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爷传奇-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价建筑材料,如果用火车或汽车长距离运输这类建材,那房子会贵的不得了。古人开凿运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惠泽了后人。现在有些人大骂隋炀帝,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期望中华民族没有创造力。造山对古人的地理知识满怀崇敬之情。这么长的京杭大运河,穿越了长江和黄河,还不能有明显的落差,古人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时空穿越者给古人送去了先进的测量仪器?

在入秋之前,北平及其周边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所谓土改,就是将没收的蒙古贵族和达官贵人以及元廷军屯占有的大量土地分给无地的佃农和奴隶以及其他愿意务农的人们。不分男女,只要申请,每个人都能分到十亩土地,但是愿意当兵的人可以得到二十亩,而且还优先分到耕牛或其它牲畜以及生产工具,浮财也比一般人分的多一些,这样许多劳动力较多的家庭都愿意出人当兵。新兵被组建成一个个营级部队和治安部队,由老部队抽调人员担任军官,与文官一起进驻周边的城池。文天祥对贾迩冶的办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也明白了文官对军队没有指挥权,最多在必要时可以动用治安部队。

部队翻越燕山山脉进入高原,先沿着潢水流域进行扫荡。所谓扫荡就是消灭贵族,而所谓消灭贵族并不是将贵族杀了,只是强行将之变成平民,当然武装反抗的结果是丢掉性命。贾迩冶采取了非常温和的方式对待草原上的蒙古贵族和其他部落民的首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平民,只有贵族和奴隶之分。贵族拥有一切,而奴隶一无所有,仅仅是贵族的财产之一。牲畜被没收和分配,牧民自治,自己选出头头,选出的头头是以前的贵族也可以,发给一面旌旗代表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贾迩冶剥夺了贵族太多的财产,给于他们一些食盐、茶叶、布匹甚至丝绸作为补偿,这些安慰品打消或淡化了许多贵族武力抗拒的意识。

各种各样的反抗是难免的,集体逃亡也是难免的。反抗在强大的军力面前微不足道,逃亡则任其自然。想逃就逃吧,看你能往哪里逃,看你能逃多久。反复也是难免的,没关系,我会经常来的。贾迩冶解决草原上游牧民的问题基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在阶级压迫深重的社会从事社会变革,阶级斗争是不二法宝。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假以时日,必定成功。贵族变成平民是痛苦的,但奴隶最终能发现自己变成拥有羊群和牧场的平民是幸福的。何况贾迩冶并不是一下子将贵族的财富搞的和平民一样,顺从的贵族仍然拥有较多财产。

贾迩冶没有期望一举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别太顺利了。没收、逃亡、反抗的结果是部队回到北平时发财了。至于反复嘛,那有什么关系。阶级斗争的精髓是什么?自然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斗争。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同时消亡,产生新的社会制度。贾迩冶坚信觉醒的奴隶最终必胜,何况他们有强大的军队做靠山。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曲折复杂的。

离开潢水流域后部队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向北进发,一直到达建河与石勒喀河的交汇处。几个军头对贾迩冶对地理和地形特点的熟悉程度感到不可思议,对地形地理的了解是几场较大的战斗取得胜利的重要因数。有一天吕铁头实在忍不住了,“都督,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来过,而且来过多次,我对草原了如指掌。”贾迩冶斩钉截铁地回答铁头的问题。包括吕铁头在内,军头们都不相信。这怎么可能?贾迩冶什么时候来过遥远的草原?贾迩冶确实来过。贾迩冶熟悉草原的生存条件,而且还知道低山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公子,在庄园的时候我就跟着你,在此之前你是大户人家的娇贵少爷,怎么可能到这种像天涯一样的地方来?这里正午的时候太阳也只有几竹竿高,刚来的时候我连时间都看不准。”质疑的是庄园子弟、直属五团团长刘芒。

“呵呵。”贾迩冶笑道,“我前世来过。”半真半假的回答。

“啊?”似乎没有人相信,但似乎又不得不信。

“都督,你前世是干什么的?不会是放羊的吧?”范阔这小子也敢跟贾迩冶开玩笑了,贾迩冶是个十分随和的人,和手下将领相处的像朋友。

“呵呵,没放过羊,但是吃过很多羊肉。”实话,涮羊肉、烤羊肉串、手把羊肉、羊肉抓饭、腊羊肉,花样丰富的各种羊肉馅小吃、甚至爆炒羊肝、羊杂碎的滋味好极了,贾迩冶特别欣赏回民做的羊肉食品。二十一世纪的人就是不爱吃羊肉也一定穿过羊毛制成的衣服。

“那,都督,你前世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草原来?”萧德江似乎真的相信有关前世的说法了。

“呵呵,我前世是将军,到草原来打过仗。”嘿嘿,忽悠,忽悠吧。

“都督,是什么时候的事?跟谁打仗?”吕铁头似乎也真的相信前世之说了。

“噢,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强汉时我是汉朝大将,一生都在草原上跟匈奴打仗,杀敌无数,战功赫赫,惊天地,泣鬼神。”哇,做梦啊。但是效果好极了,军头们的崇拜之情难以言表。

“嗯,都督,你怎么能记得前世的事情?不是说过奈何桥时喝了孟婆汤就将前世的事情都忘了吗?”还是有人心存疑虑。

“我没喝。我身上的杀气太重,阎王也奈何我不得。”吹吧,吹吧,使劲地吹吧。效果好啊。军头们没有不服的。

“都督,人要一千多年才能轮回一次吗?”

“嘿嘿,只有我这样能翻天覆地的煞星才是千年轮一回。”形象越来越高大,令人仰视。

“都督,这一千多年里你的鬼魂在哪里?”

“鬼魂嘛,自然是在地狱里了。”好恐怖啊。

“都督,你在地狱里干什么?”

“喝酒啊,天天跟阎王在一起喝酒聊天。”

这次谈话的内容后来在军中广为流传,甚至传到民间,而且添油加醋越传越玄,演变成民间艺人的曲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贾迩冶的形象是高大全,受到的不仅仅是敬仰、崇拜和歌颂,还有无限的忠诚和爱戴。自此民间尚武成风,少年追逐军营投军,学子报考军校,向往战场建功立业,醉心于开疆拓土,扬名立万。

出兵草原时文天祥提出了质疑,他对贾迩冶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集中力量解决赣北之敌,收复长江以南半壁江山,然后进军中原,一雪靖康之耻,恢复太祖基业。贾迩冶就这个问题与文天祥讨论了半天一夜,最后基本取得共识。

自秦汉以来,东部的燕山以北和中西部的河套以及大漠之北是中央政权的最大威胁和外患。贾迩冶认为在目前的局势下,着手解决辽东和燕山北面的草原地带的问题是个极好的时机。现在元廷的力量过于分散,燕山以北的势力实际上比以往薄弱。无忌的部队跟着刘国杰集团的后面进入辽河流域,以及贾迩冶出兵潢水和建河流域是乘虚而入,贾迩冶有决心花费几十年的时间首先解决依赖那几条河流生存的游牧民族的问题。

那些地方地域广大而且土地肥沃,但是天气寒冷在当时的农业技术条件下不利农耕而利于牧业,干燥的亚洲内陆季风使雨量偏少以致中原农耕文明难以深入持久。历史上那些地方不断翻新文化特征有所不同但是又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政治势力,虽然在中央政权强盛时依附中国,但是地域偏远,交流极不充分,不能形成真正的统一政治制度。稍有机会,这些社会形态为奴隶制的势力就会骚扰甚至侵入中央政权实际管辖的地域,甚至侵入华北平原和中原腹地。现在的机会难得,应当尽早经略那些地方。

对此文天祥称是,他搬出历史典籍,给贾迩冶看史书中记载的隋唐四代皇帝不余遗力地东征高句丽的历史。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在出兵东征前对大臣们说,“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一句“不遗后世忧也”使贾迩冶大为感叹,甚至感到震撼,唐太宗实际上预感到后世辽河流域的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巨大冲击和毁灭。文天祥虽然不能完全明白贾迩冶感叹的全部含义,但是据此认定了贾迩冶的非凡胸怀。

文天祥提醒贾迩冶,隋炀帝东征高句丽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给朝廷带来了严重硬伤,加上修运河等工程,壮丁劳力遭到巨大损失,农业受损,国家元气大伤,以致激起民变。有个自称“知世郎”的山东人王薄,因为运河通过他家的房子和土地,心怀愤恨。而官吏对这一类事情处理不当,严重地损害了类似王薄这样的大小地主阶层的利益。王薄利用百姓厌战的情绪,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扯朝廷的后腿,鼓动百姓抗拒朝廷起事造反而自谋利益,以致天下大乱,隋始亡于此。贾迩冶说他不会犯历史错误,但是十分感谢文天祥的提醒。贾迩冶请文天祥推荐一些学者到参谋部担任高级参谋,研究军事历史方面的学问,给参谋部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三)

3—3

“大哥,这几个月忽必烈的情绪怎样?”回到北平的当天贾迩冶和杨无过喝着马奶酒聊天,首先关心的是忽必烈的情况。

“能吃能喝,胖了不少,但是态度消极,脾气太大。耶律铸和桑哥私下里向我表示不愿陪他吃喝了,我同意他们的要求了,但是过几天还是陪一次,免得忽必烈太难堪,更不愿合作了。”自从贾迩冶几个月前不陪忽必烈吃喝胡諞之后文天祥也拒绝参加每晚的羊肉宴了,只有杨无过当作任务继续开导忽必烈,但是仍然没有什么成效。

“噢,可以理解。Tmd,忽必烈这老小子居然赖赌账,拒不接受我封给他的蒙古大公的称号,太没义气了。一代雄才大略的君王竟然是个赖皮。”忽必烈似乎宁愿被砍头也不愿做什么蒙古大公,贾迩冶感觉忽必烈是害怕做了大公后无颜再见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那些如今的大大小小蒙古宗王,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宗王和远在伊利汗国的亲兄弟旭烈兀汗。

“嘿嘿,你那些哄小孩子的把戏不灵了吧。”杨无过的口气又像嘲笑又像幸灾乐祸。

“唉,我还不是为了早点结束战争吗?噢,大哥,现在战况如何?”贾迩冶北上草原之前虎威、闵烟和开合拔掉了徐州,歼灭五万余元军,中原腹地的门户洞开。

“详细情况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虎威的部队现在重兵驻守郑州和许昌一带好像没有打什么大仗,各地元军跑的跑了,降的降了。前一个多月闵烟的骑兵部队在扫荡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听说虎威、开合和闵烟的部队膨胀的厉害。过几天肖烈要过来,详细情况你问他吧。噢,宝兄弟,最近招了十几名江湖义士,文天祥认识这些人,南宫的情报人员盯着他们很长时间了。”

“大哥,你说说详细情况。”

德佑二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代丞相文天祥等大臣奉谢太后之旨入伯颜大营谈判。伯颜见文天祥不拜,表现与其他大臣不同,遂将文天祥扣押在军中。五月,在元军将文天祥押送大都的途中,在镇江时文天祥得到这些江湖义士的帮助,逃往福州。文天祥曾经派人招揽这些江湖人物,未果。更早一些,咸淳十年(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腊月,这些江湖人物火烧元廷淮西枢密院指挥中心正阳,一把火烧毁了元军军械仓库,元军储备的甲仗火药焚荡无余,负责监守的万户爱先不花等元酋遭到杖责。

自文天祥兵败五岭坡被俘以后,这些江湖人物百般搭救文天祥,苦于元军监守严密而无法下手。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这些人又尾随至大都潜伏,继续设法营救。他们的行踪被南宫的情报人员察觉,直到贾迩冶挥军奔袭大都后这些人也没有离开。杨无过和南宫亲自侦察过这些人,感觉不是敌人,也没有惊动他们。

贾迩冶率军北上高原地带后,北平只有直属二团和警卫二团驻守,这些人试图接近文天祥,被盯着他们的南宫的手下发现了他们的企图。杨无过和郑芙调集人手和一个连的兵力将他们合围逮捕,惊动了文天祥。其实文天祥也不认识他们,当年在深夜里匆匆一见,并未认得仔细。好不容易搞清楚这些人是仰慕文天祥意图搭救,大家都感慨万分。文天祥动员他们为新政权效力,而且这些人虽然未曾见过杨无过,却也久闻其名,于是表示愿意帮衬文天祥。但是文天祥对他们说现在军政分工分明,用不着他这个文人操心打仗的事情了,于是这十几个人暂时编入情报部门。

贾迩冶听说后十分高兴,“大哥,这些江湖义士爱憎分明,可以大胆使用他们。”

“呃,应当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有几个年龄老了些,让他们出生如死有些不妥。”

“哎,老一些没关系,可以做教官呀。嗯,大哥,如果发现政治头脑发达的跟我说一声。像白大哥那样的人才,可以担当重任啊。”

“噢,我会留心注意的。宝兄弟,文丞相还推荐了一个人,是个大宋武将,还是皇家外戚,你看这人能不能用?”

文天祥推荐的这员武将叫杨镇。当年元军南下,临安危急,临安府尹文天祥为保护两个皇子,奏请谢太后让淑妃杨氏子吉王赵昰和修容俞氏子信王赵昺分别出镇闵广。殿前都指挥使韩震奏请迁都。丞相陈宜中反对迁都,诛杀韩震。德佑皇帝的祖母谢太后采纳其主张,不许出逃迁都,也不允许二王出镇。后来元军迫临安,陈宜中遁走清澳,这才升封吉王昰为益王,信王昺为广王,出镇闵广。外戚驸马都尉杨镇及杨亮节、俞如珪等奉二王南逃婺州。伯颜遣范文虎将兵五千趋婺州捉拿二王,杨镇单身赴元军大营与范文虎周旋,他对别人说“我将就死于彼,以缓追兵。”二王得以潜逃温州,后来陈宜中、陆秀夫等立益王赵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杨镇被囚禁在皇城中多年,不惜命反而未死。

贾迩冶听闻杨镇的事迹后不胜感叹,“此等忠肝义胆之人令人敬佩。现在有一关隘之地,虽然暂时不会有重大战事,但是必须有军政两方面都能拿的起来的将才镇守经营。不知这位驸马大人是否愿意去,本来我是考虑调姜才过来担当此重任的,明天我得跟杨将军谈谈。”

两天后肖烈来到北平,这两天贾迩冶通过阅读《军情通报》对各战场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辽东无忌部队的情况《军情通报》没有丝毫反映。实际上这是贾迩冶的意思,辽东的策略很秘密,不适合在《军情通报》反映,以免引起非议而坏了大事。辽东的策略只有贾迩冶、杨无过和无忌部队的四个军头清楚。

胶东补给辽东的水军基地设在龙口,由于郑不败慷慨地支援了一艘十五仗战舰和一艘十丈战舰,最后没有使用武装商船,而是将一艘武装商船用于调剂各地物资的运输任务。九月份肖烈亲自参加了龙口基地补给辽东无忌部队的首航,刚回胶东不久就来到北平汇报工作。

“肖烈,无忌的部队现在在哪里立足?”贾迩冶关起门来单独听取肖烈的汇报。

“公子,无忌他们现在占领了锦州、义州(义县)以东至辽河西岸的地区。”这一带当时属元廷大宁路治下。大宁路的地域十分广大,很古时为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朝阳),贞观年间奚酋可度内附,置饶乐郡。除了沿海狭窄地带和辽河西岸冲击平原地带,多为低山丘陵草原和森林植被覆盖地区,利于牧业。

贾迩冶查看了地图,“你去的时候他们的情况怎样?”

“嗨,”肖烈笑道,“公子,本来我以为给他们送粮送弹药是救他们的命去,毕竟他们是孤军深入嘛。没想到他们过的有滋有味的,早知如此我就用不着那么着急了。”

“呵呵,怎么个有滋有味的了?”

“嗨,几句话说不清楚,他们那里的情况有些不可思议。”

“不着急,你慢慢说。”

无忌的部队跟着刘国杰庞大的集团从西到东一直到达海岸地带,然后出了榆关(山海关)沿着海岸进入大宁路地界。这时候刘国杰的部队开始和当地的元兵打仗了,虽然没人能打过他的军队,但是也不逍遥自在了。刘国杰没有将那些蒙古宗王的军队看在眼里,不仅一路都是打过去,还四处掳掠牲畜和财物。反正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和元廷彻底决裂翻脸了,再得罪几个宗王有什么关系?虱子多了不痒嘛。

无忌的部队不时地敲打敲打刘国杰的后卫部队,促使刘国杰跑快一些,而刘国杰也没有待在辽西的意思,于是看起来就是无忌将刘国杰打跑了。无忌占领锦州后就不走了,还打击掠夺义州的刘国杰的骑兵,乘机占领了义州,以后一直将刘国杰集团赶过辽河就不追了。现在刘国杰以辽阳为中心,沿着辽河和浑河之间的水草地带安营扎寨,放牧捕鱼。那时候辽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多为水泽草地,森林密布,农耕开发程度极低,刘国杰要在那里屯田发展,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好在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而自然资源丰富,活下去倒也不成问题。

无忌控制的地盘有一条大凌河,沿河一带从唐朝时就有了农耕开发。虽然被刘国杰掳掠一遍,但是一路上无忌的部队也收容了五万余被刘国杰裹挟的移民。无忌的部队和老百姓大面积的种植了甘薯,已经有了大丰收。

“公子,送去的粮食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但并不是起到救命作用。无忌他们食物充足,周边的蒙古和其他部落的牧民给他们贡献了大量的牲畜。我问无忌他们这是怎么回事,无忌说是公子让他们打着元军的旗号,是来消灭叛军刘国杰的。公子,这是真的吗?”

“嗯,是真的。这事知道的人很少,回去后除了项飞你不要泄露给别人知道。辽河的问题十分复杂,民族多,部落民多,不能只用打来解决,何况我们能派去的兵力有限。那个地方地域非常广大。”

“公子,还有奇怪的,无忌他们明的通元廷势力,暗的还通刘国杰。他们暗地里给刘国杰集团提供大量甘薯,还教他们的人种植甘薯的技术。无忌说这也是公子的授意,这也是真的吗?”

“嗯,也是真的。辽河流域农耕开发程度很低,刘国杰的军队主要是汉军,裹挟去的移民也是汉人,这些人要生存下去很不容易,必须开发农业。我们给他一些甘薯是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生存下去。我们到那里去不是为了消灭刘国杰,而是为了解决东北的问题。”

“噢,不过还是有不可思议的事情。西门参谋长交桃花运了,娶了两个蒙古贵族小娘子,我才知道蒙古人还有这么美的女人。那两个美女一个叫大玉儿,一个叫小玉儿,真的都是如花似玉啊。”肖烈喉头动了一下,咽了一口口水。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四)

3—4

贾迩冶召集肖烈、五个直属团的头头们以及杨镇在枢密院开了几天会议。第一项内容是组建一个四个营编制的团级部队,人员从刘芒的直属五团成建制的抽调一个营,再从已经完成疏通运河任务的四千俘虏中挑选年轻力壮者组建三个步兵营,军官从各部队抽调。该团的直属连和侦察连也从老部队抽调军官和骨干。贾迩冶指定了正副团长和参谋长人选,团长是原大宋驸马都尉杨镇。一个月后,杨镇团将赴榆关(山海关)屯守。一个新编的五人情报小组派往该团,主要担任与无忌的部队联络的任务。

各部队从俘虏中挑选年轻精壮者补充兵员,刘芒团恢复六个营的编制。剩下的约两千俘虏编成二十个连,分散到燕山各大河谷里牧马牧羊。直属三、四、五团分别到北平东北、北面和西北各城池和关隘要道口驻扎,但是团部都驻扎北平。

为了永久的消弭草原游牧部落掠夺农耕地区的威胁,必须加强草原地带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二十一世纪,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地带一户五六口人的牧民人家,一般都拥有二三千只羊。而一只羊一年羊毛或羊绒的产值为二百元至三百元之间。相对于内地普通的农民,草原上的牧民非常富裕,许多牧民雇用外地打工者骑着摩托车放羊。在古代,羊的产值没有这么高,原因是羊毛、羊绒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杀羊吃肉后羊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开发。开发牧羊的价值可以加强发达地区和草原地带的交流和联系以及相互间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性。不同民族之间只有密切的联系和充分的交流才能具有一致的利益和凝聚力。

重返江南后不久贾迩冶在建康搞了个羊毛加工实验工厂,虽然纺出的毛线还不够柔软,但也可以编织毛衣了。秦文虽然没有编织过毛衣,但知道有手工编织毛衣那么回事,结果贾迩冶的五个女人都会编织毛衣。习荏和古丽的技术最好,创造了不少花色。军人的家眷有不少人都能编织毛衣了,将来牧羊、羊毛加工和编织成衣必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链,新的财富源泉必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肖烈和杨无过一直在北平主持军务,贾迩冶让杨无过熟悉日常军务的工作,熟悉驾驭北平的参谋班子,这些参谋人员是肖烈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