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琦脸红了一下:“当然强不过,我又没带兵打过仗。”

诸葛亮一拍手:“这就对了,你现在去接江夏太守的缺,要是孙家又打来,你力战不屈,斩!要是你战败退走,那就是丧师败军,斩!要是你打算用外交手段和孙家改善关系,那就是通敌叛国,斩!你唯一的生机就是打败孙权,不过,我看你也就别抱什么希望了,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冒出来。”

刘琦一听心顿时沉入谷底,哭丧着脸说:“那我不是死定了?当初是你叫我自请驻外的,怎么会搞成这样?”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我是说你可以请调去零陵、武陵之类的偏远地区,呼吸点新鲜空气,打打太极拳,搞搞琴棋书画,养老嘛!天晓得你会把自己送到一级战区去。这下好了,人笨真是连神仙都没招。”

刘琦哭求:“诸葛先生,快救救我啊,你足智多谋,一定有办法的。”

诸葛亮双手一摊,无奈道:“派令都下来了,还有什么办法,我看你还是先乖乖去上任,然后借着探病的名义再回来一趟,好好向你老爸吹吹风,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以上对话当然出自笔者的想象,不过当时的情形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刘琦接任江夏太守,看起来玩命的成分要比保命的成分高许多。刘琦前往江夏后不久,又借着探病之名跑回襄阳来,但蔡瑁等人并不给他任何机会,他们以刘琦旷职而来,刘表必然发怒为由,将刘琦阻于门外,令其父子不得相见,刘琦也只能在门外号哭一阵,然后回到江夏,等待最坏的情况发生。

不过,政局的瞬息万变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孙权没有再打来,蔡瑁也没下杀手,倒是曹操先动手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东汉帝国新任丞相曹操大举南征。

徐州易主

经过建安十三年上半年的休养生息,曹操集团的气色好了许多,原本虚浮的肌肉也重新隆起。

早于建安十二年底曹操远征柳城时,盘踞于辽东的公孙康便斩下袁熙、袁尚的脑袋,向曹操输诚,曹操也慷慨地送给了公孙康襄平侯、左将军的帽子(这样一来,刘备的左将军身份立马变成了山寨版),承认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半自治地位。

建安十三年,曹操又半利诱半强迫,将西凉大军阀、前将军马腾劝入许都担任卫尉,其实就是来当人质,大致上安抚了扰攘的凉州势力。

六月时,曹操又重组帝国政府,废除了原本司徒、司空、太尉这三个平行的最高行政权,将所有的政府权力整合到古老的“相权”之下,由曹操一手掌控。曹操大张旗鼓,为他的丞相府海选新晋幕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被强迫担任文学掾的司马懿。

虽然司马懿在历史上很重要,但在本书中他只是个打酱油的,列位可以忽略不计。

当内外局势已大致抵定时,曹操终于决定一举解决长久以来悬疑不定的南线局面。

同年七月,帝国军大举南征,从许都出发,取道叶县,滔天兵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势头直扑宛城、新野,主力部队包括曹仁、曹洪、曹纯所率领的曹家核心部队,另外还有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军压阵。

依照参谋长荀彧定下的策略,此战应贵在神速,以轻兵穿越南阳郡,对襄阳造成五雷轰顶般的巨大压力,迫使刘表投降(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从战术上来看,这次军事行动已基本具备了“闪电战”的三大要素:奇袭、集中、速度。一千七百多年后,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便是使用这一战术,二十七天征服波兰,一天征服丹麦,二十三天征服挪威,五天征服荷兰,十八天征服比利时,三十九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十个月内几乎将整个欧洲纳入囊中。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狡猾的战术在刘表那里却并未奏效。

当时南阳一带虽然已非刘备守卫的范围,但各地县城却仍在老州牧刘表坚强意志的领导下,对曹操的侵略进行顽强的抵抗。曹操大军七月南下,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扫荡了宛城以北的地区,很显然,荆州这根骨头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啃。

然而,这场悲壮抗战的最后支柱,却在这个时候轰然崩塌了。

八月,在襄阳城中,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刘表病逝,据说他病逝前还曾将刘备招到病榻前,要以荆州相让,却被刘备婉拒。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让荆州”。

当然,所谓的“让荆州”可能只是刘表回光返照时的神经错乱,也有可能是对刘备暗示性的警告,甚至有可能是刘备集团之后为了占有荆州,或是为树立刘备的光辉形象,而特意编造出来的政治噱头。

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无论如何,刘表的死并未便宜刘备,而是成全了那群荆州的亲曹派。蔡瑁、张允等人忙不迭将刘琮推到荆州牧的位置上,蒯越、韩嵩等人立马围上来,苦口婆心向这位新主子灌输投降曹操的种种好处。

刘琮倒还不全然任这些荆州人摆弄,他反问:“我和各位保守荆楚一地,守护先父留下来的产业,以观天下变局,难道不可以吗?”

这一问,倒让荆州的亲曹派们大吃了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刘琮这样一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竟然还有这种野心!

倒是唯一一个非荆州出身的幕僚傅巽给了刘琮一个客观的分析。他问刘琮:“将军您自认为和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诚实答道:“不如。”

傅巽说:“那就是了,将军既不如刘备,那如果刘备不能抵挡曹操,一切就玩完,荆楚之地也不能保。若是刘备有本事抵挡住曹操,谁又保证他愿意屈居于将军之下?所以不管怎么走都是死棋,将军就不要再犹豫了吧。”

傅巽这番论点说得入情入理,令刘琮再也找不到坚持的理由。

于是,刘琮向曹操递交了降书,同时传令荆州所有城池解除对帝国军队的抵抗。曹操对这一发展自然是大喜过望,下令大军加速南下,在九月抵达宛城,离襄樊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

悲催的是,身在樊城的刘备对这一切,仍然一无所知。

当阳追击

刘表死后,刘备原本还在樊城与诸葛亮整日讨论政治,但不久后也感觉到政治气氛有变,襄樊一带多了许多北方人,有些还是朝廷人员的装束。

刘备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便派人去襄阳问刘琮,刘琮见纸里包不住火了,便故意派了一位名叫宋忠的儒士转告刘备:“我们已经向曹操投降了,而曹操大军此刻正在宛城。”

刘备听到这一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大概连肠胃中的纤毛都竖了起来,他颤抖着吼道:“你们这些人私底下搞事,大祸临头了才告诉我,难道不觉得太过分了吗?”说完拔出刀指着宋忠,“今天就算砍了你的脑袋也不足以泄愤,我要走了,大丈夫不屑杀你这种囊包,给我滚!”

刘备在这种危急时刻,仍然能保持一定的镇静,而不是怒气冲冲,杀人泄愤,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那个被热血冲昏头脑,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他在政治上已趋于成熟。

看着宋忠屁滚尿流地逃出樊城,刘备感觉身体还是抖得厉害,他赶紧招集核心幕僚商讨危机处理之道。

会议中有人建议应该率军攻取襄阳,俘虏刘琮和那一票毫无道德廉耻的荆州吏士,然后向南撤退到江陵,和曹操进行长期抗战。

刘备却摇头说:“刘表临死之际把他儿子托付给我,要我背信,我做不到,这样我有何脸面去地下见刘表?”

刘备的这番话,究竟是由衷而发还政治语言,不得而知。正面一点来看,刘备在荆州七年间,从未有抢班夺权的企图(即便有,也隐藏得很深),大概他确实由衷感激刘表,不忍对其子下手。功利一点来看,将刘琮等人掳到江陵,对于抵抗曹操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造成刘备集团的内部矛盾。

这一建议被否定,那么南方的江陵城便是刘备眼下唯一的选择了。江陵是长江的重要渡口,刘表兴建的重镇,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在那里挡住曹军,至少还能保有江南四郡,留下翻身的本钱。

箭已在弦,刻不容缓。

刘备很快就做好了分兵撤退的安排。关羽率领船舰数百艘,先顺着汉水东下到夏口,再转入长江逆流西上到江陵,以求至少保有部分水上力量。而刘备与赵云、张飞、徐庶、诸葛亮等人则率领部队南渡汉水,走陆路直趋江陵。

刘备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再次劝他攻城,刘备却不忍心。他在城外大声呼叫刘琮,可怜的刘琮心虚惶恐,不敢露面,于是刘备前往刘表墓,向已故的老州牧流泪拜别。

刘备这一连串举措,使得他与刘琮、蔡瑁等人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坚守刘氏立场,力抗外敌,坚韧不拔,重情重义;另一边却是专搞兄弟内斗,对曹操卑躬屈膝,个人利益至上。

许多荆襄的百姓和有识之士不禁提出疑问:“同样都是姓刘的,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于是,在刘备凛然正气的感召之下,许多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荆州“非亲曹派”人士,愿意放弃稳定的生活,选择跟随刘备,力抗北方侵略者。

南郡枝江人霍峻首先率领家乡民兵部曲数百人加入刘备军团,南郡宜城人、时任临沮县长的向朗也归附于刘备,共同向南撤退,其余跑来追随的平民百姓更是如流水般。当刘备走到当阳县时,整个撤退队伍已经膨胀到十余万人之众,所携物资数千辆。

庞大的队伍拖慢了行军速度,一日只能行进十余里,于是便有幕僚向刘备建议:“眼下最重要的是退保江陵,现在我们人数虽多,但都是一些不能作战的平民,要是曹军赶来,该怎么抵抗?”

刘备摇了摇头:“要想成就大业,便要以人为本,今天这么多人追随我,我怎么可能弃他们于不顾?”

有许多后世学者认为,这是刘备作的一场政治秀,无非是要笼络人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就曾经说过“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则占人和”这样的话吗?

笔者想说的是,即便刘备的许多举动都有“笼络人心”之嫌,但相信至少这次不是。

经过了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刘备依然是当年那个会带着数千饥民去救徐州的刘备。他一定清楚当时情况的紧迫,但他却没有办法拒绝那些平民口口声声“刘将军”的呼唤,也无法放下当一个大哥的身段,至少在最后一刻来临之前,他要陪在这些追随者的身旁,同甘共苦。

他听天由命了。

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罢了。

刘备有可能在事前,稍稍估量了一下曹操进军速度:樊城距江陵二百公里,而宛城距江陵三百二十公里,倘若刘备离开樊城时曹操刚好离开宛城,那么曹军必须要以刘军一点六倍的速度前进,才有可能在到达江陵之前赶上刘备,这还不计入曹操在襄阳受降时必要的耽搁,因此即便行军速度被民众拖慢,刘备认为时间上多少也还有富余。

如果按照以上的逻辑推理,刘备当然有充裕的时间带领百姓赶到江陵。然而刘备毕竟离开曹操太久了,他忽略了曹军实力的强大,也低估了曹操要将他赶尽杀绝的决心。

曹操大军才刚进新野,便已得到了刘备南撤的消息,曹操深恐刘备取得江陵的军事物资,与自己形成僵持,于是丢下辎重,轻军前往襄阳,简单接受刘琮的投降后,随即由新降的荆州将领文聘带路,出动五千骑兵向南追击刘备,而这追击军中的主力,便是曹军中最精锐的虎豹骑。

虎豹骑应该是曹操于官渡之战前后所建制的特种部队,组成人员由军队中的百人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或是特别骁勇的骑兵所组成,精锐勇猛自不在话下。曹操将这一群杀人机器交给曹仁的弟弟曹纯带领,曹纯严谨明理,将这支部队带得相当妥帖。

建安十年南皮战役时,就是由虎豹骑斩下袁谭的脑袋;建安十二年远征乌丸的作战中,虎豹骑又俘获乌丸单于蹋顿……

我们有理由相信,虎豹骑是一支专司“斩首行动”的机动部队,其精锐程度,完全可以和击毙本·拉登的美国海豹突击队相提并论。

面对“逃跑天王”刘备,曹操再度投入这支“斩首部队”,目的无他,就是要刘备的脑袋。

话说这支特种部队从襄阳展开强力急行军,一天一夜不停歇,向南直追出三百余里,差不多就是一百五十公里的样子,终于在当阳县长阪一带遇到了刘备的主力。

曹军在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直接投入战斗,彻底震撼了还在散步的刘备军,刘备部队一触即溃。此刻的刘备哪里还能顾得上父老乡亲,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二话不说带着几名近卫调转方向,朝东方开溜,留下至今戏份还不太多的张飞与二十骑断后。

话说张飞选定了一条河流桥头,将桥梁拆除,沿河据守,并命士兵扬起尘土,掩盖其虚实。待追兵追至,张飞于河畔瞋目横矛大喝道:“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其声势威猛,即便最精锐的虎豹骑也不敢贸然挺进。曹纯见前方烟气弥漫,心生疑惧,忙令左右査看当日气象报告。不一刻手下回报:“今日官方数据,PM2。5值正常,天气良好。”曹纯仰天笑道:“天气良好而烟尘滚滚,必有伏兵!”遂下令撤军。

张飞长出一口气,叹道:“连最精锐的虎豹骑都被骗过了,还是官方数据会坑爹啊!”

以上当然是笑谈,摘自互联网,略加改动,只求博列位看官一乐。

不过,当时曹纯的确不曾下令追赶,想来当时渡桥已毁,虎豹骑的军士大概也已经累极,于是放弃了追击,给了刘备一条活路,从而也在虎豹骑的作战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另一方面,被刘备抛下的家眷们则成为了曹军主要的攻击目标,此时便该是赵云上场的时候了,他怀抱未来蜀汉帝国的统治者刘禅,同时保护甘夫人,惊险地逃过曹军的追击,不过刘备的另外两个女儿就得不到赵将军的庇佑了,惨遭俘虏。

另外,徐庶的母亲也是在此战中被曹军所俘虏的,从而导致了之后的“徐庶进曹营”。

真实的史料上并没有赵云屠杀曹营杂鱼,或是张飞一嗓子吼死夏侯杰的记载,不过能在天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面前全身而退,刘备的这批核心卫队,也算是值得表扬了。

经过了一整日的奔逃,刘备终于暂时摆脱了曹军的追击,当时绝大多数部队都已经走散,辎重全都丧失,令刘备又回想起当年在徐州、小沛和汝南时的破败情景。他不禁慨叹:七年荆州安稳的日子,原来只是幻梦一场,到头来还不是又沦落成一只丧家之犬?

坏消息还没完。

这时徐庶跑了过来,哭哭啼啼说他老妈被抓,他方寸已乱,留下来也不会有作为,所以向刘备辞行,改投曹操。

另一边又有人传来消息,说赵云已向曹操投降。

刘备正自恼火,于是将手戟丢向那人,大吼道:“你给我闭嘴!子龙绝不会负我!”

当然,说出这番话来,刘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依常情推之,在这种局面之下,赵云即便投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是关羽,不也曾被迫降曹吗?然而这一天噩耗接踵而来,早已使他疲于应对,他只有靠吼上那么一嗓子,才能宣泄一下郁积在胸中的块垒。

“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我招谁惹谁了我?”

笔者相信,这才是那一声怒吼背后所蕴含的真意。

好在那天稍晚些时候,刘备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

赵云带着小刘禅与甘夫人归来(不过刘备并没有把儿子摔在地上),而关羽的水军也已到了离长阪不远的汉水渡口。于是刘备强打起精神,带着残兵败将前往渡口与关羽会合。

只是眼下前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截断,江南四郡也迟早要沦为曹操的囊中之物。望着深秋的汉水,刘备不禁再次陷入绝望:这盘下了二十年的棋终究走到了终局,最后输的人还是我。什么王霸,什么兴复汉室,什么天下,只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然而,刘备的人生总是在山穷水复的地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就在那一天,刘备的大帐中来了一位陌生的访客,此人是个高大魁伍的青年,操着一口淮南口音,指上的厚茧,说明他曾是个箭手。他虽穿着儒服,却仍掩不住那股豪杰气质。

他的名字叫鲁肃。

第六回 火烧赤壁

江东野望

从这一刻开始,江东孙家正式进入刘备的生命之中。以下为行文方便,简单介绍一下孙家势力的来龙去脉。

孙家出自扬州吴郡富春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下辖富阳市一带,这里曾是元代大画家、《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春山居图》因历史原因被毁成两截,分别是《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藏于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时间两幅残作合璧展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富阳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

话说孙家在这里世代担任地方小吏,算不上显赫,而将这个平凡的家族推上汉末历史舞台的是孙坚孙文台,他靠着不断讨伐民变累积战功,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随后孙坚在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作战中,带领部将加入袁术阵营,成为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破胡轸、吕布,并攻陷洛阳。

之后孙坚仍听令于袁术,于公元191年进攻刚刚入主襄阳的刘表,结果在一场夜间作战中,孙坚遇伏,遭流箭射毙。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仍仕于袁术帐下,并于公元194年奉袁术之命进军江东。孙策仅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征服半个江东,受朝廷拜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成为天下最年轻的诸侯。

一半是为报杀父之仇,一半是为了江东基业,自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起,江东政权便持续向荆州发动攻势,孙策于建安四年首度攻打江夏,孙策死后,接手的孙权则前后于建安八年、十二年与十三年三度进军江夏,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初击破夏口城,击斩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随即任命胡综为江夏郡鄂县县长,建立滩头堡,为更进一步西进作准备。

鲁肃正是江东进军荆州的重要推手。

他是淮南东城县人,家境十分富裕,但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整天射箭击剑,设想奇谋诡计,还变卖祖产,撒钱大搞帮派活动(典型的富二代),成为他人眼中的怪人。

后来鲁肃透过周瑜的引荐,加入了新成立的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相当亲近的幕僚,鲁肃为这位年轻的主子做出了一套大胆的发展策略。由于是孙、鲁二人在榻榻米上谈话的内容,因此一般又称此策为“榻上策”。

根据鲁肃的想法,曹操篡汉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孙家既不宜守着“朝廷外藩”的定位,也不宜与曹操直接对抗,优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西面的荆州,只要征服荆州,孙家便有鼎足天下的实力,届时直接称帝以摆脱曹操名义上的控制,再图谋天下,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向来忠于汉王朝,有着很深的“汉室情结”,所以他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肃终于一脚踹开了荆州东方的门户,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两个情报:一是刘表的死讯;二是曹操准备向荆州用兵。

这样的变化让鲁肃相当不安,这等于是推翻了他原本“不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假设,于是鲁肃决定为自己的对策买个保险,他告诉孙权: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素来不睦,内部人马又各怀鬼胎,而刘备乃是天下枭雄、曹操的死敌,之前被刘表雪藏起来,现在如果新组阁的襄阳小朝廷与刘备合作,我们便只能和其修好结盟;倘若他们内部不合,我们便应该出兵,将他们分别击破。我建议由我以吊丧为名,出使襄阳,见见他们的主事者,同时拉拢刘备,由他来安抚刘表旧部,共同对付曹操。现身处风雨飘摇间的刘备,对于我们的支持必定会欣然接受,则天下大势可定。如若晚了一步,则可能会被曹操抢占先机。”

鲁肃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扶植刘备为荆州的傀儡宗主,利用他和曹操之间的仇怨对抗曹操,也借此逐步实现江东吞并荆州的梦想。

不可否认,与之前豪情壮志的“榻上策”相比,此时鲁肃的策略转变是相当理性和务实的。

五年前曹操还在经略河北,江东自然有空间和时间去征服荆州,岂知江东的西进步伐却被黄祖给绊住。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