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跑了。
这一顿轰击,大象死了几十个。
小赵皇帝看还没有对大象军队有毁灭性的打击。马上命令空军的七个热气球全部装上炸药包,手榴弹,跟踪追击。
一场天上对地上的屠杀大象的行动开始了。
热气球也不敢靠近下面,下面的大理大象部队上的神臂弓在向天上射击。大宋的热气球投弹就不准了。不管那么多,点上炸药包就丢下去。大象虽然大,遇到爆炸也是非死即伤。热气球装不了多少炸药包,丢完了,就丢手榴弹。什么都没有了,就回来装炸药包,手榴弹。再去追赶大象部队。
三个出外侦查的热气球回来,见正在进行一场人象大战。也把热气球里的炸药包向下丢。
几百头大象,跑了几十头,其余全部倒在那里,不死的也没有本事跑了。
小赵皇帝问先锋官,什么事?
先锋官回答道:“圣上,好吓人啰!我们的战马也不小,它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把战马一卷,一甩,就拌死了。人,它用它那柱子一样的腿,一踏,就死了。我战争也打过无数,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小赵皇帝说:“不用怕,他大理的大象部队,遇到我们大宋的军队,现在完了,惨了!”
小赵皇帝说:“将军,马上派你们的人到前面去看,我们死了的人,把他们抬出来,埋了。没有死的叫医生赶快去医治。”
小赵皇帝看书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泰国还有大象部队,还派来与中国军队打仗。大象部队厉害得很啊!
见死伤那么多的大象,小赵皇帝就命令部队去杀大象,去剥皮分肉。有侍卫问:“圣上,大象的肉也可以吃吗?”
这一句话,把小赵皇帝问得苦笑不得。说:“大象的肉又没有毒,怎么吃不得。肯定与水牛肉一样好吃。”其实,他也没有吃过大象的肉。
大宋的军队去分大象的肉。还有很多没有死的象,就用箭射,用刀砍,把它们搞死。
晚上,侍卫们端着大象肉说:“圣上,这大象肉还真好吃,圣上吃过大象的肉吧,不是怎么知道它的肉好吃。”
小赵皇帝老老实实地说:“其实,朕也没有吃过大象的肉。不过知道它的肉是没有毒的。可以吃。”
八月二十四日,大宋的军队进入了建昌府。小赵皇帝估计,建昌府就是现代的西昌吧?进了城,也没有大理的军队抵抗。小赵皇帝见已经进入大理国很远了,就叫随行的成都府的官员,派官员到建昌府的各县去任职。同时许翰将成都府的军队与边防军按各一半的比例,重新整编军队。当然,成都府的军队也是大宋的军队,不比俘虏兵。混合整编的目的,就是边防军打仗的时候多,成都府的军队没有打过仗,以便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大理的俘虏兵,小赵皇帝也叫安排在建昌府学习汉语。
他给那些派到各县的官员的任务,马上接受当地的官方衙门,仓库。维护当地的秩序,避免烧杀偷抢的社会混乱。现在也暂时不要去收税。解放奴隶的事情暂时不要动。这里也大多是农耕社会。我们大宋的军队也不要急着去开垦荒地。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十分重要。对生活出现困难的流浪人口要救济。对逃难的人群要劝他们回家安居乐业。
又走了两天,到达了大理城。小赵皇帝见到达大理城已经很晚。沿途也没有大理的军队抵抗,感到很奇怪。不过,在进军金国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个情况。证明以后还有战斗,甚至残酷的战斗。
大理城的情况现在也不明了,小赵皇帝还不敢天黑进城。就命令部队在城外宿营,同时要预防大理晚上偷袭。
一宿无话,没有任何军队在大理对大宋军队进行偷袭。
天亮了。小赵皇帝派少量部队进城搜索,结果也没有大理军队。小赵皇帝于是进城去看。只见极少的大理的人在走动。这里可是大理的京城,一定是人口稠密。没有人只能证明,人被强行赶走了。
小赵皇帝就叫士兵去找几个大理的老百姓来问一问。一会,找来了几个老百姓。
还好,大理的老百姓早就听说过大宋占领金国西夏,老百姓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对大理官府宣传的小赵皇帝是一个杀人恶魔没有多少人相信。
小赵皇帝叫士兵们不要说是见皇上,避免老百姓害怕。
小赵皇帝说:“老乡,你们大理怎么只有很少的人,其他的人哪里去了?”
有懂汉语的一个老汉说:“官人,我们都是藏起来的人,其他的人,都被高丞相派人赶走了。谁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就是当大宋的老百姓,我们老百姓还是要过日子。大宋的老百姓也生活得很好。”
小赵皇帝问:“他们说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老汉说:“据说高丞相说:向南,有广阔的可以开垦的土地,叫到南边去,再去建立一个新大理国。”
小赵皇帝高兴地问:“南边还有广阔的可以开垦的土地呀?”
老汉说:“以前我们也听说过,在西南方向,土地还多得很。土地据说还是平原。”
小赵皇帝是一个现代来的人,怎么不知道向南还有很大的地方,向西南就是向印度的方向去了。可是,历史有九百年,那时印度还没有统一,还没有被英国占领,还没有印度这个国家。我们的藏南,现代印度还迁了好几百万人。那里的土地一定还很宽。
小赵皇帝问了老百姓,知道了大理城里现在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就到大理皇宫去。
大理的皇宫很乱,但是东西大部分没有动。小赵皇帝就叫许翰派兵守卫皇宫,保护东西别被抢劫。派官员清理登记大理的国家仓库,大理的国家资产。
大理的金银全部搬走了。皇宫的宦官、宫女一个也没有。还好大理城内的城市没有烧毁,房屋没有烧毁。那些粮食仓库,被搬走了部分粮食,大多数没有动。
按一般的规矩,皇宫都是皇家的财产。原来,占领一个地方的皇宫,皇宫都是要被拆毁的。小赵皇帝把金国的皇宫,西夏的皇宫,大理的皇宫全部保护起来。干脆都建立故宫博物馆好了。老百姓愿意来看,还可以挣钱。
小赵皇帝想起,高昌的王宫(皇宫)也要保护起来。几个皇宫的收入,也够自己和子孙后代开支了。
忙了一天,八月二十八日早上,朱慎进小赵皇帝的总指挥部来问:“圣上,大理的军队已经跑了,您怎么不派人去追?”
小赵皇帝说:“大理的皇帝丞相,带着老百姓,走不动,也走不了好多地方,让他们走。我们不要忙。”
朱慎说:“再不追,他们就出大理国的国界了。我们就追不上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就是来统一大理国的,就是来占领大理的地盘的。现在就是占领大理的地盘的事情。还不是消灭大理的皇帝、丞相的时候。他们走了,我们不用打仗就占领这里,太好了。”
小赵皇帝就叫传令兵把许翰叫来,把将军们叫来,把随行的官员也叫来开会。
大家行礼毕,小赵皇帝讲话:“各位将军、大人,我们统一大理的目的,就是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战争。现在,大理国的丞相带领对我们大宋的战争,主要打了几次,先是打我们的宜宾,乐山,眉山,他们可能损失二三万人。再就是我们还击。在边境打了一仗。消灭了二万多人。再是消灭大理的大象部队,消灭有两百多头大象,一两千大理的士兵。”
“在朕看来,还没有给大理军队一个根本的打击。所以,以后还有仗要打。这就与我们打金国的时候一样,我们接连走了好几个州县,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全部集中起来准备与我们打。大理的皇帝丞相是受不了了,跑了。我们就是来统一大理的,他们走了,正好方便我们占领。”
“现在朕宣布:从我们带来的十万军队里,抽调三万人,与成都府的二万人一起组织东路军。由许翰将军负责指挥。同时带领成都府来的官员一起,由东向西,占领大理各州县。到我们的广南西路的边境后,再由北向南,如果还没有与朕会师,再由东向西。目标就是占领大理全境。同时派官员派部队进驻大理各地。”
“这个大理,我们就叫大理路好了。今后就是我们大宋的一个“路”了。”
大宋的将军和官员们拍起手来。
“我们还有七万人的军队,就由朕带领。我们做什么呢?就是看大理的皇帝丞相,把大理的老百姓往那里带,他们据说还要建立新大理国。还要占领新土地。朕也不着急,就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去看一看。”
那些将军官员们都笑起来了。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新大理国
我们知道大理国的皇帝都是信奉佛教的,也是懦弱的。
我们还知道,大理国的开国皇帝叫段思平。大理国是宋代以白族为主体,在现在的云南和四川南部建立的政权。
在公元902年;南诏贵族郑买嗣灭蒙氏自立,改国号为“大长和”。公元928年,杨干贞灭郑氏;拥立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天兴国存在仅十个月。杨干贞即废赵氏自立,又改国号为“大义宁”。历史书记载,杨干贞“贪虐无道,中外咸怨”。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杨干贞为段思平创造了条件。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用“减少你们的税粮一半,免除你们的徭役三年”为号召,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起义,驱逐杨干贞,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在于他的“减税粮、宽徭役”的政策。段思平通过“更易制度、损除苛令”的改革,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段思平的皇位传了十二世至段廉义时,获得实权的大臣杨义贞,于1080年,杀段廉义自立为皇帝。四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的侄儿段寿辉为王。段寿辉传位段正明。1094年,高升泰废除段正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中国”。高升泰在位二年去世。在去世时,见自立为皇帝被各地反对,留下遗属,令其儿子还位于段氏。他儿子遵遗嘱还皇位于段正明之弟段正淳。还皇帝位与段家后,高家世代为相国,称“中国公”,掌握大理国的实权。
高家虽然归还了皇帝位给段家,实际,段家的皇帝就成了傀儡皇帝,什么事情都是高家的丞相说了算。
现在的皇帝段和誉,也看见自己的段家这个皇帝当得窝囊。就想把权利逐步夺回来。
可是现在的这个高丞相,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还希望把皇帝继续架空。自己最终实现当皇帝的目的。
现在,大理把与大宋的属国的地位也抛弃了。把大宋派来的使节也赶走了。还派兵去进攻大宋的成都府路的城池。这个段和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知道大理的祸事不远了。
现在,大宋的小赵皇帝派兵反击大理的进攻。边境一仗,被大宋消灭了二三万人。接着,就把大理的大象部队派去埋伏起来,对大宋进行突然袭击。希望,借大象部队,凭借坝子的平缓的地理位置,把大宋的战马一举消灭。把大宋军队赶出去。
结果,突然袭击也没有起作用。反而被大宋消灭了大部分的大象部队。
大象部队就是对付大宋军队的最有力的武器了。现在这个最厉害的武器都没有作用,怎么办?
高丞相连夜连晚地回到大理城,与大理皇帝商量办法。
段和誉的意见,既然打不赢大宋的军队,我们马上派人与大宋谈判。归顺大宋。
高丞相说:“圣上,我们归顺了大宋,就再也不是皇上了。你们段家,最多当上侯爷。我们高家就什么都不是了。有句话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牛屁股虽然大,只是在牛头的后面。鸡头虽然小,也是鸡全身的主宰。”
“我们还有十万大军,我们不是大宋的对手。但是,向南,就没有人可以抵挡我们的大军。西南边,有大量的荒地,平原。我们只需要把老百姓迁到南边去,就可以建立一个比我们现在的荒山野岭土地更好的大理国。我们十万大军,到那边是无人可挡。”
这个段和誉,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知道如果自己现在与高丞相对着干,可能马上就有生命危险。只得点点头,说:“丞相的主意不错,我们向南,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打出一个更大的大理国。这里就让给大宋吧!”
高丞相说:“我们就把这里烧个精光,看大宋能够得到什么东西!”
段和誉说:“丞相,烧是很简单的,建就很麻烦。我们还是留下来,以后我们的实力强大了,还可以重新占领这些地方。重新建设,多麻烦。我们也给老百姓留点民心。烧光了,不然以后老百姓不认我们,怎样进行统治。”
其实段和誉是给自己留一个后路。没有说出来吧了。
高丞相一想,烧,还有点麻烦。带得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算了。也许还可能打回来,留着还有用。
于是,高丞相就命令军队赶老百姓走。要知道,老百姓可不是军队,走得就不爽快了。
谁知,小赵皇帝听说高丞相又要建立一个新大理国,也不急着追赶大理的军队,让他们慢慢地向边境走去。
送走了许翰带领的约五万大宋军队。小赵皇帝的七万大宋军队在大理城也不走。小赵皇帝叫一部分军队背着粮食,出去看那些有困难的老百姓,给他们送粮食。
朱慎虽然参加了小赵皇帝召开的会议,对小赵皇帝的意图有所了解,还是对小赵皇帝不派军队去追击大理国的军队不满意。不过,小赵皇帝不走,她也没有办法。
小赵皇帝在现代的书籍报纸上曾经看到大理的佛塔很有名。那个时候,也没有机会,没有钱来看大理的风景名胜。现在去看,肯定比九百年后去看,那些佛塔还要漂亮。
佛塔,据说又称塔婆佛图。大理的古塔多为寺庙的附属建筑,它是随着佛寺的兴建而修建的,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如千寻塔、佛图塔、罗荃寺塔等。这时佛教在大理地区已极为兴盛,同时南诏、大理国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有充裕的财力、物力用来修庙建塔。大理古塔的形状与东南亚诸国的佛塔迥然不同,而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但是它又具有自己的民族建筑特色,塔层多为偶数,塔的各部位比例恰当,制作精细,整个塔身线条柔和流畅,十分壮观。
能够穿越九百年前,看留存后世的东西,小赵皇帝感到很兴奋。就带着一百个侍卫,带着自己的妃子朱慎去看佛塔。他们骑着马,见城外二十里外有一个漂亮的塔子。
小赵皇帝说:“朱慎,你数一数,这个塔子有多少级?”
朱慎数了数;说:“十二级吧?”
小赵皇帝也数了数说:“爱妃,你怕数错了吧?”
朱慎说:“您说是多少级?”
小赵皇帝也数错了,说:“十四级。”
朱慎说:“啊?十四级啊?!别人都说胜造七级浮屠,就是七级的佛塔。它十四级,高了一倍,我们去看一看。”
骑马,二十里地也跑不了多久,一会就到了。原来塔子的旁边,还有一座寺庙。远远只看见塔子。走近,小赵皇帝一看,这个寺庙的名字是“佛图寺”。
原来,大理国的丞相,虽然到处在赶老百姓,匆匆忙忙的,还是有一些人没有赶走。这里寺庙就有和尚躲藏起来。
庙里的和尚,见一百多大宋的军人骑马来到寺庙,生怕对寺庙不利,就赶忙出来迎接。
和尚用汉语说:“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光临寒寺,是我寺庙的荣幸啊!”
小赵皇帝说:“久闻大理的佛塔十分壮丽,还在二十里开外,我们就看见贵寺的宝塔,特来瞻仰佛图。害怕影响和尚,我们就自由看一看。”
和尚说:“小僧愿意为各位效劳,不知可否?”
小赵皇帝说:“和尚既然愿意效劳,只有麻烦了。请带路!”
走拢塔身,小赵皇帝见是一座空心砖塔。小赵皇帝就问和尚:“师傅,你们这一座塔有多少级呢?”
和尚说:“回施主,有十三级。”
小赵皇帝说:“糟了!朱慎,你我都数错了。我说十四级,你说十二级。”
和尚说:“没有错!没有错!中和了就对了。”
小赵皇帝说:“儒家讲中庸,你们讲什么?”
和尚说:“我们讲和呀,与中庸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赵皇帝说:“异曲倒是一定的。同工还不知道是不是?”
和尚见小赵皇帝不同意自己的说法,就不说了。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这个塔叫什么名字呢?”
和尚说:“我们这个塔,它的名字有两个。一个是正式的名字,就叫佛图塔。塔子里面画着各种佛教的故事。所以叫佛图塔。”
“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蛇骨塔’。”
朱慎忙问:“为什么又叫‘蛇骨塔’呢?”
和尚说:“在我们洱海周围的白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南沼时,洱海中出了一条巨蟒,兴波作浪,淹没田园村舍。传说有一位名叫段赤城的白族民间英雄;决心为民除害,持刀入水,搏斗中被蟒蛇吞入腹内,他趁势将蟒杀死,他自己也牺牲了。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蛇骨烧成灰,在寺庙修塔的时候,将蛇骨和在石灰里,修成了这一座塔,所以又称:‘蛇骨塔’。”
小赵皇帝说:“这证明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和尚说:“施主的话,也暗合我们佛教行善的理论啊!”
小赵皇帝说:“和尚,你们这里还有哪些出名的宝塔呢?”
和尚说:“那边有一座千寻塔,很高,可能是由于高,就叫千寻塔。”
“还有,玉案山南山顶,有一古寺叫罗荃寺。南诏王身傍有一个大法师名叫罗荃,因此寺庙和塔均由罗荃而得名。塔高13级,是密檐式的空心砖塔。”
“还有一个古佛洞塔。在西云峰山腰,有一石灰岩溶洞,洞内雕刻有许多佛像,称为古佛洞。在洞顶的悬崖上有一园柱形白塔,高约7米,10级,是用石头砌成的,称为古佛洞塔。”
“还有什么镇龙塔、白塔、什么聚龙宝塔,都是为了防止水患建的塔子,就与我们佛教没有关系了。”
离开了佛图寺,小赵皇帝一行就沿着大理城周围胡乱走一走。现代是过的城市生活,穿越也是过的宫廷生活。朱慎和小赵皇帝都愿意到城外的大自然玩。
朱慎忽然说:“圣上,您看,那是什么果子?一般的果子都长在树叶下面,这种果子却长在光光的树干上,光光地树丫上。”
听到朱慎贵妃的话,侍卫们也看到了。都说没有看见过。还有侍卫要摘水果来吃。
小赵皇帝说:“这是南方的果实,确实与我们北方看见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你们谁吃过呢?都没有吃过吧,所以,不要轻易去吃。防止中毒。至少要问一问本地人再说。”
到了大理城已经两天了。士兵和将军都要去跟踪追击大理国的军队。小赵皇帝回到城里,就布置留下守城部队。派出地方官员。
守城部队的留下少量战马,其余都用于出征的军队驮粮食。还规定部队每人带两个月的粮食。马都快要承受不起了。这是小赵皇帝原来带部队没有的。
对于这次出征,小赵皇帝也不知道今后还会要多少时间,去跟踪大理的皇帝和丞相。他们跟踪大理国的军队和老百姓,不知要走多久的路。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命根子。
九月一日,小赵皇帝的七万南征的大军开始出发。战马带了两个月的粮食,加之战马驮着粮食,走得比平时慢。走得到十多里,小赵皇帝就叫休息。远处连绵的高山,近处坝子里的梯田不断的梯田。随着官道七万大军向南前进。
朱慎见小赵皇帝这样指挥军队,也无可如何,巴不得一步赶上大理的军队,尽快解决统一问题。
第一天,走了将近七十里路。小赵皇帝就命令部队休息。
朱慎在部队住下,去布置了警戒,巡逻的事情后。回来见小赵皇帝。很不爽快,说:“圣上,我以前听说您带领部队行军速度都十分快。前几天,我们行军也不错。现在怎么婆婆妈妈起来。慢腾腾的?”
小赵皇帝说:“不是大家都闹要追击大理的军队。朕还想休息几天。”
朱慎说:“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我们现在这样子叫神速吗?”
小赵皇帝笑着说:“爱妃,你没有听朕在军队将军会上讲话说的:‘朕也不着急,就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去看一看。’现在就是慢慢地跟着。人家大理国的皇帝、丞相,去给我们开疆辟土,我们追赶急了,他们能够占领好大的土地。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土地?”
朱慎说:“哦!圣上,臣妾只想到消灭大理的军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
小赵皇帝说:“作为将军,心里要有全局的观念。不是光凭武力。”
九月二日,吃了早饭,大宋的军队继续前进。
走了几十里,小赵皇帝就看见路边有一个老乡奄奄一息的样子。就亲自下马,又派人把随队的军医叫来。看这个老乡的身上鞭痕,伤痕不少。
医生见小赵皇帝亲自召唤,马上快马赶了前来。医生清洗了伤口,上了药。小赵皇帝叫给他喂了水和食物。
老乡大约四十岁的样子。但是不懂汉话。小赵皇帝又叫把翻译叫来。
原来,大理的老乡们都不想离开故土,被丞相派军队赶了出来。一路由于心情不舒畅,都走得很慢。丞相亲自前来催赶。这个老乡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