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猎-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文 第347章 电话来了(三更)
杨顺道:“DDT在1942年上市,一直验证了6年时间,一直到1948年,发明者米勒才获得了诺贝尔奖。可紧接着的十五年,全球发现DDT滥用后,生态被破坏,鸟类灭绝,胎儿早产,于是这种化学物质迅速被扯下神坛,米勒也在1965年,在悔恨和痛苦中离开人世。”
汪卉无言,非要这么说,实在没法反驳,6年的实践验证还是略微短暂,更别说杨顺的病毒肿瘤免疫治疗法了,验证不到两年,就匆忙上市了,也是被癌症病人逼成这样的。
杨顺道:“任何一种新的药物,新的技术,新的发明,都很难在短短十几年里让大家全面了解它。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DDT就是前车之鉴,现在的转基因,克隆人技术又何尝不是,另外还有我的肿瘤免疫抗癌,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医学院的那些教授们,从我的DLY…02号病毒中间,找到了什么有用的东西,证明我是对的。”
看见杨顺笑眯眯地开始吃饭,汪卉这才明白过来,轻嗔一声:“所以刚才你又是在瞎说的吧?吓死我了!”
陈梅用筷子头敲了一下杨顺的肩膀,也翻了个白眼:“你都几岁了,还喜欢开一些不知轻重的玩笑!”
旁边杨德猎嗯嗯啊啊,手里拿着软勺子挥舞,盯着自己的爸爸,说道:“爸爸最厉害!”
心情好啊,杨顺帮儿子喂了一口饭,说道:“这半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那几个肿瘤学相关的专家,基本上都有收获。尼古拉斯…海德曼这个月刚刚发表一篇《Cell》论文,就是关于病毒肿瘤免疫方面的,他就是十八罗汉之一。”
“所以嘛,获得诺奖的同行都证明了你的技术,还出论文了,当然是力挺你了。”
汪卉心里美滋滋,再看眉飞色舞的杨顺,别提多高兴,她又开始幻想起来,想到开心的地方,就傻乎乎地笑。
九月开学季,杨顺又接了一个简单的活儿,在红枫科技大学讲课。
主讲他的病毒肿瘤免疫学,一周一堂课,选修课,不算学分,这也是为马上到来的职称评比做准备——博士毕业后,他半玩半讲了一年时间的课,这是在刷经验,等两年授课时间到了,他就可以破格提教授,还不会落人口实。
大家忐忑等待了一个月,终于进入10月份,外界的传言更多了。
10月1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开始投票选人,要至少进行两轮投票。
菠菜公司给出杨顺得奖的最新赔率是3。5,这让传统媒体惊呼:“诺贝尔奖历史上,民意呼声最高的科学家非杨顺莫属!”
但民意不等于权威,老百姓的价值观更多的还是从媒体中获得,而华夏政府,以及默克集团,杨顺的海外公司等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全球刷荣誉,所以知名度高很正常。
权威的还是学术界,知名的统计公司DownHill做了一项调查,66。7%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支持杨顺得奖,剩下的是保守的反对派。
而且反对的理由出奇一致:“谨慎参考DDT,诺贝尔奖需要更长时间的审核。”
这又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口水战,但外界争吵影响不了评委会,每年10月上旬,诺奖就会出结果。
很多自觉有希望的候选人,这段时间都会略显狂暴,精神焦虑,身体不舒服,看谁都不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人争吵,有时候还整夜睡不着,辗转反侧,胸口胀痛,不思饮食,肚子疼,这种病医学上称呼为“颁奖前紧张综合症”。
梅奥诊所的蔡司医生已经升任专家组副组长了,这一年,他成了全球红斑狼疮的权威专家,写了三篇顶级的论文,学术报告会开了两场,同行都认可了他的成就。
可是,他这几天向董事长请假,一个人开车来到郊区的度假村,坐在湖边发呆,不敢看电脑,不敢同人说话,就一个人安静待着,每隔五分钟就低头看一眼手机,“她喜欢我”,“有人喊我”,“手机震动”,人生三大错觉让蔡司医生差点崩溃了。
而放弃镁国绿卡,回到中科院复旦研究所,从事肿瘤研究,以及在长航医院担任HIV治疗专家的陈沐阳博士,也暂停了项目研究,暂停了本科生HIV课程的授课,请了一周的假,躲在家里打游戏,喊麦减压。
怀特就不说了,他被提名还是转基因技术,菠菜公司给他的赔率是18,估计今年又是个陪跑的命。
只有杨顺,心思大条,跟儿子杨德猎过了两岁生日后,跑到红安老家的大寨乡里,检查乡亲们的1万多亩玉米地。
10月黄金周,杨顺下田六天,在三个乡里到处调研。
陪同他的有县委领导,省城办公室领导,以及京城来的陆老等人,大家似乎都等不及了,越临近收获,大家越焦急。
10月最后一批秋老虎发威,气温重回35度,热的人恨不得脱一层皮。
罗乡长的车在前面带路,杨顺和陆老等人坐着一辆依维柯,在乡村小路上飞驰。
依维柯车内,座椅全部进行了改装,后车厢改成面对面的3+3会议桌,几人正在做最后的讨论。
首长今天中午要来红安,坐的高铁,加上乡村路程有点远,大约四个小时后到,省委的接待人员已经等在火车站了,首长的意思是一分钟都不耽搁,直接来大寨乡看收成。
到了罗乡长指定的一块区域,几人顶着大太阳,戴草帽,举伞,来到田间。
这块土地的承包人,农民杨德胜,快步迎接过来,恭恭敬敬喊了一声杨顺叔叔,这是族亲。
杨顺其实和杨德胜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他辈分大而已。
“德胜,你在前面带路,顺便叫几个人,砍一条通道出来。”
“好嘞,三毛,老四,跟我砍路!”
镰刀飞割,玉米秆应声倒下。
杨顺几人跟着,听杨德胜介绍,这是一块6亩的耕地,全部种植的玉米,因为土地肥沃,科学种植,而且杨德胜细心照顾,施肥打药很到位,这块地算是长得最快的。
产量也很喜人,玉米已经成熟,挂在杆上特别漂亮,整齐排列,各个苞谷都是大个子,一看就是大丰收的感觉。
“乡亲们基本上都是这样,就算最差的,也比往年种植的其他品种玉米收成好。”
“去年我们这边亩产450公斤,最高的700公斤顶到天了,今年随便估计,实验田产量绝对超过1000公斤!”
“大寨乡不是还有其他农民种普通玉米嘛,他们看到我们田里,全都羡慕的流口水,说明年开春也换成我们一样的品种。”
杨德胜介绍着,这是来自一线农村的第一手信息,非常宝贵。
陆佳丽和罗乡长在旁边观察了半天,简单商量,确定道:“这块地不算最好,也不算最差,中等偏上吧。”
杨顺和陆老也点点头:“就这块吧,罗乡长赶快把收割机调过来。”
今天准备趁热打铁,丈量,收割,再加脱粒,称重,大家打算全部让首长亲眼目睹。
至于成绩,没必要追求最高产量,杨顺不希望戴上袁老那样的枷锁,陆老也不打算轻易对外公布详情,能隐瞒就隐瞒。
等收割机等机械开过来等好,首长下午两点赶到,当真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
省里市里的几套领导班子全部跟在后面,媒体电视台也跟着,幸好路边几排大树,有阴凉位置可以躲。
但首长推开了身边人打起的伞,从罗乡长手里接过来一顶草帽,然后拉着杨顺,又对陆老说道:“我们几个下田看看。”
玉米地不是稻田,地面是干燥的,走肯定没问题。
首长不听身边人劝告,穿着短袖衬衣,西裤皮鞋,直接往玉米地里踩,走在通道中。
杨顺和陆老一左一右,他顺便驱散四周的蚊虫,倒也顺利。
边走边聊,陆老介绍基本情况,看了这块选中的田,首长亲自确认没有掺假,不是什么假插玉米,私自堆积之类的,这才回来,让收割机开动。
阳光很强烈,正出于一天中最热的时刻,只有收割机的轰鸣声,大家站在阴凉位置,等着收割机回来。
动力车牵了好几个超大规格的工业电扇对着人群吹,首长听杨顺等人汇报,时不时还问问题。
收割机速度很快,大约收割了1。2亩,直接将玉米棒子带回来,秸秆都留在田里了。
在众人盯着下,脱粒机也在远处运行起来,这是农村家庭用的小型脱粒机,很快就将全部玉米脱成粒。
为什么不选取收割加脱粒,一次性到位的多功能收割机?
一来这种机器很贵,收割一亩地100块,不适合这种小面积的收割,二来也是想给大家还原一下农村最真实的情况,以及方便摄像取景。
就在大家等结果时,汪卉急急忙忙跑过来,用力挤开人群,打断了站在首长边解释的杨顺,将手机举起来递给他,满脸激动。
杨顺连忙给首长道歉:“不好意思。”
他又小声问道:“怎么了?”
所有人都看着汪卉,只见她脸涨的通红,情绪有点失控,为了压住脱粒机的轰鸣,大声喊道:“瑞典打来的电话,诺奖评委会,找你的!”
全场哗然!
正文 第348章 搞定(一更)
摄影师小张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他只不过是个扛着机器的普通工作人员,自己竟然也有亲眼见证重要历史的机会。
小张之前一直在对着首长拍摄,可他看见汪卉拿着电话,激动地喊出瑞典和诺奖这几个词后,他的瞳孔立刻缩起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新闻。
“快点让脱粒机停下来,太吵了!”
小张赶紧吩咐身边助理,助理也听到了汪卉说的话,一溜烟跑去脱粒机那边,不等解释,直接拉闸断电,嗡鸣迅速停下来。
脱粒机旁的众人完全不解,助理连忙指着首长那边,只见杨顺已经拿起电话,嗯嗯啊啊和对方说着。
杨顺没避嫌,因为首长也在对他无声微笑,四周的人情绪都有些激动,但没人敢打扰他的对话。
小张更是扛着摄像机靠近,与手持拾音器的记者,选了一个很好的角度,近距离对着杨顺拍摄起来。
“外放,外放……”
女记者一个劲对杨顺做暗示,打手势,杨顺本来不是很乐意的,但连首长都很好奇,诺奖电话是个什么情况。
“你好,我是杨顺。”
“这里是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我是诺贝尔大会的秘书长桑尼。”
“秘书长你好,幸亏我记得你的声音。”
“杨,恭喜你,你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约20分钟后,我们会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消息。”
这种公事公办的宣奖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诺贝尔奖的严肃性,让每一届的秘书长说出来的话都几乎一模一样,当然也是因为宣奖办公室里有专人录像存档。
不过,再枯燥的台词,仍然会对每个接到电话的人造成极大的震慑力,桑尼故意停下来,他的嘴角已经微翘,开始想象这个年轻华夏人震惊到无法说话的样子,应该很有趣吧。
但桑尼估计错了,杨顺心里早有获奖的准备,此时只是石头下落,反而变得平静下来,远远没有身边这些人表现的那么激动。
就连首长都有些失态,脸上的表情变得格外丰富,更别说四周听到消息,握紧拳头,就差咆哮庆贺的其他人。
汪卉双手捂脸,激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迅速产生一层水雾,眼泪花花地看着自己的老公,大脑中一片空白。
杨顺说着谢谢,声音分贝甚至都没有发生变化,就好像听到“有你的快递儿”电话一样冷静,这声“谢谢”的回应,仿佛就和“帮我放在门房”没什么差别。
这么冷静?
桑尼以为杨顺还在睡觉,头脑不是太清醒,道:“我们刚刚投完票就给你打电话了,这时候应该是华夏时间下午,你不会是在午睡吧?”
杨顺拿着手机,看看四周,全都是眉飞色舞的笑脸,他说道:“我没有睡觉,正在农田里收割玉米。”
桑尼道:“杨,你真是一个神秘的人,但是请你暂时别告诉其他人,甚至包括你身边的农夫。”
杨顺大笑,突发奇想,对着首长做了一个鬼脸,又说道:“我身边的农夫并不在意,他正在专心工作。”
这是第一个敢开首长玩笑的年轻人,但旁边都在暗自发笑,如同结婚仪式上新郎官最大一样,杨顺此刻拥有开玩笑的特权,他才是最大的官。
首长脸上是那种对晚辈的宠溺之情,真的溢于言表,他怎么会介意一个刚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开的小玩笑?
桑尼吭哧笑出声来:“如果你能和我即时视频,让我看看玉米地,我想应该更有趣。”
现在科技很发达,视频通讯可以随时同步增加,杨顺操作手机,对准玉米田和停在路边的收割机,以及远处堆积如小山的玉米,尽量不照到其他人。
他介绍道:“你看,这就是我刚刚收割的一小片实验田。”
接着又转过来,摄像头对着自己,让对方看到戴着草帽的脸,与很明显是在办公室的桑尼打了个招呼,这才关闭视频。
桑尼很满意,每年诺奖颁发时最有趣的事就是通知获奖人,要是都能像杨顺这么有趣,那就更好了,待会儿开新闻发布会,这段视频拿出来给全世界的记者们观看,肯定又是一个好笑的大新闻——诺奖电话打过去,领奖人正在收割玉米?哈,真有趣。
闲聊之后是正式,常规的委员会采访时间。
“你的广谱抗癌病毒药剂仅仅上市两年就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这个速度非常快,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谢谢,我也要感谢各国政府的支持,我们华夏的CFDA,欧盟的EMA,都非常支持我。当然还有镁国的FDA,虽然过去可能有一些小误会,但这一次大家都有相同的利益,都是为了拯救癌症病人,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很多人发现,杨氏肿瘤免疫疗法并不是单纯的治疗癌症那么简单,还有各种免疫系统疾病正在被其他科学家攻克,你认为未来还会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人类身体是一个巨大宝库。如果善用这个机制,许多人体疾病应该都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治愈,人类得病的治愈率应该会大大提升,平均寿命也将提高。”
“谢谢你,十二月份,我们能在斯德哥尔摩欢迎您的到来吗?”
“当然,我会到的。”
“再次祝贺您获得诺奖,对了,本届诺奖,您是唯一的获得者,十二月见。”
“再见。”
听见嘟嘟嘟的声音,杨顺放下手机,轻吁一口气。
“搞定。”
杨顺轻飘飘地吐出两个字,别提多潇洒,就好像获得诺奖与吃饭一样简单。
现场四周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太棒了,恭喜,厉害,各种夸奖都传来。
首长笑着与杨顺握手,拍着他的肩膀,不断赞许着:“不错,不错,距离上次屠教授获奖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华夏又出了一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再次获奖,还是独得殊荣,非常了不起!恭喜!”
“谢谢首长……”
杨顺说着感谢,然后不顾所有人的目光,转身和汪卉拥抱在一起,将她抱起来,旋转甩了一圈,又热情地亲着她,不断感谢自己的妻子。
小张扛着摄像机,拉着近景,没有间断地记录着这一切,这才是真情实意的表达,这才是最激动人心,最让人感到满足的快乐时刻。
那些不懂科学的老农,你一言,我一语,也搞清楚了,原来这是科学家最高的荣誉,全世界最厉害的科学家都想拿到这样一个奖,好多搞火箭,放卫星的人都没资格,却被杨家小子给拿到了。
“小杨真是厉害。”
“是啊,老杨家出了这么一个天才,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听说他今年才30岁吧?”
“是虚30岁,真了不起。”
“我家狗剩也28了,天天只晓得举个手机自拍,搞什么泥塘捉黄鳝,鞭炮炸裤裆。”
“村头三麻子的儿子和儿媳妇,也每天搞什么……叫情侣摇的,搞不懂什么意思。”
“开拖拉机的李四也被传染上这个病了,天天吼几嗓子,说什么帝王喊麦。”
“所以嘛,还是小杨厉害。”
罗乡长和杨德胜等人都在感慨,明明车都偏到太平洋去了,愣是强行扭回来,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杨顺。
省领导,市领导,都喜气洋洋,一些秘书赶紧把消息通知出去,很快宣传部门就要忙碌起来,十几分钟后,全世界都会知道杨顺获得诺奖,到时候会有数不尽的祝贺者和媒体找上门来,他们要抢先一步拿到一手消息。
首长身边也围了几个人,陆老就在低声询问,要不要趁机给杨顺做个采访,现场就地开个新闻发布会什么的,连线央视台的新闻记者。
没想到,杨顺放下满脸通红的汪卉后,对大家说道:“那边脱粒机继续吧,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庆祝可以稍后再说。”
全场哄笑,首长也开着他的玩笑:“在你看来,难道玉米脱粒比获诺奖还重要?”
杨顺道:“当然,这关系着玉米产量,这可是咱们的‘好牌’。”
这张超模的好牌究竟有多大价值,最清楚的当然就是首长本人了,他相当满意杨顺的态度和做法,这才是大局观的表现。
“开机!”
“开机!”
命令传下去,玉米又开始脱粒,杨顺继续着玉米的话题,他认真工作的态度,让摄影师小张敬佩不已,这样的男人,才真叫有魅力。
汪卉退缩到人群后,她忍不住,在公司群里发布一条消息:“杨总已经获得诺奖。”
几秒钟后,群里炸了。
“天哪撸,老板获奖了,太厉害!”
“五体投地的崇拜。”
“老板威武霸气~~~”
“1888红包走起,抢啊!”
汪卉顾不上员工们的恭喜,她再给杨中华,陈梅,还有自己父母,姐姐,都单独打了电话,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苗芳菲也从镁国打来电话,声音中带着泣声,汪卉也和她分享着喜悦,几乎泣不成声。
正文 第349章 笑个鸡儿(二更)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桑尼挂断杨顺的电话后,笑着操作手机,将刚刚保存下来的视频交给助理:“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处理,我要带到大会上播放。”
助理赶紧加工,将修好的视频放入记忆卡,交给秘书长。
时间差不多到了,桑尼整整衣服和领带,和罗切斯院长一起走出办公室大门。
就是因为考虑到杨顺的时差问题,华夏比瑞典快7个小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早上8点就开始进入投票环节,只用了半个小时,十八罗汉就选出唯一的人选。
16人的高投票,几乎是众望所归,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当然,那些因为杨顺而获益,发表顶级论文的教授们,选择杨顺,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主观立场偏向杨顺,而是因为他们偏向科学真理,他们仍然保持着诺贝尔大会的公正和骄傲,但这个理由说出来,谁信?所以他们干脆不说,直接颁奖就行。
两人穿过走廊,来到新闻发布会的小教室。
久候多时的记者们全部站起来,迫不及待拍照了,第一排性急的记者甚至大声问起来是谁获奖,却引得大家哄笑。
“新兵,冷静点。”
“一看就知道是第一次采访诺贝尔发布会。”
“噫,看起来像是个亚洲人?”
“哦,CCTV,明白了,华夏人。”
几个欧美记者小声笑着,发现黄皮肤,黑头发,于是大家都释然了,换做是他们国家的热门科学家,他们也心急。
往年宣布诺奖名单,只是秘书长随便站在一个高柜后面,或者干脆随便在大门口站着宣布,念获奖名单不超过1分钟。
但今年不同,院长罗切斯教授拿着信封,秘书长桑尼看着投影仪,对学生志愿者组长招招手,华夏博士生陈尚平赶紧跑过来。
“调试一下透明板,有个视频要播放。”
“明白。”
陈尚平赶紧拿出透明的玻璃平板,连接投影设备,迅速调好,投射在幕布上,确认接通后,进行背景虚化,只有桑尼和罗切斯看得到透明平板的内容。
助手在一旁对大家说道:“请大家配合一下,发布会马上开始。”
记者们都坐了下来,呈梯形状态,最高的几排全在后面架着高脚架,数十家媒体安静等候着。
这时候,华夏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网页上观看实时转播,一部分网速快的直接登录瑞典官网,另一部分网速慢的,进入央视直播平台。
刚才央视记者迫不及待的那一声询问,已经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