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嘛,我们当然希望票房越高越好,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今天是上映的第三天.目前我不敢断定票房会达到什么程度。能被影迷们认可,就是一大胜利!”曾智回答得滴水不漏。

“我是《电影双周刊》的记者.我有个问题请问李导演。请问您怎样看待自己的这部电影?据我们所知,这也是您的第一部电影。您凭什么让曾先生相信您能带来收益?”《电影双周刊》的记者问道。这本刊物正是香港金像奖的创办者,并于今年(1982年)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第一届地颁奖礼.但此时只有十大华语及外语片奖及五个奖项。此时是香港电影最辉煌时期的开始,香港曾经同时拥有七本电影杂志.但到了21世纪,就连《电影双周刊》这最后一本香港本土电影杂志,也要靠内地一本畅销电影杂志伸出援手.才勉强生存下去。

“呵呵,这是两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李思明笑道,底下哄堂大笑,“第一个问题嘛,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好申影。”

李思明地回答.让底下全懵了,就连曾智也是目瞪口呆,不过他很明智地没有表现出来,跟李思明在一起,就得有随时大吃一惊的思想准备。

“我地意思是说.我的下一部电影更好!”李思明扫视了一眼台下众多发愣的记者。

“哇!”台下的记者被他的禅语给逗乐了,内心中不免对李思明的“自信”有些不屑。

“第二个问题嘛,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嘛。”李思明故作深情地道:“我的第一次献给了我热爱的曾智先生!”

“哇!”记者们真受不了,曾智恨不得地上有个裂隙,然后钻进去,交友不慎啊。曾智瞪了他一眼。

李思明看了底下乐不可支地记者们,认真的说道:“其实我认为我们地电影人往往产生了一个误区,电影人往往将电影看作是一门艺术,而影迷们却只是将电影看作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如果我们总是去追求什么人生、艺术啊什么的,观众们并不会买帐.对于影片来说,高票房就是最好的奖赏,我想这也是电影公司老板们最关心的。除非你很会讲故事.让观众陷入你的故事之中,心灵更到震撼.从中得到启迪、但是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太少了!”

李思明的话让这些娱乐记者们很是赞同.在香港那些独立导演们,大多拍一些文艺爱情片,试验着自己的电影观点.但是这样的影片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里很难得到认同。坐在李思明身边的老刘对此是深有感触。

“能得到观众认可的电影就是好电影。”李思明接着说道.“我的这部片子是武侠片.香港现在武侠片少了.现在热卖的是功夫片和喜剧片,影迷买帐,所以就是好片子。但是反过来说.将来若有一天,这些片子总有被拍烂了的一天,到那时,香港的电影人就应想好还有什么题材可以拍。我的这部片子.只不过除了剧本吸引人外,加了一些元素.比如我们的布景、音乐,还有我们的武打设计绝对是从未有过的,对此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编剧梅先生、美术袁先生、作曲唐先生,还有我尊敬的副导演刘先生表示感谢,没有他们认真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我们这部片子只能是一部大烂片。”

李思明想到的是后来香港出的那些各种赌片、鬼片、喜剧片.除了一些精品外,更多是跟风之作,看着让人倒胃口,这也是香港电影后来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类型片一旦被拍烂了.而不想去突围,观众也厌倦了。香港在经济上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但在文化上却是本土意识极为强烈的,表现地电影上就是小人物式地市井草根阶级,这种文化在八十年代成了香港电影的特色,内地观众认识香港电影是从录相厅时代开始的.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就像是一个对异性充满好奇的小伙.突然面前出现一位大美女,一见钟情就爱上了。当国门一天天打得更开的时候.内地人的视野不再受局限的时候,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的香港电影就再也不会满足了他们的欲望。当香港电影不再视为进口片,香港电影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不考虑大陆观众的需求变化。合拍出地电影既没有香港的特色,却又拍的是也没有大陆地特色。香港地编剧们根本就没有大陆的人文体验,所以一些香港导演干脆定居大陆,就在大陆拍片,用大陆的编剧,用大陆的明星.因为香港的明星太贵.对大陆文化又不能准确把握,普通话又不行。

“我认为香港的电影圈内有一个现象值得探讨,那就是只重视明星的工作,而对幕后工作并不重视。把这些人当作一个技工来对待.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李思明道。“因为明星的身价是一天比一天高.总有那么一天明星的片酬会占成本地一大半.这只会造成一部电影的预算捉襟见肘,最终导致粗制滥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李思明接着说道。

李思明地话让老刘等人很是感动.跟李思明一起工作半年,他们这些“苦力”无一不受李思明的重视.虽然工作起来李思明也是很严厉,但是给他们绝对对得起他们的薪水,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左右李思明的意见。相反的.他们从李思明身上层出不穷的创意中,受到了众多的启发。这不.电影刚上映三天.今天陈指导在来公司之前.就有好几人请陈指导去任数部电影的武术指导,明言是《十面埋伏》式的武打设计。

“李导演,您刚才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就是你请这些在圈内并不出名的演职员的原因?”《中外画影》的记者问道。

“事实上.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说实话.香港电影圈是比较封闭的.这在座的各位应该很清楚。就在一个小时前.我们的影片只能在银都机构的下属的电影院里的放映,至于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也想请明星.因为这些明星的演技都很了解,而且明星就代表市场号召力,但是我们想请也请不到,因为他们只是‘私人物品’。我们这几位主角比别人差吗?我认为他们都是大明星!”

“李导演,您好。您的电影昨天我看了,很好看.恭喜您。不过我很好奇,事实上在座所有的同行也很好奇。因为听说李导演是来自大陆的.在我的印象中大陆人对现代电影并不擅长.但从这部电影来看,您似乎对一部卖座电影的把握得十分擅长,这部电影各个方面都有创新.比如服装、武打,特别是竹林那场戏太精彩了、音乐也很棒.外景也令人向往.听说你们是在大陆拍的,请问您以前在大陆做什么的?有没有接触过电影?”有记者问道。

“谢谢您的称赞。事实上很小我就喜欢电影,我曾经的理想就是拍电影。”李思明回答道,这话说对也不对.他是非常喜欢电影,但说他的理想是拍电影那一定是胡扯。

“李导演.我刚才问得是你以前从事什么工作?”刚才提问的记者追问道。

“我?我是一名大学教授而己!”李思明“谦虚”地说道.其实他对这一身份还是挺感自豪的。

“教授?真的吗?什么大学?”记者们惊呼道,他们无法相信这个年青人当导演都嫌年轻,居然还是一名教授。

“北京大学!”李思明道.“哦,是四年前!”

“哇!”底下的记者们这次真得惊奇了,他们无法想象四年前这个人更年轻,怎么会成了赫赫有名的内地最高学府的教授,李思明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北大校长疯了。看到底下闹哄哄的,李思明有些后悔。他己经将记者们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份上面了,违背了这次记者见面会的主旨了。

“您说的是真的吗?”

“您不会是开玩笑吧?”

“那您怎么会当导演?”

………………

“请大家不要再问与电影无关的问题了、请关注一下我们的三位主角,他们都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大明星的,请大家捧捧场!”曾智站了出来。

三位主角虽然刚上来时还紧张兮兮的,现在在记者们相机的狂轰乱炸之下,已经渐渐地放开了。他们内心是十分开心的,无一例外的.他们的溢美之词送给了李思明,感谢李大寻演给了他们一个宝贵的机会。

李思明当然也会高度评价三位主角,持他们夸得都不好意思。

送走了记者们.李思明坐在原处.看着还笑不拢嘴的三位主角.心里觉得好笑:“怎么样三位,当明星的感觉怎么样?”

“导演,谢谢您的栽培,要不您,我怎么会当一回主角呢?”齐琪开心地说道.金捕快和刘捕快也点头称是。

“嘿.这也是你们努力的成果.人人都是大明星.不同的是,有的人运气不错.有的人运气太差,有时机会放在自己的面前,却没有抓住.白白浪费了。”李思明感叹道。上天待他不薄.虽说剥夺了他前世的一切.却给了他一次更能体现出自身价值的机会。

“导演.下部电影什么时候开工?我免费给您写如何?”梅编剧今天穿着一身名牌西服.人模狗样的.他如今也时来运转了。

“谢谢你.梅先生!过些天,我就会去荷里话(好莱坞)!”李思明道.“也就是说,我去好莱坞拍片。”

“啊.这样啊.真遗憾!你是我最佩服的导演.嗯,是位很有想法的导演!”梅编剧道。李思明对他有知遇之思,他当然把李思明放在第一位了。

“李导演,你要去荷里话啊!”老刘一脸震惊,“那里……”

“那里不好混是吧?”李思明哈哈大笑,“我去就是要证明中国人也能拍出让人大吃一惊的电影!”李思明又在胡扯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挣美国人的钱啦。

“喂、喂,干什么呢?说得就是你们呐,光天化日之下卿卿我我的.成何体统!”李思明对着会议室的一角喊道.那里.曾智正和吴MM两人正旁若无人地探讨关于人生哲学大问题。

“你别那么嚣张.小心我将你的丑事透露给我们尊敬的吴小姐!”曾智转头.威胁道。

“好,好.你够种!”李思明受到了威胁,不说话了。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四十章曾智的隐私

晚上,曾智的别墅里。

“阿智啊,你今天跟吴小姐,说了些什么?”李思明问道。

“私人的话,你也要知道?你跟杨月说的甜言蜜语也要说给我听吗?”曾智抽着烟,将脖子靠在沙发靠背上,懒洋洋地反问道。

“切,你们情话请我听,我也不想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你不会将我的来路说得那么清楚吧?咱们大陆人的一切,对香港人来说都是别样的世界,充满神秘感,特别是前几年。我好歹现在也算是踏入了电影圈了,我可不想报纸上成天对我的过去说三道四的!”李思明道。

“在这个圈子内.你就得有这个觉悟。想吃肉又骂屠夫残忍,你这人真是难伺候!”曾智道。

“听你这话我是罪有应得?好像我真的有什么‘丑事’被你要挟!”李思明道。

“要说‘丑事’,你还其没有,不过当年你在北大荒的事情却很让人威兴趣的,要不这样,我们拍这么一部电影如何?”

“你不会全告诉了吴小姐了吧?”李思明问道,“知青的事情,对于这些记者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事情,制不定会写出什么来。”

“没有,我知道你对记者没有什么好感。当年的事情我没细说,这你放心!”

“恋爱中的人都很盲目,会丧失理智。我对你不放心。”

“你别忘了我单名一个‘智’,缺的就不是智。”曾智道。

“‘痣’?对。我差点忘了,你屁股左方各有一个痣,咱们大兴地知青,不分男女老幼。谁不知道啊?老天爷真会开玩笑!”李思明忽然想起了曾智一件比较隐秘的事情,当年刚到北大荒的时候.曾智死活不愿和大家一起洗澡,过了好几个月,大家才知道原来如此,此事一时成为知青中的笑谈。

“哈哈!”小刀忍不住给给大笑起来,看到曾智气得涨红地表情。硬憋了回去。

李思明却自言自语道:“你要是多说一句话,我就将这件事宣传出去,相信记者们都很欢迎。尤其是吴小姐,说不定她会为此提前嫁给你,就为了实际检验一番,到时候你就占了大便宜了。”

“好,好。你够厉害行了吧!”曾智恨地咬牙切齿。

第二天,各大媒体对李思明进行了吹捧,比如吴MM的《大陆寻演抒写神奇,曾太子慧眼识人》,果然是恋爱中的女人会失去理智。曾智还故意在李思明的面前,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看到整整五遍,还一本正经地大声地朗读。一付臭美的样子。

令李思明意外的是,主流大报也对此进行报道。还从李思明的北大教授身份上做文章。很显然李思明地年龄不得不让人对此怀疑,他们对李思明的背景极为感兴趣,事实上主流媒体对大陆的一切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政治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尤其是李思明的剧组还在人民大会堂做过客。对此李思明很是无奈,只要自己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就要有被人深挖新闻素材地觉悟。这也是李思明一直以来对记者没有好感的原因,这也是他后来长达十多年没有在公众场合出现过一次的原因。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出现公众场合。经常出现在媒体面前,那他就不是一位称职的科学家。这是李思明信奉的格言。但李思明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位导演,所以他就不得不按受这些审视。

票房节节攀升,每天都有要增加拷贝的报告,曾智每天会不由自主地突然傻笑起来,让李思明笑骂不已。几乎每天都有新地电影院加入放映的行列中来,影迷仍然热捧不已。

“今天你看《十面埋伏》了吗?”这是两人见面时地问候语。

“今天我弄到了一张《十面埋伏》的电影票,厉害吧,我请你去者?”这是男青年在女友面前炫耀的资本,实际上是他提并几天辛苦排了大半天队才弄到的。

香港电影通常本地的销售情况,决定了外埠的销售情况。目前,娱乐税征收的比率为票价的百分之十,这对香港电影来说并不太高,后来这一税目甚至取消了,这才有虚报票房的行为出现,反正吹牛不上税,吹得高点,好在海外多卖点钱,不过那时候也是香港电影没落地开始。

亚洲市场是香港电影的势力范围,台湾电影已径死掉,日本电影畸形,韩国电影扭曲。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是香港电影地主要市场,而同期好莱坞的电影在香港的票房根本就排不到前十。对于香港的电影人来说,这其是一派繁荣的景象。香港本土就可以收回成本,外埠收入都是尽赚,拍了一部叫座的电影就等于有了一台印钱机器,人人都拼命地拍电影,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也不是什么新闻。

“在日本,我的影片卖得也不错,跟《最佳拍档》也差不多,估计约能收回800万,南韩大约600万,东南亚加起来预计也有1000万的收入。”曾智看着报表道。

“台湾没有吗?”李思明奇怪道。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你这个导演是大陆的,我这个老扳的大伯也是大陆当高官,影片也是大陆拍的,银都跟我们的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曾智解释道。李思明悄然大悟,因为他知道后来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获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时,当时年方26岁。由淤《火烷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是在内地拍摄梁家辉旋即遭到台湾当局的封杀,一度无人找他拍戏,香港电影人可不愿引火上身。所以他被迫去摆地摊糊口。

“没了就没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曾智不以为然。

“你看,赚了点钱就吹了起来。”李思明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嫌钱多了?”

“想。你真地要去美国?你考虑清楚了吗?”≮我们备用网址:。。≯

“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李思明道,“你就谁备收钱吧!”

“我现在就怕你头脑发热,在美国可不比香港,那里我们可没什么认识的人。嘉禾电影公司倒是有这方面的尝试,不过人家是财大气粗,咱们只不过有点小钱而已。”曾智道。

经过10多年发展而事业基础已趋稳固的嘉禾,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家“香港地电影公司”。它要壮大成为一家“国际性的电影公司”。除了不断加强传统国语片的制作规模和娱乐水准稳占国语片固有市场外,自1980年开始,投资拍摄英语发音的国际性娱乐片,将成龙和许冠文有计划地推向国际。第一部成龙主演的功夫动作片《杀手檬》并不成功,但翌年拍摄的大堆头赛车动作片《炮弹飞车》却在国际市场上反应热烈.为嘉禾赚取了1亿元港币以上的纯利。因此。成龙个人虽未能如愿成为可以打入欧美市场地大明星,但嘉禾仍继续他们同时投资拍摄中国片和外国片的双线发展计划.终于在90年代以《忍者龟》系列电影震惊美国影坛。

“那又怎样?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看轻自已,就那天记者见面会来说吧,你看上去也不比香港总督差嘛。咱们现在的钱已经不少了,我们只用半年就赚了别人一辈子都赚不来的钱。二十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更重要是脑子。”李思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这颗脑袋,只会比别人冷静,不会去做自己不肯能做到的事情。”

“好、好,你是老板,你说地算,反正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曾智道。

原本的历史上《最佳拍挡》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卖座影片,1982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票房2604万,打破香港票房记录。香港影坛从嘉禾时代过渡到新艺城时代,香港影坛最卖座的影星许冠杰正式成为又一位影坛一哥。新艺城来了!新艺城七巨头麦原先都是不得志的影坛小人物。没想到合在一起会迸发出这么大的能量,没有他们,就没有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连续三年《最佳拍挡》系列都是票房冠军,直到后来的福星出世。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邵氏全面停止了电影业务,嘉禾、新艺城、德宝成三足鼎立地局面。

李思明的这部电影,很遗憾没有能改变历史,但是后来在香港地票房也达到了2500万,在外埠特别是日本的收入要好些。更为重要的是,李思明开创了新武侠片的浪潮,跟风之作扑天盖地地出现了。

“李思明的《十面埋伏》,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片的时代,是有史以来一部真正称得上大制作的武侠片,它形成了新武侠片的潮流,其中最吸引人要数其中地精彩好看的武打设计,改变了70年代以来地硬马硬桥式的功夫片主流,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其中,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将这部影片中的武打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可以在《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系列中找到这部片子的影子,甚至在好莱坞的动作片中也可以看到香港武术指导们的影子。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服装、音乐、外景、武打设计无一不是精良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造就了三大主角未来的明星之路,唯一遗憾的是,这也是李思明在香港拍摄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但是这部影片带来了一个后果,就是观众开始提高了自己的要求,对一部电影的各方面元素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也就提高了一部电影的成本。”某电影评论后来如是说。

而李思明当时可没想到这些,他当时想的是如何再筹一笔钱。

“虽然我们第一次就挣大钱了,却感觉到自己更需要钱。”曾智后来这样评价当时的情景。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四十一章独家新闻

办公室里,李思明和曾智正在商议事情。

银都机构的林先生来拜访。他今天看上去精神抖擞.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人看上去也仿佛年轻了十岁。他当然高兴了,自己没干啥事,香港本地票房直线上升,分成自然是没说的,另一方面大陆还没上映呢,这又是一大笔收入,换句括说这也是政绩。

“哟,林先生,今天精神不错!”曾智打趣道。

“当然,拜二位所赐这些日子心情不错。”林先生道。

“心情不错,应该发个红包什么的,光口头感谢算什么?”李思明道。

“就是嘛!”曾智起哄道。

“我在想,一次赚点钱不过隐,要是每年赚它几次就好了!”

“你就知足吧。”李思明道,“我还想赚钱呢,钱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光想有什么用,要是有用,全天下人都皈衣佛门,面壁十年冥思苦想就行了。”

“这个……小李啊,这个你们现在难道不开工吗?人家都是一个月一部电影,咱们可以合资拍片,有钱一起赚,这样风险也能分担一些,考虑一下如何?”林先生一脸希冀。

“你看那个……什么露出来了?”李思明打趣道。

“两位,痛快点,给个答复吧?”林先生掏出雪茄烟一人发一支,连一旁闲着无事的小刀也发了一支。

“林先生,实话告诉你,我们不淮备在香港拍片子了,我们准备去好莱坞发展!”李恩明打开天窗说亮话。

“你们……胃口挺大的嘛!”林先生惊讶地道,“真可惜!那里可不是香港,你们可得认真考虑一下。”他本来想和李思明合资拍片,这要的收益会更大一些。

“这个我们早就决定的。那里更适合我。”李思明道,“没试一下,怎么就知道不会成功呢?”

“这也有道理。可是你们资金有吗?”林先生问道。

“林先生,你不是外人。说实话资金上还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