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李思明这种纯外资的公司产品想要进入,却是很难,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道理是很明显的。所以市场部的人手颇多,并且是重中之重,未来也会给予跟业绩相符的奖励。

徐大帅带着李思明.一一去了各个部门,将李思明介绍各部门经理,其实不用他介绍,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那位神秘的李副总裁终于露面了。尤其是那些来自香港的职员.简直是崇拜了,国内的职员却对李思明曾经的大学教授身份更感兴趣,当有人告诉他们李思明拍过哪些在国内上映过的外国电影,才恍然大悟。

“李先生.很高兴见到您,我最喜欢看您的电影了!”某职员甲握着李思明的手.激动无比啊。

“是啊,李先生,您在好莱坞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前无古人两连贯.不,应核是三连贺.了不起!”职员乙眼里也冒着星星。

“李先生.您给我签个名吧?”职员丙却想得更进一步.结果引起众香港职员一哄而上。

李思明无可奈何.这里成了好莱坞新闻发布会。只有那些大陆人用钦佩的眼光看着自己,却没有要签名的习惯——大陆人也追星.但目前还没到要签名的地步,人们对偶像表达崇拜大多会以鼓掌和高呼口号的形式表达。

人的名树的影,李思明到目前为止.给这些人尤其是香港职员的印象还是一个大导演的形象,这种现象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一辈子也摆脱不掉.除非自己在其它行业做出更大的成就。

徐大帅要李思明当众讲几句,算是鼓舞一下士气。李思明稍一思考,站在这群年轻人当中,发表着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第一次演讲:

“我叫李思明.前北大教授.电影导演,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我要说的是.这都不是我的梦想,至少在七年以签,我就梦想有一天,在那里有一家投身于科技创新之中的中国公司.一家汇聚着香港和内地的精英之士甚至外国学者的中国公司.一家每天都在产生无穷创意的中国公司.一家让所有有志之士都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中国公司。

我们有什么?我们不仅有世界一流的设备.有足够的资金,但却不是最重要的。令我自豪的是什么?我很自豪地告诉各位.就是各位让我自豪.因在这里看到了有许多和我同样年轻的同事.这当中有香港、有内地各省市的同事,在过去的筹备工作中表现优异,人人都很棒!从下个月起,将会有海外华人科学家加入到我们当中来.在明年这个时候.至少会有另外五十名在美国各高校留学的同胞加入我们.后年更多。这是我们的成功基石。

我很振奋.因为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团队.年轻、活力、并且富有激情,我相信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将走向成功,这个成功不仅是曾先生和我们几位高层管理者的成功.也是各位个人的成功。因为我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公司的发展当中获益。

我、曾先生.几位副总裁可以保证.我们将与各位一起去迎接挑战迎接未来迎接最后的成功.因为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

李思明发表了自己在自己的公司第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当然有了一些不可告人的技巧,在那些跨国公司老板和总经理的演讲中可以找出某些相似之处。

首先,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将自己也看作是公司的一位普通雇员.也是公司最大群体中的一份子.抬高普通员工的心理自我满意度。有技巧地吹捧.让即使是保洁员.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全公司不可缺少的。第二.要说“我们”。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挑战之类的,要让员工感觉老板和高级管理人员跟普通员工的地位是相等的.好像公司挣钱真的可以跟老板对半分。第三.画上一个大大的饼。要让员工感觉有前途和钱途.为了这两个“途”早日实现,多辛苦也是应该的,因为那也是自己的事业嘛.如果自己最终没得到,那一定是你不努力、表现差的结果。

当兵打仗,一线军官们会高喊:跟我冲!如果变成了“给我冲”就成了另一番情景。这跟管理一家公司是一个道理的.用“我们”似乎可以消融天然的等级,看上去是一个团队。李思明对白已简短的演讲很满意,因为他调动了听众的情绪.从那些“得到重视”的职员们热烈的鼓掌声中可以看出来,尤其是那些大陆籍职员们在他口里听到许多新鲜的用词和说法,那些国营单位的领导们讲话通常是冗长让人乏味、无非是艰苦奋斗、工作重点和思想政治工作之类的,三大点七小点。但是李思明的演讲的意思本质是一样的,不过听上去却让人觉得更激动人心,而且让职员们有当上了“主人翁”的感觉。

演讲的事情是李思明最擅长的.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做个“成功学”激励大师之类的潜质.要是有几千人.李思明发挥得一定会更好,不过他内心里觉得,不需要他去鼓舞士气最好。

“阿明.你讲得不错啊,很有鼓动性!”在办公室,大帅笑着道:“我准备编一本《李思明语录》.专门记载你的讲话。”

“你说这话不是寒掺我吧?”李思明愕然,“要不,就是你嫉妒我!”

“我嫉妒你啥?你所说的要是更实际更言之有物,或者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之类的,我倒是挺乐意编上那么一个小册子.在公司内部发行.就当是统一思想。”徐大帅反问道。

“有道理啊!要是咱们的公司发展壮大了,咱说的话做过的事不就成了成功案例吗?”

“你还真好意思啊!”徐大帅笑了.“我只不过随口这么一说.你还真当回事。”

“你原来是耍我啊!”李思明恼了。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一百三十一章名车保时捷

李思明语录?这只不过是徐大帅的笑谈。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被称为语录的东西太少,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行。

如果仍在好莱坞.并且从事的仍是导演工作.那么李思明所说的话就有成为语录的可能,只要他的话有足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取决于各个方面,有人有钱,有人有权.有人在某方面和领域有足够高的成就和地位,因而掌握了话语权,这就是影响力,没人会在乎一个无名小辛所说的话。但李思明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如果他能达到他希望达到的高度的时候.他在这一行业才有发言权.才会因为自己的话而改变别人的行为。也只有达到那种高度.才会有人膜拜,有人效仿,才会形成类似语录式的东西。

就像华尔街最著名的或者最财大气粗的投资家们.他们的一句话甚至会影响股市的震荡,他们的生意经和投资理念,成为无数行内人士和希望成为行内人士的人的圣经。这些号称最精明的投资商们是各种名目宴会争相邀请的主角,因为人人都想利用这些场合从他们的言谈中寻找发财的机会——他们的话就是语录。美联储的主席大多数时候是个慎言的人.因为他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引起金融危机,有时他却故意放出风声.利用别人的高度重视,而改变金融市场上某种不希望出现的苗头.所以美联储的主席就是美国强大经济地总管.是位“经济总统”。他口中说出的话对全世界来说就是语录的东西。

同样的那些著名大公司的老板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所写的自传或者管理之道,也成了语录。李思明的公司才刚刚开始起步,路还远着呢,用后世一句广告词来说,才刚上路呢!如果有一天自己被人冠以“李思明成功语录”地东西出版,那就表明李思明成功了。李思明也就可以谢天谢地了。如果很不幸.失败了.则成了“失败反思录”。

不过眼下李思明并没有这样的企图.此刻他似乎还没转变自己的角色,他正沉浸于即将做父亲的喜悦之中。所以他溜出了公司,要不然说不定还有什么人会来找自己。

李思明先去医院报了个道,要不然三个女人都会不满,哪个都不能得罪。杨月现在己经住进了单间,她的行动越来越不便,李思明母亲和岳母两人成天围绕她转。算是抵得上国宝的待遇。岳母大人这次也是专门请假千里迢迢地赶到深圳的。这唯一的女儿要生孩子了.自然是头等大事.心情很不错,但刚来那天还是将李思明给批了一通。不过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对于只有一个女儿的她来说.这一个女婿完全抵得上一个儿.是越看越欢喜。

李思明的老朋友老沈自然也是照顾有加,拍着胸脯保证要让李思明高高兴兴顺顺利利地当上爸爸。要不,人们常说有关系好办事?

“老沈,要我说你们医院这妇产科是最重要地部门.关系到祖国繁荣昌盛和远大未来啊。”李思明开玩笑道。

“你有何高见?”老沈坐在办公室里品着茶。虽然他是一位高明的外科医生,但需要他亲自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李思明怀疑他是不是准备在这里养老,反正李思明每次来医院.都能在他办公室里看到他在品茶或者看报纸。

“这万一要是从里面出来了一位未来国家元首,爱因斯坦之类的,那不就成了吗?”李思明笑着道。

“理解!”老沈不为所动。

“你都理解什么?”李思明道。

“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做父母的希望所在。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最聪明最健康最漂亮最正直最抬人待见.要是能拯救世界和平解放全人类地最好?”老沈解释道。

“你可别误会!”李思明连忙打断他的慢条斯理。“我可不是自买自卖。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只是希望下一代不再经历我们这一代人苦罢了。”

“我没误会。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不都是独生子女吗?好吃好穿好玩.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长大成材?还需要未来观察.不过这溺爱和娇生惯养,我倒是屡见不鲜。你们家更有这种趋势!”

老沈见李思明正在作深沉状,笑着道:“我来分析一下。你和小杨各自都是独生子女,这本来就很少见,这下一代却要独自承受来自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关爱:其二.你岳父好像也是高级干部吧.嗯.这就有了当纨绔地条件:其三.你也算是有钱人,至于你的个人财产有多少我不想知道.总之是我辈不敢比较的有钱人.记得当年就是在劳改农场里,那么穷的情况下,你抽的烟是连场长都很少抽的烟,这也是贵公子将来要面对的。人们在戏文里电影电视里.为什么总是会看到富家子弟地堕落?这是有现实物质条件做基础的。”

“老沈.你说地很有道理啊!”李思明感叹道,沉吟了半晌,大咧咧地拍着老沈的肩膀.好悬没把他拍趴下.“我终于发现了.原来认识你还是有点好处的,姜还是老的辣,洞悉人生百态啊!”

“哦,那我很荣幸!不过.在这之前我为你们夫妻忙前忙后,就不算好处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老沈觉得自己很冤枉.推开了李思明的魔掌。

“我以为那是你在巴结杨大记者!本来是要揭露、批判什么的.不过看在你我的交情份上.就不跟你计较了。”

“你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老沈眯缝着眼.“我大人不计小人过.跟你这小辈计较.那有失我身份!”

“过去我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这叫家传渊源。我倒不是希望我的儿子一定要比我出色.但一定要是个自立自强的人.我所拥有的却不是他的。就是怕我儿子将来活在我的伟大成就之下.有了心理阴影!”李思明自顾自地说道.瞧了瞧老沈的表情.“老沈瞧你这表情,是不屑还是嫉妒?我可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

“你没必要在我面前说这些,说出来了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你们夫妻去研讨,跟我无关。不是不屑,更不是嫉妒,我有三个儿子.你能有吗?”老沈笑了。

“那是你们赶上了好时候.我要是加入了外国国籍.准备生七八个你也只能干瞪眼。”李思明狡辩道。

“人总是将他希望办到实际却办不到的事情挂在嘴上说,以此来表明他不甘人后的心情。我很理解.但现实是你还是中国人.去年全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我赶打赌.你现在还没来得及办身份证。”

李思明确实是没有时间回京去办.不过他有一个岳父啊,主动从档案里弄出一张照片.处理一下就万事OK.又快又好,还不需要亲自去派出所办理.连照相钱都省了。至于改变中国国籍,李思明根本就不会考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生七八个?他也只是说说而已,谁没事整天忙着生孩子?杨月怀着一个.就让全家围着转.要是再生那还得了?

李思明和老沈瞎扯了一通,就开着车回去了。他的心情不错,也很放松.这也许是他今年唯一一段轻松的时间.等那个未来的儿子准时或者拖延降生之后,李思明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李思明希望这位被老沈认定有纨绔潜质的儿子,不要在他妈妈的肚子里耍赖不出来,不让所有人胆战心惊就好.也让自己这位当父亲的早日解放。

至于刚才老沈所说的话.还有李思明自己对未来的儿了所寄予的希望.李思明都是认真的。李思明刚来到这个世界.父亲李全总是说想年他们如何如何.你们又如何如何不像话——父辈们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当年说事.古今如此,包含着殷切希望和告诫。当刚过完15岁生日的李思明和张华等同龄人告别亲人踏上北行的列车时,当李思明等人在面朝黑土背朝天地时候.当李思明等人忍受着饥饿、寒冷和心中的苦闷的时候.父辈们只能在远方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悄悄落泪。

父辈们曾经吃过苦,他们也吃过了,而且更让人心酸和悲伤.正处在青春年少和花季的年代,有人无声地凋零,碾落成泥,更多的人犹如梅花.等到了“已是悬崖百丈冰.她在丛中笑”的新时代。

回到都市地一代人,绝大多数人都比李思明年长,他们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代——许多人是一家三口,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了城市.这当中也有许多悲剧.妻离子散也不是个别现象。既然自己已经受过苦遭了罪,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成了摆在千万中国父母的头等大事,“小皇帝”、“小公主”一度是热门话题。

李思明当年到知青那时候,五连的老职工不少,有不少有小孩的双职工出工时,用一根绳子把孩子像狗一样栓在炕上,让李思明觉得很是辛酸.那些老三届知青子女,有的恐怕已经开始上中学了吧。现在这样的情景在城市里再也看不见了.谁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给供着,即使是经济不富裕.也不会让孩子挨饿受冻。吃最好穿最好的,上最好的学校.至少跟别人家地孩子比要不差。这是中国父母的心态。

李思明相对其他中国爸爸妈妈们,无疑看得多听得多想得更明白。他倒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要比别人更出类拔萃.能健康快乐成长.并且学会自立自强.李思明觉得这样,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就算是成功了。

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李思明没有当人父亲的经验。看得明白那看的却是别人地孩子.要真是涉及到自己的孩子.情况却可能不一样了。“富不过三代”.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后代没有先辈们创业时的激情.更没有先辈们对苦难生活地刻骨铭心.荣华富贵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应该具备的感激心态与发扬光大的精神。如果先辈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那更不幸.尤其是对财富的观念上。

李思明一边开着车.一边想着这些。他现在如果站在深圳最高的大厦大声地高喊,他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也许没人相信。在这片土地上,掘取第一桶金的人.本能地不愿意露富,但时过境迁,不久地将来,人们的观念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人人羡慕有钱人。那些孩子们也受到影响,纷纷比着父母谁谁更有钱。

李思明有些苦恼,这些事情他以前根本就不会去想.认为这些事情太过遥远。这要当人爸爸了.就必须得考虑啊,这是他的责任。李思明心里又一次对当年单身汉的快乐生活,无比怀念啊。

“还是让亲爱的老婆多考虑考虑吧,俗话说的好,贤内助嘛!机会让给她!”李思明摇了摇头,“只要不要成了流氓,爱咋样就咋样!反正一分钱也不会给他!”

如果杨月知道他此时的想法.一定会“教育”他一番,并且让他保证“痛改前非”。

也许老天爷也对李思明这个“准爸爸”表示不满了,当李思明行驶到一个拐弯处时,突然一个三轮车横向从右侧冲了过来。李思明连忙刹车并急打方向盘,急促的刺耳声中,车停在了人行横道上.车轮与地面剧烈摩擦,划出一道深深地印痕。那位骑三轮车的.横在了路中央.已经吓倒了。

李思明这辆宝马车是新买的.以前曾智被他“占有”的那一辆,由于方向盘位置在右侧,不符合内地的交通规则.李思明开起来也很不习惯.被李思明贡献出来.作为公司在香港总部的公务车。李思明开的快.反应却够快,耍不然“宝马车撞死人案”提前出现了。要是深圳街头的私家车像后世那样多.就不会这么轻松了,连环追尾事故是跑不了的。

“师傅,你老这车虽然很不错,但也不要这么横着过马路啊?万一将您这车撞坏了.我可陪不起啊!”李思明下了车.冲着三轮车车主说道.还好他没有太大火气。他一看这三轮车乐了。

这三轮车可能是某公司内保洁用的.丰屁股后面一左一右用白色油漆写着“保洁”两个大字.可能是因为编上了号,不大不小中间一个“10”,果然是好车!深圳人提前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了。

这辆“保时捷”车主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赔不是,要是这辆宝马受了点“小伤”,他就要出血了。不过这位连说对不起之后,也乐了。

“原来是您啊!”“保时捷”车主不由得挺起了腰杆.摸着胸口,“吓得我心肝七上八下的!”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一百三十二章梁山好汉的好日子

李思明一愣,心说这人还挺不当回事.还认识自己?

李思明仔细一瞧.嘿,真认识此人.此“保时捷”车主不是别人.正是前几天跟老沈提到的“刀疤脸”,只是这造型实在是天壤之别.让李思明一时认不起来。他头顶着一顶旧草帽,穿着半旧不新的短袖村衫,上面印着工作单位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出汗.混着灰尘将这本来是白色的工作服茶上一道道黑色的印痕,一身劳动人民的打扮。等他转过脸让李思明瞧清楚了他那张让人印象深刻的左半边脸.李思明才猛然想起。

“原来是老梁啊!”李思明惊呼道。

刀疤脸大名叫梁山.跟传说中的宋江是一伙的.李思明当年听到这个名号,对他的老爹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人名真是有学问的.直到见到老俩口一路历经艰辛,步行来者望自己的儿子时,李思明才收回自己这个可笑的想法,这个想法太反动了。当年在劳改农场,李思明是直接叫他的外号的唯一的人.当时在那个环境下.破罐子破拌,不仅是老梁本人还是李思明.都无所谓。可是现在,李思明再也不能这么叫人了.人家也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况且从年龄上跟自己父亲是同时代的人。

“明……”老梁准备称李思明“明哥”,可忽然觉得这样叫太尴尬了。有些江湖习气.更何况自己都五十出头了,对面这个家伙才二十七八.现在一见面就这么叫.有些说不出口。

“老梁.我不当大哥已径很久了!”李思明开着只有自己才懂的玩笑.“你就依老沈叫我小李就成!”

李思明伸出手.老梁犹豫了一下.将已经弄脏了的手在身上蹭了一下,才和李思明握了一下.他还不习惯有人这么正式地跟自己握手。

“那哪成?我就叫你李先生吧,我们公司的香港老板人家都这么叫!”老梁笑着道.他寻思李思明大概也是那个级别。

“好吧,老梁啊.前几天我跟老沈还在念叨你.真没想到今天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你,你现在在做什么?怎么不来找我?”李思明道,他老梁老梁地叫着挺顺口。

“我来深训有两年了.现在在这家公司打杂。”老梁指着左胸上上铭牌,又指了指李思明的座驾。“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我长相又不太招人待见.不敢打绕。”

“看什么看.都散了、散了,没看到我们是老朋友吗?”李思明冲着刚才围上来的路人喊道,“什么世道啊?又不是马戏团!”

刚才那场未递交通事件,差点撞了人.人人都喜欢凑热闹,有人还幸灾乐祸。只是令他们失望的是.这辆“高级车”连漆都没掉一块,两位“司机”还在这畅谈往日的“峥嵘岁月”。也许他们希望看到地是这位“有钱人”耍横.欺负劳动人民,他们己经做好了打抱不平的准备。有个别人做了群殴的准备,或者希望看到两人发生口角.和激烈的身体接触.在一场好戏之后。等着警察再过来收拾残局。结果他们大失所望,这两人还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了,在街边联络起感情来。哎,还是早点回家吃晚饭吧!

老梁81年出来之后.在老家黑龙江勤勤恳恳地做了一年农民.在这一年里,虽然在老家饱受非议和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