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情定江山-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气炎热,西门庆在花园里摆设了数桌酒席,席上清一色的大盘大碗,倒合士兵们的胃口,正好饱餐了一顿。直至深夜,众人才尽兴而散。
(闲语:还有最后一章,另写一个卷末语,就完本了,真是意犹未尽啊,还有很多想法未写呢,真希望社会扬正气、促和谐啊,唉,或许这正是顾全大局而已,以后还有更多机会的。)
第三十二章 新的一页
李龙飞辞别西门庆,春梅早已收拾了数件衣裳,紧跟在李龙飞身后,前有李达开道,后有燕青、黑牛护驾,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往客栈而去。
回到客栈,李龙飞略为叙说了一下经过,让春梅拜见过潘金莲、吴用二人。吴用倒是除了祝贺外,没有再说什么,不过潘金莲见到春梅这个丫鬟,非常欢喜,大赞李龙飞英明。这春梅原本应是潘金莲的贴己丫头,现在两人相见,还真是情真意切,欢声笑语不绝。
李龙飞自己也是得意洋洋,金瓶梅三女算得上是历史名人了,倒被自己占了个全,嘿嘿,自己有这个本事,有这个实力,就该有这个收获。随着自己脚步迈出山林,不说金瓶梅三女,就是这个世界,也将因自己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李龙飞心中,男儿汉么,能和就和,能斗就斗,能攻就攻,能占就占,否则就是后悔莫及,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人要想改变自身处境,就得去争去取去捞,就得加紧修炼自己,让自己有着过硬的本事,避免在追求的过程中受伤受苦受难。
李龙飞望着金梅两女玩笑嘻闹,心中也为她们欢喜。金梅两女加上已到京城的李瓶儿,她们很快就能在京城相见了,或许这次进京,因为她们的相随,京城的生活也会变得更有趣味了罢。可以说,她们的命运也将因为自己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是幸福,还是悲惨,将跟自己紧紧相连。嘿嘿,人生至此,也算不枉那个穿越辛苦与郁愁怅惘了!
李龙飞倒并没有什么定要效鱼水之欢,随着自己修炼有成,这肉欲之欢,倒并没有以前浓烈,反而随着武艺进步,有着一种修道寻仙的味道。李龙飞更多的是向往这种努力奋斗的过程,进而因为追求而获得丰厚的感悟。
李龙飞收拢自己的思绪,对潘金莲说明自己晚上要修炼,便再不理会谈笑中的金梅二女,另外要了间清净卧房,专心修炼炼心神功。
李龙飞看着这门修心神功,心中也是激动不已。虽说得个长生或圆满非常困难,但总算有了追求,有了奔头,有了目标。人生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在追求中寻求乐趣,在奋斗中享受快乐,至于结果么,那只怕永远也没有尽头!
人生修炼的目的,在道家求长生,在佛家求圆满,在芸芸众生么,知天命,顺天理,随心所欲,或强筋健体,或男欢女爱,或成弄潮儿而傲啸当世,或成风流人物而名垂青史。
李龙飞静坐冥想,把炼心神功默记于心,烂熟于胸,但李龙飞仍然不敢冒然修炼,而是与炼体、炼神两门神功仔细对照,反复印证。
李龙飞心想,现在炼心、炼神、炼心三种神功合一,双修神功总算齐全,幸好这三门神功修炼的方向有所偏差,没有影响到自己修炼,仔细思量探寻,又有一番新的感悟。
炼体神功由下丹田贮气,修习内气,来达到舒经健脉,炼武强体;炼神神功由上丹田贮神,修习精神力,来达到耳聪目明,炼神强识;而炼心神功由中丹田贮精,修习心性,来达到内腑通顺,炼精强性,三门神功合一,自然就能精气神同时修炼,先修先天,再炼气罡,最后倘若修炼至深,还可能有望丹道大成,臻至完美圆满!
李龙飞静坐引气,凝神敛气,须臾就进入物我无忘境界,先天真气如同涓涓细流,沿着双修神功的运功路线,自在地运行,炼至中丹田处,仿佛有只无形的手指点,真气乖巧地沿着炼心神功路线,丝毫无差,既顺畅又平稳,顺利地完全了一次周天大循环,如是反复,周而复始。几次循环下来,已是天亮,李龙飞也从修炼中自然醒来。
李龙飞吐纳一阵,收气入腹,才站起身来,只闻骨节啪啪作响,但觉体力充沛,体内充满爆炸性力量,浑身上下隐隐约约有吞吐天地的气势,遗憾的是,先天罡气还是未能修成,看来还得继续努力,轻松不得啊。不过,李龙飞并非不知足之人,心急可吃不得热豆腐,能够有现在的成果,也算足以自傲了。
李龙飞从未有过如此自信,心中想道,这清河县的事情,还算比较圆满地处理好了,虽说未能见到武松,但炼心神功顺利到手,比什么都值了。继而想到,现在已是六月初十三了,离蔡太师的寿辰只有二天,即便现在披星戴月,飞马纵驰,也赶不及参加了。
李龙飞刚刚迈出卧房,见到潘金莲、春梅早已站在门口,春梅见李龙飞出来,恭敬说道:“主人,我去吩咐店家打水,给你洗漱。”
潘金莲上前扯着李龙飞的衣襟,笑道:“相公,你不会马上就要出发吧。我听吴先生说,相公要进京受封,皇上将会给你个什么官儿做啊?”
李龙飞顺手搂着潘金莲的软腰,说道:“等下就出发了,你赶紧去收拾。对了,你急急忙忙出嫁,只怕没有什么换洗衣裳吧,要不要去添置几件?”
潘金莲低叫不依,抗议说道:“昨天听吴先生说及,我就准备好了,哪能等到现在。相公还没有回答我呢,你将是个什么官儿啊。”
李龙飞温柔地在潘金莲屁股上拍打几下,没好气地说道:“我哪知道啊,我又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能够未卜先知。”
两人正在说笑着,春梅已令人端水进来。李龙飞洗漱完毕,吴用、燕青、李达、黑牛也来到院外,众人商议好马上出发。吴用等人不再耽搁,命令士兵收拾行囊、喂养马匹去了。
潘金莲、春梅两女也回房收拾,须臾间就转身出来。不知春梅说了些什么话儿,潘金莲笑得打颤,咯咯笑道:“你这小妮子,好小胆儿,是不是春心动了,明知道相公不会同意,竟然想出这么个馊主意来。(奇*书*网。整*理*提*供)再要胡说,我可要撕烂你这张小嘴。”
李龙飞疑问说道:“莲儿,春梅,你们俩在说什么呢?”
潘金莲正要说话儿,却被春梅尖顶着脚儿,捂着嘴巴儿,再也发不出声音来。潘金莲摇头晃脑,唔唔呢喃,连头上的鬓发也散乱开来,说有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李龙飞哈哈大笑,这个春梅啊,倒是刁蛮得紧,实在是年岁还小,没有什么尊卑之念,也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性情也不成熟,仗着两女情意投洽,竟然敢对主母动手动脚。
两女停止嘻闹,潘金莲问道:“龙哥,你笑什么。”
李龙飞笑道:“你看看自己,鸟儿都可以在头发上做窝了,下次再不能这么随便,要有个做主母的风度。还有春梅你,待人处事要耐烦,更要恭顺,可不能没有规矩。”
春梅听不得剌耳的话,也不顾身份尊卑,反驳说道:“主人,这儿又没有外人,奴婢仅与潘姐姐闹腾罢了,不然日子苦闷极了,多没意思啊。”
李龙飞笑嘻嘻地说道:“小丫头,你刚才说了些什么话儿,害得你潘姐要撕烂你这张小嘴啊?说得好啊,说不定我就同意了。”
春梅见潘金莲回屋整妆,低声说道:“奴婢要潘姐使出点狐媚功夫,迷惑住主人,这样主人就会对潘姐喜欢,潘姐也不会怕失宠了。”
李龙飞哈哈笑道:“小丫头,你这个小脑袋瓜子,都想些什么啊。你也进去帮帮你潘姐,刚才可是你弄乱的,也要负点责任。要你潘姐快点儿,别再耽搁时间了。”
众人吃过早饭,准备出发,清河县令恰好来访。李龙飞早已清楚,这清河县令虽是多年文官,却无真实本事,仅靠打点京城关系,不说乱行法度,贪图贿赂,但也仅是得过且过,糊涂度日。李龙飞犯不着得罪他,客气地招待,并把在清河县发生拦亲娶亲的事明说了,希望清河县令就此捂盖过去。清河县令在此方面已是老手,当即毫不迟疑地答应。
此时西门庆也来相送,送上了一份厚礼。李龙飞再三保证,到了京城,就派人与他尽快商榷商贸事情,绝不食言。
士兵们已经整装待发,骑上了高头大马,不过,潘金莲、春梅两女不会骑马,只得坐着马车。燕青早已让西门庆在清河县多买了数匹健马,力求歇马不歇车,这样路上耽误的时间要少一些。不过也无所谓了,这样的炎热天气,也不是赶路的好时候,只得慢腾腾地走路。
众人出得清河县,燕青带人打前站,李达、黑牛两人护卫。李龙飞与吴用两人对京城的情况所知不多,也无从商议计策,只得一心赶路了。
潘金莲与春梅倒是享受,这马车四面敞篷,可以眼观四面,眼听八方,沿途观赏风景,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叫声,倒也另有趣味。
众人走走停停,每天早晚赶路,中午歇息,总算一路平安,平静无波。离汴京城越来越近了,李龙飞的心也渐渐紧张起来。李龙飞心中想道,在那汴京城里,可谓权贵遍地,自己又将会有着怎样的境遇?面对未知将临的命运,一切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走了数天,李龙飞等人总算到了汴京城外!
新的一页也将在李龙飞面前展开!
(第三卷完)
卷末语 毛公思想在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说起来,笔者对写作实在是个外行,没受过系统的训练,不过呢,特喜欢看书,看得多了,就想说道几句。本书本来是饭后茶余之作,原本是作为纯小说来写的,但见到有人不论天理,不分是非,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才引起笔者打抱不平的。
华夏素来重视传承,有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争议的时候,胡乱造谣,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不对的。传承么,好的要继承与发扬,坏的要否定与摒弃。
以前,华夏的传承,历来讲求口传身授,功夫手艺都是个人的传家之宝,父传子,子传孙,这样的私心,这样的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总是被历史所淘汰。或许儒家文化就如同那些古典建筑一样,过分重视小家与独乐乐,而轻视了大家与众乐乐吧,从而不得不在后世没落。
儒家文化以读书为上,且把逐利的商人排在最末,视钱财为粪土,在农耕时代确实有着天然的土壤环境,当然主要还是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皇帝和士大夫们怕百姓造反,重文轻武,重男轻女,从而使得社会畸形发展。
历史总是进步的,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的首先就是军事,继而就是政治、文化、经济,这在后世华夏,可以说是痛比天高,苦比海深。因为自身武力、政治、经济落后,儒家文化也被外来文化乘机占先,从而被后世大都丢弃、遗忘。
实际上,如同那些建筑一样,儒家文化倒还真是冤枉。儒家文化并不是皇权社会的产物,但却被统治者利用,为皇权社会服务,为皇帝佬尽忠尽孝,也正是因为如此,统治者与儒家贤达互相利用,儒家文化把权力发展到顶峰,在封建社会得到空前的繁荣。
只要剥去了为皇权服务这件外衣,就可以发现,儒家文化重视家的元素,还是极有生命力的,还是有许多闪光耀眼的地方。儒家文化追求人生修养,明了和改变外面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弘扬贤德道义,修炼浩然正气,许多地方仍然值得后世的人们细心揣摩。
虽说后世儒家文化没落了,但仍然如春天的野草,沉睡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底与血液里。后世人们常说,后继有人,子承父业,不少团体企业更是情有独钟,诸如此类等等,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的体现罢了。
笔者提倡华夏文化的重建与重塑,就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毛公思想上的,有批判地接受华夏文化,而不是主张复古。
按理,文人学者们历来都是文化学识的先知先觉者,为社会指明最恰当的前进方向,指导着迷途的人们知书达理,学会做人。可惜后世随着儒家文化的退色,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文人学者们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从而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经济上的巨人,文化上的矮子。文人学者们真正如陶渊明般做起隐士了,生生地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块儒家牌匾放在了桌椅脚底!
当然,华夏的文人学者们都在为华夏文化寻找出路,但似乎都未能找到最佳答案。因为数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强势,阻碍了时代进步,故而华夏的文人学者们,似乎正在承担着父债子还的重任,真可谓因果报应,任重而道远啊。
本来啊,文人学者么,靠脑袋思索,用妙手偶得,擅长观人察物,最能奇思妙想,最会探索真理,从而成为智慧道德的先行者。大家都明白,真理可以是从思索中来,可以从实践中来,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与提高,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但是呢,经过外来文化的冲击与闪烁,不少的文人学者,恰似那迷途的羔羊,再不知家在哪里了,根在哪里了。
倘若文人学者们连自己脑袋都不知装些什么了,甚至于仅只是半桶水货色,还谈得上什么书生意气,或者说书生风骨呢!这样一来,怎么能让当权当政者来重用,又怎么让老百姓学子们来崇拜!老祖宗们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得下笔如有神,才有得妙笔生花。文人学者们自己确实需要好好思索了,好好领悟了!我虽说读得书少,见得世面少,但总觉得文人学者们似乎丢失了什么,似乎需要捡起什么。
我可以预言,如果要坚持一元政治,并且文、武、商三者同堂,就必须坚持毛公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商人们呢,必须要丢失部分利益。在我想来,文人的优势还是谈政治,而政治么,最厉害的还是毛公思想,强调共同富裕,而对商人么,虽说不能打压,但还是要上紧箍咒,至少要同文人、武人一样,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不可丢。我还是坚持,毛公思想在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再可以预言,如果按照某些路线走下去,大行市场、利益、金钱至上论,肯定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那个多党制绝对是不远了,我真不知道是说好呢,还是说坏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或许不少文人都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吧。
这实在怪不得哪一个文人学者们,人的认知总得有个过程,不可能天生智慧,也难免不出差错。正所谓少年得情,青年得势,中年得道,老年得理,少年么,青春年少,刚刚步入社会,只能了解社会现状,明了世界情况,更多的是学习模仿;青年么,能够逐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跟随时势变化起舞喧闹,对昨日不留恋,对今日不迷信,更多地关注明日,能否成为弄潮儿,怎样成为弄潮儿;中年么,已经牢牢控制了社会权利,可以说话算数了,维持着社会稳定繁荣,总是要求大家悠着点儿,别轻易摔跤啊;老年么,已体会了人生百态,见证了历史浮沉变幻,外间变迁已是如空中浮云,随风散去,再不会影响心中积淀的哲理。
这也就是所谓的年龄代沟,实际说穿了,都是各人经历的人生认知不同罢了,除去那些因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人的成长过程哪里又有什么不同了?少年、青年求得认可,中年、老年求得理解!青少年扬名容易,得志却是艰难,想要么,就得去争去闹了,就好象春节里闹元宵一样,从而吵得春姑娘啊,早点来到人间,给人们驱除寒冷与荒凉!
(闲语:本书算是完本了,而且是在和与斗之间进行,或许本人思想上偏重于斗,行动上偏向于和吧,可谓是有点矛盾,故而还要加强学习。之所以在此时完本,是因为我不想再影响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也是因为在书中我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看大家怎么组合了。)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电子书,请登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