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于文官的科举,武人的科举就像儿戏一样,那些武状元全都是各地的世袭勋贵,镀金一样的过程。更不要说什么舞弊之类的了,那已经是公开化的了。

只能略过这一段之后,孙承宗接着说道:“考中举人之后,沈有容便到辽东投军,在辽东六年沈有容从一个小兵开始屡立战功。后来沈有容在俞大猷的麾下效力,因为俞大猷的事情被牵连,只好回家了。后来在朝鲜打倭寇,沈有容有再一次上了战场,后来在辽东和蓟辽转战,非常的有军士才能。只是因为他的为人正直,不媚上,所以他的官职一直不高。”

孙承宗说的语气很轻,不带有丝毫的感情,可是天启皇帝却听出了英雄的悲歌。这样一个人得不到重用,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悲哀。

“后来沈有容被调去了福建,他打过倭寇,打过海匪,打过红毛鬼,精通火器,精通战船,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从军四十多年,沈有容身经战斗无数,官职最高的时候是副总兵。”说道这里孙承宗便没有在说什么,显然他觉得没有在说下去的必要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问道:“这个沈有容现在在哪里?”

“回陛下,沈有容现在是山东副总兵,驻扎在登州。”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听到孙承宗的话,微微一愣,看来这个沈有容也是孙承宗在辽东发现的人才。

见天启皇帝良久没有说话,孙承宗心里顿时有些担心,他现在为高权重。不但是文臣第一人,同时还统领几十万大军,可以说大明两百年来所没有。天启皇帝对孙承宗的信任可是到了骨子里,这次辽东的整军还是要孙承宗来做。

对于水师这块,如果用的还是孙承宗的人,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也是刚刚孙承宗为什么犹豫的原因,可是孙承宗也不想这支水师落到无能的人手里,那天启皇帝的一番心血就付诸东流了。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当年刘备有诸葛武侯,朕今日有先生,朕心甚兴啊!既然先生觉得沈有容合适,那就把他掉进京吧!”

“皇上圣明!”孙承宗听了天启皇帝话,心里轻轻的松了口气。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不是诸葛亮,天启皇帝也不是刘备。

第三百三十三章尘埃落定

……

看着几个人,天启皇帝轻轻的揉了揉额头,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忽然想起孙元化还没有官职,便开口问道:“孙元化,你现在是什么功名?”

“回陛下,学生刚刚通过顺天府的乡试,现在是举人功名。正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希望能够考中!”孙元化微微一愣,连忙回答道。

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问道:“你对水师战船的建造有什么意见?数量或者大小方面的?”

“回皇上,水师作战和陆地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也要分兵种的。所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建造不同的战船,所需的花费自然也是不一样。”孙元化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忽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幼稚,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满意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接着问道:“那朕问你,建造一支上百艘战船的水师,大概要花费多少银两?”天启皇帝的内库已经快要见底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支撑的住如此大的花费。至于大明朝的国库,那就不要想了。

略微沉思了一下,孙元化沉声说道:“皇上,这个臣还说不准,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恐怕几年之内很难完成。不过耗费的钱财肯定不会少,等到和编练水军将军商量过,才能拿出一个大概的预算。”

轻轻的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是太着急,不过天启皇帝也在担心,如果不快点自己是否还能拯救这个国家。想着辽东军饷的花费,扩编三大营的花费,建立水师的花费,天启皇帝就觉得一个头三个大。

天启皇帝内库的银子也就能够支撑今年的花费,几年之内不能在做什么大事情了。下面自己要着手的事情就是捞钱了,那些国之蛀虫已经捞了这么多年,接下来该轮到自己了。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天色也不早了,诸位爱卿早点回去吧!至于造船厂的事情就这样吧!等那几个人到了之后在研究。”将目光转向孙承宗,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辽东那边的事情就交给先生了,先生尽可放手去做。”

“陛下放心,臣必然肝脑涂地!”孙承宗撩起衣服跪倒在地,神色严肃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对徐光启说道:“徐爱卿,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火器厂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这次封赏你的圣旨下去,恐怕就在也藏不住了。不过这样也好,也是时候光明正大的,朕会让工部尚书配合你。”

“是,皇上!”对着天启皇帝拜了一拜,徐光启也是恭敬的说道。

见孙元化还没等自己看到便跪倒了,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沉声说道:“那些人很快就会进京,你可能没有办法参加明年的会试了,不过没关系,到时候朕赐一个同进士出身给你。你好好的干,朕不会亏待你的!”

“是,皇上!学生自当鞠躬尽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孙元化颤抖的身子,大声的回答到。因为对西学的热爱,孙元化的八股文就差很多。虽然能够拿到举人的功名,恐怕进士无望。

天启皇帝自然答应了孙元化赐同进士出身,自然不会说话不算数,况且已经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以后自然会飞黄腾达的。

“几位爱卿都下去吧!”天启皇帝轻轻的挥了挥手,几个人便告退回去了。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便笑着说道:“摆驾坤宁宫!”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里面都没有事情发生,一切都很自然,仿佛日子就应该这么过下去。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宜祭祀搬家,忌动土嫁娶。

广袤的草原上,秋风非常的苍劲,白马河畔聚集着无数人,整个漠南蒙古的蒙古部落头人全都在这里。强大的科尔沁部奥巴诺颜,内卡尔喀五部的台吉们,还有扎鲁特部的台吉们,这些人全都聚集在一起。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不耐烦,所有人都在等着什么。

不远处的一个帐篷了,大金天命汗努尔哈赤端坐在正中,在他的两侧是他的儿子。大贝勒代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帐篷里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闷。

看了一圈自己的儿子,努尔哈赤的眼中闪过一丝慈爱,自己的儿子很多,可是每一个他都很喜欢。

“父汗,今天是和蒙古诸部歃血为盟的好日子,怎么父汗并不在怎么开心?”看着努尔哈赤,打败了代善小心翼翼的问道。

轻轻的谈了口气,努尔哈赤沉声说道:“本汗十三副铠甲骑兵,统一女真,到现在征服漠南蒙古,好多人已经死了。上一次攻打沈阳城,莽古尔泰丢失了一条胳膊,阿敏战死了。本汗的心里已经很难过了,这次攻打林丹汗,皇太极到现在也没有消息,恐怕已经生死未卜了,本汗怎么高兴的起来啊!”

大帐里面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一边的多尔衮却开口说道:“父汗,开创霸业就没有不死人的,无论是我们也好,还是外面的八旗子弟,我们都可以死去。女真人以前活的像一条狗,为了女真人不在像一条狗一样活着,这样的战斗还要继续。父汗战斗了这么多年,统一了女真诸部,征服了漠南蒙古,接下来还要征服整个蒙古,像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有了强大的军力,父汗也可以打到中原去,建立像蒙元一样的国家。”

多尔衮的话不多,可是大帐里的气氛却是为之一变,每个人都看着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眼中满是赞赏。是有一边的代善眼中闪过了一丝异样,不过很快便归于了平静。

“多尔衮说的对,本汗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出去会盟!”说着努尔哈赤站起身子,向着外面走去。

多尔衮等人则是互相看了一眼,慢慢的跟在努尔哈赤的后面,所有人的步伐都是异常的坚定。

根据明史记载,天启元年,建奴发动了袭扰沈阳的战役,发动的战役的时间是在三月份。在沈阳受挫之后,建奴采取了迂回的策略,牵制明军,消灭林丹汗的计划。经过了艰苦战斗,建奴击败了林丹汗,林丹汗逃亡漠北。建奴慑服了整个漠南蒙古,实力得到了增强。不过吸引明军注意力的军队却全军覆没,不过相对于失去的,建奴得到的更多。

在这之后,明朝无力外顾,建奴无力南侵,大明朝与建奴的边境陷入了短暂的和平。可是无论是天启皇帝或者明朝的将军,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下一次的战争规模会更大,也会更加的惨烈,更加的直接。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六,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看着远处走过来的人,王承恩微微一愣,当看到那个人的脸时,王承恩连忙迎了上去。

“魏公公,可是有什么好消息?”王城拉着魏朝问道,脸上挂满了笑容。

魏朝虽然刚刚走的着急,可是整个人都洋溢着兴奋,显然是有好事情了。王承恩和魏朝关系匪浅,自然要拉住魏朝问一问。

“张家口那边有消息了,骆思恭把人抓到了!”魏朝没有隐瞒,将自己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王承恩。其实他早就得到了消息,可是骆思恭那边详细的卷宗没有来,魏朝也没敢来找天启皇帝。

笑着点了点头,王承恩也高兴的道:“真是好消息,我们去见皇上。”

魏朝则是轻轻的摇了摇头,对王承恩说道:“你进去通禀,我在这里等着。”

了然的点了点头,王承恩笑着指了指魏朝,一转身向着里面走了进去。

此时的天启皇帝正在看奏折,孙承宗已经走了,川军也离开了,京城再一次平静了下来。看起来一切都没有变化,不过天启皇帝知道,变化不仅仅是自己的内库又花了不少银子。

“皇上,东厂的魏公公求见!”王承恩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微微一愣,天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发下,沉声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魏朝便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大袋子。来到大殿的中央,魏朝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说道:“内臣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施这么大的礼,希望你不是带来什么坏消息,起来说吧!”

“谢皇上,是好消息!骆思恭骆大人的好小心,张家口那边已经抓到了皇太极,是活着的。这是个骆大人上的呈报,请皇上过目。”说着魏朝一步一步的走了上来,将袋子放到了天启皇帝的龙书案上。

看着走上来的魏朝,天启皇帝苦笑着说道:“你要是不走上来,朕都忘了你是太监了,一直以为你是大臣。”

魏朝连忙跪倒在地,颤声的说道:“皇上,奴婢可不是什么大臣,奴婢永远是皇上的奴婢。给奴婢在大的胆子,奴婢也不敢做大臣啊!”

笑着看着魏朝,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起来吧!知道就好,好好的做你的奴婢。”

第三百三十四章二臣传

……

很是松了一口气,魏朝慢慢的站了起来,缓缓的退到了一边。此时他的终于放心了,天启皇帝已经将上次的事情放过了,看来陈林也是帮了自己一次。可是让魏朝不理解的是陈林为什么要帮助自己,想了好久魏朝也没想出来。

“魏朝,这里面的东西你都看过吗?”天启皇帝打开袋子,一面翻动里面东西,一面随意的问道。

天启皇帝随意的问,可是魏朝却不敢随意的回答,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魏朝恭敬的答道:“陛下还没看,奴婢怎么敢看?”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也不知道是不是满意魏朝的答案。

一边的魏朝则是额头上全是汗水,隐晦的看了一眼王承恩,魏朝现在非常的想和这位老朋友聊聊。不过看到王承恩递给自己的那个隐晦眼神,魏朝便低着头什么也没有在做。

不断的翻动手中的东西,天启皇帝的神色非常的淡然,可是心里却并不平静。骆思恭将他到张家口的所作所为全都写在了上面,事无大小巨细。另外一张张厚厚的东西,则是晋陕商会八大掌柜的供状,再有就是张家口建奴兵的问题。

在最后面骆思恭隐晦的提到了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显然骆思恭想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没有明白天启皇帝的心思。

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将手中的东西放了下来。自从自己登基,大明朝的事情就从没有断过,很多事情是不能一件做完的。

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给骆思恭写一道密旨,让他把皇太极三个人压到京城来,至于那几个商人先不动。真会派御史去查出,把那些人的家都抄了,这个就不要锦衣卫插手了。”

“是,陛下!”王承恩恭敬的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一边的魏朝似乎觉得有些不妥,皱着眉头想了一想,魏朝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抄家的事情还是让东厂的人去做吧!钱还是放到内库里面吧!”

看了一眼魏朝,天启皇帝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有些事情过犹不及,上一次辽东抄没的银子,朕就拿进来内库。因为惩处的大臣比较多,没有人在意这个,这次就不行了。况且国库已经是要见底的米缸了,也要让国库维持下去啊!今年的亏空还不知道有多少,漕粮和税银也还没到,国库里还是要有些钱的。”

魏朝似乎还想说什么,一边的王承恩轻轻的拉了一把魏朝,示意他不要在说什么。

疲倦的揉了揉额头,天启皇帝声音低沉的说道:“你们出去吧!朕一个人呆一会。”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天启皇帝轻轻的靠在龙椅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并不是睡觉,而是回想着自从自己登基以来所发生的事情。

想了许久,天启皇帝心里稍稍的松了口气,从自己登基开始就是事情不断,到了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辽东的局势暂时稳定,朝堂之内也肃清的差不多了,训练新军的事情也在着手准备,水师也准备筹建。等到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是自己动手脚的时候。

不知道是不是心情过于放松了,天启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睡了过去,他睡的很香甜。或许这是天启皇帝来到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睡得如此安稳的时候。

天启皇帝在里面睡觉,王承恩和魏朝则是在里面交谈,不过交谈的地方非常的隐秘,两个人的声音也非常的小。

“你要小心点,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或者说什么话,皇上对你已经有了不满,你要好自为之。”王承恩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

魏朝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声音颇为无力的说道:“这一点我早就想明白了,可是我怎么没想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呢?”

瞪了魏朝一眼,王承恩连忙说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怎么越来越糊涂,皇上的心思是我们能琢磨的吗?怎么把做奴婢的东西都忘了?这个皇上和别人不同,你好好的想想你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要想着揣摩什么,那不是你该做的事情。”

听了王承恩的话,魏朝痴愣的站在那里,显然是在想着。

轻轻的拍了拍魏朝的肩膀,王承恩一边左右看,一边说道:“我要回去伺候了,你好好想一想。盯着你这个位子的人不少,不要掉以轻心,我们一但失去了皇上的庇护,恐怕会死的很惨。”说完王承恩转身离开了。

时间很快进入了九月,京师依旧是繁华无比,热热闹闹的。京城的城门口也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不过百姓很快便不允许进门了,大门被一对一对的军士给封住了,禁止百姓出行。那些军士都是五城兵马司的,很多百姓都知道,这是大明朝有大官要进城了。能有这样待遇的人,最少也是大都督。

没有出乎人的预料,很快一队队锦衣卫打马进城,有的站在了门口,有的则是飞快的跑进了城里。被堵在门口的人都看着远处,有的还爬到了树上,在人们的注视下一大队人马从远处走了过来。

队伍的人大部分是锦衣卫,有一些是东厂的蕃子,对于这样的队伍老白姓都躲得远远的。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最恐怖的存在。

骆思恭端坐在马上,不时回头看看三辆马车,脸上的笑容便会多一分。这次他的功劳不小,加上以前的功劳,骆思恭觉得天启皇帝一定会重赏自己。

虽然都是马车,可是三个人的待遇却不同,皇太极和莽古斯是坐在马车里的,**则是被压在囚车里。如果不是骆思恭三番五次的阻止,**说不定早就被人折磨死了。这一条通往经常能够的道路,或许就城里**的黄泉路。

来到北镇府司的门口,骆思恭对一边的党寒说道:“皇太极和莽古斯好好的招待,找一个僻静一点的院子,对他们客气点。至于**,直接扔到诏狱里吧!”

通过骆思恭对待三个人的不同态度,非常明显的能看出骆思恭对**的厌恶。

“是,大人!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安排妥当。”党寒对着骆思恭一抱拳,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骆思恭笑着说道:“你办事我一直很放心,我现在要进宫见皇上,有什么等我回来再说。”

骆思恭打马来到皇宫,通报之很快便接到了天启皇帝的召见。

缓步的走上大殿,骆思恭的脸色很是严肃,撩起自己的衣服,骆思恭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倒在地,口中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苏!”

“免礼平身!”天启皇帝的神色严肃,说话的声音也是颇为认真,显然这是很重视和骆思恭的对话。

“爱卿辛苦了!”等到骆思恭站起来,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骆思恭则是脸上神色丝毫不变,语气恭敬的说道:“尚有明君圣主,下有将士用命,臣没什么功劳。这次全是祖宗社稷保佑,皇上如日中天,臣不过是吊天之光而已。”

看着骆思恭一副严肃的样子拍马屁,天启皇帝忽然觉得心情好多了,原来被人拍马屁也是这么舒服的。不过天启皇帝脸上倒是什么有什么表露,沉声问道:“怎么样?人都押回了吗?”

“回皇上,都带回来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科尔沁部的莽古斯台吉,还有一个就是原本的遵化知府**。”骆思恭说道这个名字都皱起了眉头,显然是十分的讨厌这个人的。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心中十分的高兴,这非常符合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

“陛下,臣有本奏!”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下意识的说道:“说吧!”

“皇上应该在塘报上将遵化知府的事情说清楚,一方面让人们知道卢峰将军的气节,另一方面让人们知道**这样人的下场。以后凡是这样的人,给予除籍的惩罚,让同宗之人不承认他们的姓氏,死后不得进入祖坟,他的父母也不许葬入祖坟。让他们成为无君无父无母无根之人,另外还要请几个当世大儒著书,将秦始皇以来对国不忠,对君不忠,以做汉奸为乐的人都写进去,让他们遗臭万年,让后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骆思恭似乎很是气愤,说起话来也是满脸的阴沉,显然心情是非常的不好。

看着侃侃而谈的骆思恭,天启皇帝顿时觉得有些诧异,真的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样的想法。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便缓缓的点了点头,给那些大儒们找点事情做也好。免得这些人整天唧唧歪歪的,总是找自己的麻烦。

想了想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本书就叫二臣传吧!朕早朝的时候会提出来!”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骆思恭恭敬的说道:“皇上圣明!”

第三百三十五章大雨倾盆

……

九月份的北京城,到处都是一副繁忙的景象,如果不去北城的话,整个京师都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随着各地乡试的结束,今年的士子们都开始向京城聚集。其中还有各地进京参加武举的武举人,不过大多数都是各地勋贵子弟。

京城在这个显得更加的繁华,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很多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样的繁华不过是表象,如果你去北城看看,或许就会明白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没有人去关心这些,无论是朝堂上的肉食者,还是自允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读书人。他们更多回去城南的青楼,会去最好的酒楼,他们不会到北城来。

天启皇帝此时就走在北城的街道上,看着低矮的房屋,到处倚着躺着的气概,天启皇帝的眉头皱的很紧。跟在天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则是一脸的担心,如果不是天启皇帝带着侍卫,他是一定不会让天启皇帝到这里来的。

似乎是上天听到了王承恩的祈祷,并没有在北城多待,很快就准备回宫了。不过王承恩也感觉到了天启皇帝的变化,很明显天启皇帝的心里被触动了。在天启皇帝的身边,王城恩对天启皇帝的脾气也了解一些了,现在天启皇帝的心中应该很是愤怒。

回到皇宫里,天启皇帝什么也没有做,这已经出乎了王承恩的预料。不过到了下去,他再一次被天启皇帝叫到了身边。

“王承恩,你去把骆思恭给朕找来!”自从骆思恭从张家口回来,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