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颜第一-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任何一种状态都在渴望着回归。”老者说。
郑旦听完,茫然地点点头。
“先生,人作为生命状态,最终转向无生命的自然状态,是沿着‘恒’走的吗?那么恒,就成为生命状态的始点和终点了,就是说生命过程也是恒定的了。”西施思考着问。
老者点点头说:“所有的生命状态,无时不在向无生命状态转化,以求达到永恒,这是一条快乐的旅途。有始有终是定则,途中如何行走,并没有恒定,‘恒’行得是自然之则。比方说,人进入生的状态里,在转化前,并没有恒定的路途去走,生命走向了自然,自然最终走向恒。”
“噢,凡女明白了,起点和终点是恒定的,中途走的是既定的、却未知的路。那么既如此,又何必去拘束它呢。”西施轻叹一口气。
老者听西施如此说就回应到:“这正是恒的原源,知与不知之间、有与无之间、始与终之间、瞬间的诞生与永恒的转化之间,其实就是元一的一开一合,如此简单,简单到了呼吸、眨眼那样。”
“那么先生,‘恒’与‘变’,又怎么解释?”西施又问。
“‘恒’,是万物的必由之路,‘变’是恒的过程。就最为复杂的人来说,天生以来分作美善、丑恶,勇猛、怯懦,清智、浊愚,超凡、平庸,几个大类。在转变状态之前,这几类是可以变的,但是,再变也脱不了既定的法则。就是说‘变’是一种还原。”老者认真地说。
“那么,依先生方才的话,生命状态到了终点,自然状态也开始转化,它的始与终在哪里?”郑旦略有所悟地问。
“当自然状态再也无法演化生灵时,自然状态的转化也开始了。就是说,当天地五行出现倾斜失衡时,一切都开始沿着大恒之道转化。”老者说。
“那将是个什么样子啊?”郑旦担心地说。
“那将是个非常可怕的世界。”说完老者闭上眼睛。
“先生请讲,作为君王,更想知道未来的世界。”夫差说。
“到那时。”老者依然紧闭双眼说:“由于自然失衡,山崩地裂,到处是一片火海,火焰数万丈高,火雨连绵,山川熔化,大海开始蒸发。如此数万年后世界变得漆黑一团,狂风肆虐,刮得山丘挪位,大雨滂沱,大水浩淼,巨浪千丈。如此数万年,天空逐渐开朗,一个冰的世界显露出来,到处亮晶晶的,一片冰冷的蓝色,所有高出的东西,都被冻成了齑粉,一片死寂。又是数万年,天地轰然巨变,沧海桑田,日月如旧,万物复苏。自然就是靠这样无比激烈的方式,调和天地五行。按照恒的轨迹再来一次。”老者说完睁开眼睛。
“这样虽好,只是每个人还能再生一次吗?像现在这样?”郑旦如释重负地问。
“能。”老者宽慰地说:“每个人都能从来一次,只不过相隔的时间久远了,可能都忘记了过去的事情。”
“再来一次?哈哈,咱俩就换换。我盼着有这样的一次呢!只是最好不要忘了以前事情的好。”郑旦对着西施说。
“不过,天地五行之间的调和,如果达不到平衡,自然就会回归天地两仪,开始向元一的状态转化,奔恒而去,历经万万年最终化为恒。”老者的话制造了一股悲凉的气氛。
只听夫差一声长叹,豪迈地说:“天地之事,自由神人掌管。只想求教先生,我大吴的事情。”
“大王,老夫自与天地对语,只谈大道,不闻世事,更不卜筮开卦,老夫只有天人合一的愚拙之见,不妨告知大王。”老者说完,看着夫差。
“先生请讲,夫差洗耳。”夫差认真地说。
老者沉思一下开口,“元一化出自然,自然化出生灵,人是生灵之崇高无上的魂,魂魄又通自然。人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五行内形成五精:心肺肝脾肾,外呈五晖:青黄赤白黑,遂成五体:血筋肌气骨,揉和一起形成五质:通勇贞理毅,最终表现为五常:智义信礼仁。人是元一演化的终极,正所谓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所以人情天兆:
人悲极,或星际昏暗,或巨星陨落,或淫雨连绵,或四季不明。
人怨极,或晴空炸雷,或地动山摇,或七月飞雪,或陨石如雨。
人怒极,或启明倒行,或彗星不去,或山呼海啸,或飞蝗遍布。
人堕极,或贼星闪耀,或污秽遍野,或水没沃土,或火焚山林。
人安极,或四时分明,或罡煞正位,或风雨和顺,或祥瑞呈现。
人亢极,或山水让路,或鬼神敬畏,或天降瑞彩,或不求自应。
此乃痴汉之乱言,不足为信,我王见笑了。”
夫差沉思一会说:“先生,既如此,君王该如何作为?”
“老夫向来不思王者之术,只知道君善则民安,君威则民振,君弱则民堕,君昏则民怨,君乱则民悲,君愚则民怒。君威善则盛世,君昏弱则乱世,君愚乱则亡世。人世间的事,就像神人所说那样,可用‘无聊’二字包纳:喜而后安,安而后堕,堕而后怨,怨而后悲,悲而后怒。无聊,状态互动而已。”
夫差仔细回味着老者的话,他请老者写给自己,又问老者自己是哪一类君王。老者说:“老夫只与天地对语,王者之术不敢妄言。大王破楚镇越,民振国威,四周宾服,又开邗沟,通淮水,行的是大英雄之举,走的是齐桓公之路,非草民可以揣度。”说到这,便闭口不言。
“先生能否随我回都城,每日聆听教诲?”夫差诚恳地说。
“老夫早已脱离凡尘,只知道抚琴饮乐,读书著说。”老者说。
夫差起身深深地揖礼,老者急忙还礼说:“老夫年高无力侍君。有一物贡献大王。”说着一指院中石台上的一根石柱。
“此石柱顶端有个圆状的类似盖子的东西,下面四面有四耳,柱高一丈,一条雕龙从柱底盘旋到柱顶,柱身刻有五谷六畜,三山五岳,大江长河。柱的顶部还刻有星象,底部刻有波浪,座底盘形。圆顶应日,盘底应月,四耳应四季,龙应君,五谷六畜应生灵,山川河流应自然。大王可将此柱置于清净之处,派洁净之人看护。此柱可显示君之行、国之运、民之愿、天之象、地之理。”老者解说。
“如何观,还请先生赐教。”夫差说。
老者笑着摇摇头,“传说桓公时就有神石显现,文公时也有神石显现,此乃天意不可违。如何观,这就不是老夫的能力所及的了。桓公有管仲,文公有赵衰。”
夫差不知回赠老者何物,经西施提议,赠给老者两件宫用的青瓷用具,一件是冰酒器,一件是温酒器,均为宝器。老者欣然收此两物,他看中的只是两器具的绝妙用处,连声称谢。西施提议回赠此两物,主要是表达对老者的尊敬和崇拜,隐约中,还真有一点想帮夫差一下的意思。
看到老者欢喜的表情,西施趁机说:“先生教授大王天地之理,世上能有几人相闻。闻此大理,茅塞顿开,内心清净了许多。先生不妨听民女一言。”
“贵人请讲。”老者恭敬地说。
西施看了夫差一眼,对老者说:“先生在这深山仙境虽好,所悟非比常人,然而先生的大智,终只为一人所用,转化时,不也带去了?虽有广生相传,毕竟是一人之力。都城南有姑苏山、灵隐山、玉龙山、凤凰山、惠山,太湖风光无限,先生何不应大王盛情,移位于此,一来可以多烤制一些叶子送到宫中,二来可去宫中走动授业解惑?”
“子玉说的极是!”夫差欣然称到。
老者沉吟半晌,看看广生说到:“既然大王和贵人这样讲,老夫哪敢拒绝。”
夫差闻听,心中高兴,对门外喊:“卫戍长。”连喊数声,没有回音。
西施笑着对门外高声说:“移光,大王喊你呢。”
移光这才明白过来,走进门来。
夫差下令:“派侍卫、杂役,搬运石柱回姑苏城,并接先生去姑苏山下安置。”移光应若而去。
看着移光的背影,老者慨叹:“大王身边,个个都是非常人物,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这句话说得夫差心里美美的,又酸酸的。他解下一面玉符,递给老者,“先生持此玉符,所到之地如本王亲临,先生可自由出入王宫。”
事已到此,西施便起身,拽了郑旦一下,歉意地对老者笑了笑,领着广生,一起出门去了。
夫差看着两人的背影,问老者:“此二美将若何?”
老者沉默片刻,遥望室外说了句:“最美恒于自然,大美自然所造,容大美者,大智大勇者是也。”然后又叹了一句:“大美伤人!”
八
夫差、西施、郑旦等人,一一向老者告别,老者领着广生一直送过了桥头。微风绿波之中,老者银白的须发轻轻飘动,宽大的衣袖和下襟缠在身上,如同一片白云。这一老一少恰似一位神仙领着一个童子。
后来老者和广生在夫差的内卫护卫下,来到了惠山脚下居住,石柱搬到了**的石山上。老者继续着他与天地对语,继续烤制他的叶子,每值春社、秋社都进宫里,带去许多新的叶子,每次夫差都留下老者住上几日,听他讲天地的事情。每次来,广生都要跑到玉阳宫,找他的西施姐姐,西施非常喜爱聪明而又懂事的广生,真的把他当小弟弟待。
自从离开老神仙那里,夫差一改往日热衷于游玩的心态,催促队伍直奔邗沟。
负责邗沟挖掘的大夫公孙述、伍封,出境三十里迎接。夫差不顾劳顿,当日就仔细查看了邗沟。
早在几年前,夫差就已经下旨,修建邗城,做好了挖掘邗沟的准备。邗沟工程起于邗城,自大江北岸开始挖掘,经樊梁湖,入射阳湖,再至淮安以北入淮河,开通了吴国与淮河的水路交通。邗沟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沿岸荒蛮地域的发展,加快了江淮流域融合,在陆路运输工具落后的时代,对长江南北的物资流通,人文交流,文化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这是夫差的一份历史功绩。
邗沟工程历时三年,动用了上万的劳力,耗费了巨大的资财。河道两边均用石块砌成,岸上种植了三排柳树,沿岸铺设了一条陆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站在岸边,望着滔滔北去的河水,夫差心中充满了无限地自豪。他一只手捋着胡须,一只手背在身后,目光深邃冷峻,脸上写满了英雄般的刚毅与坚定。看得出,此时夫差心中一定是波澜起伏,在憧憬着他远大的理想,在为他的宏伟大业谋划着。
西施透过纱罩,看到了夫差的神情,他的身影挺拔伟岸,孤傲的仿佛是置身蓝天的一朵无人可及的云,令人顶礼膜拜。具有气壮山河气质又有大智慧的人,是西施欣赏和佩服的男人。
河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微风吹拂着婀娜柳枝,西施嗅到了一股清新的味道,她不自觉地伸手摸摸佩囊,这时才想起来,那块蠡玉,已经被自己放到梳妆盒里了。
移光看到西施双眼迷离,似乎走了神,便伸手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衣襟。西施扭头,对移光笑了笑,与她一起离开岸边。
心潮澎湃、壮志凌云的夫差当即下令取消与鲁国国公会盟的计划,立即回都城。他的兴致已经不停留在游山玩水上了,老神仙的话道出了他蓄藏已久的雄心壮志,也为他平添了无穷的信心,心中燃烧着称霸诸侯的烈火,他开始将称霸的设想变为行动,实现几代吴国帝王没有实现的梦想。
第七章
一
夫差一行回到姑苏城,姑苏台已经改建完成,馆娃宫早已经建完。周边各国,除了楚国外,均派使臣前来朝贺,勾践更是携计然、庸民一同前来,由于庸民执掌司仪,勾践为了此行,特意将庸民从南境临时召回来。
夫差只携带西施、郑旦二人登台。
姑苏台高耸入云,馆娃宫覆压数十里。坐在高高的归月楼里,夫差神采飞扬、洋洋得意、意气风发。夫差素闻大才子计然善于赋词,令其当场作赋。
计然起身放眼远眺,看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镶玉镂金、廊回路转、五光十彩的馆娃宫,又瞟一眼楼内奇异的构造,再看到高高在上的夫差,和他身边的两位绝世越女,欣然落笔,写了一首《馆台赋》。
计然的辞赋,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放荡不羁、不拘一格,向来是信手拈来,文风与大流不和,自由任性。听他读到:
“望东海,倚太湖,立灵山。运偃师、公输、墨翟、欧冶之巧术,采南疆神木,北国磐石,东海奇珍,西域瑰宝,建台与馆。隐于烟波之中,似驾于碧茵之上。
归月高阁,彩云为裙,悬顶巨珠为日月,锱铢为星辰,玉林银河,瑰山金路,碧水涓涓永动,鲸膏盏盏长明。飞鸢悬空,似有低鸣之声,偶人摇团,含笑无言。
归月楼下,曲桥环流,长桥卧波,巨木交错,巧夺天工,檐牙高啄,空中楼阁,青砖碧瓦,金钟玉罄。
春日风拨高铃,斜阳嫩草,紫燕彩蝶交映。秋日霜附亭台,红叶金果,花露白莲相连。思夏日,碧波千顷,爽气踏浪悄然来。念冬日,暖霞万里,熏风随光自然至。
悠悠之声自云琴台,跫跫之声自响屐廊,呖呖之声自玩花池,嘻嘻之声自消夏湾。五彩飘飘遮天,乃纤纤舞袖。宝光熠熠蔽日,乃银镜开合。畜野坡彩鸡白鹅挤挤,女真房红衣绿衫匆匆。锦帆泾中泛舟,拨乱欢歌,香水溪上戏水,舞动笑语。
丽人探莲莲自落,丽人戏水水自羞,丽人用宝宝失色,丽人醉酒酒生媚,丽人闲庭落缤纷,丽人花甸绕芳菲。
章华对此欲倒,鹿台紫气渐消。
登天上之台,临天下之风,绿雨如酥,白雪皑皑,排浪滔天,青山巍峨,数不尽万千颜色,道不完旷古情怀。左抚麒麟衔宝,右拦彩凤啄玉。俊侯仰慕,王孤下观。
睥睨八荒渺茫路,冷观万里碧海天,持金戈环顾诸侯寒,驾戎马碾过桓公途。
为之者独攻吴圣子,居之者惟蕊宫娇娃。”
计然读完,表情平静,将笔一掷,抓起酒樽一饮而尽。'网罗电子书:。WRbook。'
在场的各国使臣无不为之叫好,尤其是夫差,听到“睥睨八荒里渺茫路,冷观万里碧海天,持金戈环顾诸侯寒,驾戎马碾过桓公途”四句,更是激动的面色泛红,心潮澎湃。
朝贺结束后,夫差便下旨,令王孙骆任冶城大吏,扩大冶城规模,在最短的时间里,锻造出更多更好的兵器。令王孙雄扩增军队,训练战法,打造精锐之师。令伯嚭改造水师,建造大型的艅艎战船,用来运兵和作战。夫差下定了挥师北进,与强大的齐、晋两国争夺霸权的决心,全国上下形成了浓重的尚武气氛,军队的装备、士气进一步提升,最终练就了一支威震诸侯的水、陆军团。
二
狩猎结束,西施回到玉阳宫,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个曾经在内心里充满了排斥感的地方,如今好像生出许多新鲜的感觉来,仿佛每一样的东西都在热情地跟自己打招呼,要她重新认识一下。是的,西施自己也觉得有很多问题,很多事情需要重新思考,好多理念都要重新梳理。的确,此次外出经历的事情,纷繁复杂,对西施来说收获是巨大的,尤其是心灵上原本空洞的理念,开始充实。她朦胧地认知了事与人的真谛所在。顺从自然,适应环境,遵奉天意,逐渐成为她言行的标准。她真得开始觉得,活在世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状态,就该坚定一种思想,多角度的去认识问题。她开始探索思量,很多的,“民女”不曾想过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她在为自己寻找行为的指南,想甩掉强加给自己的东西,想要开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想走自己的路。她把“老者”,真的当神仙对待了。在她心里一样东西却模糊起来,就是“灵玉童子”的形象。
对郑旦来说此行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尤其老神仙的人生可以反复一说,牢固的树立在她的心间,她按照自己理解,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继续着自己率真,追赶着单纯的情爱,向往着理想中的完美,为此她付出了令人感怀敬佩的一生。
回来后的第二天,西施先去拜会了王后和宣娘娘,然后与六妹驰原一起,步履轻快地来到了玉兰宫。
文娘娘的玉兰宫,西施来过很多次了,这一次来,总觉得更自信。文娘娘对西施的到来,自然十分欢喜,赶紧把她引进书房,驰原领着嫣然公主出去玩了。
文娘娘的书房,是玉兰宫最大、且装点最豪华的地方。门窗全用薄薄的细纱遮掩着,透进来柔和的阳光,屋里面灯火通明,香气缭绕。屋子中央一块厚实的白色毡毯上,放着一张特大的书案,案的下面堆放着几卷竹简。一面墙上,摆放着用檀香木做的一个个方格型书架,方格里放的全是书简。另一面墙,有一张长长的琴案,还有琴、琵琶、长笛等乐器。用纱帐围起来的锦绣床帐,靠在墙角处。最为惊奇的是窗棂下那个足足有一人高的笔架,它的整个外形就像一棵兰花,细叶繁花,枝条上悬挂着长长短短的好多的笔。听文娘娘说,整个笔架,是她自己用五颜六色的兰花瓣、兰花叶,晾干后,一点点粘结起来的,这是她的得意之物。不过更得意的还是书架上的那一卷卷书简。她拉着西施走到书架前,眼睛亮亮的对西施说:“妹妹你来看,这些全是古人的书,都有三皇之书《三坟》,五帝之书《五典》,八卦说《八索》,九州志《九丘》等等。”
文娘娘如数家珍地说:“这些写得是诗乐,各地方诸侯的都有,包括宫廷和民间的。这些便是吴国的史料文册。”文娘娘拣挑着介绍完后,两人便又回到书案前,面对面坐在座墩上。文娘娘把文案上的一个竹简摊开,轻轻推到西施面前,说:“妹妹看仔细了,这是姐姐现在写的。”说完端着脸,笑眯眯地看着西施。
西施欠身看,竹简上面抄录的正是自己在惠山写的《劝诫书》,抬起美丽的眼睛看着文娘娘,说了句:“文姐姐,先不说了。妹子正不知如何是好呢!”西施边说边把弄着竹简,忽地又惊讶地看到竹简另一侧写着:
观闲鹤兮,莲清荷红。
振翅羽兮,碧水清波。
聚洲渚兮,优姿好空。
任厥性兮,天地往返。”
这分明是文娘娘第一次到玉阳宫时所写的,当时西施就觉得此诗意犹未尽。再看下幅:
花无语兮,落去又还。
鹤有情兮,南北往返。
子莫若兮,宫廷高墙。
泪泫泫兮,似有若无。
见西施专注地看这首词,文娘娘反而轻叹一声,“好了不再看这些了,说说你的这次远行吧。”
西施就像讲故事一样,细致又兴奋地述说着整个过程,文娘娘也认真地听着每一个有趣的细节,不时应和着。当西施说到郑旦戏弄唐、蔡二妃时,文娘娘更是惊得睁大了眼睛,插了一句:“怪不得郑娘娘能牢牢拴着大王的心呢。”当听到老神仙时,西施讲得更加周细,力争一句都不落,还加上自己的短短的几句见解。
随着西施的讲述,文娘娘逐渐收敛起笑容,手托下颌,目不转睛地看着西施,她感受到了西施身上不易被人察觉的兴奋,一言不发地听西施说话。
西施说完了,忽闪着眼睛,这时才感觉到周围是那样寂静,几乎连文娘娘眼皮扣合声都能听得到,这样的情形太出乎西施的预料了。
沉默了一会,文娘娘似乎是自语:“老神仙何等的超凡!”言罢抬眼看了西施一下,垂下眼帘,紧接着又说:“有了纯净的心,才可以与天地对语。不过。”说到这里文娘娘又抬眼看西施,说:“老神仙的话是那样的空洞无用,他怎知人生苦多啊!”
听了文娘娘的话,西施先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崇拜的老神仙,在文娘娘眼中,就只有两个词的评价:“超凡”、“无用”。西施觉得有些尴尬,随口说:“可是我倒是觉得,若有老神仙那样旷达的心境,人生则轻快得多。”
“看来,妹妹此行收获不小啊。”文娘娘笑着说。
“老神仙的学说,我并不真正懂得,只是觉得,既然能把生死看得如此透彻,那么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是吗?看来妹妹有了新的生存目的了。妹妹才貌双绝,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不荒废一生呢。”
虽然文娘娘仍然面带笑意,西施总觉得她的话里好像还隐含着另外的东西。于是就说:“姐姐说的哪里话来,我们做女人的,不落得千古骂名,就是万幸了,正如姐姐写的‘泪泫泫兮,似有若无’呢。”
“你呀,好了不说这些。还有什么新鲜事?”文娘娘话题一转。
于是西施又叙说了夫差到邗沟视察后,放弃北去与鲁国国公会商的安排,提前结束巡视,壮志满怀地返回了姑苏城的过程。
文娘娘一直在认真地听西施叙说,听到这里,她似乎又从西施的神色中读出了新的东西来。等西施兴致勃勃地说完,文娘娘站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了一卷竹简,回来放到书案上,慢慢展开,语气平缓地说:“妹妹,姐姐正在修《吴史》,这是其中的一卷。吴国从吴太白起,历代君王,都励精图治,寻求着称霸一方的丰功伟业。当今的吴国是吴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吴王夫差文治武功好似超出一般王者,他胸怀大志,心胸阔达,是一个正直的君王。不过。”文娘娘说着看着西施。
西施一直在认真地听她说话,她想起来文娘娘第一次对自己评价夫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