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鸿鹄 作者:微云烟波(正文完结)-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8章

    读书人之间想要联络感情;其实也就是吃喝玩乐四个字而已。因此,这半个月;史鸿过得异常*;虽说不曾去了青楼;但是;好几次聚会,都找了教坊司出来的歌姬舞姬;教坊司里这些人素质比起一般的青楼要强上许多;毕竟;教坊司里面出色的女子,多半都是犯了事的官员家的女眷;她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可不是什么野路子出身的人能比得了的,中等人家的男人也未必强的过她们。

    进了教坊司,很多人干脆改了姓名,这也是为了防止家族蒙羞,不过,史鸿看着这些青春年华的少女,言笑晏晏,出卖着自己的色相与才华,心中难免生出一些感慨来,按照她们的出身,若是没有问题的话,她们这样的年纪,应该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为正妻乃至当家主母,但是在这个年代,女人就是纯粹的附属品,就算本朝也有女户,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遭人欺压。官宦人家的女眷,享受了家中男人带来的荣华富贵,自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如联姻,再就是,在家族出现剧变的时候,同时沦落,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悲哀,不如此,不足以让人产生戒惧之心,这其实也就是这个年代的法治了。

    史鸿在这样的场合里面,表现得还算游刃有余,倒是让一些人失望了,本来以为史鸿之前十几年跟书呆子一样,光顾着读书了,要不然也没有这样的成就,少年人初涉风月,会贪花好色,易于沉迷,结果史鸿表现得跟花丛老手一般,调笑归调笑,却绝不会越雷池一步,一些人难免将对史鸿的评价提高了一些。

    林如海对此极为满意,作为男人,他并不觉得三妻四妾有什么不是,他虽然与贾敏琴瑟相谐,夫妻情深,但是,他成婚之前也有通房,婚后也有姨娘侍妾,在扬州的时候,底下的人甚至送过两个调|教好的扬州瘦马。若是史鸿只是学生,林如海甚至愿意传授史鸿一些花丛技巧,问题是,史鸿是他的女婿,为了自己的女儿,林如海自然希望史鸿洁身自好,即便史鸿不能真的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但是起码也要以自己的女儿为重,因此,史鸿能够坐怀不乱,林如海自然心怀大畅。

    在史鸿正式上班前,秦夫人已经找了一个在行内名声很不错的官媒,跑去林家提亲了。没个正经的女主人就是不方便,林如海不得不请了一天假,留在家里接待官媒,毕竟,别的事情,可以让教养嬷嬷出面,这种事情,还是得家长出场的。不过他对此也不后悔,他虽说算不上什么怜香惜玉之人,但是也做不出为了自己的女儿,就毁了另一个女人半辈子的事情,没有可以养老送终的儿子,丈夫还不够长命,继女年纪又大了,连感情都来不及培养,守着再多的家产,做一辈子寡妇吗?

    林如海想起自家的家产,更郁闷了,若是无嗣,这些财产除了一部分能给林黛玉做陪嫁,剩下的只怕都要被充入国库了,偏偏林家连个五服之内的亲戚都找不到,林如海如今也不乐意过继一个不知道是好是歹的儿子过来,到时候没准还得给自家女儿添堵。自己的女儿他自己明白,林黛玉是个明白人,但是骨子里的清高却是改不了的,因此,也就是选个门当户对,能够琴瑟相谐,又知道疼惜她的人是最好的选择,若是林黛玉性子更刚强世故一些,林如海都要打算招赘一个上门女婿,以延续林家的香火了。

    不过再怎么想也无济于事,林如海琢磨着回头找史鼎商议一番,如果林黛玉能有两个以上的儿子,能否让次子过继到林家,不过还是先将婚事定下来再说。

    官媒走了两趟,双方其实早就合了八字,这会儿就是走了个过场,交换了庚帖,就等着挑个好日子下定,虽说林如海不想找贾家人,不过,下定这种事情,总要有个身份合适的女性长辈,林如海既然不想续弦,自然也绕不过贾家,因此,还是决定找史太君到时候过来主持小定。

    而这会儿,也已经到了史鸿去翰林院任职的时候了。

    翰林院虽说说起来是清水衙门,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圣上的秘书处,伴君如伴虎这话的确不假,但是,能够跟在最顶头的上司身边,也比较好升官,要不然,凭什么大家都想要考庶吉士呢!

    史鸿刚刚进翰林院,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史鸿这辈子实在是太顺了,这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挫折。

    翰林院的人一般都有些自视甚高,对于史鼎入阁,已经有人觉得看不过眼,毕竟,内阁从前朝开始,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从翰林升上去的,也就是开国之初,有些例外,偏偏史鼎一个武将,也得以进了内阁,这让这些文人很担心,圣上是不是要抬高武将的地位了!其实秦汉的时候,儒家出身的人还算是文武双全,哪怕是唐朝的时候,文人佩剑习武也是时尚,自宋朝开始重文轻武之后,文人愈发自命清高,瞧不起武将,文武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文人敌视打压武人几乎变成了本能。勋贵家族之所以少有科举出仕的,不光是眼光还有子孙不肖的问题,主要还是文官阶层的排斥。天下承平,没有立功的机会,勋贵家族总有还有爵位,靠着祖宗的荫蔽,还能获得官职,但是无法进入文官的圈子,想要升迁也很艰难。贾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工部任职多年,若是正经的文官出身,哪怕再无能,再迂腐,多年下来,无过就是有功,怎么着论资排辈,也该升上四品了,偏偏他就是几十年没挪过窝。

    史鸿进入这个圈子其实也是一种不得已,就像史鸿当年发觉自己投胎进了史家,为了避免将来抄家流放的命运,不得不读书奋斗一样,史鼎乃至故去的史侯同样意识到,勋贵阶层的衰落,不说别人,单说几个异姓王,原本四大异姓王镇守四方,但是如今真正还握有兵权的只剩下南安郡王与西宁郡王,而且兵权也在不断削弱之中,西宁郡王死扛着,至今不肯回京,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这一任的西宁郡王,王妃侧妃乃至庶妃侍妾都齐全得很,偏偏至今无嗣,连个丫头片子都没生出来。不管谁当皇帝,异姓王都是心腹之患。

    对于勋贵,哪怕一代代减等世袭下来,勋贵已经开始衰落,朝廷依旧不放心,起码每每有边患,朝廷除非没有办法,否则是不会启用勋贵家族的人的,一般不明白的,还要说一声,这些勋贵家族已经没了血勇之气,贪生怕死,不肯请战呢!殊不知,若是勋贵家族再立下什么功劳,或者跟西宁郡王一般,养贼自重,朝廷到时候反而骑虎难下,不如启用没什么根基的人,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一道旨意过去,直接斩于阵前也没人出头。

    因此,史鼎与史鼐立下功劳,得以不降等袭爵之后,史鼎却自觉放弃了兵权,这才能够得了帝心,入了内阁。史鼐哪怕有史鼎的劝告,奈何儿子实在不争气,因此,依旧只能扛着,手里有实权,将来总能给儿子谋一条路子,不过在京畿之地,真正地兵权其实依旧在皇帝手里,他很难得到实际上的权力,饶是如此,史鼐也多年不见升迁,因为史鼎的告诫,他也不敢做些亏空军饷之类的事情,因此,保龄侯府经济状况一直得不到好转,直到后来方夫人放下颜面,求到了秦夫人这个嫂子那里,忠靖侯府与他们分享了部分产业,才算缓解过来,而史鼐,如今其实也已经有了退避之心。

    史鼎也是在发现史鸿在读书上有些能耐之后,才下了决心,不再沾手兵权,安心效忠皇帝,想办法从武官转文职,给儿子铺路。当然,这需要一个在文官阶层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的引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联姻。因此,史湘雯嫁给了郑家,而得到了史鼎帮助的林如海投桃报李,收了史鸿为徒,并且许了儿女亲事,史鼎这才松了一口气。

    当然,其实史鼎也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的人,贾代善才是最精明的,可惜的是,死得太早了。贾代善宠爱贾政,除了因为贾政是小儿子,在自己夫妻身边长大的之外,也是因为贾政喜欢读书,可惜的是一直没读出什么名堂来,贾代善又为女儿选了当时看不出什么前途的林如海为女婿,在很多人,包括史太君他们眼里,贾敏真的是低嫁了。要知道,贾敏与林家订亲那会儿,林家连最后一点爵位也没有了,林如海他爹又早逝,朝中无人依靠,也就是孤儿寡母,别说是探花,就算是状元,也配不上国公府的唯一嫡女。可惜就是,贾家人少有人明白贾代善的一番苦心,贾赦宅在家里,贾政虽说因为贾代善临终所求,得以入朝,EQ却是在有点低,到现在也没用得上这层关系,林如海步步高升,贾政还是原地踏步。等到贾敏一死,林黛玉在贾家又被薄待,哪怕这会儿贾家想要借用林家的力量,林如海也不乐意了,他直接选中了史家合作,愿意将自己的政治资源交给史鸿,只要史鸿肯厚待林黛玉,这也是阴差阳错的缘分了,命运这种东西,真是深不可测,史鸿的到来,哪怕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数,史鸿自己,也因此大为受益。

    不过,即便有林如海的因素在,但是史鸿前些年都在读书备考,林如海能为他做的,也有限,在翰林院这里,自然有的是对史鸿不买账的人,而且自古文人相轻,史鸿年纪实在小了点,不少人也难免有些嫉妒之意,自然要在暗中给史鸿使些绊子,因此,史鸿进翰林院好些天了,大家却爱理不理的,与混得不错的肖劲节、孙文涛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第69章

    这段时间里面发生的事情很是不少,史鸿才进了翰林院没几天;贾家那边就传来了消息;作为宗妇的秦可卿病重不治,死了。那丧礼处处透着古怪;从规格,到吊唁的,便是当年的老宁国公死了,也就是那回事了。

    秦可卿死了还没多久;荣国府又接到了旨意;贾元春这个小小的贵;居然一下子变成了凤藻宫尚书;加封了贤德妃;说实话,这封号也很古怪,凤藻宫尚书是女官的职称,封妃反而变成了加封,而且,这贤德二字,也显得有些古怪,历来封妃,无封号也就罢了,从来都是单字,贤妃、德妃都是四正妃的封号,这贤德二字一重合起来,简直叫有心糊涂到了极点,这到底算是个什么位份呢!

    贾家简直是欢欣雀跃,再一听到圣上又下了恩旨,许宫妃的家初一十五可以递牌子入宫探望,还许了宫妃家族可以建造省亲别墅,让宫妃回家省亲,真是一个个大呼皇恩浩荡,激动得差点没把自己姓什么都忘了,直接以皇亲国戚自居,据说贾琏外面,家都要称他一声国舅了!

    史鼎当初猜到秦可卿的身世有些斟酌之处,如今发现秦可卿突兀地死了,哪怕对外宣称是病死,但是依旧有许多可疑之处,对贾家更是远了一些,因此,不过是尽了面子上的功夫,去恭贺了一番,哪怕史太君百般暗示,秦夫以及方夫就是不上道。娘娘是们贾家的,跟们史家有什么关系呢!

    方夫更加恼怒的是,眼见着贾宝玉作为贤德妃的嫡亲弟弟,身份是也水涨船高了,贾家居然对史湘云也开始敷衍了,方夫曾经试探着说贾宝玉年纪也不小了,该考虑着订亲的事情,想把贾宝玉跟史湘云的婚事定下来,偏偏史太君居然那边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搭这个茬,还说有高僧给贾宝玉批命,贾宝玉不宜早婚什么的,气得方夫胸闷了好几天。因为保龄侯的爵位的事情,方夫再觉得史湘云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也不得不迁就史湘云。之前想着,史湘云跟贾宝玉勉强般配,也了了她的一番心事。哪知道,贾家这边一直拖着吊着,不肯将事情落实了,方夫哪里能放得下这个心,说不得,还得将史湘云接回去,正式交际见客,免得家说她的闲话。而且,史湘云简直跟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认准了贾宝玉了,方夫真的很担心,史湘云做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来,带累了史家的名声,史泽比史鸿还大呢,只是因为方夫疼爱儿子,高不成,低不就,才一直拖着,要是史湘云做出什么丑事来,史泽的婚事也要受到影响。

    贾家还有其余一些有姑娘宫中为妃的家都开始忙着规划建造省亲别墅,四处招摇,京中各种花木土石等建造材料价格翻了两番,依旧供不应求,哪怕史鸿记得这回事,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让史家里面分一杯羹。圣上缺钱缺的厉害,这次搞出什么省亲的事情来,只怕这些东西卖的钱,大半是要进了圣上的钱袋子的,跟圣上抢钱,那不是寿星公吃砒霜,找死嘛!

    史鸿翰林院却被冷遇了,一同进翰林院的,除了肖劲节跟孙文涛,还有十个刚刚考进来的庶吉士,庶吉士且不说了,他们是进来深造的,自然被安排着跟着某个,或者某几个翰林院的老读书,还有学着干活。肖劲节跟孙文涛也差不多找到了组织,很快就融入了其中,偏偏史鸿过得比较郁闷,大家对史鸿都极为疏远,即便不得不说话,也带着一种极为生疏的客气劲,要不是史鸿一个大活杵那里,他们都要当史鸿根本不存,甚至背地里面,还有些流言蜚语,有意无意地吹进了史鸿的耳朵里面。

    这种冷暴力比什么都折磨,翰林院的用这个办法不知道打发了多少,好让他们知难而退,说个比较典型的,算起来跟史鸿也是亲戚的,就是贾敬。贾敬是贾代化的嫡子,当年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贾代化那会儿还算位高权重,先帝那里也挺有面子,便给贾敬弄进了翰林院,指望着贾敬将来能出将入相呢,结果,贾敬从小娇生惯养,要星星不给月亮的那种,读书也差不多是一帆风顺,进了翰林院,就开始坐冷板凳,一些不厚道的还背后闲言碎语,似乎连他这个进士的功名都带水分一样。贾敬哪里受得了,没熬到半年,就不肯干了,干脆辞了官。结果还被当时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先帝那里告了一状,贾敬连个辩白的余地都没有,连贾代化都吃了挂落,贾敬的前程算是全没了。贾代化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结果贾敬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迷上修仙了,贾代化的时候还好,贾代化才一死没多久,贾敬就干脆包袱款款,直接搬道观里面,不肯出来了,估摸着,这里面也有之前翰林院那会儿遭遇的影响。

    史鸿若是真的十几岁的少年,只怕真受不了这个,问题是,史鸿这壳子里面塞的灵魂怎么也是两世为了,虽说上辈子真正的社会经验也不多,但是那会儿的各种信息渠道可是不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哪怕是中学生,都能玩弄一点手段,史鸿那会儿事业单位,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差一点儿,也能进入公务员的编制的,从大学到工作,光是各种官场小说就看了上百本,虽说没有怎么实践过,但是阅历却是不少的,自然发现了那些的排挤。他也不声张,毕竟初来乍到,谦逊点不是什么坏事,因此权当作不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

    翰林院别的不多,各种文献资料什么的却是很多的,史鸿做的是修撰,从六品的官,翰林院这边最大的也不过是正五品,再清贵,也不能不说,品级确实不高。因此,史鸿翰林院里面的权限是不小的,各种文献资料都是随便看。翰林院负责的是修书撰史,起草诏书,考议制度之类的事情,刚刚进去的,要做的其实就是学习,比如说,各种公文的格式,措辞什么的,没带着史鸿,他干脆就将自己能够调出来的档案都一一调了出来,自个一份份地看,一边看一边揣摩。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随便逮着个就问,他有个好老子,家就算心里面再不乐意,也不能当面得罪他,史鼎内阁,差不多天天面圣的,缘也不算差,回过头来给几个不识时务的翰林穿小鞋,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史鸿问起来,总不能谁都借口正忙,没空!翰林院编制从来只有超标,没有不足的时候,委实没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何况,能带别,就不能指点另一个一二吗?因此家再不情愿,也得回答。

    史鸿一直表现得不骄不躁,安之若素,淡定自若,让翰林院那帮感觉就像是一拳头挥出去,却落到了空处,一时间好不难受。而且这种事情,虽说带着点潜规则的意思,真要论起来,他们就不占理,被有心注意到,难免要被参一个妒贤嫉能,结党营私、打压后辈之类的罪名,因此,凡事都不能太过。当初贾敬要是多熬一段时间,如今这会儿也应该能够朝中站稳脚跟了。

    史鸿能忍,他当年能够忍着自己一个成熟的灵魂塞一个吃喝拉撒都不由自主的幼小身体内,顶着一副小正太的皮囊,毫无压力地撒娇卖萌,自然如今这种境况也能忍住,反正后世的时候,际关系本就开始变得淡薄,史鸿叛逆期那会儿,学校里面装酷,也是谁都不理的,虽然如今是反过来了,但是也没多大问题。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小半年,翰林院那些都对史鸿有些佩服了,他们自认自己是没有这个耐心,被所有排斥的情况下,还能好整以暇的,几个经常被史鸿强拉着请教问题的老翰林感觉尤为深刻。

    常年养尊处优,这辈子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的少年,如今却这般坚忍,叫许多心惊不已,翰林院的最初都做好了准备,若是史鸿忍不住气,回家跟史鼎告状之后,他们如何反应了。结果史鸿跟没事一样,不教他,他自己学,而且学得还不错。史鸿这样的,聪明,有毅力,有背景,还能忍,是权臣的料子,也看不出他是否真的宽和大度,若是将得罪狠了,日后翻起旧帐,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翰林院的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林家史家联姻的事情,如今就算是成天埋故纸堆里面的老学究也知道了,林如海虽说多年不中枢,但是影响力却一直不小,不说别的,林家自前朝开始,就兴办义学,哪怕只是蒙学,也多有贫寒学子受其恩惠。林家累世书香,清流中名声很好,虽说林如海主持盐政的时候,很是得罪了不少,不过回京之后,也逐一修好,地位更加稳固。

    林如海有意提携自己的女婿,一开始的为难,还能说是考验晚辈心性,若是再继续下去,那就是小肚鸡肠,诚心跟林家和史家过不去了。

    林如海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尽管听说了史鸿翰林院的处境,却一直冷眼旁观,直到入了秋之后,才出了手。

    林如海也不直接跟翰林院的说们看的面子上,照顾一下未来的女婿,只是带着史鸿,去拜见一些清流中比较有名气的大儒名士,正式为史鸿的仕途铺路。


第70章

    史鸿从外面回来;忙不迭地叫下人送了茶过来,毫无形象地一屁股坐在炕上,又拽了个软枕在背后垫着,等到茶送到了他手边;拿了茶杯盖刮了刮细小的茶末,闻着茶水里面透着的一点清甜的味道,喝了一小口,才舒了一口气。

    他最近真的是心力交瘁;所谓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长安这边是政治中心,一些官员说是乞骸骨告老还乡;其实很多也还会继续留在长安。另外;谁要是有什么名气,朝廷也是要征召入朝为官的,哪怕只是让这些人顶着一个虚职,掺和不了朝事,也是一个政治态度,表示朝廷求贤若渴。而且,长安附近有个终南山,离华山也不远,也有不少人在那边隐居,偶尔还会讲学。这些人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这些日子以来,只要有空,林如海就带着史鸿上门拜访,林如海主要就是个引见人,到了地头,便是史鸿表现的时候了。

    别看那些穿越小说里面,主角随便一两句,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的话断个句什么的,就能让那些大儒简直是惊为天人,实际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那句话真的不是孔子的原意,在那个年代,你也只能那么断句,愚民才好统治,有了学问,就有了*,就不能满足现状,国家哪来那么多钱粮,供养那么多的读书人呢!

    林如海看得上演的大儒名士,自然不会是什么欺世盗名之辈,都沉浸在圣人的微言大义中多年,对于经典的理解,自然远比史鸿为了应试而读的理解要强上许多。林如海带史鸿上门,这些人自然要考史鸿的经义,乃至从这些经义引出的政见。

    史鸿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不死板,思维灵活,别人说什么都能接上话,因为来自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勉强算得上是见识广博,并且对于政论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像一般的年轻人那般过于偏激,或者是过于理想化,反而很务实,很多想法或许还有疏漏之处,但是,却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史鸿的性子也还算讨人喜欢,在加上林如海的面子,史鸿总算给一帮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子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一个个自然不吝称赞几句,比如少年英才、见识过人、必成大器之类的话。要不是史鸿走的是仕途,并不想要一辈子做学问,有两个老头都想要抢了史鸿做自己的学生了。

    虽说京城这边的大儒名士总体比例并不算高,但是他们毕竟是在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这些人或许在朝中没有实权,很多人只不过做着一个比较清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