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皇帝一言不发,让大臣们在下面说。迁都论的官员也感到多说已经没有意思了。又听到洛阳城重新有了守卫,文官们就更没有话说了。

散了早朝。现在也没有太上皇需要去请安。小赵皇帝换了龙袍,改穿了书生的服装。大宋是重文的朝代,书生的满街都是,也不显眼。加上小赵皇帝又年轻,如果不是有一队侍卫跟着。在街道上一天找几个年轻朋友也十分随便。

拥抱了自己年轻漂亮的皇后。小赵皇帝带上李德全王文,又另外叫了几十个侍卫,到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去上班。

小赵皇帝给物资供应科下达了再生产铁筒筒一百个的任务。再生产铁沙子两万斤的任务。

今天,物资供应科的正副科长,竟没有派其他办事员,自己亲自到后苑造作所去下达任务,监督生产去了。以前他们对皇帝的采购生产任务,虽然没有打折扣,明显表达一种好笑的神情,今天是没有了。所显示的是一种神圣的任务的样子。

小赵带上众侍卫,拐上城墙,石灰已经在城墙上每几十米堆放一堆。堆放整齐,上面还有箢篼,也是一道风景。

有两个士兵的谈话,引起了小赵的注意。一个说:“皇帝肯定要加高城墙。石灰、用具都准备好了。”一个说:“我看当官的安排有问题,砖都没有搬到城墙上,石灰倒先搬来了。”一个下级军官说:“去去去!当官安排好不好,是我们议论的吗?自己去站好岗。”

小赵暗暗好笑。又走了一段,到西水门,士兵们正在搬石头。许多石头看来像假山上的石头。

有一个军官好像认识皇上,赶忙立正。小赵说:“你们去忙!要多搬一点石头。”军官赶忙走了。

到后苑的库房。木匠已经完工了。

小赵皇帝关好地下的木斗的开关又派李德全到下面库房去看地面收拾好没有。下面的地面已经铺好了木板。

他们用车子拉来硝石硫磺木炭。先铺上一百斤硝石再倒一包木炭再倒半包硫磺,又倒一包硝石,倒完剩下的半包硫磺,再倒一包硝石。倒完了一个配方。打开开关,所有原料全部流下去了。

小赵皇帝亲自到下面去看,见所有原料基本混合均匀了。只需要在装车运输的时候,用木铲子顺便拌一下就可以了。即使偷懒不拌恐怕也没有问题。因为还要包装,近似又搅拌一次。

下午,上面的库房不准外人进入,只留李德全王文在倒原料。下面的工序全部是皇帝在安排。因为小赵皇帝在工厂安排过生产,一会时间,生产工序,人员安排,任务,内部的工作位置,材料,产品堆放很快进入有序的状况。

大概三个钟头,上面倒了两万斤下去。

小赵皇帝怕李德全王文过于辛苦,找来几个搬运,把原料搬到木斗处。人就出去了,小赵又安排人回去找了两个宦官,李德全王文分两班工作。由于怕烟火,晚上不敢工作。又倒了两万斤就收工了。

秘密拌料,一定不能用外人。小赵皇帝知道宦官以皇宫以朝廷为他们的衣食饭碗,相对比外面的人要可靠一些。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初定战略

枢密院士许翰、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御驾亲征办公室秘书王勇;许翰被从被窝里拉出来,王勇也快要睡觉,皇帝召唤,随行传达的人,把他们拉上马,带到皇宫。皇帝不等他们行完礼,马上分配任务。这个官提得太快。临危受命以后也不会被人批评。

小赵皇帝考虑在主张留在开封抵抗金兵官员里面,许翰是极少有军事背景的官员。现在临危受命,绝对不能任命想逃跑的官员,主张迁都的官员。最怕任命刚下达,他就借机逃跑了。任命王勇,因为他经常起草命令,对下达命令,一定在行。对人家的命令,看得多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起参谋的作用。他又是进士出身,当地方官肯定也会胜任。刚看了新武器,一定有大宋会胜利的信心。

许翰、王勇离开皇帝,马上到兵部去等抽调来的士兵到来。

在兵部的广场上,许翰、王勇互相商量。到了洛阳,首先是封闭城门。再是下布告:

一、皇帝撤销王禀西京留守使的命令。

二、皇帝任命许翰担任西京留守使、王勇担任西京留守副使的命令。

三、许翰王勇关于西京守备部队将士归队的命令。

四、洛阳城民兵上城守卫西京的命令。

在这些命令起草张贴后,由王勇派人接收西京的银库、兵器库。粮食草料库房。

在回归士兵增加后,逐步派这里去的士兵担任各级的军队基层骨干官员,保证今后命令能够有效地执行。

考虑到可能官员不够。再下一道布告:

原有官员,在布告公布当天回来任职,一律保持原来职务不变。在布告第二天回来任职,一律降一级使用。第三天回来任职,免除原有职务,予以留用。以后回来,一律免职。

暂不说处分问题。

他们又分析了西京的敌情,都估计金兵还没有这样快知道西京留守使弃城逃跑。如果出现金兵已经占领西京的情况。利用这一千人,抢先占领几个重要关口,再召集离散的大宋士兵,保护东京开封的侧翼的安全。

士兵已经来了一部分。王勇去问他们唱不唱得来皇帝写的两首歌,大家都说会唱。

王勇说:对归队的士兵,先教两天歌,招一下他们的魂。训练等部队组建后再说。

等到人一到齐,许翰宣布,奉皇上命令,马上占领西京,现在出发。

全部都骑上马,经过几个时辰,一路畅通无阻。到了西京洛阳,天还没有亮,城门大开着,也没有士兵守护。他们马上封闭全部外城城门。城门一封,便派出两个士兵回东京开封向皇帝报信。

布告一拟好,马上派人抄写、张贴。其他工作按商量的马上分头执行。等原来的士兵回归一部分,又派兵去驻守战略要地。

西京的危机就这样被尽快的消除了。

西京的危机,只对这次参加的一千人十分有利,全部当官,有军功的当大官。有的一下就涨了许多级的官,增加了不少的薪俸。不过,以后西京的军队十分打得硬仗,他们的军官都是打过仗的立过功的,又年轻,武艺又好。

靖康元年正月初五早朝,小赵皇帝下了一道命令:

命令沿开封以北的一百里范围的老百姓,带好一月的粮食,衣服,被盖。其余粮食全部自己找地方掩埋。房子留着,赶着自己的牛羊马,杀掉鸡鸭鹅猪带上自己吃。烧掉草料。越过汴河,坚壁清野。损失朝廷以后补助解决。机动部队,各出二百口齿伶俐的士兵骑马到乡村动员。汴河南岸的地方官府,负责安排这些到来的老百姓地方暂时居住。

接着是战报,反正太原金兵西路军也没有攻下来。

东路军用小船在渡河;可能已经渡过三万人,北岸还有许多人马等待过河。

大臣们知道小赵皇帝也不准备迁都,说了也白说,没有大臣说了。早朝很快结束。

结束了早朝,小赵胡乱地去吃了一点东西,就告别皇后,到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去上班。

到了指挥部,小赵召集吴革、张文亮、李宏以及战役策划科、新战法研究局的众人在小会议室开会。

小赵皇帝首先讲话:“金兵进攻我们大宋,目标是我们大宋京城。现在正在渡黄河。我们已经没有可能避免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是怎样打好这一场战争这个问题了。其他话朕也不多说,现在请大家发言,我们来集思广议,力争以最少的牺牲,最保险的方法,来打败金兵消灭金兵。请大家发言。”

吴革说:“兵书上有‘半渡而击’的这个词。现在就存在这个机会。如果要打,现在正是时候。要打马上就应该调兵。”

小赵皇帝说:“半渡而击,很好。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全部消灭敌人?”

吴革说:“不能,最多将已经渡河的敌人全部消灭。”

小赵皇帝说:“不能全部消灭,敌人必然在我们黄河北岸的广大土地游荡,我们大宋的损失一定不小。”

一个人说:“我们可以等他们过了河,将他们包围,全部就地消灭。如果我以前这样说,完全是痴人说梦。现在我们皇上发明了长马刀、长斧头刀,弓箭兵皇上采取了三轮式。我们研究新战法,我去了解了它的作用,敌人的骑兵,遇到了我们的弓箭兵,遇到了我们的骑兵长马刀,步兵的长斧头刀,他们根本冲不起来。我们已经成为了金兵骑兵的克星。加上我们其他的新式武器,敌人一定会完蛋。”

小赵皇帝说:“如果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久经战斗的强悍军队,光是我们住河防的十二万兵,撤下来,等敌人过了河。以我们现有的装备,就可以轻松消灭金兵这六万人。”

“金兵是六万人?”一阵窃窃私语。有这个人站出来说:“金兵自己号称是二十几万呀!”

小赵皇帝说:“那是他们吹牛!我们的种师道不是也吹过牛吗,要看实际。现在我们也要看我们的实际。我们的十二万人,被敌人敲鼓就可以吓走,所以说,用这样的兵去与敌人硬碰硬地打,即使计划得完全正确,你计划不了哪个部分战场一箭不发,全部逃跑了。”

小赵皇帝有点难受地说:“现在,我们的兵,朕真拿他们没有办法。打仗要知道敌人,要知道自己。所以,我们的兵也要慢慢地调养。先利用我们的城墙,我们的汴河的有利条件,让敌人来攻,不硬碰硬地消灭一部分敌人。提高大家的勇气。再逐步地把敌人消耗一部分。最后,我们的士兵也敢打了,将军也敢打了,找机会一鼓作气消灭他们。这就是朕的办法。”

小赵皇帝看了看大家,说:“即使这样,朕还不放心。朕把你们找来,给一个任务。现在这里的人,除了参谋长,你们全部下去担任军事首长的副官,相当于给他们出谋划策。大家也要见一见敌人,也要学一学指挥,锻炼锻炼,今后好打仗吗!不过朕给你们一道命令,下去各组织几十个人,执行纪律。士兵在前线没有撤退命令逃跑的,立即就地处决。主官,没有朕的命令撤退,逃跑的。一律就地处决。你们马上代理主官,指挥打仗。仗打好了,就是主官。”

“朕也是不得已这样做。这个任务,大家接受吗?”

马上就升官,大家高兴还来不及,齐声答道:“接受!接受!”

现在这些武官对于皇帝的命令,已经是坚决执行,绝不拖延。再加上坚壁清野是打仗的常识。敌人没有吃的,我们正好打他。士兵一接到命令,马上出发。老百姓本想逃跑,没有地方去。皇帝通知向汴河南岸转移,路又不远。于是把自己的多余的粮食埋起来,杀了鸡鸭鹅猪,赶上马牛羊,背上衣服被盖,带上家中贵重的东西,向南出发。随便一个村庄,有一个士兵说一声,就全部动员起来。没有通知到的,亲戚朋友一通知,全部就知道了。

向南的大路小路,扶老携幼,羊唱牛叫,一时间热闹起来。渡口也热闹起来,城里也热闹起来。城里不准住,说要准备打仗,全部又往南转移。

金兵守在黄河岸边,也派了探子前来侦查。问题是害怕被大宋的兵消灭,只听到十分热闹。赶忙回来报告。

金兀术、完颜宗望、郭药师十分紧张。敌人十二万兵听到敲鼓就撤退了。是真的害怕吗?如果是一个阴谋,假装害怕逃跑。现在正是金兵渡了一半的时候。当过兵的都知道半渡而击。这个时候,大宋的军队如果来攻,已经过河的退不回去。对岸的兵没有办法支援。还有马没有运过来,骑兵变成了步兵,对大宋的优势更少。只有马上集合部队,等大宋军队到来,集中部队攻击一点,突破包围圈。

金兀术建议完颜宗望,马上集合部队。爬上黄河的大堤,在上面布阵。

金兀术,悄悄告诉完颜宗望,要派兵监视郭药师。

往回完颜宗望,如果听金兀术这样说,马上就要替郭药师辩护。说郭药师主动投降金国,给金国带来多少土地、多少士兵、如果他不投降,燕京还有可能打不下来。我们就不可能到大宋这个富裕的地方来。如果他不告诉我们大宋的内部情报,我们还不知道大宋内部空虚。我们这次有可能打垮大宋。大宋的金银也多,妇女也漂亮。气候也十分好,有的地方,许多地方冬天根本不下雪,冬天还要出产粮食、蔬菜。比我们哪个穷地方,样样都好。

完颜宗望现在知道是非常时期,如果大宋真正是一个阴谋,把我们放到黄河分开消灭。什么都完了。假如是这样,一定要消灭郭药师。

完颜宗望马上派几十个兵很到郭药师周围。出现了被大宋包围的时候,马上把他杀掉。

郭药师也有自己的两千骑兵部队给金国军队带路。哪知道,过黄河,自己的军队是投降的低一级的军队。没有让他们先过,还在黄河对岸。这几十个女真的强壮汉子,难道还看不出他们在怀疑自己。特别是哪个金兀术。整天怀疑自己是大宋安排的,大宋有什么阴谋。自己可是真心投降,难道投降错了?难道命要丢到这里?早知道这样自己???

经过两个时辰,声音变小了,又不敢去追,怕陷入大宋的包围圈。终日提心吊胆。不知大宋搞的什么计策。后来侦查的有个士兵勇敢地向前,村庄没有老百姓了,回来报告,才知道大宋坚壁清野,金兀术的心才落了下去了一半。

大宋撤退老百姓,说明他们正准备打仗,现在的危险还没有去掉。金兀术要哥哥完颜宗望下令加快渡河,已经过河的准备战斗。

小赵皇帝安排好这些年轻的兵部京城保卫战的办事员下去当了各部队的军事副官,为防止战场出现逃跑的事件捆下了一道保险绳。又让兵部给了任命书。

无事,又到保卫战总指挥部的各科室检查了一遍工作。忽然,脑壳灵光一闪。马上带领侍卫一起回皇宫。

皇后一看小赵皇帝回来了,高兴得很。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在一起吃午膳,小赵皇帝目的是一会给他安排午膳。说完又到崇政殿去办公。他坐在椅子上,把自己知道的历史回顾了一遍,wωw奇Qìsuu書còm网把最近一些人的表现也回顾了一遍。

小赵考虑得差不多,叫来一个宦官,去传吏部的几个官员。

要改变历史,首先要改变历史条件,如果自己被一帮贪生怕死之辈所包围,历史极有可能,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进。

首先是张邦昌这个老家伙,金兵第二次占领开封,把徽宗、钦宗作为俘虏抓起来后,就是叫他当的大楚的皇帝。老子真恨不得把他杀掉。

现在顺便介绍张邦昌:

张邦昌(1083-1127),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举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职。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东京(今河南开封)时,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对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东京,他建立傀儡政权,曾称“楚帝”月余。宋高宗即位后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处死。

小赵皇帝又想起现代有人与张邦昌说的好话:

有人说:

“与后世一致认定为“叛臣”的结论恰恰相反,自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张邦昌就在为推翻自己的统治,实现前朝的复辟而做着种种不懈的努力。就算张邦昌当过皇帝,其终极目标也还是为了恢复“旧时王谢”。

金军没走之前,他亲自到金营拜见粘罕和斡离不,提出了“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借东都三年,乞班师,降号称帝,借金银犒赏”等七项重要提议,并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工作,得到了当局的许可。其中,仅岁币一项就成功免除钱一百万贯、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负担,为赵宋王朝的成功复辟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又亲自致书金军统帅,成功的将左丞冯澥、管军郭仲荀、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太常少卿汪藻、礼部侍郎谭世绩、中书舍人孙觌以及徐天民、苏余庆、沈晦、路允迪、黄夏卿等一干政治精英争取到了汴梁。前京城留守孙傅、签书枢密院张叔夜以及御史中丞秦桧曾经反对他当皇帝的态度最为激烈,但他丝毫没有计较前嫌,同样致书请求放归。”

“此外,他还殚精竭虑,请求遣还诸王夫人及诸帝姬,希望通过“曲线救国”的策略;因为当时有部分夫人的腹内正有孕;为皇室宗族保全一丝血脉,可惜被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粘罕看破。”

“最后,当金军终于准备北归时,他又委婉而坚决的拒绝了粘罕留一万金军帮助其巩固统治秩序的“好意”,彻底消除了赵宋王朝复辟的暴力隐患。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在金军撤退以后的第一时间内,就派出使臣谢克家带着传国玉玺赶到前北宋王朝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恭请大宋王朝现存唯一合法继承人康王赵构前往继承皇位。同时,恭请元祐皇后在康王到来之前先垂帘听政,暂时主持大局,自己则以太宰的身份退到内东门资善堂居住,继而又亲自赶到南京,痛哭请罪。”

“至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自始至终,张邦昌从来都没有任何叛变国家的行为。因此,说他小人则可,将其列为叛臣,则不但有失公允,更是千古奇冤。”

小赵皇帝又想,他当伪“大楚”的皇帝,是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也宽大一点,不杀他,把他赶远一点,到海南去。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改变环境

吏部的几个官员来了。

小赵皇帝对他们说:“现在已经要打仗了,朕的耳朵边成天是迁都、议和的声音,这影响了朕指挥打好京城保卫战。有这几个官员,张邦昌朕准备派他到海南。唐恪、耿南仲、王宗濋这几个人在南方几个地方,哪里有州府的副官给他们安排一下。”

小赵皇帝想到张宗昌当皇帝的帮凶王时雍、徐秉哲、吴拜、莫俦几个,又说:“王时雍、徐秉哲、吴拜、莫俦你们看那里有县官安排一下。”

“因为马上就可能打仗,他们也想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你们马上就去下通知,今天下午就动身。”

吏部的官员马上就去,下发通知。中午不到,通知就完成了。

这一帮官员,都是连降几级,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下午,就把自己的家属带上离开京城开封。还有的官员在自己的门口,向着北方,向皇帝叩头,表示感谢。

小赵皇帝又回顾自己所看过历史书籍。好像有的书写道:

主和派的中书侍郎唐恪,尚书右丞何,礼部尚书陈过庭,开封府尹聂昌,御史中丞李回,却得以高升。他们积极实行议和政策,以不抵抗为目标,他们在金军即将包围开封之际,提出了丧权辱朝的割让三镇军事要地太原,河间;中山给金国,作为议和的条件,同时为了表示所谓议和的诚心,为了所谓的节约京城粮草,为了所谓的十万大军补给不好解决,居然令耿唐十万勤王之军原地返回,致使开封防务空虚,成为了一座与外界断绝的孤城!

当时的天气,寒风怒号,连日雨雪,冰冷刺骨。将士们顶风冒雪坚持作战,冻僵而死者比比皆是。滴水成冰的天气中,很多将士居然都握不住兵器!钦宗看后,目不忍睹,热泪直流,他日日在宫中光着脚祈求上天放晴,但风还是越刮越大,雪还是越下越猛,天气还是越来越寒冷。

大宋勤王的军队迟迟不能赶到,他们要么因为将领惧怕,故意拖延时间;要么被金军阻隔,不能前进;要么远在千里之外,远水不能解近渴。总之,直至京城开封城破,城中可用的大宋正规部队仅仅有三万多人。

他妈的,来的军队都赶走了,如果钦宗手里有十几万军队,说话、谈判就要硬气得多,金兵也不会这样嚣张。历史也许就不会这样发展了。

还有些主和的官员,没有赶走的,要想办法让他们走。

他们走了,再提一批官员,自己提拔的,对自己就比较忠心了。

过去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小赵皇帝深有体会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吃午膳是时候到了。小赵皇帝离开办公的崇政殿,回到延福宫。宫女用金盆端来洗手的温水。朱皇后亲自接过来,服侍小赵皇帝洗了手。

皇后又吩咐传膳,传膳的命令一路传出去,马上,就有十几个宫女一溜排着队,端着菜肴。没有端菜饭的,就拿着食具。可惜皇帝只准四菜一汤,不然传膳的队伍更长。因为皇后与皇帝一起用膳已经形成规矩,每道菜的数量就增加了。还有厨子曾经要搞八菜两汤被皇帝制止了。试菜的宦官,一人夹菜,一人食用,菜被一一地试过,隔了一会,看没有不良反映,才请皇帝食用。皇帝牵了皇后,一同上桌。午膳开始了。

李德全王文还在制火药,指导造炸药包,手榴弹。

小赵皇帝吃了午饭,就到崇政殿继续办公。

现在洛阳留守使的奏章已经到了。是汇报他们驻军抢占洛阳的经过,组建新军队的经过。他们召集原来的军队归队,用这里去的一千多人,按武艺,军功作为标准,派他们去担任各级军官,很快几万军队就建立了。现在已经完全接管了银库、武器库、粮食草料。洛阳的城市已经稳定下来。

小赵在他们的奏折上批:“干得很好!”

下面的十几个地方的奏折,都是开封城南的各县的报告社会治安,被流窜的散兵骚扰的情况报告。

小赵皇帝以京城保卫战总指挥部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