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缓缓的点了点头,党寒笑着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会尽忠职守,如实的奏报。”

满意的点了点头,孙承宗看了一眼党寒,最终沉声道:“党千户,你一定要好好查一查这些家族的牵扯,然后在报上去,不然老夫怕你引火烧身。咱们在辽东相识一场,老夫看的出来,党千户不像是一般的锦衣卫,希望你能明白老夫的苦心!”

对着孙承宗一抱拳,党寒沉声道:“大人放心,卑职明白!”

第一百六十四章辽东大捷

……

一匹马,一个人,飞速的在京城的街道上奔驰,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一路上狂奔而过,无数的人被吓得跳开,路边的小摊都被撞倒了很多。

京师重地,很少有人敢在这个地方飙马,哪怕是王公大臣世家子弟,也不会这样做。可是今天却有人做了,这个人不过是一个小兵,身上穿着大明的制式铠甲。他狂奔的路上,遇到了几次官员的车架,甚至有王公大臣的车架,可是没有一个人拦住他,也没有一个人上来询问。因为这个人的背后背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辽,同时这个人口中还不断的喊道:“辽东八百里急报!”

辽东打仗了,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一听说辽东的战报来了,上到王公大臣,下到百姓布衣,没有人不关心的。只不过看到战报来的这么急,很多人的心里都是一沉,这一幕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无数次的辽东战报,无数次的喋血杀场,无数次的折戟沉沙,让京城的百姓已经习以为常了。只不过此时所有人的心中依旧抱着那一丝希望,希望能够有一次难得的胜利。

那人骑着马一路狂飙,快马来到了紫禁城的门口,口中大声的喊道:“辽东大捷!”说着翻身跳下马,不过似乎太过疲累,猛地一下,扑倒在地上。

站在门口的禁卫赶忙走过去,将那人搀扶了起来,扶着他到一边坐下,侍卫统领大声的问道:“你说什么?”

那人在怀里拿出一份折子,气息微弱的对侍卫统领道:“这是辽东督师孙承宗孙大人派小的送来的八百里急报,直接呈给皇上,辽东大捷,我们打赢了!”在说出最后的五个字之后,那人头一歪,便晕了过去。

拿着那份奏折,侍卫统领顿时就愣住了,紧接着便是面露狂喜,他自然也知道这次辽东的战事。既然说是打胜了,那就肯定是大胜啊!想到这里,这位侍卫统领将战报高高的举在手上,同时口中大声的喊道:“八百里加急,辽东大捷!”迅速的向皇宫里跑去。

这一声大喊顿时惊动了很多人,在这紫禁城中,任何人都是要谨小慎微的,哪有人敢这么大声的叫喊。可是当听到辽东大捷之后,顿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多少年了,期盼这个声音多少年了。

此时天启皇帝正在皇极殿,六部尚书和六部的侍郎都在这里,他们正在说的正是关于辽东的战事。只不过都是嘴上说说,毕竟事出突然,那边都打起来了,这边做什么都有些迟了。

“陛下,臣觉得这次辽东之战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沈阳城城池高大,守军七万,想来是没什么问题。”一个文官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说道。

看了一眼说话的人,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这位原本的东林党干将,此时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抱负工作了。见他站出来说话,天启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笑着道:“但愿吧!”

“陛下,微臣觉得应该一道圣旨,让孙大人严防死守,切不可出城迎敌,当年的萨尔浒之战,我军就是大败于野战啊!”这次站出来的是礼部尚书孙如游,在他看来明军积弱,想要正面击败建奴的机会非常的低。这个时候只能是坚守,徐徐图之。

看着孙如游,天启皇帝微微叹了口气,刚要开口,一边又站出来一个人,大声的道:“臣不同意孙大人的说法,我辽东带甲之兵二十万,建奴不过八万,应该主动出击,一举剿灭建奴!”

看着侃侃而谈的兵部尚书姚宗文,天启皇帝心中哀叹,这可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上次熊廷弼的事情,天启皇帝需要顾及东林党的反映,没有干掉这个家伙,居然还敢站出来。其实天启皇帝心中认为孙如油的说法是对的,毕竟明军野战不如建奴是不争的事实。

就在大殿里的人大声的发表各自意见的时候,天启皇帝似乎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大喊大叫。不过这些人实在是太吵了,听不清楚,只是听到了辽东。此时天启皇帝对于辽东十分的关心,不由用力的一拍桌子,大声的说道:“都不要在说了,像什么样子?拿这里当菜市场吗?”

顿时屋子里安静了下来,当外面再次传来喊声的时候,大殿里的人都愣住了,因为那人喊的是:“八百里加急,辽东大捷!”

天启皇帝也没有理会那些大臣们,快步的从上面下来,向着外面就跑了出去。

等到天启皇帝冲出了大殿,里面的人才反应过来,陈洪领着一群太监宫女在后面追,一边还喊着:“皇上,慢一点,慢一点!”

那些大臣们则是跟在最后面,很多都已经是年纪很大了,刚跑几步便气喘吁吁,可是依旧互相搀扶着向前跑。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惊异、惊喜、在加上不敢置信!

跑出去不远,天启皇帝就看到一个锦衣卫的统领手里举着战报,一边跑一边大声的喊道。快步的来到天启皇帝身边,那人马上跪了下去,大声的道:“陛下,大喜!辽东大捷!”说着将捷报举过了头顶。

轻轻的将捷报拿起来,天启皇帝缓缓的打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的看着天启皇帝,可是当看到天启皇帝不断颤抖的双手,大臣们又担心了起来。忽然天启皇帝猛地抬起头,对着天空大叫了一声,接着眼泪便流了下来。来到这里时代,每天过着压抑的生活,每天都在思考着怎么改变这个国家。内心里的苦楚没有人去说,也没有人知道自己想法,对于前路充满了担心。这一刻,天启皇帝的心里百味陈杂。将捷报交给身边的陈洪,天启皇帝大声的道:“念!”

颤抖的接过天启皇帝的递过来的捷报,陈洪大声的道:“臣孙承宗顿首,臣自来到辽东以来,恰逢建奴围攻沈阳。沈阳总兵贺世贤,副总兵尤世功努力奋战,,辽东将士浴血沙场,沈阳大捷!此一役,歼敌一万七千余,俘虏八千余!缴获战马一万五千余匹。重伤建奴努尔哈赤,报捷于陛下!”念完之后,陈洪的身子都在不断的颤抖,紧接着便跪在地上,对着天启皇帝大声的道:“恭喜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些满脸不敢置信的大臣,此时也反映了过来,连忙跪在地上,大声的喊道:“恭喜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接下来的来的时间里,就像在紫禁城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溅起了无数的涟漪。从天启皇帝站立的地方开始,向着外面,一层层的下跪,一层层的呼喊,整个紫禁城万岁之声之上云霄。

辽东大捷,杀死了好几万的建奴,消息飞快的传播着,整个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喜悦之中。作为天朝上国,屡次让小小建奴跳出来,这让天朝臣民情何以堪?

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兴奋中,百信对于天朝臣民的自豪感再一次回来了,自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涨。一时间孙承宗的名字响彻北京城,上到王公大臣,下到百姓布衣,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很多茶馆已经开始讲起了这件事情,那架势仿佛他就亲眼参见了这场战斗一样。只是无论在那里版本里,孙承宗都成了一个羽扇宽巾,神机妙算的人。更有甚者直接就说,孙承宗坐在小车上,谈笑间建奴灰飞烟灭,整个就是诸葛再世,武侯复生。每家茶馆都在说这些,每家茶馆都是暴满,人们对于这件事乐此不疲。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尽如人意,仗打赢了,问题自然就来了。在第一次听到关于杀敌和俘虏的时候,朝中就有人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明君之中谎报,瞒报已经成了惯例,这次一定要给孙承宗一个教训。一定要让皇帝不信任他,最好能让他似无葬身之地。对于这个刚刚崛起的党派领袖,很多人想要除之后快的!

远在辽东的孙承宗自然不会知道京城的情况,不过天启皇帝会高兴,那是肯定的。此时的沈阳城陷入了空前的喜悦之中,孙承宗下令全军大庆三天,杀鸡宰羊,全军不禁酒。

城里的百姓也知道了这次打了打胜仗,他们几年都不用在担心被袭扰了,也是非常的高兴。听说大庆三天,很多人都自发的来到军营,送米送粮,送酒送肉!总之整个沈阳城,家家都像是过年,应该说比过年更加的兴奋。这三天里,沈阳城的鞭炮声就没有停过,每天都是响彻内城。

“大帅,卑职来了!”在几个人搀扶下,尤世功缓缓的走了出来。这位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身中六箭,后背还被人砍了一刀,可以说是捡回了一条命。

快步的走到尤世功的身边,孙承宗将他扶住,嗔怪着道:“将军既然有伤,就不要出来了!”

看了一眼屋子里的人,尤世功大声的道:“卑职这一辈子第一次这么痛快,这庆功酒怎么能少的了我?”

第一百六十六章谁耍了谁

……

见几个人的目光都看着自己,老者的心里微微一定,原本那些担心似乎也不存在了。轻轻的叹了口气,老者沉声道:“叶向高的事情不能在翻出来,不管是被别人杀的还是病死的,他在那个时候死是最合适的了。杀了叶向高的人,也不想和我们死战,不过是想通过叶向高的死告诉我们,他已经知道是我们在背后了。”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人有些迟疑的道:“大人,如果是那样,那为什么不利用叶向高的死?只要查一查他的死,就能把杀人凶手找到,也能把幕后的人揪出来!”

缓缓的摇了摇头,老者笑着道:“查叶志高?怎么能查啊!一个致仕的大学士干涉朝政,这本就是不合规矩的事情,如果查到辽东的事情,那我们真的全都会被牵连上。所以老夫说,他死的是时候,那些人也不想和我们正是的决裂。这样将叶向高弄死,就是一个平衡。”

坐在老者下首的那个人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道:“恩师,只是这样辽东那条线不就断了?这样损失是不是大了些?”

轻轻的摇了摇头,老者深深的叹了口气,沉声道:“辽东那边确实非常的可惜,可是现在断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次熊廷弼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朝廷又在辽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没有外部的压力,这内部的很多事情就该拿到上面来了。”

周围的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看到他们茫然的样子,老者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接着道:“现在皇帝登基已经半年了吧?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天子,可是你们谁知道这位天子的脾气?喜好?性格?”

在座的几个人都茫然的摇了摇头,再一次将目光看向了老者。

轻轻的摇了摇头,老者叹了口气,然后沉声道:“就是这样老夫才担心啊!你们看自从皇上登基,看似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们看看现在的朝堂和当年有了什么不同。先从上面说,就从内阁开始。虽然当年方从哲是内阁首辅,可是我们在内阁里有两个大学士,一个顾慥,一个韩旷。至于刘一璟,虽然不是我们的人,可是和我们的人也差不多。再说六部尚书,我们分别有吏部尚书李汝华,工部尚书王林光,兵部尚书姚宗文以及礼部尚书孙如游。我们老对手,他们不过掌握着刑部尚书官应震,户部尚书吴亮嗣。”

看了众人一眼,老者接着道:“你们再看现在,叶向高想要弄倒方从哲,结果方从哲是没有了,可是出来一个孙承宗。然后就是熊廷弼的案子,我们什么也没得到,却失去了一个顾慥,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再说六部尚书,吏部尚书李汝华一早就致仕了,接替他的名义上是我们的人周嘉谟,可是实际上你们都知道,周嘉谟和我们不是一条线上的,我们合不来的。然后因为叶向高,王林光也致仕了,接替他的是原本的辽东巡抚袁应泰。这个人我们都了解,他没有党派,现在我们在来看看。”

老者喝了一口酒,然后沉声道“我们两个内阁大学士,两个六部尚书,然后是孙承宗那一面,一个内阁首辅大学士,一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最后是我们老对手的那一面,两个六部尚书。这样就简单的多了,看起来我们还是占据着朝堂上的优势地位,可是一旦这两党联手,那么我们就肯定不是对手。也就说,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就从原本绝对优势的地位,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听了老者的话,周围的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啊!看起来没什么变化,可是不知不觉间,整个朝堂上就成了三足鼎立的趋势啊!三足鼎立和两派相争,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真正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是两派相争,那么只要弄倒另一方,那么自己就可以独霸独霸朝堂,当然英明的皇帝是不会允许任何人这么做的。

只是平衡两派的关系,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如果陷入到两派斗争之中,那么就算是皇帝也很难再有精力顾及别的事情。可是三党并立却不一样,只要其中两党争得特别厉害,那就肯定会有一党捡便宜。你们两党斗得特别厉害,第三党肯定不会看着不管,直接雪中送炭,那么他们就会合二为一。

见众人的表情都严肃了起来,老者才缓缓的道:“现在的我们就像是三国时的曹魏,虽然势力最大,可是却敌不过那两个党派联手。那两个党派就像是刘备和孙权,虽然有矛盾,可是在对付我们的时候,肯定会非常的一致。”深深的叹了口气,老者无奈的道:“仅仅是半年的时间,朝堂上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虽然地方的势力孙承宗那一边还弱一点。可是明年就是礼围了,只要主持一届大考,那就门生故吏全都来了。

有人一口喝掉了杯中的酒,有些激愤的道:“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老者淡然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其实老夫开始也没想明白,可是这次辽东的事情出了,老夫才看出来一些。每一件事情的背后,似乎都有人在推着,他从不露面,从不直接站出来。总是在后面利用别人,因势利导,所以我们一直忽视了他。”

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急迫的看着老者,只有一个人脸色阴沉的可怕,端着酒杯的手都在不断的颤抖。将已经洒了一半的酒喝干,那人伸手向上指了指,有些不敢置信的道:“你说的不会是他吧?”

老者缓缓的点了点头,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颓然的说道:“我们都没有在意他,都觉得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年轻人懂什么,可是就是这个年轻人,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毁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

那人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悲凉的道:“如果真的是他,那这次的事情可就麻烦了。”

老者喝了一口酒,缓缓的道:“如果真的是他,那么这次辽东的大捷,带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大捷。外面的压力没有了,就该处理内部了。能够任用孙承宗打一个这么大的胜仗,能在半年的时间里,在不知不觉间将朝堂上变了个样子,我们还能做什么?”

看到老者有些颓然,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有人试探着问道:“会不会我们弄错了?皇上刚刚登基半年,今年也不过刚刚十六岁,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智?”

缓缓的摇了摇头,老者苦笑着道:“老夫也希望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可是经过多次的推敲,老夫知道没有错,这些都是出自皇上的手笔。”

众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都紧张的看着老者,一个人沉声问道:“那接下里,皇上还会做什么?”

老者沉吟了片刻,有些迟疑的道:“皇上以前没有什么动作,一来是因为刚刚登基,二来是因为有外敌虎视眈眈。经过这次的事情,辽东的建奴几年之内,没有了在来攻打我们的实力。而通过这件事情,皇上的威望也是一时无两,也就不存在什么资历不足的事情了。”

“那我们可以用老办法啊!是在不行我们就风闻奏之,上书逼宫。”一个人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决然的说道。

“当今皇上,成长的环境很复杂,从小就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在郑贵妃和李选侍这两个女人间徘徊,不但成功的活了下来,还讨得万历爷的欢心。在没有册封皇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先册立了皇太孙。以前我们都小瞧他了,这位皇帝可是不简单。老夫最近得到了一个消息,半年前,皇帝登基的当晚,就早紫禁城里杀死了上千名宫女太监,动起手来丝毫的不手软。”老者脸色很是不好看,一脸深沉的接着道:“你们不要忘了,当年开过时候的洪武皇帝是怎么做的?现在皇帝没有那么做,未必就是没有那种想法,不过是因为没有那个能力。”

刚刚那个第一个猜出天启皇帝身份的人,此时也苦笑着摇了摇头,沉声道:“现在皇帝有了这个威望,也有了这个想法,那么接下来肯定就会做,这第一件事情恐怕就是清洗朝堂。”

老者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沉着脸说道:“没错,这恐怕就是皇上接下来的打算。可是老夫担心的不是这个,如果皇帝来硬的,我们也有我们的办法。只是。”

一边那个人接口道:“只是皇上不会这么做,能够在我们都没注意的时候,通过几个人的升迁,改变了朝堂上的局势。这样一位皇上,绝对不会明着来的,那样会让他失了民心,失了天下士子的心。”

老者苦笑着道:“事情就出在这里,皇上不会硬来,肯定也是因势利导,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真的麻烦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等死吗?要想一个办法啊!”一个人猛地站了起来,有些急迫的说道。

第一百六十八章三个女人一台戏

……

月光皎洁,虫鸣啾啾,紫禁城里面宫殿都已经点燃了灯火,在灯光的映衬下,整个皇宫显得非常的明亮美丽。

“娘娘,这段时间陛下非常的宠爱娘娘,娘娘这皇后的地位是不可撼动了。”将一个金钗插在张皇后的头上,小环笑着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张皇后面容严肃的道:“小环,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在这皇宫里,女人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儿子。虽然现在我是皇后,皇上也宠爱我,那是因为新婚燕尔,可是五年以后呢?十年以后呢?等到我年老色衰,那事情就说不准了。”

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小环笑着道:“这有什么的?娘娘肯定能生儿子,那可是将来的太子。”

看了一眼身后的小环,张皇后有些感慨的道:“小环,你从小就跟在我的身边,我也很舍不得你,可是这皇宫里毕竟不是你应该生活的地方。这样吧!过几天我和皇上说说,让你回家去!我给爹爹写一封信,让他给你找个好人家,嫁了吧!那才是女人应该过的生活。”

“娘娘,奴婢不离开娘娘,这么多年了,奴婢一直在娘娘的身边,怎么舍得啊!”小环虽然感动,可是脸上却是一脸的不舍,有些凄然的说道。

“傻丫头,那才是女人该有的日子,你看看这宫里的那些宫女,他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啊!现在我还得宠,还有地位,可是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啊?出宫去吧!找个好人嫁了,那才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归宿啊!”见小环又要说话,张皇后轻轻的挥了挥手,接着道:“远的不说,就说这次选进宫里的妃子,除了我和纯妃、良妃,还有四十多个。看看当今的皇上,想的是江山社稷,想的是家国天下,是一个圣明的皇上。可是对这些女人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恐怕甚至会有人这一生都不能见到皇上。”

见张皇后说的凄苦,小环笑着道:“娘娘,这或许就是明吧!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

轻轻的摇了摇头,张皇后笑着道:“或许吧!小环,你放心吧!我会给父亲写一封信,你是我身边的人,家里一定会给你找个好人家的,你放心吧!”

“我不走,我要是走了,那娘娘身边就没有人了,都没人说体己话了。”小环用力的摇了摇头,态度很是坚决。

见小环这样的态度,张皇后只好摇着头苦笑,没有在说什么!

张皇后在准备赴宴的时候,或许心里没有什么负担,可是对于另外两个人来说,那就是非常的紧张。这两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住在长春宫的段纯妃。

“娘娘,衣服已经熏好了,用的是上好的紫檀香!”一个宫女手捧着一件衣服,来到段纯妃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闻了闻,段贵妃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这也不香啊?灵儿,你是怎么弄的?”

一边的丫鬟轻轻的笑了笑,淡然的道:“娘娘,奴婢已经去打听过了,皇上不喜欢太香的东西,在皇上的卧房里,从来都不点香。所以这衣服这样刚刚好,过犹不及,如果太香了,会让皇上厌烦的,那就得不偿失了。”

看了一眼身后的丫鬟,段贵妃笑了笑,欣慰的道:“有你在身边就是好,这么多年了,就属你最贴心。”

丫鬟笑了笑,对着段贵妃施了一礼,然后恭敬的道:“奴婢谢贵妃娘娘夸奖。”

“好了,过来伺候本宫穿衣服。”招呼着周围的丫鬟过来,段贵妃轻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