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合诀-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胛腋咐钐锥肪莆闯桑胪肀餐治捶质じ海趺淳退懒四兀客肀蚕衷诰陀肽匆龈鍪じ骸!倍文咀铀蛋漳闷鹨惶尘疲α四喾夂螅话肴髟诰迫缑姆厍埃话胱约和匆V谟⑿奂薏宦淅帷

“师兄,前辈已经驾鹤西去了,你如此伤心又有什么用呢?”玄月不停的流泪安慰段木子道。

“玄月,你师兄是为失知己而悲伤啊!就让他和老前辈做最后的告别吧!”襄城王李惕安慰玄月道。

段木子拔剑插于酒如命坟前接着道:“段木子在前辈面前发誓,今生不除安禄山和轧荤雨二贼誓不为人。”段木子说罢再在酒如命坟前烧了纸钱,才起身随众英雄离开。

众英雄由于大闹燕宫,洛阳城肯定是不能再呆了。襄城王李惕决定领众英雄到江夏【今属武汉】其父永王李璘帐下再做打算,众英雄也只好听命,因为其它地方多有燕军耳目。

永王屯兵江夏一带,兵强马壮,军车战船不计其数,粮草兵器库存丰富。然永王帐下近两年来更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江湖豪杰多拥护永王,众英雄大闹燕宫就足见一斑。唐肃宗得知永王在江夏的情况后忧心忡忡,一日早朝,肃宗皇帝问群臣道:

“最近前方军情如何?”

“回圣上,前段时间安贼忙于建都称帝之事,所以前线军情稍有缓和。”郭子仪出班道。

“据说安贼登基之时,永王曾派江湖侠士去刺杀安贼,不知郭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臣以为,此等大事永王在行事之前应上奏圣上恩准后,方可决断。”

“众爱卿,是否还有不同看法?”唐肃宗目视群臣道。

“启奏圣上,臣以为此次永王之举乃目无圣上,圣上当置永王欺君罔上之罪。”说话者是一位儒将名高适。

“高爱卿,永王镇守江夏一带深得民心,如果因此事而降罪于他恐民心难平哪!”唐肃宗为难道。

“永王在江南一带广招兵马,积草囤粮,而且广交江湖侠士,如果长此以往怕是对圣上不利呀!”高适担忧道。

唐肃宗听后微笑道:“高爱卿多虑了,朕和永王乃亲兄弟,尊太上皇旨意,以南北之势对付安贼,如今安贼未平怎能兄弟之间互相猜忌,否则,怎对得起太上皇和天下子民呢?”

“皇上圣明,但永王驻军江南人富民丰有利军事,且江南少有战火,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局面百姓都以为是永王之功,因此百姓对永王拥护爱戴,而不知这一切乃是皇上圣明。反之,皇上远在北方,而北方连年战火,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便征不上税,无法扩展军事,且民心涣散,如长此以往将会危及圣上的千秋伟业呀!”高适激动的说道。

“哦!朕倒没有想到这些,高爱卿有如此严重吗?”唐肃宗听了高适这席话眉头紧锁道。

“岂止如此。”

“但说无妨。”

“臣不敢。”高适慌忙叩头道。

“朕赦你无罪。”

“据微臣所知永王早有谋反之心。”

“高爱卿,无真凭实据不可妄断。”唐肃宗吃惊道。

“人称诗仙的李太白想必皇上认识。”高适接着道。

“李太白,不就是曾在翰林院待诏的李白吗?此人才华出众,可惜,心高气傲。”

“李太白现在便在永王幕府,他曾作反诗十一首《永王东巡歌》等,其中有一句:‘我王楼船轻秦汉,却似文王欲渡辽。’这一句便很明显说明永王之师盖过秦汉之时,同时又把永王比做文王欲横扫北方,北方乃京城所在,永王允许李白作此等反诗其意不言自明。”

“岂有此理,朕和永王璘自小一起长大。璘比朕小几岁,朕自小便常照顾璘,没想到现在乘安贼作乱之时,他想坐收渔翁之利,真是孰可忍恕不可忍。”肃宗气得从龙坐上站起来怒道。

“启奏圣上,臣以为,如今之势安贼之乱未平,理应先平外乱而后平内乱,再者,仅凭李太白的几首诗也未必能说明永王就有谋反之心。”郭子仪担心事态严重忙出班道。

“恩,颜爱卿以为呢?”唐肃宗看了看颜真卿道。

“回圣上,臣以为,郭元帅说得颇有见树。”颜真卿出班道。

“臣以为,必定先平内乱而后平外乱。”高适道。

“高爱卿,请讲!”

“如果内乱不平,军心涣散,且我军久经沙场死伤严重,如先平安贼之乱我军必定只剩老弱残兵,而永王驻守江夏蓄势待发,如有朝一日,圣上铲平了安贼,永王乘机谋反,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高适再次进言道。

“如今永王兵力雄厚,想灭永王谈何容易。”郭子仪依然担忧道。

“回圣上,臣以为,圣上亦可广招天下豪杰共同对付永王。”

“好,高爱卿,此事就让你去办如何?”

“臣遵旨。”高适叩头应命。

“皇上,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事。”

“皇上,事关我大唐安危须三思而行呐!”

“高将军之言,是为高见。”

、、、、、、

群臣发表着不同的意见,反对者居多,赞成者也有。唐肃宗最后道:“此事,朕意已决。退朝!”

第六十八章出使少林

高适得皇上旨意开始网罗天下群雄为朝廷效力。因为目前肃宗要除永王,仅凭军中力量难以取胜,唯有借江湖群雄之力铲除永王。如果得到江湖侠士的支持百姓也就举手赞成,到时候永王自然不攻自败。但是,要得到江湖豪杰的支持,必先通过少林,有道是天下功夫出少林。再者,少林寺在太宗时,十三棍僧曾救过时为秦王的太宗,而且助太宗平了王世充之乱。太宗皇帝有感少林寺曾经护驾、平乱有功,乃重赏十三棍僧,甚至允许众僧可食酒肉。并且允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之众,因此嵩山少林寺在江湖中的地位无那个帮派能及。所以高适首先想到的便是嵩山少林寺,高适主意已定便收拾好行囊,带了一个随从亲自上嵩山少林寺。

嵩山位于河南境内。山势陡峭、古木参天、环境幽静为佛教圣地。高适带着随从快马加鞭不几日便上了嵩山。高适向看门的小和尚说明来意,小和尚便领高适去见方丈慧德大师,慧徳大师鹤发童颜,可见其佛法修为之高深。

慧徳大师见小和尚领着高适走来,他眉头紧锁,慧徳大师知道高将军亲自到嵩山来,一定是有要事,否则,高将军怎么会亲自到嵩山来呢?慧徳大师虽然心有所虑,但是朝中来人那敢怠慢,于是起身迎接高适,高适见方丈亲自相迎,微笑道:“高某人此次乃专程来拜访慧徳方丈,怎劳方丈亲自出迎,高某实在是不敢当呐!”

“那里!那里!高将军长年沙场征战,为大唐建功立业老衲实在是敬佩之至。”慧徳大师道。

“不提也罢,如今之势,朝中内忧外患也非高某力所能及呀!”

“说的也是,不过朝中有高将军等一批忠臣义士尽忠效力,相信不久定会拨云见日。”

“我等愧不敢当哪!”高适边走边说迎面看见一块高大的石碑,他倍感好奇,只见上书:“功德碑”三字。

“哦!高将军,这便是太宗时所立的功德碑,为的是表彰我少林寺十三棍僧曾救过太宗性命以及我少林武僧帮太宗平王世充之乱的事。”慧徳方丈颇为自豪道。

“从此便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高适也赞道。

“过奖,过奖,少林寺乃佛家清静之地,不到万不得已,我少林僧人怎么能拿刀枪上沙场开杀戒呢?”

“是啊!人生在世谁不想过太平日子?无奈安贼作乱,各番邦也乘机犯境,造成我大唐将士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如今,我朝兵力、粮草都是捉襟见肘,长安失守先皇退避蜀地,如今圣上继位踌躇满志,欲平天下之乱而振我大唐雄威。”

“但愿皇上能平天下之乱还我大唐盛世景象,让百姓过上安定日子那才是天下之福,苍生之福,阿弥陀佛!”慧徳方丈双手合拾口诵佛号道。

“实不相瞒此次高某上嵩山少林寺便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有要事与方丈相商。”高适趁机道出了此次上嵩山的真正目的。

“老衲想来也是,高将军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路上风尘仆仆,请高将军到禅房歇息一会再慢慢道来。”

“谢方丈盛意,能否领高某先见识,见识,如今的十三棍僧风采?”高适毫无倦意道。

“无妨,此时众僧正在后山练功,高将军随老衲来便是。”慧徳方丈说着领高适向后山而去。

高适随慧徳方丈来到后山,一见那场面算是开了眼界了。高适身在军中那种阵势没有见过,但是,这些僧人倒让他叹服。那练武场有十几亩大,那练武的僧人足有三、四百人。有耍刀的;有使枪的;有舞棒的;有练拳的;一个个龙行虎步,虎虎生威。就在练武场一旁有一小块空地,这里有十三棍僧正在练棍,另有一位中老年僧人在一旁指点。高适心想这恐怕就是少林十三棍僧吧!因为他们的功夫已告诉了他,他们就是十三棍僧。慧徳方丈手指那些僧人道:“那边就是十三棍僧了,他们是十三棍僧的第四代传人。”

“真乃百闻不如一见,十三棍僧果然名不虚传,今日得见十三棍僧风采,足见少林功夫何以为‘天下功夫”。

说话间高适和慧徳方丈向十三棍僧走来,那位中老年僧人见他们走来,笑脸相迎道:“师兄,这位是?”那位中老年僧人见高适乃官宦打扮便问道。因为他们少林寺一般不与官府来往。

“这便是朝廷派来的高适将军。”方丈又手指那位中老年僧人向高适介绍道:“这是老衲的师弟慧源。”

“贫僧见过高将军。”慧源大师双手合拾道。

“大师,客气了。”高适道。

“朝廷派高将军来少林寺不知所为何事?”慧源大师直言道。

“其实也并无大事,只是派高某人来看看少林寺的各位大师近况可好。”

“高将军来意恐怕不仅如此吧?如今我大唐天下已被安贼占去大半,陛下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那还有闲情关心我们僧人呢?高将军也太不好说笑了,依贫僧之见,怕是皇上想请我们出征沙场为国效力吧!”慧源大师直言不讳道。

“这、、、、、、”高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师弟,不可妄自揣测。”慧徳方丈指责慧源后又道:“老衲这位师弟就这脾气,直来直去的,望高将军勿见外。”

“慧源大师性情豪爽,高某人怎会见外呢!”高适而后认真道:“不过,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了,高某也不想再隐瞒下去了,能否请二位大师到寺内议事?”

“既然如此,那就请吧!”慧徳方丈道。

三人来到寺内,进了一间禅房,落座后,慧徳方丈道:“高将军有话请讲,这里没有外人。”高适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道:“少林寺慧徳方丈接旨。”

慧徳方丈一听高适叫他接旨忙双膝跪倒,慧源大师也跪了下来。

高适展开圣旨宣读道: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国富民强,一片繁华。如今,安贼作乱来势汹汹。苦天下子民也危及我大唐江山社稷。然而,正是这为难之际,江夏永王欲拥军自立使我朝腹背受敌,故此,朕下旨嵩山少林寺主持,以朕旨意号令天下武林豪杰齐抗反贼。

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二位大师谢恩后,慧徳方丈接过圣旨。

“二位大师,以少林之天下威名再加上皇上的这道圣旨,高某以为少林从此号召天下各大门派,共同抗击反贼应该不在话下,希望少林能像当年十三棍僧救秦王一样留下千古佳话。”

“这、、、、、、”慧徳方丈显得有些为难。

“时局如此,皇上都对此无可奈何,岂是嵩山少林寺这些僧人所能完成使命的,况且,我佛慈悲为怀,众僧谁忍杀生?阿弥陀佛!”慧源大师依然直言道。

“是啊!我佛慈悲。阿弥陀佛!”慧徳方丈闭目沉思道。

“佛之真谛乃普度众生,然众生处于水火之中岂是佛之所愿。”高适痛心道。

“世事报应无常,岂能逃出因果轮回,今日之果便是它日之因,非我佛所愿也!阿弥陀佛!”慧徳方丈为难道。

“方丈之言差矣,试想,昔日十三棍僧救秦王而平王世充之乱,使秦王终成一代明君太宗皇帝,也使少林寺从此威名天下。”高适道。

“今非昔比,世间万物有始有终,始则盛,终则衰。非你我强求所能改变。阿弥陀佛!”慧徳方丈道。

“方丈的意思是不愿为朝廷效力而宁愿抗旨不成?”高适严肃而不悦道。

“非也,高将军稍安勿躁。”慧徳方丈睁开双目炯炯有神道:“自十三棍僧救过太宗,太宗登基后念念不忘我嵩山少林寺的十三棍僧,对十三棍僧及少林寺都大加封赏,甚至御免僧规可食酒肉,而且允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朝廷每年发军饷维持。实际少林僧兵乃唐军一小部分,如今,十三棍僧已是第四代传人,僧兵也不足三百。但几代僧兵食朝廷军饷,当今朝中危急,我僧众岂能坐视不理,更别说有圣上旨意在此。”

“方丈,有您这番话高某就放心了,希望方丈和天下各大门派联系,共商讨敌大计,高某告辞了。”高适见方丈已有诚意乃起身告辞。

“高将军来去匆匆,不如在本寺住上几日再启程如何?”

“谢方丈盛意,军中另有要事,高某不可久留,后会有期。”

慧徳方丈和慧源大师送高适出了禅房到寺外,高适的随从早就牵马在外等候多时,高适跨上马,随从也上了马,二人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第六十九章 佛门法缘

慧徳方丈和慧源大师回到寺内便着手准备各项事务,首先便是下英雄帖,召集各路英雄豪杰齐聚嵩山共议大事。虽然圣旨的事只有二位长老知道,消息不便外传,但是嵩山少林寺一下发出一百多张英雄帖,几十位僧人送帖,这无形中使少林寺的僧人议论纷纷。

且说少林十三棍僧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僧人很少议论此事,师兄弟们向他议论此事,他也很少发表意见。僧人的生活无非打坐、诵经、练功。晚上睡觉的时候僧人们又在议论寺里发英雄帖的事,那位中年僧人仍默不作声的睡他的觉。这时十三棍僧中的大师兄笑道:“各位师弟,大家看,你们的二师兄从来都不议论此事,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是啊!二师兄在想什么?整天死气沉沉的。”众僧齐道。

这十几位僧人向那位中年僧人围上去齐声叫道:“二师兄,二师兄、、、、、、说说吧!”

“师弟,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吗?”大师兄又笑道。

“你们不要吵了,贫僧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位中年僧人气得从床上坐起来不高兴的大声说道。

“法缘师弟,不说就不说吗,何必如此认真。哎!各位师弟睡吧!睡吧!”大师兄扫兴道。

“大师兄,对不起!我只是不想过问凡尘之事。”法缘谦虚道。

“哦!没事的睡吧!”大师兄依然笑道。

“嘿!嘿!大师兄快看呐!”说话的是一位最小的僧人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他调皮的从法缘的枕头下翻出了一把刀,拿在手里把玩,只见这把刀银光闪闪,非同寻常。大师兄一见便吃惊道:“二师弟怎么会有如此好的宝刀呢?”

“是法缘家祖传之物。”法缘解释道。

众僧见法缘有一把如此好的宝刀又围了上来。

“二师弟,你不是说你自小便父母双亡吗?”大师兄又问道。

“哦、、、、、、是这样的、、、、、、这把宝刀,法缘还是历尽艰险把它保留下来了。”法缘从小僧人手里夺过宝刀断断续续道。

“二师兄,能否给我们师兄弟们看看?”一位僧人提议道。

“对不起,此乃法缘祖传之物恕难从命。”法缘道。

“二师兄也太小家子气了吧!”众僧都不悦道。

“算了,算了,既然二师弟不愿给宝刀大家看,一定有他的道理,大家不必强求,睡吧!明天早点起来练功。法能师弟以后不许再乱动二师兄的东西,明白吗?”大师兄道。

“就看一下而已,二师兄真是的,睡就睡吧!”法能没趣道。

“还犟嘴?”大师兄严肃道。

“对不起,是法能错了。”法能嬉皮笑脸的认错道。

夜渐渐深了,众僧都睡着了,月光透过窗户射入禅房。法缘看着月光久久不能入睡、、、、、、想当初他未落发之前是何等威风,手握宝刀横行京城谁不害怕,要不是那次遇上公孙大娘,被她的美貌所动、、、、、、当然,要不是那次段木子、多情子的出现,也许公孙大娘早就成了他的一房小妾。更重要的是自己第二次想强占公孙大娘的时候,竟然被贵妃亲自碰上,不然他杨跃怎么会变成法缘、、、、、、

为什么杨跃会到少林寺呢?这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那时,杨国忠正被唐明皇器重,没想到儿子不争气,到处惹是生非,竟然被杨贵妃亲自遇上杨跃强抢民女,而且抢的还是贵妃的拜把姐妹,要是皇上问起此事他如何作答呢?难道说教子无方?既然教子无方那如何治国?皇上肯定会这么想,因此杨国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乃忍痛把杨跃“赶出家门”,杨国忠觉得只有如此才比较稳妥,说不定皇上因这事可能加倍的器重他,因为他杨国忠办事的原则性如此之强,哪怕是亲生儿子犯了错也一视同仁。果然不出杨国忠所料,玄宗从此更信任杨国忠,而且就此事还安慰杨国忠说:杨爱卿对亲生儿子就不必如此严肃了,只须好好教导便是。杨国忠回答说:臣对事对人皆一视同仁。就这样杨跃不得不离开杨府来到嵩山,他向慧徳方丈表明出家的决心,慧徳方丈竟然不肯收他为少林弟子,说他与佛无缘。慧徳方丈看杨跃的打扮乃富家公子而且面藏杀机,当然杨跃没有告诉慧徳方丈他是杨国忠的儿子。然而,杨跃决意留在少林寺乃跪在少林寺门外七天七夜最终晕倒在门外,慧徳方丈被杨跃的诚意所动,乃救其性命收为少林弟子。杨跃从此便有了法号“法缘”。这十几年来他在少林寺干活勤快、待人和气、习武认真,终于从小和尚升到了,众武僧都羡慕的十三棍僧传人。自从发生“马崽坡”事件,杨跃才知道原来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马崽坡”事件使他的父母还有两个哥哥以及所以家眷全部都被处死。如今,杨府只有他杨跃还在这世上,难道这就是父母早就意识到官场反变无常而留的一条后路吗?从此杨跃时常夜深人静的时候抽出宝刀细细端详,希望早日学好少林功夫出山重振杨门。

月光、静夜,杨跃无法入睡。其实师兄弟们议论的事情他早就有盘算,他猜想少林发出一百多封英雄帖,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并非简单的武林聚会而已。也许与朝廷有关,也许他出人头地的事机已到了,想到这杨跃暗喜。不过他尚未学到少林绝学“混元大法”,据师兄弟们讲他们十三棍僧的混元大法练成便可以天下无敌。这段时间慧源大师正在教他们练混元十三棍,不过还在初级阶段。

第七十章 混元之首

一日,在练功房慧源大师召集十三棍僧道:“最近我少林发了一百多张英雄帖想必诸位徒儿都知道,现在为师不妨告诉大家其中缘由。我少林尊皇上旨意号召天下英雄齐聚少林,共商讨贼大计,时在清明前后各路英雄就要到嵩山,希望各位徒儿认真练功,尽快把我们的混元十三棍法练好。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为师打算在三日后从你们十三人中挑出一人为十三棍混元之首,原则是:以武为准,强者居之。按我少林传统十三棍僧混元之首也就是我少林绝学‘混元大法’的传人,希望各位弟子中的未来混元之首是一位武强仁君的少林弟子。

十三棍僧个个都是功夫高手,是从几百名武僧中优选而出。如今,要选十三棍僧混元之首,必须在十三棍僧中选一位武功最强者。他们都知道在十三棍僧中要论武功、修为此次选拔混元之首非大师兄法远莫属。法缘听众师弟议论此事心中闷闷不乐,心想:“我法缘定要在大师兄之上;定要取得十三棍僧混元之首;定要学得少林绝学混元大法;一定要。我不能输给大师兄,决不能。因为这是我杨跃出人头地的最好机会,也是我振兴杨家的最好机会。”

法缘知道小师弟最多嘴便有意对他说道:“小师弟,你说这次我们十三人中混元之首,谁最有资格获得此位?”

“二师兄,你怎么也关心起这事来了,你不是不注意这档的事吗?”小师弟笑着打趣道。

“嗨!你小子懂啥?平常二师兄什么都可以不关心,但是这选混元之首的事情二师兄能不关心吗?”法缘认真的说道。

“是不是二师兄也想试试身手?”

“那倒不是,二师兄那敢想呐!”

“我看也是,二师兄功夫虽好,但是排不到前面。要说这混元之首,不用说非大师兄莫属,大家也都这么说的。”

“二师兄倒不这么认为,五师弟和十师弟都说要全力以赴,其他师弟也许也有此意,究竟鹿死谁手怕是难以定夺。”法缘深思道。

“五师兄和十师兄武功都不算差,但和大师兄比还是要差一大截。嘿!能和大师兄比功夫的恐怕就是二师兄你了。”小师弟法能调皮道。

“调皮鬼,不说了。二师兄哪能和大师兄比呀!二师兄能加入十三棍僧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谁当混元之首,还不都是我们师兄弟。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