杨广闭着眼睛等他继续说下去,萧瑀说:“臣有两个心腹,都是极忠诚的人。一个是虎贲郎将王威,另一个是虎牙郎将高君雅。我可以将他们安插在李渊身边,这样既可以让李渊守卫太原,又可以监视他是否有僭越行为。”

听了萧瑀这番话,杨广的眉头稍微展开了一些。

李渊接到太原留守的任命之后,准备起程从长安举家迁往太原,对于跟随在自己身旁的王威和高君雅,他似乎充满了感激,一路上不停地说着:“感谢两位将军!我的才能实在有限,又不自量力接受了这个重要的留守任务,如果不是得到两位将军的辅佐,真的不知道上任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王威和高君雅深知自己此行的任务,所以只好笑脸相迎:“唐国公谦虚了!”

李渊来到太原时,正在太原频繁活动的是一股叫做“历山飞”的农民起义军。他们集结了十多万民勇,盘踞在太原以南,导致上党、西河等地前往京都长安的道路都被阻断,以前隋军曾数次出兵镇压,但都以失败告终。

李渊来到之后,与“历山飞”在河西的雀鼠谷口相遇,以五千精兵对阵起义军两万之众。他故意问王威和高君雅:“两位将军有何妙策?”

王、高二人面面相觑,因为“历山飞”这支队伍善于攻城力战,已经好多次打败过隋军,导致隋军听到他们的名字都有点胆战心惊,视之为力敌。见李渊这么开口问自己,他们二人都有点词穷,只好说:“但凭留守吩咐。”

李渊说:“现在双方兵力有差距,但我军皆为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按照目前的形势,我们可以先诱敌深入,然后通过埋伏左右夹击,这样定能打他个措施不及,破敌也就易如反掌。”说完,看他们都无话可说,李渊即开始布置兵马。他首先命老弱军队在阵营正中,排成了大阵,扬旗击鼓,造成了这是主力军队的假象,然后让精兵强将分成两批,等到义军冲进阵营之后,他们从两侧进行夹击。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两支快马精兵的队伍,“历山飞”的义军显然有点被打蒙了,于是隋军乘机将其冲散,很快溃败。

一向横冲直撞的“历山飞”,在李渊刚到任便遭遇这一大败,实力受到损失,而李渊的盛名却在太原地区鹊起。李渊书写奏章将这件事汇报给杨广,在奏章中,他丝毫不提自己带兵破敌的功劳,反而将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了王威和高君雅,这让王、高二人有些出乎意料。

他们来到李渊帐中,想要问个究竟,李渊却说:“两位将军功勋卓著,这都是你们赢得的!如果没有两位相助,我岂能获胜。”

一番赞扬下来,王威和高君雅都深觉愧对如此仁厚的李渊。这两枚被安插在李渊身边的“棋子”,也由衷地被李渊谦让的人品所折服。他们虽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李渊的警惕。

李渊到太原之后,脱离了杨广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这一点自由也让他如鱼得水。三子玄霸夭折之后,他命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在河东,而他和次子李世民在晋阳,广泛地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为起兵反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以说,杨广虽然一直在防备李渊,但情势所迫又不得不重用他。在猜忌和信任之间摇摆不定之后,他将李渊送去太原,也就是将他送上开创大唐、建立非凡功业的大路。

4。 秘结英杰:人才最宝贵

虽然逃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但是隋炀帝杨广的阴影却随时笼罩着远在太原的李渊父子。隋朝的天下已经开始四分五裂,各地烽烟竞起,其中已经发展成强大势力的便有翟让所率领的瓦岗军,窦建德所率领的河北军,以及杜伏威所率领的江淮军,这三支队伍不断与隋军作战,并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太原产生威胁。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突厥始毕可汗也是蠢蠢欲动,从北边对太原虎视眈眈。这一切都让李渊寝食不安。

而最让他不安的,除了这些内忧外患之外,便是杨广对他的不断猜忌。自从李渊到了太原,他手握重兵,这把剑杨广希望李渊挥向敌人和义军,帮自己砍掉烦恼,但也担心李渊会挥向自己,砍走自己的无限江山。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李渊爱恨交加,李渊也被杨广的这种态度搞得苦恼不已。

一天,李渊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太原的安危和自己的去留。李世民忽然来到书房拜见父亲,他看到李渊紧锁的双眉和斑白的头发,忍不住说:“父亲,既然伴君如伴虎,我们为什么还要伴下去?如今杨氏无道,天下英雄纷纷举事,难道父亲就没有想过吗?”

李渊说:“你不要将杨广看得太无能了,现在虽然反对他的人很多,但当年他也是雄心勃勃的。想当初,他二十岁便带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进攻陈朝,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英勇作战,一举就夺得了长江天堑,真可谓所向披靡,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天下人没有不称赞他的。”

李世民说:“那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残暴无道,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呢?”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帝王之病了,他通过杀死自己兄长与父亲的方式夺得皇位,自然有点穷兵黩武。而且连续几次征伐失败之后,国力大损,再加上近年来战乱不断,连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都起兵反叛他,想要夺他的命,所以他才会这样猜忌大臣。”

李世民说:“不管怎样,一个有道的贤君怎么能让天下百姓受罪而置之不理呢?如今我们在太原,他还是不放心我们,上一次他召您进京,您托病没有去,他居然对左右的人说让您死了更好!这简直太过分了。”

李渊看李世民那么激动,却只是笑而不语。李世民接着说:“现在您手上有军队,我们又据守太原重镇,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兄弟一定跟着您推翻杨广。”

李渊说:“你还是年轻气盛,太过着急了。想要起兵,岂是那么简单的事。现在试问你的手下有几员猛将?又有几个谋臣?如果我们举事一旦失败,我们又有什么退路可守?这些问题你是否想过呢?”

李世民听了李渊的话,陷入了沉思,想一想自己的身边,似乎只有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几个好友是一直追随自己的人,要说有多少猛将、谋士,还真不多。

李渊又说:“现在各路义军加起来有一百多支了,他们都打着反隋的旗号,看来隋朝的天下已经快到尽头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我们推翻了隋朝,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李世民说:“这还用问,当然是取而代之,让父亲您称帝啊!”

李渊微微一笑:“你觉得凭我们现在的力量,有能力将隋朝取而代之吗?在目前发展起来的起义军中,有一些已经发展壮大了,我们的力量在其中又能排到第几呢?”

李世民听到这些问题,又一次发蒙了,因为他确实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李渊接着说:“目前,不管是河北军、江淮军还是瓦岗军,他们其中任何一支,都有可能取代隋朝。但是我和他们相比,要想完全战胜他们还是没有把握。再加上突厥,始毕可汗依旧对隋的天下念念不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举事,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义军去将隋朝推倒,减少他们的阻力,让他们更加强大,这有什么意义呢?”

李世民说:“既然是这样,看来我们就应该小心谨慎,不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更不能让皇上知道我们的野心。”

李渊点点头说:“你说得对!人人都说伴君如伴虎,我现在手握重兵又被猜忌,随时都可能被杨广设计谋害。因此我们只有小心再小心,只有这样,才能多一点时间来做好准备。”

李世民问父亲:“既然这样,父亲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李渊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的儿子,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随着官场的磨砺,现在的李渊已经谨慎、稳重了不少,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畏缩。而因为隋末乱世的影响,他看到了尔虞我诈,更难以对别人产生信任。但李世民的身上却似乎带着一股无法阻挡的锐气,也许这是上苍给自己最好的武器,让自己可以在乱世中有值得依靠信任的人。想到这些,李渊对李世民说:“既然你有此大志,父亲也备感欣慰,但不可莽撞。我要你从现在开始广结英豪,要和真正有本事、有抱负的人结交朋友,让他们为我们所用,等到真正举事的那一天,我们才可以做到一呼百应。”

这一番教导在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此他不再焦躁激进,而是耐心地与各路英雄豪杰结交,通过观察,看这个人是否有真本领,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在此期间,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以及负罪在逃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都投靠了李渊,大大壮大了李渊的势力。

长孙顺德在长安因得罪权贵而被捉拿,因其是李世民所娶的夫人长孙氏的叔叔,因此一路直奔太原而来。在路上,他心里一直不够安稳,心想:自己是戴罪之身,李渊又是当朝显贵,会不会收留自己?但无处可去的他只好一边想一边直奔太原而来。

李渊听家丁禀报,知道长孙顺德来了,心里稍一犹豫,便对李世民说:“你去接见,好好安顿他。”

李世民热情地将长孙顺德接到后院,安顿好房间。但长孙顺德一直不见李渊出来相见,心里不由得起了疑惑。他问李世民:“你父亲为何不出来见我?莫非是嫌我戴罪?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们也不必留我,我现在就走。”

李世民急忙拉住长孙顺德说:“您多虑了,父亲不能来见您是有他的原因的。现在皇上对父亲一直猜忌,身旁又安排了不少眼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避而不见,他已经命我好好招待叔父了。”

长孙顺德一想,确实是自己莽撞了,于是对李世民说:“我远道来投奔,其实也担心你父亲会不会收留。既然这样,看来你们父子是赤诚相待。我还有两个兄弟尚在城外,他们都是勇猛的将才,我去将他们接过来吧。”

李世民一听大喜,李渊交代他结交英才,目的就是让他收拢人才,如今长孙顺德来投,虽然是戴罪之人,但他并不惧,大方地接待了他。尤其听到长孙顺德还带了两个帮手过来,他更加高兴,于是急忙说:“叔父,就让我和您一起出城去接他们吧,以表我的诚意。”

两人骑马来到城外,长孙顺德为李世民引荐了殷开山与段志玄,此二人都是精明、勇猛、善辩的豪杰,言谈之间充满豪气,让李世民备感投缘。而他们果然不孚众望,在太原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便各自前往山西、河北等地招募兵勇,不出一个月便募得上万勇士,极大地充实了太原的兵力。

看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李世民喜不自禁,他对长孙顺德说:“这些新兵可以让段志玄和殷开山两位带去,在太原城外秘密训练。一定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和充足的衣物粮食,要让他们成为我们自己的军队。”

长孙顺德说:“公子,你就放心吧。你这么礼贤下士,天下英雄又怎么会不归顺?这些新兵必定可以训练成战场上最勇猛的战士。”

至此,李渊在太原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关东的士族子弟也纷纷前来投奔。这些人李渊都让李世民来接待安顿,一方面他是想要避嫌,毕竟自己身边还有人在监视着,王威和高君雅等眼线可不是省油的灯,李渊在太原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在关注,一旦有什么迹象就会立刻向长安汇报。而另一方面,李渊也希望通过这些行动来锻炼经验尚浅的李世民,让他在实践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进一步发挥他的能力,帮助自己在真正举事的那一天挥舞起大旗来。

和当时并起的几支义军相比,李渊在太原的实力确实不如瓦岗、江淮和河北任何一支,但是后来李渊却将他们一一击败,并获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李渊的军事才能以及诸多人才的辅助之外,他在太原的厚积薄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是这段时间的积累,李渊不管在军事实力、战将、谋臣等方面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从而在举事之后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将胜利的果实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为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繁荣的朝代。

5。 李渊起兵:无退路才有将来

李渊在太原紧锣密鼓地布置着自己的军队,可是却一直鼓不起最终的勇气来举起反隋大旗。这是因为他本身属于隋朝贵族,在隋文帝时代深受皇恩,其母亲又和隋太后是亲姐妹;同时也有李渊本人个性谨慎、不愿冒进的原因。所以虽然遭到隋炀帝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性要挟,但李渊还是深居不出。他的这一举动,让身边的谋臣与李世民都分外着急,眼看着各路义军都发展得蓬勃顺利,唯有太原独守这一方没有动静,如果让其他人先进了长安,那么天下可就不能姓李了。

李渊不举事的同时,太原周边也不安宁,不断有小股义军骚扰不说,突厥人也会时不时来凑个热闹。有一次,突厥派兵到马邑地区,不仅抢夺民财,造成死伤无数,而且还不断挑衅太原驻军。杨广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他命李渊和高君雅、王威立即将其赶出隋朝国界,不幸的是,被李渊派遣去的大将居然败军而回。

在李渊府内,刘文静、裴寂和李世民等人都焦急地议论着这件事会有什么结果。刘文静说:“这件事也许会有三种可能,其一是皇上派别人来退敌,这无异是来夺太原的兵权;其二是责备留守再去北伐,这样的话我们的兵力会浪费很多;其三是让留守进京面圣,接受处罚,这一条是最凶险的,这一去要么被夺去兵权,要么皇上大开杀戒,那可就回不来了。”

刘文静说完,大家都开始沉默。这一次兵败确实是意料之外的事,让李渊有些措手不及。而刘文静所分析的三条可能性,每一条都对太原极其不利。正在大家想对策的时候,杨广的使节已经到了,宣李渊进京向皇上面呈这件事。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他对使节说:“如今的太原很不稳定,四面都有义军来犯,这个时候我父亲离开太原面圣实在不明智,希望我可以代父亲受过,去京师对皇上陈述这一次的战况。”

使节却面无表情地说:“皇上说了,他要见的是失职的太原留守李渊,而不是二公子。请留守大人做好准备,两天后我们就起程。”

众人看着使节傲慢远去的身影,更加难过。裴寂说:“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呀,留守要是这一去,凶多吉少,我们在太原又怎么能待得住呢?”

李渊对这一突发的变故也非常头痛,但他还是安慰大家:“我们还是要朝好的方面想,也许皇上只是叫我去陈述战况,受点责罚也就放我回来了。如今的太原,除了我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守的,他也许不会对我怎么样。”

这种安慰之词对于李世民的忧心如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当夜,他来到李渊的书房,一句话不说就拜倒在地上,痛哭不止。李渊急忙扶起他,说:“我现在还没有出发呢,结果如何也未可知,你怎么就开始哭了呢?”

李世民道:“父亲此去,凶多吉少,孩儿难忍心中悲痛。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父亲,为什么不起兵?”

李渊无奈地摇摇头说:“现在局势还不明朗,那么多义军都在争夺,我们现在起兵能有多大胜算呢?”

李世民激动地说:“现在我们的处境已经不能用是否有胜算来判断了,如果此时不动手,父亲就要性命难保了!”

李渊说:“我不能因为个人的生死安全,就将这么多将士拉进这个旋涡中。”

李世民见自己无论怎样劝说李渊都不听,也备感无奈。他来到晋阳宫中找到宫监裴寂,两个人惆怅对饮,李世民说:“父亲宅心仁厚,又太念旧情,如此下去,特使就要带他去长安,到时候一切就晚了。”

裴寂手里端着酒杯,慢慢地说:“看来现在要让留守下定决心举事,真的需要想想别的办法了!”

李世民急忙问:“你有什么办法?”

裴寂看左右无人,悄悄在李世民的耳边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晚上,裴寂带领长孙顺德、刘弘基、唐俭等李渊的重臣,以饯行之名在晋阳宫中摆下酒席。李渊看着座下都是自己所钟爱和宠信的将领,明天自己就要起程前往长安,这一去是否能平安回来还未可知,自己以后和大家是否再见也不知道,虽然长期以来都在积累力量,但上苍让自己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便遭此难,看来真的是天不助我。既然如此,倒不如不醉不归了,也不枉此生。

想到这些,李渊举起酒杯对众人说:“我李渊何德何能,能得到诸位英雄的拥戴!我只求可以保这一方百姓免受战火之灾,但天不予我,我也无奈啊!今天这杯酒,我要和诸位一起喝个痛快。”

刘文静等纷纷举杯向李渊敬酒,李渊乐呵呵地一一回敬,一副太平模样。李世民看在眼里,紧跟着上前,对李渊说:“父亲此去,孩儿不能跟从,实在不孝,为此孩儿要自罚三杯!”说着端起酒杯豪爽地一饮而尽。李渊见状,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父子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裴寂说:“这晋阳宫本来是杨广的行宫,但是这几年战火纷飞,他已经久不来这里了。看看这金碧辉煌的宫殿,说不定哪一天也要在战火中烧焦了,真是让人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刘文静说:“杨广大兴土木,广建宫殿,花费了多少民力财力,到最后却留下这样一所空房子。现在的太原城外,已经是一片战乱了。如果我们只守着这座晋阳宫,又不能为百姓平乱,又得被他治罪,于国无益,还要祸及自身,想要创立的功名,也早已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

李渊听出了这两个人话中有话,他放下酒杯,慨叹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