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噗嗤……

    汪卉真受不了这帮人,等杨顺做完实验,走过来得意说道:“看到了没有?如同钻石一样的美丽,差不多的硬度,还耐高温,我打算用这颗宝石来表达我对你的爱意。”

    啪啪啪啪,旁边几人都在鼓掌,还想起哄叫好。

    汪卉故意板着脸:“这颗宝石叫什么名字?”

    “立方氧化锆,你要是喜欢某种特别的颜色,我可以增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赤橙黄绿青蓝紫都能给你做出来。”

    “多少钱一颗?”

    “48块钱一颗,买一送一,还包邮。”

    这个价格,汪卉不知道说什么好,肯定是人工合成的假钻石。

    虽然她并不介意杨顺送什么,但她并非科研人员,只是个普通人,被外界钻石商忽悠过普世经济观,这让她怀疑,这个立方氧化锆是否合适当作婚戒?

    她很想听听杨顺说什么,很期盼地看着他。

    “我们的感情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我对你的爱是钻石保存不了的,应该用更安全,更稳妥的方式来保存。”

    杨顺笑道:“这几天我找了专业公司生产,并且带回来切割,我在每一颗宝石里面都保留我的一滴血,封印在里面。”

    透明钻石里有暗红的血迹,灯光照射下,折射出妖艳的美丽红色。

    汪卉检查了几颗,都是这样,她就奇怪了:“为什么要滴血?”

    杨顺道:“滴血发誓呀傻瓜,你可以每天把我戴在手上,如果你还喜欢宝石项链,你也可以把我挂在你的脖子前。”

    汪卉噗嗤笑起来,感觉好怪异,还以为杨顺是在说笑话。

    但她永远都不知道,这真的是杨顺能给予的最大的爱,他将自己的秘密都封印起来,交到她手中保存,这种爱,是无价之宝。

    杨顺拿过托盘,摆出一排:“这些都是。”

    汪卉恍恍惚惚,拿起一颗红宝石,看着鲜红的颜色发呆。

    杨顺笑眯眯道:“锆石都选好了,那你就是答应嫁给我了咯?”

    汪芸愣住,四周的鼓掌,以及整齐的起哄声:“嫁给他!嫁给他!”

    傻狍子~~

    她伸出双手,直接搂着杨顺的脖子,娇羞地闭上眼。

    爱他,就要爱他的一切,包容他的一切。

    如果科研汪能在这件事上找到最大的乐趣,为什么不答应他,陪着他一起快乐?

正文 第259章 野生动物狩猎证(求订阅)

    摄像机记录下来这温馨一刻,科研汪们纷纷鼓掌,感性的女研究汪还抹着眼泪,感慨着男人还是财大器粗好,为了证明氧化锆更持久,杨总直接烧毁不持久的钻石,不是一般的认真。

    科学的力量,比爱情更伟大。

    有钱可以随便任性。

    这边掌声还没结束,房间门就被推开,一个40多岁的男子急匆匆闯进来,兴奋的喊着:“杨总,出来了!我合成出来了!”

    乱糟糟的头发,不修边幅的胡茬,连防护服都能做到衣领不整的程度,汪卉直想笑,真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群研究员单纯得可爱。

    狗薄荷香水!

    众人兴奋的跟着赶过去,但只有杨顺和辛笛,汪卉三人能进入独立实验室。

    40多岁的男子原来是中京化工大学的副教授,叫卓山。

    几个月前,在杨顺挂出悬赏榜后,请假跑来红枫面试,过去的论文,化工方面的专业证书,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都很完美,在与叶青和陈浩详谈后,也得到两位教授的认可,最终加入植化所,全职工作。

    卓山站在试验台旁边,仔细讲解合成过程,拿出实验笔记给两人看,这是一套复杂的有机化学实验设计,都是一些常见原材料,要想从零开始重复下来,需要两天时间。

    “这些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一些中间体,最多一个小时我就可以演示一遍。”

    即使有辛笛帮忙处理桌上的瓶瓶罐罐,卓山也手忙脚乱,讲述和解释一直没停。

    他的兴奋大家都可以理解,直到至今,悬赏还未有人揭榜,而他做出来了,这是极大的荣誉,也是科研人员最得意的事情——说明他在这方面比其他同行们都要强。

    学术界也就这点乐趣了,就像TheRoom解谜游戏一样,在枯燥的搜寻过程中,总有一个能大致猜到位置的道具,所以一定要细心,费劲脑细胞捋出头绪,然后找到关键道具,发现真的和自己预先判断的一致,那种成功的满足感可以说是人类最高的精神需求。

    要是还能提出某种理论,一统江湖,在某个细分领域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其他同行顶礼膜拜,那更让人感觉爽翻天。

    看到新合成的化合物和纯天然的对比,各项分析数据大致吻合,杨顺终于放下心来。

    他合上实验记录本,微笑说道:“卓教授,接下来的全面测试还要您来做,尽快给我一份完整的报告,我先去把悬赏撤销下来。”

    卓山推了推眼镜,信心满满,连连点头:“我下午就开始写论文。”

    “不,这次的论文,您就别写了。”

    “啊,为什么?”

    卓山愣住,不写论文,怎么能让他在学术界名扬天下?

    杨顺道:“咱们还是别对外公布合成流程,就这样悄悄赚钱。至于答应您的物质奖励,我会按照约定发放,但荣誉给不了。”

    见卓山还想说什么,辛笛在旁边小声提示:“卓教授,您现在是自己人了。”

    卓山恍然大悟,笑得有点尴尬:“抱歉抱歉,我这段时间做实验太入迷,还以为我在化工大呢。当然了,杨总您说了算!”

    现在他已经是植化所的员工了,之前借鉴了一部分辛笛研究的资料,而且杨顺提供了大量原材料,经费也是他出的,卓教授的发明属于职务创新,所有权归杨顺所有。

    所以发不发表论文,当然是老板说的算了,杨顺故意不申请这个专利,就是想看看,哪个不睁眼的家伙还敢冲进来和他抢市场,他手里还捏着变异蟾蜍这个大杀器,神来杀神,佛来杀佛。

    “您过几天整理完项目资料后,就去兽药厂做技术指导,给陈厂长当副手,汪总会拿出一份新合同,保证您的利益。”

    杨顺安排的妥妥当当,卓山没有半点不满意,有钱有奖金,还有未来持续的分红保障,比他在化工大学苦哈哈地熬资历,低声下气当孙子跑项目,待遇要强得多。

    蟾酥B部分能化学合成了,工厂运转起来肯定没问题,随时可以大批量供应市场。

    但A部分仍然做不到化学合成,先人化学家们不知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做过几十年研究,都失败了,那几种蟾蜍毒素类的物质还是只能从毒液中获得,卓山也失败过上百次,暂时搁置。

    过了几天,就在杨顺和卓山检查兽药工厂时,红枫林业局派来一个姓陈的副局长,带着中京林业局的上级领导,一起来到厂里。

    “小杨,这件事,只能请你出手相救了。”

    陈副局长也不管熟不熟,握着杨顺的手不肯放,非要他答应下来。

    听完解释,杨顺哭笑不得。

    原来雷家造的孽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刚开始悬赏时,一部分最先闹事的养殖户确实拿到赔偿金了,但更多的农民要么是不清楚,要么还没意识到危机,要么还抱着一丝幻想,想喂几个月,等蟾蜍长大,赚一笔再说。

    谁知等了几个月,现在已经是6月份了,一大批蟾蜍成长起来,国内蟾酥和蟾衣价格一天天看着下跌,养殖户们血亏,连成本都没捞回来。

    大部分农民们都傻了眼,每家每户家少的养殖几百只,多的几千上万只,这些蟾蜍怎么办?

    “蟾蜍是我国三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重要科研价值,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益。现在保守估计,国内突然增多七千到八千万只蟾蜍,养殖户们抗议的声音很大,全国各地林业部门都很头疼怎么处理。”

    当地政府很为难,不能老百姓自己做生意亏钱,让政府买单吧?

    农民养殖户更为难,扔了吧,成本都没捞回来,投资了几万块打水漂,心疼。

    继续喂吧,没经济价值,农民肯定不愿意做亏本的事,后悔不迭,还不如去工地打工呢,包吃包住,300起步,一个月也能赚大几千上万,谁愿意在家赔钱养蛤蟆?

    不心疼钱的想把蟾蜍全都杀了,可这是几千万条生命太残忍,而且蟾蜍还是国家保护动物,杀了违法,各地林业局盯得死死的,谁敢乱杀?

    而且之前一窝蜂养殖,后来一窝蜂坑杀,舆论肯定又要喷了,喷政府不作为,劳民伤财,林业局是颁发蟾蜍养殖许可证的主体单位,第一个挨骂的就是他们,这个骂名谁愿意背?

    不杀,低价卖了吧,市场上没人收购,也无人一下子养得起几千万只。

    吃了吧……

    粤东人倒是很愿意吃,可蟾蜍皮肤和分泌物有毒,要由有经验的专业厨师处理,否则毒死人了怎么办?

    这是8000万颗烫手山芋,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杨顺问道:“您想怎么办?”

    陈副局长把杨顺拉到一边,恳切说道:“小杨,这些年,我们林业局没有亏待过你,也没有刁难过你,并且对你的野生动植物的研究,都是全力支持的,对不对?”

    “对,我很感激陈局长帮的忙。”

    “我们是这样想的,你能接受多少蟾蜍,就接受多少,一只蟾蜍2块钱收回来,你也只需要拿出一个多亿出来,这点钱你还是出的起的吧?”

    “陈局长,1个多亿的钞票也有1吨多重了,大风也刮不来这么多的钱吧?”

    “唉,我又没让你一次性拿出1个亿。”

    陈局长从旁边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初拟的计划书,我们争取半年内,在红枫市内寻找到二十个大型蟾蜍养殖基地,将这些蟾蜍慢慢消化掉,不管你怎么处理,生产蟾酥,加工药物,甚至吃,都可以,我给你颁发牌照!”

    杨顺听明白了,全国各地的农民养殖户不好管理,但集中在红枫一地就方便多了,陈局长先拿下他这个领头羊,再说服其他养殖户就容易多了,帮国家林业局处理这个麻烦事后,上级满意,企业满意,农民满意,媒体满意,大家都满意。

    这其实是个好机会。

    生产药物当然可以有,杨顺还可以悄悄混入自己的那些变异蟾蜍,没人怀疑。

    至于吃,杨顺还真吃过,陈雨涵过10岁生日,陈家在农村老家里请客摆宴席,李丽的弟弟李云川负责摆流水席,桌上有一碗肉非常好吃,当时他以为是青蛙,吃了不少,念念不忘了很多年。

    直到前几天,陈浩请客,也是在李云川的酒楼,闲聊时又问了李大厨,杨顺才知道原来当年吃的是蟾蜍。

    “陈局长,我还真想弄个蟾蜍宴出来卖,您别卡我的手续啊。”

    “杨总你放心,我怎么会卡你?”

    八千万只蟾蜍,吃到天荒地老都吃不完,陈局长一点都不担心。

    杨顺趁机提出几个其他要求,他还要办一张野生动物狩猎证,猎枪持枪证他也想要一个,林业局能支持的他都要,不嫌多。

    陈局长也没客气,他要是帮国家林业局办好这件事,说不定就能调动进京了,为什么不帮杨顺,卖个人情?

    双方一拍即合,各自操办起来,林业局迅速给杨顺和植化所办理了野生动物相关的各种许可证,杨顺又借了1000万给舅妈,慢慢收蟾蜍,扩建酒楼。

正文 第260章 试吃成功(求订阅)

    陈浩一家人很感激杨顺,蟾蜍在收购,工厂的货源又增多了,连亲戚也跟着沾光,真是绝世好外甥。

    李云川原本只经营一个地方菜的小酒楼,得到姐姐和姐夫注资后,准备把旁边的一个新楼盘的售楼处整体租下来,装修设计成能同时容纳500人进餐的酒店,增加的特色菜就是蟾蜍宴。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李老板在自己的老酒楼里亲自下厨,提前准备了一桌,请来杨顺,陈浩,还有林业局的几个领导过来品尝。

    为了帮老百姓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领导也是拼了,集体赴宴,一个劲暗示自己,吃的是可爱的青蛙,或者肥胖的牛蛙。

    普通菜端了半桌上来,接下来蟾蜍宴大戏开始。

    第一道开胃菜是凉拌蟾蛙,李云川介绍是麻辣酸甜咸鲜香,地道的川味菜,有点像怪味兔。

    大家看过去,盘子里的肉和普通牛蛙没什么两样,去了头,几乎是同样的体型。

    这下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了。

    陈浩当然要力挺自己的小舅子,拿起筷子,招呼大家:“大别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厂里自己喂养的,今天早上我亲手捉回来,保证纯天然喂养,没有打任何激素和药物。”

    说完,他第一个伸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嚼起来,嗯嗯啊啊,竖起大拇指。

    杨顺也仔细观看,红油红辣子,黄姜绿葱白蒜,暗棕色的豆瓣酱,上面还点缀着香菜,空气中散发出酸味和酱香味,非常沁香。

    一口吃下去,味道真的极好,蛙肉鲜嫩,口感非常爽滑,比牛蛙还要美味。

    见杨顺都很满意,其他领导也放下矜持,跟着伸筷。

    果然,吃下去后,全都赞不绝口。

    “真没想到,这个蟾……蛙,这个牛蛙,味道相当不错!”

    “可以呀李老板,手艺不错嘛。”

    “这不就是牛蛙嘛?”

    “不不,比牛蛙还要嫩一点,很香,牛蛙很多都是饲养的,这个散养的感觉更好吃。”

    李云川也很得意,介绍道:“小店就是我本人在做川鄂湘三个菜系,另外我还请了一个粤东大厨,接下来还请各位领导继续品尝。”

    他转身端过来第二道,椒盐酥蛙。

    “将带骨的嫩肉淋上我们本地的土鸡蛋,裹上面包糠,油炸一遍,外酥里嫩,保证比肯打鸡的香酥鸡腿还好吃。”

    李云川殷勤地帮大家一人分一个,只分到一半,前面就有人迫不及待吃下去,立刻喊起来:“嗯,又酥又嫩,李老板,能不能再来一盘?”

    还有人不敢信:“是不是呀老王,真这么好吃?我也尝尝。哟,确实好吃,麦香味十足,蛙肉更是滑嫩有弹性,椒盐的味道刚刚好,这道菜保证孩子们最爱吃。”

    “嗯嗯,好吃,香的很。”

    “这油也不错,一点异味都没有。”

    李云川乐得满脸通红,一个劲拱手:“感谢大家的赞誉,这将来就是小店的招牌菜之一,而且选择的都是未成年的小蛙,严格处理加工,让小朋友们吃着放心,吃着健康。”

    其他的菜也跟着上,吊炉烧蛙是烧烤类,焦黄的颜色就让人口水横流,视觉效果满分,炭烧全蛙有一种碳烤全羊的感觉,端上来满满的碳香。

    香卤蛙是给大家下酒的,采用粤式卤水精制而成,据李云川说,这锅卤水50年没断过火,从粤东带到红枫来,都是在货车车厢里继续熬煮。

    果然,即使是最挑剔的老饕,也对这浓郁的卤味赞不绝口,入口后回味甘甜,香浓扑鼻。

    李老板有经验,知道肯定不够大家吃,直接上了三盆,介绍道:“卤蛙也是将来小店的招牌菜,还提供外卖,我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外带食盒,可以和家人同享。”

    满满的大食盒,估计里面装了十来斤重的干货,没办法,厂里的蟾蜍太多了。

    这又吃又带还有送,这么上道的企业家,谁还不满意?

    今天请大家来,讲个口碑,有杨顺和陈浩在,要是能把高校和政府的一些商务餐招揽过来,李云川想不发财都难,他怎么可能小气?

    陈副局长笑道:“李老板我跟你讲,你夏天卖这个,生意绝对火爆,大排档除了小龙虾,肯定就数你们的卤蛙最俏皮!”

    红枫夏天很热,晚上市民们宵夜就爱光着膀子吃大排档,喝冰啤酒,最开始的那盘凉菜和这盆卤蛙,绝对比鸭脖和酸辣毛豆更受欢迎。

    最后端上来一大盆,粤式蟾蜍粥。

    上面飘着一层绿色碎叶,里面用蟾蜍骨熬的浓汤,白粥是真正的泰国香米,火候正好,热气散发出来,米香和蛙肉香弥漫了整个房间。

    这个是最夸张的,喝过的没一个说不好,全部被鲜甜的滋味折服,这是老少咸宜的养生粥,杨顺连着喝了三大碗,什么矜持都不要了。

    李云川又拿出中医的那一套说辞,和大家介绍蟾蜍养生的知识,就差把蟾蜍宴夸成包治百病了。

    实际上,蟾蜍药用价值就在于它的皮肤和毒液,去掉这些,也就是普通的蛙类罢了,当成吸引顾客的噱头还是可以的。

    蟾蜍宴的试吃大获成功,陈家人有信心办好新酒店,开发新业务。

    林业局的生产证也很快颁发下来,陈浩为了安全起见,还帮李云川设计了一套仪器设备,放在后厨,专门检测残留毒液的程度,尽可能多给食材上几道安全锁。

    新的云川酒店还在装修,第一个重量级宴席就是承接杨顺的婚宴。

    杨中华和老汪约定好,预定在10月1日举行婚礼,正好在云川酒店装修完之后,还有三个多月的准备时间。

    几个老人的意思是大肆操办,将所有的亲朋好友,市政府的一些官员朋友,还有国内外大企业的朋友都请来,大家一起热闹。

    但汪卉否定了,她说道:“现在杨顺的定位是偶像科学家,当名人固然好,但个人形象还是需要注意,私人生活最好不要公之于众。我们还是低调点,只请一些亲朋好友过来祝福就行了。”

    几个老人不同意,但汪卉和她姐姐一样固执,在这件事上面不允许有不同意见,她打算把自己老公包装好,经营成一个了不起的,能让后世传诵千年的科学家。

    汪母只能叹气,摸着小女儿的头发,爱怜道:“行吧卉卉,只要你不觉得委屈就行,到时候让你姐姐从国外回来参加婚礼。”

    说起汪芸,汪卉有点奇怪,她这几天忙着和林业局谈合约,一直没能和汪芸同时在线,只给姐姐留了言,说自己要结婚。

    这种大事,应该立刻打电话过来道喜吧,可汪芸好几天都没回信。

    “芳菲她爸妈都回来半个月了,怎么她也没联系我?”

    汪卉拿出电话,给苗芳菲拨打过去,手机关机,奇怪下给苗母打过去问,原来苗芳菲还在徳国。

    苗母解释道:“她在柏林外国人管理机构换了工作签证,没跟着我们回来,她就住在你姐姐家。”

    汪卉哦了一声,没注意苗母欲言又止的语调,只是说道:“那我问问姐姐。”

    姐姐的电话终于有人接,是苗芳菲。

    听见汪卉的声音,苗芳菲小声又紧张地说道:“我在医院陪着芸姐,正在做检查。”

    汪卉心一惊:“做什么检查?我姐怎么了?”

    苗芳菲支支吾吾,在汪卉的追问下还是说出实情:“芸姐她怀孕两个多月了,今天有点见红。”

    “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汪卉急了,旁边的汪母听见不对劲,连忙凑过来,七嘴八舌问了好多,苗芳菲实在挡不住,全交代了。

    汪芸是今天早上突然肚子疼,有点见红,吓得和苗芳菲一起赶往医院检查,怀孕头三个月是最危险的,尤其是初次怀孕,容易流产。

    医生问到了汪芸的过往病情,得知她几年前得过白血病,身体一直不是太好,这几年又努力工作,东奔西走,工作压力大,于是给她安排了许多检查,先住院休息保胎。

    汪家人是最着急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隔了十万八千里远,想帮忙都帮不上,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苗芳菲也傻眼:“芸姐她还没和你们说?哎呀,等一下,医生叫病人家属,我先去听一听,待会儿给你们回过来。”

    挂断电话,苗芳菲用生疏的德语和护士说着,去找主治医生。

    国内这边,老汪两口子急得不行,一个劲问怎么办。

    汪卉冷静下来,先给杨顺打电话:“姐姐在柏林住院了,说是怀孕三个月动红,正在保胎。我想买飞往柏林最快的机票,这段时间就不能帮你了,你想办法先撑着公司。”

    杨顺直接愣住了,足足十秒钟没说话,最后道:“你在家吗?我来找你商量。”

    等他赶往汪家的路上,苗芳菲在医生办公室里听着,差点晕过去。

    这位女医生用英文讲述了一个让她无法想象的事实,汪芸是人工受孕,手术也是在柏林其他医院做的,精夜来源不清楚,现在这个胎儿暂时保住了,但考虑到汪芸的身体并不是特别健康,还是存在有一定的流产风险。

    所以,医院希望汪芸的直系亲属能够出面,或者男方,而且考虑到汪芸是外国人,还需要外管局出示一系列证明文件。

正文 第261章 给我老实交代(求订阅)

    听完医生的话,苗芳菲不知所措。

    她在徳国最大的依靠就是汪芸,此时此刻,她连个咨询求助的人都没有,对医生道谢后,懵懵懂懂来到病床边,握着汪芸的手,呆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