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路钱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怕是真要气出个天人五衰之类的毛病来。
好容易今日李大白大发悲(对于李长庚来说,这类词汇是绝对不甘心使用的,连想都不屑去想而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他出来自己说话,李长庚积蓄已久的怨毒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当真是骂不绝口。当然身为神仙,他是不会说脏话的,不是说他顾及身份而是对于神仙来说,恐怕根本不会有人用到脏话李长庚从没学过,谈何使用?
饶是如此,磨过几万年之久的嘴皮子还是非同寻常,听得屋里的众人大饱耳福。只是听了一会也就厌了,对于金一等人都是无用的废话。
李大白挠了挠耳朵孔,中挖出好大一坨耳屎来眉道:“我说长庚星君,你到现在还看不穿么?你既然栽了该认栽,别以为我就没有别的手段来炮制你了这么做,也只是想让你知道知道即便你是神仙我是凡人,你也不能对我为所欲为!倘若过了这么久,你还是想不通这个道理,那我也只好继续让你回去待着了。”
李庚张大了嘴巴,刚才还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戛然而止,好似被人当头打了一棒。神仙对凡人,不能为所欲为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凡人对于神仙的敬畏和感激,已经变得淡漠如此!
他地肩膀忽然垮了下来。又度恢复成为失意体前屈地状态。叹了口气道:“是了。毕竟天庭失政日久。久得让凡间都忘记了。他们曾经是多么依赖天庭地庇护……也罢。李大白。我会让你们凡人知道。这个世界终究是离不开神地。”
李白翻了翻白眼。没好气搭理他。王子元却接上了话头:“敢问尊神。三度临凡。所为何事?”五指山。龙门城。再加上最后一次在城。李长庚确实是三度临凡。而且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地时间来说。几乎是即去即回。如此频度地降凡。当然是肩负重任。而王子元由此开启话题。也正是为了探出他地意图。
谁知李长庚对着李大白是束手无策。一碰到别人就立时精明起来。
他瞥了一眼黄狮儿。那头黄狮子也在好奇地打量着他。李长庚哼了一声:“小道士。你和九头元圣走地那么近。对你可未必有多大好处。不过么。九头元圣地主人东方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是十殿阎罗。为地府主宰。这些年来天庭是管不了事了。地府倒还能正常运作。他只要一切保持原状。其余倒没什么大要求。”
“保持原状?什么原状?”王子元仍旧不明白。看看黄狮儿。也是似懂非懂地混样。
李长庚摇头道:“这都不明白?神仙靠什么过活。就是凡间地祭祀供奉或者说香火。地府只要仍旧掌管轮回。那么就仍旧可以享受这些。这就叫做现状。至于说要改变现状地。那就是道门和佛门了。不论这两家谁掌握了中土地百姓。都是要改变轮回之法地。一个是用西天极乐转世重修之法。一个是用谷神不死地长生之道。总而言之。那就没有地府什么事了。”
他说到这里,偏过头来,扫了一眼金一,嗤笑道:“这小哥,就是
元圣耍了一回的那位吧?若不是你的师父孙大圣封住,让佛门不能在中土渗透进来,对于地府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就凭你这点道行,还有孙大圣当年和地府的积怨,你以为你能留下这条小命么?孙思邈,哼,他有什么本事,不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而已!”
凉州的那一场公案,至此才算是揭开了谜底,金一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原来自己的遇险和获救,背后都有着这样深的渊源,上天入地,相隔竟也不是那么遥远呢……
李长庚用手指点了点黄狮儿:“喏,九头元圣将他的子孙送给你这小道士,也未必是安了什么好心。这几百年来,佛道两门在中土凡间的势力日益扩张,地府也是日渐不安,如今佛门暂时跳梁不起,只剩下道门,于是大家都盼来了机会……”
“大家?”李大白一直都没有开口,到此时才插了一句嘴。
但是他这一句,正打在关节要害处!李长庚口中的这个大家,很明显指的不是一方的人马,而其目标则都是佛道两门,这路线,恰好与大周的政策相符合。这才是李大白真正想要知道的东西!
李长庚对自己这个凡人寄主可就不那么大大咧咧了,悻悻道:“大家,就是这些年来一直失意的神魔仙妖了,只不过天庭失势之后,一直都没有个主心骨,大家各自为政,什么事也干不成。好比许旌阳,天庭对他算够厚待的了,鸡犬都让他一起带上天,成为仙鸡仙犬,他却始终不肯上天,也就是为了天庭不足以实现他的抱负罢了。”
这下,王子元算是彻底没思,如今楼观派已经并入了大周,他也被封了官,而其最大的道术凭仗狮吼剑,身后的主子又是与道门不对盘的,他还有什么心思好想?不过此刻他的心中,倒是轻松到几乎偷笑的程度,这不就等于说,他成了地府一脉在人间的代表么?只要坚持在这条路上,哪怕将来没有大捞好处的一天!就算百年之后不能成仙,到了地府中做个判官之类的,也是享尽香火供奉的美差啊!
他这里小算打的噼里啪啦响,旁人哪里知道。金一想了一会,向李长庚道:“城之战后,达摩重临中土,他的首要目标,当然是打通西天之路,恢复佛门对于中土的影响。此事若能办成,你那天庭恐怕又要绣篮打水一场空了。长庚星君,有何应对之法?”
问明了达摩最新的动,是南下嵩山建立少林寺,李长庚顿时陷入沉思之中。过了半晌,他方才徐徐道:“在城时,你们所推断的原本不错,我亲自去过五指山,见过孙大圣封闭两界的手法。以佛祖如来的法力无边,到现在都打不开,那就是没有办法了,他将达摩送到这中土来,便是想要从这里设法建立金刚界曼荼罗,与他西天的胎藏界曼荼罗相互呼应,从而一举开辟西天道路。”
“只过,你们犯了一个大错误,而这个错误,谁都能犯,只有你,金小哥,最不该犯!”李长庚将手一指金一,即便只是一个小小而又不那么分明的身影,此刻却也直指人心:“你太小觑你的师父孙大圣了!他能够将如来佛祖右手所化的五指山掀翻,又在迎战西天诸佛之时亲手封闭了五指山,可见他的威能比当年大闹天宫时又已经更上层楼!经他这样封闭的五指山,又怎么会是区区高长恭、段韶等人所能解开的?”
这一骂,连牛琪琪也骂在内但不论是牛琪琪还是金一,却都没有反驳的意思,只因这李长庚虽然看上去叫人很不爽,但毕竟说得都是事实,金一拼死拼活夺回了那根毫毛,到头来却还是错过了佛门真正的举措,将达摩给漏了过来。
总是扳回了一些面子,李长庚的腰也挺起来一些,好歹他也是神啊,在凡人面前总要些脸面的,如今能力不济,差幸对于这中土三界的形势认知还有一日之长,于是抖搂起来更为卖力:“不过,即便是达摩,已经得到了如来的禅宗真传,到底成道时日尚浅,更是留下了一个影子在中土,按照佛门的说法,他根本还未成正果,并无足够的法力建立起金刚界曼荼罗来。因此,他建立僧团的目的,就是想要借此收集足够的香火与信徒祈愿之力,从而建立起金刚界曼荼罗。明了此节,相信你们也该知道,要如何对付他了吧?”
金一无语,端坐,全身上下纹丝不动,但他掌中的铁棒却蓦地放出了火焰来,直指东方。那正是洛阳方向!第二十章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蜀郡杨二郎
更新时间:2009…12…15 0:43:58 本章字数:3471
二十一章
从这一天开始,无名之军就日复一日地在这片沙场上展开操练,金一将已经能够施展出的变化,统统设法化在军阵之中,一面操练一面摸索,从中又生发出无数用来,有许多都是他自己施展七十二变时所无法体会到的。
大周的府兵制,是无须朝廷提供军饷和装备的,自己准备这些东西并且参与每年的训练和出征,乃是府兵们肩负的义务,否则他们也没有权利依照均田法从朝廷无偿受领土地。这些昔日的沙门道士,如今也已经成为府兵,因此在这片沙场上操练时,也不用金一付出多少钱财。
不过为了振奋士气收拢军心,金一也做了些功夫,每天晚上都用些草药,熬几大锅汤药出来。虽然所用的方子都是些大路货色,但仗着药材好,这些药汤的效果可就好得出奇,不止能消除劳顿,更是大大有益于修道之士,几天下来,就连辛道士这样对于金一颇怀旧的人,也开始觉得这样下去倒也不错了。
他们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操练,外面的世界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灭佛之事,在中并非绝无仅有,当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晚年,就曾经干过一次,不过那一次的灭佛,手段极为激烈,不但要将宝刹伽蓝尽数夷平,经卷典籍悉数焚毁,甚至要把持戒的和尚僧侣全都入狱,那一次的灭佛,沙门的鲜血几乎染遍了中土北方的大地!
在那道灭佛令的背后,可清楚地看到天师道对于佛门的排斥。当时身为天师道师君的寇谦之,在这灭佛之事上出力甚多,也因此造成了佛道两门其后的长久对立。
如今周天王文道诏书一出,立时又令人想起了当年太武帝的那一次灭佛,但其既除佛又灭道令许多僧人大惑不解。而此诏之出,周境内的道门居然半点都不反抗,乖乖地打破山门开放产业,将治下的百姓都交给了朝廷纳入编户是让那些有意顽抗到底的僧众没了借口。
月初二日,周天王宇文座长安玄都观,召集境内所有的大德高僧与有道高士论佛道精义。此举的目的,乃是在于明辨佛经道经的初衷,并非教人合团共修,无视朝廷的权威和统治,为其灭法诏令正名。
那场辩论,自然是激烈无比,来自蜀郡的僧道育,甚至直指着宇文鼻子大骂:“大家不敬三宝后定会下阿鼻地狱!”类似的咒诅当真是不绝于耳,旁边守卫的大周兵将几次都忍不住出声呵斥,甚至有意将不敬天王的僧道育拉出去砍了。
宇文泰然自若。任凭这些僧道唾飞溅。我自岿然不动。自有那些已经暗中接受朝廷收编地僧人道士出来与他们大唱对台。将佛门和道门管治百姓。不受朝廷约束地种种劣迹全都揭发出来后来更是演变成了佛道两家地对台戏。彼此之间地旧恨全都激发出来。相骂不绝。
原本手握权地机构。内部必定会有许多不洁之事。世俗如此道两门却也不例外。但此种事体与佛道两门所宣称地世外境界一对应。就份外地那么不协调。等到众僧道冷静下来发觉上了宇文地当时。却为时已晚。
眼见火候已到文热打铁下诏。宣称佛道两门持戒不严适宜再治理万民。只合精研禅理道法。将佛道两门地势力与百姓产业分割开来。这才是宇文真实目地所在。
这一场大辩论之后。除佛灭道便成定局。先占了形势又占了道理。宇文舞起手中地权力。将挡在他面前地各地佛道势力尽数削平。他采取地手段。多半都是量才取用。将那些对于灭法诏令较为积极配合地山门道观都封了大小官职。尽量保证其利益不受到大地损失。因此而被封为刺史一级地僧道就达到十余人之多。
那些不肯顺从地僧道。宇文亦没有大加杀戮。只是没收其田产百姓了事。僧道本是寄生地阶层。本身不事生产。一旦失去了这些产业和劳动力。单单是狂念“阿弥陀佛”和“无量天尊”有何用处?到最后还是世俗地生存**战胜了对于佛理至道地忠诚。乖乖地将身上地衣和道袍换成了大周地黑衣。
短短个多月地时间。灭法诏令从长安席卷大周全境。南到江陵西到巴蜀。北到五原东到河东。所有地山门道观都改换了门庭。有些直接堂而皇之就挂上了新地刺史府招牌。看上去颇有几
。
而对于那些威望素重的高僧大德和有道高士,宇文个都不放过,半强迫地将他们全都迁入了终南山的玉楼观,美其名曰继承周穆王设立玉楼观,以尊处仙人的古之美意,为这些高僧名道提供一个清修参禅的绝佳去处,以便将被世俗欲念玷污了的禅理至道发扬光大。还别说,这样的大道理颇压倒了一些人,玉楼观的名声也颇能镇住另外一些人,于是半推半就,玉楼观中的诸多大小境界,便都被这些僧道所占据了。
当玉楼观大门关上的那一刻,亲自相送到此以示礼敬的宇文恨不得放声大笑:“天下僧道入我彀中矣!”
当灭法之事告一段落,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之久,宇文才将出征洛阳的事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发出的招兵点将诏令,将大周境内几乎所有的名臣大将尽数调集到长安来。在这当中,自然少不了新近加官的仪同金一。
渭水河滨是关中的膏腴之地,亦是交通要道,连日来经由金一这片领地西去长安的大小将吏络绎不绝,这当中甚至还包括从南方的江陵和巴蜀前来关中的人。
这一日,金一正加紧操练士卒,心里却在想着明天进长安的事,忽然远方担任斥候的突厥狼兵鸣起号角声。长孙晟就站在金一身边,听得号角声响,辨明了其中的信息,便禀报:“仪同,有外来大将求见,问可否放行。”
金一所在虽然是交通要,不过这么大一片不毛之地,还真没多少人愿意从这里走,况且他们在这里操练,动静甚大,远远一看就知道有军旅在此,因此大多都是从旁边绕行而过。
有人求见的,那就是专门冲着金一而来了。
云大将,那是长孙晟和这些狼兵约定好的,凡是大过金一的官员,统统称为大将。
金下令放行,自己却仍旧指挥着兵将操练。这一日所练的是盘龙阵,偌大沙场上一条青色的巨龙飞舞,演出气象万千,不但引动了风云变幻,就连阵法周围的天气都为之异变,一会儿龙卷风狂吹,一会儿大雨倾盆。不过那片沙场也当真诡异,不论下了多少雨,全都被吸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下,甚至连湿气也不会多一点。
操练了两个多月,无名军上下对于金的指挥已经是心悦诚服,谁也不曾见过,军阵能够显示出如此强大的威能,有些已经近乎神力所为了。
金一正操控那条巨龙演练新的变化之术,将龙身与乌云相结合,倏隐倏现变幻莫测,猛地听见有人叫了一声好:“好!真是好阵法,这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法门!”
什么人竟能识得这阵法?这可是从七十二变中脱胎而出的法术!金一双翅微敛,在半空稳住身形朝下望去,只见远远地站定一队人马,身穿的都是白袍,为首一人长须飘洒,银髯如雪,身形却笔挺得犹如标枪一般,乃是一员老将。
而叫好的人,却是这老将身边的一员白袍银甲的小将,其人胯下一匹良马,看神情竟险些能赶得上超光和绝地的神骏。在那马前,有一只黑色的大狗,神态懒洋洋地,似乎随时都会躺下打滚晒太阳一般。但不知为何,金一却有种感觉,这条狗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如同芒刺一般!
将目光下移,到了那小将的鞍桥上,只见那里挂着一柄奇形兵刃,看上去像是陌刀,却比陌刀宽而厚重,在前端的直刃两边,又斜出两道尖刃来。当金一的目光凝注在这件兵器上时,他身上那根毫毛竟出现了从所未有的异象!
“嗯!”金一腰间倏地一硬,那毫毛不须他捻动道诀,竟尔自行变成了铁棒的模样,而且原本是黑沉沉的棒身,也开始发出淡淡的毫光来。甚至连金一心田处的那根金箍棒,也开始放射出道道烈焰!
“是那柄奇形兵刃的缘故?和我的铁棒有什么渊源么?”金一心中警钟大作,慢慢收起了阵法的变化,喝令全军散去各自休息,这才敛起双翅收了变化,降落在地上,跨上了超光,提起铁棒上去迎接。
他并不大懂得大周的许多规矩,因此在会见此类官员时,都要带上李大白。哪里知道,他和李大白刚刚靠近那队官员,李大白的眼睛倏地化成双瞳,口中惊呼道:“杨二郎?!”第二十一章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挑战
更新时间:2009…12…16 2:36:43 本章字数:3525
二十二章
一看见李大白眼中的双瞳,金一就知道,现在说话的并不是李大白本人,而是他体内的那位长庚星君。鉴于谪仙在凡这件事过于惊世骇俗,金一和李大白都不愿太多人知道,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或者是周遭尽是可以信任的人,李大白都不会再让长庚星君像那晚一样现身出来,而是让其神识部分使用自己的身体行动。
在这种时候,李大白的眼睛就会变成重瞳的状态,犹如大舜、项羽那般,世俗传言中的所谓“如有神助”,指的就是这种状态的人。
倘若是李大白认得这位小将,金一还不觉得如何奇怪,此人既然和大队的大周官员同行,谅必也是有官职在身的,李大白身为唐国公身边的人,能认得也不足为奇。但是长庚星君叫得出名字的,那可就大不一样了,身为天上星宿,长庚星君在凡间能认得什么人?凡人那区区数十年的寿命,在他的眼里就像是白驹过隙一闪即逝,根本不会在他漫长的生命中留下任何印象。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位杨二郎是和天上有关的人!
如今在金一的中,天上地下,海外仙山,这些对于普通凡人来说都是神话中的世界,却已经并不那么遥远。亲眼见识过了西天诸佛,身边就跟着一个临凡的神仙,一同共事的有天庭册封的一代天师,就连他自己都是真正主宰着一位神明的人,金一如今的一举一动乎都会和天上地下、佛门道门这些扯上关系。
在他身边所出现的、与天有关的人,怎会不引起他的注意?这些且不说,单单是那铁棒的异样,就足以让金一对这位白衣小将充满兴趣了。
即便如此,彼之间距离已经接近,金一也不好捉着李大白详问细节,何况就在喊了那一句之后,李大白眼中的双瞳便已隐去,显然那位长庚星也不愿在这时就道破天机。
他脱口而出,说出“杨二”这三个字时方的距离尚有十余丈远一队远来拜访的大周官员已经下马等候主人的到来,礼数很是周到。李长庚说话的声音并不是很大,但这三个字却显然没有逃过那员小将的耳朵,双目如电一般扫了过来,待看清说话之人的面孔时神情却并不像是见到了一个相识。
这坐实了金一之前的猜测,这小将确实是李长庚才认得的人句话说,并非凡人!
有这样地认知。金一地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他地身上。以至于需要李大白刻意去提醒。才知道在这一队官员之中。为首者并非这员来历不明地小将而是胸前银髯飘洒地那位老将。
当金一回过神来。依照着新地大周礼节和那老将相见时角已经瞥见老将身后大小数十员战将。清一色地绿巾黄锦祅甲胄鲜明。瞪着金一地眼光中已经颇有怒意显然对于他地礼数怠慢大为不满。只有那身着白袍地小将。不但衣着与众不同。看金一地眼神也与旁人不同。颇有种兴味盎然地感觉。
“这一位。乃是我大周地干城。蜀公尉迟迥。在我大周尚未代魏立国之前。就曾经率军南征剑阁。一举攻克巴蜀全境。使我大周从此摆脱了局促关中地窘境。更将富饶地蜀地变成了我大周地粮仓。尉迟公乃我大周数一数二地柱石之臣也!”李大白知道金一对于他所不认识地人。基本上是属于一张白纸。适才地一时怠慢已经惹恼了人家地部下。因此他引荐之词颇为繁冗。将尉迟迥地官位功业都给说了一遍。生怕金一又再添上一把火。
那老将却甚是谦和。见金一要行大礼。连忙上前扶起。笑道:“在蜀郡时就听说。大家诛杀宇文护亲政之后第一战便亲自率军出征。汾北一役大破段韶与高长恭军。只可惜看守不慎。被敌人又脱逃了。此役立下奇功地。就是金仪同么?老夫在蜀郡时。单单以你地战功下酒。便喝了好几顿了!”
金一初不以自己地战功矜伐。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功劳是用了多大地代价拼来地。但尉迟迥言下地钦敬之意却甚是真诚。他听了心里也是暖暖地。便也谦逊了几句。问道:“尉迟公这是往长安去应大家地征将诏书么?怎会有暇到此?”
“还不是为了你!”尉迟迥吹着胡子。笑道:“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老夫在蜀郡统兵多年。也练了些亲兵。只因穿着显眼。都用蜀锦作成。以此得了个名号叫做黄龙兵。本来还不知你在此。远远望见你操练军卒。阵法运转气象万千。龙潜龙翔奥
老夫心中钦佩,便多嘴赞了几句,哪知这帮浑小气了,定要来见识见识到底是谁在练兵!”
一面说,尉迟迥便回过身去,瞪了身后那数十员将一遭:“现在可知道了么?此乃鼎鼎大名的当世钱神金将军,生擒过北齐太尉段韶、兰陵王高长恭,还有天师道师君寇谦之的人,你们和他比,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被他这样一骂,谁敢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