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猎-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威也购买到了种子,他是在问到顺心蔬果中京分公司的地址后,登门买到的,也不还价,出了一百多块钱,一样买了一点,拿到手后就立刻回到研究中心。

    “张哥,帮忙分析一下这些种子,我打几个电话就过来。”

    常威将种子袋扔给自己的搭档张哥,自己又去忙着打听消息,安排去红枫出差的事。

    过了十分钟,常威回来,趴在显微镜旁边,看张哥对种子进行分类和标记。

    张哥操作着显微镜,喃喃道:“这些种子都是杂交的。”

    常威道:“那不是废话,现在卖蔬菜种子,哪个不是卖的杂交品种?普通老百姓哪里接触的到原种。”

    张哥道:“要想弄,还是可以弄到的。不过你看看这颗番茄种子,你瞧瞧,有没有发现问题?”

正文 第338章 现实太骨感(三更)

    常威换到主位子,看向显微镜,很快就皱起眉:“看起来好奇怪,似乎是非常规的变异种子。番茄的数据库对比呢?”

    张哥调动软件,打开了研究中心种质库的数据。

    几排番茄种子的显微镜大图出现在屏幕上,对比之下,显微镜的这个明显要大一些,切开后,内部结构也和数据库的样本略有不同。

    两人看着屏幕,仔细分析,最终结论,这是一个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的杂交品种。

    杂交就麻烦了,他们很难通过杂交种子,准确推算出上一代的母株是什么品种,只能凭借这一代种子长出来的外观和性状,大致去猜。

    这就要种下去,等长大成熟了再看,也就是至少要等三个月才知道答案。

    “这怎么猜?”

    “只能有个大概范围吧。”

    “番茄种子这样,其他的呢?”

    “你买回来的各种种子,几乎全都是这样,我只能下结论,杨顺可能用了一种特殊的种子培育方法,这应该是通用的。”

    两人都泄气了,如果是特殊的育种方法,没人会的话,杨顺这个就厉害了,又将是一个垄断市场。

    首先,老百姓们从杨顺手里买到杂交种子,这一代可以长的很好,如果第二年想扩大种植面的话,要么是再找杨顺买种子,要么把番茄切开,取出里面的瓤,保留种子自己种下去,这个叫自留种。

    但杂交种子自留种,根据AaBb的遗传法则,下一代肯定会出现性状分离,减产,死苗,或者出现乱七八糟的二代,影响产量和口感。

    自己吃无所谓,烂番茄不要就是,丢一半都没人说。

    但对于种菜经营为生的种植户来说,就太不划算了,因为产量变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收购商不要。

    种子是非常少的成本,一颗番茄种子,普通的进口货大约5分钱一粒,贵一点的1毛钱,但杨顺卖到了5毛一粒,长成番茄株后,能结几十个果,这5毛钱对老百姓来说根本不算成本,所以聪明人绝对会选择第二年再找杨顺购买。

    现在的种子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经营的,谁拥有优质种质库,谁就是通杀的赢家。

    种质库是国家重要的宝贵财富,这些资源都是在各种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不同年代,不同气候下,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得来的,里面蕴藏着各种潜在基因,突变基因,丢失基因,未来技术成熟后,完全可以重新利用。

    说种子是战略资源,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bt种子除外,这些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

    “行吧,先这样,测试出芽率。”

    常威只能这样,晚上就背着包前往红枫,只不过还没等他打听到什么消息,坏消息就降临了。

    “什么?上面否决了项目?”

    常威心痛的厉害,捂着胸口,感觉一阵阵揪心,电话都握不住了。

    常守正打来电话,说农业部上面领导突然改口,转基因番茄暂时不予批复,等研究研究再说。

    这个研究,又没有个具体时间线,基本上算是黄了。

    常守正这些转基因支持者怎么哀求劝说都不行,逼急了,终于有个领导说:“那个小杨不是也在搞西红柿嘛,你们去问一问呀。”

    这还问个屁啊!

    常威气的厉害,明明都要说好的事,被这个杨顺一下子给毁了,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卡着节骨眼出了这个纪录片,这绝对是专门针对他呀混蛋啊!

    但再生气,他也拿杨顺没办法。

    他到景区提出见杨顺,大家用关爱傻子的眼光看着他,求助无门,保安带着狗拦着不准进。

    打算偷偷翻山吧,听土著村民说,山里有银环蛇毒蛇区,咬死了尸体直接丢山崖深涧里没人管,也无人负责。

    打电话给植化所里,助理只说可以登记等通知,不给准信什么时候回他的话。

    实在没办法,常威只能求到红农学校,找自己原来的导师。

    导师也没办法:“我跟杨顺也说不上话,你可以去找陈校长,或者让常院士和陈校长打声招呼。”

    但常威辗转了两天,连陈校长的面都没见着,完全联系不上,校长办公室说出差了。

    人微言轻,举目无亲,连进一小步都困难。

    常威手里拿着钱,送礼都不知道送给谁,感觉太难办事了,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

    陈校长确实在出差,但一直和杨顺在一起,陪着到访几家公司。

    第一家是隔壁省,昌南东方红燃料酒精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是陈校长的校友,低五届的学弟,关系还不错,说得上话。

    一行人去了昌南,得到热情接待,好酒好菜伺候着。

    杨顺想参观车间,没问题,带着参观,参观了可变性燃料乙醇生产线,年产值3万吨乙醇,副产液体二氧化碳1。45万吨,最主要的是,生产线是公司的自主核心技术,注册了多项专利的,是个认真干技术的企业。

    但是,杨顺刚说起合作,对方就拒绝了:“对不起,我们正在和上市公司谈判收购要约,真的不方便再和你们谈技术方面的事。”

    陈校长连忙打圆场:“货比三家嘛,老林,不要这么快就拒绝嘛。”

    林董事长还没说话,杨顺就开口了:“没关系,不让林总为难,我只是参观一下,并没有购买或者合作的意思。”

    林董脸上肌肉跳了跳,没有表达出来,客气地送几人走。

    但一转身,他就把杨顺和陈校长在厂里参观的照片拍下来,送到那家上市公司的谈判组里,然后直接提高报价5个亿。

    认出杨顺后,上市公司的谈判组竟然没翻脸,而是回去商量,准备拿杨顺的名头来炒作,上市圈钱。

    这个就厉害了,商业人的头脑真是活泛,到时候只要谣言一起,股价上涨,几个涨停就能赚5个亿,钱不就回来了嘛。

    生意场的事,杨顺管不了那么多,东方红不亮,那就换一家西方红。

    陈校长又带着杨顺去了第二家,在湘南某市的力康酒业,专门做玉米,高粱,小麦,薯类等植物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燃料乙醇和废渣循环加工是他们的强项,也是万吨级别的企业。

    可惜,这家企业是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关系根深蒂固,不好动,不便于插手,杨顺和对方保持良好关系后,又返回红枫。

    红枫这边第三家,第四家,不是粮食加工企业,就是专门的酒精生产商,挺配合杨顺,话也说的很好听,需要时可以随时合作。

    杨顺逛了一圈,回到南山景区,将这些天的收获整理下来,发现问题不小。

    他把汪卉叫上,又联系了柏林的汪芸,说起这个事:“假设我买或者建立一个酒精厂,把酒精生产出来,要想自己卖汽油的话,必须申请成品油生产和经营资格。”

    汪芸解释道:“这个就有点难,要逐级上报到商务部,不是说你杨顺想开就能开,涉及到相当多的政府部门,从生产,管理,到检查,技改,安全等各位方面,另外还有各方利益关系在里面,这个就不谈了。”

    汪卉从旁边拿出一张图表,递给杨顺看:“假设你拿到了资格,还想自己控制油品的话,就要自建加油站。注意,不是一座两座哟,而是必须全国覆盖网点,一个城市至少两三个加油点,这个工程想想都大到可怕。”

    杨顺看报表,现在全国差不多12万个加油网点,两桶油占一半,其他占一半,自建至少500家起步,还要推广,宣传,想想都麻烦。

    他叹着气:“我还要想办法说服汽车企业,汽油发动机和纯乙醇发动机是不一样的,需要改造,车企会不会买账,改一些热门车型的发动机?鬼知道!”

    这个年头,纯电力,天然气,油气油电混合动力,E10乙醇,E27乙醇,E100乙醇,各种动力都有,杨顺能影响多少汽车企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看样子,自建加油站是行不通的了,杨顺很艰难地得出这个结论,可只做供应商,他会失去话语权。

    他叹着气:“头疼啊……能源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汪卉道:“除非你将乙醇全部卖给炼油企业,一脚踢,这样我们才最轻松。”

    杨顺摇头:“不可能的,光是品控就能烦死你。而且如果我只卖乙醇,就成了种子供应商,所有的风险就让农民们去担,天灾歉收,收购商压价,油企打击,农民遭殃。”

    汪卉问道:“油企为什么会打击农民?”

    汪芸笑起来:“你别想的太简单了,蛋糕就那么大,杨顺加进来切走一块最大的乙醇蛋糕,其他企业怎么办?还有粮食储备问题,国家粮食储备多的吓人,农民还种不种玉米?炼不炼乙醇?那么多乙醇上市了,国际能源形式又变成怎么样?”

    太多问题,让原本就不擅长经营的杨顺,想的头皮发麻,头晕目眩。

    对此,汪芸给出一个建议:“所以玉米项目,还是上报给国家吧,看看能不能申请到重大项目。”

    杨顺好不甘心啊,但个人的力量太渺小。

    他只能再次找到中科院的贺院士,提出这个想法。

    贺院士一听就来兴趣:“你赶紧来一趟中京,老常正在工程院拉人,打算对付你呢。你把乙醇汽油的想法写一个计划书出来,我带你去见首长,这两件事同时解决!”

正文 第339章 第一次见袁老(一更)

    为了进京见首长,杨顺准备了很多东西,田间照片,电子显微镜下的解剖图,植物标本,样品实物,试验数据,力求完整地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

    先到达中科院,是贺院士的弟子接待,安排杨顺在中科院中关村招待所酒店住下,休整一天,贺老也要准备。

    第二天贺院士将杨顺约上,让司机开车,往京城郊区方向走。

    杨顺问了:“您不是说去见首长的吗?”

    贺院士道:“你以为首长说见就见?我要先验证你的计划书,确定可行性后,再向上面申请,只要能见到一个说得上话的首长智囊团成员,将你的计划书递交上去,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首长看不看,什么时候看,看了召不召见你,再说,一切随缘。”

    啊哈~~

    杨顺笑惨了:“这样啊,我还以为您都能上达天庭了。”

    贺院士笑起来:“臭小子,天庭有那么容易接触的吗?能给你找到门路,已经是万幸了!我只是一个管闲杂事等的副院长,净帮你这种惹是生非的家伙擦屁股,容易吗我?”

    嘿嘿嘿,杨顺尴尬一笑。

    说起惹是生非,杨顺有点紧张,因为听说常院士想找他麻烦,问道:“我这次会不会挨打?”

    贺院士哈哈大笑:“老常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他打的过你吗?除非你一挥拳头,他立刻躺下来抱着你的腿,教你一点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才有可能赢你。”

    杨顺吐吐舌头,这是在开玩笑了,他怎么可能和常守正动手?

    他很冤枉:“贺老,我大规模发布蔬菜种子,常见的品种都有,又不是刻意针对他的转基因番茄,他也没必要针对我吧?”

    “虽然你不是有意,但这么大的项目再度流产,总要有人背锅的,除了你,还有谁?”

    贺院士摇头,仔细分析道:“老常他们为转基因番茄准备了八年时间,至少投资了1个亿,写出三十多篇论文,养活了一个二十人的研发团队,身后的投资方像打八年抗战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在通过的节骨眼上被你截胡,换作你是老常,你怎么想?”

    杨顺认真想了想:“技不如人,认了?”

    贺院士笑道:“你能这么想,是因为你还年轻,输了可以再来。老常还有几年?”

    这倒也是,功成名就的学阀,转基因技术推广的领军人物,被突然冒出来的晚辈打败,谁心里都不好想,还要不要面子了?

    聂拉斯…埃兰就曾经说过,“老狗也有几颗牙”,说出这句话是多么的憋屈,多么无奈,埃兰老了,谁体会过他的感受?

    杨顺叹着气道:“其实,番茄美味基因缺失,常院士是用技术人工补全这些基因,而我是找到了没有丢失基因前的原株,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但公众就是不理解。”

    贺院士也摇头:“很多人把科技妖魔化了,认为人工的就一定不好,而你是在大自然中寻找到的,纯天然的就一定好。”

    杨顺有点无可奈何:“一定好什么呀,多的是纯天然植物吃下去,有毒致病致死的。问题的关键是,常院士的团队无法公开具体的方法,就算公开了,也没有老百姓看得懂。他的神秘,导致了公众的惧怕和担忧。”

    这是死结,公开技术吧,被其他人学到了,谁来保证科研人员的利益?不公开吧,妖魔鬼怪各种说辞都来了,还有红眼病人看不得他好,尽在后面扯后腿。

    蓝瘦,香菇,科研汪就是可怜。

    车没有去工程院,而是来到一座森林公园前,从侧门进去,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一家宁静优美的疗养院里。

    杨顺小声问道:“见谁呀?”

    就不告诉你。

    贺院士笑而不语,让司机帮杨顺把大箱子从后车厢取出来,再送到电梯里,再让司机回车上等着。

    贺院士在前面带路,出电梯,拐进走廊,按响了3011房间的门铃。

    里面传来人声,很快就打开门。

    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在门后热情打招呼:“贺老,快请进。这位就是杨总吧,来来,需要帮忙吗?”

    杨顺说不用,等关上门后,贺院士这才介绍:“这位是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袁定洋,袁主任。”

    啥呀?

    杨顺有点懵,连忙站直身体和对方握手,袁主任低声笑着,伸手带路:“请进,进去再说。”

    袁定洋是袁窿平最小的儿子,也是唯一继承父亲衣钵的人,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当主任,为人非常低调,极少在媒体上露面,每次和父亲出去参加会议,都是主动打下手的人,扮演着助理的角色。

    看到袁主任,杨顺心里就火热起来,果然,从套间里面走出来两位老者,左边那位不是袁窿平又是谁?

    杨顺快步走过去,有点小激动:“袁老,真的是您?”

    袁窿平主动伸出手,握着杨顺,上下打量一番,赞不绝口:“久闻不如见面啊。杨顺,现在全世界最知名的青年科学家,果然名不虚传,青年俊才,长得又帅。”

    “谬赞,谬赞,我那些小成绩都是因为运气好。不过长得帅倒是天生的。”

    看吧,杨顺是不是很谦虚?

    但在握手时,他有点揪心,他注意到袁老的身体似乎不太好。

    94岁的老人,不可能还像年轻时那样健壮,虽然袁老年轻时身体非常好,擅长游泳,还拿过红枫市的冠军,又常年务农,对饮食方面很讲究,但岁月不饶人啊,身体机能老化谁也挡不住。

    花白的头发,毫无光泽的皮肤,苍老的容颜,但眼睛还是那么明亮,作为心灵的窗口,证明袁老人老志未消,还有心和天斗,与地斗。

    老人家不用人搀扶,也不需要拐杖,杨顺只能暗暗祝愿老人家长命百岁,还能健健康康多活些年头,无病无灾就是福。

    另外一位,也是工程院的,农业专家韩院士,也是贺院士请来,辅助鉴别计划书的。

    杨顺作为晚辈,端茶送水,跑前跑后做事,这是应该的,赶紧伺候着。

    “小杨,不必这么客气,你还是先把重要的东西拿出来看看,袁老听说你有干货,特意说要见你,一天都不想耽搁。”

    贺院士说着,接过杨顺手里的纸杯:“我在袁老面前也是年轻小伙子,端茶送水我来。”

    袁老等人没忍住,笑了起来,贺院士也是七十岁的老者,比袁老要小二十多岁,还真是“年轻”。

    袁老很平易近人,他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生,当过高等小学校长,民国从政,母亲也是知识分子,袁老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红枫读书,原来叫博学中学,现在叫红枫第四中学,好巧不巧,正好是杨顺少年时就读的学校。

    袁老招呼道:“小师弟,坐吧。”

    “哎哟,大……大师兄……您别客气。”

    杨顺不敢随便跟袁老开玩笑,像小学生一样,乖乖坐在他面前,双手放好,认真听差遣。

    虽然在红枫四中的百科资料里,知名校友一栏也有他的名字,排在袁老几人之后,但态度还是要谦逊。

    旁边韩院士笑了:“来来来,大师兄讲课了,大家认真听。”

    袁老喉咙里有痰,咳了半天才舒服点,用纸擦着嘴,虚弱道:“大师兄现在老啦,不行啦,华夏的未来还是要让小师弟承担,不过大师兄还是要帮忙把把关,如果小师弟太调皮的话,还是会挨板子的。”

    这些老人都很熟悉,知道袁老不拘礼节,不爱古板,从来不会一本正经,这么平易近人反而更接地气。

    杨顺注意到,袁老拿到资料后,摸出老花镜。

    而且他要隔了很远,看的很吃力,估计视力不太好了。

    幸亏杨顺考虑过这点,担心首长看不清楚,用的是加大加粗的字体,有些地方看不太清楚,袁定洋就在旁边解释,到最后,还是袁定洋拿起资料,挑选重要的讲给父亲听,免得父亲太累。

    袁老听的很仔细,这是一篇应用论文,数据较多。

    玉米转化为酒精,是由微生物将玉米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藤,再进一步发酵产生酒精,提高酒精产量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玉米中的淀粉含量变高,以及玉米增产。

    杨顺同时做到了这两点,他用异能换着法儿催化二十几种不同的玉米种,接着将各种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数百种杂交品种,又快速生长起来。

    那些倒苗的,腐根的,空心的,各种aabb型畸形品种全部剔除,最终剩下30几种有优势的杂交品种。

    先普及一个玉米概念,简单点来说,玉米分两种,淀粉少蛋白质多的叫角质型,适合做玉米渣和玉米粉,淀粉多蛋白质少的叫粉质型,适合加工淀粉,酒精以及猪饲料。

    这30几种里面,就有一个品种,淀粉的含量达到了惊人的76。41%,超出72%的高淀粉玉米国家标准,比孟山都公司最好的高淀粉玉米种子迪卡1号还要好,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一般的普通玉米要低几个百分点,非常符合他的要求。

    杨顺催化的就是粉质型,注意,不仅仅适合生产酒精,还适合做猪饲料,这就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影响。

    大家都是农学专家,袁老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正文 第340章 困境(二更)

    袁老取下老花眼镜,像是老师问学生一样,先考问杨顺一点遗传学方面的知识,他虽然主要是做水稻研究,但对玉米等主粮,也有丰富的经验。

    这些问题难不住杨顺,都是些基础东西,他回答了。

    袁老突然问道:“你是怎么找到这种淀粉含量高的玉米种?”

    这个问题很关键,涉及到异能,绝对不能说真话。

    杨顺又开始满嘴跑火车了:“我在全球有四个种子基地,欧洲,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我每年投入的购种资金超过1亿美元,要求他们给我全世界搜集种子资源。”

    袁老可不是那么好骗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要求溯源,追查向上三代的所有数据。你拿得出来吗?”

    杨顺笑了笑:“溯源也可以,但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我不一定开放种质库,以后再说吧。对了,除了玉米之外,我还收获了一些很有趣的水稻种子,还有普通的蔬菜种子,我已经开始向社会卖了。”

    啊?一屋子人都愣住了,贺院士也是第一次听说。

    袁老和袁主任感觉自己的命根子被杨顺握住了一样,竟然还有水稻!

    还有,什么叫“有趣”的?和这种玉米一样,也是各种优异,而且产量高吗?

    几个人几乎不敢相信:“你卖水稻种子?”

    杨顺道:“水稻没有卖,但蔬菜开始卖了,我杂交了大约30个品种的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