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预言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家人,身为太常寺卿的郑晟先生开始越发的稳重,但是对于自己的女儿遭到皇上喜爱这种事情郑先生并不觉得是一件好的事情,对于女儿离开自己的身边乃崔夫人已经开始焦虑了……
“真是岂有此理,我倒是迷惑了,不知道父皇居然如此善变,前段时间我还听说这位姑娘会是太子或者齐王的姬妾,没想到转眼之间,她就成了我们的妹妹了,还改姓了,这下子我是真的不知道该称呼她夏姑娘还是郑姑娘,或者是皇妹了。”秦王李世民殿下坐在自己的秦王府大殿里面,怒极反笑道,“这下子,王室的体面一点都没有了,之前还说是父皇想要纳妃,结果是给自己的儿子选侧室,接着又是收养女,嘿嘿,父皇还真是花样层出不穷啊!”
“殿下,这个似乎和我们也没什么关系啊?”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毛,“按照我们得来的消息来看,这位安平公主殿下也不过就是稍稍懂一点望气看相什么的,她说的东西很多谋士也看得出来,皇上收他为养女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吧!”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旁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皱着眉头,相视一看,都有焦虑的神色。
“哼!”李世民站了起来,“父皇逸于安乐,亲近小人,我又长时间在外领兵,父皇周围的人难免进我的谗言,本来裴寂尹祖德和后妃就是一派,为了打击我们不遗余力,现在又多了一个公主,看父皇的架势,竟是对她的话深信不疑,这要是她接着说我们的坏话,我恐怕……”
“殿下多虑了!”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量她一个女子有何能耐?”
“无忌,不要小看这个女人!”李世民摇了摇头,看向了房玄龄,“玄龄我看你有话要说你就说一下吧!”
“殿下,”房玄龄面带忧色地说道,“要说封公主也没什么,微臣担心的是其他方面。”
“哦,什么方面?”秦王和长孙无忌都来了兴趣,现在秦王府的将领都在外面带兵,府里面也就只有几个谋士在。
“一是佛道之争,佛门有人借着郑姑娘的师承打击公主,但是这件事情因为皇上封她为安平公主压下去了,但是接着马上楼台观的岐观主就接着宣布说公主是天仙弟子来辅佑李唐的,属下怕这是佛道之争的开始啊!”
李世民看了看长孙无忌,对方点了点头说道,“我本来以为有了这个传言的话这位姑娘就要收敛一些,没想到皇上居然这么下力保她。”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下,长孙无忌的言下之意就是关于安平公主的流言的流传,他根本就是知道的,甚至于还是参与了的。
“这倒是一个问题!”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当下没有空来理佛道之争,皇上也应该不会管他们的,毕竟佛道对我大唐都有贡献,应该会是偱旧例让双方不要闹得这么凶罢了。”
“其二就是这位公主殿下的册封可能不是皇上一时兴起这么简单啊!”房玄龄看向杜如晦,对方点了点头,摸了摸胡子。
“哦,这怎么说?”李世民来了兴趣。
“听说这位公主殿下不仅预测了苑君章的人马中有人投降,还预测到了说朔州归附之后,突厥必然南下来犯,宜早作准备?”房玄龄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李世民,李世民点了点头。
“不错!”长孙无忌插话道,“不过这个一般人都看得出来,我想就是玄龄先生,克明先生也是看得出来的。”
“不过,”杜如晦接着说道,“听说公主殿下听说皇上拟派李高迁李将军援助朔州之后大力谏止,不知道有什么说辞?”
“这个……”李世民脸上露出了然的神情说道,“我也向父皇建议过,李将军打仗勇而无谋,援助朔州若是突厥势力极有可能不敌,因此不如直接派尉迟敬德去支援朔州……”
“不知道公主殿下怎么说?”杜如晦接着问道。
“这个小丫头比我还不给父皇面子,说的是必败,高满政必死,李高迁弃军必逃……”说着说着李世民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因此皇上就让她去咸宜观祈福吗?”房玄龄插话道。
长孙无忌看着正在思考的李世民说道,“殿下,这种情况之下,皇上仍然派李将军出战,这个……”
“皇上看起来想要高满政死啊!”李世民恍然大悟,“所以他才派尉迟敬德跟在李高迁的后面帮他挡住突厥人,不过还是有些东西说不通啊!父皇……”
“殿下,”房玄龄拱了拱手,“皇上不放心高满政也是可能的,如果这条真的是属实的话,皇上已经对公主殿下的话深信不疑了。我听说公主殿下一进咸宜观岐晖观主也就跟着进去了,而且按照皇上的言行来看,皇上是有意想要把安平公主的地位捧起来了。”
“你说的没错!”李世民点了点头,“父皇确实问过如果李将军败了,则何可解,我这个新任皇妹就说到‘派尉迟敬德援助,突厥必败’,这也是为什么皇上先派李高迁,接着又派尉迟敬德从原州去救援。”
“殿下,如果北方已定的话,南方败辅公祏只在反手之间,接下来天下就只是突厥和高开道了,不过高开道依附突厥,不过是突厥人的一条狗而已,国内一定,接下来皇上大概就会考虑传位的事情了吧!”房玄龄说道。
“到那个时候这位公主殿下的话的用处可就来了,”杜如晦接着说道,“她可是背负着道门的厚誉,皇上可能自觉无力控制把位子传给殿下或者是太子,这时候要是有一个有声望的人帮着来说一下的话,皇上大约就会顺水推舟了。而皇上现在做的事情极有可能是帮助她立威,为北方战事祈福之后恐怕又会让她为南方的战事祈福,不然这么私密的预言占卜的话,怎么可能故意召集重臣当着面将?而且还是我军可能战败的预言,皇上还故意坚持自己的布置,怕抱的不知是除掉高满政一个目的吧!”
“殿下,克明兄说的极是啊!”长孙无忌摸着胡子说道,“皇上大概就是这么考虑的,而且故意不让殿下你领兵,而只是让尉迟敬德领兵,看起来,皇上已经不放心殿下领着大军再立军功了,皇上的心思大概已经出来了吧!”
“这样的话!”李世民站了起来走了两步突然转过来说道,“还是先让王妃去宫里面探探消息吧!”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脸上都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神色。
第三十九章 曰可杀
“秦王妃想要到咸宜寺去祈福?”李渊很惊奇的问着站在自己身边的韦公公,“她去就是了,干嘛还要给我说?”
“皇上,岐观主和安平公主不是还在咸宜观给北征的战士祈福吗?”韦公公提醒李渊道,“这段时间咸宜观都是不对外开放的。”
“哦,你不说朕都要忘了!”李渊拍了拍前额,派安平公主和岐晖去咸宜观祈福根本就不是高祖陛下的真正目的,忘了也很正常。“让她去就是了,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安平和她也算是亲戚了,何况她们还有旧的。”
“皇上,这个秦王,”韦公公说道,“就是因为安平公主和秦王妃有旧,如果王妃说服……”
“韦公公你多虑了,如果真的是那样子的话,我也不会赐封安平公主了。”李渊站了起来在屋子里面走了几步,“天命啊!天命!”李渊感叹道,接着又对着韦公公说道,“朔州的战报可送给了几位大人?”
“嗯,已经送到了兵部了和几位大人那里了,皇上,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吗?”老太监还接着问道。
“你这老货,想要从朕口里打听什么?”李渊笑骂道。
“老奴只是担心公主殿下测的不准!”韦公公讪讪地说道。“江夏郡公斩关宵遁,朔州总管高满政战死,皇上,要是尉迟将军挡不住突厥人的话。”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李渊心情很好,居然还笑着对着韦公公说道,“这些不是都在公主殿下的预料之中吗?你个老货居然还心忧国事,很好啊,不过不用担心,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北方的战事实在是没什么可担心的,突厥人攻打马邑城,实属不智,虽然攻下来了,但是恐怕也无力守住,尉迟敬德反击在即,这有什么担心的呢?”
“是是,”韦公公连忙说道,“是老奴昏聩,比不得皇上英明,只是李将军这次……”
一说到李高迁,李渊就收起了笑容,接着瞟了韦公公一眼说道,“朕记得你和他有旧的……”
“皇上恕罪!”韦公公马上跪了下来,“李将军跟随皇上多年,一直颇有功劳,这次真的是……非战之罪。”
“朕知道!”李渊额首道,“不过临阵而逃,将士皆没,这个罪不能不罚,虽然没有和尚书他们讨论,但是朕已经决心让他徙徒巴蜀了,等过几年再回来吧!”
“谢谢皇上恩典!”韦公公这才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接着高祖陛下陷入了沉思,自己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夏初在私下里面已经给自己说过了,须心胸开阔能够容人,妄造杀孽会折福折寿,不过自己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夏初也没有说过自己将来会怎么样,只是劝说自己不要杀杜伏威。
对的,自己是有杀杜伏威的心思,江淮军中杜的威望颇高,前段时间杜伏威自请南下说服江淮军投降,自己没有准,深怕纵虎归山,杜伏威回去之后和辅公祏沆瀣一气。同时也就有了杀杜的心思,不过不是现在,是准备李孝恭和李靖打下辅公祏之后,而且同意了阚棱代替杜伏威去江淮帮助李孝恭平定辅公祏的叛乱。
夏初又说过,阚棱此去,十死无生。高祖私下里给李孝恭的心里面确实有趁机杀掉阚棱的指示,加上王雄诞已经被辅公祏杀死,阚棱和杜伏威再死了的话,江淮军就真的全灭了。不过杜伏威这段时间沉迷了神仙方术,炼丹坐禅,也许是在向朝廷表示自己并无野心。不过真正让李渊在意的是夏初说的,“杜伏威若死,皇上将会少坐九年江山,但是寿命不会短。”这句话让李渊颇为踌躇,在长安城已经处死了不少英雄了,萧铣、窦建德,还要加上自己授意处死的王世充、刘黑闼。不过夏初所说的虽然让自己担心,但是有些事情自己不得不干,起码李渊自己是这么想的:为了李唐的江山啊!
——————————————————分割线——————————————————
“吴王大人倒是有空居然来拜访我!”夏初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位曾经纵横江淮的英杰。
“皇上下令说让公主殿下在咸宜寺为北方战事祈福,杜某人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轻易地见到公主殿下。”杜伏威喝了一口茶说道。
“难得杜先生来拜访怎么也要见一见的,何况皇上又没有说是祈福期间不得见人,起码我父亲和我母亲大人来我是见过的。”夏初撇撇嘴说道。
“现在你应该称皇上为父皇才对,”杜伏威沉吟了一下,“怎么没有看见岐观主?”
“和他的徒弟们在后面折腾呢!这位道长才是真正在设坛祈福呢!”夏初有点无奈的笑了笑,“杜先生居然能够注意到礼法的细节,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杜某虽然出身草莽,但是也读过一点书的,”杜伏威摸着下巴,“不过像这种君收臣女为公主但是少见,看到公主这个样子,杜某就知道虽然北方战事紧急,但是最后多半是没什么事情了。”
“哦,杜先生今天来就是为了和我说这个吗?”夏初又端起了茶杯,看着杜伏威说道。
“公主殿下的茶真是人间极品啊!杜某很喜欢呢,只是最近好像有间酒楼的茶水次了不少。”杜伏威端着茶杯笑道,房间里面的侍女都出去了,夏初和杜伏威面对面跪坐在一张矮桌子前。
“我送阁下一些好了。”夏初扬了扬眉毛。
“不知道够喝到什么时候?”杜伏威笑了笑,把手伸进了自己的怀里面,“给多了可就浪费了。”说着拿出了一个小盒子放在了桌子上面。
“嗯,这是什么?”夏初很好奇地问道,没有回答杜伏威令人尴尬的问题。
“仙丹!”杜伏威斩钉截铁地说道。
“送人去死的仙丹吧!”夏初的脸上的五官快要皱到一起去了,“想要干什么?”
“王雄诞已死!”杜伏威感慨的说道,“阚棱此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我们名为父子,实则情同手足,他们死了我也就没什么活头了,想来想去,还是不要让你父皇给我一刀了。”
“也不是没什么办法啊!”夏初劝解道,“起码我已经给他说过要是你死了的话,他极有可能少当几年皇帝的。”
“嗯,我听说过了!”杜伏威点了点头。
“你听说了,怎么可能?”夏初有点吃惊了,杜伏威居然能够打听到她和李渊私下里说的话。
“神仙在梦里面告诉我的。”杜伏威拍了拍自己的盒子说道,“所以才有这个丹药。”他的眼中闪着光。“阚棱不听我的劝告,以为帮助李孝恭讨伐辅公祏可以立功赎罪乃至于升官,不过我倒是看透了,李子通和李密都是死在我面前的,我倒是清楚你父皇会怎么向着对付我,所以我自己还是准备一下比较好。”
“是吗?”夏初皱了皱眉,不敢相信地问道,“你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
“当然,”杜伏威哈哈大笑到,然后接着低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谁能够继承皇位,不如你告诉我,我绝对不会说出去。”
“神仙没有告诉你吗?”夏初勉强笑道。
“神仙让我来问你。”杜伏威目光炯炯地盯着夏初。
“李世民!”夏初没好气地说道。
“果然如此!”杜伏威拍了一下桌子,“好吧,你等着我成仙的消息吧!”
第四十章 三教者何也?
“听说杜伏威来过了,还和公主殿下详谈了一番?”岐晖拿着按照夏初的想法编写的《论三教要旨》递给了夏初说道。
“对啊,连秦王妃也来过了,你不是看见了吗?”夏初接过了岐晖手上的书稿,开始痛苦地审阅,同时随口回道岐晖的问话。
“太子妃和齐王妃也借着这个机会来观里面拜访了公主殿下,看起来公主殿下真是深得人望啊!”岐晖摸了摸胡子说道。
“深得人望的人往往死的比较容易一点,道长!”夏初一边翻着书稿一边说道,“窦建德和萧铣都是这样子,王雄诞和阚棱也会是如此,所以与其想想怎么讨这些人的欢心迎合别人的拉拢还不如好好想一想我们怎么在道观里面办义学的计划吧,道长!”
“公主殿下说的是啊!”岐晖继续摸着胡子说道,“兴办义学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用我教的经典作为教材教会学童识字这个方法确实很好,那帮子家伙一天没事干就想着炼丹打坐,正好给他们找一点事情做,我找弟子商量好了之后就给皇上上书。”
“道长有这个想法就好了。”夏初感到自己看不下去这种东西了,把它们放在了桌子上,“北方的战事一结束,大约南方的战事又要开始了,但是我们的事情不能够等,道长还是先在长安最近的几家道观开始试点吧。”
“好的,”岐晖也坐了下来,点点头,“我马上给各个州的道观写信,让他们也派人来学习学习,到时候好上手一点,这么多年了,怎么我们就没有想到用义学的方式来帮助我教的传播呢?公主殿下果然是来振兴我教的。哈哈……”岐晖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别高兴的太早!”夏初把放在桌上的文稿整了整,整整齐齐地推在一边,“这本《论三教要旨》一出就算是明确了三教是一家了,再也不好说什么别人是胡人野教了,我们以后对别人自然要客气一点,以后找事也不过就是说佛门之中自由败类就不要硬扯什么佛门该灭什么的了。”
“这是自然!”岐晖捋着胡须说道,“当初孟机子写《老子西渡记》也不过想说是佛门乃是我道门分支,想要在名头上压它一番,即是老君创教也断无屠佛灭尽之举,如今有了这本论三教要旨,佛门的和尚怕是翻不了身了。”
“恐怕不一定吧,”夏初摇了摇头,“佛门子弟人杰辈出,有不少参悟佛法破而后立的宗师人物,我道门要是拘泥于经典的话,难免最后衰败,何况佛门一向劝人向善容忍,就是朝廷也是看重佛门的教化之功的,反观道门没有什么有用的举动,要是继续这么不学不思不成不立,就是当今皇上再怎么因为自己是老君的子孙而眷顾道门,道门在民间也会越来越衰亡的……”
“无量寿福!”岐晖站起来打了一个稽首,“公主殿下能够点破天机实在是我门之福。”
“所以呢!”夏初把头扬了起来,“所以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堂堂正正地做到,何必和佛门逞什么意气之争呢?”
“这个倒是公主殿下说的对了。”岐晖念了一声无量寿福接着说道。
现在夏初已经把自己的身份和道门联系到了一起,而且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道门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夏初的护身符,这样子就是李世民殿下继了位,大约也不会动夏初了,当然,从一开始夏初心血来潮写《封神演义》开始,一条见不到的绳子就把她和道门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安平公主殿下居然现在处处以道门的弟子自居,岐晖巴不得这样子,他听说过这位公主殿下说过自己不会嫁人,会出家,便打着把这位公主殿下拉进楼台观的心思。现在这位公主殿下又口传写出了一本《论三教要旨》把道儒佛三种宗教并在一起把来历宗派历史种种讲得一清二楚,但是这种清清楚楚偏偏就是对于佛教的最大的打击。
这种清楚就是夏初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佛教的起源和传入中国之后的兴衰,最厉害的地方是清清楚楚指明了佛教经历了北魏和北周的灭佛的原因,就是佛教的和尚不事生产,寺院占有了过多的土地财务,以至于夏初在书里面清清楚楚地说明佛门兼并耕田,积累财富与佛门法理背道而驰,国家不能承受过多的不事生产的僧侣,所以不得不灭佛强令佛门僧侣还俗,这其实是佛门的自取灭亡之道。
当然在另一方面也说了部分道门弟子挟持妖门法术,迷惑百姓,像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就是张氏三兄弟以所谓的仙水道符救人性命为借口,扩张太平道的势力,以至于有了乱世。因此在书里面夏初都说道佛道两门朝廷不可以不控制。虽然也提到了儒门,但是也不过是提提他们的发展罢了,并没有批评或者是指责什么的,只是勉励儒士须有气节,提出了儒家的责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讲到了三代之治,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是积极推崇三代之治的,这就大大拉近了儒道两门的关系。
虽然这本书前前后后写得好像是同时抑佛和抑道表面上是崇儒,而实际上道家和儒家都是受益者,而佛门则被狠狠打击。一方面,因为李唐对于道教的尊崇,所以他们不可能表面上打击压抑道教,道教方面的描述来讲,张角之流被描述成了冒充道门的邪道士,所以这就实际上怂恿了政府对于正统道教的认定,也就是说从此以后道教的著名领袖都将得到皇室的认可,而同时道教的宗派也就得到了组织性的加强。
另一方面则是道门自己的方针的考虑,就岐晖和夏初的考虑,一是把道门的部分道观改造成义学,普及识字率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了道家文化的普及,这样子也就得到了儒家的好感。同时对于道门自己内部钱粮的来源采取了相比较与土地兼并不同的谨慎策略,当然,这还只是夏初和岐晖的商量而已,总是有一个计划。岐晖的打算是配合这本书的出版向朝廷同时申请通过种种计划,既赢取朝廷的好感,也加强了道门自身的发展。
佛门倒霉的就是他们被抓住的是经济上的问题,朝廷必须注意到一旦大量的人出家当和尚对于国家的影响有多大,从而会从种种方面压制佛门,考虑到了唐朝的特殊情况,在岐晖看来,和尚们大约不会再过得那么轻松了。
“这下子,朝廷可就会考虑继续削减佛门的度碟数了。”岐晖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份书稿,有点感慨的说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道长。”夏初拿过那份书稿递给岐晖,“做人要眼界开阔,不可以局限于自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岐晖疑惑地接过书稿夏初接着说道,“记得要把些佛教的地方写得客气一点哦……”
看着夏初似笑非笑的神情,岐晖会意的笑了一下,“无量寿福,公主殿下,老道明白的。”
第四十一章 势如破竹
秦王妃长孙殿下一定很郁闷,因为安平公主李夏初突然之间对她表现得过于客气了,哪怕她热烈地邀请这位新晋皇室成员到秦王府做客,看看她的皇侄这被这位公主殿下转换着话题打发掉了,长孙殿下以为这是安平公主对于秦王殿下的怨恨,因为秦王殿下之前的表现过于的无礼。
“实际上我是不喜欢这位过于温和贤良的未来皇后殿下的。”夏初端起了茶自言自语地说道,她的身边什么人都没有,“而且想到那两个粉嘟嘟的小正太最后居然勾心斗角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真是让人心痛啊!这几位殿下真的是他们父母好的东西没有遗传给他们,坏的东西倒是全部学会了。”夏初喝了一口茶想到。“不过那位齐王妃殿下果然是艳丽照人,也难怪最后李世民会忍不住把她也收入后宫,看起来隋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