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去打仗。但是朝廷不是一定要任用。现在的任务是编修历史。”
大理的几个商量了说:“这两条合为一条,基本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我们没有意见。”
许翰说:“第五条,就有问题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原来大理出来的老百姓。我们大宋没有强迫他们出来。如果我们不来打你们,你们也是不会允许他们回去的。是不是?”
那几个大理的代表也只得表示:“如果不来打仗,肯定不允许他们回去。”
许翰说:“老百姓走了,我们占领的这一块土地,就荒废了。你们赶出来,我们也不允许他们回去了。道理就在这里。”
许翰说:“为了补偿老百姓原来的损失,我没有跟我们皇上商量,我建议,我们对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丁,每人分水稻田五十亩、旱地十亩、山林三十亩,房屋三间,房屋土地五亩。没有耕牛的提供耕牛。原来在大理的土地、房产属于国家所有。”
朱慎说:“我同意你的提议。只是那些没有儿子、丈夫的家庭,也应该一样对待。”
大理的代表说:“没有办法,就当是调换吧。分得很多。我们也好回去对老百姓说了。”
许翰又说:“你们那一条,你们的士兵,如果家在大理,愿意回去的,我们不反对。有家在这里的,就必须在这里分田地房屋。如果家在大理的,我们准许到这里分土地房屋。”
大理的代表说:“这一条就照这样了。”
许翰说:“还有一条,你们大理现在的金银,是大理老百姓的。要交出来。我们大宋要安排老百姓的生活,要救济老百姓。”
大理代表说:“我们回去与大理皇上商量一下。”
许翰说:“这一条是不能商量的。”
那几个代表说:“好!写上,反正我们谈判是需要大理皇上批准的。”
朱慎说:“那就按谈判的记录写协议吧!”
协议很快就写出来了。协议的题目是:“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协议书”。写了四份,参加谈判的都签了字。各拿两份,给两国皇上看。让他们批准签字后互换协议。
大理的几个谈判代表,被吊上了城堡。上了城墙,他们马上就到段誉皇帝那里去。
段誉皇帝看了协议,说:“难道金银一定要交吗?”
代表说:“没有办法,这是不容商量的事情了。”
段誉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协议,对我们已经很宽大了,不能因为金银把协议破坏了。好我签了。”
段誉说:“你们几个爱卿辛苦了。在这里吃一点东西,再辛苦一下,把协议送出城去,现在就可以打开城门出去了。”
城堡,里面的大理的几个代表,拿上段誉皇帝的签字,打开城门出去到大宋军营里面。
小赵皇帝看了协议也表示同意,也在协议上签字,正是批准了协议。
许翰见城堡也送来了协议,就告诉皇上,把协议互换了。
换了协议。许翰对大理的代表说:“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还需要搞一个仪式,就是段侯爷叩见我们皇上。”
大理代表说:“应该的应该的,我们作为大宋的臣子,也应该叩拜我们的皇上。是不是让我们里面的官员也来叩拜我们的皇上。”
许翰说:“那就安排在段侯爷叩见皇上后,其他官员再叩见皇上。”
许翰问:“里面有没有地毯?”
“有!原来城堡里有!”
“那就送出来吧!”
“好!好!”
下午,盛大的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的仪式开始了。
后面的三万俘虏兵,一万大宋兵也赶来了。听到大理与大宋已经签订了归顺协议,俘虏兵特别高兴,名义好听了。于是军队就集合,一边站着大宋的五万军队,一边站着大理的五万军队,其余的两万大宋军队在远处去站岗放哨,做仪式的保卫工作。
大理的段侯爷也来了,带领着众大臣,站在两支队伍的前面。
军队后面,站着大理的老百姓代表。
许翰大声宣布:“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仪式现在开始!”
“请大宋空军空降兵将军大宋皇贵妃朱慎,宣读‘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协议书’。”
朱慎走到中间,大声读起来:“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协议书”
“孟子说:天下要归于一。韩非子也说:天下要统一。”
“在秦朝,大理就是我们统一国家的一员。汉朝时大理是汉朝的属地。三国时,大理是蜀国的属地。后来南诏和现在的大理才独自建国。实现天下统一,实现民族归一,是大势所向,人心所趋。为此,经协商,达成大理国归顺大宋朝廷的协议如下:”
朱慎就一条一条的念着双方的协议,最后一条就是对大理老百姓和军队的协议。
听到“对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丁,和没有男丁的家庭,分配水稻田五十亩、旱地十亩、山林三十亩,房屋三间,房屋土地五亩。没有耕牛的提供耕牛。”
“士兵家在大理可以回大理。有家属在这里的,必须在这里分田地房屋。如果家在大理的,可以带家属到这里分土地房屋。”
士兵们、老百姓代表们都高兴起来。听完协议,一起喊起来:“拥护!拥护!拥护!”
许翰喊:“庆祝协议签订,鸣炮!”
旁边的大炮就想起来:轰、轰、轰、轰、轰、轰、轰、轰。一共响起了八响。
许翰说:“八响,代表兴旺发达。锣鼓!”战鼓铜锣敲了起来!
敲了一会,许翰把手伸了伸,战鼓铜锣响声停止了!
许翰说:“有请大宋皇上!”
小赵皇帝从帐篷里走了出来。
许翰又说:“段侯爷叩拜圣上!”
段誉现在已经不是大理国的皇帝了,他是大宋国的侯爷了。
段誉走了前来,自报家门说:“大宋侯爷段誉,叩拜大宋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就是三跪九叩。
小赵皇帝见他三跪九叩结束,说:“段侯爷平身!”
“谢圣上!”说完站到一边。
许翰又喊:“大理国历史编修官员,叩拜大宋皇帝!”
许翰这一喊,就相当于给这些大理国的官员安排了工作。这些官员高高兴兴地排队走到小赵皇帝面前,一起跪下,说:“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跪九叩结束,小赵皇帝说:“各位大人,请平身!”
“谢圣上!”这些官员站起来,站在一边。
“全军将士、大宋百姓,叩拜圣上!”许翰也站下去,朱慎也站下去,下面的将士,老百姓都跪下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是三跪九叩。
“小赵皇帝说:“平身!”
“谢圣上!”真是惊天动地的喊声。
下面的大理将士,大理老百姓对小赵皇帝一跪,标志着大理国已经完全统一到大宋朝廷。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建藏南路
做完了大理归顺仪式,小赵皇帝又亲自接见段誉侯爷。
在没有穿越前,看电视的时候,小赵皇帝见段誉是一个又可爱,又可笑的角色。自己穿越过来后,竞亲自与这个历史人物见面。怎么不叫小赵皇帝兴奋。现在自己这个地位,也不允许过分的兴奋和好奇。
在三跪九叩后,小赵皇帝请段侯爷坐下。小赵皇帝问:“侯爷,在归顺后。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你今后居住的地方。朕的意见,除了现在这个地方和大理,我们大宋其他的地方,你可以随便挑一个今后居住的地方。”
段誉侯爷说:“我听人家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听人家到过苏州的人讲,那里的风景,出产,气候,民俗。那里的文人墨客也很多。令本人常常羡慕不已。臣恳请圣上,允许臣到苏州。”
小赵皇帝笑着说:“段侯爷,你真会选啊!选了一个天堂一样的地方。”
段侯爷说:“圣上,请允许臣的请求吧!”
小赵皇帝说:“朕既然已经允许你随意选,怎么会不允许!朕是在夸你会选呢,你会享受呢!苏州就苏州。我们办理了国库银两的交接后。你就可以带着你的家人、宦官、宫女。派五千将士护送。到宜宾,坐官船,过三峡,沿长江,到苏州。先找当地官府安排地方住下来。你再选地方建侯爷府。只要不影响老百姓,影响市容,选那里,就在那里建侯爷府。”
段誉侯爷说:“谢圣上!”
小赵皇帝问:“交接的时间怎样安排呢?”
段誉侯爷说:“我巴不得今天就交,好早点到苏州。不过今天太晚了明天吧!”
小赵皇帝说:“好!就明天。”
小赵皇帝说:“你们不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派了三路大军出外出征剿吗?我们俘虏了一路,还有两路在外面。”
段誉侯爷说:“圣上,这样行不行。我们派十个人,分做两路。每人骑三匹马,带上我们的协议书,我再下一道命令。只是这两支军队是继续征剿呢,还是原地待命,还是原路返回?”
小赵皇帝想:继续征剿,原地待命,都无法掌控他们。还是原路返回。先把这两支部队控制起来的好。就说:“原路返回吧!明天你把命令拿来朕看一看,就派十个人出去传达命令吧!”
段誉侯爷说:“是!臣遵命!”
小赵皇帝接见了段誉后,段誉高高兴兴地走了。能够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地方去住。子子孙孙会感激自己选了一个好地方。去游玩,去吟诗作画。虽然不当皇帝了。当皇帝时被高家当木偶,早就有出家当和尚的念头了。现在又有这么好的去处,鬼才愿意去当和尚呢。人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就算当神仙了。或者就是神仙了。
小赵皇帝见说好了接受的事情,谈妥解决那两只部队的事情。就叫许翰来,让他明天。带一些文官,去把大理的金银接受过来。查一查原来的账,不要被他们骗了。
第二天早上,段誉侯爷派人送来了他写的一道命令:
“命令”
“由于我大理国已经达成了归顺大宋朝廷的协议。现将协议文本送到前线军队,供前线部队学习。为此,我以原大理国军队最高统帅的身份。命令前线部队,在接到命令后,原路返回出发地。接受大宋皇帝的指挥和安排。
此令
原大理国皇帝
现大宋朝侯爷:段和誉
靖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小赵皇帝见段誉侯爷在大理国皇帝前面已经加了一个“原”字,在下面写了“现大宋朝侯爷”。年号也用上了大宋的“靖康元年”的年号。看来这些方面他已经十分慎重了。
就对送来信件的人说:“马上送段侯爷,叫派人送往前线。”
送走了段誉的“命令”,小赵皇帝把朱慎叫进来,对她说:“据说在我们来之前,大理的高丞相指挥部队与当地部落打了一仗。现在,这里没有州县,只有部落首领的城堡。我们要建立州县制,也只能在现在的部落的基础上去建立了。他们把原来的部落首领全部杀死了。从某种方面来看,对我们建立州县制是十分有利的。你派人到大理的部队去问一下,有多少部落,在什么地方,我们还要那些部落的战士带路,派兵,派官员到部落城堡所在地。”
朱慎就出去了。派了好几个人联系大理军队,找部落的战士了解情况。
小赵皇帝想到,我们在这里来,只知道原来的大理国。对本地一点也不知道,还不是两眼一抹黑。我们应该有一个地图。需要从这些部落的士兵那里获得地理情况。
干脆就从这些士兵的口中,我们来画一张地图。
需要什么?
1、这个士兵自己在什么部落。部落的名字,自己周围有那些部落。或者什么国家,他们离自己部落各有多远。3、在自己部落里,有什么山,什么河,或者有其他什么如海呀。在自己部落的方向?4、自己部落的首领是谁?5、自己部落有多大,有多少人。6、主要是山区,丘陵,还是平原、6、自己部落主要产什么东西,产什么粮食、水产、山货,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矿石。7、他们离这里的距离,方向。
小赵皇帝把这些写下来。就派宦官去把空军的人叫来。叫他们把这些要求抄下来。到大理军队去问。问完,回来跟自己划一张地图。还要做一个沙盘地图。
到中午,空军的人就回来了,记录了几十张纸。下午他们就根据与这里的方向,进行分类再排距离远近。再根据每个部落周围的部落距离画了一张地图。标上了山脉,河流,还有海洋,周围的国家。
在北面有一条江,叫什么布拉马鲁特拉河,由东向西,再由北向南,一直向南,一直到大海。北面就是吐蕃的部落。东面就是蒲甘国。这一条江,我以后要把它改一改,就叫藏布江,就是从藏布路流下来的那一条江。到了下面,就叫这个名字。这一条江还成了这里的一条天然界限。
晚上,朱慎跑来汇报,有哪些部落,怎么怎么。
小赵皇帝把地图拿出来,朱慎看了,说:“这么详细,有地图为什么还要叫我派人去问?”
小赵皇帝说:“这也要怪朕先想得不详细,你走后,朕又叫空军去了解。回来汇集了一张地图。”
许翰也来汇报今天接受大理国的金银的情况。一共接受金子五十万两,白银七百万两。
小赵皇帝把地图拿出来,说:“在这里的北面有一条大河,叫什么‘布拉马鲁特拉河。从地理位置看,就是我们藏布路的藏布江。江北住着吐蕃人。当然界限并不是那样特别的明显,河这边估计也有很多吐蕃人居住。但是,从这里的部落联盟来看,就是北部以这条江,西部也是以这条江为界限了,东面是与蒲甘国为邻,南面是大海。据说过了西面的江,人的样子都与我们不一样了。人的样子不一样,管理起来就有心理上的界限。总之这里是地广人稀。这里还与我们的藏布路相连。藏布路现在已经是大雪封山,与朝廷联系很不方便。这里属于大宋以后,回大宋,有奏报,就十分方便了。实际也与我们大宋山水相连。”
“我们也不向西再扩展了。向西的人口也很稠密,不准他们过来。这里可以安排我们大宋没有土地的农民。”
小赵皇帝想,印度洋以后就有我们大宋的一席之地了。
小赵皇帝说:“朕数了一下,有三十六个部落。现在这里没有州县,我们就以部落首领的住处,他们的城堡为县的所在地。建立三十六个县,以六个县设一个州,这里就设一个路。这条江改一个名字,还是叫藏布江。以前的名字啰里啰嗦难得叫。路的名字就叫藏南路,表示在藏布江的南面。”
小赵皇帝问:“我们现在有没有三十六个官员。”
许翰说:“文官还真不够,按说,每个县要派几个文官。现在可能只能一个县派一个县官了。”
许翰又问:“我们已经接受了大理国的金银,是不是明天,就派人送段侯爷和那些大理国历史编修的官员回去呢?”
小赵皇帝说:“前线那两支部队还没有消息,他们问的时候,就说前线那两支部队有消息后,或者回来了,就送他们回去。如果前线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利用他们威信去予以解决。”
小赵皇帝说:“我们派人回大理,一个向朝廷报告我们已经解决了大理的归顺问题,新建立了藏南路。另外通知成都府另外派一个路级的副官,来担任藏南路的长官。再派一两百多官员来,建立州级官府,补充县级官员。”
许翰说:“圣上,他们大理上次被我们消灭了大象部队,只剩了几十头大象。后来在与蒲甘的战斗中又缴获了一百多头大象。现在又两百头大象的样子,就在附近。”
小赵皇帝说:“好啊!今后在这里,可能发生与天竺和蒲甘的战争,他们有大象部队。我们要保留这样一支部队。他们原来的大象部队不要解散,我们要派人进去学习,先派与他们一样多的人去学习控制大象的技术。”
许翰说:“臣明天马上就派人去。”
小赵皇帝说:“明天,我们除了留一万人四下巡逻。其余的都去开稻田。主要是与农民把稻田的田坎筑起来。有了田坎,就把田分给农民,里面的开垦由农民自己去做。”
我们知道大理的高丞相,派了三路大军向北西南三面进军。向北进军的一路没有碰到抵抗,又向原驻地返回。在回来的路上,被小赵皇帝率领的大宋军队歼灭。
一路向南的军队,我们知道,他们向南,最终的最远就是大海。
我们说一说这支向西的军队。他们走了几百里是路程,也没有碰到任何抵抗,即使碰到了本地的部落,也没有军队出来抵抗。因为,本地的部落联盟聚集的三万大军,已经被大理军队消灭了。见到大理的三万军队,谁也没有能力来抵抗。又走了一两百里的路程。就看见了一条大河。我们知道,这是藏布江流下来的河流。现在,我们也干脆把它叫藏布江。我们还要知道,这条河是由东北向西南偏角在流。这一支向西进军的部队,一看,沿着河流走,就违背了向西进军的命令了。需要渡河过去。
走着走着,发现河的对面有部队驻扎。
既然有部队驻扎,就需要过河去打仗。征剿,就是找军队打仗。消灭这个土地上没有归降的军队。
走到一个渡口,在上下游找了十来条船,就准备过河。十几条船挤了五百人大理军队。过了河,对岸的军队就没有见了。大理的军队以为对方见他们是大部队,现在要过河,就吓跑了。
虽然先头部队也加强了戒备,见没有人。就以为守河的部队已经逃跑了。就放心大胆地渡河。
我们已经知道河的北面就是吐蕃的部落地区。我们知道王勇进军吐蕃。这里的部队就是大宋王勇指挥的军队。这里就是藏布路的边防军。王勇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沿河驻扎。这里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一千人,十门良心炮。从望远镜里面估计,河对面有大约三万人的军队。
这里的军官,马上派人向王勇报告,一面组织人进行抵抗。
现在的大宋部队,可不是见了敌人就逃跑的部队。这里的军官,就召集下面的几个军官来商量。决定给敌人半渡而击。一次打多少敌人?有人建议一次打五百多人。这可以稳当保险地消灭敌人。有人认为应该消灭一千敌人。一对一肯定也可以轻易消灭敌人。
这个军官的意见,只要打白炮弹,打快一些。消灭二千也是没有问题的。这里也有石灰,打完了白炮弹,可以尽快就包装。不怕敌人后续部队继续过河。大宋边防军,敢以一对二。胆量是不错的。
大宋藏布路的藏布江的边防军,做出了一千打两千的决定后,就用火药包了很多的白炮弹。要打掉对方三万军队,两千一次,要十五次。可能打了十次对方就不敢过河了。
这边的大理军队,渡过了四次。两千人,以为没有危险了,也放松了警惕。突然一通鼓响,埋伏在五里外草丛的大宋边防军,一齐上马。向大理军队进攻。冲到大理军队面前,就甩手榴弹。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大理的军队只有往渡口跑,渡口的大理军队聚成了团。好了,大宋军队就架起良心炮,打起白炮弹。这支大理军队在大理边境曾经与大宋军队交过手。第一轮打击后,又打第二轮。接着就是话筒在喊:“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吧!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吧!”
大理军队已经被大宋军队打怕了。听到是汉语,知道又遇到了大宋军队。都丢下武器投降。大宋的军队也是忙着与他们洗眼睛。
河这边的大理军队,看到听到良心炮的爆炸和爆炸声,又听到话筒的声音,讲的是汉语。更清楚地知道这是汉族的大宋军队;就不敢继续渡河了。河那边还在计划打十五次,只打了一次,大理军队就不敢攻了。
大理军队于是就找本地的老百姓来问,知道对面是吐蕃的部落。今年大宋已经统一了吐蕃。对岸就是驻扎的大宋军队。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去见皇上
王勇在藏布路解放奴隶,奴隶一边学汉语,一边在河谷开垦荒地。估计明年,藏布路的奴隶和军队就没有粮食困难了。可是到了农历的九月,天气就冷起来了。他想找一个天气气候好一点的地方,解决部队冬季棉衣不足的困难。还有奴隶们冬季棉衣不足的问题。本来,自己这个想法就有一些令人奇怪。一找人来问,在藏布路还真有冬天可以不穿或者少穿棉衣的地方。就是在藏布路的南边,那里冬季并不冷。还有大量的土地。还可以一年成熟两季稻谷。那里雨量充沛。
于是,王勇就带着藏布路的一万多的机动部队,带着锄头、犁头,到藏南去开荒。去避寒。
走出现在的亚东,向东走,越走身上越暖和。边走战士们就边脱衣服。
部队,除了边防部队,地方部队,干脆以后规定冬天到南边来开荒,来避寒。向东走了一两天,见到处都是平原或者浅丘,王勇就不准备走了。这些地方开荒,以后打了粮食难道不可以向藏布路运输吗!
部队正停下来,准备就地开荒。几个骑兵就到了王勇面前,原来这条河的上游,有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正准备强制渡河。他们是来求救的。
王勇见还有军队敢于来打自己的军队,就命令留一千人保护用具、粮食。其余全部出发。
战马跑了一天,到达发生战斗的地方。当地驻军报告,已经打了一仗,一千人消灭了两千敌人,自己一方没有伤亡。
王勇表扬了这一支部队敢打敢拼的精神,有勇有谋的精神。
我们要知道,王勇就是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