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先生,请问您是否仍然对几个大奖地旁落耿耿于怀?”记者甲大声地问道,这才盖过四周的噪音。

“我说过,我不抱怨、不遗憾、不反对、不失望!”李思明的话有些不由衷。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影片什么时候的,他当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最佳男主角。对他来说,前者是早晚的问题,而后者对于一位赏来说,也许一步之遥就是十万八千里,成了永远的遗憾。不过他可不想惹恼了某些人。

“请问您还会拍电影吗。?”记者乙好不容易挤了进来。

“目前我的职业还是导演,还没有改行的打算。如果我准备改行,我会拉前通知你地!不过我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我不是成为你的同行!”

“你的下一部还会用新人吗?你曾说过奥斯卡对新人不公!”记者丙满头大汗。

“对,还是新人。想获得提名的赏尽管来找我,包括剧本!”李思明做了一次广告。

“您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只拿个最佳剧本奖,十分令人遗憾。难道你没有什么想法?”记者丁还不放弃这个话题。

“我说过这部电影很普通,我的下一部更棒!”李思明用起了自己地“专利”。

。。。。。。

李思明摆脱了记者们的围攻,上了公司的车,一溜烟地扬长而去。

“以后再也不见记者。这不是人过地日子。夏天到了吗?”李思明脱下中山装,抹了抹额头的汗珠。

“在好莱坞或者说你只要是个导演。就得有这样地思想准备。”弗兰克尔不以为然。对于他这个总经理来说,记者越多越好。他对现在情况再满意不过了。

谁是这个夜晚最受瞩目的人物?

这个问题第二天几乎所有的大报都在头条作了回答。李思明,这个来自神秘红色中国的首都的年轻人,是这个夜晚最受瞩目的人物。而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男妇主角的两们,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人们纷纷将话题转稳向了李思明。事实上,李思明的中国身份让美国人更加关心,美国人对这个东方大国轩一切都很感兴趣。

而李思明在台上的两次有趣的即兴发言,在电视新闻上反复播出,而鲍勃霍普地哭笑不得的古怪表情与此是相得益彰。

“李思明在美国公众面前地第一次亮相。让人眼前一亮。从奥斯卡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至少应该是个失意者。但是人们从未发现人也有任何与此相配的表情,现场数十台摄像机不停地捕捉着来宾的面部表情。尤其是那些失意者。但是李思明始终面带微笑,仿佛对结果已经未卜先知,一副全在掌握之中的样子。这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自信。但他安慰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出色表演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时曾说:永不放弃是每个人应该最坚持的品质。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们希望李思明本人能够坚持这一点!”《纽约时报》驻洛杉矶的记者梅丽尔·惠勒如是说。

“麦克肯纳电影公司的中国籍导演李思明,是本届奥斯卡最出彩的一位,他没有能拿最佳导演奖是令人遗憾的。本台刚刚得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已经接到了数十位影迷打来的电话,知情者透露:这些影迷,李思明的《肖申克的救赎》应该到少拿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个大奖中的至少一个。也许正如李思明曾经指出的那样:奥斯卡对新人从不另眼相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未对此做任何评论,他们坚称这是委员们投票的结果。但是影迷们感谢李思明,拍出了这么一部思想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影片,我们期待着来年月日他,能够得奖。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的那句‘我的下一部更棒’将成为名言,否则只能是笑柄!”洛杉矶电视台早间新闻这样报道。

李思明坐在自己的办公室,盯着眼前的报纸,这是弗兰克尔特意送过的。

“还在看呐!不要骄傲自满哦!”曾智进来开玩笑道。

“我是在想。我旁边地这个家伙怎么有点眼熟,不过这个怎么笑成了这个样子?”李思明指着报纸头版上的一幅照片,上面正是被记者围着的他和曾智两人,曾智当时国为太兴奋了,那嘴巴一直没有合拢过。

“是啊,这人是有些眼熟,真够帅的!”曾智装作不知道李思明开的玩笑。

“你还真够谦虚的。有小刀帅吗?”李思明笑骂道。

“小刀?这个家伙最近挺神秘的,你发现没有,除了后半夜回来睡觉。白天看不到人影。”

曾智道。他们三人租了一套挺大的公寓。

“我中说香港的吴记者也来了!”李思明笑着道。

“在哪呢?在哪呢?”曾智连忙回头看到,身后只有不断忙碌地职员们,还有那位手忙脚乱接听电话的老处女玛格丽特·摩尔的声音,这个女人现在成了全公司最忙的人,这也是李思明的广告招来的祸事:那些梦想成名的男女演员们,还有那些编剧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有没有机会。

“哦,我忘了。她今天夜里才到洛杉矶机场,如果你没空接机地话,我再找别人!一个小记者而已。怎能烦劳老板新自迎接呢,你说是不是啊?再说了。咱丢不起这个人啊!”李思明“为难”着道。

“别麻烦别人啊,我天生平易近人,我当然有空!”曾智当仁不让地说道。

“那随你!”李思明轻笑着道。

曾智欢快地矗立出办公室,李思明猜他一定在考虑要不要打电话回香港,地球的那一头还是夜晚。将手中的报纸丢到一边,李思明并不关心这些娱乐新闻,通常他只会去浏览时政和经济版新闻,顺便他关心地是如何更快是赚钱。

曾智却去而复返。

“忘了跟你说,西雅图地那位。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了,你什么时候决定见一见。每次我说你回国了,第二次我说你正在忙着结婚度蜜月。第三次我说你正忙着奥斯卡,再打来电话你让我说什么好。我可是正直的人。从不撒谎滴!”曾智道。

“说自己从不撒谎,这话本身就是一个最大地谎言!”李思明鄙夷道,“如果你是那么高尚的人,大帅就是圣人了!”、

“那你准备怎么办?还这样晾着?”曾智不解道,“从来没看到你这智能重视这么一个人,他只不过是个千万富翁而已!不及咱们的一个小指头。重视别人却把人晾着,这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千万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在高科技这方面,一个在外行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发明,却往往可以成就一个商业帝国,未来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能用传统产业的眼光看问题。就像你们家,那是几代人奋斗才得来的成果,这是咱们以后都必须注意的。”李思明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要是表现得太急切,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奇货可居。我们只能采取拖的方式,消磨一下对方地锐气。”

“哎,又受教育了!你是我们的头,你说了算。”曾智不以为然,高科技对于他来说,如同八股文一样深奥,他只知道按照李思明的吩咐就行。在科技方面,不对自己不懂地事情发表看法,这是他的外世之道。在曾智地心里,李思明是核心,事实是他们五兄弟的核心。而徐大帅不是骨干,至于他自己,更善于去做一些表面的工作,比如和各方面关系打交道,还有媒体等公共关系方面。曾智很有自知之明,高难度的事情,交给聪明人去办,他宁愿去找人喝咖啡拉关系。

“继续晾着他。如果他继续打电话问,就说我们正在和他们的况争对手接触,暂时没有时间接待他。”李思明想了想,“如果他根本就不把你给的资料当回事,那我们就不用跟他捉迷藏,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多得是!不过,我很量心这样会不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宁愿倒贴钱和他合作,这方面真的不是我的专业,我只有创意,过些年这些创意就不值钱了!”李思明感叹道。

“曾智兴冲冲地出去了,一定是往香港打电话去了。而李思明却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这个人是否愿意跟随我合作?”李思明喃喃自言自语道。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六十二章这是侵权

1983年3月20日,李思明和小刀两人坐在美国铁路公司的一辆开往德州的班车上。火车飞驰,两边的风景如画,星星点点美国乡村点缀其中,山峦、树林、草地、家场子像短跑运动员一般风驰电掣。窗外的一切,如同一部三流肥皂剧,一晃而过,在旅客的脑海中留不下太深的印象。李思明坐在这窗前,打量着窗里窗外的风景,百无聊耐。

“小刀,前几天听说你每天深更半夜才回来?”李思明闲着无事,只好和小刀扯谈。

“什么听说?本来就是嘛!说得那玄乎。”小刀承认,“你又不是不跟我住一起!”

“你。。。。。。这样。。。。。其实挺好!”李思明思索着措词。

“你别瞎猜,我们是纯结的朋友关系!”

“纯洁?不见得吧?”李思明将头靠近小刀的胸前,嗅了一下,“嗯,还用上了香水,这可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位纯朴的大陆仔夏天同志,是阿智的香水吧?”

“哪条法律规定我不能用吗?”小刀强辩道,不知是气的还是不好意思,涨红了脸。

“当然可以用!”李思明想说的是另一件事,“不过呢,这、种事你自己把握,演艺圈是个大染缸,齐琪人不错,现在名气也大了,再过两年尾巴恐怕就翘上了天,这单纯的人也会变得复杂。再说了,你能眼看着她拍戏时跟人卿卿我我,对了,还有拥抱、接吻。甚至有床上戏!”

“我们。。。。。。还没到你说的那种程度。起码,现在只是普通朋友关系!我只是代替你尽地主之谊。“小刀否认道,不过李思明说的话他倒是记在心里。

“好了,这事我不说了,不过你要当心,不过话说回来,你要是不小心失了身,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其实这将近一年半以来。你变了很多,我是说你不是那个曾经像丢掉了魂的那个年轻人。这些天来你开心了不少。有了目标很不错。”

小刀将李思明地玩笑话自动过滤了。

“明哥,当初你是不是就有预感我会成为‘兰博’式地人物?”小刀好奇地问道。那部史泰龙的电影正是过去一年中最火爆的动作片,史泰龙又一次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的屈辱和反抗。这部电影,小刀看了三遍,很有感触,他觉得史泰龙演的就是自己。

“当年你那个样子时,‘兰博’可还未出生哦,我只是不想再看到有什么不幸,我们能活到现在不容易。”李思明神情低落,他想到了自己的队员。“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活着比别人更风光。脱了军装还是一个兵,我们在这个人生的第二战场上再惊天动地的干上一场。”

“。。。。。。”小刀沉默了半晌,幽幽地说道,“离开大家后。我以为我找到了新生活,可是我错了。自从再回到你身边,我才发现这个世界太大了,远比我以前地小世界要精彩得多!”

这列火车上没有多少人,远途的人往往会选择飞机,近途的会自己开车前往。只有少数人选择火车出行。

坐在李思明对面地是一位美国大兵,看制服像是军校的学员,正坐在那里捧着一本书专心致志地阅读。

“真是一位好学生!”李思明坏坏地想道,“看地不会是小说吧?”

李思明盯着对方的军帽和制服上的佩饰,研究着属于什么军校、编制或部队,不过很可惜,李思明不太懂。也许是察觉到对面这位中国人颇为有趣的目光,这位军校赏将手中的书本放下,打量了对面这位年轻的中国人。和此人的目光一接触,他虽然感到这个目光很温和,但是却给他一种很不安的感觉,就像是军校里教官那永远怀疑的目光,一样让人忐忑不安。

“有什么问题吗,先生?”军校生好奇地问道。

“啊?长官!我只是在猜想你是那所军校地?”李思明回过神来。

“你还是叫我大兵吧。我都习惯了,叫我长官我还不习惯。”军校生耸耸肩,毕业时才会授少慰军衔,“我是西点的。”

军校生很骄傲,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可一世。因为这是一所名将辈出地军校。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布雷德利、李奇微,都是该校的毕业生。不过麦克阿瑟、李奇微很不走运,在朝鲜遇到了中国人,尤其是前者,弄得灰头灰脸,让自己军事生涯地后半段黯然失色。翻开美国的军事史,没有哪一面没有留下西点毕业生的伟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美国参与的战争,就一定有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身影。实际上,通常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23%,最终能于四看毕业的学员点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从录取到毕来学校的管理就是法制化的,铁面无私。这也许是西点成为一所名校的原因。

“很了不起!跟艾森豪威尔是校友啊!”李思明恭维道,心里却是毫无感觉,“我很好奇,你们西点的人在休假探亲的时候也这样用功?这不会是小说吧。

“哦,当然不是小说。”军校生认为李思明的想法侮辱了自己,“这是西点教授们天的必读书目之一。”

“我可以浏览一下吗?”李思明对此很好奇,传说中的西点军校会开什么课程,“如果不违反规定的话。”

“没有问题,不过这个你恐怕不会太懂。”军校生对李思明的理解能力表示怀疑,“反正这本书本来就是你们中国人写的。”

军校生想了想,神秘地补充了一句:“听说,这本书是从你们中国那里悄悄地弄过来的,没有经过授权使用的。不过,这已经不是秘密了!你们中国军方大概都知道。”

李思明和小刀两人大吃一惊,好奇心增加到了一百八,连忙将这本书拿过来翻看一下。不过李思明看了一下封面,就更吃惊了。

书名:《精确打击与斩首战》。

作者:唐风。

这正是李思明曾用的化名,也是这本书唯一的两个汉字。看来老美还是有些良心的,承认是盗版的。

翻开封面,上面有一段译文很有趣:“坦白地讲,这是中国人写的一本书,是中国军方研究机构在专心研究的一本书。我们认为一个先进的军事理论应该是全人类的财产,中国人不应该遮遮掩掩,同样的,我们美国人的先进的东西不是正让世界各国争相效仿吗?

当然,如果中国人认为我们应该付版权费,我们不会吝啬的。我们更愿意邀请这本书的作都或者作者群体来美国军校演讲或者开展研究。作者唐风这个名字很不起眼,我们找不出这个人物的来历,解放军现役军官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人,中国人当然也不会告诉我们任何相关信息。

感谢美国情报构帮忙翻译了这本军事著作。我们认为这本书是专为美国军队而写的,巧合的是,作者也承认我们美国是最有可能采用此种精确打击的作战方式。在越战之后,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或者说军事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军方很是困惑:是加强装甲突击和远程大炮导弹力量,还是优行发展空海远程投射力量,一直在争论着。作者的观点,其实我们美国军方已经研究了数年,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这本书还是更丰富了一些,至少在理论上支持和丰富了目前的一些观点:打一场不流血的不对称的非接触的外科手术式的战争。”

李思明已经目瞪口呆,美国人的嗅觉很是灵敏,要不是这次偶然,李思明恐怕已经忘了他曾写过这么一本书。李思明怀疑自己是不是间接地“卖国”了?其实人家老美早就在研究,猛得发现一本书跟自己的观点相同,立刻如获至宝。

“嗯,写得不错。只是这个叫唐风的人是谁?”小刀用中文问道。他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行,只是说的能力差一些,这恐怕也是他跟在李思明身边的一个收获之一吧?

“不知道!”李思明肯定地说道。转而用英语对军校生说道:“你们就‘偷’了这么一本书?”

“偷?不,应该说借鉴。我还读过《孙子兵法》呢?”军校生很美国队,觉得盗版天经地义。

顺便问一下,这种书版权费有多少?对了还是未经允许的,这是侵权啊!”李思明道“不得撒谎、欺骗、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这种行为。这是不是贵校学员的人人信条?”

“信条是没错。可这不关我事!”军校生耸耸肩,不屑地说道,“这是将军们的事情或者五角大楼的事情!这书我要是不看,那才会有事情发生呢!”

“嗯,跟你说也白搭,这件事我只能吃个哑巴亏。”李思明用中文嘟哝着。总之,他对美国人很不爽。

“明哥,你在嘟囔什么啊?又不是你写的。”小刀看不过去,“再说了,这个叫唐风的人纯粹是吃饱喝足没事撑的,写个什么书啊,这下可好了,让美国佬给窃取了还一点好处都没有!要我说啊,这个人保密条例没学好,应该记在脑子里才是最重要的。”

“对,这人是该枪毙!”李思明恨恨地说道。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六十三章德州小镇

李思明和小刀在德州的中部的一个小镇下了车。

他们俩是站台上仅有的两位旅客。从下车起,他们就接受了小镇上的人友善而又好奇的目光审视。

这是个典型的美国小镇:一幢幢两屋的房舍整齐的立在街道的两旁,高高的松柏像哨兵一样挺立,已经很有些年头了,恐怕比这个小镇的最年长的人还要长,房前是修得齐整的花卉,还有平整的草坪。镇上的人口很少,只有年长的居民和小孩,那些年轻人都喜欢大城市的繁华,剩下的人都是喜欢宁静的乡镇生活的人。西部片中的牛仔,那种豪放不羁和暴力,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这样的小镇,来了一个陌生人,很快全镇的人都会知道,尤其是李思明和小刀这样的两个亚洲人。

李思明进了一个酒吧兼咖啡厅的小店,这恐怕是这个小镇唯一的休闲之地了,午后的时光只有三三两两几个人在里面喝着咖啡,聊着天。

“请问您知道温斯顿·格卢姆先生住在什么地方吗?”李思明对着趴在吧台上无聊地浏览着报纸的老板说道。

“温斯顿?”老板打量了来人一下,在这里可不是纽约的写字楼,他想和这位陌生人开个玩笑,“邱吉尔先生生前可从未来过我们这个小镇。”

“我想那个大胖子是半夜偷偷来了之后,又悄悄地回到了英国!”李思明顺着他的玩笑道,“我找的是另一位温斯顿。”

“当然!温斯顿住在……”老板正准备回答他的问题,可是却被一个大大咧咧的家伙给打断了。

“托尼,别告诉他们!”这个大汉打着酒隔,指着李思明道,“们比一比,要是你们两人有一人胜过栽,我就带你们去!”

大汉晃了晃手中的飞镖,向对面墙上挂着的一个镖靶扬了扬下巴,就像西部片的牛仔一样。

李思明笑了笑。这岂不是班门弄斧,或者说关公门前耍大刀吗?

“好吧!怎么比?”李思明问道。

“十个飞镖,计算最后的总点数,多者为胜。”大汉自信地说道,仿佛已经胜券在握了。“你们若是输了,给我买一杯酒就行,不过,我还是会告诉你温斯顿住在什去地方。”

敢情这家伙不仅是闲着没事找乐子,而且还是个酒鬼。

小刀走上前,接过飞镖,掂了掂分量,感觉一下手感。

“嗖,嗖!”小刀一言不发地将手中的十把飞镖一一扔了出去,把把中红心,那不大的靶心已经挤满了飞镖。

“哇,太棒了!”围观者欢呼。那大汉已经目瞪口呆。

“我认输。”大汉可是这里的第一飞镖手,总未输过.不过今天却也是头一遭。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他指着李思明道:“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部中国电影《飞刀门》的导演,原来电影上神奇地中国功夫都是真的!”

大汉抄起扔在旁边的一张报纸,那上面正有那部电影的剧照,还有李思明的照片。

“那要是真地,那真是怪了!教科书上的关于地心引力的学说总得改写!”李思明心里评价道。

“现在可以告诉我温斯顿·格卢姆先生住在什么地方了吗?”李思明对吹捧之词免疫。

“真是太棒了,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会功夫?”大汉还在喋喋不休,“就像布鲁斯·李那样的?”

“温斯顿就住在对面那幢房子里。”这个小店老板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位大汉的喋喋不休,对着李思明说道。

“谢谢!”李思明掏出两张百元钞票,对老板说道:“给这里所有的先生一杯酒,用完为止!”

“中国人万岁!”大汉为他的慷慨欢呼,“祝你们好运!”

“靠!一杯酒,就吹捧起来了?”李思明暗自觉得好笑。看来这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得来全不费功夫,总会让人觉得比辛苦得来的要兴奋得多。

李思明和小刀迅速地离开这个小店,穿过整洁地街道,向对面这栋两层房子走去,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岁不到的中年人。

“请问您是温斯顿·格鲁姆先生吗?我是……”李思明正准备自我介绍。

“不用介绍了,我知道你是谁。好莱坞今年的风云人物,报抵头条,杂志的封面人物,来自中国的李思明导演?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主人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很是亲切。

“很抱歉,你没有留下电话号码,只好未经预约登门拜访。我觉得得我很有必要亲自跟你面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