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上一个和他做对的家伙就是我们实验室里的,坟头已经三尺高,现在已经关进牢里了。”
嘶~~~
讨论一下都不行?
乔威的案子,红枫科技大学早就传遍了,没想到他是输给了红农的杨顺,败者还进了牢里?
“友情提示,这是真的,叶教授和他跨校合作了项目,用你们的脑子想一想,他要是一般人,叶教授能看得上?”
“哇~~~惹不起,惹不起。”
“真♂社会人。”
“大神驾到,众神退避。”
“版主,麻烦删掉我之前的所有帖子,我好怕呀……”
“我错了,我不该说风凉话,我不该造谣,谁把我顶了400多次?你们别顶了,我不想进去啊!”
之前还叽叽喳喳的学生,看到杨顺表面之下的可怕影响力后,吓得一哄而散。
精英奖,爱谁谁,特么的都是大哥,都是在机场就能打G城的神仙,普通学生有多远躲多远吧,惹不起的。
汪卉看到杨顺获奖的消息,笑嘻嘻地跟他打电话:“你成了精英呢,感觉怎么样?”
杨顺叹气:“感觉……好饿,我想啃点什么。”
电话那头的汪卉脸都红了:“晚上买个猪蹄儿啃去!”
杨顺嘿嘿笑着:“晚上能和你一起吃饭吗?我可以去你那边。”
好想,但不行,汪卉用手绞着发梢,纠结的要命,半天才说道:“那就去我家吃饭。”
杨顺吓坏了,连忙拒绝:“还是算了吧,你姐在家,我怕挨揍,晚上我自己啃猪蹄儿加餐。下周就要考试,你好好复习,放假了再见面。”
“嗯,暑假见~~”
汪卉松了口气,也很期盼这个暑假,她有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除了汪卉打来祝贺电话,辛笛也收到消息,打电话过来:“恭喜老板成为精英!你知道我这辈子最佩服哪四种人吗?”
好奇心被勾起来了,杨顺问道:“哪四种人?”
辛不着调博士说道:“看簧片不快进的人,看簧片不打灰机的人,看完簧片还没打出来的人,打完了还坚持把簧片看完的人。”
杨顺差点晕过去:“卧槽!辛博士,你特么有病啊?我要扣你这个月的工资!”
辛笛连忙大声嚷嚷起来:“别,别呀!听我说完,除了这四种人,我更佩服的还是你!你听我说,这四种人代表着四种珍贵的品质,分别是踏实,正直,坚持,执着,而你四个全占,你看看红农官方给你的评语,是不是?你说我怎么能不佩服你?”
红农官方的祝贺词:“……我校植科院研一的杨顺同学,为人踏实,正直,在科研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对科研十分执着……”
杨顺差点摔了鼠标:“辛!笛!我要扣你一年的工资!我特么跟你拼了,有种你一辈子都不回实验室了,我见一次打你一次,他奶奶的!”
辛博士差点跪了,连忙在电话里叫爸爸,他明明是在拍老板的马屁呀,谁知道拍错了地方!
………………
………………
学校生活过得特别快,精英奖之后,大部分学校都进入到考试期。
杨顺有学校官方照顾,好几门功课免考,剩下的学分都很好拿。
叶青的团队一直没有停止研究CAT…酮,他们在寻找化学合成的方法,做动物实验和毒理实验。
在最忙的考试周,杨顺还抽时间去了趟实验室,接待姚副厅长安排的专家考察团。
这次专家考察团来了三个人,禁毒局的黄副局长带队,这位是老熟人,毕竟CAT…酮可能和新型读品相关,禁毒局很重视。
第二位是红枫市药监局的刘科长,精通药物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政策。
最后一位是蔡教授,50多岁,医药行业的老人,看起来很牛,说话口气挺大的,但没人介绍他以前的资历,杨顺他们都不认识,更没听说过这人。
为了迎接这次考察,杨顺几人精心准备了一份实验数据,关健点被省略掉,比如最重要的合成方法,实验思路,化学分子式,统统都没有透露出来。
他们防着一手呢。
黄副局长见面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个新化合物,申请专利了吗?”
叶青回答道:“没有,我们准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样是不能申请专利的。”
黄副局长点头:“没有就好,如果申请了专利,这件事还很麻烦。”
现代科研工作者,如果发现自己的某种科研成果,可能产生比较高的应用价值,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将成果申请专利,而不是去发表论文。
但叶青和杨顺选择相反的路,先发表论文,是因为这个专利很烫手。
假设杨顺申请到专利了,只要CAT…酮一出现在市场上,人家拜耳100%会立刻仿造,都不带犹豫的,然后一年掏出10亿美元跟杨顺打官司,用钱砸死他,拖死他,所以,专利有什么用?还不如做成技术壁垒更安全。
另外,华夏人想申请外国专利,首先要通过华夏专利局的保密审查,泄漏国家秘密的,专利局会打回申请。
CAT…酮100%无法通过审查,杨顺就算跑去港岛办公司,去开曼群岛弄空壳,一来还是会不可避免碰到拜耳的10亿美元官司,二来国家若是想追究他们的责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CAT…酮太敏感了,也就只有国家,才不怕拜耳这种医药流邙企业,拜耳你敢仿造?老子叫你的生意在华夏开不成!
蔡教授看着材料,其他人就随意聊天。
很快,蔡教授有点不乐意了,他取下老花镜,折叠起来放在面前,顺便将文件夹还了回去:“这份材料太简单,太笼统了,我无法做出足够的判断。”
呃,杨顺这边几人都很尴尬,难道是保密的东西太多了,人家看不懂?
但陈浩一眼就看出蔡教授的目的,他示意叶青和杨顺不要轻举妄动,问道:“不知道蔡教授在哪些方面还有疑惑?”
正文 第152章 臭不要脸(求订阅)
蔡教授很随意道:“很多地方都有疑惑,比如你们是从猫薄荷草里提取到的CAT…酮,据我了解,全世界成百上千的植化所都没能找到这种新物质,你们是怎么获得的?是特定品种,还是催化剂,生物酶,或者植物真菌?”
这……
一开口就问到最关健的核心问题,要不要这么刚呀,很容易吓到人的。
杨顺皱眉道:“你们今天不是来验证CAT…酮的有效性吗?和来源没关系吧?”
蔡教授坚持说道:“当然有关系,它和生产成本有关,如果它的提取难度特别大,价格是美纱酮的10倍,镇痛效果却是一样,或者还不如美纱酮,那么顶多只能算成一种镇痛有效药,没有药企愿意生产。”
全盘否定?
不,蔡教授似乎带着别的企图,这是狠狠压价的常规做法,先把你打击的一文不值,再寻找破绽进攻。
所以,杨顺这边保持警惕,不愿意透露太多。
提取工艺,以及相应的设备,都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大家就指望这点干货吃饭了,凭什么要把方法和渠道告诉你?
问了几遍,他们都不说,双方就这么僵着了。
药监局的刘科长打圆场:“叶教授,咱们先不讨论提取方法,说说你们的动物实验和毒理实验吧,我想看看是生产成品还是中间体。”
叶青解释一番,他们只做了少量实验,小白鼠实验稍多,恒河猴也用上了,还考虑购买大猩猩,但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得到完整的动物实验模型。
蔡教授又追问道:“我怎么只看到一组猴子实验的数据?”
叶青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蔡教授,这一组猴子实验,足以证明CAT…酮在镇痛方面是有效的。”
“剂量呢?你们的剂量对比实验,至少要做几组吧?”
“……”
叶青再次闭嘴,陈浩低头玩手指,杨顺打了个呵欠。
这边都懒得回答这种屁问题,准确数据是能随便告诉你吗?要不要再给您老人家准备一张刻满资料的光盘,双手供上呢?
就跟男女相亲一样,今天就是一个简单的见面会,结果女的一上来就问你一个月挣多少,房贷多少,父母有没有退休金,有意思吗?男的还想问,你是不是处呢?居心不良!
现场第二次僵硬,杨顺三人就是不接话,不解释,不吭声。
黄副局长笑着道:“蔡教授,您是觉得这个药没什么价值,对吧?”
蔡教授干咳两声,沉吟着:“也不能这么说,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阿司匹林一开始就是止疼药,后来发现还可以治疗风湿病,预防心脏病,预防中风,一年消耗1000亿片。说不定CAT…酮除了镇痛,也有其他作用。”
鬼话人话都被他一个人说完了,连黄副局长这个外行都觉得好笑:“那你的意见是什么?”
蔡教授说道:“考虑到这种物质可能具有读品效果,我觉得国家可以加强监管,还是先不要申请专利,不要发表论文为好……”
“凭什么?”
杨顺和叶青几乎异口同声。
蔡教授才不会害怕这两个晚辈,说道:“如果你们是想评职称,或者将履历做的更漂亮点,其实可以申报国内的一些科技进步奖,完全不需要公开发表在SCI期刊上呀。”
卧槽!
国内的科技进步奖,有那么容易拿到吗?
杨顺无语的很,叶青拉下脸来:“两院院士都能发SCI,为什么我们不准发?”
“不是不准你们发,只不过这个猫酮太敏感了,不适合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国家承认你们不就行了嘛,国家级别的科技奖不比SCN三大刊差,也足以让你们名扬天下!”
蔡教授摇着头,一个个细数道:“比如说钱雪森,李泗光,华锣庚,陈璟润,对了,小杨你不是红农的吗?你们农学界也有名人,袁窿平就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
杨顺和叶青觉得荒唐,可笑,还有隐隐的愤怒。
他说的这些人,哪个不是举国尊敬的大科学家,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获得国家科技奖和自然奖的几乎都是院士,拿他们做类比,这是捧杀,还是嘲讽?
杨顺有点烦了,他反正是毛头小子,说错话了也不怕得罪人:“蔡教授,您一下子无法做出判断,一下子又有点研究价值的,我听不懂啊。科技奖也离我太远了,您有话就直说吧。”
蔡教授终于露出真面目了:“我建议这个项目最好交给保密单位来做,就像当年的抗疟大会战一样,青蒿素项目就是国防牵头!当然,这是叶教授和杨同学的心血,或者让我们的一些保密单位研究员加入到这边来,也是可以的。黄局长,您慎重考虑一下。”
呵呵呵呵……
杨顺这边差点掀桌子了,原来坑挖在这里呢。
学术界很黑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吃相这么难看的,还真是闻所未闻,太不要碧莲了,真的,臭不要脸的。
黄副局长笑了笑,没表态,而是和刘科长低声交谈着,两人附耳,其他人不知道在说什么。
蔡教授满脸微笑,看着四周,看似老眼昏花,但内心比恒河猴还要精明,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而且,他很擅长做这种事。
很快交谈结束,黄副局长说道:“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吧,叶教授,你们先继续做研究,这份材料我带回去研究研究。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可能会多次派人过来,希望你们不要嫌麻烦。”
叶青站起来,和他握手:“没事,来之前提前打声招呼就行。”
等考察团离开,三人面面相觑。
叶青无力地坐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头疼的厉害。
陈浩走来走去,冷笑,气愤,抱怨。
杨顺在发呆,他想的是,CAT…酮的含量决定了它的成本,在催生后的猫薄荷里,含量没有荆芥内酯那么高,但也不太低,他的成本其实不高。
那么这样就好办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管那些蔡教授,王教授,李教授他们怎么蹦跶,只要杨顺控制了原材料,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他提到了青蒿素,咱们要以史为鉴。”
叶教授靠在椅背,幽幽地说了一句。
杨顺和陈浩都看着他,叶青说道:“我前年回国,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屠教授激励,她在诺奖感言中说,青蒿素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它是整个华夏科学界在中医药上共同努力的结果。”
青蒿素历经四十余载,成为华夏现代制药界的一段传奇。
历史记载,最初是因为樾战,山区疟疾猖獗,部队有强烈的抗疟需求。
华夏那个时候正好在发生神秘事件,百废俱兴,当时政府只保留了核武器,以及抗疟这两个项目,科委,縂后勤部,国防,卫生,化工,中科院,某部队,一大堆单位都来了,而且多次变更,组长换了好几茬,牵头负责的单位一直在变化。
这个项目,参与研究的单位极多,全国几十个科研机构,这是一场具有时代特色的“抗疟大会战”,“全国一盘棋”,举国之力研究对策。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以行政命令当选组长的屠教授,实际上很难服众,她在研究成果的贡献度上也是有分歧的,毕竟青蒿素的发明如同接力棒一样,持续了几十年,是很多科学家一起做出的贡献,不是她一个人,这点在现代学术界是共识。
所以,屠教授独获诺贝尔奖,作为国家荣誉没毛病,这个奖不可能颁发给100个华夏科学家,而且她对青蒿素的贡献确实巨大,即使在有些地方不能服众,但瑕不掩瑜,牛顿也站在一群巨人的肩膀上。
只不过呢,每个华夏的巨人,都是一个大山头,所以嘛,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解释了。
“屠教授说,华夏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华夏科学家应当努力发掘。我也认为对传统中药进行植物化学工作,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你们带来的猫薄荷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很感谢你们证明了这一点!”
叶青对两人说着,后两者也是唏嘘感慨。
杨顺说道:“我不敢奢求CAT…酮能有青蒿素那样的高度,但能证明这条路可行,我就心满意足了。”
陈浩开着玩笑:“CAT…酮要是真能取代美纱酮,成就说不定比青蒿素还要高,打击读品不见得比抗疟差哪里去,诺奖也等着我们。”
三人齐齐笑起来,诺奖谁不想要,但这绝对不容易,太多人盯着了。
叶青道:“所以,我们要吸取青蒿素项目的经验教训,我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不要轻易被困难打倒。历史总是被胜利者撰写的,如果我们在早期就被踢出团队,日后别说喝汤了,连残羹剩饭都吃不到一口。”
“不会的,这是我们的心血,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抢走。”
“放心吧,数据继续加密,叶教授,麻烦您加快进度了,我想快点得到化学合成的方法,计算出成本。”
“再给我两个月时间,这个夏天,我们拼了。”
“属于我们的,绝对不能被其他人夺走!”
正文 第153章 农民惹不起(求订阅)
学年考试顺利结束,杨顺放假,终于可以天天待在实验室了。
CAT…酮的化学合成进展很顺利,做出来几种中间体,大家争分夺秒,离目标越来越近。
杨顺有其他任务,他要大量赚钱支持研究,而且还要大规模培养猫薄荷草,做做样子,用来应付越来越临近的项目考核。
这是他最后一个弱点,必须填补起来,万一查账,问他的CAT…酮哪儿来的,猫薄荷原材料进货渠道是什么?他怎么回答?
现在不是小打小闹,偷偷赚钱,这次是被国家盯上了,小心一点无大错,千万不能暴露异能的事。
7月3日,刚刚放假的第三天,杨顺带着汪芸,开车来到红枫南山水库风景区门口。
停车场里密密麻麻都是私家车,旅游大巴至少有二十几辆,好多人携家带口,小孩子特别多,广告牌是最新的“2018第一届南山水库漂流节,亲子漂流清凉一夏”,好多人都是冲着这个来的。
杨顺和汪芸啧啧羡慕,最终停在游客中心旁边。
“人挺多的嘛,生意真好。”
“是呀,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你不觉得很凉快吗?至少比城里低5度。”
“报纸上说,这里是红枫人民的后花园,可惜汪卉没来,她绝对喜欢漂流。”
“表姐昨天生孩子,差人照顾,她被拉了壮丁,要帮七天,直到出院。”
“她能干什么?换尿布,洗屁股,还是催奶?”
“哼,你别小看卉卉,她很能干的。”
两人说笑聊天,走进售票大厅,一进去,哗,游客多的吓死人,卖票还排长队。
“欢迎两位贵宾光临南山水库景区!”
接到电话的苗芳菲正等在门口,笑吟吟地与两人打招呼,带他们往里走。
在闹哄哄的游客中心,三人走进员工区,直接进入总经理办公室,里面坐着的正是苗母,还有水库景区的总设计师陈工。
苗母很热情地招待:“小杨,小汪,请坐。卉卉,给他们拿喝的。想喝什么别客气,这里都有!”
杨顺和汪芸接过凉茶,寒暄了一会儿。
开始正事,很简单,杨顺想在这里租赁一些荒地用来种植,尽可能隐蔽点,集中点,方便人员管理,双方聊的很愉快,对景区地势了若指掌的陈工介绍了不少地方。
可能有人不理解,要想种植物,为什么不在高夏村,或者哪个偏僻的平原地区,租个几十亩地,推平后,直接机械化播种?
答案很简单,普通农民惹不起。
在2012年,中农科学院的豫市研究所,辛辛苦苦培养了13年的中油桃13号,被四个农民溜进果园偷光了,他们辩称是嘴馋,听说研究所里种了“蟠桃”才来,请注意,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这里是植物研究所,这绝对是有预谋的偷窃。
当七八个研究员闻讯赶来,看着满目苍夷的桃园,全都失声痛哭,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研究数据无法采集,研究被迫中断,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普通研究人员不是杨顺,只能老老实实一年一年育种,杂交,编号,筛选。
新桃树要长4年才会结果,假设今年用A001号和B001号杂交,结出来的果子种下去,4年后才得知杂交品种的特性符不符合要求。
所以,13年的心血被毁,谁受得了?人这一生,有几个13年?
这不是个案,再早十年,2003年,中京农科院投入了几十万元,培育了10年的天价葡萄被盗,警方登记时,判定涉案的被盗葡萄才值300多块市价,这个找谁喊冤去?
那些偷研究所新品种的农民真的惹不起,抓住了打不得,骂不得,罚款像是挠痒痒,大不了陪你几千块,有个屁用?
一旦被他们偷窃得手,精心培育的种子就流入市场,或者被专业的种子公司盗走,科研人员的心血白费,这是现代农业研究的常态。
所以说,怎么可能随便找个村子,租几亩地,敞开种植?在平原,再高的墙也可以给你砸穿推倒,再多的铁丝网也能给你剪断,还不如选景区,天高皇帝远,再养个十几条狗守护着,谁来咬谁,安逸。
“菲菲,你带小杨,跟着陈工去绘图室看看地形。”
苗母将几个坐标递给苗芳菲,示意女儿出去,继续和汪芸谈论细节。
陈工带着两人来到隔了几间的绘图室,房间里摆着几个巨大的山体模型,分别对应了几个山头和水库,模型很精致。
陈工对着具体坐标,将红色磁铁小旗子粘在上面,很恭敬地说道:“苗小姐,有事就去隔壁叫我。”
“好的,谢谢陈工。”
苗芳菲微笑道,陈工离开时,还很贴心地把门关上。
杨顺围着沙盘模型仔细看着,对比墙上巨大的景区开发地图,啧啧称奇:“我以前真没看出来你家这么有钱,找你借10亩地,你眼睛都不眨就答应了,原来你是旅游景区的大地主……”
苗芳菲咯咯笑着,背着手,在他面前转着身子,裙角飘起,像跳舞一样,调皮地反问道:“怎么样,我也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对吧?”
“你好棒棒哟~~”
杨顺开玩笑似的夸奖着,他是真没想到,苗家除了苗荣堂之外,还与地方政府合作,经营了这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距离红枫城区90公里远,山的最高峰大约900多米,山顶部有一座巨大的天然湖泊,围绕水库的整个山区都被划分到风景区里,总面积超过16000亩,现在的开发程度还不足30%。
今年5月份,南山水库刚刚完成了一个不算太激烈的漂流项目,总长4公里,允许4岁以上儿童参与,和那些必须18岁才能参与的刺激漂流不同,水流平缓很多,主打亲子漂流,今年景区生意真的极好。
“我知道你想干什么,所以,请看这个。”
苗芳菲又从包里拿出一本资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