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你们可以招那些已经考起了秀才的男青年,他们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朕估计是找得到人的。我们招的人,来做编辑,来写文章,都是要给钱的。”

刘桂香说:“今天,圣上给臣妾的讲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一定要写好这篇文章。”

下午,刘桂香就派她宫里的宦官到自己娘家去。

刘国丈,在家正在与那些办事的家人讲生意上的事情,见宦官来了,知道是带来了自己女儿,现在的皇贵妃娘娘的口信。忙把家人解散了。把宦官迎接进来。宦官忙给刘国丈跪下叩头。

刘国丈现在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身体好,精神也好。家里做着粮食和其他生意。一二百万人的大城市,一年的粮食要多少?不管赚多赚少,粮食生意只赚不亏,倒是赚了不少的钱。自己有一个漂亮的女儿。那时候,姑娘已经兴起了缠脚的风气。可以由于自己太爱自己这个漂亮的女儿,她妈妈一定要给她缠脚,女儿痛苦的哭闹,被自己放了脚。为了补足女儿没有缠脚的“缺陷”,自己请老师让她刻苦读书。商人都有冒风险的素质,自己的女儿也有这样的素质。搭抛绣球的高台,到开封府打官司,其他的人的姑娘想也不敢想,她就有这样的胆子。谁知喜从天降,他的女儿竟然成了高贵的贵妃娘娘。

自从自己的女儿成了贵妃娘娘,生意人就像自己的女儿被皇上选上一样,礼物收了不少。自己家的生意简直就是蒸蒸日上。外面的生意人纷纷找上门来,纷纷送来利润丰厚的生意。刘国丈也处处小心,生怕有了仗势欺人的坏名声,都十分讲诚信。和气生财,还真不假。

女儿在皇宫,比不得皇后和朱贵妃,她们可以互相帮助。只要是皇宫交办的事情,就是亏本也要办好。刘贵妃叫自己家帮皇宫卖糖果糕点,自己是准备亏本的,那知道成了一个生意十分红火的生意?

刘国丈赶忙把皇宫来的宦官扶起来。

正文 第八十六章 活字印刷

刘国丈把刘桂香宫中服侍她的宦官让进了家,接受了宦官的跪拜。刘国丈又把宦官扶起来。这个宦官叫李文。

刘国丈问:“李公公,您来到本国丈家,有什么事?”

李文说:“在皇宫里,刘贵妃,贵妃娘娘与皇上谈起卖糖果糕点的事情,说起糖果糕点已经供不应求。皇上想在刘国丈处建一个糖果糕点厂,主要安排皇宫宫女出宫有工作。宫女是要给工资的。贵妃娘娘说:‘国丈家里还有空库房,只需要建宿舍。供宫女们居住。’皇上说:‘我们皇宫出技术出资金,你们家出厂房出土地。以后按资金分红。’皇后娘娘说:这样不好安排外地的宫女学技术。我们的贵妃娘娘说:‘以后安排宫女到糖果糕点厂学技术,与皇宫一样,也不收学费。’”本公公就是奉贵妃娘娘的懿旨,来告诉刘国丈,合伙建糖果糕点厂的事情。”

刘国丈说:“上次贵妃娘娘叫我们找一个地方卖糖果糕点。哪知道皇宫产的糖果糕点这样好卖,现在已经供不应求。既然皇上要办糖果糕点厂。我们马上就开办。库房我们有几个,在库房旁边还有空地方,建一些宿舍供宫女出宫居住。我们马上就照办。至于皇宫出的钱,以后办成了,再给我好了。皇上给我们家赚钱,我们还要感谢呢。麻烦公公回宫向皇上表示我们的谢意!”

李文说:“除了糖果糕点厂,皇上还要办一份报纸,由贵妃娘娘去管。贵妃娘娘叫国丈帮忙找几个刻字,排活字印刷的师傅。”

刘国丈说:“我这就派人写几份广告,招几个师傅。”于是刘国丈叫家里的账房写几份招印刷师傅的广告贴出去。

李文说:“国丈,为了我回宫好回话,本公公向去看一看我们准备做糖果糕点厂的厂房有多大?”

刘国丈就带着李文,坐着轿子,到外城汴河南岸,一处地方,有几个大的库房。在库房旁边靠南,还有十来亩土地的空地方。

李文看这样大的七八个大库房,做糖果糕点厂肯定用不完。就说:“刘国丈,我们皇上要贵妃娘娘办报纸,需要地方印刷,是不是拿一两个大库房,做贵妃娘娘的印刷厂。”

刘国丈说:“只要公公认为这个地方适合做印刷厂,拿一两个做印刷厂就是了。”

李文说:“这靠东的两个,与那边的几个库房离得开一点,是不是建一道矮墙把两个厂分开,糖果糕点厂毕竟需要卫生一点。再在印刷厂建几件住房,供印刷的师傅们居住。”

刘国丈说:“李公公说得是,本国丈马上就办。”

李文将到刘国丈家的事情给刘桂香贵妃汇报了。说自己专门到汴河边那几个大库房去看了,见库房大,库房多,除了糖果糕点厂,和需要建的宿舍,还建议刘国丈拿两个库房做报纸的印刷厂。印刷厂请师傅的广告已经张贴出去了。

刘桂香见糖果糕点和报纸的事情都有进展,感到很高兴。

用晚膳的时候,刘桂香就把李文到娘家,与自己父亲刘国丈谈的情况,李文到汴河的库房看的情况说了。

皇后说:“那我们皇宫就先拿两千两白银开支,他们把账记好,我们好确定股份。”

刘桂香说:“好,我就叫他们来皇宫支两千两白银,拿去开支。”

小赵皇帝说:“如果他们把搞印刷的师傅请到了,通知朕去看一下,朕还没有看见过现在的活字印刷。”

刘桂香说:“师傅请到后,就叫皇上去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小赵皇帝又问朱慎现在训练情况。朱慎说:“现在我们空军在学习制作沙盘的方法,空降兵就转向学习驾驶热气球的方法。空军学习完制作沙盘,就准备到天空拿着望远镜出去侦查,回来制作沙盘。制完了沙盘,就学习格斗的方法。还有降落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的野外生存方法。在热气球上使用弓弩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朱将军还真的有成绩了。”

朱慎说:“我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这都是皇上早就安排了的,指示了的事情。”

晚上,小赵皇帝批奏章的时候,看到了到蒙古的道路已经开通,在奏章中说:“这次到蒙古的道路,比蒙古原来的道路,少了几百里,这里面与圣上发明的炸药有关系。道路修得比较平坦,许多地方几乎可以叫笔直。遇到挡路的石头,就炸。路修好了,还有了铺路的石块。又节约了银子。”

奏章里还要求与两个宦官请功,他们在炸一面石头的悬崖的时候,打了几个大洞,装了几个大炮,一次就把还是巨大的整块石头的悬崖炸了下去,为到蒙古的道路及时修通,功不可没。

小赵皇帝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必须要有方便快捷的道路与朝廷连接起来。使老百姓与朝廷的心理距离缩短。如果边疆出现了叛乱,有方便快捷的道路,就好平叛了。

小赵皇帝在蒙古修路部队的奏章上批到:“这样快就修好了到蒙古的道路,你们为蒙古永远成为我们大宋朝廷大家庭的一员,做出了贡献。朕代表朝廷向你们表示感谢!”

“对两个宦官的贡献与军功,请兵部酌情评定军功。”

六月十二日早朝,徐处仁丞相正式拿出来了一份清理大宋朝,去掉诛连法律的清单。说明,在哪里,改变了原来法律的那一条那一款,那一项,法律有诛连的内容,现在怎样改变,使原来的法律,没有诛连的内容。一条一款,逐字逐句。就读了一个早朝。

那些大臣们高兴起来,哪一天,不小心犯了法,也不会使自己的父母、儿女、妻子、岳父岳母、兄弟姐妹们被连累了。大家小声议论起来,除了不诛连,死刑没有废除,实际已经废除了,变成了到遥远的边疆强迫劳动八年。法律从来没有这样轻过。只是皇帝不允许大赦。对今后国家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不过没有人公开出来反对,自己都是投了赞成票的。

李纲等徐处仁丞相说完,就想把鼓励创新法,专利法,新技术保密法的草稿拿出来念。小赵皇帝说:“现在已经不早了,明天再审议那三个法律。今天把清除诛连法大家审查了。”

小赵皇帝又问:“对清除诛连法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没有清除不彻底的地方?”

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我们的法律里,作为父亲母亲,儿子犯了法以后,隐藏儿子。按理说是窝藏罪。现在这个法律也是这样定的。我认为,只要父母没有参加儿子一同犯法,我们就要从人性的角度看。父母爱儿女是天经地义的,对至亲,我们是不是网开一面,不追究父母的窝藏罪、包庇罪。”

又一个大臣出来说:“既然是窝藏了,就应该判窝藏罪。”

又一个大臣说:“父母爱儿子、儿子爱父母,是人之常情,不希望儿子父母坐牢也是正常的。”

一个大臣出来说:“如果允许他们窝藏,我们以后执法就难了。”

小赵皇帝说:“如果做儿女的,做父母的参与了犯罪,就应该追究法律责任,没有参加的就不追究法律责任。如果父母没有参加犯罪,但是窝藏了儿女的我看就算了,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已经抓到了罪犯,他的父母或者儿女,用打斗的方式,妄图让儿女跑,父母跑,如果还真的就跑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允许,今后我们执法就难了。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了。”

刑部尚书说:“圣上的意思,第一种,与清除诛连法有管,犯了罪就追究,没有犯罪,就不追究。二一种是,我们同情父母儿女之情,我们没有抓住罪犯,他们让他们跑,我们不追究。三一种,我们已经抓住了罪犯,他们出来影响我们执法。我们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了。除了父母儿女的关系,其他人要包庇,就犯罪了。”

小赵皇帝说:“大家对这样修改窝藏罪,有没有意见?”

见半天没有人说话,就说:“那就按这样修改窝藏罪。”

早朝,诛连法就正式从法律里清除了,还修改了窝藏罪。新的大宋法律就更加人性了。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下朝后,就有刘桂香家里来人,说印刷的师傅已经找好了。刘桂香又来告诉皇上。小赵皇帝不知在那一本书上看见活字印刷就诞生在宋朝,就对活字印刷产生了兴趣,要与刘桂香一起去看。

因为刘桂香知道这些印刷的师傅就在汴河的库房住,直接就带着小赵皇帝到汴河的库房去。

到了库房,那些管库房的人都认识刘桂香。以前是刘府上的小姐,毕竟是东家,历来大家就很尊敬刘桂香小姐,现在已经是皇帝的贵妃。大家都跪下叩头,口里高呼:“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桂香笑着说:“皇上还在这里呢!”意思是你们不能只顾着我这个千岁,身边还有一个万岁呢。

大家一看,刘桂香身边,有一个年轻英俊的书生,原来是万岁爷皇帝。大家赶忙补充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贵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赵皇帝说:“起来吧!”

刘家的下人爬了起来。刘桂香问:“请的印刷师傅呢?”

里面有人还是按原来的称呼说:“小姐!那些师傅在那边的库房里。”马上又想到叫法不对,改口说:“贵妃娘娘,那些师傅在那边的库房里。”于是就跟在皇上皇贵妃身后,指前面的库房。

小赵皇帝与刘桂香直接向那边的库房走去。那些侍卫,知道皇上身穿的书生服装,也不出声。走在皇帝后面刘家的下人们,见没有人报,在库房门口喊了一声:“皇上驾到!”

那些印刷的师傅们,已经知道是贵妃刘桂香请的他们,一听到“皇上驾到!”吓得屁滚尿流似的忙到地下跪下。抬头一看,一对年轻夫妻走了进来。只得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贵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赵皇帝说:“师傅们,平身吧!”

这些师傅们爬起来,也不知道说,“谢皇上”了。小赵皇帝也不在意。抓了一条板凳,对刘桂香说:“来,这里坐!”自己就坐了下去,刘桂香也坐了下去。

有的师傅早就听说过,不能与皇上平起平坐。与那些师傅递了一个眼色,大家就都不敢坐了。

小赵皇帝说:“你们这些师傅,怎么不坐了?”

有一个口齿灵活的师傅说:“圣上,我们小民百姓,怎么敢与皇上贵妃平起平坐?!”

小赵皇帝说:“朕今天专门来看望师傅们,来看一下怎么印刷的。今后还会经常见面,你们不要过分重视礼节,都来坐下。哪个师傅来给朕讲一讲活字印刷。”

那些师傅们见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里了,只得坐下。他们又推了一个师傅来给皇上讲活字印刷。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师傅说:“皇上,最近京城的各行各业都希望皇上能够到他们那里去呢。因为皇上一去,就能够使那个行业造出新东西。皇上能够光临我们印刷行业,是我们行业的幸事。”

这个师傅指着面板上的一堆泥说:“我们就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泥巴的胚子上用尖刀在一端刻上反面的字。再把这些刻了字的泥胚,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再用干净的刷子加一定的压力在纸上刷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这就是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小赵皇帝指了指上面的泥胚,问:“你们的字怎么那样大呢?”

那个师傅说:“再小了就不好雕刻了。”

小赵皇帝说:“用木头雕刻,字肯定可以刻得小了”

那个师傅说:“我听我师傅的师傅说过,毕升也曾经试着用木头刻字,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小赵皇帝说:“木料的品种太多了,有的木料确实由于年轮的结构粗细不一样,存在你说的毛病,有的木料的纹理就粗细一致得多。比如梨树、棠梨木结构就好得多。还可以用铜活字、铅活字。”

刘桂香说:“我们家里买了好多棠梨木,准备给我做嫁妆的,嫁给皇上,就不需要嫁妆了。现在正好来试一试木活字。

小赵皇帝想,我们国家把四大发明看得十分重要,看来我还得改进改进改进活字印刷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改泥为木

小赵皇帝让刘桂香叫他家的下人去拿几块棠梨木来,去找一个技术好的木匠来。

一会,棠梨木拿来了,木匠也找来了。小赵皇帝把他们制的版的边子的高度量了,告诉了木匠高度。他知道开始试木活字,字不能太小,就比泥活字小一半为尺寸,木匠在木方上,横着锯了几条缝,竖着锯了几条缝,再横着一锯子锯下去,很多小木条就出来了。

小赵皇帝说:“印刷的师傅们,你们用这些木条刻一些字试一下。木匠师傅,把你的撮子用一下,把木条刻字的那一面削光滑。”

木匠就把小木条的一面头子削光滑了。写反字的师傅就在上面写字,刻字的师傅就刻字。一会就刻了几百个木活字出来。

小赵皇帝问:“你们有没有最小的模板。”于是印刷的师傅,他们就拿来一个小铁版。小赵皇帝说:“既然不好烤化粘连,就不粘连。把这些字齐好,当排版,再用木条打紧,来印一下,试一试。”

印刷的师傅马上就照办,字排好了,再用小木条卡紧。版就排好了。接着刷上墨汁,在纸的上面用干净刷子一刷。字就印出来了。

印刷的师傅说:“真奇了,比泥活字吃墨还好。”

小赵皇帝说:“你们多印几张试一试,”

真的比泥活字还好,印的也清晰,又不糊纸。

小赵皇帝说:“现在,你们就要想什么办法把木活字派好,卡好,争取怎样做才快一些,好一些。”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的活字里面,有没有标点符号?”

刚才答话的那个师傅回答:“我们以前排字还没有标点符号。”

小赵皇帝说:“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读?现在,我们一定要做标点符号。”

那个师傅说:“是!我们听皇上的。”

小赵皇帝把刚才木活字印出来的纸拿过来看,说:“以后排版一般就不排竖的了。你们看,我们汉字,是从左边向右边写,字是从上往下写。我们现在从右边向左边写,如果写字,就不顺利了。我们现在排版,就从左边向右边排,改变原来的排版方式。”

一个印刷师傅说:“原来的规矩就是从左向右排,这样,就与原来的规矩不合了。”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我们原来的规矩是泥活字,现在用木活字的效果这样好。就要用木活字。标点符号,使书读起来,爽快了,就要用标点符号。写字是从左到右,我们排版从右至左,本来就有矛盾,现在皇上把原来的矛盾去除了,是好事。”

小赵皇帝说:“我们做匠人的,就需要把自己原来的技术。工具不断地改进,要比原来更好更快。不要老师教的,就不敢改。毕昇做活字的时候,谁来教他,还是要靠他自己不停的想,不停的试,不停地改,才出来了规范的方法。他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后人,就要给他改,给他完善。完善了,毕昇还要感谢我们呢!”

小赵皇帝又四下看,看见一个方格的木盘,他问:“师傅,这就是你们放字的盘子吗?”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这就是放活字的盘子。”

小赵皇帝说:“这也不方便啊!比如,我们这里拿‘我’这个字,‘们’字要到那边去拿就十分不方便。”

答话的师傅说:“是不方便,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来做一个圆盘,中间挖一个圆孔,再在四周钉上盒子。在下面用一个木板做座子,在座子上打一个孔,安上一根圆棒,圆孔就放到座子的圆棒上。”

小赵皇帝边说,边在地上画,木匠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木匠说:“小民知道怎样做了,只是不知道尺寸。”

小赵皇帝看他们原来的是一个四方形的,就说:“按这个四方的对角做圆盘的直径。”

从来都说木匠是木秀才,木匠听皇上一说,马上知道尺寸了,就开始做起来。

小赵皇帝想,要圆盘转起来,还不容易,看见刘桂香的跟班宦官李文在,就说:“李文,到后苑造作所,去做一个转盘。”

小赵皇帝拿来一张纸,画了孔的孔径一寸半,转盘外径六寸,上下一对,里面四个小眼,外面四个小眼,打十六颗小钉子。上面批上:滚珠大小由铁匠师傅们自定。

木匠就忙起来。那些印刷的师傅,今天碰见皇上,还真的开了眼界,皇上一会,就把他们的技术变了一个样。

刘桂香往回听说皇上的“发明”,今天亲自看见皇上搞发明。皇上对木匠的话,还是技术创新的一篇宣言。自己回去一定要写一篇报告皇上创造发明的文章。不得已,把自己的皇上吹一下,这对搞创造有好处啊。

木匠一会就把圆盘做起了,问:“钉格子怎么定?”

小赵皇帝问:“你们印刷的师傅,在格子里,按什么标准放活字?”

答话的印刷师傅说:“我们是按韵为标准。”

小赵皇帝知道,“韵”,就是韵母。发声首先是声母。就说:“你说的韵母为标准,我们发声,首先是声母,我们应该按声母定大格子,按韵母定小格子。”

刘桂香也是一个才女,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可以说样样精通,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话,还是闻所未闻。其实她那里知道,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知识,只是幼儿园刚上学学习的东西。

印刷的师傅,今天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也不做活路了,就在那里看皇上发明新盘子。或者拿着小木条在那里发神。

小赵皇帝怕木匠没有办法做,就说,你就从中心钉出来,先按韵母的数量钉,定好了,就只是放的问题,放声母,或者韵母都行。我们放的时候,可以改,看那一种方便,就用那一种。”

木匠有了标准,马上就钉起来。

木匠把转盘放活字的格子刚钉好,李文的转盘,从后苑造作所把转盘拿来了。有皇上的命令,铁匠马上就做,还能不快?

木匠在座子的圆棒上,套上转盘,又在事先打出的孔上钉上钉子,将上面的木盘上也钉上转盘,再放上滚珠,转盘就转起来了。小赵皇帝看转得还不利索,就叫找点菜油来。刘桂香家的下人连忙跑去找菜油。菜油一抹上,还真的呼呼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