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

我们在物理学中描述某一变化着的事件时所必须的变化的参数。这个参数就叫做维。几个参数就是几个维。比如描述“门”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维的而不是二维

简单地说:0维是点,没有长、宽、高。一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高。二维是由无数的线组成的面,有长、宽没有高。三维是由无数的面组成的体,有长宽高。维可以理解成方向。

因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三维,所以三维以上很难解释。正如一个智力正常,先天没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的人(太悲哀了。这样就没有双眼效应,双耳效应),他就很难理解距离了,他很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2维的。

一个简单的说法:N维就是N条直线两两垂直所形成的空间

因为,人类只能理解到3维,所以后面的维度可以通过数学理论构建,但要仔细理解就很难。在量子力学,目前仍在建立的膜理论,认为世界是11维的。

 按照辈分取名

按辈分取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辈分是祖先编制作家谱,或者分支从族谱上续谱的时候确定下来的,周而复始的使用。通常一族的族长排出一句话或是一首诗来,后人取名就按照这个句话或是这首诗来轮辈分取名,每一代取一个字。目前全国最全最完整的是孔子的后代。这是因为孔子规定了较全的辈分,后代几乎没乱。

除了最初族长排的辈分也有的是由古时候皇帝给赐的,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族在不断的迁徙中变成了很多的小家族,各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取名的时候找不到原有的辈分了,于是就出现了自己重新编造一个或是想句话,找句诗来论资排辈。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我写这个故事只是起初是因为受了《卫斯理》系列的《天书》那一篇中关于“镜子”的影响。我有时候总会想一个问题:我究竟是镜子前的那个人,还是镜子里的那个自以为自己站在镜子前的人呢?

问自己这个问题,自然是得不到答案的。

这个故事中的费涛就快有这个疑问了,然后他会慢慢的解决掉自己的疑问,再发现更大疑问,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将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一次又一次的改写。到最后,他会发现什么呢?一个更大的谜?还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呵,“你眼中的蚂蚁和蚂蚁的世界正是我眼中的你和你的世界”。

写得很慢,情节的发展也很慢,慢得我很着急。

申请了两次三江,两次都被驳了。说实话,有时候自己看自己写的东西都需要坚持才能看下去。三江被驳回是正常的。

但我仍会写下去,坚持着将这个故事写完。为了自己想要说的故事,尽管会没有听众。

讲故事的如果没有听众就讲会不下去的,可一旦开始讲了,并且自己已经到了忍不住想把它讲完的时候,有没有听众,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将故事讲完!

字会一直码下去,等某一天自己觉得自己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比之前要强了,就会从头改过。

 平行空间及相关

【平行空间的概念】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祖母悖论”。大意是说:如果我们通过时空隧道回到了过去,遇见了我们的祖母,而我们又不幸的害死了祖母,那么既然祖母在年轻的时候就死了,未来的我又从哪里来?既然没有了我,我又怎么会回到过去害死祖母?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广义相对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平行相通的,可以通过孔洞回到过去。正如所设想的一样,如果回到过去成立,就必然产生上述的悖论。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我们又被告知时间和空间是彼此联系的,由于光速恒定,所有运动,甚至时间本身都必须与之相对应,由此时间也是相对的。于是,人们为解释上述悖论,提出“平行宇宙”的概念,这就是霍金的“平行空间理论”。

【霍金的解释】

霍金解释,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后,时间线便出现分杈,分杈的时间线展开的是另一段历史。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回到过去,就可能破坏因果规律。于是,祖母悖论也被这样解释:由于时间与空间相关,因此祖母被害,世界因历史的改变被一分为二,从而产生时空的分枝,那么在这个空间里的我就不存在了,但另一个空间的祖母仍然存在,也便还有我存在。

【科幻作品的题材】

既然人类回到过去理论上成立,“时间机器”、“时间旅行”便成为科幻作品中被广泛采用的题材。“时间机器”最早出现在1895年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里,那时的设想只是作者的幻想,直到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相继问世,这一设想开始有了一定的物理学根据,类似题材的科幻电影也因此有了科学的依据。正因为有了科学为依托,在科学与幻想间才会有一个一个无比耐人寻味的故事。如科幻喜剧《回到未来》,主人翁马丁和布朗博乘坐时间机器在过去与未来间穿梭,并与那个时空的人产生交互行为,从而引起时空的分枝,创造出与原时空不同的结局。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就把世界因历史改变产生分枝从而导致的因果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因此让这部系列影片成为经典。

【“后置平行宇宙”的定义】

这种因时空旅行,改变了历史,才会有新的平行世界分化出来的平行宇宙叫“后置平行宇宙”,既然有后,自然也会有先。最典型的例子是《宇宙追缉令》里,李连杰所处的平行宇宙称作〃先置平行宇宙〃,就是说不管你玩不玩时空挪移,无限多个宇宙原本就存在,有本事你就可以在里面窜来窜去。

这么说近似于无稽之谈,可是,专家们又说,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不能当作无稽之谈看待,因为这些想象即使有的没有科学依据,但它会通过扩展人们的想象力来影响科学。如果,我们往高深点说去,《宇宙追缉令》所创造的世界就可以牵涉到量子物理学的内容。

【普朗克常量的解释】

如果从普朗克常量来解释目前的宇宙,我们更容易论证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

所谓的普朗克常量,就是最基本的能量表示单位。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星球上,每个物质都有小到不可划分的单位,我们通常用原子来表示这个最小单位,同样,每个物质都有能量,有的能量大,有的能量小,那么能量也应该有个最小的单位,物理学上把这个最基本的能量单位称为普朗克常量。任何物质所包含的能量都是普朗克常量的整倍数,不过这仅仅局限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把这一规律无限地延展,势必会有一个普朗克常量不是我们所认知的普朗克常量的世界存在。比如用“1”来表示我们所知世界的普朗克常量的数值即“普朗克常数”,如果另一个世界的普朗克常数的取值是“2”,那么另一个世界就是建立在普朗克常数为“2”的基础之上。而从1到2之间又有无数个可取的值,因此可能平行存在的世界也就应该是无穷无尽。可是我们为什么看不到他们,感觉不到他们,如果位置重叠,我们和他们相遇而看不到对方,会不会撞在一起呢?答案是否定的。最能直接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例子就是奇数与偶数。奇数与偶数之间不会有交点,永远这样平行存在着,所以他们相遇时会毫无阻碍的穿过对方队列,即不可能感知对方,更不可能相撞。同样,普朗克常量不一样的两个世界就如一排奇数和一排偶数,是能量最小单位的不一样把我们分在了两个空间,不可能感知对方,更不可能相撞。

虽然理论上这样的时空可以生成无穷多个,但并不能真的像奇数与偶数一样可以从中取出多个值。通过解普朗克常量方程,科学家们只能得出方程的几个合理的解,由此可以构造出几个可能存在的平行空间。但在量子物理学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平行空间也可能是不稳定的,如果由这些不确定的普朗克常量构成的平行空间,就存在消亡的可能。

【物理中的平行空间】

首先,由最简单的零维开始。所谓的维度用来衡量空间的一种矢量单位(有方向的单位),例如一维空间的维度是“X(长)”,二维空间的维度是“X、Y(长、宽)”,以此类推。因为零维空间只有一个点,无论从任何维度来看,这个点都不具备方向与长度,所以它没有维度,只能用0来表示,也就是所谓的原点。同理,比它低级的空间是不存在的。所以,零维空间只能投影到更高级的空间。

下面开始讲一维空间。一维空间的方向有一个,如果用几何学表示,可以写成X轴。如果一维空间中的物体想直接来到自己空间中的某一点,而不经过其他线段,那么它只要突破了一维而来到二维,那么它就都可以做到了,因为它可以从外部随意选择这个空间的一段进入。但是如果想这样它就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变成二维空间中的物体,因为二维空间要比它多一个维度,作为一维空间中单独的物体,身处二维空间(X轴、Y轴)中它只是维度“宽”无限接近于零的物体,而物理常识告诉我们无限接近于零的存在可以完全忽略,所以它是不会存在的。所以它要想存在于二维空间或从外部进入到一维世界,只有两个方法:增加维度和空间投影。

增加维度就是制造空间。例如一条直线上有一个线段想要直接到这条直线上的另外一点,那么它可以在这个二维空间中创造出一个新的一维空间来连接到原来空间中的某一点,从而通过这个空间达到跳跃的目的。如果它想创造一个二维空间的话,就必须增加维度,也就是所谓的制造异次元空间。它可以从原来的空间中的某一点分出一个新的空间,看上去,好像两个都属于一维空间;但是因为这两个空间都是存在于更高的维度之上的,所以它们已经构成了二维空间的架构,而这两个一维空间,就是彼此的平行空间了。我们可以称这种平行空间为干预型平行空间(以下简称干平)。

而空间投影则是另外一种方法。大家都知道,二维空间中包含了无数的一维空间,而其中的两个一维空间平行或者相交了(平行的可能性只能有一种)。相交的两条线在交点处产生了一个点,而这个点则从这里同时沿着两个空间延伸出去。在延伸出去的两个空间里,又有无数的空间相交了进来,所以造成了无数的干平。而那些干平也被更多的干平所干预。这样一来,所有的空间都会留下其余所有干预空间的投影。不过在更高维度的空间里,这种干预就会变得最小,这时,只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空间互相的干预才是最大的(因为互相都有在彼此空间的投影)。而如果其中一个空间想要进入自己这个空间的另一段,只要进入最近的平行空间,然后顺着那另外的空间上相对的一点回到自己的空间就可以了。不过因为自己在另一个空间有着影射的那一点,所以要想进入并存活下来,只能消灭自己在那个空间上的影射点,否则就只能用第一种方法,另外制造一个空间了。

还要注意的就是空间延伸的速度问题。例如两个平行的平行空间,他们延伸的速率是不同的,其中贝它空间比阿尔发空间的延伸速率要快。那么当从阿尔发空间上的一点进入贝它空间后,向前移动了一些或者干脆没动,等它回到阿尔发空间后却会发现自己已经向前移动了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其实在彼此空间的单位都是一样的,只是相对延伸的速率不同而已。

那么维度都是怎么来衡量的呢?众所周知,一维为长度(X),二维为长和宽(X,Y),三维为长、宽和高(X,Y,Z)。从前面三个维度的衡量来看,高一级空间多出来的维度其实就是前一个空间所没有的,而且每个空间的物体可以操作自己的矢量方向(例如一维空间可以改变正负两个方向和长,二维空间可以改变长和宽,三维空间的物体可以变换长、宽和高等)。那么大家仔细想想,我们这个空间应该是几维空间呢。

很多人认为我们处在三维空间,可能从几何课上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初、高中的几何课)但是大学后老师就会告诉我们:我们其实身处四维空间而不是三维空间。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矢量单位——能量的衰变。可能有人要问我了,我们现在不是用时间来衡量世界吗,例如8点做了什么,9点又做了什么,按你这么说,我们应该在五维空间才对啊。但是我请大家想想,这个所谓的时间又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呢。想想以前没有钟表的时候,我们看的是日出日落,看得是沙漏,看得是石头在木头上刻着的数字符号。那么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由能量的衰变造成的,所有的时间概念都是根据地球上或者太阳系上的种种能量衰变推测而来的。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的速度变慢了,那么时间是不是就因此变多了呢?一个健康的人本来70岁病死了,这回却40岁就病死了,因为一年变成了过去的几年,而它的能量衰变值却没有变,除非你人为的改变它。

那么我们现在来写出我们这个四维空间的维度单位吧:长、宽、高和能量衰变值(X,Y,Z,Φ)。由一维到三维的推论得出,如果想进入更高维度的空间,就需要在一定的单位的空间中,创造超过它所能容纳的数值,也就是用超高的能量输出来创造一个干预型四维空间,从而做出我们的平行空间。这就是我这部作品的技术根据。而因为每个平行空间的延伸速率都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同一时期开始的空间中,发展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我把用来衡量这个速率的第五个维度的单位命名为:宇宙年。

【总结】

有这么一个著名的电子双夹缝实验,一颗电子通过了夹缝,在屏幕上出现的位置并非夹缝的直线投影,而是偏折了一个角度。累积很多电子的话,会产生干扰条纹,这些电子好像分身似地同时通过了两道夹缝并产生干涉现象。但,假如我们在每条夹缝中各安装了探测器,电子又变得只会选择其中一道夹缝通过,不会出现干涉现象。如何去解释这种怪现象呢?物理学家们同样提出了“平行宇宙”的说法。他们认为,电子其实仍然是同时通过了两道夹缝的,只是在我们的宇宙中他通过其中一道,而在另一个宇宙中他通过了另一道,从而来弥补在这个世界中缺失了的状态。很可能,平行宇宙原本就存在,只是我们目前无法从实验中得到证实。

那么,对于“祖母悖论而言”,也可以这样认为,宇宙有无数个平行的空间,于是也就能产生无数个并行的时间。即使我们不幸害死了祖母,在这个时空的我就不可能存在,而另一个时空的祖母还活着,于是我也还存在。按此说来,平行宇宙也无所谓“前置”与“后置”之分,任何物质都在运动,都在分化,小到一个粒子,无时无刻,说分就分,世界也因此一直在分化。比方说走路,我在路上走着,前方随时可能出现两条路,我在思考是选择走左边还是选择走右边?于是,世界在我的选择中一分为二,一个我走了左边,另一个我走了右边,这一分化便决定了我这个世界可能的命运,选择走左边的我下一秒钟可能遇到一个乞丐,于是,世界又开始分化,我又得决定是否需要施舍;走右边的我可能遇到一位妙龄女郎,从而有机会与她结伴同行。是不是很奇妙呢?命运因选择而有了不同的结果。

说到因果关系,我们会想到“蝴蝶效应”。引用网上的解释,“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用辩证法来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果追述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一瞬间的动能、方向、速度等等,决定了之后所有发生的事物,或许也决定了你我的出生和死亡,这样想一想,我们的现实世界也充满了无比的乐趣呢!

不过,一切都不是定数,因为量子物理学中也有着不确定性。如一个电子撞击一个质子既可能转向左边也可能转向右边,因无法把握这种不确定性,因此,电子转向左边或转向右边的两种可能性,也就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宇宙世界。

 收藏了本书的请一定看看

一点半才写完今天的工作汇报,明明很困了,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想了好一会,打开电脑,决定写下这篇东西。

2月25号,我从长沙来到了武汉,开始了我这份新的工作。第一个月是试用期,空闲的时间比多,我终于做了我一直以来想要做却没做的事——写《星觅》并上传!

一个月来,我码了12W字,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对于别人而言,或许这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写技术文档多过于写故事的我来说,这很难得了(06年开的BLOG,两年了,到现在加起来还不到20W字,其中还有好多是转载的)。

这本书从一开始的2个收藏(本书刚通过审核,就被我的两个读者号收藏了)慢慢的长到9个收藏,然后长到了16个收藏。

3月14号,我做了大修,主要修改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和文字描述上的东西。大修结束后,16个收藏变成了13个。

当情节发展到费涛第二卷快结束的时候,短短几天之内,收藏涨到了38,然后涨到了40。同时我还意外的登上了“科幻·灵异”类新人潜力榜,在榜上呆了4、5天。

我不知道这个榜有什么价值,它又是怎么排的。能上榜,我非常开心,我开始对这本书有点憧憬了。

于是,我再次做了一些细节和文字表述上的修改(更多的是修改错句和错别字),然后再次申请三江并申请VIP签约。

虽然申请无望,却并不影响我的激情。当我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大干一番的时候,试用期结束了,事情多了起来。

总也做不完的事,总也写不完的方案,让我腾不出时间来码字。

晚上十点多,本来想要码字的,看到邮箱里一个项目的招标通知和另一个项目的技术准备两封邮件后,只得把码字的事放到一边。

《星觅》的大纲早就写完了,一切都按照大纲在走,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全本时有50W字左右。故事的结局早在还没开始写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基本上,整个故事都是按照这个结局在发展的。并且,这个结局我已经透露了出来。

希望各位收藏了这本书的,只要你的书架不是非常满,还是继续收藏着这本书吧。

我既不会暂停,也不会太监,虽然慢点,但一定会码下去!

 呃,自己都说不出来了……

进入4月以来,更新实在是……

我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了,事情一堆堆的,每天忙个不停。不要说有时间静下来码字了,连找个码字的时间都费老劲了。

回来已经10点43了,把事情处理一下准备码字才发现已经11点半了。

今天又更不了了……

抱歉!

 意外发生,今明之内大结局

抱歉,食言了!

第一卷 穷途

序章 镜子“邪说”

当你站在一面镜子前,你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在镜子里的那个“你”身上重现一遍。在你看来,镜子里的那个“你”与你在同一时间做着相同的动作,只是方向相反罢了。

理论光速为三十万公里每秒,所以你会觉得,镜子外的你和镜子里的“你”的动作是同时发生的,毕竟你离镜子的距离实在是近得可以被光速忽略。

如果把镜子放大,你离镜子的距离为一光年,那么镜子前的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镜子里面的“你”将在两年后重复一遍,只是方向仍然相反而已。

当然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找那么大的一面镜子,你也不可能在地球上找个离镜子一光年的地方站。那么在茫茫宇宙中呢?茫茫宇宙中是否会存在这样的“镜子”呢?没有人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毕竟,人类在茫茫宇宙中是那么的渺小。或许,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与大海中一个水分子对地球的认识有得一比。

再回到先前的镜子上来。假设人能突破空间的限制站在茫茫宇宙中,并且,在离那个人一光年的地方有那么一面足够大的镜子。镜子前的那个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将在两年以后,在镜子里的那个“人”身上重复一遍。

如果说那面大镜子的表面是不平整的,镜子前的人和镜子里的“人”的动作,除了相反之外是否完全一样呢?或许你会说,动作还是完全一样的,之所以看起来会不一样,是因为镜子表面的不平整造成镜子外的人觉得,看起来好像不一样。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实际上却是一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