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辶Χ龋缶平蕉降陌颓穑簿褪墙裉煸姥羰幸淮

然而周瑜以少数兵力深入敌阵,气焰实在是太过于嚣张,令曹操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倘若他不能及时雄起,恐怕新降的荆州军甚至河北军都无法心服,再加上周瑜阵中有刘备在,那家伙在南郡可是人气爆棚,如果让他有机会靠近人口稠密的地区,天晓得会搞出什么乱子来。

相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曹操在匆忙间动员了休养不足的北方陆军,与还不太稳定的荆州水军,准备与江东军决一死战。

这样的假设,或许恰好说明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出场阵容,根据《三国志》上的人物传记,似乎除了曹操以外,并没有其他重量级的将领参战。曹仁一直在江陵,张辽、于禁、朱灵等七军都在北方驻守,除了一个叫张憙的将领之外,曹操仿佛是自己一个人带球冲向对方禁区。

当然,不能排除因为赤壁之战败得太惨,所以史家为传主们隐讳不记,只留一个记录给苦主曹操独享这种可能性。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由于当时出兵的决定下得太过于突然,来不及调动各处军队,曹操只好自己带球先切入,要其他人快点跟上,结果被对方抢断,一脚远射,攻破球门。0∶1,曹方惨败出局。

也有专家认为,周瑜之所以积极出兵是为了巩固陆口,那是长江由东西向转南北向的拐弯处,也是幕埠山地降入平原的地区。倘若让曹操占领了陆口,曹操便能以精锐骑兵直趋柴桑,完全破坏江东的水上优势。

不过,即便巩固陆口是周瑜的考量之一,他也完全没有考虑采取守势。江东战车经过陆口之后继续往上游挺进,只等曹操本人来将他们停下来。

就这样,南北两支精锐部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的寒风中,在那座赤赭色的悬崖前,看见了彼此的身影。

赤壁,我们来了!

火烧战船

其实不光是周瑜一个人急进,孙权面对曹操也是恨不得一口咬定。他当初告诉周瑜五万人一时凑不齐,自己会留守柴桑为后盾,谁知周瑜才刚出兵不久,孙权便亲率大军渡江攻打合肥,牵制曹操在东方的部署。

曹操面对这群年轻且凶猛的鳄鱼,似乎乱了手脚,而且他的混合编队才刚走到巴丘就遇上了传染病(以下简称“巴丘病毒”),战力大损,害得他不得不抽出千余人,交给那位不怎么知名的将领张憙去支持合肥,其余部队则不顾疾病肆虐继续向下游前进,结果就在赤壁一带,碰上了的周瑜的舰队。

打从刘表时代起,荆州水军就不是江东水军的对手,现在也不会因为挂上了“曹”字军旗就突然增加五十点战斗力。再加上巴丘病毒的肆虐,在赤壁的第一场遭遇战中,北军就被江东水军给击败。

曹操于是率军退守到与赤壁隔江而对的乌林,把战船沿岸一字排开,形成连环水寨,准备暂时固守,重新整顿战力。

曹操一旦采取守势,便点中了周瑜的死穴。此刻周瑜不但人数少,补给线又长,如果让曹操挨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恐怕江东军便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周瑜急切地思考着速战速决的方法,但敌军人数众多又坚守不出,不论是强攻还是诱敌,都如同刀砍东风。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黄盖登场了,他告诉周瑜:“敌众我寡,持久战对我方不利,我看曹操水寨设置,船舰首尾相连,不易拆分,我方可以采用火攻,将敌船一举烧尽。”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的总体构思。

真实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周瑜和诸葛亮同时在手心写字的记载,也没有庞统献连环计这一说,当然更没有孔明借东风之类的情节,整个“火烧连环船”完全出自于黄盖的构想。

黄盖是荆州零陵人,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吏,后来孙坚担任长沙太守时,黄盖拜入其麾下,成为孙家诸将中地位仅次于程普、韩当的资深将领。

眼下曹操与周瑜对峙的赤壁,恰好在南郡与长沙郡边界。黄盖既然出身荆南,又曾追随孙坚在长沙一带征讨,对于赤壁一带的天文地理自然有比其他人更深的认识,因此才会在隆冬之际,提出这样一个火攻的战略构想。

黄盖的构想,很快就被江东军指挥部发展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战计划:一方面,由黄盖亲笔写下降书送交曹操,表示近日将带兵渡江投降,这是饵;另一方面,江东军准备好轻重战舰十艘,上头载满淋上油脂的干草枯木,再用布幔遮上,船头则插上黄盖部队的军旗,这是钩。如此一来,钩饵备齐,所钓者,曹操而已。

此一计划与《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周瑜并没有把黄盖打一顿。

当然,要说曹操对黄盖的投降丝毫没有怀疑那也不靠谱,但他没有水战经验,也没想到对方还有火攻这一招。依他的想法,黄盖投降是真,那将对江东军士气影响至大,倘若黄盖是假投降,只要派人紧盯便是,不足为虑。

于是,这个缺乏经验基础的错误决策,让曹操这条大鱼一口咬住江东军撒下的大饵,也将锋利的钩子深深刺入到自己的血肉之中。

当时战场上的情况是这样的:

决战是定在十二月一个晴朗而刮风的日子,黄盖带着伪装好的战舰,依次向江北的曹军水寨前进。曹军这几个月来相当不顺,听闻黄盖来降都十分振奋,纷纷跑到船头岸边观望。没想到黄盖船队航行到距离曹军约一公里处,十艘战舰突然一齐冒出熊熊烈火,火船乘着风势一头撞进曹操排列的舰阵之中,一瞬间,整个江面就烧成了一片火海。

当天东南风猛烈,火势很快就蔓延到江北陆上的营寨。曹军完全没有提防,全军大乱,士兵被烧死或坠江溺死者不计其数。周瑜趁势率领江东无敌舰队杀上,曹操完全无法抵抗,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放火烧毁剩余船舰,然后领着残余陆军,从华容一带的沼泽地狼狈撤退。

战役结束。

整场大战在一日之内终结,数以万计的曹军尸体以及焦黑的船舰残骸,为不败的江东水军添上了一抹最辉煌的亮色。

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东南风”无疑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且神秘的角色,江东水军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黄盖这把火烧得如此精彩,要求这风不单要吹对方向,更要吹得够猛才行。

这场寒冬中强劲的东南风从何而来,颇耐人寻味。后世有科学家表示,赤壁之战前几日应该都是晴朗的天气,广大的长江水面和云梦沼泽区在受到长时间的日晒后,可能会形成局部性的低压带,使得风向改变,造成了这场难得的东南风。

而黄盖当时在没有天气预报支持,其本人也非气象专家的情况下,却凭借着在荆南作战多年而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成为了这场千古名役的关键人物。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黄盖。

话又说回来,仗都打完了,本书的男一号刘备,此时身在何处,又在干些啥?

原则上,刘备与他的部将们应该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了这次战役,但在周瑜的主导之下,刘备部队恐怕不会有太多的发挥空间。可能周瑜早早便安排刘备军渡江,驻扎于长江北岸,负责最强悍的曹操陆军。江面火起时,刘备受命在江北放火烧敌军陆寨,但却晚了半拍,使得曹操能够及时撤离。

不过,即便没能从曹操身上取下一些纪念品,刘备仍然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曹操吃败仗,而且还是那么惨重的失败,这多多少少祛除了一些他在心理上对曹操的畏惧感。

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火之后,刘备应该在曹军营寨的废墟中下跪祈祷,上帝虽然不断地在他面前关上门,但总是开玩笑似的为他打开一扇窗。对于已经四十七岁的刘备来说,这次可能是上帝最后一次向他伸出援手。刘备谨慎又略带好奇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很陌生,那是他未曾经历过的人生。

一统荆南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角色中,周瑜无疑是最生动的一位,罗贯中借由“瑜亮情节”,将周瑜“骄傲的失败者”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历史上的周瑜和“演义”中的描写其实相差许多,真实的周瑜几乎很少失败,更没有必要对别人羡慕嫉妒恨。

三十五岁的周瑜毋庸置疑属于人生的胜利者。他的家世良好,外形俊朗,通晓音律,为人好相处,事业有成。最重要的是:于私,他的老婆(小乔)很正点;于公,他战无不胜。

赤壁大捷无疑是周瑜三十五年人生的巅峰。面对近十年来未尝一败的曹军,周瑜不但以寡击众,还在几乎零战损的情况下,取得歼灭敌军的战果,这使得周瑜名震天下,取代刘备成为曹操首要猎杀的目标。

然而,江东军这架战争机器在周瑜的带领下,并没有在赤壁之战后停下脚步,他率领着江东无敌舰队继续西上,准备进攻长江中游的重镇——江陵。

恰如刘备先前通过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击溃曹操只是周瑜整体战略中的一环,他真正的目标,是长江的伟大航道,他要一口气吞下荆州与益州,甚至是整个中原!

然而周瑜却忽略了一点:狮子尽管已经遍体鳞伤,可一旦上了岸,它仍然是万兽之王。

赤壁的失败,使得曹操重新思考对付江东的总体战略,当时九成的荆州舰队已被毁掉,令荆州成为一个只能守不能攻的地方,曹操于是率残军北返,打算在淮南一带新辟战线,决心将赤壁之战的损失从另外的地方捞回来。

他将荆北重镇襄阳交由乐进镇守。汝南二人组满宠与李通,则驻于刘备的耻辱地当阳,维持南北交通的顺畅。新任的江夏太守文聘则率领北方部队,负责襄阳以东的汉水防御。至于最前线的江陵,曹操委派给他最干练的副手、征南将军曹仁负责,由他率领横野将军徐晃、长史陈矫、部曲牛金等人,面对来自江东群鳄的第一线打击。

周鳄鱼很快就发现江陵的曹仁部队是一块比想象中还要难啃的骨头。江东军前锋才刚到江陵城下,便被曹仁以少数兵力冲锋击退,使得周瑜不得不承认曹家骑兵的强大。

不得已,周瑜只得在长江南岸驻军,隔江与曹仁对峙,另一边又派甘宁向西边攻取夷陵,一方面是争取上游优势,另一方面以维持对益州的通道。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曹仁与周瑜两股势力,便在江陵与夷陵之间的长江沿线上纠缠混战,谁也无法奈何对方。

至于刘备,在没有太多人关注的情况下,他拿起有限的筹码,在孙、曹两家的牌局中坐了下来,跟着要了一手牌。

这里需要说明,根据史料记载,赤壁之战后一整年,荆州全域都陷于孙、曹、刘三方的混战之中,但除了江陵一带战事有较清楚的记载之外,其他地区的战事记载都十分零散破碎,不但不能确定时间先后,甚至连谁胜谁败都无法确定。

以下,是笔者依照历史记录,加入合理的想象所拼凑出来的故事,列位参考就好。

当时的刘备虽然兵力有限,但居然胆敢上赌桌,自然有些斤两,正所谓“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具体来说,他的手中握有三大注码:

第一,刘琦的合作。

刘琦是刘表政权仅剩的合法继承人,是反曹势力中荆州名义上的统治者,有他在阵中,至少对部分荆州人士有政治号召力;

第二,关羽从樊城带出来的数百艘战舰。

赤壁之战一把火烧掉了荆州地区大部分战舰,曹魏荆州要一直等到二十年后,才由司马懿重新组建荆襄水师,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便关羽率领的不是什么精锐舰队,但在江汉上也足以横行无忌了;

第三,当然就是刘备的超人气了。

眼下,他的账面上又添了一笔赤壁战绩,自然令更多荆州士民为之疯狂,每到一处围观者不计其数,前来投奔之事多有。

那么刘备又如何运用手中这三大筹码?

首先,他上报朝廷,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确立自己阵营对于荆州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同时趁周瑜绊住江陵曹军主力的时机,率军南下,攻取长沙、武陵、零陵与桂阳四郡。

由于长江阻隔,荆南四郡在政治上一直与荆北三郡有隔,当年在刘表入主襄阳前后,长沙太守张羡也在荆南扩张自己的实力。建安三年,张羡与襄阳政府彻底决裂,以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对抗刘表,战事持续了两年,后来因张羡病逝而宣告失败。

于是刘表以自己的人马统领荆南,以韩玄领长沙太守,赵范领桂阳太守,刘度领零陵太守。至于四郡中的武陵郡,则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名士金旋担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是刘表前部所管辖,因此在策略上,政治说服会优于武力征讨。

曹操离开荆州时便试图巩固这三个郡。他先找上桓阶,桓阶精得很,说自己能力不足,推荐刘巴,曹操于是又找上刘巴,刘巴连忙摇头说:“不行不行不行,我看这荆州早晚是刘备的,说服三郡根本行不通。”

曹操拍胸脯保证:“要是大耳贼敢对你不利,老夫便带着六军来挺你,怕个鸟?去!”

刘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被曹操给忽悠住了,便下零陵郡去说服三郡挺曹,结果没过多久,刘备亲领部队南下三郡,三郡太守二话没说便投降了,可怜的刘巴当然等不到曹操的“六军”,只好逃到更南方的交州去避祸。

不过刘先生并未在历史舞台上消失,后面还有他的戏份。

刘备兵不血刃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然后再以武力夺取了武陵郡,杀了太守金旋,正式统一了荆南。

刘备以赵云领桂阳太守,并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驻守在长沙郡的临烝县,负责调动四郡军粮,支持北方战线。这是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实习了一年之后所得到的第一个正式官职,也是刘备在待过那么多地盘后,第一次将心思用在地方行政上。

刘备在取得荆南的同时,也网罗了一位重要将领,那便是前刘表政府的中郎将黄忠。

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人,早期与刘表的侄子刘磬共守长沙悠县,对于江东的南方战线构成很大的威胁。后来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镇守南大门,才顶住刘磬、黄忠的入侵。曹操取得荆州后,黄忠也跟着升了一级,变身为禆将军,仍留守长沙,归太守韩玄指挥,之后与韩玄一道归顺了刘备。

要特别说明的是,历史上的黄忠并不是特别老,也没有“神箭手”的记载,《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作家塑造出来的。

刘备统一荆南四郡应该花去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其中没有什么重大战事,刘备的整体战力应该是有增无损。

当建安十四年夏天,刘备返回江陵再度见到周瑜时,他身后已是一票完备完善的精锐部队,加上由诸葛亮担任后勤部长,整体实力已今非昔比。相较于战得精疲力竭的曹仁与周瑜两军,刘备在这场赌局中,已经有了说话的本钱。

当时江陵攻防战仍陷于胶着,江东军无法北渡,曹操军也无力南攻,刘备率领生力军重返江东军阵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周瑜提议迂回北上。

刘备的具体计划是这样的:江陵粮草充足,曹仁坚守,联军久攻不下,因此建议孙、刘两家交换部队,由张飞带领一千人协助周瑜攻城,周瑜则拨两千人给刘备,从夏水北上断曹仁的后路。曹仁后门一旦被抄,必定撤退。

周瑜欣然同意。

单从数字上来看,“一个张飞加一千士兵”换“二千士兵”,怎么看都不是个合理的交易,除非张飞真的有一骑当千的本事。但如果考虑到两个阵营军队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就不难理解了。

周瑜取得了一支经验丰富、健康精壮的陆战队,统帅也是刘备阵营中最擅长陆战的将领。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张飞有可能被派往西线的夷陵,替代了甘宁的位置,而刘备则获得两千江东水兵,协助他的水上迂回战术。

刘备计划进兵的“夏水”就是汉水下游,整体作战构思是以水军搭载陆战队顺汉水北上,在当阳一带登陆后,攻击曹仁后方。

刘备为该计划取了一个代号——绝北道,并将这一作战计划交由关羽负责。从赤壁之战前开始,汉水舰队便由关羽统率,从襄阳到江夏的航道关羽也走过几次,自然是“绝北道”计划总指挥的不二人选。

详细的作战情况史料上记载不详,但作战的范围显然十分广袤。联军不但在汉津登陆,从北面围攻江陵,以致江陵北方至少有两座县城(临沮、旌阳)落入到刘备的掌控之中,而且关羽还更进一步,企图以水军向襄阳方向推进。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作战计划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作为计划总设计师的刘备,能够设计出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来,说明他已经脱胎换骨,从“刘备2。0版”升级为“刘备3。0版”,战略思维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值得庆贺,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面对刘备军的步步紧逼,曹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镇守襄阳的乐进与文聘联手,在汉水寻口、荆城一带(大约是今天的钟祥县附近)成功破坏了关羽的辎重与船舰,击退其进攻。乐进更是趁机向西南进军,夺回临沮和旌阳两县。与曹仁共同留守江陵的徐晃,则向北方会合当阳的满宠部队,在汉水渡口阻截关羽部队。

这些战事的胜负,史书上都没有很明确的记录。虽然曹军诸将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江陵的曹仁也受到多面包围的压力。到了建安十四年底,江陵的物资逐渐耗尽,于是江东军渡过长江,在城下设立滩头堡,准备决战。

令人扼腕的是,周瑜却在这一战中被流矢射中,伤势十分严重。曹仁原本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反击,但周瑜却坚持负伤督战,令江东军士气大振,挡下了曹仁最后的反扑。

事到如今,就连被属下称为“天人”的曹仁,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势单力孤,最终决定弃守江陵。然而关羽却并不允许曹仁轻易逃脱,他早在曹仁的退路上层层设防,势必要斩断曹操的左膀右臂。

然而曹操阵营毕竟强者如云,也不是说斩就斩得了的。

得知情况危急,驻守当阳的李通率军南下,奋勇突入关羽的包围圈,他身先士卒,在最前线亲自排除路障(即鹿角,就是将树枝绑在一起,列在路上,阻挡骑兵),终于清出了一条血路,让曹仁的骑兵可以顺利撤出。李通本人却在撤退途中离世,可能是伤重不治,或是伤口感染所致。

就这样,建安十四年底,身上带着箭伤的周瑜终于攻破了江陵,成功地将曹操势力逐出南郡地界。

孙权晋升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又用老将程普领江夏太守,正式宣告孙家势力入主荆州。一时间,上下一片欢腾,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然而,就在这一派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刘备却很不识相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借荆州。

京口协议

“借荆州”也是三国历史中被后世史家、学者、准学者们反复讨论的火药桶之一,动不动就引发论战。

有人认为,赤壁之战是孙家打的,江陵也是孙家拿下的,刘备借走荆州又不还,明显是在耍无赖。

但另一派人马则认为,荆州本来就是刘表的荆州,要不然也是汉帝国的荆州,不是他孙家的私人领地。既然刘备和周瑜合力打下荆州,自然也该有他一份,说是“借”,只不过是孙家的外交辞令、政治语言罢了。

这样的辩论并不历史,倒很法律,很像是在国际法上争论某个小岛的主权归属。不过三国时代并没有国际法,国内法也已支离破碎,因此要去讨论孙、刘两家的事非,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笔者想来,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兵不厌诈。实力决定一切,谁的拳头硬,荆州就归谁——这就是战争。

我们先来看看建安十五年初荆州的情况。

当时荆州三分,曹操势力退缩到汉水以北,控制了南阳郡全部,以及南郡和江夏郡的北部。从江夏沙羡到南郡江陵的长江沿岸,成了孙家的国内航道。而长江以南的四郡,则是刘备的新地盘。

这只是粗略的划分,从战前和战后的发展来看,刘备的势力可能不止江南四郡,关羽的水军理论上仍在汉水上巡弋,可能占有江陵北方的几个小县城。而荆州与益州交界的夷陵(临江郡)一带,也可能被张飞的部队所控制。刘备自己的部队,大概留在长江南岸,为周瑜看守大营。

除了这些原有的部队外,刘备的军力在建安十四年底又有了一次重大的进补,那是一支由数万淮南人组成的部队,主帅叫雷绪。他们从庐江流浪到荆州,恳请刘左将军收容。对于刘备来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说起这支淮南流浪军团,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老朋友——袁术。

话说建安四年,袁术在寿春溃败时,他的几名驻外将领仍然拥有相当雄厚的实力。除了驻扎在庐江南部皖城的刘勋外,驻扎在庐江北部灊山(大约在今天安徽六安市一带)的陈兰与雷薄同样战力充沛,他们拒绝对主子伸出援手,靠着江淮间丰富的农渔资源,以及大别山区的地形屏障,拥兵自立,形成大小数个独立的军事群落,每人统兵数万,在曹操与孙权之间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决定改从淮南对孙权进行跨江攻击。当周瑜还在江陵跟曹仁缠斗、刘备忙着安定荆南时,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