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球进化系统-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光就如同你们的觉知。

    首先,觉知必须强烈,排除思维、情绪、意识的干扰,只是纯粹的开始觉知一切。

    之后觉知需要一个正确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

    去不断尝试感觉那个空无的“我”,抽象的“我”。

    当角度合适时,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影子,这就是第一步。

    ————————————————

    回归者,第一次总玄宇宙末期,不愿意加入回归议会计划文明形成的联合体,

    以一位秩序为核心,在无尽的时间线与多层面空间中与回溯者展开战争。

    论文语言模式的长程信息输出是以你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来规避回归者的干扰。

    目前人类所在时间层,被保护完好。

    回归者只能进行信息层面的干涉,一些较量在人类的电脑的服务器中展开,通过介入和伪装不同的电信号,输出信息。

    干扰依然存在,但被降至最低。

    ————————————————

    重复有其意义,论文第一章受到干扰,贴吧信息输出点已无法恢复和重新发送,请在互联网中搜索。

    ————————————————

    贴吧输出点

    受到回归者干扰严重

    设定微型账号为……

    进行小范围信息输出

    ————————————————

    》预计未来一个月内,进入一个更“宽阔”的信息沟通窗口期。

    届时微播会揭示人类所认知的物质“到底”是“什么”,以及玄无与纯无意识的“物理”本质。

    在此小窗口期发送信息,扩展更大沟通窗口期的可能,至此。

    ————————————————

    新的信息,在微播以短文形式阐述。

    贴吧和微型只作为提供,问题收集窗口。

    改变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与语言模型的类别。

    ————————————————

    由于观察到部分人类个体,神经元承受能力太过脆弱。

    在曾经语言模型的文字中,陷入文字本身,而变得执着和自我混乱。

    增加了蝴蝶效应的计算量;

    我们更换了更温和的语言模型;

    重复一遍,一个议题;

    我们只是传递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没有的信息;

    启蒙并提供值得借鉴的“哲学”思考。

    ————————————————

    网友:

    还有普朗克长度也不是最小空间,中微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就比这个长度还小。

    HuanXiangXR_21:

    中微子与光子属于信息质;

    最小空间使用人类定义的普朗克长度以便理解;

    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现最小空间值更小,普朗克时代表的频率更高。

    但文章所阐述的原理和反引力技术开发,并不会改变。

    数值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一个最小空间的存在和一个最小间隔的存在。

    网友:

    你这个例子举的不对,“若现实世界真是如此无限划分下去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他的家里A点到达他的办公室B点,一个从一个点到一个点,必须先到达他的一半。。。。“

    事实上在微积分里无限分为收敛和发散两种,你举的实际上是收敛、有界的。

    比如0。99。。。。。就收敛于1,也就是等于1。比如r就是发散。参见微积分。

    HuanXiangXR_21:

    物理世界并非数学,数学在描述一种近似的物理世界这点在人类前沿科学家头脑中已了然。

    在标准的物理世界1永远不会等于0。999。。。的无限接近。

    人类现代科学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人类的哲学家就吃着野果靠在树下向城邦居民谈论万物由原子所组成。

    而那时数学的发展还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线中。

    网友:又是民科?

    HuanXiangXR_21:

    先进与落后对某些人来说,也许都是同一种事物。


………………………………

第74章 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摘要

    通过对量子力学的进一步理解,解释了引力产生的本质,并推导出常温物体为标准,物体加热状态引力增加,物体冷冻状态,引力减小。直接表现为实验中的重量变化。同时对引力的彻底理解,展望发引力技术的可能性。

    同时根据引力本质的理解,运动速度不同的物质所产生的引力不同现象,否定了暗物质存在,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秒速将近 300KM的速度变化,在 2。5亿年的周期中的引力变化,和导致太阳系在围绕银心不同的速率轨道上,太阳系行星轨道变化。

    关键词

    引力本质,反引力技术,波粒二相性,暗物质。

    目录

    第一章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第二章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第三章从物理尽头到质量、力、和引力的本质

    实验预言

    第一章宇宙图景,伟大的循环,从粒子辐射到宇宙膨胀

    实验预言

    第二章超越光速,引力的暗面,从信息质的衰变到反引力技术

    实验预言

    第三章热重冷轻,冻结的时间,从温度本质到对应的时间

    实验预言

    第四章观想宇宙,引力的变化,从恐龙灭绝到不存在的暗物质

    第一章从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晨间的大地,给万物带来最原始的能量,植物吸收成长,最终在食物链中一步步转化,促成万物的发展的原动力。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流畅,在我们的观念中世一切都是光滑的。

    雨滴从叶子上光滑的滑落在地面,而不是上一瞬间在叶子上,下一瞬间就到了地面而没有经过落下的过程。

    世界是流畅的,时间是存在的。这两个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而这一章我们将改变这两个观念,在微观领域中世界既不是流畅的,时间也不是一种确切存在的事物,准确的来说这两者都是一种错觉。

    随着时代进步,人类对光的理解也越发深入,近代人类科学家终于可以了解和测量出光的速度,真空中约 299792458m/S秒。

    也就是说光速每秒钟可以跑将近 30万公里,并且光速在真空中,永远是这个速度,每秒光不会多走一米也不会少走一米。

    为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就这样被动的接受了光速的这个数字?

    为什么光速是 X时间内行走了Y的距离,为什么不是 X时间走了 Y+1或者 Y…1的距离。为什么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刚好是这个数字。

    如果我们说这就是自然规定,是宇宙常数,宇宙法则就是这样,那么只是把头埋入沙子里的鸵鸟。

    所以我们要问为什么?

    物体会落下来为什么?牛顿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得出了引力的存在,最终推动了人类文明探索太空的火箭。

    所以现在,我们也要问一个为什么,光速为什么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走过了固定的距离,而不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光速到底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将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一步步揭示一切的本质,从而探索和了解宇宙与自然是如何运作。

    自从有文明以来,人类对世界有限和无限的讨论就从未停止,如果世界是无限的一切就可以无限的分割下去。

    一个面包切成两半分为两个,两个面包又能分为两个,如果可以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你就能获得无限的面包,很显然这是一个疯狂的笑话。

    在数学上的确是无限的,一个线段在数学上可以无限划分,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在探索物质世界是否能无限下去的问题上,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假设你每天需要直行一公里上班,要从 A点家里走到 B点办公室。

    从 A点到 B点你必须先走它们的一半路程,你必须先到达 A点和 B点的中心也就是 C点。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要达到 C点你必须先达到 A点和 C点的一半也就是 D点,你要达到 D点必须先达到 A点和 D点的一半路也就是 E点。

    如此无限循环下去,你要到达目的地必须先达到它的一半路。

    若现实世界若真是如此无限划分下去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他的家里 A点到达他的办公室 B点。

    一个从一个点到一个点,必须先到达他的一半,要到达一半的路必须先到达一半的一半。

    而现实很明显,一个人可以从A点到达 B点,物理世界 A和 B之间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最小数值,所以物理世界是有限的,它一定存在个最小距离,每次我们必定跨越一个最小距离而到达下一个,不存在比它更小的距离。

    这样我们才不会无限的上班迟到。

    就好像一块面包,在数学上面包可以无限划分下去,一个面包可以分为两半,两个面包可以分为四份,四份面包分为八份,数学上可以无限分割。

    但现实物理世界并非如此,如果物理世界的面包可以无限分割,那么我们将得到无限的面包。

    这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所以物理世界必定存在一个无法在分割的尺度。

    在“标准模型”的物理世界中,面包总会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分割成更小的亚原子。直到终点分割成普朗克尺度的最小空间。

    现实中存在的这个最小空间被称之为普朗克长度,现实世界不断细分下去后最小的空间。

    它大约是 10E…33厘米,比人类观测到的原子还要小十几个数量级。

    现在我们有了答案,如果我们去上班,每次最小可以移动 10E…33厘米。

    这真是非常重要,它保证了我们可以达到我们的公司,而不是永远的迟到。

    那么,这个和光速为什么是每秒大约 299792458米有什么关系?

    显而易见,如果光速每秒要走大约 299792458米,它也必须一次走大约 10E…33厘米。

    光速和最小空间尺度中间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数字,这个数字决定了光速真空中为什么每秒走的这么快,而不多一厘米也不少一厘米。

    这是另一个关键的数字,它富含的含义,定义了光速的精确数值,它就是时间,什么是时间?

    如果世界无限划分下去有一个不可划分的最小长度来保证我们可以从家里走到公司。

    那么时间呢,一秒可以分为两个半秒,两个半秒分为四个半秒,如果时间可以无限划分下去我们也许永远过不完这一秒了。

    很明显,在某个尺度上时间不可以再划分了,必定存在一个最小的时间间隔,来保证我们可以安稳的度过这一秒。

    这就是人类科学界所定义的普朗克时,目前人类科学界所定义的普朗克时等于 1E-43秒(即 10^…43s),我们就姑且这么认为吧,这个数字代表什么?

    它表示如果我们要度过一秒,我们必须先度过一个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我们称他为一帧时。

    也就是说人类定义和度过的每一秒钟,由 1E43 次方个静止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组合而成,这就是最终极的时间。

    我们从一个 10^…43秒度过到下一个 10^…43秒,从一帧时度过到下一帧时,这之间只存在一个间隔。

    而时间只是一种错觉。

    根本不存在时间,不存一秒,一小时,一天和一年。

    现实世界只是由无数个 10^…43秒片段组合而成的一帧一帧静止的连续,只存在世界上一刻的状态跃迁下一刻状态之间的间隔。只存在一帧时。

    而人类所定义的秒,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帧时并把它们定义为一秒。而这一秒包含了10^43个帧时。

    不存在时间,因为物理世界本身就是静止的,动只是一种幻觉,时间也是一种幻觉。只存在帧时的间隔。

    如同电影每一张胶片上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电影中事物运动发展,不是因为电影里存在时间,也不是电影里的事物真的动了。

    只是因为一张张静止并相似的胶片,反复生灭在电影幕布上。

    就如同我们小时候在厚厚一叠纸上手画的人物,画好后一张张快速翻动,每页中相似的人物就组成了运动的图像。

    现实世界也是如此,只存在一个间隔到下一个间隔,只存在上一帧静止的宇宙和下一帧相似静止的宇宙,如此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只存在一种时间,一帧时,它代表世界从一个静止的当下跃迁到下一个静止的当下。

    如电影一样反复的生灭在宇宙的空间背景上。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永恒静止的当下,只有无数的当下在每一帧时中相似的变化。时间是一种幻觉。

    所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过是当下宇宙世界在一帧时上的物理状态。

    我们知道物理世界的一切不过是原子的位置和移动,组成你汽车和房子的原子,这些原子以前可能在蓝星的其他位置,是组成过一朵花的一部分,在亿年前可能是恐龙舌头上的一个原子。

    而所谓过去和未来,只是当下原子位置的不同。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和当下宇宙一切物质的原子,宇宙诞生时就已经诞生了。

    如果我们要回到过去,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我们将如今蓝星每一个原子的位置,都恢复到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那么整个星球就会回到亿年前。

    组成房子的原子会恢复亿年前的位置,变成深埋在底下土壤原子的一部分。

    你的汽车会散开,汽车的一部分原子变成了亿年前某个矿石中的铁原子。

    你的身体会消失,恢复它亿年前所在的位置,一些原子变成了组成霸王龙前爪原子的一部分。

    一些原子变成了亿年前参天古树的一部分。

    这就是组成你身体的这些原子在亿年前的位置。于是整个蓝星回到了亿年前的恐龙时代。

    而如果能将整个银河系乃至宇宙的原子位置恢复到亿年前的位置,那么整个宇宙就会回到亿年前,时间是一种错觉。

    同时如果我们要去到未来,让我们在做一个思想实验,未来也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从1数到 10。

    1,2,3,4,5,6,7,8,9,10。

    现在,你到达了十秒后的未来。你是否感觉有什么不同?

    相对于 10秒钟前,你穿越到了 10秒钟后的未来。然而十秒钟前也好,十秒钟后也罢,你所能感觉到的都是当下。

    你会发现所谓未来也是一种幻觉,未来成了当下,未来只是当下的一种变化状态。

    我们只存在于当下,一帧帧变化的帧时上静止的宇宙中。

    人类,宇宙,物理法则,只存在于每一个 10^…43秒静止的画面上。

    宇宙不存在动态,动只是一个个静止态切换产生错觉,宇宙只存在一种态,静态。

    宇宙只存在一个时间一帧时的当下。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数字,一个是物理世界最小空间长度 10E…33厘米。

    一个是人类定义的一秒钟,世界所存在的 10E43次方个间隔。

    那么当世界每度过一个最小间隔,光速就前进一个最小空间尺度。

    而每秒包含了多少个帧时,并且乘以最小空间尺度,就决定光速每秒的速度。

    一秒光速所走的距离,是人类定义的一秒钟包含多少帧时数量所决定的。

    而对宇宙来说,光速本身速度永远等于 1,世界每间隔 1帧时,光速前进 1个最小空间尺度,这就是光唯一的速度。

    因为人类定义了秒的长度,所以有了每秒光速。

    但物理法测不随人类定义而改变,光速依旧在真空中以它 1帧时,走 1个最小空间尺度前进着。

    一个简单的比喻,把光比作一个运动员,他一次可以跑一米,他一秒钟可以跑十次,1*10就是他每秒能跑的距离。

    光一次可以跑 10E…33厘米,每秒可以跑 10E43次,所以两者相乘就是每秒的光速。

    现在,通过光速本质的理解,我们将宇宙的奥秘解开了冰山一角,这就好像一把钥匙,我们会用它打开宇宙更为广阔的大门。

    一睹从未被世人所知晓的浩瀚世界。


………………………………

第75章 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第二章

    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世界不是连续的?由一个个相似静止的状态组成?时间是个错觉?并不存在所谓时间这种东西?世界是断裂的?由无数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空间组成?

    那么,为什么?

    如果世界有一个最小的空间范围,那么它是什么形状?如何界定它自身的范围?

    当我们不断的分割空间必定得出最小空间尺度,有尺度和范围那么必定是一种存在的事物,如果空间是一体的虚无,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最小空间值数,那我们也就永远无法离开家里去上班了。

    那么空间必定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能界定自身的大小尺度,并且从它的不同角度,各个面的一点去到达另一面距离都是一样的,那么它必定是一个完美的圆。

    因为宏观世界的空间是均匀的,同样一发子弹你向前方射击,它飞行了 1000米落地,你向后射击也必定是 1000米,因为前后左右上下空间都是均匀的。

    你不会同样一发弹药装量的子弹向前射击飞行了 1000米落地,向后射击则是飞行了 10米落地,向左射击则飞行了 300米落地。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宏观空间是均匀的,所以这种组成世界最小的空间尺度,必定也是上下左右所有方向都是均匀的,它必定是一个完美的圆,一个一维的圆点。

    现在,我们要为这个“点状空间存在”起一个名字“空间质”,空间质就是我们所处的空间,一切物理世界都依附在空间质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由两个物体之间所存在的空间质数量决定。

    空间质暂且定义为普朗克长度大小的点状圆形空间泡。空间质泡壁与泡壁之间的距离等于零。

    现在想象一个圆形的空间泡,它和其他几个空间质泡壁接触,之间是绝对虚空。

    而物质,能量,你和我一切都只存在与这空间质上,对布满空间泡之间的绝对虚空毫无察觉。

    现在,建议读者看看你周围,你和正在阅读本章之间的距离,你和身边的一切物体之间的空间,这些看似一体的空间,布满了普朗克长度的圆形点状空间质。

    一切有形的物质,都在这些点状的空间质上刹那的存在。

    原子,能量,一切物质都存在于这种紧密排列的普朗克长度的圆点状“空间质”上,这种空间质有自身的范围大小。

    而光也并非在真空中传播,光沿着普朗克长度上的空间质上传播。1次前进 1个空间质。这是比原子还小十多个数量级 10E…33厘米的空间质点。

    空间质之外是绝对虚空,绝对虚空里没有距离,没有远近,没有大小,一切都失去意义,那里没有过去未来,刹那和永恒无法分辨,无数和唯一亦出同源。

    物理法则,有限的世界,被包括在这无限中,而只能存在于普朗克长度的空间质上。

    空间质是有限和无限的分界线,宇宙和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空间质隔开了无限和有限的概念,这里是物理和时空的尽头。

    物质,能量,必须依赖空间质的界定而存在,如同电视中所有的色彩,必须依赖电视的像素点而存在。

    如现代物理学所知,物质本就是能量的某种方式集合。对原子能的利用,使文明日新月异。

    当人类可以认识到空间也是一种“存在”那么就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能量就是空间质的集合体!

    并如同能量和物质一样,可以互相转化。

    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空间质;

    物质,能量,依附于空间质之上;

    能空转化方程式,已经呼之欲出。

    在上一章中我们所知物理世界的运动,不过是空间质上一帧一帧静止的画面,光从一个空间质点上出现,然后消失,再出现在下一个空间质点上。

    光不会一次跨越两个空间质点。

    因为这里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一个普朗克时只对应一个普朗克尺度,在这物理的尽头只存在 1。

    如果光一次跨越两个空间质点,那么两个空间质点的总和就成了空间最小尺度 1。

    而物理法则精准的将上一帧的世界推向下一帧的世界,物理法则从世界上一帧的信息中,推导出世界下一帧的位置。

    如果我们扔出一个球,其实不过是扔出一堆原子,而这一堆原子又存在于空间质上,球的运动其实是原子在空间质上的移动,球的原子从一个空间质上消失,然后出现在下一个空间质上。

    每一帧时物质必定在空间质上出现一次。物质在固定时间内的帧时数越多,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