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得到这些好消息之后,自己可谓春风得意,可是好景不长。在什么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自己的军队开始节节败退,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时候,几路人马已经被消灭了。

将目光收回之后,徐鸿儒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事已至此,大家有什么好主意?”

下面的人则是面面相觑,他们追随徐鸿儒多年,真心造反的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身有劣迹,想找一个地方栖身,徐鸿儒这里正好。徐鸿儒也愿意相信这样的人,毕竟这些人本身就不干净,和朝肯定走不到一起。可是徐鸿儒也知道,这些人大部分生性凉薄,出一两个叛徒并不稀奇。

互相对视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人开口说话,没有人有主意。倒是有人的眼睛在不住的转,只是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轻轻的摇了摇头,徐鸿儒此时是一脸的无奈,看来自己把当皇上想的太简单了。不知道当年朱元璋是怎么做到的,自己究竟差在哪里?

“教主,官军来了!”就在徐鸿儒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一个人快步的跑了进来,单膝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颇为无奈的在屋子里看了一眼,看来自己的计划成不了了,缓缓的站起身子,徐鸿儒沉声说道:“官军在哪里?他们来了多少人?”

“回教主,官军就在城外,人数来的不少,铺天盖地的,能有几万人。”报信的人有些语无伦次,朝廷对于叛贼怎么处理他心里明白,现在看到那么官军心里实在是害怕的很。

缓缓的点了点头,徐鸿儒一脸严肃的说道:“走吧!我们到城墙上去看看!”说完当先向外面走去。

所有人都跟在徐鸿儒的后面,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可是每个人的眼神都不相同。有的人眼中含着愤怒,有的人眼中的决然,有的人眼中则是闪着莫名的光芒。

虽然没有回头,可是徐鸿儒也知道身后这些人肯定心思不一,正所谓大树底下郝成亮。自己得势的时候,这些人自然愿意跟着自己,哪怕是造反。可是一旦自己失势了,那也就是墙倒众人推,这些人还不见得做出什么呢。况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奸细,所以在走路的时候,徐鸿儒都是特别的小心谨慎。

一行人来到城头,看到就是一群群的起义军,虽然都在准备守城,可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绝望。他们都和官军打过交道,基本都和官军打过仗,对于官军的战斗力可是想当的清楚。

看到城下那一排火炮,所有人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这里面自然包括徐鸿儒。绝望在心里慢慢的升腾,自己现在困守孤城,外面几万装备精良的大军,估计自己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与郸城内的气氛不同,外面的明军则是非常的轻松,扎营的扎营,架炮的架炮,可谓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快步的走进帅帐,杨肇基对着上面的熊文灿施了一礼,语气恭敬的说道:“大人,我们什么时候攻城?是不是要休息一晚上?”

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杨肇基免礼,熊文灿面无表情的说道:“这郸城就在眼前,徐鸿儒也在里面,只要能将这里拿下来,整个山东的叛乱也就算平复了。杨总兵,有些东西该准备的也要准备了,不知道你想的怎么样了?”

听了熊文灿的话,杨肇基就是一愣,看着熊文灿 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卑职不是很明白,请大人明示!”

微微一皱眉,熊文灿有些不悦的说道:“杨将军,闻香门在山东行事多年,看这个样子时间也不短了。无论是锦衣卫、山东巡抚,又或者是你这个山东总兵,居然没有一个衙门发现,说出去真是丢人。”

见杨肇基愣愣的,熊文灿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这真是个傻蛋,他是怎么做到总兵的位置上的?不过想到杨肇基在领兵发面的才能,也就是释然了。自己拿文官在朝堂上的事情和他说,完全就是鸡对鸭讲,想到这里熊文灿就不再说什么了。

看了一眼杨肇基,熊文灿笑着说道:“杨将军,这场仗你去打吧!本官给你观敌料阵,你想怎么打都行,去吧!”

听到熊文灿的话,杨肇基就是一愣,这抓住敌酋的功劳可是不小,他实在是没想到熊文灿会把这个功劳让给自己。对着熊文灿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卑职谢大人栽培!”

轻轻的挥了挥手,熊文灿笑着说道:“去吧!”在他看来这抓住敌酋的功劳有没有都无所谓。

熊文灿是进士出身,受的黄州推官,也不曾点翰林。大明朝有非翰林不入阁的惯例,熊文灿自然也就不能进入内阁了,说不定此生做到兵部尚书就是头了。自己督师的功劳拿到手就好了,如果和下属抢功劳,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杨肇基自然不明白熊文灿的心思,走到帐篷外就不在琢磨了,他来到火炮的附近,对一个人说道:“你们对着城里开炮,尽量打城上的兵,不要向里面打。”

“是,将军!”神机营的人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时间不长,火炮便响开了,顿时整个郸城内外,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火炮时间响起不久,杨肇基忽然看到城头上举起了一面巨大的白旗,顿时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第二百八十二章山东和辽东

……

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人,熊文灿轻轻的将手里的茶杯放下,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杨肇基,结果就看到了杨肇基那张颇为无奈的脸。

“杨将军,说说吧!”此时熊文灿等人已经身在郸城之内了,原本准备长期战斗的明军,简直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听到熊文灿的问话,杨肇基轻轻的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说道:“大人,这个人叫张三刀,以前是个山贼,后来才加入的闻香门。”

缓缓的点了点头,熊文灿沉声问道:“就是他抓到的徐鸿儒?然后开门投降的?”

“是的,大人!”杨肇基也是一脸郁闷,这些人也太不专业了,既然是造反那就顽抗到底啊!自己带着人冲进去,无论是活捉徐鸿儒还是击杀敌首,功劳都不会小,现在这算什么啊!

看着杨肇基的样子,熊文灿就想笑,不过脸上丝毫没有笑的意思。略微沉吟了一下,熊文灿沉声说道:“把他带下去吧!怎么处置他本官要上报朝廷,好好的照顾他。”对杨肇基笑了笑,熊文灿接着说道:“派些人保护好他,叛乱刚刚结束,难免有余党,别让他出什么问题。”

“是,大人!”虽然熊文灿没有明说,可是杨肇基的心里也明白,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监视来的更贴切。这个人如果被杀了,不会有人在意,自己也就落下个看管不利的罪名。没有人会为了这样一个人说什么,对朝堂上的人来说没人会做这种事情。

当然了如果有人借机生事就另当别论了,不过现在朝中态势还算平和,熊文灿的地位也非常的稳固。可是这个人要是跑了,那事情就有些麻烦了,毕竟逃跑了就说不清楚了。杨肇基相信这个人一定会逃跑的,毕竟在这里生死未卜,这种人不会相信朝廷的。

轻轻的点了点头,熊文灿语气轻缓的说道:“这里的事情差不多了,后续的事情朝廷会派人来处理。山东很多官吏空缺,山东巡抚恐怕也要换人,可是这些都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情。杨将军,整顿队伍,肃清剩下的叛匪,然后将功报上来,本官要给皇上奏折。”

“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办!”现在已经是七月底了,从五月叛乱开始到现在彻底肃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杨肇基知道这次自己可定会得到提拔。

天启元年,七月二十八,叛乱了两个多月的闻香门被彻底清剿。这场发生于天启皇帝登基第二年的叛乱,虽然声势浩大,可是却并没有对大明朝的统治根基造成影响。

山东的动乱彻底的平复,辽东的地面上也很平静,看着面前的地图,熊廷弼轻轻的皱了皱眉头。贺世贤等人去了蓟辽,现在整个辽东的兵力并不宽裕,尽可能的抽调可用之兵也不过六万。如果把这六万人马抽调走,辽东的防御可就是十分的空虚了。

“杨大人,怎么样?皇上的意思很清楚,一切都交给我们做主,不知道杨大人有什么想法?”回头看着辽东巡抚杨涟,熊廷弼语气轻缓的说道。

轻轻的将天启皇帝的密旨合上,杨鹤轻轻的叹了口气,苦笑着看着熊廷弼,语气颇为无奈的说道:“熊大人,皇上圣旨里说的很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显然是将决定权交在了我们手里。熊大人也不必问本官,本官有自知之明。如果论治理地方,或许本官能略强于熊大人,可是这领兵打仗,本官是拍马也追不上的。”

谦虚的笑了笑,熊廷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杨大人过谦了!”对于杨涟这个人,熊廷弼非常的喜欢。虽然是文官,可是为人正直,该坚持的肯定坚持,不该自己管的肯定不管。是一个懂进退有分寸的人,不愧为天启皇帝器重的人,显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熊大人,现在并不是客气的时候,还是尽快拿一个主意出来吧!”对于熊廷弼的话,杨涟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依旧是皱着眉头,语气轻缓的说道。

沉吟了半晌,熊廷弼语气凝重的说道:“杨大人,现在辽东并没有那么多兵力,精兵强将都被贺世贤将军带走了。现在就算能抽调,军队的战斗力也不会很强。况且我们大部分都是步兵,机动能力太差,一旦有什么意外就不好说了。现在我们大明朝凭城据守,上有圣明天子,只要新军编练有成,消灭建奴自当不费吹灰之力。现在出击实在是太冒险了,如果有什么意外那就得不偿失。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如此,我们不能冒着个险。”

虽然熊廷弼说的理直气壮,可是杨涟还是在他的脸上看到了意思担忧,理由很充分,可是一旦被人扣上畏战的帽子就不好办了。天启皇帝虽然说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如果天启皇帝只是想试探一下,那岂不是很糟糕?

低着头想了半天,杨涟语气凝重的说道:“熊大人,奏折你来写,然后杨某署名。相信皇上能明白的,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缓缓的舒了口气,熊廷弼颇为无奈的说道:“事到如今, 我们也只能如此了!”又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左光斗,熊廷弼迟疑的问道:“左大人,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对着熊廷弼摆了摆手,左光斗语气轻缓的说的道:“熊大人不要误会,左某并不是不想说什么,只是身份不能再说什么了。左某的请辞折子皇上已经批了,准了我的要求。左某今天就是来个熊大人说一声,过几天左某就要回京了。”

听了左光斗的话,熊廷弼微微一愣,慎重的点了点头,语气低沉的说道:“左大人乃是有大才之人,有大胸襟,相信以后一定能够大展宏图。”

“借熊大人吉言,皇上圣旨上说了,左某回去之后另有任用。想来皇上没有怪左某,皇恩浩荡,无以为报啊!”左光斗低头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熊大人,如果相信左某,你的奏折还是让左某带进京师去吧!左某能够面呈皇上,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许还能转圜一二。”

熊廷弼和杨涟对视了一眼,全都缓缓的点了点头,熊廷弼笑着对左光斗说道:“如果是这样,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几个人说完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辽东监军太监陈洪,虽然各地都有监军太监,可是这位为地位实在是太高,手里的权力也太大,在做的几个人还真的不敢小瞧这位陈公公。

“陈公公,不知道有什么想法?”看着陈洪,熊廷弼有些迟疑的笑了笑。

轻轻的打了一个哈切,陈洪淡然的笑了笑,颇为玩味的看了一眼熊廷弼,语气轻快的说道:“熊大人,你找咱家来的意图咱家知道了,咱家会写封信给陛下。”见熊廷弼也有尴尬,陈洪接着说道:“熊大人,咱家虽然是个内宦,也知道内宦和外臣不对付。可是这辽东和朝堂上不同,以后我们要一起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还是坦承一些的好。咱家是皇上派过来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咱家也知道一些。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再有了,咱家这次就当做没看出来。诸位先聊着,咱家就先告辞了!”说完陈洪就站起了身子,慢慢的向外面走了出去。

看着颇为尴尬的熊廷弼,杨涟笑着说道:“熊大人,你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大人,唉!我的心思难道你也不明白?”胀红着脸看着杨涟,熊廷弼大有恼羞成怒的趋势。

笑着挥了挥手,许久杨涟才止住了笑,沉声说道:“熊大人,杨某劝你一句,这位陈公公和其他的公公不同,你以后一定要注意?”

“不同?有什么不同?因为皇上宠信他?”对于太监,熊廷弼一项没有什么好感,不过陈洪来到辽东之后并没有与熊廷弼发生冲突。

轻轻的摇了摇头,杨涟神情颇为严肃的说道:“熊大人,这位陈公公不过是宫里非常普通的一个公公,与魏朝王安等人不同,他是在皇上登基之后才得势的。熊大人,你知道皇上为什么这么宠信这位陈公公吗?”

“因为他会做事?”熊廷弼看着杨涟,有些迟疑的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杨涟笑着说道:“因为功夫,这位陈公公的功夫非常的高,练得一手鹰爪力。当然了杨某是不清楚高到什么程度,不过确实很高。况且陈公公年级并不大,以后做什么还真不好说!”

听完杨涟的话,熊廷弼就是一愣,杨涟的话已经说的很直接了。皇上器重这样的公公,肯定是有原因的,至于是什么原因熊廷弼可猜不到。

慎重的点了点头,熊廷弼对杨涟说道:“熊某知道了,我们研究一下奏折该怎么写吧!听说杨大人文笔一绝,今天一定要抱我润色一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皇太极跑了

……

看着外面走进来的人,孙承宗缓缓的站起身子,整理了一下衣服,神情肃穆的站在那里。一项面不改色的孙承宗,此时眼中隐隐透露出喜色,嘴角也不自觉的抽动着,显然是心情异常的激动。

周围的人都有些发愣,贺世贤等人互相看了看,全都摇了摇头。不过孙承宗站了起来,他们也只能跟着站起来,毕竟没有谁敢这个时候还坐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孙承宗看向了门口,大家也都在好奇,究竟是什么人能够让当朝首辅大学士,天启皇帝的老师起身迎接。

在大明朝地位尊崇的要数天启皇帝,其次便是王爷,可谓礼绝百官。就算是当朝的王爷,恐怕孙承宗也不会如此对待,当然礼节还是会有的。见孙承宗这个样子,大家自然都很好奇,这来的究竟是谁啊!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几个人缓步的走了进来,确切得说是三个人。走在前面的那个人,是一个中年的将军,身上穿着明朝总兵的盔甲,腰间悬着宝剑。只是他的盔甲很旧,不过擦拭的很干净,看得出来平时保护的很用心。这不使用后的旧,而是那种时间特别久的旧,显然这件铠甲也是有故事的。

第一个人的身后是两个人都穿着盔甲,右侧的那个人身上穿着参将的铠甲,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身高。帐篷里都是武将,大部分都是身高体壮的,可是没有一个能和此人相提并论。单从身高上来看,这位一定是一个猛将,力气看起来就很大。

三个人之中,最吸引人的要数左侧的那个人,身上穿着铠甲,不过并不是明军的制式铠甲。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带子,头上系着红色的头巾,脚上蹬着一双红色的靴子,身后是红色的披风。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团红色的火焰,吸引人的还不时这团红色,而是这个人本身,因为她是个女人。

在大明朝的军中严禁女人出现,这一直是军规,见有女人进来,所有人再一次面面相觑。倒是有不少人认出了进来的人,神色也都变得激动了起来,显然这个人都是他们认识的。

“卑职蓟辽总兵戚金,见过大人!”来到孙承宗的进前,领头的人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快步的走到戚金的身边,一把将戚金搀扶起来,语气颇为激动的说道:“当年和将军一别,没想到今日才再见,多年不见,将军可好?”

“多谢大人关怀,卑职一切安好!”戚金微微一愣,不过也反映了过来,缓缓的站直身体,语气颇为感慨的说道。

屋子里的人全都愣住了,没有人想到孙承宗和戚金居然是旧识,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不过有的人心思转的就很快,朝廷已经为张居正和戚继光平反了,不过这段时间似乎太忙了,戚金居然被忘了。

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当年叱咤风云的戚家军恐怕又要回来了,每个人的脸上表情都不一样。

没有人怀疑孙承宗在天启皇帝心中的地位,同样也没有人怀疑戚家军的战斗力,这都是大家公认的事情。孙承宗像天启皇帝保荐一个人,就算是个傻蛋,天启皇帝也会另眼相看。更何况这是戚继光的侄子,现在戚家军的统领,有大才的人物。

看着面前的戚金,孙承宗颇为感慨的说道:“老夫在大同呆了整整十年,那个时候老夫刚刚中了举人,在边境各地游历。见过很多军队,可是最让老夫深刻的还是将军统御的戚家军。”缓缓的转过身,孙承宗接着说道:“当时老夫路过一个小村子,两个兵丁偷了庄户人家的两只鸡,私下里吃了。”

在周围人的脸上扫了一圈,孙承宗沉声说道:“本来这也不算什么事情,可是当天下午戚将军就带着那两个士卒来到了村子里。庄户都以为官军是来抢粮食的,可是谁也没想到,官军是来赔罪的。”

“那个时候老夫第一次见到戚将军,身为副总兵像百姓赔不是,不但赔了钱还直道歉。后来当着全村人的面,那两个偷鸡的军卒被砍了头。当时老夫就非常的好奇,便去求见了戚将军,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道出,你们知道戚将军是怎么回答的吗?”说着孙承宗再一次看向了众人,神色颇为认真的说道。

周围的人再一次面面相觑,这谁能猜得到啊!不过还能多人再一次将目光看向了戚金,戚家军名字和战绩这些人都知道,可是戚家军如果变得那么有战斗力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一边的贺世贤此时听的格外认真,他可是一直想有一支贺家军的。

看着身后的戚金,孙承宗笑着说道:“当时贺将军说的非常简单,虽然只是一只鸡,看起来事情并不大。可是士卒的这种行为和鞑子有什么分别?我大明朝的官军抢劫我大明朝百姓的东西,那还怎么指望他们守护大明百姓?”轻轻的叹了口气,孙承宗接着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戚将军的话老夫从来没有忘记过,老夫都曾想弃笔从戎投效戚家军了。可是戚将军还是奉劝老夫好好的读书,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几年了!”

“大人的记性真好!”戚金的语气也是颇为感慨,这么多年的事情难得孙承宗还记得,他自己都有些记不清了。不过还是有些印象的,此时孙承宗一说他就想起来了。

“这两位是?”这个时候孙承宗的目光才落到戚金身后的两个人的身上,显然见到戚金让这位老大人有些失态了。

戚金微微一愣,指着满桂说道:“这是喜峰口参将满桂,这次阻击建奴,满桂将军率领两千骑兵和对阵鞑子八千骑兵,损失有些大。”

深深的看了一眼满桂,孙承宗语气低沉的说道:“好,很好!”

见孙承宗的目光转向戚夫人,戚金有些尴尬的说道:“大人,这是贱内!”

周围的人再一次面面相觑,原来这是戚金的娘子,果然巾帼不让须眉。关于三屯营之战的事情,在场的人全都知道了,在赞叹戚家军勇武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感叹孤军守城的戚夫人。这位堪称花木兰似的女子,让军中的男人全都敬佩不已。

与那些文人不同,军中的汉子对这样的女子不会叔说什么伤风败俗的话,反而更加敬重。此时他们也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会在戚家军之中了,大部分对于戚继光都很熟悉,戚继光能打仗会练兵就不用说。戚继光的另外一件事也是让人津津乐道的,那就是怕老婆。

戚继光的老婆也是个人物,更有传说戚继光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所以经常爱欺负。有的时候都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好几天不敢回家。现在看到戚金和戚夫人,大家都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难道这是戚家的传统?

似乎觉得屋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孙承宗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挥了挥手道:“大家都坐吧!”

众人都做了下来,戚金则是坐在了孙承宗的左下首,右面是贺世贤,在场要数这两个人地位最高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孙承宗沉声说道:“建奴突入长城的三万人马昨天已经全部被歼灭在了喜峰口下面,我们也抓了差不多一万多人的俘虏。老夫将俘虏的事情交给了赵率教赵将军,现在赵将军说一下吧!”

“是,大人!我们一共抓住了一万多人的俘虏,大部分是蒙古鞑子,只有少部分是建奴。其中领头蒙古扎鲁特部的桑噶台吉被活捉,卑职已经审问过来。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莽古斯台吉,另外最关键的就是建奴努尔哈赤的四贝勒皇太极。这个人现在也是下落不明,显然是逃走了,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